罪犯脱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犯脱逃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涉及监狱内部管理、外围警戒,又涉及与罪犯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等诸多方面。

罪犯脱逃不仅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改造秩序,也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特别是少数罪犯脱逃得逞后,报复社会、危害人民,极大地损害了监狱的声誉。

认真分析罪犯脱逃的特征原因即防范对策,是当前监狱监管改造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对近年来省局通报的11起罪犯脱逃案件进行了比较
全面的综合分析。

现将分析中反映出的当前罪犯脱逃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特点和原因陈述如下,以供同仁商榷。

一、当前罪犯脱逃的特点及原因
1、盗窃犯脱逃所占的比重大。

在11名脱逃罪犯中,盗窃犯就有6名,占脱逃总数的55%。

盗窃犯之所
以容易脱逃。

一是由于盗窃犯以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恶习,他们害怕劳动改造任务的艰巨和严格的监规纪律,一有机会便想逃离监狱到社会上重操旧业;二是盗窃犯在社会上有一批狐朋狗友,他们逃出监狱后很快能得到狐朋狗友的接济和帮助。

2、青壮年犯脱逃所占的比重大。

在调查的11名脱逃犯中,30岁以下的便有8人,占脱逃总数的76%。

青壮年犯脱逃比重大,一是他们一般都身强力壮,容易翻越警戒设施,迅速逃离监管改造场所和警戒、追捕区域;二是青壮年犯在改造过程中不能端正自己的改造思想,误认为自己的前途、理想全完了,从而产生了“豁出去”的逃跑思想,企图以此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3、长刑期的罪犯脱逃所占的比重大。

在调查的11名脱逃犯中,原判刑期在10年以上罪犯就有5名,占
脱逃数的45%。

长刑期的罪犯之所以容易脱逃,一是由于这类罪犯犯罪恶习深、难改性大、不甘心被刑
期束缚,耗费个人的精力,容易产生“以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的心理。

因此,长刑期的罪犯一般关
押在警戒设施完善的工业单位服刑改造,脱逃的机会相对要少得多。

4、新投犯脱逃所占比例大。

在11名脱逃罪犯中,投入改造不到1年的有4名。

原因是刚投入监所改造
的罪犯思想不稳定,害怕完不成劳动任务,对监狱有恐惧感,经受不起严格的管理纪律的约束。

而经过几年改造后,罪犯的心里便会渐趋稳定,对改造生活已习惯了,加上干警的长期教育,使罪犯得到了感化,服从管理,真诚改造的罪犯已占绝大部分,脱逃的罪犯也就大大减少了。

5、从事零散工种的罪犯脱逃的比例大。

在11名脱逃犯中,从事陵散杂工的罪犯就有7名,占脱逃数的63%。

造成零杂犯脱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使用零散犯时不按照制度办事。

一些监区在未经监狱狱政科审批擅自使用不符条件的犯人从事监内维纪员,后又从事看守监舍大门的工种,结果造成了该犯的脱逃。

二是一些监区领导和干警存在侥幸心理。

在安排劳动时,明知监管条件不具备却偏安排罪犯劳动,结果造成了罪犯脱逃。

如某监区基建组带班干警在分配劳动时,叫投改不到一年的新犯单独行动,接管造成该犯脱管,为其脱逃提供了方便。

三是干警警力配备不足,少数干警责任心不强,从而造成了罪犯脱逃。

目前,在一些监狱的分监区中,分管分散劳作的干警只有1人,而分散劳作的罪犯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从而给管理带来困难,“四固定”制度在一些监区、分监区也只是一句口头禅而已,难免会发生罪犯脱逃。

6、罪犯脱逃的时间大多是发生在二、三季度。

11名脱逃犯中,在二、三季度脱逃的就占8名,占脱逃总
数的72%。

原因是二、三季度农业单位的劳动量较大,害怕劳动的罪犯企图通过脱逃来逃避劳动;二是
二、三季度农作物特别是高秆作物已生长起来连成了“青纱帐”,罪犯脱逃出警戒线后容易藏身,农作物的
逐渐成熟又为罪犯提供了充饥的食物,因此,又为罪犯的脱逃提供了客观上的方便。

7、罪犯脱逃后直接回家躲藏的比例越来越少。

原因一是现在的罪犯大多知道干警在自己脱逃后会到其家
中“守株待兔”;二是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又给脱逃后的罪犯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二、预防罪犯脱逃的对策
一要切实把防逃工作放到监狱工作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监狱领导班子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监狱法》,对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性质、任务要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考虑、安排工作,都要本着有利于监管安全和稳定罪犯的思想情绪;要随时把握防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新情况,监狱各级领导都要重视和关心这项工作,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层层负责的防逃工作格局;经常组
织干警特别是防逃治暴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和演练,不断改善和完善落后的监管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为切实加强防逃治暴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要强化干警“四个意识”。

从狱内罪犯发生脱逃案件原因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部分干警的专政意识、忧患意识、执法意
识和防范意识逐渐淡化,对当前狱内尖锐复杂的惩罚与反惩罚、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缺乏清醒地认识,特
别是少数干警思想麻痹轻敌、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对于内发生罪犯脱逃等大案要案缺乏思想准备和防范
能力。

因此,必须在进一步强化主业意识,确保监管改造的主业地位的同时,教育广大干警强化防逃意识,充分认识做好防逃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厌战情绪,全面落实对罪犯的直接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要建立新的防逃体系。

监狱要建立防逃治暴特别行动组,监狱张(或政委)任组长,分管监管改造工作的副监狱长任副组长,其
他监狱领导作为领导成员,办公室设在与政客,狱侦、教育、政工、监察、生产、生活卫生、办公室等科
室的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

各科室要各自担起自己的责任,如狱政科要担负起管理罪犯的任务,凡造成罪
犯脱逃无论原因如何,都要承担责任;教育科要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做好犯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凡因在教育
改造方面出现漏洞造成罪犯脱逃的,教育课要负起教育不力的责任;狱侦科要做好预谋案件的侦破工作和
狱内耳目建设,凡因这方面工作缺陷而引发罪犯脱逃事故,侦查克也要负责;政工部门要抓好干警管理,
强化干警的事业心责任感,凡因干警失职造成罪犯脱逃的,要追究政工部门的责任;击剑、监察部门要认
真查处在执法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或因失职而造成罪犯脱逃的干警,凡因查处不力,造成类似事
件发生的,要追究监察部门的责任;生产部门安排劳动任务要充分考虑到监管安全是否有保障。

同时,要
实行科室与监区挂钩防逃制度,监区发生脱逃事件的,挂钩科室要一并受罚。

监狱要充分发挥驻监监察室和驻监武警部队在防逃体系中的作用。

如及时与监察室取得联系队捕回的逃犯
即使提请法院加刑,经常邀请武警部队的领导参与防逃治暴行动组的敌情分析会,共同搞好个看押点的警
戒任务。

此外,要建立健全罪犯与罪犯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那些检举揭发他犯有逃跑思想和行为的罪犯,查证属实后,要给予重奖,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给预减刑、假释;对于知情不报者,从重从严惩处。

四要切实落实各项监管工作制度。

造成罪犯脱逃的原因,大部分在于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针对这一情况,一要加强对干警的教育,让他们懂得,我们的一系列监管改造工作制度大都市从血的教训和好的经验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无条件遵守;否则就可能给党的监狱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是要加大巡警的巡回检查力度,经常深入改造“三大现场”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并及时落实奖罚;监狱要成立由政工、纪检、管教部门参与的督察小组,检查个改造单位干警的执法情况。

三是监狱领导要深入基层单位,检查和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如监门的值班制度,劳动现场的殿铭、警戒制度,零散杂犯的使用、管理制度等。

五要强化狱内侦查工作。

各单位必须按规定配组配好狱侦干部,并在各改造单位聘请一批兼职狱侦人员,并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狱侦干警的业务素质。

监狱、监区对开展狱侦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器材要予以保障。

专职、兼职狱内侦查人员,要深入实际,广开渠道收集、调查了解敌情,及时排查出各种危险的犯人,对已掌握的有脱逃思想的罪犯做好包夹、监控、转化等工作;狱侦科和个押犯基层单位要加强耳目建设,充分发挥在防逃工作中的“内线”作用。

六要强化专政意识,克服轻敌麻痹思想。

广大干警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狱内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仍然存在,带着种种恶习和畸形思想走进监狱的罪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对抗情绪,安心接受改造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造工作跟不上,管理方法失当,就会产生新的矛盾,甚至会加剧矛盾的激化,最终可能铸成罪犯脱逃事件的发生。

因此,监狱各级领导和广大干警必须增强敌情观念,警钟长鸣,常备不懈。

七要突出对罪犯的反逃防逃转向教育。

一要结合社会上的“严打”斗争和狱内改造形式,既是对罪犯进行针对性或预防性的防逃专项教育,如将捕回得脱逃犯押到各罪犯押点示众,请曾经有过脱逃经历后又在改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罪犯现身说法,不断增强押犯抵御消极脱逃因素侵袭的“免疫力”。

二是要坚持个别教育,是存有脱逃思想的罪犯及时摆脱错误思想认识,促进与内的安全与稳定。

八要坚持对罪犯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

在办理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敏感问题上,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决不允许有任何徇私舞弊现象出现。

要切实维护和保障罪犯的合法权利,严禁体罚、打骂、侮辱罪犯等。

广大干警必须按《监狱法》、《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以及其它监规狱纪区管理和约束罪犯。

对检举他犯脱逃有功罪犯要及
时兑现奖励,对知情不报者必须严格按章处理,队友脱逃思想的罪犯必须严格控制和紧闭,决不能保有意思的侥幸心理,更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姑息迁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