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遨游”于数学的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遨游”于数学的海洋
【摘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塑造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扼杀学生的个性。
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应使其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关键词】数学;适应;教学结构;学习规律;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是适应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教育适应儿童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学结构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经验
课堂教学结构,也即课堂教学步骤,结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并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组合。
我们一贯倡导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结构必须要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绝不能抓了教材,忘了学生。
例如学生的学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新知,通过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自练互批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反之,就要加强点拨讲解、示范指导的比重,实行多搀多扶、小步迈进的教学。
二、认知程序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
课堂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
认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的程序有以下六步:①旧知铺垫。
复习毫米、厘米、米的有关知识,选择适当单位估计物体长度;②直观感知。
教师举例: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得出: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③亲身体验。
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④抽象概括。
齐背“手指游戏歌”,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⑤课内练习。
内容分三个层次;⑥课堂小结。
这六步认知程序,充分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和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很自然地过渡到抽象思维一环,这是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
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上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实行有差异的教学,以适应各类学生学习上的实际需求,促使各类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与提高。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四、学法指导必须适应学生的学法水平
学法指导必须要与学生的学法水平相适应。
只有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法水平出发进行学法指导,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学法的水平向高一级转化与发展。
例如读数学书,低年级学生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自学能力较差,这时的学法指导就只能是教给学生“读读、摆摆、画画、想想”,初步学会读懂文字、图形、算式等。
中年级学生,在读懂书面内容的前提下,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间相互关系与联系的方法,并学会质疑问难、相互交流。
到了高年级,还要教会学生整理、概括教学内容的方法,并能总结所学内容的认识与体会。
五、作业设计必须适应学生的风格特长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
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因作业而伤脑筋,而督促孩子交作业,往往是师生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又因班有“懒童”而“战火”不绝者,比比皆是。
作业成了师生关系中一个微妙的障碍物,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
本着数学教育的“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要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美华.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2]薛峰. 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山东教育科研,2002,(19)
[3]龙世群.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五种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第4卷第8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