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和对策
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和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出现了过早、过度借鉴小学教育模式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原因,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原因分析:1.社会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他们希望通过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来提高孩子的竞争力。
2.教育资源不均衡:某些地区的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家长们想通过小学化来提前占据教育资源,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
3.家长焦虑情绪: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关注,担心孩子在幼儿教育时期落后于他人,从而过早地给孩子以小学教育。
二、对策措施:1.完善幼儿教育体系:加大对幼儿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优质的幼儿教育机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让幼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宣传:通过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告诉家长们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家长们更加理性对待幼儿教育。
3.鼓励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4.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幼儿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避免仅将幼儿教育的成果定义为小学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小学化倾向的弊端:1.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可能让孩子们陷入过重的学业负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忽视了幼儿时期的特点:幼儿教育应当以玩耍、探索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主要目标,过早引入小学教育方式可能忽视了幼儿时期的特点和需求。
3.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与童真:小学化教育可能使孩子失去了快乐和童真,过早地将孩子置于学习的压力之下。
在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上,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与支持。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很多幼儿园开始注重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幼儿园教育应有的特点和宗旨。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也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必要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学习内容过于单一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注重启蒙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过度强调语数英等学科的学习,导致幼儿们的学习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教育。
2.强化笃学的氛围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会造成幼儿园教育中的“竞争”氛围,导致幼儿之间产生攀比和排斥,削弱了幼儿们的团结和友爱精神。
3.过早引入“小学”教育模式很多幼儿园大班孩子就开始学习小学的课程和模式,这不仅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宗旨,也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应对策略1. 建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育内容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幼儿园教育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育。
2. 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和友爱精神,促进孩子们良好的集体氛围,可以组织一些小团体活动、联欢会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幼儿园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应该从幼儿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评,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4.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误解和盲目追求,所以需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园教育,让他们明白幼儿园教育的真正意义和宗旨。
5. 加强教师培训及管理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灵魂,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教师们了解和遵守幼儿园教育的宗旨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在当今社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大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克服策略
幼儿园大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克服策略幼儿园大班小学化倾向的成因:1. 家长的期望:一些家长对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不满意,希望孩子能够提前接触和学习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2. 教育机构的竞争:一些幼儿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会过分强调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内容,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的学习内容。
3. 社会环境的压力: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好的小学入学机会,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大班就读期间学会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大班小学化倾向的克服策略:1. 家校合作:幼儿园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发展情况,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案,并告知家长幼儿园大班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让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强调游戏和体验:幼儿园应注重幼儿的游戏和体验,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游戏等方式学习和发展,避免过多的传统教学和学习任务,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3. 考虑个体差异:幼儿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避免一刀切的统一教学。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幼儿园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包括艺术、音乐、运动、社交等方面,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而不只注重学习知识。
5. 增加教师培训:幼儿园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对幼儿发展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避免片面追求小学化教育。
6. 建立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舒适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7. 家长引导:家长应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不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幼儿园大班期间能够适度发展、全面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逐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幼儿教育小学化。
这种现象指的是幼儿园过多地强调学习内容,让幼儿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快速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早引入学习压力:幼儿园提前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面临过早的学习压力,无法享受到自由游戏和探索的乐趣。
2. 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幼儿园过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身体素质、情感认知、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3. 预备小学考试培训:一些幼儿园为了应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竞争,开始进行预备小学考试培训,给幼儿增加了过重的学习负担。
4. 学习方式单一:幼儿园放弃了本应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过多地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育观念的误导:部分家长和教育者认为越早接触学科知识,就能在学习上占据优势,从而导致了过早引入小学学习内容。
2. 小学升学压力的影响:小学入学竞争激烈,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提前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准备。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提前引入学习内容,以吸引更多家长的选择。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 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应该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
2. 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平衡学科和素养教育:幼儿园要恰当安排学科内容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内容,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危害以及处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忽视了幼儿时期应该发展的感知、动手、探究等能力。
2.教学方法不当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评价体系单一小学化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家长和幼儿园过分关注分数,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
4.家庭教育过度干预部分家长过度干预幼儿教育,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承受过大压力,影响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承受过大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长时间的学习负担也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2.破坏幼儿兴趣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幼儿对学习的热情。
3.抑制幼儿创造力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创新精神。
4.形成不良教育观念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家长和幼儿园形成“赢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过度功利化,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措施1.完善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动手、探究等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幼儿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3.优化评价体系幼儿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避免过分关注分数。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及危害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
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一)教学内容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拼音、识字、算术等,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教学方法小学化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背诵、练习等,缺乏游戏、活动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
(三)教学评价小学化 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幼儿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管理小学化 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严格的作息时间、课堂纪律等,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一)家长的期望过高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竞争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因此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幼儿园的利益驱动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惜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过早地教授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学习小学的知识和技能,会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会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含表现、危害、原因、倾向、措施)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一、表现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表现在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中。
孩子们开始被强迫背诵知识,进行机械性学习,缺乏游戏和亲子互动的时间。
教师过度注重学术表现,而忽视了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培养。
二、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孩子们缺乏了解和关注自己
兴趣爱好的时间,无法体验到真正的童年乐趣。
过早的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儿童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感,甚至对学习和未来感到厌倦。
三、原因
1.社会竞争压力:父母普遍为了让孩子在面对激烈社会竞争时更有优势,
过早给孩子灌输学习需求。
2.教育政策导向:部分学校为了应对教育政策要求,提前启动学习。
3.家庭教育观念:对教育过度重视学术成就,忽略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
需求。
四、倾向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对学术内容的过早强调,忽视了儿童体验、游戏
和社交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性,使儿童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发展空间。
五、措施
1.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仅应关注学业,也应关心儿童全面发展。
2.教育界应鼓励幼儿园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
社交能力。
3.督促教育机构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时间,让儿童有充足的玩耍和放松
时间。
4.提倡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强迫于机械性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发生,使孩子能够更好地
享受童年,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逐渐显现出来。
在一些幼儿园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出现了疏于幼儿特点、追求学业成绩的现象。
这种现象无疑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幼儿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 教学内容过度注重学习成绩在一些幼儿园中,教学内容过度注重学习成绩,强调幼儿学习认知技能和运算能力,忽视幼儿的情感、品德、审美和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2. 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还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死板。
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忽视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学过程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3. 教学环境不适宜幼儿成长一些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过于拥挤,缺乏充分的活动场所和适宜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和发展需要。
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合作氛围。
二、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1. 完善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应建立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减少对学业成绩的过分追求。
鼓励教师注重幼儿的情感、品德、审美和社交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
2.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园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3.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需要积极营造宽松、温馨、活泼的教育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提倡家长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4. 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1. 学习内容过于繁重:幼儿教育过程中,学习内容过于复杂和繁重。
幼儿被要求学
习大量的知识,例如字母、数字、诗歌、语文等,过早接触符合小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2. 教学方式单一: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实践、观察等,导致幼儿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幼儿教育过程中,评价方式偏向功利化,重点注重幼儿的
学习成绩和表现,忽略了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样容易给幼儿带来学习压力,影响其
积极性和兴趣。
解决措施如下:
1. 减轻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内容,减少过早接触符合小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快
乐的氛围中学习。
3. 平衡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将学习成绩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形成正面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潜力和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只有通过合
理安排学习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平衡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培养
他们的良好学习品质和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过早地将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引入其中,导致幼儿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和天性。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表现1.教育内容小学化:幼儿园教学中,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算术等,导致幼儿对小学课程产生厌倦感。
2.教育方式小学化: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4.教育环境小学化:幼儿园环境布置过于严肃,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幼儿成长。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原因分析1.家长观念误区:部分家长认为,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有助于孩子适应小学环境,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
2.教育资源不足: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部分家长担忧孩子未来教育问题,因此选择提前学习小学课程。
3.幼儿园教育管理不力:部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导致教育小学化现象。
4.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幼儿园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策研究1.加强家长教育:通过开展家长培训、讲座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转变观念,关注幼儿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完善幼儿园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教育体系,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教育小学化现象。
3.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具备正确引导幼儿发展的能力。
4.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幼儿兴趣、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5.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优化幼儿园环境布置,增加趣味性,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教学内容小学化: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算术等,使得幼儿的学习负担加重。
2.教学方法小学化:一些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课程设置小学化:部分幼儿园将小学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4.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评价幼儿的标准逐渐向小学靠拢,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观念: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业成绩,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2.教育体制:当前教育体制下,小学招生考试竞争激烈,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3.教师素质: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小学化倾向。
4.社会环境: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高,使得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不得不迎合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1.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宣传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和综合素质,而非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2.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降低小学招生考试的竞争压力,使幼儿园教育回归到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初衷。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践行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
4.优化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5.改进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改善措施分析教育文库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改善措施分析教育文库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衷。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课程内容过早涉及小学知识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过早地将小学的知识点引入教学中,如过早地进行汉字教学、数学计算等,忽视了幼儿阶段应有的游戏和探索活动。
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记忆和重复,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评价标准往往以成绩为主,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4.忽视幼儿心理发展需求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中,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被忽视,他们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导致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1.家长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幼儿阶段就应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以便将来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部分农村幼儿园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
3.教育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使得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政策导向,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内容。
4.教育市场竞争随着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声誉,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以吸引更多家长。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改善措施1.更新家长观念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教育,认识到幼儿阶段应以培养兴趣、发展能力为主,避免过早地施加学习压力。
2.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对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避免单一的成绩评价。
4.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需求。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幼儿教育中,一些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开始将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标准过度引入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使得幼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小学化”的倾向。
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引起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 学习压力过大在幼儿教育中,一些家长和园所教师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快,会给幼儿设置过多的学习任务,以至于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
幼儿在教育的关键阶段需要通过游戏、乐趣的方式来学习,而过多的学习任务会使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造成幼儿的心理负担。
2.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在幼儿教育中,一些教师倾向于将过于高深的知识灌输给幼儿,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还在成长阶段,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会使幼儿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教育方式单一在幼儿教育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幼儿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幼儿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1. 重视幼儿身心发展教育者应当深刻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幼儿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2. 推行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天然载体,教育者应当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育者应当根据幼儿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全面地评价幼儿的成长情况。
4. 鼓励家长正确教育观念教育者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使家长能够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孩子,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得到健康的成长。
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之道
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之道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发明显,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找到解决之道,让幼儿教育回归正轨。
一、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2.教学方式过于死板,缺乏游戏性和互动性。
3.评价标准过于苛刻,导致幼儿心理压力过大。
4.家长过度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幼儿身心发展。
二、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1.教育观念落后,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
2.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担忧幼儿输在起跑线上。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4.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之道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我们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传授。
家长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注重幼儿兴趣和需求幼儿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灌输。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情境、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关注和成长。
4.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身心健康评价幼儿的标准应多元化,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品德素养等方面。
教师和家长要正确看待评价结果,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5.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素质6.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专业培训。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善于观察和分析幼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的教育服务。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幼儿园活动日益形式化。
随着大批的家长为孩子们寻求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很多幼儿园不断的开设新课程,重点强调孩子们在知识上的学习,可能会减少孩子们的社交活动时间,甚至会产生“学校化”的现象,使得幼儿园活动愈发僵化。
2、学前教育缺少创新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让孩子在学校获得更有价值的教育,从而导致学前教育缺少创新性,孩子们很难获得真正有益的教育。
3、孩子们学习内容过重。
因为家长的期望和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孩子们的学习内容过于繁重,不但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也缺乏幼儿在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游戏和创作时间。
原因:1、家长的期望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育,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更多以前只有小学学生才会接触的知识,从而导致了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2、幼儿园管理者的压力。
由于家长的期望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园管理者不得不建立更复杂的管理体制,重视学习知识的教育,从而使得幼儿园的活动更加形式化,也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
解决对策:1、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坚持实施。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用更多的游戏和创新性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教育。
2、开辟更多的学习空间。
为孩子们开辟更多的学习空间,不但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
3、减少家长的期望。
家长应该放弃对孩子的高期望,避免将孩子们的成长当做一种竞争,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逐渐呈现出一种“小学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这种现象的严重性,下面就来谈谈我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教学内容小学化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小学课程被引入,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这些课程的学习难度和要求与小学阶段相当,甚至有些幼儿园还要求幼儿完成家庭作业。
2.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园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倾向于课堂教学,孩子们被要求端坐在课桌前,听老师讲课,完成作业。
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3.课程设置小学化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有些幼儿园甚至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4.教育评价小学化幼儿园的评价体系越来越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幼儿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家长看来,幼儿园就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要学会拼音、算术、英语等。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期望过高,进而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较为严重。
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家长们为了让幼儿提前占据优势,纷纷将孩子送入小学化的幼儿园。
3.教育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系列政策出台,旨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政策,盲目追求教学质量,导致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4.教育市场竞争随着幼儿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纷纷打出“小学化”的教育招牌。
这种市场竞争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们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身心疲惫。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1. 引言1.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追求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游戏和探索的地方,而不应该成为一个灌输知识、强调竞争的场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一些幼儿园开始过度强调学习内容,减少了游戏和亲子互动时间,让幼儿失去了快乐和自由探索的机会。
这种“小学化”倾向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逐渐破坏了幼儿园教育的原本意义。
为了纠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让幼儿园重回快乐、探索和发现的天地。
【200字】1.2 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和亲子互动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大脑的发育。
幼儿教育的本质也包括对幼儿的情感关怀和个性化教育。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发展潜力。
幼儿园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的本质还包括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的高分。
幼儿园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和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幼儿园能够牢记这一本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字数:304】2. 正文2.1 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会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在过去,幼儿园是以游戏和亲子互动为主要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情感社交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期望的提高,一些幼儿园开始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将幼儿教育变成了一场严肃的“功课竞赛”。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这一问题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课程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如拼音、识字、算数等。
原本应该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课程,被大量的书本知识学习所占据。
孩子们在本该尽情玩耍、探索世界的年纪,却被要求坐在教室里,接受枯燥的知识灌输。
2、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方法上,采用小学式的课堂讲授,要求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缺少互动和实践环节。
幼儿被要求整齐划一地完成作业和任务,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3、评价标准小学化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
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情感、社交、动手能力等,给幼儿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同时,心理上可能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2、抑制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幼儿时期是孩子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阶段,小学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他们自由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可能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因为重复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兴趣。
而且,这种片面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和焦虑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优势。
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幼儿园,导致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分析与对策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分析与对策近年来,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制约了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升。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1.教学内容小学化。
许多农村幼儿园将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导致幼儿过早承受学业压力。
2.教学方式小学化。
部分农村幼儿园采用小学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教学评价小学化。
农村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4.家庭教育小学化。
部分农村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过早地为幼儿报班、补课,使幼儿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二、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1.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幼儿园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不完善,导致幼儿园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2.家长观念落后。
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学习。
3.社会风气影响。
当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过于注重学业成绩,使得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不得不迎合这一趋势。
4.教育政策引导。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政策过于注重升学率,导致幼儿园教学压力增大,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化教学。
三、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1.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条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行。
2.培训师资,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3.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建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多方面发展,减少对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
6.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
鼓励农村幼儿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关注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的期望,幼儿园教育正日益被视为提前“小学化”的教育阶段。
这种趋势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评价上。
虽然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早期学习和发展,但也有人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成就的追求。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教学内容的过度学术化在过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社交能力。
然而,在现今的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术内容被引入到课程中。
例如,一些幼儿园学校开始教导儿童大量的字词和算术知识,甚至要求他们掌握一些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
这种过度学术化的教学内容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无法适应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和探索的需求。
2.教学方式的功利化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和竞争压力,采用了更为功利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可能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一些幼儿园可能会过多地使用电子教具和工作簿等学习材料,降低了孩子们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和探索的机会。
3.学习评价的标准化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标准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例如通过考试、测验等手段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发展。
同时,过于强调评价结果也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应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1.明确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幼儿园应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将游戏和探索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大环境。
2.优化教学内容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不仅仅是学术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金日勋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牡丹江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
幼儿家长、教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
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积极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需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家长;教育主管部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我们应在分析其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杜绝这种倾向的继续存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认知水平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对象以表象为主,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尚不具备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
基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
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
”[1]但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
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
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
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
[2] (二)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
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
为了配合知识掌握的目标,很多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10 以上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
这种讲授式教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3]幼儿长期处在这样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极易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
(三)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创造的热情,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一)家长的愿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
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
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山西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
[4]由此可见,家长的愿望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
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
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
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民办园的逐利与幼儿教师素质的低下
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
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
与此同时,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5]
三、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
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
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二)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
(三)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
长期以
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
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
[6]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
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
[3]杨晓萍,李传英.儿童游戏的本质.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4]徐青.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纠正和预防.林区教学,2010,(1)
[5]陈小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学前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