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痛
针灸治疗胃痛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胃痛需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如孕妇、儿童、恶性肿瘤等患者不宜针灸;同时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伤及内脏。
针灸治疗胃痛的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
针灸治疗胃痛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如孕妇、儿童、年老体弱、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不宜针灸;另外,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应慎用针灸。
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胃痛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VS
未来针灸治疗胃痛的趋势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疗效。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与其他医学技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有望为胃痛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挑战
针灸治疗胃痛的挑战包括如何提高疗效和稳定性、降低复发率,以及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推广应用针灸疗法。此外,如何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疗效评估标准,以及如何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完善针灸治疗的理论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胃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改善消化功能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胃痛患者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针灸治疗胃痛的疗效评估标准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疼痛缓解程度。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均会影响针灸治疗效果。
起源
针灸治疗胃痛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了针灸治疗胃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发展
针灸治疗胃痛的起源与发展
1
针灸治疗胃痛的基本原理
2
3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胃部疼痛和不适的症状。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很多现代人三餐饮食不规律,久了之后就造成了胃病,病情发作的时候食不下咽,非常难受,有的人知道中医针灸治疗胃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还是可以试试的哦。
以下是小编推荐胃痛针灸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胃痛针灸的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
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
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
胃痛针灸具体操作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
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
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
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清热,益胃止痛。
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
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
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
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
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
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
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
胃痛的原因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针灸治疗学胃痛
隐隐灼痛
舌红少津,脉细数
三阴交、内庭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19页
2.其它疗法
(1)穴位按压(指针)(2)耳针: 选穴:胃、肝、下脚端、神门、脑、膈(恶心呕吐)、胰、胆(消化不良) 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适合用于胃神经官能症。(3)穴位注射: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20页
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6页
[辨证关键点](1)辨虚与实(2)辨寒与热(3)辨气与血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7页
辨虚实:病程长,痛处喜按,饥时痛著,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病程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后痛增者多属实证。 辨寒热:冷痛,喜温,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证,灼痛,喜凉,泛吐酸水者多属热证。 辨气血:痛呈胀痛、窜痛者,多属气滞。病程长,痛连续,固定不移刺痛者多血瘀。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37页
古代治疗经验
(一)选穴特点1.循经选穴 多项选择任脉穴。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经胃脘部;胃脘痛又常与正气亏乏、奔豚气上相关,故又多取小腹部任脉穴以补虚调气。 惯用穴为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巨阙等。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38页
多项选择脾、胃经穴。胃脘痛与脾、胃关系最为亲密,所以古人多取脾、胃经穴给予治疗。《灵枢·经脉》中脾经“是动病”和“所生病,”即分别有“胃脘痛”和“心下急痛”之证。 惯用穴为公孙、商丘、大都、太白及足三里、乳根等。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28页
40年来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文件总结 结论: ①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惯用穴位按使用频率高低依次为: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上脘、内关、梁门、章门、下脘、三阴交、公孙、合谷。 所选取穴位以俞募穴等病变局部穴位为主,认为可能是因为消化性溃疡属内脏疾患,而俞募配穴对内脏疾患治疗作用远远超出了四肢配穴法。也有些人经过试验证实了中脘、胃俞穴与溃疡病确实含有亲密相关性。
针灸治疗学胃痛PPT课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05
针灸治疗胃痛的注意事项
要点三
选取合适的穴位
针对不同的胃痛症状,需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要点一
要点二
刺激参数的设定
针灸治疗中,刺激参数的设定十分重要,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和时间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定。
避免空腹与疲劳
针灸治疗时应避免患者处于空腹或疲劳状态,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定义
针灸治疗学定义与特点
起源
针灸治疗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发展历程
针灸治疗在古代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不断发展完善。现代针灸治疗学则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学发展历程
经络学说
经络是针灸治疗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等,它们在人体内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调节气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进针
使用适宜的针灸针刺入穴位,保持针身稳定。
出针
等留针时间到,将针灸针缓慢拔出,用无菌棉球压迫针孔,防止出血。
针灸治疗胃痛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胃痛的疗效评估
针灸治疗后,患者胃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频率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缩短。
疼痛缓解程度
症状改善情况
生命质量改善
复发率
针灸治疗后,患者伴随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嗳气等得到明显改善。
祛邪扶正
针灸可祛除体内寒邪、湿邪,扶助正气,增强人体抵抗力,缓解胃痛,促进康复。
针灸治疗胃痛的原理
选取穴位
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根据病情加减穴位。
施术
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等,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治疗胃痛的克星——尺胃穴
治疗泄泻
急性泄泻
急性泄泻多由饮食不当、感染等引起。刺激尺胃穴可以帮助调整胃肠道功能,缓 解腹泻症状。
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多由于慢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等引起。刺激尺胃穴可以帮助改善肠道 功能,从而缓解慢性泄泻。
03
尺胃穴的针灸方法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诊断明确
对于胃痛患者,首先需要 明确诊断,排除严重疾病 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 孔等。
针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 注意事项 • 针灸前应告知患者针灸可能带来的不适感,如疼痛
、酸胀等。 • 针灸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影响
针灸效果。 • 针灸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禁忌 • 对于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应慎用针灸疗法。 • 对于急性炎症、感染、皮肤破损等患者应禁用针灸
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排空膀胱,取仰 卧位,双腿自然放松。
医生准备
医生需要洗净双手,选择 合适的针灸针和消毒棉球 。
针灸的穴位选择和针刺方法
尺胃穴定位
尺胃穴位于上腹部,脐中 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处。
针刺方法
医生用右手持针,快速刺 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进 针,深度约为1-1.5寸。
针刺方向
根据穴位定位,针刺方向 应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 垂直进针。
尺胃穴的名称和定位在历代医书中均有传承和记载,如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仍广泛应用。
尺胃穴的定位和分布
尺胃穴位于上腹部 ,脐中上3寸,前正 中线旁开2寸处。
左右各有一穴,共 计两穴。
分布区域为胸骨下 缘与肚脐连线的中 点向两侧旁开2寸处 。
尺胃穴的功效和作用
尺胃穴具有疏肝和胃、降逆止痛的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泄泻等胃 肠道疾病。
[试题]胃痛的针灸治疗
胃痛的针灸治疗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其病因复杂,由外感六淫之气、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等引起,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种之一,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阻胃、胃阴亏耗等证,根据“不通则痛,不荣则通”的理论,本病针灸治疗当以和胃理气止痛为基本原则,当分清寒热虚实,辨别病位,采用相应的治法才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痛;辩证;针灸;选穴Abstract:stomachache,also called epigastric pain,It’s main symptom is pain over the epigastrium at stomach region. The etiology is very complex .it is believed that stomachache is caused by the feeling ambition internal injured, inappropriate drinking or eating, weakened spleen and stomach, and so on. Stomachache is a kind of common ailment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which acupunctur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It’s divided into syndrome of cold pathogen attacking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eating and drinking 、syndrome of a hepatic qi attacking stomach、syndrome of damp-heat in the stomach 、syndrome of stomach-yin of deficiency 、etc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tiological factors in clinic. According to tcm athogenesis of pain from "hindering pain" and "deficiency pain". Regulating qi-flowing for harmonizing stomach is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acupoints selection need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and cold and heat. Tre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various severity of injuries can have a better effect in treating disease.Key words: stomachache、dialectic、acupuncture、acupoints selected胃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特征[1],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等上消化道症状。
23胃痛(胃下垂)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章、节)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职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课 型(大、小) 大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病例导入——3 分钟 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 分钟 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 分钟 4.治疗 (基本治疗)——10 分钟 (其他治疗)——5 分钟 5.按语及文献摘要——5 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 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 分钟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病位在胃,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脘部,故
可健运中州,调理胃气;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可通调胃 约 2 分钟
气,两穴远近相配,可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凡胃脱疼痛,
不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
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可畅
达三焦气机,理气降逆,和胃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
时痛减,纳后痛增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 知识予启发性教学。
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约 20 分钟。
证型 (实)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寒喜暖,
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伤胃:胃腕胀满疼痛,暧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
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脱胀满,腕痛连胁,暧气频频,吞酸,大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刘家瑛教授针灸治疗胃痛经验
刘家瑛教授针灸治疗胃痛经验标签:名医经验;刘家瑛;针灸;胃痛刘家瑛是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侨办、海外交流协会中医专家组成员,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40余年。
刘师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尤其是对胃痛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造诣颇深。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与工作,收获良多。
现将老师治疗胃痛的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慎审周全胃痛,又称“胃脘痛”、“胃气痛”。
其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急性胃痛大多猝然而引起,于数小时或数天内缓解。
慢性胃痛往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年累月不愈。
刘师认为:急、慢性胃痛通常是以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外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而引发生成。
大致可分4个阶段:(1)胃痛初起,可致脾胃轻伤,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与运化,主要病机为脾虚气滞,肝气犯胃,饮食停滞;(2)胃痛中期,进一步损伤脾胃,使脾胃愈虚,气血运行不畅,其病机可演变为肝胃郁热,寒热错杂,气滞血瘀;(3)若胃痛久病伤络,此时病机演变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气、血、痰、瘀互结,胃络瘀滞不通;(4)当脾胃素虚,病痛迁延不愈之时,主要表现除肝胃气滞、气阴耗伤之症状外,已演变为瘀毒交阻、脾胃虚寒之严重症候[1-2]。
针灸临床治疗胃痛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扭转、胃神经官能症,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临证可相互参考。
刘师强调,胃痛只是一个症状,初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累而导致胃失和降,产生胃痛。
临床以病邪阻滞,气机不利,营血凝涩为多见[3]。
在新世纪赋予的责任重重压力之下,胃痛也会因忧思恼怒而发,因饥饱失常而作,因寒热不适而犯。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意识强烈,加之长久的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导致了胃肠道平滑肌舒缩异常,使胃痛患者疾病虚实夹杂,症状多变,且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呈阵发性剧烈绞痛,或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
针灸学——胃痛便秘泄泻
针灸学——胃痛便秘泄泻1.治疗饮食伤胃型胃痛,除主穴外,还应加用A. 三阴交、内庭B. 膈俞、三阴交C. 胃俞、脾俞D. 天枢、梁门E. 期门、太冲2.治疗便秘的主穴,除天枢外,还有A. 神阙、足三里、公孙B. 支沟、大肠俞、上巨虚C. 上巨虚、阴陵泉、水分D. 支沟、下脘、关元E. 支沟、足三里、中脘3.患者大便排出困难,腹中冷痛,面色㿠白,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除主穴外,还应加用A. 合谷、内庭B. 太冲、中脘C. 脾俞、气海D. 神阙、关元E. 足三里、气海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治疗饮食伤胃型胃痛,除主穴外,还应加用天枢、梁门。
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治疗便秘的主穴,除天枢外,还有支沟、大肠俞、上巨虚。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大便艰涩,腹部拘急冷痛,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者为冷秘。
配神阙、关元。
细目十九胃痛要点一胃痛的辨证要点胃痛与寒邪客胃、伙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也有关。
无论是胃腑本身病变还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胃腑,使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胃失温煦濡养均可导致胃痛。
胃痛以实证多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实证病势较急,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食后痛增;虚证病势较缓,痛势较轻,痛处喜按,空腹痛甚。
若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者为寒邪客胃;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苔厚腻,脉滑者为饮食伤胃;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或加重,嗳气泛酸,喜太息,苔薄白,脉弦者为肝气犯胃;胃痛如刺,痛有定处,或有呕血便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者为瘀血停胃。
胃脘隐痛喜暖,泛吐清水,神疲肢倦,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者为脾胃虚寒;胃脘灼热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千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胃阴不足。
要点二胃痛的治法和胃止痛。
《针灸治疗胃脘痛选穴及配伍规律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胃脘痛选穴及配伍规律文献研究》一、引言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针灸治疗在缓解胃脘痛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通过对针灸治疗胃脘痛的选穴及配伍规律进行文献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关于针灸选穴及配伍规律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揭示针灸治疗胃脘痛的选穴及配伍规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近五年内关于针灸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资料。
在收集到的文献中,筛选出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四、选穴及配伍规律1. 选穴规律根据文献研究,针灸治疗胃脘痛的选穴主要包括腹部穴位、背部穴位和四肢穴位。
其中,腹部穴位如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具有调和胃肠、缓解疼痛的作用;背部穴位如脾俞、胃俞等,具有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的作用;四肢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2. 配伍规律配伍规律主要包括单穴应用、两穴配伍和多穴配伍。
单穴应用多选用腹部或四肢的单一穴位,如足三里、中脘等;两穴配伍常选用腹部与背部穴位或四肢穴位之间的搭配,如中脘与足三里配伍,具有调和胃肠、疏通经络的作用;多穴配伍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综合运用多个穴位进行治疗。
五、结论通过对针灸治疗胃脘痛的选穴及配伍规律进行文献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胃脘痛的选穴主要包括腹部、背部和四肢穴位,配伍规律包括单穴应用、两穴配伍和多穴配伍。
这些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的存在,临床医生在运用针灸治疗胃脘痛时,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六、展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胃脘痛的机理、优化选穴及配伍方案,以及在不同证型、不同病程的胃脘痛患者中的运用。
同时,可通过临床试验等方法,对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为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古代文献
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胃脘痛的方法和穴位选择等方面 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推动针灸 医学的发展。
对现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推广应用建议
针对现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实践 ,建议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穴位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VS
建议加强针灸治疗胃脘痛的宣传和推 广工作,提高公众对针灸治疗胃脘痛 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其在临床的 广泛应用。
明清时期,针灸治疗胃脘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 发展,如《针灸大成》中详细记载了针灸治疗 胃脘痛的穴位和手法。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现状与未来
0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治疗 胃脘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 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功能、调 节免疫等作用。
02
随着人们对针灸治疗胃脘痛的 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治疗胃脘痛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灸甲乙经》是一部系统介绍针灸理论和技术的经 典著作,对后世针灸治疗胃脘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针灸甲乙经》强调了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和刺激方 法,提出“以痛为腧”的原则,即根据疼痛部位选择 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同时,该书还详细介绍了如何 正确运用针灸技术,如针刺深度、刺激强度和时间等 。此外,《针灸甲乙经》还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脘 痛制定了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和参考。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古代文献
2023-11-09
目 录
•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起源与发展 •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穴位研究 •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古代临床应用研究 •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古代文献对现代的启示
01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起源与 发展
针灸何以治疗胃病?
针灸何以治疗胃病?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胃痛,其主要的疼痛特点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位置存在胀痛、刺痛、隐痛和剧痛等性质的疼痛。
通常患者还伴随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该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
引发胃痛的原因包括了许多因素,如天气变化、情绪激动、饮食失调、过饱、过饥饿、食用了生冷干硬食物等。
中医角度同病因病机相结合,将胃痛分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阻胃、胃阴亏耗等证。
1、寒邪犯胃引发该证的主要因素就是,吃了过多生冷性的食物,使得人体中焦处积累了大量的寒邪,从而诱发胃脘出现气机阻滞的情况。
该类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主要有:胃脘存在严重的疼痛、遇到寒凉会加重病情,遇到热会减缓病情、口淡不喝或喜欢对热的饮品进行饮用。
其舌苔呈现为薄白状,舌质较淡。
在治疗时,对散寒止痛原则进行遵循。
针灸时,主要选取胃三针、胃俞、神阙等穴位。
其中,中脘属于胃的募穴。
而在治疗胃腹方面疾病时的重要穴位就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和任脉交会穴。
在对胃肠道进行调理时,最常选择的穴位就是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内关和阴维脉同时针灸,可以对胃部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阶段,主要采取泻法的针刺手法。
与此同时,对艾灸法进行使用,来温和灸治中脘穴和神阙穴附近,从而实现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香苏散等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作用的方剂。
2、饮食伤胃引发该证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合理的饮食,过度的对肥腻食物进行食用,从而使得身体中生出了湿热,或者食物无法消化而阻滞。
该类患者的症状主要包括了:胃脘处的胀痛、反酸嗳气、存在厌食或呕吐的情况。
通常其呕吐的食物都未经过完全消化,并且有着便秘的问题。
其舌苔通常较为厚腻。
在治疗时,对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原则进行遵循。
所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了:腹部胃经腧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
其中起到脾胃调理作用的为脾俞、胃俞和大肠俞等穴。
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消化功能得以有效强化。
在进行针刺时,主要对泻法的手法进行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5
处方
中脘 内关 公孙 足三里
a
16
加减
寒邪犯胃—加神阙、梁丘—散寒止痛; 饮食停滞—加梁门、建里—消食导滞; 肝气犯胃—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 瘀血停滞—加膈俞、阿是穴—化瘀止痛; 脾胃虚寒—加神阙、气海、脾俞、胃俞—温 中散寒;
胃阴不足—加胃俞、太溪、三阴交—滋阴养 胃。
a
17
4
a
18
a
12
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而痛,连及两胁,嗳气 反酸,喜叹息,情绪不佳则痛作 或痛甚,脉弦。
瘀血停滞
胃脘疼痛(多呈刺痛),痛有定 处,按之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 点、瘀斑,脉涩不利。
a
13
基本治 法
a
14
治则
虚证健脾益胃止痛,脾胃虚寒针灸并用, 补法;胃阴不足只针不灸,补法或平补平泻; 实证理气和胃止痛,以针刺为主,寒证加灸, 泻法。
穴
按常规取穴,根据中医辨证,分别
位 选用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附
注 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也可选用维
射 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
a
21
取艾叶30克,荜菝、干姜各15克,
甘松、山萘、细辛、肉桂、吴茱萸、
兜 元胡、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共
肚 法
研为细末,用柔软的棉布40cm摺成
15cm直径的兜肚形状,将上药末均匀
胃阴不足
胃脘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咽干 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 弦细或细数。
a
10
实证
凡胃痛发作较急、痛势较剧、按之痛甚 或食后加重者,多属实证。
a
11
寒邪犯胃
胃痛因感受寒邪而暴作,畏寒喜 暖,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停滞
因暴饮暴食而胃脘疼痛,胀满拒 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 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取胃、十二指肠、脾、肝、神门、
耳 下脚端。每次选用3~5穴,毫针浅刺, 针 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3日更换1次。
a
19
取中脘、至阳、足三里等穴,以双
指 手拇指或中指点压、按揉,用力以患 针 者能耐受为度,同时令病人行缓慢腹
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即可止痛。
a
20
a
5
3
a
6
临床表现
本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胃 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 酸嘈杂等症状。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或纤维 胃镜等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 溃疡等病变。a7ຫໍສະໝຸດ 辨证分 型a8
虚证
凡胃痛发作较缓、隐隐作痛、喜暖喜按 或食后痛减者,多属虚证。
a
9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加重, 食后痛减,劳累、受凉、生冷饮 食后发作或加重,舌淡苔白,脉 虚弱。
放入,紧密缝好,日夜兜于中脘穴或
疼痛处。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
a
22
5
a
23
按语
1. 针灸治疗胃痛有显著疗效,往往针灸1次 或数次即有明显止痛效果。但慢性胃痛需坚持 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2.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和精神调节对胃痛的 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饮食宜定时,勿过饥、过 饱,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力戒烟酒,保持 心情舒畅。
a
24
3.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胰腺炎、 心肌梗塞等相似,须注意鉴别,以免延误病 情。
4.对溃疡病出血、胃穿孔等重症胃痛,应 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或转外科治疗。
a
25
a
26
a
1
1
a
2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 症。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 神经官能症中。
a
3
2
a
4
古代文献中的心痛、心下痛、心气痛,一 般即指胃痛。本病的病位在胃,无论是胃腑 本身的原因还是其他脏腑的病变影响到胃腑, 均可使胃络不通或胃失濡养而导致胃痛。多 由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 弱等各种病因引发。其中,实证多因于肝, 虚证多涉及脾。但无论何种胃痛,胃气失和、 胃络不通、胃失濡养是其基本病机。常因饮 食不慎、情志不畅、劳累、受寒等因素而诱 发或加重,常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