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6 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 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频频“亮相”,它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其优点是清楚、简洁地替代了语言表达。
【高考透视】
命题导向: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是高考选择题命题的又一主流题型,也是高考命题正着力开发的重点题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将会更多地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
备考提示:要重视教材上的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运用其潜在的有效信息进行历史思维训练,提高训练的思维含量。
适度地搜集、观察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表,找到解决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的着力点、关键点。
【题型概括】
基本定义: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数据统计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题型特征:⑴从命题形式来看,在高考中这类题目主要是利用数据统计表格、直观图表等两种载体进行命制, 最常见的形式有统计表、向量图、曲线图、坐标轴图、饼状图、柱状图、圆形比例图等等。
⑵从题目涉及的内容看,包含的信息量大,且阅读量小,可塑性强,能形象地反映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某种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态势。
这种题型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
⑶从问题设置看,有利于知识点的整合,便于有层次地设置问题,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⑷从能力培养看,融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于一体。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历史信息、挖掘图表反映的历史时期(阶段)蕴涵的历史观点、历史本质以及历史结论等能力。
⑸从教学效果看,数字、表格、曲线等“特殊符号”在历史教学中的出现,使学生耳目一新,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解题攻略】
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⑴“看一看”:看数据统计题的表头及出处、时间、项目、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⑵“减一减”:将表格中数据相减,看数据升降等信息,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
⑶“比一比”:横比找差异,纵比看趋势,类比辨种类。
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如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进而通过其量变及相互关系,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
⑷“联一联”:联教材、掘信息。
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提醒“六注”】
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还要提醒“六注”:⑴注重整体阅读: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观察,发现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确历史事件时代背景。
⑵注目数据文字:要善于注视数据分析图(表)的标题文字或注解说明文字,以准确把握图表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
⑶注意数据变化:通过对图表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计算各时段数据占总和的百分比等以捕捉图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准确答题,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教材知识得出与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结论或概括数据变化的规律。
⑷注解变化原因:诠注数据变化的原因。
⑸注心数据真实:关注对原始数据的分析要实事求是,既要从材料出发,从信息分析,也有必要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⑹注消思维定势:既可以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解答但也不能
完全依赖课本上已有的结论,形成被动的思维定势。
因为试题提供的图表数据和信息往往是新材料、新情景、新信息,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图表材料和信息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考典例】
一、表格数据图(统计表、向量图)
表格数据图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格主题、表格行列中的对比项目与数字内容。
这类题比较突出地考查理解观察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纵横驰骋看变化”。
【高考例析1】(2016年江苏高考,9,3)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例析】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看一看”“减一减”: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
“比一比”“联一联”:此时,英国仍然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
【答案】A
【高考例析2】(2016年高考海南,23,2)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例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答案】A
【高考例析3】(2015年全国卷2·33)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表头: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数字变化:从表1中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问题:由表1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结论:比例占百分之70%以上,所以A、C排除;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选B。
【答案】B
【高考例析4】(2015年全国卷1·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表头: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时间:唐、宋、明、清;数字变化:河南状元人数越变越少,江苏状元人数越变越多;地点变化:北方到南方;问题: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结论: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些时间涉及到一个重要时间,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因此变化反应的实质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项。
【答案】B
【高考例析5】(2014·全国大纲卷)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D.土地兼并的趋势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表头: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时间:1935、1936、1937、1938年;数字变化:佃农、半佃农比重变大,自耕农比重变小;问题: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结论:佃农和半佃农从1935年到1938年所占农村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上升,而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人数在不断减少,这意味着无地和少地租种地主土
地的人数在增多,而自有田农民在减少,说明农村失地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形势客观上反映出土地集中、兼并的趋势;选项A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基本上就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来没有发生过变革;而从表格农村农民身份的变更看不出来B、C两项所述的农村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的变化。
因此答案选D。
【答案】B
【高考例析6】(2014·四川卷)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
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表头: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的咨询答案;时间:1990、1997、2004、2006年;数字变化:肯定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比重在增加;认为阻碍社会发展,是一场灾祸和难以回答的比重在下降;问题:表明俄罗斯人;结论:几年以来进行的“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的调查,说明俄罗斯人仍在反思十月革命,故①正确;从四项调查内容的变化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予以十月革命肯定,而否定的观点或难以回答的比重在下降,说明俄罗斯人依然有大国情结,但并不是看法长期一致,故②排除,③正确;调查涉及十月革命对经济的影响,但“主要关注”说法是错误的,④错误。
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B
【高考例析7】(2010年全国卷1·14)表是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表头:1885——
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要明确题中“厘金”的含义是指国内贸易税收;“关税”是指对外贸易的税收;而“田赋”是封建传统的赋税制度。
时间:1885、1887、1889、1891、1892年,都是19世纪末;数字变化:田赋比重基本下降,但在清政府年收入中仍占主导,大于厘金和关税收入;厘金比重基本下降,关税比重基本上升;问题: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结论:研读表格数据可以发现19世纪末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发生了明显变化,来自于国内外贸易的税收逐渐超过传统的封建赋税开始占据政府收入的主体,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甚至开始影响到清政府的上层建筑和经济政策。
故选D。
【答案】D
二、曲线数据图(坐标轴图)
曲线类选择题的图片一般由“象限”里波折起伏的折线或圆滑的曲线构成,有时个别题目由简单单一的直线构成,这取决于所选组题素材。
解题关键“边边角角看拐点”。
【高考例析8】(2016年高考上海,23,2)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改订新约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民族经济发展D.北伐战争爆发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统计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考点定位,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改订新约运动。
近代早期中国无关税自主权,也就是关税基本上为零。
材料显示在1931年后,关税逐渐增乡,这说明不平等条约得到修改,故选A。
【答案】A
【高考例析9】(2015年福建卷,18,4)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6年以后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排除A;“三大改造期间”是指1953-1956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3年-1955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总产值,排除B;“一五”计划完成时是在1957年,而1956年以后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排除C;1958年大跃进开展,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因此选D。
【答案】D
【高考例析10】(2015年江苏卷,18,3)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考点定位,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变化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影响。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图片中显示“1936一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说明是罗斯福新政实施导致经济开始复苏导致的,故D项正确;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答案】D
【高考例析11】(2015年山东卷,17,4)图片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C.俄国 D.日本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日本的侵华·日本在华势力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消长。
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更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所以应选D。
英国在19世纪末势力开始削弱;一战后,德国势力退出中国,基本上为日本所攫取;俄国十月革命后,对中国采取友好政策。
故ABC与题意不符。
【答案】D
【高考例析12】(2015年山东卷,21,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
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过新经济政策的恢复和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经济发展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美国,故排除CD 两项;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取得经济恢复的成效也较为缓慢,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排除B ,A 符合题意。
【答案】A
,2)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 )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态势。
由图表中的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乙国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技术革新落后,逐渐失去领先优势,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A 项错误;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也是下降的,故B 项错误;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C 项错误;1871年德国统一,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呈现上升趋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项。
【答案】D
【高考例析14】(2014年安徽卷)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图中最高点(H )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A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表,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H 点相关史实的准确分析,且符合“加入多边国际公约”,题干中“H ”的时间是2001—2002年,分析备选项可知是由于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中国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提高,C 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因此可以直接排除A ,时间与题意不合;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B 时间不合题意;D 是2009年以后,时间不合题意,故选C 。
【答案】C
【高考例析15】(2014年上海卷)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甲口岸应该是上海,上海地处南北海运的中点,有广大的长江流域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频繁,所以关税收入呈上升趋势选C,其他各口岸关税收入上升缓慢,甚至下降,故排除。
【答案】C
【高考例析16】(2011·山东文综·T15)图6为
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
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
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
秘诀“四一”。
本题考查1600-1913年间西班牙、
荷兰、英国和美国四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解答本题时应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本题抓住一个时间点“1913年”即可判断,此时美英等国已经完成第二
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因此①为美国,②为英国,可再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进一步验证。
【答案】B
【高考例析17】(2011·福建文综·T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图5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本题以中国改革开放贸易趋势图表数据入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学生对历史时间概念的把握能力,难度较易。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B 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 。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 。
【答案】B
【高考例析18】(2011·福建文综·T24)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图6
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
图9
A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 .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 .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 .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高考命题趋势,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并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不能与黄金直接兑换,只能和美元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排除A 项;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但此时美国经济总量仍居各国之首,排除C 项;欧元正式发行于2002年,与D 项中的90年代不符,排除D 项;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故选B 项。
【答案】B
三、柱状数据图
柱状图类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一般有图表和其主题组成,其中图表往往置于“象限”中,且纵横轴上标注相应的时间和数字的参考值,柱状区由不同的阴影和符号加以区分,并辅之以一定的图例予以提示。
解题关键 “上下左右看趋势”。
【高考例析19】(2016年江苏高考,17,3)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答案】D
【高考例析20】(2016年高考上海,28,2)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 .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
长阶段
B .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
不相符
C .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
的特征
D .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
出一致 A .中美关系正常化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日建交
【答案】A
【高考例析21】(2016年高考浙江,22,4)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C
【高考例析22】(2015年课标Ⅰ卷,31,4)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
【例析】本题为历史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四一”。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因此发展速度较快;而美英等国工业早已确立的主导地位,因此发展速度较慢,所以本题答案为A 项。
20世纪50年代正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冷战并没有制约美英工业的发展,此时美英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其传统的工业产业也没有到衰落的地步,故B 项和D 项不符合史实;“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故C 项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
【答案】A
【高考例析23】(2014年安徽卷)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A .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 .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 .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