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1312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指导老师:刑进小组成员:10机械本三关慧1014090709 10机械本三秦敏1014090722 10机械本三宋国军1014090723 2012年5月20日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课题题目及任务-----------------------------------------1.课程题目----------------------------------------------2.设计任务----------------------------------------------3.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第三章运动循环图----------------------------------------------- 第四章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的选择------------------------ 第五章减速器机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 第六章传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1.从动轴的设计-------------------------------------2.中间轴的设计-----------------------------------------3.主动轴的设计-----------------------------------------4.求轴上的载荷--------------------------------------- 第七章设计小结----------------------------------------------参考文献----------------------------------------------------------进机调整端部分装置在调整段机架上,步进机调整端包括从动链轮、气缸、气缸座、轴承座、调节螺杆、调节螺母,从动链轮装置在从动链轮轴上,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上装置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上设置有若干个链板组件。

课程设计2013

课程设计2013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缝纫动作
如何用机器实现?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2. 方案设计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缝纫动作的机器实现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2. 方案设计阶段: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
3. 结构设计阶段
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选择材料 强度与刚度计算 确定尺寸…) 阶段 目标: 零件图 装配图 设计计算说明书
4. 工艺设计
5. 样机制造 设计改进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原动机+传动系统+执行系统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2. 方案设计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产品外包装生产日期打印机械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 2. 方案设计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201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1.设计背景1.1国内黑板使用状况 (3)1.2国外黑板使用状况 (3)2.设计简介2.1设计原理 (4)2.2设计方案 (5)2.3创新点 (6)3.自动清洁黑板设计3.1装置总体结构 (7)3.2装置具体结构及功能介绍——动力区 (8)3.3装置具体结构及功能介绍——清洁区 (9)4.自动清洁黑板使用说明4.1安装说明 (16)4.2日常使用说明 (17)4.3日常保洁说明 (17)5.自动清洁黑板价值5.1装置优点 (17)5.2装置缺点 (18)5.3装置市场应用价值 (19)6.总结6.1结论、心得、不足 (20)6.2参考资料 (22)1.设计背景1.1国内黑板使用状况就国内目前而言,很多的中学,大学依旧使用着“黑板+粉笔”由于粉笔的使用,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粉笔灰。

而粉笔灰就对老师以及学生带来了一些危害:1.对肺的危害2.对上呼吸道的危害3.对眼睛的危害4.对皮肤的危害等。

当然,由于是“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就存在板书不便(老师需弯腰踮足),黑板难以擦拭的缺点,尤其是当板书多的情况下,老师需要不停的擦拭,带来大量的粉笔灰。

长此下去,有些老师很容易患上颈椎病等职业病。

目前有些学校考虑到老师的健康,推广使用水溶性粉笔,却更加增大老师的劳动强度。

水溶性粉笔写的字必须用水擦拭,相较普通粉笔写的字擦起来更费劲,还要等黑板干后才能书写。

1.2国外黑板使用状况当前在美国的学校中,更加清洁和多功能的白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粉笔灰飞扬的黑板,成为了学校新的建设项目首选的教学设备。

加拿大是用的白板,也就是whiteborad,不用粉笔和黑板的。

然后有很多地方还用那种旧式的光学投影仪,大多数还是用数码投影机的。

而对于国外而言,更加清洁和多功能的白板逐渐开始取代“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

国外采用白板德邦主要原因是:1.健康和卫生2.因为学校教育中小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更像是启发和培训,而不是传统的单调书写和讲解方式3.白板作为一个辅助的教学书写工具,应当与学生在书面看到的表现更加接近4.功能扩展的白板也能变成一个特大号的计算机频幕,更有助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pt课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pt课件

几点要求
每班同一题目的同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一个小组 (一般为学号加减7)
每组选出组长一名,负责协调、组织本 组成员的设计(定题后报给老师)
答辩前每组自报每个组员的自评成绩 (由高到低排序,由本组成员讨论、综 合贡献大小而定)
答辩时按组逐一进行 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的精神
答辩时完成的工作
按照运动特性选型 (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用顶吸法吸走顶部一张料板 执行系统的运动规律设计
总功能:当加压执行构件(冲头)上下运动时,能锻出较高精度的毛坯 齿轮机构的模数、齿数、中心距等
凸轮连杆组合 工件固定不动,刀具绕被加工孔的中心线转动,进给运动是刀具的径向、纵向运动。
该鞋钉分为钉头、钉杆、钉尖三部分,钉杆成四方锥形 2、构思出完成加压执行机构总体功能的功能-技术矩阵图。
齿轮连杆组合 工件和刀具均不转动,只让刀具作直线运动。
运动位移或速度缩小功能:减小位移量 (或速度),以实现增力要求
按照动作功能分解选型
精锻机主机构设计(3)
2、构思出完成加压执行机构总体功能的 功能-技术矩阵图。
平压模切执行机构 提示 自动送料板装置 实现的原理有: 已按学号分发(共7组题目) 总功能:当加压执行构件(冲头)上下运动时,能锻出较高精度的毛坯 压紧、挤方:由冲头3在前三次送料后的停歇时间内将钉杆挤压成方锥,在其余工作循环中冲头3保持与钉杆接触,起压紧作用。 2 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带传动(含同步带)和链传动 将料板从底部推出,然后用夹板抽走 2、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内容 运转速度、行程可调性、运动精度等 工件和刀具均不转动,只让刀具作直线运动。 试构思该执行机构的若干方案。 的布置要有利于系统的能量协调和效率的提高 总功能:当加压执行构件(冲头)上下运动时,能锻出较高精度的毛坯 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 编程、建模分析检验机构 加工内孔机床的运动规律设计: 齿轮机构的模数、齿数、中心距等 工件和刀具均不转动,只让刀具作直线运动。 机构上机分析检验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所以 cos������ =[1-(Rsinθ+e) /L ] 2 2 1/2 也即有:x=Rcosθ+L[1-(Rsinθ+e) /L ] +c 又由������������������������������1 + ������������������������������2 = ������������������������������ + ������������������������������ ������������������������������1 + ������cosβ + ������������������������������2 = ������������������������������ 解之即有: θ2 = atn((y1 ∗ sinβ − 0.69303 ∗ sin⁡ (x) − 0.24 ∗ cosβ)/(y1 ∗ cosβ − 0.69303 ∗ cos⁡ (x) + 0.24 ∗ sinβ) (2)速度分析 根据位置方程对时间求导可得: V=dx/dt=-R sin ������ω 1-L sinβ ·ω 2 =-R sin ������·ω 1- L sinβ ·R cos ������·ω 1/L cosβ 2 2 1/2 =-R sin ������·ω 1-( R sin ������ +e) ·R cos ������·ω 1/L)/[1-(R sin ������ +e) /L ] (3)加速度分析 2 2 由题意可得:a=dv/dt=-Rω 1 cosθ -L(cosβ ω 2 +sinβ *������2 ) 2 又由于 ������2 =Rω 1· (-sinθ cosβ ω 1+ sinβ cosθ ω 2)/(L·cos β ) 2 2 1/2 =Rω 1·{-sinθ [1-(R sinθ +e) /L ] ω 1+[(R sinθ +e)/L] cosθ ω 2}/{ L·[1-(R 2 2 sinθ +e) /L ]} 2 2 2 2 1/2 即 a=-Rω 1 cosθ -L(cosβ ω 2 +sinβ Rω 1· {-sinθ [1(R sinθ +e)/L ] ω 1+[ (Rsinθ +e) 2 2 /L] cosθ ω 2}/{ L·[1-(R sinθ +e) /L ]}) 3)往复泵的运动分析 (1)位移图像分析 Private Sub picture1_Click() Picture1.ForeColor = RGB(255, 0, 0) Dim x as double,y as double,n as double,m as double Picture1.Cls Picture1.Scale (-8, 4)-(8, -4) Picture1.Line (-8, 0)-(8, 0): Picture1.Line (0, 4)-(0,-4) Picture1.CurrentX = 6.2: Picture1.CurrentY = -0.2: Picture1.Print "X/rad" Picture1.CurrentY= 4 :Picture1.CurrentX= 0.2: Picture1.Print "Y/dm For i=-7 to 7 Picture1.Line (i, 0)-(i, 0.1) Picture1.CurrentX = i - 0.2: Picture1.CurrentY = -0.1: Picture1.Print i Picture1.CurrentX = -0.1: Picture1.CurrentY = i-0.1: Picture1.Print i Next i For x = 0 To 6.283 Step 0.000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6)机械设计原则: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7)创新设计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机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教学内容
(8)机械制图基础:结合教材,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视图、剖面图、尺寸标注等,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绘图技能。
(18)课程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5、教学内容
(15)技术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等,激发学生对技术发展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设计中融入创新元素。
(16)模拟与仿真: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
(17)安全规范与标准:教育学生了解和遵守机械设计相关的安全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滑轮与斜面:分析滑轮的省力原理,斜面的力学优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2、教学内容
(4)简单机械的联合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将杠杆、轮轴、齿轮、滑轮等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实现更高效的力的传递和能量转换。
(5)机械效率的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计算,分析不同机械组合的效率。
(12)团队合作与沟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3)项目报告撰写: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项目报告的撰写,包括设计思路、计算过程、实验数据、结论与分析等,锻炼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14)反思与总结: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和集体的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纲2013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纲2013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制定人: 制定时间: 2013年 5月所在单位:德州科技学院一、实习基本信息二、设计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机工具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在给定运动要求的条件下,使学生受到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对其中的一~二个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能力,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能力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实习成绩评定(小四号黑体)实践教学环节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设计成果的质量、设计过程中的表现。

本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出勤情况、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设计说明书的质量、设计图纸的质量。

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定成绩。

四、实习具体安排和要求注:实习类别选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1、医用棉签卷棉机2、设计洗瓶机的推瓶机构3、轧辊机的轧辊机构设计4、书本打包机设计5、制钉机构的设计6、四工位专用机床7、平压印刷机机构设计8、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设计9、专用精压机设计10、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11、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设计12、健身球分选机构设计13、半自动平压模切机机构设计14、凸轮连杆齿轮机构15、自定机构设计二、设计基本内容1、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分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2、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3、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进行运动分析与设计4、画出机构运动简图5、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6、编写设计说明书三、设计要求1、每位同学要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来选择或(和)设计出所需机构的类型,并要求进行运动方案的分析比较2、通过尺度综合,画出所定方案的机构(或其中的重要机构)运动简图3、对机构的特殊位置进行运动分析四、设计完成后应缴的资料机构运动简图、主要机构装配图一张(A1或A2图纸),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2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过程和结果。
7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五、设计流程(范例)
1. 执行机构方案设计 (1) 根据设计要求 (1) :
电动机回转运动→抽油杆往复移动 备选方案: 平面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牛头刨床机构、特殊的铰链四杆机构、多杆机 构)、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 …… (2) 结合其他设计要求,遴选最优设计方案。 受力状态好、急回特性、冲程可调 2. 执行机构结构学分析(自由度计算)
以π/36 弧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曲柄转角)为步长,计算一个运动循环中,抽油杆的位置、 速度和加速度,确定其平均速度 Vm、最大速度 Vmax、最小速度 Vmin (速度大 小),以及速度不均匀系数δv ,并探讨降低速度波动的措施。
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四、需提交的设计结果
1. 按比例绘制执行机构在两个极限、一个一般位置处的机构运动简图,画在
sin[ ]
孟彩芳. 机械原理电算分析与设计.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1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4. 执行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方法: 图解法(瞬心法、相对运动图解法) 解析法(整体分析法、杆组法) 步骤 : A. 建立直角坐标系; B. 选取各杆的矢量方向与转角;
矢量方向:连架杆,建议其矢量方向由固定铰链向外指,便于标出转角。 转角正负:规定以 x 轴正向为基准,逆时针方向转至该矢量的转角为正,
速度参量; H. 将速度方程式对时间再求一次导数,
可列写加速度方程式,并借助代数 消元法,求解加速度参量; I. 设计程序框图; J. 程序代码编写; K. 计算结果输出,运动线图绘制(量纲)。
张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件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件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制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加深了对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 作精神。
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05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
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
机械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机械系统中物 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科学。
目的
通过分析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优 化机械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机械系统的物理特性,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运动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研究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特性,确定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为综合 新机构提供依据。
机构综合
根据特定的工作要求和应用需要,设计出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机构。
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与运动特性
01
连杆机构
通过连杆的连接,使构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连杆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
机器和仪器中,如内燃机、缝纫机、打字机等。
机械系统方案的评价与优化
技术性能评价
对机械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 评估,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经济性评价
分析机械系统的制造成本、运行费用 和市场前景,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环境影响评价
评估机械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如噪声 、振动、排放等,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
优化设计
根据评价结果,对机械系统进行优化 改进,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和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学习任务。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将与同组的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小组项目。

我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使用机械原理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即利用机械装置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我们考虑到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提升装置,可以通过旋转柄操作,实现机械臂的上下运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物体的重量计算和估算,以确定装置需要具备的承重能力。

我们选择了一种简单的滚动轴承和轴承座结构,以提供稳定的支撑能力。

接下来,我们设计了一个包括齿轮和链条的传动系统,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上下运动。

通过计算和选择适当的齿轮和链条参数,我们保证了系统的传动效果和工作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考虑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们添加了一个紧急停止按钮和限位开关,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止装置的运动。

我们还选择了高强度的材料,并进行了必要的强度计算和结构分析,以确保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承受所需的载荷和应力。

最后,我们使用SolidWorks等CAD软件进行了装置的三维建
模和仿真。

通过对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优化,我们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学到了机械原理理论知识的应用,并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实践性学习任务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时间分配
1、阅读资料。(1天) 2、方案设计和选择机构类型。 采用三方案对比分析、优化。 (2天) 3、机构运动设计和尺度综合(机构设计)。
(2天)
4、分析工作循环图。 (0.5天) 5、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1天) 6、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0.5天) 7、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 (1.5天) 8、答辩。 (0.5天)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分配
1) 每个班分为7个小组,其中:6、7小组6人。 2) 每个小组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指定一名组长。 3) 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 4) 每个小组成员由组长指定课程设计任务。 5) 答辩时主要根据所担任的任务进行答辩。 6) 实际设计时,每个小组成员是独立完成设计 任务;方案设计和机构设计可以互相讨论。 每个小 组组长应组织好本组成员按质按量 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计算说明书页面
1、封面 2、目录。 3、设计计算内容。 4、参考文献。 5、总结。 6、封底。
设计计算说明书封面
设计计算说明书目录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第1页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第2及后页
常用机构的选用
1、旋转运动转换为旋转。 2、旋转运动转换为间歇性旋转运动。 3、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性直线运动。 4、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5、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 6、往复性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7、往复性摆动运动转换为往复性摆动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准备材料
1、图纸:每人0.5A0图纸一张; 2、材料纸2本; 3、带拉链的A4塑料袋一个; 4、绘图仪一套; 5、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机原教材各一本; 6、计算器一个。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时间:2013年6月22日至7月2日。 设计内容:机械系统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基本要求:机构运动简图一张;(A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要求:2013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2014/12/08 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 (2)2.Adams 简介 (2)2.1总体简介 (2)2.2 学习的时机 (2)2.3如何学习Adams (2)2.4如何使用VIEW (3)2.5Adams 的作用 (4)3.基本建模步骤 (5)3.1准备工作 (5)3.2在地面上创建3个marker 定位 (5)3.3创建两个齿轮 (5)4.实际建模步骤 (6)4.1 准备 (6)4.2 打开Adams 软件,选择新建模型 (7)4.3 添加约束和驱动 (8)4.4获取相关构件的运动 (10)4.4.1仿真 (10)4.4.2绘制曲线.................................................................. 10 4.4.3录制视频.................................................................. 11 4.4.4点的轨迹追踪......................................................... 11 4.4.5生成报表............................................................... 12 5.课程总结 (12)2013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 2014/12/08 1.课程设计题目:运用Adams 仿真分析六杆机构冲床的运动2.内容2.1:Adams 简介2.1.1:总体简介Adams 是一个对机构做动力学分析的多体动力学软件,说得更直截了当一些,它是理论力学以及机械原理,机械振动的辅助分析软件。

理论力学中的绝大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问题,可以用Ad ams 轻而易举的解决;对于机械原理中的机构分析和设计,Adams 也是绝佳的辅助工具;至于机械振动中的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乃至连续体的振动问题,都可以用Ad ams 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用直角坐标作出曲线 M b=M(b )(用方格纸绘制) ( M b 统一用“动态静力分析”所求得的值)
8.计算当不考虑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时的飞轮转动惯量 J F 。
(1)在本课程设计中,决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时,不考虑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2)把 M b=M(b ) 曲线作为 M d=M ( d ) 曲线(驱动力矩曲线)
(4)说明书要求 ➢ 说明书不得涂改 ➢ 说明书要有封面、目录、参考资料 ➢ 统一用16开纸或统一购买毕业设计论文的本子。
(5)所有图纸所有图纸要叠好(按4号图纸的大小),连同说明书 一起装在档案袋内。
(6)按规定时间来答辩。 (7)齿轮传动要按照无根切条件考虑。(采用变位齿轮)
(8)分组
在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时,按“指导书”P9,6个人完成一个方案, 每个人完成五个位置的力分析(按表中规定的位置),共完成30
三、参考资料
➢ 各种机械原理教材。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杨忠秀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 机构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例及指导 姜琪
主编 高教出版社 1991年4月 ➢ 机械原理电算程序设计 杨兰生等编著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3
月 ➢ 机械原理电算程序集 高教出版社 ➢ 机械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年3月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周明傅等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7年
m2
l AC2 l AB
m2 A
m2
l AB l AC2 l AB
mmBA''
m3 m1
m2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A
(2)把曲柄A点的质量用距O点为a=0.5r的平衡质量 mb 平衡
mb
a
m
' A
r
mb
0.5r
m
' A
r
mb
2
m
' A
11.用解析法设计凸轮Ⅱ的实际轮廓曲线 建立凸轮轮廓的数学模型,写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要有简短的程序说明及
f
' 2
Mb
W4
f ' 4 Mb
W5
f ' 5 Mb
Wmax=Wmax Wmin
W3
f
' 3
Mb
W6
f
' 6
Mb
W7
f
' 7
Mb
(5)根据许用不均匀系数[ ],求出等效构件上所需的等效转动惯量:
Je
Wmax
2 m
kg m2
m
2n1
60
(6) 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
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J F J e
(1)使所学过的分散的知识点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包含了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齿轮、 连杆、凸轮等机构及动平衡、速度波动的调节、运动循环图 等内容。
(2)加强能力培养
➢ 自学能力: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凸轮轮廓线设 计...
➢ 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培养整理数据的能力、绘图能力、以 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变量符号说明,上机计算并打印结果(包括凸轮轮廓曲线)。
12.绘制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图(4号图纸)。 根据工作循环图及曲柄的位置,求出凸轮的安装角,把凸轮画在机构运动简图上。
13.最后,将设计过程写成20页左右的详细说明书。
六、课程设计的进度表
=
R1n2
和 R03
(6)以构件3为示力体,取 F 0, ,求 R23
(7)以构件1为示力体,(构件1的重力忽略不计),取 F 0, 求出 R01
再由 M0=0 ,求出 M b
(8)用茹可斯基杠杆法,把速度多边形转90°,把所有外力平移到速度多边的
相应点上,取
M
p=0
求出
M
' b
,并与 M b
➢ 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与遵守纪律情况、图面质量、说明书质量、 运动方案是否合理、答辩等因素有关。
(2)每位同学都要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特别是编程、打 印部分的内容。
(3)图面质量的要求
➢ 图幅、线型、边框、及标题栏等均要符合国标。
➢ 不能徒手画图:曲线要用曲线板、小圆要用模板、包括角速度、 角加速度的方向也不能徒手画出。图纸不要写有关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个位置的力分析,这样就有30个数据来画出 曲M线。
➢ 因此,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要有整体观念。
➢ 每个方案组要有一个组长,组长要负起整个方案组的各项工作, 包括:分工、纪律、进度…等。
➢ 每个班由班长、学习委员负责分组,并交一份分组名单。
➢ 每个班分组时,剩下的人不足6个人时,把剩余的人分到各方案 组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 求出这15个位置的VBA,VC2,VB,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
求出15个位置的a
n BA
,a
t BA
,aBA ,、2 ,aC2 ,a B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表二)
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点的位移曲线 SB=SB() ,速度曲线 VB VB () 及加速度曲线
2 c
(系rp数ml)A2B (mm 2 )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 = 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lOC=lOA(mm)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20°;ha*=1
Z2=Z2’=14;Z3=Z3’=72;Z1=36
五、课程设计的步骤
9. 计算发动机功率。
N M r L Mb n1 1 (HP)
2
60 750
10.对曲柄滑快机构进行机构部分平衡(平衡A点的质量) (1)把连杆的质量代换到A、B点
m2 m2 A m2B m2 A l AC2 m2B (l AB l AC2 ) 由上面的方程组可求得:
m2B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已知条件:
活塞行程 H=
(mm)
活塞直径 D=
(mm)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行程速比系数 K=
连杆重心C2至A点的距离lAC2= 系数lAB(mm)
曲柄重量Q1 =
(N)
连杆重量Q2 =
(N)
活塞重量Q3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性半径
曲柄的转速n1=c
➢ 惯性力偶矩 M I Js
Js 构件对于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as 构件的角加速度
上两式中的负号表示PI和M I的方向分别与as和相反
6.2 各平面运动副中副反力的未知要素 (当不考虑摩擦时)
6.3 动态静力分析方法
6.4 动态静力分析步骤
(1)计算活塞上的气体压力 p ' pi F (N) F—活塞的面积(cm 2 )
(2) 求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 pI2 m2 ac2 JC2 m2 C2 PI m3 aB
(3)计算活塞上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P P' PI3
Q3
(4)把作用在构件2上的反力R12分解为 R1n2 和 R1t2,取 M B=0 求出 R1t2
(5)以构件2、3为示力体,取
F 0, 求
值进行比较。
(9)用一张4号图纸大小的方格纸作出 M b=M(b )曲线
6.5 动态静力分析结果(1号图纸) 求出机构在各位置时各运动副的反力及应加于曲柄OA的平衡力矩 Mb
并用速度多边形杠杆法检验。(每人完成五个位置)各种数据均要列表表示:
(1)将各个位置的 PI2 、M I2、PI 3 等数值列于表三。 (2、)列出各个位置的的 R1t2 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其数值。 (3) 将各个位置的 、 、 p ' R1n2 R1t2 、 、 、 pR' 12 R03 R23 等数值列于表四。 (4)将各个位置的 R01、M b 等数值列于表五、。
1. 机构设计
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 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凸轮要计算出安装角后才画在 该图上)
2、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 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 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
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 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由此可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 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要求
(1)要有良好的学风及严格的纪律
➢ 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律要在教室内搞设计,以便教师进行指导。 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
➢ 每个教室,在黑板的右下角,按坐位写上名字,以便教师点名。 无故缺席、三次点名不到者,向学院递交取消该生课程设计成绩 的申请报告
Mb 3

(3)根据一个波动周期内的输入功等于输出功求阻抗力矩(常数)M r ,并作出 阻抗力矩曲线
阻抗力矩的纵坐标H:
M r=M H
H f1 f2 f3 f4 f5 f6 (mm) L
(4)根据上面各单元的面积求相应的功, 并求出最大盈亏功 Wmax
W1 f1' MB
W2
aB aB () 。(把以上2、3、4、5作在一张2号图纸上)
6.动态静力分析
6.1 概念:动态静力分析-根据理论力学中所讲的达朗伯原理,将惯 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在构件上,仍可采用静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受 力分析。这样的力分析称为动态静力分析。
r ➢ 惯性力 PI mas
m 构件的质量 as 构件质心s的加速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四冲程内燃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