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必修四古诗词

高二语文必修四古诗词

高二语文必修四古诗词古诗词是高中语文必背的基础知识,语文必修四有哪些古诗词需要背诵记忆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四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语文必修四古诗词汇总(1)《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念奴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水龙吟》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6)《永遇乐》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望海潮 柳永 必修四

望海潮 柳永 必修四

诗 之歌 描鉴 写赏 手 法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
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 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参例考1.阅答读案长】诗主《要陌运上用桑》开头 了 侧面描部写分,来然突后回出答人问题。 这突敷动人现丽么用法段出的人为这主描了描了了种要写美,?什写罗表美运手丽诗物敷目映描从的 采 写侧的衬美行面桑衣人日秦罗青湘少耕来头行丽人烘的着物出 氏 敷 丝 绮 年 者 归上 者动托的的器打东 有 喜 为 为 见 忘 相倭 见人神美人具扮南 好 蚕 笼 下 罗 其 怨堕 罗。丽物态和,隅 女 桑 系 裙 敷 犁 怒髻 敷, , , , , , , ,、的从鲜, ,描;照 自 采 桂 紫 脱 锄 但耳 下动美侧艳写极我 名 桑 枝 绮 帽 者 坐中 担丽作夺面罗 力秦为城为为著忘观明捋,。氏罗南笼上帩其罗月髭楼敷隅钩襦头锄敷珠须。。。。。。。。。。
四、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 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 子诗人”,代表作《望海潮》《雨霖 铃》。
•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 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 写男女间的恋情; • 写羁旅行役之苦。
• 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 饮处,皆能歌柳词”。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件

5.词义理解
(1)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湖叠 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嬉.嬉.钓叟莲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吟赏烟.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将.好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本词运用了“点染”的手 法,请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 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 豪奢”,这里通过点评和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 的繁荣、美丽、富饶。
(2)《雨霖铃》 《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 作的。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 (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 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 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 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
二、阅读《雨霖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写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 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 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 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 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高中必背古诗词赏析

高中必背古诗词赏析

高中必背古诗词赏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力也日益增强。

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髓,日益被有时代责任感的教育者所重视。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因历代中国人对语言艺术的精致追求,己经成为文化经典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珍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中必背古诗词赏析。

欢迎参考阅读!高中必背古诗词赏析如下: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2《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2022/3/17
9
2022/3/17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 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 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 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 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别离情景。
2022/3/17
7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 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 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 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 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 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阔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梦别)
…… ……
《雨霖铃》 柳永
2022/3/17
3
2022/3/17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卿, 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 “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 “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 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 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 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 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 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 有《乐章集》。
思 因 情 念 情 景
造交
苦 景 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 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民众将忘记了自己 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 原的不满。
用廉颇典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不忘为 国效力。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 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 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 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 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 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 不用廉颇。
清平乐
茅屋低小,
辛弃疾被劾落职
溪上青青草。 后在农村过隐居
醉白大里 发 儿吴 锄谁音 豆家相 溪翁妪东媚?,好,生久反的活,应景有他了象二有当。十一时该年些农词之词村描
中儿正织鸡笼。 画了农家的怡然
最喜小儿亡赖, 自得的生活景象。
溪头卧剥莲蓬。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 长安,可怜无数山。
9.通过这首词辛弃疾表达了什么?
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强烈 愿望, 抒发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空有爱国热情 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暗指 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
问题探讨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 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掉书袋 ”的毛病 。你认为如何?
“掉书袋 ”就是讥讽人说话作文动 不动就引经据典,卖弄才学。
•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 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 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 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 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 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 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

第4课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美字体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告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赏美文寂寞的辉煌——品柳永你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桃花源美丽的落英不属于你;你没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青崖间的白鹿载不动你的哀愁;你亦没有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赤壁边上的月光也照不亮你所处的黑暗。

在宋朝的轻烟雾霭之中,你有的,只是一只破旧的酒壶,一腹柔情的词句,以及一身荡不尽、说不完的寂寞。

是的,你寂寞。

当你真情自流地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时,便注定了你一生将与寂寞相伴。

你张扬的个性、对功名的鄙弃令宋仁宗深恶痛绝,于是他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成就”了你终生的寂寞。

寂寞,有时是一支浅浅的笛子,有时是一笔淡淡的墨;寂寞,更是让你词情展现的依托!寂寞的你没有沉沦与消极,而是潜心填词咏曲,在寂寞中你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无论是羁旅愁苦、离情别绪,还是都市风光、青楼悲饮,都在你那有血有肉、有爱有怨的笔下淋漓展现,传唱古今。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首《八声甘州》令人愁肠百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雨霖铃》寄寓千种风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蝶恋花》历来为人传诵;“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首极尽杭州之美的《望海潮》,令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你造就的此种千古文化奇观又岂能用三言两语便概括完了?那些同你一朝,能顺利为官、青云直上的人,历史早已将他们忘得干干净净,只有寂寞潦倒、“奉旨填词”的你至今还在历史的天空中星光灿烂,时光的风尘也遮不住你的辉煌!秋风送晚,柳影斜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4.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故垒.( ) 公瑾.( ) 萧瑟.( ) (2)多音字
还酹.( 料峭.(
纶((
)纶巾 )垂纶
任((
)任凭 )姓任
)
樯.橹( )
)
一蓑.( )
觉( (
)觉悟 )午觉
答案:(1)lěi lèi qiánɡ jǐn qiào suō sè (2)ɡuān/lún jué/jiào rèn/Rén
【注解】 ①亟(jí):急切。 【译文】 强大而骄傲的,就会损害他的强大;弱小却 骄傲的,只会快速灭亡。
【评说】 骄傲与膨胀好比人的高血压,若不加以控制 就会脑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死亡。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词坛巨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
问题1 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 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 识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 结合上下阕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词人在 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 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是意境壮阔,风格豪 放,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 的精神。
问题2 作为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唱出了当时时 代的最强音,他的奔放热情,他的豪迈旷达,感染了后 人。但是有人评论说苏轼在《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些消极,与全词的 感情基调不合,你是怎样认识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恢复中原,一雪国耻 突袭金营,生擒叛徒 建言献策,政绩显著,不得重用 别号稼轩,致力创作 参与北伐,壮志难酬
词中之龙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 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心、担忧,全 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1.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
出来? 词西人晋借张张翰翰来,自字比季,鹰不过,却在是洛反阳用
其做意官。,既见表明秋自风己起很,难想忘怀到时故事乡、的弃味官 还美乡的;鲈还鱼写了,有于家是难弃归官的乡回思乡,。并抒发 了对金人、南—宋—朝《廷晋的书激愤·,张确翰实传收》到
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XXX,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 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 惧。明确:用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慢慢衰老,可是祖国仍处 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在此处为何落泪? 辛弃疾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 平生以英雄 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 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 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 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词。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宋词风格的赏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宋词风格的赏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3.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2.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分析深刻。
3.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5.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专题二
分析词中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感受宋词可以为读者带来怎样的思想体验?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宋词三百首》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中学诗词鉴赏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八首宋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1.探究思考,你能将这八首词分成两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小组交流评Βιβλιοθήκη 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所选意象与作者感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思想感情、人生追求进行归纳:
活动二:1.熟读课文《赤壁怀古》,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苏东坡的情感变化?这些情感是通过什么抒发的?
活动三:小组探究:这八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语文必修四:6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佛狸祠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 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 庙,称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 很是热闹。 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的象征。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要再用 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 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春风,以示尚可 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同‘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 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 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 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 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 操于江北,保卫了家园,使 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 之叹!终为吴侯。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 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 师在京口起兵北伐,先后征 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 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后建 立刘宋王朝。
用孙权的典故 想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以及借此表达对前人事 业后继无人的惋惜。
用刘裕的典故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
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借古代帝王来挖苦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挖苦南宋 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 国的热情。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 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 朝廷重用的激愤。

度米诗词鉴赏汇编之2017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诗词[1]

度米诗词鉴赏汇编之2017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诗词[1]

度米诗词鉴赏汇编之2017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诗词[1]译文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都会所处的地方,钱塘自古以来是繁华都市下属的地区。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波涛浪花就像翻滚的霜雪,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1.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

2.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

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3.钱塘:即现在杭州。

当时属吴郡。

4.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5.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的帷幕。

6.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7.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8.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

9.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这里指钱塘江。

10.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11.重湖叠巘: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

12.三秋:秋季。

13羌管:谓笛子,笛声出自羌中,故称羌管。

此处泛指乐器。

羌管弄晴;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

14.菱歌句:此句与上文为互文,写笙歌沸盈,日夜不停。

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

15.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

16..千骑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多。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17.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18.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19.凤池: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朝廷。

《雨霖铃》柳永原文译文东南地势优越的地方,三吴都会所处的地方,钱塘自古以来是繁华都市下属的地区。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望海潮(东南形胜)【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仁宗时人,仕宦不得意,致力于词的创作,多与歌伎为伍。

词作艺术成就很高。

《四库提要》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大功绩,一是词体上,创作慢词,使小令走向长调;二是写作内容,由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扩展到下层市民生活,尤其是伎女们的不幸。

此词据说是柳永写给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词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杭州的美好风物,并以得体的言词赞誉了孙何的显赫如意。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an3)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誇。

【语意结构】上阕概写杭州的形胜繁华。

首三句从时空两个角度着笔。

烟柳三句概写城内风物人烟。

云树三句,概写城外风景形势。

市列三句概写杭州的富庶豪奢。

下阕重点写人民的游乐及孙何的吟赏,并预祝其高升凤池。

重湖三句,突出写西湖美景。

羌管三句,写人民的游乐,透露官吏的政绩。

千骑三句,写孙何的显贵及与民同乐。

异日二句,得体地预祝孙何入朝高升,而又不离杭州“好景”二字。

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柳永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下面具体学习欣赏。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背古诗词有哪些高二语文必修四的必背古诗词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1. 《滕王阁序》 - 王勃这篇骈文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是中国古代骈文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辞藻华美、气势磅礴而著称。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范仲淹的这篇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3. 《醉翁亭记》 - 欧阳修欧阳修的这篇散文,以醉翁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赤壁赋》 - 苏轼苏轼的这篇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这是一首著名的词作,以赤壁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这首词通过记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8. 《将进酒》 - 李白李白的这首诗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9. 《静夜思》 - 李白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10. 《春望》 - 杜甫杜甫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1. 《登高》 - 杜甫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12. 《望岳》 - 杜甫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应该深入理解其内涵,感受其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 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诗人主要是借助了哪些意象表露这种情感的呢?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 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 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 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 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 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 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 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 织。
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 地方。
总结
上阕 重阳佳节 孤独凄凉 下阕 驱赶寂寞 销魂憔悴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 的片段,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 闺愁,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 寂寞与孤寂的心情。也展示了 词人多愁善感,相思情苦,弱 不禁风的形象。
写作手法
1、比喻修辞:以菊花喻人。 2、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天气、 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 花) 3、烘云托月手法:下阕以菊喻 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后期词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 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精 神很痛苦,词作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 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怀 念故乡之情,《蝶恋花》流露对失陷 北方的怀念,《武陵春》写出了孤独 生活中的浓重哀怨。
古人常用花来比喻人 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 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 等,而李清照用黄花来自 比,这样的比喻有什么特 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
-1-
课序 题目 4 柳永词两首 5 苏轼词两首 6 辛弃疾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作者 学习目标
1.体会柳永词“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柳永
的艺术魅力。 2.鉴赏柳词的语言,品味蕴含于词中
的情感。
苏轼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了解苏轼词 的特点。 2.感受苏轼旷达洒脱、豁达坚韧、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 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等。它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雨霖铃”就是词 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婉约派:中国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 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雨霖铃》是描写词人离开汴京(开封)时和恋人离别时的心情。词以秋景为 衬托,抒写了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婉约词的名 篇。
首页
X Z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色的一首。起句由天气入手, 写别离滋味,区区数笔把相思 者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不 知如何是好的情状,准确贴切 地表达出来。在质朴无华的词
句里,蕴含着炽烈的思念之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 现了游子在理智与感情上复杂
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的内心体验:归又归不得,行又
不愿行,解又解不开,便只能“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一剪梅》(1)(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2.7李清照词两首之《一剪梅》(1)(23)

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
布置作业:


1、用以意逆志、知人 论世的方法阅读其他 诗作。 2、背诵这首词。
言 有 尽 而 意 无 穷
词的下片以直接抒情 为主,抒发了词人对丈 夫的深深思念之情。全 词主要抒写作者的相思 离愁。
阅读《一剪梅》 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 绪,所谓“一般愁 字别样情”。细品 两词,体会两者之 愁有何区别?
小结:
《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 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 内涵是不同的。 《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其时词人锦衣 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 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 《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 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 之作。
锦书


西楼
“鸿雁传书” 表达游子的思 乡怀亲之情
古诗词中的明月与西楼总寄寓着 思念之情,常以“登楼远望”, “望月怀人”表达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秋”:秋凉、凉意, 点明了时节;“残”:凋残、 凋谢。透露出秋景的冷落、 萧条,渲染了环境气氛。对 作者的孤独闲愁起到了衬托 作用。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作用:开篇奠定了诗歌凄 凉、悲凉的感情基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 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一个 关键字。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一句中哪些意象指向离别 相思?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部分诗词文言文哲理整理归纳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文言诗词哲理积累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2.“万物源于水”、“万物生于水,而又复归于水”3.“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4.“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5.“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6.“混沌之气聚集成为混沌时代”7.“气者,理之依也”8.“形存神存,形谢神灭”9.“乐由阳者来,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合而万物得”10.“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1.“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12.“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13.“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张衡14.“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

15.“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万物皆是理,有理则有气”2.“世界是理念的影子”3.“未有此气,已有此理”4.“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5.“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1.宇宙便吾心2.人定胜天3.心外无物4.我思故我在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6.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7.人是万物的标准,是存在者存在的标准,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标准——普罗泰格拉8.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动就是物9.陆九渊——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晴带雨伞,饱带干粮”3.“道旁苦李”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决意意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切从实际出发1.“郑人买履”2.“缘木求鱼”3.“按图索骥”4.“照本宣科”5.“刻舟求剑”6.“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陶道恕)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要想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谿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

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谿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

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

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

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

当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

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

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

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

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

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

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

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

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

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谿诗之所以为玉谿诗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

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周汝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