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存档要求

合集下载

电测监督各项管理制度

电测监督各项管理制度

电测监督各项管理制度一、总则电测监督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电气设备、线路和工程进行监测和检测,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

为了规范电测监督工作,维护电力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监督范围1. 电气设备的监测: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配电设备等的运行状态和温度、电流、电压等参数的监测。

2. 线路的监测:包括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接地线路的电压、电流和接地电阻等参数的监测。

3. 工程的监测:包括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监测。

4. 技术服务:包括对电站、变电所等电力设施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三、管理机构1. 电测监督部门负责电测监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等。

2. 电测监督部门设置监测站点,对需要监测的设备、线路和工程进行定期监测。

3. 电测监督部门建立监测数据的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监测设备1. 电测监督部门购置具有国家标准和检定证书的监测设备,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2. 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3. 电测监督部门要求监测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准确记录。

五、监测方法1. 定期巡视:包括对电气设备、线路和工程的外观进行检查和测量。

2. 定时监测:根据监测计划和方案,使用监测设备对设备、线路和工程的参数进行监测。

3. 抽样检测:对不同区域和设备进行抽样检测,以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情况。

六、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评价1. 监测数据的处理:监测数据要求进行及时记录、整理和存档,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监测数据的评价: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和潜在故障,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电测监督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七、监督报告1. 监测报告:电测监督部门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汇总和整理,编制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情况和提出改进建议。

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监测与记录要求

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监测与记录要求

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监测与记录要求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

它的目的是通过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确保生产的食品安全、卫生。

在HACCP体系中,监测与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确保食品安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并提供准确的数据用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监测与记录是指通过实施监测措施对生产环境、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进行系统、连续的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

下面将分别介绍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监测和记录的要求。

一、监测要求1. 原料监测:对进货的原料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监测原料的质量、卫生状况以及是否受到污染等情况。

2. 生产环境监测:对生产车间、设备、工具和操作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

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卫生设施等方面的监测。

3. 生产工艺监测: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温度、时间、压力、pH值等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

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点处于安全状态。

4. 产品质量监测: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法规标准。

监测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微生物等指标。

5. 员工卫生监测:对操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确保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员工健康、无传染病。

二、记录要求1. 设立记录表格:根据监测的内容和频率,为每个监测项目设置相应的记录表格。

记录表格应包括监测日期、时间、监测结果、责任人等信息。

2. 确定记录方法:记录可以采用手工记录和电子记录两种方式。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并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保留记录时间:根据法规和企业内部要求,《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保留监测记录不少于六个月,具体保留时间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延长。

4. 审核和评估记录:定期对记录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地测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测资料是地质勘察、地质环境监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工作的基础资料,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地测资料在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等方面的制度要求。

收集制度地测资料的收集工作应当在勘察、监测、勘查等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建立并健全资料收集制度。

资料收集应当规范、系统、全面,包括数据、图件、样品等资料形式。

同时,应当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核实、比对、统计和筛选,确保数据质量的准确和可靠。

资料收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强化资料选择意识,优先选择对勘测的重要指标和评价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的数据和信息。

2.逐步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和管理,并建立数据管理系统。

3.建立完备的多渠道数据采集渠道,保证数据的来源全面、准确的录入和汇总。

整理制度地测资料的整理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使数据更易使用的重要环节。

整理步骤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文档命名规范化,数据流水线管理等。

1.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勘查数据标准体系(GB/T体系)。

2.建立数据审核流程,确保整理准确性。

3.建立数据加密、解密机制和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以保证数据安全。

定期分析制度地测资料不仅仅是收集和整理,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数据异常和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开展专业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因此,建立定期分析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1.健全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进行定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2.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调整方案,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标准,并依据制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公开发布相关数据,以便于各方使用。

保管制度地测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尤为重要,而资料保管离不开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大量数据需要分类管理。

1.设置规范的存档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存档管理流程,确保资料存储方便、透明、安全且可控。

2.在数据存储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数据备份策略和技术。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工作的通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工作的通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污染防治正文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工作的通知各市、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各相关排污单位:为规范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统称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健全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机制,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严厉打击篡改、伪造监测数据违法行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压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一)制定自行监测方案。

排污单位应按照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标准规范,以及排污许可证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内容应当包括:1.单位基本情况;2.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标准及限值、监测频次;3.使用的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4.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5.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存档要求等。

每年1月31日前,排污单位应完成本年度自行监测方案的核查变更工作。

当执行的排放标准、排放口位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技术,以及污染源、生产工艺或处理设施中任一项发生变化,应及时变更排污许可证及自行监测方案。

(二)规范设置监测采样设施。

排污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满足开展监测所需的监测设施。

废水排放口、废气监测(采样)平台、地下水采样井、监测断面和监测孔的设置应符合监测规范要求。

(三)依法开展自行监测。

排污单位应按照依法编制的自行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记录。

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中明确应实施自动监测的排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1.依托自身开展自行监测排污单位可自行建立实验室开展自行监测,可不需要进行检验检测资质(CMA)认证,但其监测人员、场所和设备应满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琼环规字〔2021〕3号)(以下简称“监测质量管理办法”)中有关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要求。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监测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监测技术的质量和效率,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监测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1. 遵循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监测技术管理制度;2. 确保监测仪器设备、人员、环境等监测条件的合理有效;3. 完善监测数据的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准确。

三、监测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1. 监测技术管理委员会:下设主任、副主任,成员包括监测技术专家、监测设备管理人员等;2. 监测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监测技术的研究、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数据的处理等工作;3. 监测技术人员:具有相关培训和证书的专业人员。

四、监测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1. 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1)定期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2)制定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确保使用过程合理;(3)建立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档案。

2. 监测技术人员的管理(1)培训监测技术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2)确保监测技术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监测工作;(3)建立监测技术人员的个人档案,追踪其工作情况和绩效。

3. 监测数据的处理(1)建立监测数据的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2)指定专人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3)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泄露和篡改。

4. 监测技术管理的绩效评估(1)制定监测技术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定期进行评估;(2)根据评估结果对监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3)建立奖惩制度,激励监测技术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水平。

五、监测技术管理的监督检查1. 定期对监测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技术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

六、附件1. 监测技术管理制度流程图2. 监测技术管理规范3. 监测技术管理记录表格以上是关于监测技术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要求和措施,才能保证监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高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根据《档案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监测数据、报告、资料等的采集、整理、交换、利用、保管和销毁等工作。

三、文件管理1.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文件管理,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执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公开透明。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管理应该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对外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3. 机密保密。

对于环境监测档案资料中的涉密信息,应当严格保密,遵循相关保密规定执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档案采集1.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采集应当遵循标准化的原则,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准确和权威。

2.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采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采集应当及时进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五、档案整理1. 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时,应当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时序性和连续性。

3. 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时,应当标明文件编号和文件名称,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可检索性和可利用性。

六、档案交换1.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交换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准确。

2.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交换应当注明交换目的和交换标准,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3.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交换应当注明交换人员和交换时间,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流转情况和交接情况。

七、档案利用1. 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利用应当遵循合理合法的原则,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

检测记录管理制度

检测记录管理制度

检测记录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规范检测记录的管理,提高检测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单位的检测记录管理工作。

3. 检测记录是指对产品、设备或环境等进行检测、测试或监测所产生的原始记录,包括实验记录、计量数据、应收及实际检测数据、分析结果等。

4. 检测记录管理,包括检测记录的登记、归档、保存、销毁等工作。

二、检测记录管理的基本要求1.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规范检测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2. 建立健全的检测记录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文件、记录管理档案。

3. 确保检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检测记录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4.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形成检测记录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5. 所有检测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登记、归档、保存和销毁。

6. 对检测记录的入库、移交、借阅、检索等都必须有相应的程序和规定。

7. 对检测记录的归档、保存和销毁都必须有相应的程序和规定。

8. 检测记录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9. 检测记录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三、检测记录的管理流程1. 检测记录的登记(1)所有的实验室、检测机构和相关单位必须设立检测记录管理岗位,负责检测记录的登记工作。

(2)对所有的检测记录进行编号,建立统一的检测记录档案。

(3)对检测记录进行登记,包括检测项目名称、样品名称、检测日期、检测人员、检测仪器等信息,并进行归档。

2. 检测记录的归档(1)检测记录的归档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将检测记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归档。

(2)归档的检测记录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加盖机构印章和负责人签字。

(3)对检测记录的归档必须设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和规定。

3. 检测记录的保存(1)对于所有的检测记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保存,保证检测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对于重要的检测记录必须进行多重备份,并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监测资料管理制度

监测资料管理制度

监测资料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并强化监测资料的使用、存储和管理,有效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护监测资料的安全性,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从事监测工作的所有人员。

在监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本制度,否则将依据本制度的规定受到相应处理。

二、监测资料的收集监测资料是指通过设备、仪器或人工收集而来的原始数据、报表、记录、图纸和其他有关监测管理工作的文件资料,包括监测记录、监测日志等。

对于监测资料,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原始记录应做到便于查找、复查。

各单位对于监测资料的收集工作必须及时落实。

1.收集方法(1)各部门均应建立起相应的监测资料收集工作条例,确保监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度。

(2)严格按照监测资料收集工作要求,及时、完整的收集各种监测指标数据。

(3)严格控制监测资料的原始记录,避免产生假数据、漏数据等现象。

2.监测资料的保存监测资料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原始资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附件的数量,尽量用纸张少、信息多文档和网络文件。

1.对于重要监测资料,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保存。

原始记录的保存时间为永久保存,复制记录的保存时间为10年以上。

2.在保存监测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保存、调查、检索情况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

3.监测资料的管理(1)各部门应建立监测资料管理制度。

明确分工,规定责任,明确监测资料的保管、利用的具体人员。

(2)明确监测资料管理制度实施的各项职责、权限和程序,所有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履行严格的监测资料管理职责,并定期进行监测资料的检查。

四、监测资料的利用监测资料的利用是指对监测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使其成为生产、决策的有益依据的过程。

利用监测资料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分析和归纳监测资料,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对于有价值的监测资料,应当及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通报。

并协助相关部门利用监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

HIV初筛实验室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HIV初筛实验室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

HIV初筛实验室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1.目的规范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原始记录,使资料的记录、保存状态受控,达到可溯源的目的。

2.适用范围适用于HIV初筛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文本资料的记录和保存,主要有:病人标本信息、实际操作记录、实验检测数据、原始送检、报告单、仪器使用维护记录、环境温度湿度记录等。

3. 职责3.1检验人员:严格原始记录表格的规范填写,并及时归档、整理、上交。

3.2复核人员:对检测原始资料的导入,并导出数据进行复核。

4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组长、科主任。

5. 实验原始记录的规范和管理5.1电子记录5.1.1电子记录:资料的记录、结果的电子保存,保存的文件标识;5.1.2电子保存的软件备份机汇总打印按照电子文档进行管理;5.1.3注意电子保存资料、文件的加密,使用权限限制。

5.2书面记录5.2.1实验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结果。

5.2.2实验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日期、操作者、所有样品、实验内容、过程(步骤)、结果及有无事故等。

应按实验要求,设计操作的原始记录表,标明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外部对照以及待检样品的位置,便于指导实验人员加样。

要注明试剂盒厂家、测定方法、批号、效期、操作人员和复核人员姓名及检测日期。

5.2.3整个实验室的实验资料要统一有专人负责,按固定格式记录在案。

5.2.4计算机生成的实验结果,存档备案;定期拷贝计算机结果文档,备案保存。

5.2.5在样品接收时,接收者均需在送检单上签名。

5.2.6登记本上记录病人信息包括:编号、姓名、性别、民族、国籍、送检人群、职业、检测项目(检测目的)、标本类别、送检日期等。

5.2.7将标本带入样本处理室(血标本闭盖离心后)处理,登记本留在样本接收室,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注明“拒收”,并作好记录,并作相应处理。

5.2.8登记本上的记录不能涂改,需修改时用笔在修改内容上加扛改并在备注栏说明、加盖私章。

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企业名称:XX编制时间:2022年11月目录一、企业基本情况 (1)二、监测点位及示意图 (3)三、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 (4)四、监测频次、监测分析方法 (7)五、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 (15)六、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 (16)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8)八、信息公开 (20)九、监测方案的实施 (20)一、企业基本情况XX,公司登记注册类型为个体工商户。

项目主要从事首饰倒模,银铸件100t/a、铜铸件200t/a。

XX项目于2019年通过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审批同意,项目各污染物排放口已规范化设置,并设立标志牌。

污染物排放及治理设施情况1、废气排放及治理设施情况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电熔炉、焗炉,废气呈有组织形式排放,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颗粒物属有组织排放废气;业主已落实废气处理设施,采用水喷淋和UV光催化氧化工艺,废气经处理设施处理后执行XX污染防治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然后通过40米的烟囱排放。

2、废水排放及治理设施情况公司产生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外排至安步溪,本项目每日总污水量为12.2m³/d,其中清洗废水排放量为5m³/d,生活污水量为7.2m³/d。

项目废水由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组成,主要污染因子为CDCr、第 1 页BOD5、SS。

厂里有自建污水处理站,市政管网未建成前废水经混凝、絮凝沉淀后排放至安步溪,排放废水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市政管网建成后,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至梅陇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废水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级标准。

3、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情况公司的主要噪声为各类生产设备的机械噪声。

项目选用低噪声、合理的安装,隔声减震等措施;该项目所产生的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对周围的影响极小。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而环境监测作为了解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至关重要。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规范(一)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是数据采集的基础,应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原则。

科学性要求根据监测对象的特征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和方法;代表性则要确保所选点位能够反映监测区域的整体环境状况;可比性是指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监测时,点位的选择应保持相对一致,以便于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例如,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应在污染源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分别设置监测点,同时考虑地形、气象等因素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对于水环境监测,要在河流的主流、支流、出入境断面等位置设置监测点,以全面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

(二)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使用准确可靠的监测设备是获取高质量数据的关键。

监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准和检验,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仪器需要定期校准,校准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以修正测量误差。

水质监测仪器要定期清洗传感器,更换试剂,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三)采样方法和频率采样方法的正确选择和采样频率的合理确定,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浓度和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操作。

采样频率应根据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监测目的和法规要求等确定。

例如,对于废气排放的监测,应根据排放源的类型、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对于土壤环境监测,由于土壤污染物的迁移速度较慢,采样频率可以相对较低,但要保证采样的深度和点位具有代表性。

(四)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对数据采集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如何编制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如何编制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如何编制自行监测方案从2013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以来,要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

按照国务院《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及生态资源部《关于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联网情况的通报》(环办监测函【2017】2032号)要求,对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依法依归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需要编制自行监测方案。

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的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谈如何编制企业自行监测方案。

一、编制自行监测方案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4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火力发电及锅炉》(HJ820—2017)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造纸工业》(HJ821—2017).二、编制行监测方案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系统设计,全面考虑。

开展自行监测方案设计,应从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梳理,考虑全要素、全指标,进行系统性设计。

(2)体现差异,突出重点.监测方案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要素、污染物指标,体现差异性,突出重点,突出环境要素、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

(3)立足当前,适度前瞻。

为了提高可行性,设计监测方案时应立足于当前管理需求和监测现状。

三、自行监测方案内容自行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监测方法和仪器、监测质量控制、监测点位示意图、监测结果公开时限等。

四、监测方案制定监测内容中应该包含污染物排放监测、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监测、关键工艺参数监测.(1)污染物排放监测包含废气污染物(有组织或无组织)、废水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或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及噪声污染等.对以上污染物排放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技术、采样方法、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分别制定。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解读---课后测试及答案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解读---课后测试及答案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解读课后测试单选题1、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排污单位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于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

(10分)A10日B20日C30日D60日正确答案:D多选题1、《排污许可管理办法》修订的意义有哪些()(10分)A依法依规、规范管理B突出核心、推动衔接C“一证”管理,压实责任正确答案:ABC2、《排污许可管理办法》修订的内容包括()(10分)A法律责任的章节全部保留B增加了排污登记管理的专门条款C增加了排污许可证作为排污权确认凭证和排污权交易管理载体,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报告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可以作为环统、总量考核、源清单编制的依据D新规要求排污单位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加了信息公开等内容,鼓励公众参与监督E新办法根据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排污单位实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管理,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排污登记管理F所有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变更等业务,均需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进行G增加了排污许可重新申请相关事项,强化了条例相关要求和规定正确答案:BCDEFG3、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排污登记表应当记载哪些信息()(10分)A排污登记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B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行业类别C法定代表人或者实际负责人等基本信息D污染物排放去向、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正确答案:ABCD4、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排污单位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应当按照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10分)A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监测频次B使用的监测分析方法C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D监测数据记录、整理、存档要求E监测数据信息公开要求正确答案:ABCDE5、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格式、内容和频次要求记录环境管理台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A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生产设施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B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管理信息;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C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发生超标排放情况的,应当记录超标原因和采取的措施D其他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应当记录的信息正确答案:ABCD6、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年度执行报告可以替代当季度或者当月的执行报告,并增加哪些内容()(10分)A排污单位基本生产信息B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C自行监测执行情况D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执行情况E信息公开情况F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G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正确答案:ABCDEFG7、《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对排污单位的要求是()(10分)A排污单位应当树立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意识,及时公开排污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B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承诺书样本和申请、延续、变更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格式,由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C排污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其排污许可、排污登记及相关的监督管理等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D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均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

排污许可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排污许可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排污许可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以下实行排污许可制的国家中,采用单项许可的管理方式。

A、德国B、美国C、英国D、加拿大2、德国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对象为A、排污企业B、排污设施C、排污活动D、环境要素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基本原则的是。

A、精简高效,衔接顺畅B、公平公正,一企一证C、权责清晰,强化监管D、突出重点,有序管控4、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制度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总量控制制度C、排污许可制D、排污权交易5、排污许可制现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到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A、2018B、2020C、2025D、20306、排污许可证首次核发有效期为 C 年。

A、一B、二C、三D、五7、实行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向申请排污许可证。

A、环境保护部B、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8、同一法人单位或其他组织所有、位于不同生产经营场所的排污单位,应()申请许可证。

A、以所属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向注册地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B、以所属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向主要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以所属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分别向所在地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以所属法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向所在地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9、以下不属于排污许可证登记事项的是。

A、污染物排放方式B、主要原辅材料C、产排污环节D、污染防治设施10、以下不属于排污许可证许可事项的是。

A、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B、许可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D、污染物排放去向11、负责本行政区域排污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A、环境保护部B、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12、核发部门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A、五B、十C、十五D、二十13、延续换发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年。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贯彻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职能,规范环境监测数据的使用和管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制度:一、监测管理监测过程要严格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控措施,严格执行环境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二、监测数据的审核1、监测数据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即所在科室的室主任、质控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逐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2、监测数据按时上报综合室,由综合室统一出监测报告和有关监测数据统计报表等,并经站技术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加盖业务公章(监测报告还需加盖资质章、齐缝章等),例行监测统计报表按规定要求份数上报,存档一份。

监测报告一式二份,一份外发,一份存档.3、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要定期归档,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之前,必须将上月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归档到档案室。

4、归档内容包括原始采样记录、分析过程记录以及质控步骤及内容.三、监测数据的管理1、各科室之间的数据交接一定要互相做好登记,交方提出交接数据明细,收方签字认可。

2、业务章管理人员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盖章登记.3、综合室监测报告管理人员要加强监测报告的管理,不得擅自外发报告和复印。

外发监测报告凭我站财务下达的收费通知单外发报告,没有外发的报告要妥善保存,到年底对没有发出的报告按要求整理归档。

4、各科室电脑储存的监测数据不得擅自对外提供.5、档案管理人员对每季度归档的监测资料和监测报告进行管理,按监测档案管理办法,做好建档工作,对不及时归档或归档材料缺少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书面反馈分管领导,协调解决。

6、建立监测数据保密制度,要执行《监测数据资料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数据存档、借阅等工作,使用数据施行备案和审批制度,经站长审批后方可外借.四、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是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制定的规范。

以下是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的一些规范:
1. 检测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实验室应当建立检测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制度,要求检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记录填写,并确保每次检测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

2.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检测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和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复核和确认。

3. 检测记录的保存:实验室检测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存,一般要求保存至少5年。

保存的检测记录应具备完整的信息,包括样品来源、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等。

4. 数据的可追溯性:实验室应确保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即能够追溯到检测数据的来源和处理过程。

通过记录和管理样品的采集、标识、提交、分析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5. 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编制检测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报告应包括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和评价等内容,并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客户。

6. 报告的保密性:实验室应严格保护检测报告的保密性,确保报告仅用于合法目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损
坏。

同时,报告的查验、传输和存储等环节也应进行相应的安全保护。

以上是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的一些规范,实验室应根据具体的实验室管理需求和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显得尤为关键。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及时,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保政策、实施环境管理以及保障公众健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规范(一)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这意味着要综合考虑污染源的分布、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

例如,对于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应避开局部污染源的直接影响,同时要考虑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对于水环境监测,点位应设置在河流的主流、支流汇合处以及重要的用水区域等。

(二)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来制定。

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或变化较快的环境要素,如空气质量,可能需要进行高频次的监测,甚至是实时监测;而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环境要素,如土壤环境,监测的时间间隔可以相对较长。

同时,还要考虑季节变化、污染源排放规律等因素,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的状况。

(三)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使用的监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准和检定,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监测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监测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周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

此外,还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比对和验证,以保证不同设备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四)采样方法的选择和操作不同的环境要素和监测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的选择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且要在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例如,在采集大气样品时,要注意采样器的高度、流速和采样时间的控制;在采集水样时,要避免搅动水底沉积物,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条件。

(五)现场记录和质量控制在监测现场,要详细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气象条件、设备编号、采样人员等信息。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

三、监测人员要求(一)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标准。

(二)监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三)监测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设备和仪器(一)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符合监测要求。

(二)在使用前,应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对设备和仪器的校准、维护和检查应做好记录。

五、大气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常见的大气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₁₀、PM₂₅)等。

(二)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等。

2、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认可的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三)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污染源,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每日或每周进行。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地点、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等内容。

六、水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

(二)监测方法1、水样采集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采集水样,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2、分析测试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监测频率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监测频率根据其功能和水质状况确定。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水样分析结果进行处理,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并编制监测报告。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学习心得: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学习心得: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学习心得:与我司现在申请排污许可证工作有关的事项有:1、申请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一)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主要内容包括: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主要生产设施、主要产品及产能、主要原辅材料,废气、废水等产排污环节和污染防治设施,申请的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照排放口和生产设施或者车间申请的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执行的排放标准;(二)自行监测方案;(三)由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四)排污单位有关排污口规范化的情况说明;(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号,或者按照有关国家规定经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整顿规范并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六)排污许可证申请前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七)本办法实施后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排污单位存在通过污染物排放等量或者减量替代削减获得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情况的,且出让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应当提供出让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完成变更的相关材料;(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2、排污单位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内方便公众监督的位置悬挂排污许可证正本。

3、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或者使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规定的监测设备,按照规定维护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实施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第三十五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台账记录的要求,根据生产特点和污染物排放特点,按照排污口或者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记录.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生产设施运行情况;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管理信息;发生异常情况的,应当记录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三)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发生超标排放情况的,应当记录超标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四)其他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应当记录的信息。

登记、评价、监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登记、评价、监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登记、评价、监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登记、评价、监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各类信息与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和管理流程,确保资料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以下是一个初步的制度框架:一、总则制度目的:明确登记、评价、监测资料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旨在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保障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决策的有效制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需要登记、评价、监测的工作环节所产生的各类纸质和电子文档。

二、资料登记所有资料在生成或接收后,应立即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名称、来源、日期、主要内容摘要、责任人等信息。

登记工作应做到实时更新、信息完整,确保资料台账的准确性。

三、资料评价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敏感性、时效性等因素进行分类和等级评定,确定保管期限和保密级别。

定期组织专家对资料内容进行专业评价,确保其科学性、合规性和实用性。

四、资料监测建立资料动态监测机制,定期检查资料的保管状态,确保资料的安全、完整,无丢失、损毁情况发生。

对过期或失效的资料进行定期清理,同时保留必要的备份和历史记录。

五、档案管理资料应按照规定的格式、顺序进行整理归档,并存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防止损坏和遗失。

设立严格的查阅、借阅、复制、销毁制度,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档案使用的合法性与安全性。

六、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提高检索和利用效率。

定期备份电子档案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七、培训与考核组织员工进行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

定期对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优秀案例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修改或补充,将另行通知。

全体员工需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公司档案资源的安全与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