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及答案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结DF。

(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若AD=1,BC=3,DC= 2 ,试判断△ DCF的形状;

(3)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 PCD是等腰

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向终

点C运动,连接DM交AC于点N.

(1)如图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 ①求证:△ ABN≌ △ADN;

②若∠ ABC = 60°,AM = 4,求点M到AD的距离;

(2)如图25-2,若∠ ABC = 90 °,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 (6≤x≤12)试问:x为何值时,△ ADN为等腰三角形.

3、对于点O、M,点M沿MO的方向运动到O左转弯继续运动到N,

使OM=ON,且OM⊥ ON,这一过程称为M点关于O点完成一次“左

转弯运动” .

正方形ABCD和点P,P 点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P1,P1关于B左转弯

运动到P2,P2 关于C左转弯运动到P3,P3 关于D左转弯运动到P4,P4

关于A左转弯运动到P5,⋯⋯.(1)请你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

确定点P1 的位置;

(2)

P 两点的坐标为(0,4)、( 1 0三点的坐

P

由。

(3)以D为原点、直线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且已知点B 在第二象限,A、A

4、如图 1 和 2,在 20×20 的等 QAC 的面积为 y.

(1) 如图 1,当 Rt △ABC 向下平移到 Rt △A 1B 1C 1 的位置时,请你在网格中画出 Rt △A 1B 1C 1关于直线 QN 成轴对称的图形;

(2) 如图 2,在 Rt △ABC 向下平移的过程中,请你求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并说明当 x 分别取何值时,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 少? (3)在 Rt △ABC 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请你说明当 x 取何值时, y 取得最大值和 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5、如图①,△ ABC 中, AB=AC ,∠ B 、∠C 的平分线交于 O 点,过 O 点作 EF ∥BC 交 AB 、 AC 于 E 、F .

(1) 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猜想: EF 与 BE 、C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 明理由.

(2) 如图②,若 AB ≠AC ,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如果有, 分别指出它们.在第 (1) 问中 EF 与 BE 、CF 间的关系还存在吗 ?

(3) 如图③,若△ ABC 中∠ B 的平分线 BO 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 CO 交于 O ,过 O 点作 OE ∥BC 交 AB 于 E ,交 AC 于 F .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EF 与 BE 、CF

6、已知,如图,△ ABC 中,∠ BAC=90°,AB=AC,D 为 AC 上一点,且 ∠ BDC=12°4 ,延长 BA 到点 E ,使 AE=AD,BD 的延长线交 CE 于点 F , 求∠ E 的度数。

距网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 1 个 单位长)中, Rt △ABC 从点 A 与 点 M 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 当 BC 边与网的底部重合时,继续 同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点 C 与点 P 重合时, Rt △ ABC 停止 移

7、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将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让其绕点O旋转,三角尺的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交于点 E 和 F 通过观察或测量OE,OF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试说明理由。

1、解:(1)证明:∵ EF=EC,∴∠ EFC=∠ECF,∵EF∥AB,

∴∠B=∠EFC,∴∠ B=∠ECF,∴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1 (2)

△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DE=EC,EF=EC,∴EF= 1 CD,

2 ∴△CDF 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CF= 1(BC-AD)=1,∵DC= 2 ,∴由勾股定

2 理得:DF=1,∴△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共四种情况:PB=1,PB=2,PB=3- 2 ,PB=3+ 2

2、证明:(1)①∵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1=∠2.又∵ AN=AN,

∴△ ABN≌△ ADN.

②解:作M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由AD∥BC,得∠ MAH∠= ABC=60°.

在Rt△AMH中,MH=A?Msin60 °=4×sin60 °=2 3.∴点M到AD的距离为 2 3.

∴ AH=2.∴DH=6+2=.8

(2)解:∵∠ ABC=90°,∴菱形ABCD是正方形.∴∠

CAD=4°5 .下面分三种情形:(Ⅰ)若ND=N,A 则∠

ADN=∠NAD=4°5 .

此时,点M恰好与点 B 重合,得x=6;

(Ⅱ)若DN=D,A 则∠DNA=∠ DAN=4°5 .此时,点M恰好与点C重合,得x=12;(Ⅲ)若AN=AD=,6 则∠ 1=∠2.∵AD∥BC,

∴∠1=∠4,又∠ 2=∠3,

∴∠ 3=∠ 4.∴CM=C.N ∴AC=6 2.∴CM=CN=AC-AN=6 2.-6

故x=12-CM=12-( 6 2-6 )=18-6 2 .

综上所述:当x=6 或12 或18-6 2 时,△ ADN是等腰三角形

3、解:(1)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作图痕迹清晰;

ABP1可看成是由△ ADP绕点 A 顺时针旋转90°而得.理由如下:在△ ABP1和△ ADP中,

由题意:AB=AD,AP=AP1,∠ PAD=∠P1AB,

∴△ ABP1≌△ ADP,

又∵△ ABP1和△ADP有公共顶点A,且∠ PAP1=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