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人教新课标版虫虫制作一、文体解读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二、识记字词,语言运用训诫:告诫,教导。

jiè耸立:高高地直立。

sŏng迂回:回旋,环绕。

yū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níng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chuò纳罕:惊奇,诧异。

瘦骨嶙峋:形容人非常瘦削。

línxún心惊肉跳:担心祸患临头,形容非常紧张不安。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

Yūn xuàn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yì耸耸立)灌(灌溉)怂(怂恿罐(瓦罐)屡屡次)峭(陡峭)篓(竹篓俏(俏丽)三、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默读技巧: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 快速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复述故事: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确中心。

其次,要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

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内容。

重点内容要详述,非重点的应简略。

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最后,还要注意复述应该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比一比: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一个城市? 费城2、故事发生的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一共五个孩子;内德,杰利4、那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又有多高? 约20米高。

岩石架约7米高2、复述故事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地点美国费城人物“我”,5个男孩,父亲事件(1-6) 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7-15) 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16-22)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23) 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3、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冒)险——(脱)险4、分组复述1)“我”遇到了哪些困难?2)“我”是怎样脱险的?A遇到危险:•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侯在小悬崖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文中"我"的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文中作者悟出的道理对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这也是教学本文时需要重点揣摩的。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具备初步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加之本文主题也较为浅显,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学习,在引导学生继续巩固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默读方法的培养是重点,因此本文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学习目标】1.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2.联系生活实际,启迪人生智慧。

【学习重难点】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这一教学建议,设计本课时,以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品读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获得人生的启示,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创意说明】三环节:复述故事——剖析心理——启迪智慧三切入点:以赏析关键性语句为切入点,品读人物心理;以赏读标点符号为切入点,感悟人物成长过程。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激励学生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

4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设计思路: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

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老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说一说,爬山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接着引导:爬山确实是件开心的事,可是你每次爬山都能顺顺当当地爬上去吗?说一说遇到了什么情况?(请同学们再说说自己的经历),最后老师总结:是的,你们都是勇敢的攀登者!我们的经历毕竟有限,还可通过听别人的故事,使自己更明智。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件关于攀登峭壁的事,课题是《走一步再走下一步》。

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板书课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铺设情境)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给生字注音。

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不能动弹(tán)全身颤抖(chàn)着眼(zhuó)卜卜乱跳(bo bo)连攀带扒(bā)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 xún) 2.解决生字生词训诫:告诫,教导。

jiè耸立:高高地直立。

sŏng迂回:回旋,环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确坚持信念和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2.听得懂、朗读、背诵文中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能够通过阅读,发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一个人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前进成功的故事,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介绍•阅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2. 语言应用•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含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朗读、背诵文中的内容,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语气•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完成简单的语文写作3. 情感教育•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懂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前进的决心•意识到信念和坚持对自己的重要性,能够从一个好的方法或事情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主题,展开小组讨论。

讨论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并搜集精彩的回答。

2. 文本解读1.概括课文,了解背景和作者介绍。

2.学习课文,读一段,谈一段,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通过朗读、表演和画面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3. 语言应用1.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2.名著背诵,能够朗读、背诵文中的内容,并渐渐掌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3.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完成简单的语文写作。

4. 情感教育1.观看视频,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实践价值,认识到“从成功到绝望只有一步之遥”,体会道路上的艰辛和意义,并从中汲取前进动力。

2.听取老师讲解成功人士的经历和方法,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培养学生们的成功意识,增强自信和目标感。

四、教学评价1.反复练习,检验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

2.以小组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评测试卷,并根据评分精准教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3、体会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及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旨。

四、教学手法:洋思法,讨论法,点拨法五、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二、散文知识及作者(5分钟):1、简单了解散文的知识:形散神聚。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本文为叙事散文。

2、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三、自学检查:听写生字词及字词解释(4分钟)。

(1)字音训诫(jiè) 耸立(sǒng) 迂回(yū)凝视(níng)啜泣(chuî) 纳罕(hǎn) 瘦骨嶙峋(lín xún) 头晕目眩(x uàn)小心翼翼(yì) 陡峭(dǒu qiào) 着眼(zhuï)(2)释义训诫:教训和告诫。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觉得惊奇,诧异。

啜泣:抽泣,低声哭泣。

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入骨。

心惊肉跳:形容极度害怕。

头晕目眩:头很晕,眼睛昏花。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5分钟):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抢答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4、故事情节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其起止分别是在哪?明确:1、费城。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通用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通用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通用3篇)《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__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学情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

五、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史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当时的红军战士面临国x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硬是用一双脚板边打仗边走路,一步一步从江西瑞金走到了陕西延安。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啊,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红军战士们,却用坚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学期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中的“我”也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他又是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见课件1)(二)指导复述: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课件2);2、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最新11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最新11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最新11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③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计初步感知①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国共产党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过渡)《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并且边听边思考问题。

④屏幕投影思考题a、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b、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1.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2学会珍惜时间,把握每一个“现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变化。

2.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预习课文时的感受,导入新课。

2.课文朗读与感知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与分析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变化。

4.写作方法学习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并进行模仿练习。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作业布置6.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境时的经历和感悟。

6.2预习下一课,准备课堂讨论。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体会到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

2.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

3.学生在写作方法学习环节,能够较好地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4.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复述内容。

2、训练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

4、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按照要求复述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预习自主质疑解难。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预习自主质疑解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网络自主预习及堂上交流【教学用具】电脑平台、投影,个人手机或者电脑【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看故事,思考问题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思考: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呢?(二)回顾自己过往经历,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三)通读全文,完成以下预习任务1.借助网络或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把生字词标注起来。

2.复述故事把握故事的情节,感悟人生哲理,收获启示。

(1)根据记叙文六要素,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2)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合作探究: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3.回答课文旁注中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研讨学习,搜集整理研讨成果,制作成PPT,或者WORD文档。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理清全文思路,通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思考文章。

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探究、感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通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山的那边》,我们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回答: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我们懂得该怎样面对和实现理想,那么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险阻又该如何去面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一篇新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迅速默读全文要求:(1)读全文包括课题、作者、提示。

(2)速度在第分钟500字左右,全文用5分钟读完。

(3)思考: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座城市,什么时间爬悬崖的,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处有多高?学生默读后,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标出生字词,交流生字词闷热弹子训诫耸立峭壁颤抖瘦骨嶙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恐惧安慰头晕目眩经历屡次抵达暮色苍茫小心翼翼灰心丧气三、再次默读,整体把握课文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方法指导:A、抓住故事里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快速捕捉文章中的数字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C、复述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对文章主体的一个提炼加工过程。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六要素。

2、理解文章中包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包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包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二、检查预习字音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不能动弹(tán)全身颤抖(chàn)着眼(zhuó)卜卜乱跳(bo bo)连攀带扒(bā)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 xún)常用词语训诫迂回凝视啜泣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四、默读课文,复述大意1、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

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

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回忆故事要点:(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的还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两个?(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4)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5)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6)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2、我们现在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这个故事,注意复述时在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

五、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7上2《走一步_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7上2《走一步_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7上2《走一步_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一篇:7上2《走一步_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这是一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

从单元教学重点与单元练习设计来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大体可分为训练朗读,整体把握,语言品味,结合课文内容的练笔或练说。

本文叙议结合,其内容可概括为“经历+经验”,可考虑在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评人物,表达感受。

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

困难、挫折、畏惧、恐怖,是青春少年花季生活的又一侧面,也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含义之一。

读一读这个发生在悬崖上的故事,也许你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一想作者的这次经历,也许你对战胜胆小有新的认识;体味一下作者对这次经历的感悟,你会明白蕴含于故事中的道理。

二、阅读活动之一:学习朗读1.朗读要进行预习反馈落实如下词语:闷热训诫凸出迂回凝视啜泣瘦骨嶙峋头晕目眩小心翼翼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

(同学们活动)表情朗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3.朗读时要体味作者的感受。

集体朗读文中最后一段,注意语速与重音,体味作者在这一段中所抒发的人生感悟。

三、阅读活动之二:理解课文1.师:我们学习课文,首先要认识它。

要从整体上把握它,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它。

这就叫做认识课文,理解课文。

2.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教学设计2:走一步,再走一步(第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

教学设计2:走一步,再走一步(第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过程和方法:
1.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

2.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导入:作者?身份?主旨?
二、多角度探究性阅读
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

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

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
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

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讨论: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

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三、总结,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2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4、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1、掌握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文章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由事推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生活哲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朗读、复述把握课文情节,设疑探讨文章主旨。

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

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

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灌、峭、嘲、纳、翼、遥、啜、嶙、峋等字。

2.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4.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2.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式大声地练习读音。

落实如下词语:生字正音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练习、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朗读复述法:本文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作者从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感悟到战胜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朗读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复述故事情节,体味记叙的周密。

设疑研讨法:通过有创意的设疑,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研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朗读质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

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10’)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

PPT展示: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请个别同学上黑板上写,其余同学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并请同学站起来解释词义。

)①lín xún()________________②chuò qì()________________③nà hàn()________________④sǒng lì()________________⑤níng shì()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嶙峋形容人瘦削②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③纳罕惊奇,诧异④耸立高起,直立⑤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学生齐读生词)(二)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

(2’)⑴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提示:费城。

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提示: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⑶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提示: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⑷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提示:约20米高;约7米。

(三)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根据评议,改进自己的默读习惯,积累经验。

(3’)(四)学生大声朗读课文(4’)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教师范读课文其中一个片断。

三、研读文本1.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1’)明确: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作铺垫。

2.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2’)明确:课文主要写“我”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3.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3’)(同桌之间讨论回答)明确: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继而是萌发信心,随后是信心大增,最后是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追问:这种巨大的成就感是指什么?)4.“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2')明确:啜泣就是抽抽搭搭地哭,文中两次写到“啜泣”,含义不同。

第一次是因为恐惧、伤心,第二次是出于惊喜、委屈、感动、余悸和成就感。

5.“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指的是什么?(2')明确:“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有两层意思:①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

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惧害怕,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由易人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6.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1')7. 明确: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

8.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怎样认识这一标题的含义?(1’)9. 明确: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的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解决,终会取得成功。

四、当堂背诵最后一段(6')(有时间的话抽一两个同学起来尝试背诵)五、课堂总结(1')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也可由同学们自己来总结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六、作业1.背诵最后一段2.完成相关练习第二课时本课目标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给我们的多方面的启迪。

一、复习导入(5’)1.用一两句话复述课文内容2.检查背诵情况,抽个别同学背诵最后一段。

3.概括“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二、多角度阅读1.方法指导(3’)同学们,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姿,那么进入视野中的庐山形象也就有了差异。

同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章,也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西方评论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思维空间的拓展,阅读质量也就随之提升了。

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

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说,评论文中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

这样的角度文中很多。

你们想想看,这篇文章,我们还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疑问?(学生思考讨论,确定角度,提出疑问)2.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20’)互动1: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参考:鼓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

互动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抱他下来?你同意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参考: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无长进。

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学生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关键在于言之有理,一般倾向于同意父亲的做法。

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

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

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互动3:父亲不来,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尽量从不同侧面肯定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朝着机智、勇敢的方向努力)互动4: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参考:他怂恿“我”爬崖,才有了后来的遇险;在“我”惊恐万分不敢下崖时,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追问:既然杰利是我的好朋友,那为什么留下我离开了呢?大家能不能从文章中找找杰利离开的理由呢?(答案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互动5: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能想出法子帮助“我”的答案都给予表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

互动6:你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参考:还不懂事,能同玩乐,却不能共患难。

三、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讨论)(6’)四、 (1)叙事技巧娴熟五、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

“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

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六、本文采用倒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

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七、 (2)描写准确恰当八、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九、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

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十、“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十一、 (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十二、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十三、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

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

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

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

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

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十四、写一写童年的一次经历给了作者如此大的启发,影响了他的一辈子。

其实生活处处有哲理,在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动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你积累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

你的生活有没有给与你财富呢?请将你的一次生活感悟写下来,字数不限,但要有真情实感。

300字左右。

十五、课堂总结“我”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知,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精神也就越来越充盈。

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如果像本文作者那样,不断思考,因事推理,你的思想将会闪现理性美的光芒,你也将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十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小作文。

2.完成相关练习。

PS: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