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及一般性分析

合集下载

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当代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土壤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然而,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微生物的重金属耐受性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其中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能够耐受和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这是由于它们的特殊代谢途径和生理机制。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降低细胞膜渗透性、产生金属离子螯合剂和金属还原等方式将重金属离子固定或转化为无毒或较少毒性的形式。

二、微生物的重金属移除作用微生物在重金属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与土壤颗粒结合,从而减少其可溶性和可迁移性。

其次,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螯合和沉淀等方式将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移除。

这些机制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从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毒害。

三、微生物的重金属还原和转化作用微生物在重金属修复中还能够发挥还原和转化作用。

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活动,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元素或相对无毒的形式。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氧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等,从而减少其可迁移性。

这些转化过程有助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并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四、微生物修复的应用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重金属修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微生物修复技术:1. 微生物植物共生技术:利用植物根系与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质吸附和沉淀重金属离子,同时根际微生物通过降解重金属物质来修复土壤。

2. 微生物菌剂技术:选用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转化能力的微生物制备菌剂,通过施加菌剂来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扩大应用范围的优点。

3. 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将具有修复能力的微生物定向引入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转化和还原等作用来修复土壤污染。

五、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操作相对简单、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当今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

重金属的大量释放和累积,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角度探讨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和途径。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吸附和转化重金属元素,从而减少或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点,成为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以下针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微生物筛选与优化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在于微生物的筛选和优化。

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必须选用适合的微生物菌株。

一些微生物对于某种重金属有较好的生物吸附和转化功能,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如利用蓝藻等微生物修复含铀污染的土壤,能够使铀含量显著降低。

同时,为了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吸附效率,必须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

例如,适宜温度、适宜的pH和适宜的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吸附效率。

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性取决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转化和吸附都会对治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微生物的存活率和活性,必须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行为规律,优化施工条件。

例如,微生物的生长受到土壤中氧气、氮气和其他有机物的影响,必须优化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和调节土壤通气性,从而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吸附效率。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表面水和地下水除污、土壤修复等领域。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常见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群增强、生物增强剂培养和菌种增强等。

针对污染情况不同,应选择不同技术来进行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虽然可以有效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工业生产、废弃物排放、农业施肥等活动,重金属也被释放到了土壤环境中,导致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问题。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吸附、离子交换、螯合等方式,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活性,从而促进土壤重金属的修复和植被的恢复。

本文将从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潜力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生物吸附作用微生物可以通过细菌细胞表面的化学官能团、多糖、蛋白质等基团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其固定在细胞表面或内部。

这种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和毒性,从而减少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伤害。

部分微生物能够分泌有机酸、螯合剂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减少重金属离子的活性,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

部分微生物是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者,它们可以通过根际快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将其富集在细胞内部或细菌体外,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性。

一些微生物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它们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成难溶性沉淀物或氧化成稳定的无毒态离子,从而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1. 重金属种类和浓度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对微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重金属的毒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也不同。

2. 土壤pH值土壤的pH值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修复能力。

微生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与修复

微生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与修复

微生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与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微生物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具备独特的能力来去除和修复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水环境中对重金属的去除和修复的机制、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的机制微生物去除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吸附、生物还原、沉淀沉积等。

其中,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微生物菌体表面的负电荷使其能够吸附和结合金属离子,从而将其从水环境中去除。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生物还原机制将重金属氧化态还原为较为稳定的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另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形成沉积物的方式将重金属固定在表面,进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二、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在水环境中,微生物不仅可以去除重金属污染,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进行修复。

微生物酶系统具备还原重金属离子和产生金属硫化物的能力,可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相对无毒的金属硫化物。

此外,微生物还能利用自身代谢特性,将重金属形成化学稳定的络合物,降低其毒性。

另外,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还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进行转化和迁移,促进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三、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中。

具体应用包括生物吸附技术、微生物沉淀沉积技术、微生物还原技术等。

生物吸附技术利用微生物菌体表面负电荷的特性,通过生物吸附材料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富集和固定。

微生物沉淀沉积技术则利用微生物合成的沉淀物质,将重金属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并通过沉积作用将其从水环境中去除。

微生物还原技术则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还原物质将重金属氧化态还原为稳定的金属离子。

四、微生物去除与修复重金属的研究进展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在重金属去除与修复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些新型微生物菌株的发现和利用,以及新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评估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评估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评估一、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重金属的积累不仅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田作物产量构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微生物修复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评估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及机制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其主要机制包括菌根菌的解毒作用、微生物代谢活性对重金属的转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调节等。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 菌根菌的应用菌根菌是与植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其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结构可以增加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并通过吸附、螯合、沉积等机制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案例:研究表明,与菌根菌接种的植物相比,单独种植的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较差,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而菌根菌接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明显改善,重金属积累量也显著降低。

2. 重金属还原菌的应用重金属还原菌是一类具有还原重金属能力的微生物,在教育土壤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还原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金属硫化物或金属沉淀,从而将重金属形态转化为难溶于水的形式,减少了重金属对土壤和生物的毒性。

案例:研究发现,重金属还原菌接种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土壤酶活性恢复正常水平,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到改善。

3. 微生物群落调节作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对土壤重金属修复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微生物通过产生螯合物质、酶解解毒物质等参与重金属解毒过程。

此外,微生物还能调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素,进一步影响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案例: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如增加产酸细菌和金属耐受菌的比例,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保持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

四、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微生物修复技术相比传统物理和化学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如修复效果稳定、成本低廉、对土壤环境影响小等。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重金属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通常包括物理和化学手段,但这些方法往往昂贵且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法。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或转化成为不具有毒性的形式,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本文将对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1. 菌根真菌菌根真菌是一种对重金属具有很强抗性的微生物,它们具有能力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到菌丝体表面,从而有效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浓度。

菌根真菌还能够分泌一些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将重金属转化成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式。

2. 硫酸还原菌硫酸还原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硫酸盐将重金属还原成为硫化物的微生物。

重金属在形成硫化物后,就会从土壤中沉积下来,从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毒性。

硫酸还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吸附剂菌二、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改善作用除了直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来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1. pH值调节许多微生物具有调节土壤pH值的能力,它们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或碱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的pH值,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

2. 有机物质代谢一些微生物具有分解和代谢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能力,这些有机物质可能会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影响重金属的行为和毒性。

通过代谢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可以间接影响重金属的毒性程度。

3. 土壤结构改善一些微生物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能力,它们可以促进土壤通风和水分渗透,从而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考虑到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性。

现阶段微生物修复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排放并积累在环境中,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

不过,许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来修复重金属污染。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并讨论它们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蓄积作用微生物在土壤和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可以通过吸收和蓄积的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是基于电化学吸附原理的,主要受到重金属浓度、微生物表面电荷、微生物数量等影响。

研究表明,微生物的表面羟基、羧酸等官能团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蓄积作用,可以将污染物留存在其体内,起到减少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作用。

二、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还原作用另外,一些微生物还具有将重金属还原的能力。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将重金属还原为其元素态,如将重金属还原为铜或铁,从而达到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效果。

常见的还原微生物主要包括铁还原菌和硫还原菌。

通过还原作用,微生物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较为稳定的元素状态,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毒性影响。

三、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作用微生物不仅可以吸附和蓄积重金属,还可促进化学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比如,有些微生物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其盐类或氧化物,使得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把重金属吸收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四、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通过对微生物修复机制的研究,人们将其应用于环境修复中。

例如,施加具有吸附和蓄积作用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去除重金属离子,并实现对土壤和水体的净化。

另外,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和转化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中。

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将污水和废料转化为有价值的物质,如利用微生物将重金属浓缩成矿物,从而帮助开采工业中的金属资源。

总之,微生物作为一种环保新型材料和工具,在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工作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的浓度,对于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工业生产、采矿、垃圾填埋等活动所引起的,特别是在城市和工业区域。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因为重金属具有持久性和毒性,容易积累在生物体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传统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挖掘、覆盖和固化)和化学方法(如化学还原和酸洗)。

但这些方法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系统,且成本高昂。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微生物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受关注的土壤修复方法。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去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功能和改善土壤环境。

本文将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探讨。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常常来源于工业废水、气体排放、废弃物填埋和农药残留等活动。

重金属主要包括铅、汞、镉、铬、铜、锌等元素,它们具有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

这些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危害人畜健康。

重金属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一般来说,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菌相修复和生物固化两种方式。

1. 菌相修复: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去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微生物菌株可以是天然存在于环境中的,也可以是经过改良和筛选的。

它们通过代谢活动将重金属离子还原或者转化成不活跃形式,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

2. 生物固化: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胞外多糖等生物胶剂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其迁移和生物有效性。

这种方式可以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利用铜和镉耐受菌株和微生物发酵剂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从而改善土壤环境。

微生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金属是地球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但是过度的采矿、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等会造成重金属的过度积累,这些重金属以及它们的化合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重金属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了当代环境保护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生长于各种环境中,如水体、土壤、岩石和大气等。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潜力,且耗能低、成本低、生物安全性高和环境适应性强,因此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微生物的治理原理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原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毒、不溶或难溶的沉淀物,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其过程包括:1. 土壤酸化: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会使土壤传统中的阳离子被释放出来,导致土壤酸化。

2. 引发沉淀:土壤酸化后,重金属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阳离子发生竞争,重金属离子会成为相对最不稳定的物质,由此会形成沉淀物质。

3. 沉淀物其化为氧化物:沉淀物质是微生物代谢的结果,是有机酸与重金属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土壤pH值、氧气分压等)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此反应会将有机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 形成新型颗粒:由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形成的新型颗粒是由沉淀物沉积于某些固体基质上形成的,这些新型颗粒也可以被认为是锁定沉淀物,固定和缓解污染的有力手段之一。

二、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和类型,其中以细菌、真菌及古菌为主,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着重金属污染有不同的作用,如吸附、沉淀和还原等。

有些微生物是对某些特定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有特殊的擅长性,如硫化氢杆菌是气态硫化氢的产生者,能够将一些废弃物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学产品,同时可以利用硫化氢溶液还原重金属离子,将其转化为难溶性沉淀物质,这些沉淀物质可以减轻污染程度或者是缓解污染物的成分。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研究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保护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生物由于其多样性和多功能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手段。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机制及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和野外试验,发现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藻类)可以有效吸附、富集和转化重金属。

通过微生物修复,环境中的重金属可以被有效去除,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性。

二、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复杂多样,可以分为微生物自身的修复能力和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来理解。

1. 微生物自身的修复能力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或代谢产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氧化和解毒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利用重金属作为电子受体或给体进行呼吸作用,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另外,微生物产生的某些酶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淀物,将其从环境中沉淀下来。

2. 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微生物表面的活性基团,如羧基、磷酸基和胞外聚合物,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或离子交换,从而使重金属沉淀或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

此外,微生物的细胞表面结构和电荷特性也会影响其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三、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成本低、效果显著和对环境友好。

因此,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土壤修复微生物修复可用于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和工业废弃地。

通过将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引入土壤中,可以有效清除重金属,恢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功能。

2. 水体修复微生物修复还可应用于修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

通过引入适应重金属环境的微生物,可以将水中的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形式,从而净化水源,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且备受关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分析其原理、优势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负荷的情况,其主要来源包括化工厂、矿山、焚烧废弃物等。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重金属还可能通过土壤水流到地下水层,对地下水产生污染,从而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菌株的吸附、螯合、还原、氧化等作用,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去除。

在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

它们能够通过吸附和螯合作用将重金属离子固定在细胞表面或细胞内,从而减少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活性。

部分微生物还具有还原和氧化能力,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难溶或不溶的物质,降低其毒性和活性。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修复效果显著且持久。

微生物修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小。

微生物修复技术对于重金属的选择性较强,可针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进行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新技术。

四、微生物修复技术面临的挑战尽管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受到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pH值、温度、湿度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微生物修复技术需要选取适合的微生物菌株并针对不同的重金属环境进行微生物修复,这对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长期效果和生态风险评估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严重挑战,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生物修复技术备受关注,而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存繁衍。

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修复过程:1. 吸附作用:微生物表面的细胞壁含有大量功能基团,如羧基、羟基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实现重金属的吸附和富集。

2. 螯合作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多糖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螯合物,减少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活性。

3. 沉淀作用: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特定物质,与重金属发生沉淀反应,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或水体中,减少其毒性。

4. 生物转化:部分微生物具有还原、氧化、甲基化等能力,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降低其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二、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案例1. 铜污染修复:研究表明,一些铜耐受菌株如假单胞菌、硫酸亚铁细菌等,能够有效吸附和还原土壤中的铜离子,降低土壤铜浓度。

2. 镉污染修复:利用镉还原菌如硫酸还原菌、亚硝酸还原菌等,可以将土壤中的镉离子还原为不活跃的金属形态,减少其毒性。

3. 铅污染修复:一些铅耐受真菌如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等,通过吸附和螯合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土壤中的铅污染。

4. 镍污染修复:利用镍还原菌如硫酸还原菌、亚硝酸还原菌等,可以将土壤中的镍离子还原为不活跃的金属形态,降低土壤镍浓度。

三、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未来发展方向1. 多样性利用: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微生物资源,发现更多具有重金属耐受和修复能力的微生物种类,提高修复效率。

2. 基因工程改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增强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转化和降解能力,提高修复效果。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近年来,微生物修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毒的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生物积累能力较小的化合物,从而修复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

1. 微生物代谢活动可以促进土壤反应速率,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2. 微生物具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

3. 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利用土壤中的还原剂,还原有毒重金属元素,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4. 微生物修复技术不会损害土壤结构,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无需对环境进行补救。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的限制及其对策1. 微生物应用范围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pH值、温度等因素与微生物菌株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因此,在选定具体微生物时,应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株。

2. 微生物菌数和生长状态难以控制。

由于环境因素经常会发生变化,微生物菌株随之变化,导致微生物数量难以控制,影响土壤修复效果。

因此,需要进行技术改进和严密的操作管理。

3. 微生物修复过程时间较长,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生物过程,其速度通常较慢,修复时间较长,需要大量耗费时间和人力。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修复技术进行综合施工,以提高修复效率。

总之,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未来应用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进行技术改进和严密的操作管理,以提高修复效果和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排放出的重金属废水、废气也越来越多,这些重金属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重金属的损害,近年来,科技工作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一、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重金属污染对环境有着极大的危害。

首先,重金属可以危害人体健康,如铅、汞、镉等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损害,同时还会引起肝、肾等内脏器官的病变。

其次,重金属会影响土壤和水质,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其三,重金属还会影响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破坏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进而影响微生物数量的起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甚至引发生态链崩溃。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介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功能来修复污染环境的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分为接地式修复、浸渍式修复和针对性修复三种类型。

其中,接地式修复主要是通过环境中的微生物去分解或吸附有害物质。

这种方法又分为生物修复和生物和化修复两种方法。

生物修复是采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降解或抑制污染物质,例如,植物的吸收、细菌的代谢等;而生物和化修复则是通过添加转化剂、针对性的微生物等手段,增加修复效率和速度。

浸渍式修复是利用吸气、生物降解、离子交换以及吸附等方法将污染物质从污染土壤和废水中去除。

针对性修复是针对特定污染物质,通过物化、生物化学或者生物隔离等方法将污染物质转化为低毒、无毒或者易于分解的成分而达到修复效果。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首先,微生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毒性很小,对土壤和水源等自然环境没有明显的污染,因此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其次,微生物修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

相比于其他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获得微型生物青睐,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重金属内陆污染的修复中。

最后,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废物的产生,使原材料更加充分利用,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环境生态平衡,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如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往往会对土壤产生负面的影响,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的修复方式。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类型和特点1.1 重金属污染的类型和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土壤背景含量或相关标准的一种现象。

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有铅(Pb)、镉(Cd)、汞(Hg)、铬(Cr)、锌(Zn)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工业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排放物的污染,二是来自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的使用,以及污水灌溉、畜禽粪便等途径。

这些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形式多种多样,有点源污染和漏源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同于一般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其治理难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金属污染土壤难以彻底修复,常常需要多种修复方法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重金属在土壤中比较稳定,容易累积,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影响。

(3)重金属影响农作物品质和安全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转化或清除有毒有害物质的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修复手段。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掉重金属化合物,或将重金属离子还原成元素状态,或将离子沉淀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同时,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促进有益菌株的生长,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2.2 微生物修复的方法(1)生物放大法生物放大法是利用人工培养出的重金属耐受菌株,在实验室中进行大规模放大,然后打造成一种固体、粉末或液体制剂,施加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通过放大菌株的数量,达到修复的目的。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重金属污染是当下全球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效果慢等问题。

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可持续的特点,逐渐成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热门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筛选、应用方式和作用机制。

一、微生物筛选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微生物筛选。

一般而言,优良的微生物菌株需满足以下条件:对重金属抗性强、降解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态环境兼容等。

常见的微生物菌株有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硫酸盐还原菌等,真菌如木霉菌、拟青霉菌等,藻类如链状蓝绿藻等均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研究中。

二、应用方式微生物修复技术可采用多种应用方式,包括原位修复和外源修复。

原位修复是指将微生物菌株直接施加于污染土壤,通过微生物自身的代谢活性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外源修复是将微生物菌株培养繁殖后制成菌剂,然后施加在土壤中进行修复。

两种应用方式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应用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三、作用机制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化学转化、生物吸附和生物浸提等。

微生物通过酵素的产生和分泌,能够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络合物、沉淀物或相对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对土壤环境和生物体的毒性。

微生物菌株表面的菌体、胞外多聚物等物质具有吸附重金属的能力,通过吸附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此外,微生物菌株能够通过根系吸收和迁移重金属,达到了生物浸提的效果。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例,它具有铜离子还原酶和铜螯合酶,能够将土壤中的污染物铜离子还原成氢氧化铜或铜螯合物,进而沉淀或吸附在土壤中。

此外,该菌株菌体表面的胞外多聚物具有显著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使其形成不溶性沉淀物。

通过这些作用机制,铜绿假单胞菌能够有效修复铜污染的土壤。

综上所述,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

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分析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传统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处理,但这些方法都存在成本高、效果难以持久等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生物作为修复污染土壤的新方法。

1. 生物吸收和分解一些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可以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并吸收或分解重金属,使其从土壤中去除。

这些微生物通常包含一些金属离子的吸收因子和草酸和其他金属螯合分子,可以使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或无毒化合物。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将含重金属的离子还原为更少毒性的形式,如Cr(VI)还原为Cr(III)。

这种去除污染物的方法被称为生物吸收和分解。

2. 顺境生态处理通过构建人工顺境微生物和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人工加入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以及化肥和其他营养物质,以促进微生物生长。

这些微生物可以吸收重金属,分解、还原和其他机制,从而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

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3. 生物积累一些微生物可以积累重金属,从而在污染土壤中寻找重金属的去除工具。

这些微生物通过吸收重金属,将其沉积在其组织、细胞壁和胞质体中,从而将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去除。

一些耐重金属微生物可以积累高浓度的重金属,例如铜、铅、镉等,使得它们可以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存和繁殖。

总之,微生物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微生物的修复效果往往受到土壤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微生物本身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和使用适当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微生物修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微生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微生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微生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重金属污染是指自然界中金属元素超过一定浓度,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多,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难题。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潜在的治理方法,具有效果显著、经济可行等优势。

首先,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理方法。

微生物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谢途径和代谢能力,在修复重金属污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酶的活性降解重金属,将其转化为不可溶的盐类,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系统的毒性。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方式与重金属产生相互作用,进一步减少其可溶性。

这些微生物修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更加有效,更加环保。

其次,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

经过实践证明,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显减少重金属的浓度,实现环境的修复。

例如,铜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铜离子具有较高的毒性。

许多微生物可以通过金属还原酶的作用将其还原为不溶于水的金属,从而有效地修复污染环境。

在一些实际案例中,通过使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浓度被降低了数十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具有经济可行性。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

一些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来实现修复目标,而无需额外的投资。

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充分发挥微生物的自身优势,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从而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对微生物的适应性和修复效果存在差异。

某些重金属可能对微生物菌株产生抑制作用,影响修复效果。

其次,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着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温度、湿度、PH值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修复效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修复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修复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重金属的过度积累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修复方法,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修复以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在重金属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微生物在重金属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微生物能够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机盐、有机盐和金属酸盐等形式,从而降低金属的毒性。

其次,微生物还可以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沉淀的方式将重金属离子从水体或土壤中去除。

最后,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通过还原或氧化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具有较低毒性的形态,以实现修复的效果。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以重金属铅为例,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还原和沉淀等方式将铅离子从土壤或废水中去除。

另外,一些细菌和真菌的代谢产物也具有对重金属的绑定能力,可以用于修复污染土壤或水体。

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如电化学修复、化学还原等,以发挥综合效果。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微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重金属的浓度。

其次,微生物修复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进行修复。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修复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微生物修复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四、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前景展望微生物修复技术在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微生物和微生物界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途径,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预计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将更加成熟和高效,能够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水体净化等领域。

利用微生物消除重金属污染及其机理分析

利用微生物消除重金属污染及其机理分析

利用微生物消除重金属污染及其机理分析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污染形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环境修复技术,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利用微生物消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及其机理分析。

一、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应用微生物是一类复杂多样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其中,细菌在微生物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特定的细菌能够通过吸附、螯合和还原等方式从环境中去除重金属。

通过选择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可以使其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消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二、微生物消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分析1. 吸附作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具有丰富的功能基团,如羧基、羟基和胺基等,可与金属离子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通过微生物细胞表面的活性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从而减小了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浓度。

2. 螯合作用一些微生物菌株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出具有螯合能力的有机分子,如细菌胞外多糖、蛋白质和有机酸等,可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将重金属离子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分离开来。

此过程称为螯合作用,通过螯合作用,微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

3. 还原作用一些微生物菌株具有还原性能,可以通过还原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离子或沉淀形式,从而使重金属减少毒性。

这些微生物通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酶,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相对无害的金属离子或形成沉淀,沉积到微生物细胞表面,或者释放到环境中。

三、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案例1. 铜污染铜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和土壤的质量。

研究发现,某些铜耐受性细菌能够利用吸附和还原机制,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铜离子。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芽胞杆菌是一种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微生物菌株,其细胞外多糖产生的羟基和羧基能够吸附并沉淀铜离子,实现铜的去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及一般性分析
环境科学系陈汉忱苏冠勇汪渝松姜炳棋
摘要:耐受重金属微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分子鉴定及抗性研究;SBR工艺去除城市污泥
中重金属的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汞对有效微生物
的毒性效应。

关键词难受重金属微生物SBR工艺固化微生物技术汞毒性
正文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日益成熟,采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逐步探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以及一些关键的影响因素。

耐受重金属微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分子鉴定&抗性研究
首先应对微生物处理进行预先的筛选和条件最优化试验,而且如有必要,应作微生物重金属抗性研究
[例]吸附重金属离子菌种的筛选及其吸附试验研究
实验步骤:从汽车制造厂排污口采集废水及污泥样品进行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可吸附重金属的菌种。

进行吸附实验后测定重金属离子浓度。

将一定量的溶液溶解在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用ICP测定其浓度。

从上述吸附实验中选择出吸附重金属离子效果最好的菌种。

接入到50mL模拟重金属离子水溶液中。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吸附,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残留浓度。

实验结果:
(1)菌体本身的影响
(2)pH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pH值为5时WNO4对于Pb2+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率为97.1%。

重金属抗性形成的可能机制:生物吸附作用在细菌、真菌和藻类细胞上有许多结构组分具有结合重金属的能力,大量研究证实,胞外多糖带有负电荷,可以作为重金属的有效生物吸附剂,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

将动胶菌属的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萃取并除去,会大大降低细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金属的敏感性;其它蓝细菌、藻类和真菌也可
产生类似功能的多糖。

另外,许多微生物体内的有机代谢物如柠檬酸同样具有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在去除重金属毒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SBR工艺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
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生污泥,污泥浓度为15~20g/L,pH值为6.5~7.0,污泥中含有氮、磷、钾及有机质和Cu、Zn、Ni、Cd、Cr等,其中Cu、Zn和Cd的含量均超过我国酸性(pH<6.5)土壤施用污泥的农用标准
处理过程:
1.沥滤微生物的驯化
2.序批式生物沥滤反应器的运行
效果分析:运行第一天,接种量为5%、15%的污泥中cu的含量已达到污泥农用标准
(其去除率>43.8%的达标去除率),运行至第2天则4组反应器中对Cu的去除率均大于达标去除率;污泥接种量对Zn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4组反应器中Zn的浓度都能在系统运行第l天达到预定效果,去除率>48.5%的达标去除率;而Cd只有在接种量为50%时,才能在第一天达到预定处理效果。

反应器运行2 d后,接种量为5%、15%、30%和50%的污泥中Cu、Zn和Cd均得到有效去除,其去除率均超过各自的达标去除率(43.8%、48.5%和75.6%);4d后对Cu、Zn、Cd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8.3%、77.7%和99%,其中以对Cd的去除效果最好。

但是由于富含硫酸根的酸性污泥中Fe离子可能发生一系列的复杂水解反应,使得溶出的金属离子因水解络合物的吸附和裹挟作用再次进入污泥中,导致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效果发生波动,其中以Cd受影响最大。

总结:对SBR反应器的传统运行工艺进行改进,简化其运行工序为进料、曝气反应和曝气排泥3个阶段,并按30%的污泥接种量设计排水比为1/1.3,连续运行2 d即可使污泥中超标元素Cu和Zn的去除率达到78.3%和77.7%对Cd的去除率接近99%。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直接从固定化酶技术发展起来的,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游离的微生物固定在限定的空间区域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的一项技术。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强、耐毒害能力强、微生物流失少、产物分离容易和剩余污泥少等优点。

处理废水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是依据带电的微生物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作用,使微生物细胞固定的方法,是传统的固定微生物的方法
包埋法是使细胞扩散进入多孔性载体内部,或利用高聚物在形成凝胶时将细胞包埋在其内部
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直接与细胞表面的反应基团如氨基、羟基和氨基酸等进行交联,形成共价健来固定细胞
共价结合法是将菌体活化后,利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功能团(如氨基、羧基、巯基、咪唑基、酚基和羟基等)与固相载体表面基团之间形成化学共价键连接,从而成为固定化细胞。

常用的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可分为无机载体、有机高分子载体和复合载体3大类:(1):无机载体如多孔玻璃、硅藻土、活性炭和石英砂等。

(2)有机载体还可分为2类:一类是高分子凝胶载体,如琼脂、角叉莱胶和海藻酸钙等;另一类是有机合成高分子凝胶载体,如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乙烯醇凝胶、光硬化树脂和聚丙烯酸凝胶等。

(3)复合载体是一种新型载体,由无机载体和有机载体材料结合而成,使2类材料的性能互补,从而显示复合载体材料的优越性。

可有效解决固定化细胞应用于废水处理所面临的成球难、易破碎、活性丧失大等问题,在降低成本、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a----与最大吸附量有关的常数
b----与吸附能量有关的常数
q----吸附量
国外学者在研究固定化真菌方面,已研制出大量新型高效的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固定化生物吸附剂。

Iqbal 等用一种新型经济的多孔载体,丝瓜瓤固定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制成吸附剂(fungal biomass immobilized within a loo — fa sponge ,FBILS) ),用以吸附溶液中的 等离子,并与悬浮液做了对比研究。

吸附符合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

用50.0 mmol/L HC1解吸,回收率高达98%。

循环解析5次后,对铅离子,铜离子和锌离子3种离子的吸附仅比初次吸附降低了2.46%、1.95%和3.15%。

实验表明,FBILS 是一种 新型有效的金属生物吸附剂。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废水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及重金属废水方面已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来一直是水处理的热点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已出现工业应用实例。

汞对有效微生物的毒性效应 bC
abC q +=1
用琼脂扩散抑菌法研究了重金属二价汞对EM有效微生物的毒性效应。

通过观察抑菌圈直径的变化,可判断重金属对EM有效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并且其毒害作用是随着二价Hg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存在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

EM即有效微生物(E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是由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多功能微生物群。

其中的代表性微生物有好氧性的醋酸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厌氧性的乳酸菌和好氧、厌氧的光合微生物。

它们的特点是微生物种类多、结构稳定、对污染物分解能力强等。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试验材料:EM一1号有效微生物,由Et本EM生物技术研究机构湖南亿能世博公司提供HSCI~,AR;固体、液体复合型营养基。

实验方法:所用溶剂均为无菌全玻单蒸水。

1.2.1 配制含10%EM一1号原液、10%液体营养基溶液,室温下摇床培养有效微生物进行增菌。

1.2.2 配制含H 5 mg/L、10 ms /L、15 ms/L、20 ms/L1 25 ms/L1 30 ms/LI 40 ms/LI 50 ms/L160 ms/L、70 ms/L、80 ms/L的测试溶液。

1.2.3 于增菌培养3 d、5 d、7 d、10 d,分别取培养液混入固体营养基倒皿,用直径6 nlnl滤纸饱蘸各以抑菌圈为测试指标,用测试溶液对EM做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增菌培养各时段的反应有规律。

实验结果
讨论:由表1可知,如以抑菌圈为指标,Hd 对EM 的稳定有影响,并且是随着EM
增菌培养的代次、浓度变化而变化。

在设计浓度范围内,Hg2 对EM的毒害作用随浓度( )和抑菌圈直径(Y)增加而变化,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Y=0.497 0+0.647 2 logx,r=0.9869,s=0.061 1,即有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表明重金属Hg2 对EM有毒害作用。

以上讨论提示,在重金属H 污染严重的.土壤、水体中,EM,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所以,应慎用EM,以避免抬高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2003年2月汞对有效微生物的毒性效应陈剑虹,曾光明,莫建炎
2005年3月耐受重金属微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分子鉴定林毅,方光伟,蔡丽希,彭锟
2006年4月吸附重金属离子pb2~菌种的筛选及其吸附试验研究顾鎏,胡开堂,张兰英
2006年7月SBR工艺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黄明,何强,张学洪,朱义年,邹建
2001年05月第1版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徐亚同,史家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