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第四讲 长亭折柳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导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有关于长亭的诗句
有关于长亭的诗句1.关于长亭的诗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古代描写长亭的古诗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汉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两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3.描写长亭的诗送别 j.p.奥德韦曲李叔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泊李叔同根据英国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
白居易折柳送别的诗
白居易折柳送别的诗1.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折柳送别”的文化内涵一、“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
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描绘折柳送别的诗句
描绘折柳送别的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隋无名氏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长安新柳(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唯有垂柳管别离——古诗词春之意象二:杨柳
唯有垂柳管别离——古诗词春之意象二:杨柳在中国古诗词中,杨柳是春天一个情意丰富的意象。
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有借杨柳描写女子的美丽形态,有借杨柳书写爱情与闺怨,还有借杨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
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交通与通讯都很不方便,此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今日的生离甚至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死别,所以古人对分别那么敏感,表现得那么哀痛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人在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在文人墨客中更为常见。
我国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中,《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写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想当年我被征入伍离开家乡时,门前的杨柳枝条婀娜、迎风摆拂,像是依依不舍的样子;今天我侥幸回来了,眼前却雨雪纷飞,景象寒冷凄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乐景写哀情,景中含情,以轻柔可爱的杨柳,反衬辞别家园的依恋感伤的心情。
春天,垂柳随风飘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却要出门到遥远的地方去,远离家乡。
当然,此处的“杨柳依依”也可以理解为被折下的柳枝传达出友人或者是亲人对“我”的依恋之情。
一个“杨柳”意象就把这种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杨柳意象与离别就联系在了一起。
有关折柳送别的诗句的古诗
有关折柳送别的诗句的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折柳送别是古代文人爱用的一种方式,折柳的寓意是告别,送别、别离是让人感到伤感的时刻,折柳送别的诗句更是催人泪下。
在古诗中,有许多著名的折柳送别的诗句,下面介绍几首经典的折柳送别的古诗。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折柳凄凄黄雨蒙,一番愁思,百番催。
桃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解读《浣溪沙》是唐代著名词人晏几道所作,其中“折柳凄凄黄雨蒙”这句诗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这是一首感伤的折柳送别的诗。
诗中描绘了一幅黄雨连绵的画面,折柳凄凄,寓意着离别时的悲伤情绪。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愁见长门殿,潇潇暮雨洒离屏。
战士腰间剑,美人鬓上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解读《蝶恋花》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长篇绝句,其中的“愁见长门殿,潇潇暮雨洒离屏”描绘了离别时的落寞、感慨和悲伤。
诗中的“折柳送别”意味很明显,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离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读唐代文学大家刘禹锡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描述了离别时的凄凉和别离之感。
在诗的最后,刘禹锡慷慨激昂地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在表达鼓舞士气的意义,即在离别之后,应该积极面对未来。
《长恨歌》原文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何须怨我言多嗔,早知如此绊人心。
五陵年少想红颜,谁知征战苦阵莲。
列女传诵天下耳,家世微妙皆尘缘。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愿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解读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创作的长篇诗歌,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情感。
柳在古诗词中表现惜别之情的诗句
柳在古诗词中表现惜别之情的诗句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隋·佚名《送别诗》
3、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唐·白居易《青门柳》
4、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唐·张籍《蓟北旅思/送远人》
5、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6、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唐·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唐·王之涣《送别》
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佚名《送别诗》
9、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唐·罗隐《柳》
10、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1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关于柳枝送别的诗句
关于柳枝送别的诗句
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释义:柳条已经全部折完,花也全部凋谢,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释义: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3、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白居易《青门柳》
释义: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鱼玄机《折杨柳》
释义:送别时依依不舍,折尽了路边的杨柳枝。
5、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释义: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6、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张籍《蓟北旅思》
释义: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外面,杨柳更加青翠。
8、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
——鲍照《三日诗》
释义:气息扰乱了思念的心情,柳条变青色开始怀念春日。
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释义: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10、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释义:黄鸟飞舞,杨柳枝垂,春风徐吹,在这样的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悲。
古人写离别的诗
古人写离别的诗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有关长亭的送别诗
有关长亭的送别诗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长亭芳草路。
寒食谁家墓。
——刘辰翁《菩萨蛮·春日山行》3.行在名存一梦惺,西湖路近六长亭。
——方回《过临平二首·行在名存一梦惺》4.老厌纷纷嬾入城,长亭小市近清明。
——陆游《春感·老厌纷纷嬾入城》5.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
——胡奎《房中思》6.越峤吴江来往地,霜花枫叶短长亭。
——谢迁《送两峰还途次惆怅不已口占见意》7.啼鸟数声春事了,故乡回首几长亭。
——王炎《出郊书怀》8.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9.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10.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卓文君《怨郎诗》11.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12.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周邦彦《兰陵王·柳》13.长亭柳蓓才黄,倚马何人先折。
——贺铸《石州引·薄雨收寒》14.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辛弃疾《丑奴儿·和陈簿》15.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16.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
——张可久《凭阑人·湖上二首远》17.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
——苏轼《渝州寄王道矩》18.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
——李端《送袁稠游江南》19.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
——齐己《秋日钱塘作》20.客愁旧岁连新岁,归路长亭间短亭。
——范成大《丁酉正月二日东郊故事》21.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司空图《重阳四首》22.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23.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纳兰容若《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24.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推荐】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实用word文档 (2页)
【推荐】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
1、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
——鲍照《三日诗》
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杂曲歌辞《送别诗》
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
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
——顾野王《芳树》
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歌》
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
——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
——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
11、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
13、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梁元帝萧
绎《折杨柳》
14、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朝无名氏《送别》
15、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
——岑之敬《折杨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及鉴赏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及鉴赏《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代: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
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注释离亭:离别的驿亭,即驿站,是离别处。
赋得折杨柳:赋诗来咏折柳送别。
《折杨柳》是曲子名。
送:遣散。
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
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
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
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
依依:状恋恋不舍。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赏析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
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
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
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
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
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个别。
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
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代: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
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
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
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
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做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
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
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
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
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
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
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
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
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
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
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
送别中有描写柳的诗词
送别中有描写柳的诗词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
小编为你整理了带有柳字的离别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劳劳亭作者: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折杨柳歌辞五首作者:佚名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杨柳枝词九首作者: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原文_翻译及赏析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代·李白《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别,离别借景抒情译文及注释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赏析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
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
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
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
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镟的余地了。
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
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
《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
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
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
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
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折柳伤离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深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思,背诵诗歌。
2、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屈原在《九歌》中曾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天下最悲苦的事情就是别离。
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所有的相聚,最终都会有分离的一天。
面对离别,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别样的感受,这一章让我们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们的离愁别绪。
2、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盛唐时期。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游历中度过,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当时在唐朝,与他齐名的诗人还有杜甫。
二、诗歌赏析。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诗句赏析。
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1)横:横亘,横跨。
(2)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又叫外城。
(3)白水:明净的水.
②“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译文:此地一旦分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远行万里。
(4)一:助词,一旦,加强语气。
(5)为别:分别
(6)孤蓬:随风飘动的蓬草。
诗人用“孤蓬”喻指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7)征:征途,远行。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译文: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纵有深深情谊,落日也难留。
(8)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9)意:心意,心情。
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译文: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10)萧萧:象声词,马鸣声。
(11)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3、全诗释义。
青山横跨北边外城,清澈明净的水围绕着东边的城池潺潺流动。
此地一旦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蓬草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
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
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
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
诗人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他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二课时
三、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
1、用以激励劝勉
2、用以抒发友情
3、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4、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四、诗歌赏析——《易水送别》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视频播放
1、审题: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3、内容赏析:
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4、诗歌中心: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
“今日水犹寒”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
景和象。
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
5、小结: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六、拓展练习。
你和你的亲人、朋友也有暂时分别的情况吧,当时的环境如何?那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做的?亲人朋友的表现怎么样?请你用一段话写一写当时分别是的场景。
七、自学——《南浦别》,并完成课后习题。
抄写本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