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实施目标;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主要措施;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弊端与反思。
二、教学内容: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实施目标;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主要措施;3.罗斯福新政的弊端与反思。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定的了解,并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如:“你们知道罗斯福新政是什么吗?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实施的目标是什么?”Step 2: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主要措施(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主要措施,包括金融、农业救济、工业救济、雇佣救济等。
Step 3:讨论罗斯福新政的弊端与反思(4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方面,如金融、农业救济等,讨论该方面的弊端和反思,并挑选代表发表意见。
Step 4:汇报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总结,对罗斯福新政的弊端和反思进行梳理,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四、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注重问题导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通过引入形式引发学生兴趣,促发思考。
2.教学内容既有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学生对新政弊端的探究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3.学生分组讨论和汇报环节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汇报和总结环节可以加强学生对该课内容的整合和总结,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促进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经过此次教学,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以及弊端和反思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和引导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罗斯福新政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第二节《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至关重要,在高考中也是非常突出,45分钟的课堂活动,留给我深深地思考。
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一、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设计了复习导学案。
课件可以提供大量的直观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并深刻感受到1929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在各个领域的破坏表现,纯粹的语言描述根本打不到这样的效果。
正是看到并感受到了危机的严重破坏,更能领悟到危难之际上台的罗斯福总统真可谓是时势造出的英雄。
临危受命、迎难而上,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更需要非凡的智慧,无形中学生为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补充了充足的史料,弥补了教材的不足。
在罗斯福新政措施以及评价时补充的史料,能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学生对补充的史料也很敢兴趣,如饥似渴地阅读,学习兴趣浓。
三、除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还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即“新政”到底“新”在哪里?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善于思考,每一个“新”都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不仅仅要清楚“旧”,更要弄清楚“新”,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升华。
四、历史纵横环节设计巧妙。
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整理成一条线索,让学生连线,提升能力,拓展思维。
罗斯福与邓小平这两大20世纪的改革家联系在一起,感受伟人的丰功伟绩。
五、高考真题的讲解,重在方法的指点,为2018年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足之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过于简单,反映出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多媒体与黑板使用的之间的关系,这方面以后要多加注意,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好黑板这块“宝地”。
课堂习题训练量不够,虽然设计了将近年来地方省份的高考真题在单元检测时引发给同学们,但作为一轮复习示范课来说,课堂练习量还是达不到要求的,课堂显得不够“丰满”。
罗斯福新政评课稿
罗斯福新政评课稿《罗斯福新政》评课与反思一、成功之处1、《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设计虽然以虚拟场景为依托,但其情境的创设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坚实的史料为基础的。
通过虚拟人物TOM一家的生活、模拟历史人物的对话或评论,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将刻板的文字化为充满情趣的场景,在体验中拉近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显然是被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场景吸引了,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各种问题的探索中去,建构起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整图景。
《罗斯福新政》这一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史料、关照生活、关注现实、凸显热点;既有感性的描述,又有理性的思辨,很好地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感知未来、开拓创新,传达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同时展开课堂对话,激活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迁移整合等思维能力。
从TOM一家的生活历程中,我们体会到作为社会一份子,在历史发展的特定环境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而政府在关键历史时期发挥的关键作用就尤为显得重要,所以课堂拓展中引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对邓小平贡献的评价和对中国当今政府解决经济问题而表现出魄力就显得自然、贴切有深刻。
这种“小人物、大历史”的设计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未来社会的警醒核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使整堂课透出浓浓的人文气息,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2、课堂问题的设计总体上比较到位,环环相扣,学生互动氛围浓厚。
学生能提出我预设之外的生成性问题本身就说明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启发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不足之处1、以创设情境为主题的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对于整个流程的控制,虽然由此保证了课堂结构的完整和流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讨论与思考是在教师的强力牵引下进行的,有一定的框架限制,以至于学生生成性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尤其是生生互动不明显,也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差异性生成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本课堂教学主题为“罗斯福新政”,是九年级历史教材第13课,本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关注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重点介绍了近现代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石油问题等。
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深刻理解新政对美国历史的意义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1.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和后果。
2.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3.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问答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师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实施方式等基础知识的讲解渗透在整个课堂之中。
2. 问答: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会适时提问学生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和思维启发。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并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和后果。
2. 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实施方式,包括政府干预经济、实行社会福利、扩大公共工程等。
3.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如新政对经济的改善、民主的发展、和平的维护等。
四、教学过程1. 简要介绍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和后果。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
接着,老师讲解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金融泡沫、农业危机等等。
老师详细讲解了萧条对美国的影响,经济下滑、社会动荡等等。
这样用一个简短的铺垫,为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创立背景打下基础。
2. 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老师首先讲述了罗斯福新政的都迪遗产和畸形金字塔图。
然后老师分别介绍了新政的三个核心政策:政府干预经济、实行社会福利和扩大公共工程。
更加详细地讲述了这三个核心政策的实施方式。
同时,老师还不断插入一些新政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扩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模式。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通用10篇)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1)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在上每节课时,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
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
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
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
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
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反思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它为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注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作为历史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并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本文将探讨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呈现罗斯福新政。
首先,教学反思是一种必要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教学中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事实并不足以让他们真正理解这段历史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
通过反思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要在教学中更好地呈现罗斯福新政,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例如,可以播放当时的新闻片段或演讲录像,让学生亲身感受当时的氛围。
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各个方面。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一些现代案例和实例,与罗斯福新政进行对比和比较。
例如,可以讨论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并与当年的大萧条进行对照,让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对于当时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就当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要在教学中更好地呈现罗斯福新政,我们也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罗斯福新政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政策,有一些人认为它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有一些人则批评它导致了政府权力的过度扩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介绍这些争议点,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辩论能力,让他们在历史事件中形成独立的看法。
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反思该政策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罗斯福新政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时期,它不仅对美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在类似经济危机时期提供了借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实践的报告。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
3.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案例。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方面。
3. 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工作。
(二)课堂实施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策。
2. 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事先分配的任务,研究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方面,如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影响等。
3.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研究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提问和讨论。
4.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课后拓展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组织学生观看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
3. 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就罗斯福新政的利弊展开讨论。
四、教学效果1. 知识掌握: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和影响。
2. 能力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兴趣激发: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对抗击经济危机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 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授课反思经过讲解《罗斯福新政》,在多媒体授课运用上,我认为:一、我对于多媒体授课在认识上还有欠缺,但经过本次培训,我认为现代信息授课手段运用于授课工作是大势所趋。
二、对于 ppt 课件制作诚然不太熟练,但我在学习并在不断成长,经过系列学习,我 ppt 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三、现在我校多媒体设备还处在相对落后状态,在操作上不够简洁,程序比较繁琐,建议学校更新设备。
四、很多技巧性东西亟待加强。
五、坚持信息技术授课,不断提升课堂授课质量。
二、授课过程及授课奏效方面讲解完高中历史必修二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后,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和现象一、我所教授的班级是高一年级内地西藏班和“山南代培班” ,学生本源于西藏自治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程度是特别高的,特别对历史人物,比方罗斯福,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兴趣,看来,崇拜历史英雄是今世中学生的共性,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认识历史、剖析历史和感悟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二、从列宁到罗斯福再到邓小平,这是一个经典的历史话题。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表现了“社会主义能够有市场经济” ,罗斯福新政体现了“资本主义有计划经济” ,而这两者经过历史证明都是成功的。
邓小平积极总结和吸取了历史的成功, 1992 年提出了“两只猫”的理论并得出了“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结论,这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这一点上感悟是深刻的。
三、罗斯福新新政的五点措施中,金融和财政方面的措施学生理解不透彻,对于股票与经济危机的关系、银行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经济相关问题,教师很难从深度上去讲解,而简单的讲解又不能够把问题将透彻,这是一个矛盾,也是历史授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在课堂练习的即时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对课堂授课的即时吸取能力还有待加强,老师在这一方面也应该向方法去提升课堂效率,真切让学生学有所得。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定
州
市
息
仲
中
学
王少华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一、教师平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予学生的说话的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
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民主平等,要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的角色感觉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变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
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只有在这种暖洋洋的教育空气中,学生才会放开胆量发表言论。
二、巧妙引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兴趣,就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即使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很难学到东西。
我认为好的课前导入语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罗斯福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呢?因为他实施了新政,关于新政,同学们就会有悬念,带着好奇心去学,学习的积极性高,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巧妙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启发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思想:“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生首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欲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巧妙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人教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学生理解为中心”——《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摘要: “以学生理解为中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
我们不能为了强调学生活动而对教学的基本内容“伤筋动骨”。
这种做法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轨道, 误导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达不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因此, 历史课堂教学不但要坚持“以学生为主”, 而且更要强调“以学生理解为主”, 以达到理念、课标与课程三者的完美统一。
本文将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进行“以学生理解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以学生理解为中心,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很多人认为“学生理解”是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达到的目标, 因此反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这一目标, 而更多的去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百出”, 当然不能否认好的老师是可以两者兼得的, 但是, 更多的教师最终却是既在形式上不伦不类又没有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因此, 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处理, 我将注重“以学生理解为主”, 同时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方法, 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 期望能够两者兼得, 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
一、进行教材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主要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从教材内容来看,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其创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后来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此本课内容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为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 涉及一些经济理论问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 对于高中生来说, 还是需要教师进行比较详细的引导和讲解, 因此我确立了“学生理解”这一最终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 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罗斯福新政相关史实, 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罗斯福新政》一课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
附件一:徐建海关于《罗斯福新政》一课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罗斯福新政》这节课,根据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学习新政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罗斯福进行评价。
因此在本课的导入时,我选取了几张罗斯福的图片,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对罗斯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在整堂课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最后一个给罗斯福致颁奖词的环节去评价罗斯福。
第二,就是这节课的课时中心——新政。
关于新政的背景,我主要选取了一段视频资料和一段多媒体文字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方式,其中由于大危机的原因是前面一节的内容,因此我选择了一张幻灯片来进行整理,为后来的新政措施学习打下基础。
在处理新政的内容时,我采用了智囊团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加上提示信息来完成。
最后是新政的特点,同时也是对新政的评价。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最后的社会保障制度上,而且有和现实中的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因此我选取了相关材料作为补充,进行深化。
教学反思:总体感觉学生阅读的环节较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还是教师自己在讲,没有很好切合这次的教研主题。
其次在一些细节上有待改进。
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视频,而不是之后再提出问题,同时还应选取几张大萧条的图片。
再设计智囊团环节中,教师并没有提出有效地问题,学生的回答并不尽如意。
最后在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的影响时,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
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附件二:市属高中历史备课组长观点交流摘要稽山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许青主题:学生历史阅读中教师的监控和指导策略对于高一学生历史阅读的指导,我们曾做过如下尝试: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即初读。
就是每节课之前,根据本节课的课时中心设计一系列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步了解课文,教师及时监控,即上课按此思路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罗斯福新政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罗斯福新政作为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对于我国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以罗斯福新政为案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实践活动的反思,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二、教学实践回顾1.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为主线,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活动。
(2)课堂讲授:以罗斯福新政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状况,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新政的背景、目的、实施过程等。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如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罗斯福新政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实践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程度较高,能够分析其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2)学生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3)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4)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2. 教学不足(1)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需要加强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讲解;(2)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需要加强对团队精神的培养;(4)在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需要改进评价方法。
罗斯福新政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高三历史教学来说,此时正值第一轮复习阶段,基础知识的夯实、知识框架体系的建构及灵活使用是所要达到的目标。
为了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将一轮复习课的教学主题定为“内化教材,外化历史”。
这受益于教研员吴老师的引领和指点。
静思之后,发现这个教学主题极有深意。
内化教材就是先要通读、融通教材,继而实行整合设计教学,在此基础上外化历史,即将教学设计的内容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同时要基于课标和考纲要求,激活历史,让历史的史鉴功能最大化。
在《罗斯福新政》一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求能凸显“内化教材,外化历史”的教学主题,在备课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备课思路:首先是在平时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阅读了资中筠的“百年风云系列---20世纪的美国”一书,希望多一个角度理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其次是通读教材,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知识点分布在4、5、7分册中,只有在融通教材的前提下,才能重新整合。
第三是将高考考纲与课程标准实行无缝对接,依纲扣本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四是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定位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成功调节的典范”,以新政为点辐射开来,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加以梳理,从文明史的视角来诠释,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从某种水准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其手段又有所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交融,形成历史通感。
在内化教材的基础上,为使学生听得明白,留下史痕,则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考量了。
教学方法:我将《罗斯福新政》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解读文本,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将重点放在对新政措施和影响的分析上。
第二课时为激活文本,灵活使用。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具体方法是:采用目标教学法,将考纲与课标结合,解读学习目标。
为夯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我专门设计了导学案,通过导引的方式,让学生提前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通过批改,即时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实行拓展延伸。
罗斯福新政教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政治改革,旨在应对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困境。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我们开展了罗斯福新政的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本次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
3. 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和看法。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罗斯福总统、国会代表、普通民众等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思考和行为。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播放大萧条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经济困境。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大萧条?罗斯福新政能解决这些问题吗?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罗斯福新政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如《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政策的内容、实施过程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罗斯福总统、国会代表、普通民众等角色,模拟罗斯福新政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思考和行为,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和经验教训,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关于《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于《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二、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新政”的评价。
四、课时:1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大国崛起》片段:大危机的来临(1分42秒)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美国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一、面临的问题学生概括:1、股市的崩溃,银行的破产。
2、工农业企业纷纷破产。
3、工人失业。
4、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设问:谁来拯救美国?展示:罗斯福的图片,然后由学生将自己整理好有关罗斯福的资料进行展示。
从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一:如果你是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你将如何解决当时美国的困境?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甲:国家控制银行信贷,恢复工农业生产。
学生乙:.........学生发完言后,教师引导,通过问题推出罗新福新政的内容。
1、股市的崩溃,银行的破产。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2、工农业企业纷纷破产。
(2)恢复工农业生产:3、工人失业。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4、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4)保护劳工权利。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多媒体展示图表通过表格讲解每项措施所起到的作用,然后设问: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策有什么新的特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1)特点:新政实际上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三、对策的结果展示材料: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重大作用。
罗斯福新政反思
三说<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莘庄中学南校区秦兰芳●一说备课构思:(一)确定我的立意历史的功能是什么?不是单纯解决了解过去,更是反照现实。
所以本课中我的立意就是要将罗斯福新政与当下人民的祈愿联系在一起。
(二)确定我的手段如何才能将新政与人民的祈愿连在一起呢?我想以情动人,只有深切体会罗斯福对人民的情感,才能体会当下人民对现实的情感。
(三)确定我的逻辑顺序我基本的逻辑是先表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是什么,再表达罗斯福的措施,最后再用效果表明新政的效果。
●二说备课细节:(一)我注意到了微观与宏观的切换镜头。
比如在讲柯立芝繁荣时,用了一张微观的图片,以小图片来体现大时代,又比如在讲政治危机时,以时人一句话来表达时代特征,这些都是微观与宏观间的切换。
(二)我注意到了数据与直观感受的联系。
比如当在讲3000万英亩土地的时候,我用了本校来例子,这样学生的感受更直观,从而可以起到较震惊的效果;又比如在讲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解决285万失业人口的时候,我用本区人口作例子,这样一样起到直观感受的效果。
(三)我注意到了词句解读与概念理解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在讲罗斯福新政的就职演说时,我用了非常简短的两句句子,而这两句经过师生的诠释,可以很好理解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四)我注意到了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联系。
当我在描述整顿金融业以恢复资金流通时,我使用了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炉边谈话,以表达国家与人民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又如当我在描述社会措施必要性时,我以退伍老兵的不同待遇为切入点,告诉学生罗斯福将如何缓和阶级矛盾。
三说开课心得与体会:(一)先说得:1、比较满意本课能够紧密联系现实。
我能感觉到当我在表达现代政府职能问题时,当我在联系中国当前矛盾和问题时,全班的呼应与认同的眼神。
2、比较满意本课能够比较以情动人我能感受到当我在描述炉边谈话的平易近人时,在讲两位总统不同方式对待退伍老兵时,学生眼中闪烁的温柔之光。
3、比较满意我在临乱不慌的上完本课当我由教室换到录播室时,内心一度有些烦躁,但是很快我还是hold住了全场,在学生的配合下,我镇定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镇定地完成了公开课!(二)再说失:1、事先不清楚上课地点我那天中午还反复关照班级几个男生拿7,8个椅子,结果我提前5分钟走进教室,发现一个人也没有,我还镇定地在那里说说,没人听课也蛮好,我们就自娱自乐吧,话音刚落,就被告知原来在录播室。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六、教学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图片和案例思考,自由 课本上关于经济危 1929 年 10 月 24 日,星期四,纽约 发言,生生互动,相互补充。 机的讲述是干瘪和结论 证券交易市场突然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 阿尔和阿尔同时代的美国人遇到 性的,学生比较难于理解 售风,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 的困难:①找工作很困难,失业的人 和感受经济危机的危害。 经济危机迅速席卷美国。这场经济危机 很多;②股票狂跌,全国有一半银行 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让 影响到了每一个美国人,使他们的生活 破产,人民对银行不信任;③工业生 历史“活”起来,使学生 发生了巨变。 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业产品过剩, 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同 案例: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公民阿尔 卖不掉;④农产品的价格很低,农业 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那 的不幸遭遇。(出现案例录音,同时课 遭到毁灭性打击;⑤人们对生活失去 场经济危机对人们日常 件展示经济危机影响的图片。) 信心。 生活的巨大影响。这是理 问题:阿尔非常不幸,他仅仅是当 解罗斯福新政的前提。 时成千上万中普通的一个。阿尔和阿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 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 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 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新课标之下,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
在课堂上注意不到、顾及不到学生的反应,只顾一路赶任务,甚至说话越说越快,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下面了《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帮助到大家。
《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中的作用。
若按教学三维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小点……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何在仅有的40分钟里完成课标要求,让学生牢记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这取决于教师对这节课的把握程度。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么处理的:
依据课本,明确要求学生记住罗斯福新政的五大方面措施:“第一,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第二……”主要是要学会抓住关键词。
同样,新政影响:“第一减缓危机;第二……”
如一边让学生不看书说出新政内容,一边逐条快速板书。
如“财政金融方面”、“工业方面”“农业方面”……板书不要太杂,关键词要醒目,这样才能有助记忆。
可以尽量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如穿插“炉边谈话”、“蓝鹰运动”等课外知识;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起到哪些作用等;也可以结合现实说事,如当下新一轮 ___中,中国 ___计划投资3万亿元 ___经济;还可以简要介绍一些史学界不同声音、不同看法,让学生看问题更全面,也有助于他们养成 ___思考的习惯。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我先提供视频剪辑,让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另一种形象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尽量避免课堂枯燥无味。
新课标之下,总感觉内容很多,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
在课堂上注意不到、顾及不到学生的反应,只顾一路赶任务,甚至说话越说越快,学生可能跟不上自己的思路;还有就是提问也只进行___性设问,给出思考的时间也偏少,师生互动也不多。
总之,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学无涯,教也无涯。
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要避免这些问题,必须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提高。
本课是我在20**年10月我上的一节许昌市 ___课。
既然是 ___课,我就在对现行的人教版旧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与整合,并在教学方法上以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首先,我备课时认真了教学思路。
在人教版的旧教材与教参中,是以历史 ___为主要的认知线索的,但在新课程 ___理念下,是以模块为主的教学,更突出经济史的专题及对历史人物认识与评价。
所以,我在教案设计中以“罗斯福何以被称为美国 ___世纪最伟大的总统?”导入,以分析罗斯福实行全面 ___为主要内容,以从罗斯福的身上收获一种精神为目标铺开教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能通过学习――亲近历史,即多元化历史文本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以网络、书报、影音等媒体形式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较之课本,更亲近了历史;理解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课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许多相当有深度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小组探究式讨论中已经提出来了的,如“罗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国家干预的理念来实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在与历史文献,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感悟历史,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思维是相当开阔的。
我设计的“大胆假设”环节,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将如何向人们阐释自己的 ___理念,以及让学生模拟总统幕僚来谈 ___措施,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同时,本课中以 ___热播的大型系列片《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本课知识有机地融
为一体;而且本课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量真实照片,给学生创建了非常逼真的历史情景,大大增强了课程观点的说服力,让学生
___并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达到内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个用电脑做影片剪辑的软件,可以将自己的需要的电影素材精确地剪到千分之一秒,事实上,在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我一共用了四段影片,有限的课堂时间决定了我只能剪成一两分钟的片断,所以尽管在电影剪辑软件的使用方面我是新手上路,但无疑这次的'尝试已是一个可喜的意外收获。
此外,本课中设计的活动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特别的是在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概述新政的理念时,学生的创造性实在令教者和听课者惊叹!在我课前的设计中,因为“三R”是能够在许多资料中查到的,我想学生答出这几个单词不成问题。
可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有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还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了“Rebuild”这一单词,并解释这是重建、恢复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新政来恢复人们对 ___的信心,重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当时赢得了课堂上所有听
课老师和同学的掌声。
这一个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个班级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词汇说出来,这样思想火花的迸发,便是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潜能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都能先倾听学生的想法,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避免了 ___,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一堂课从学生的知识反馈及许多位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来看,是非常成功的。
但我自己仍感觉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为准备这一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删减和取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也由四十多张精减到最后的 ___来张,但三次授课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设计完整地把课上完。
我认真反思后认为原因有二:一则问题过多,课堂容量太大,从未开始上就注定了这是上不完的课;二则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很难真正地把握住学生发言的时间,其中在一个班授课时有一名学生说到兴起时,干脆请求老师再给他时间多说一些。
所以,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间拿捏好尺度,还需要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公开课对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罗斯福新政的内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介绍及评价过于简单,而这一概念又相对深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正常教学中无论如何还是要增加教学时间补充并讲透这一概念的。
再有一点,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
我设计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表现及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欲让学生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启示。
这是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时机,但课堂上仍是时间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罗斯福的身残志坚、锐意 ___、勇于挑战等品质,对学生触动多大,能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少启发,我自己也在质疑自己,所以我想,历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课堂外延伸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