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兆和与写实主义水墨系统
20世纪中国画现实主义思想的继承与拓展——以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水墨人物画为例
1 895年徐悲鸿 出生于江苏宜兴屺亭桥镇 ,其父徐达 章是 当地 名画家 ,9岁徐悲鸿随父 习画 ,临摹吴友如 《点石 斋画 报》,1O余 岁即能为 人画 肖像 ,1916年经 介绍拜 康有 为为 师 .学习书法 。遍临碑帖 。传统 人物画和书法修养在徐 悲鸿 的水 墨人物画 中有很明显的印记 ,他把素描造型放在 人物头手的塑造上 。运用 勾线晕染出 结构 块 面 .使坚实造 型在细致线条与晕染 中栩栩如生 。躯体则 以穿着 的衣衫为 主要 内容 ,线描 在此 唱主角。通篇 的画法是和谐的 。
具体来看 ,古 代人物画为 2O世纪水墨人物画现实 主 义创作提供 了优秀 的传统 :一是应 物象形。2O世纪之 初 , 引进西方 写实 主义 ,同时亦 看到南北宋 及元初 的写实传 统。细节 的真 实是 写实 的基本 因素 ,细致入微的标准在于 形象内在 本质 的表现 。传统 中形似 ,是有所选择 、提炼 、概 括的。二是传神写照 。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意义在于触动我 们内心的情感 ,唤起共鸣 ,在人物造型的实写 中 ,渗透着深 沉的真情 。传神让外形的写实贯 注了精神 的力量。三是骨 法用笔。现实主义 的中国画创作有其特有 的笔墨语言 ,笔 墨的样式在不断拓展 ,坚守传统 的精髓 ,守住笔墨 的边界 。
部 的外表 而言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一个 人的精神状态与其 内心 的思想活 动和整个形体 的运动是分不开 的。”②‘‘即使 在一些衣 纹的起伏变化 中,如果我们忽视了它在造型上 的 重要 地位 ,或有意无 意地 不适当地取 舍 ,则感到形 象之不 足 ,精神也就难以充实和连 贯。” 人在任何状 态中 ,精神 本质和 内心感情都取决于 眼神的精确描 写(不 同眼神 的表 现 。主要在光色的清晰或模糊以及眼形的大小 等)。”@蒋兆 和 的水墨素描 的发 展 .朝 着强化 中国画笔墨之 道 ,强化传 统传神之道的方 向。
“徐蒋体系”写实主义的初探
_ 【 ●】 【 ●】 j= ● = -
“ 徐蒋体系’ ’ 写实主义的初探
■ 文 /吕技 杨 杰
摘要:
在新 文化运动之后 , 无论是在政治或者文化上都掀起了一股向西 方学 习的热潮 。 在这一时期美术上一批有志于改 良中国画的艺 术家 也纷纷留学归来。 作 为其 中影响最大的徐悲鸿把 自己所学西方的素描 以及科学主义的精神带 入国内, 并将这种西式的写实观点 运 用到对 国画的变革上 , 随之一场轰轰 烈烈改革 中国画的美术革命浪潮不约尔至 。如果说徐悲鸿对于国画的改革仅仅是一个开端 , 那么作 为这种改革的延续者蒋兆和的 出现无疑对这 场变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徐蒋体 系” 最 早是 由马鸿增先生提出 , 作为一种 体 系的形成除了二者都在以写实性的语言改 良中国画外 , 更为重要的是与社会现实的环境密不可分 。因此 , 在绘画 上和 艺术 追求上 徐悲鸿与蒋兆和 也呈现出相似 的面貌 。
“ 写 实” 一词源于西方 , 与水墨人物画重 “ 写意 ” 相对而言 。 之后也就 成为“ 徐蒋体 系” 的代名词 。 由于中西方地域 、 文化 、 思想等方面的不同 , 在绘 画方 面呈现 出不 同的风貌。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下 , 中国画在 审 美上更倾 向于对意 向性的表现 , “ 传神写意 ” , “ 得意忘形 ” 等都说 明了古 代面家 的美学思想 。 但在留学归来徐 悲鸿看来 , 正是 南于古代画家过多 的对意 向性 的追求 , 从而缺乏真实 的表现 , 无法表现现实生 活。尤其 是 明清 以降人物 画的发展更是受到极大 的制 约。徐 悲鸿在 《 中国画改 良 论》 中这样写道 : “ 夫写人不准 以法度 , 指少一节 , 臂腿如直桶 , 身不能转 使, 头不能仰面侧视 , 手不能 向画面而伸 。无论童子 , 一笑就老 ; 无论 少 艾、 攒眉 即丑 。半面可见眼角尖 , 跳舞 强藏美 人足 。” 从 中我们可以看 出
西方现实主义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西方现实主义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影响作者:樊蕊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6期TEXT / 樊蕊现实主义绘画是19 世纪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该流派提倡的是对真实的现实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发出艺术家自己的声音,反对过于浪漫和理想化的艺术表达的流弊。
杜米埃与库尔贝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和同时代的其他画家的作品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他们创作立场十分明确,全身心地投入描绘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悲欢离合。
现实主义在西方曾有过重要影响,其艺术思想流传到中国后,在中国产生了更为深刻和持久的影响。
其创作思想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影响尤为巨大和持久。
时至今日,现实主义的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相对于其他创作风格仍占有较为主流的地位。
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写意人物画在吸收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同时,也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因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现实主义性已和19 世纪法国流行于法国巴黎的那个现实主义流派有了较大的区别。
作为从事现实主义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弄清现实主义的意义以及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关系,理顺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进行现实主义写实人物画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前提。
第一,对于写实主义的接纳,是包括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共同之处。
如库尔贝的杰作《打石工》,便是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当时生活在下层的劳动者的劳动形象和劳动场面。
蒋兆和是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现实主义大师,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标志性人物。
其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也是最大程度地吸收了西方素描造型手段,以精妙写实的艺术形象,反映当时社会底层的各行业劳动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现实主义描绘的对象和观赏群体,多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因此,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一大特征,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也不例外。
第二,虽然现实主义通常采用的是写实主义技巧,但写实主义不能等同于现实主义。
这一点不管是西方现实主义绘画或者是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都是不例外。
浅谈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艺术——以中国美术馆藏作品为例
国家美术典藏流民图(局部)艺术可能的范围之内,以诉诸视觉的形象,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以悲剧般的感受。
”[4]从技法上看,《流民图》在人物塑造上既采用了西画崇尚的素描手法,适当采用光影效果以突出真实感,又以中国画白描线条的造型手段增加水墨画的沉稳之风。
蒋兆和利用传统国画的散点构图法,巧妙安排人物关系的呼应开合、高低起伏。
每一组人物都蕴含着一个悲伤的故事,整幅画又以长卷方单勾勒出衣纹以显示人体结构,勾线和皴擦的使用相得益彰,皴擦产生的墨色弥补线条的不足,又产生了丰富的律动效果。
蒋兆和在笔墨繁简、浓淡的交替中展现传统国画的 气质。
在晚年,蒋兆和的创作大多以历史人物肖像为主,其目的是让大众更加重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赋予青少年更强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
1981年的《杜甫》(图4)在用笔的藏露之中和线条的圆方之间,表现出这位伟大诗人大气磅礴的精神状态和忧国忧民的内心世界。
在其笔下,这些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得以重生,这些作品也流露出蒋兆和对历史和人生坚定不移的美好信念。
综上所述,蒋兆和以传统为基,选择性地接受西画。
他超越了对中国画和西画素描的纠结,着眼于整个艺术对人生密码的探究。
他超脱了具体细节的论争,发出了对中国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的叩问,故意味深长[7]。
他的艺术创作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为民众写生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美术馆藏有的珍贵画作,是蒋兆和直面人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扩大了现实主义题材在世界美术画坛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1]李朴园. 艺术大会于艺术运动[M]//李朴园. 艺术论集. 上海:光华书局,1930:176. [2]李月辉. 崇高而苦涩的美:浅谈蒋兆和的艺术精神[J]. 魅力中国,2010(9):189-190. [3]蒋兆和. 蒋兆和画册[M]. 北平:[出版者不详],1941:自序一. [4]刘曦林. 真善美的长河[M]//刘曦林. 蒋兆和研究.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353. [5]乔乐. 蒋兆和水墨人物画《流民图》研究[D]. 青岛:青岛大学,2021:18. [6]王金秀. 浅谈蒋兆和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征[J]. 青春岁月,2014(19):39. [7]刘曦林. 《蒋兆和研究—关于蒋兆和研究的文献选编》编者弁言[J]. 书画世界,2015(1):32-36.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扫码阅读栏目更多内容图4 蒋兆和 杜甫纸本设色 91cm×128cm 1981 中国美术馆藏。
影响了一代人的“中国人物画”--蒋兆和作品赏析
影响了⼀代⼈的“中国⼈物画”--蒋兆和作品赏析蒋兆和(1904~1986),原名万绥,四川泸州⼈。
中国现代卓越的⼈物画⼤师和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卖⼩吃的⽼⼈》《卖⼦图》《流民图》等。
悲惨前半⼈⽣蒋兆和出⽣在四川泸州⼀个灾荒连年的穷乡僻壤,⼀家六⼝,经常⾷不果腹。
⽣活困苦之下,其⽗亲迷上了鸦⽚,母亲苦劝⽆果后,绝望地吞⾷鸦⽚抛家⽽去。
蒋兆和在后来回忆这段⽇⼦的时候每每都会感慨凄凉的“三⽆”:家⽆余荫,既⽆严⽗,⼜⽆慈母。
为了⽣计,他不得不放下同龄⼈该有的快乐,毅然背井离乡流浪绘画谋⽣。
蒋兆和先⽣⾃画像蒋兆和早期画以素描为基础,从写⽣⼊⼿,将西洋画的速写和中国画的⽩描融合在⼀起,并以⾻法⽤笔和以线造型的传统国画⽅式来创作。
代表作品揭⽰当时深受苦难的中国最底层⼩⼈物悲惨的命运。
20世纪最伟⼤的⼀幅⼈物画:《流民图》1943年完成了这幅画1943年,为避开⽇军⽿⽬,《流民图》更名《群像图》,开展当天遭到⽇本宪兵队的冲击,随之接到禁令。
1953年,上海美协从某地下室的垃圾堆中发现了只剩下半幅《流民图》,残破霉烂,于是即刻将它重新装裱。
1988年,该画由艺术家家属萧琼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流民图》局部全画卷以⼀⽚⽡砾为背景,刻画了⼀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苦⼤众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流民图》的创作以⾻法⽤笔为基础,融⼊西⽅解剖、透视、块⾯等写实技法,极⼤地丰富了中国⼈物画的表现⼒。
作者不仅刻画⼈物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对⼈物内⼼的细腻挖掘,烘染出悲怆的氛围,宣泄着作者愤慨的情绪,具有强⼤艺术感染⼒。
《流民图》局部《流民图》局部如果还不能理解《流民图》的伟⼤之处,默唱⼀遍我们的国歌,或许你就懂了。
《流民图》展出中1947年《⼤洪⽔》联合国粮农总部收藏《⼤洪⽔》蒋兆和先⽣笔下的旧中国的风俗画具有极强的震撼⼒,是猛烈⽽尖锐的“刺”。
在他的画中没有旧传统中所提倡的对社会管理者丝毫的温良恭俭让,只有从⼼底发出的呐喊与哀鸣。
水墨人物画教学反思2
水墨人物画教学反思2水墨人物画教学反思篇2:现在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的孕育发展,始于1919年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都提出了变法中国画的思想,认为“近世之画,衰败极矣”。
这些是他们在西欧和东洋留学受到感染回国后提出的,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当属徐悲鸿,他对中国画不仅在理论上提出完善改革主张,并在实践上把西画严格的造型艺术移植到中国画中来,解决了千百年来文人画由“竟尚高简”而流于空疏,以致远离现实的弊病。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素描、油画、中国画,无可置疑地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绘画与美术教育中的奠基人地位,是全才型的中国画领袖人物。
蒋兆和是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积极响应者,1942—1943年他在北平完成了巨幅长卷《流民图》,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画面人物与真人等身,形象刻画深刻,气势壮阔,憾人心魄,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人物画的走向,他配合徐悲鸿在改革中国画的教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在教学上逐渐以素描造型为基础,以笔墨为工具,一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全国各大美术院校。
半个世纪以来造就了李斛、李震坚、杨之光、周昌谷、黄胄、方增先、刘文西、姚有多、周思聪、吴山明、李伯安等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水墨人物画家,他们用作品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所应有的地位,像黄胄的《洪荒风雪》、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周思聪的《人民和》等作品必将载入史册。
关于中国人物画,古人造出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等赞美写实作品的词汇,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识,当我们一旦看到西方的写实主义作品,便会怀疑这些词汇的可靠性,任你读遍历代名家人物画,也难寻到“传神阿堵”之中的神情,从顾恺之到任伯年都没有完成这一任务。
但是,中国水墨人物画有其自身的面貌与特点,如果中国水墨人物画一旦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那便丧失了中国水墨人物绘画的精神要义,真正能打动人的艺术,不是那些纯写实和抽象的东西,而是二者不同程度的结合所产生的作品,中国水墨人物画恰恰注意到了这一点。
论蒋兆和的人物画艺术
赵 鹏 ( 乡学 院 艺 术设 计 系 河 南新 乡 4 30 ) 新 50 0
摘要 :通过 对蒋兆和 生平的 回顾 ,以及其 艺术主 张和 艺术道路 就 成功 地 再现 了 原著 的精神 。 自此 ,蒋 兆和 的水墨 人物 画逐 步脱 的分析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 、全 面地 了解 了蒋兆和及其人物画 艺术 , 开 素描 ,转 向更具 民族 艺术 风神 的中 国画 。画家 将运 用 纯熟 的解
剖 、透 视 、素 描转 化成 了 中 国画 的笔 墨和 形式 结构 ,无 疑对 于现 ’ 代 水墨 人物 画 的发展 具 有特 殊 的意 义 ,使 中 国现 代人 物 画 的思想 深度 、表 现 力度 、视觉 效果 得到 充实和 强化 。 蒋 兆和 是一 位伟 大 的平 民画 家 , 出身 贫 寒 ,他一 生 的艺 术创 1 4 年 画 于北平 的 《 炸之 后 》 ,直接 表现 了 日寇轰 炸 之后 90 轰 作 ,有 着浓 重 的悲剧 氛 围 ,背负 着历 史 与人 生 的双重 重 负 ,始终 尸横 遍 野 的情景 ,表 达 了作 者对 侵 略战 争 的控诉 ,它 同 《 伤病 》 对 平 民百姓有 着不 了的怜 悯情 结 。 《 囚徒 》 《 田园寥落 干 戈后 》等 作 品一 样 ,为 曰后惊 世之 作 《 流 民图》 的创 作做 了铺 垫 。 日本发 动 的侵 华战 争 ,中 国人 民于水 深 “ 、善 、美 ”的美 学观 点 真 因家 境贫 寒 ,蒋 兆 和 l 岁 赴 上 海 谋 生 , 以 画 像 、服 装 设 计 火热 中 ,身 捆沦 陷 区的 蒋兆 和 ,面对 战 争 、逃 亡 和血 腥 的屠 杀, 6 和广 告 为业 。经 历 了四处 漂 泊、 食不 果腹 的遭 遇 ,他 更切 身地 体 再也 无法 平静 ,国破 咫尺 ,热血 男儿 无法 忍气 吞 声 ,时年3 岁 的 8 会 到 了 “ 里洋 场 ”的上 海 贫富 悬殊 的现 实和 下 层人 民在 死亡 线 蒋兆 和 , 以惊人 的胆 魄 ,在 日本 鬼子 铁蹄 践踏 下 的北 平 ,开始 了 十 上挣 扎 的命运 。此时 的他 不仅 实 践 了适 应 社会 经济 需要 的现 代 工 巨幅 画卷 《 民图》 的创 作 ,压 抑在 画 家心 头的 火 山,终 于 向世 流 艺 美术 , 同时也 了解 到 以吴 昌硕 为代 表 的、 富有创 造 意识 的海 派 界爆 发 出一个 民族 的哭诉 、怒 吼和 呐喊 。 绘 画艺术 等 。正 强烈 地冲击 着 中 国画 的西洋 画 艺术 深深 地 吸 引了 1 4 年 十 月 , 《 民 图 》在 北 平 以及 次年 在 上 海 的 展 出 , 93 流 他 ,于是 他业 余 自修 素描 、油 画和雕 塑 。这 使 他在 艺术 领域 有 着 产 生 了强 烈 的反 响,振 奋 了 国人 也震 惊 了敌 人,它 是 一部 爱 国主 多方 面 的修养 , 同时 也锤炼 了他 在 中 国画创 作 中 的现 代 意识 和造 义 的 史诗 ,是 ・首 气血 的悲歌 。 为了避 免 影射 现实 的思 考 ,蒋兆 型能 力 。后 来 ,他 结 识 了徐 悲鸿 ,并在 艺术 道路 上 受到 徐悲 鸿 的 和 当 时把 《 民 图》 改名 为 《 像 图 》 。画面 中 ,没有 表现 人物 流 群 帮助 和鼓励 ,徐悲 鸿 的艺术 思想 ,及 其 写实 主义 和 改革 中 国画 的 之 间 的交往 ,也很 少有 人物 的交谈 , 因为 画面 并不 是表 现具 体 的 主张影 响 了蒋兆 和今 后 的 艺术道 路 。徐 悲鸿 发展 中 国画 的基 本思 故 事情 节 ,而人 们 共 同的命 运和 遭 遇把 画面 人物 彼此 联 系在 了一 路 ,给 予蒋 兆和 进 一步 的启 发 ,成 为他 日后 从事 水 墨人物 画 创作 起 。没 有描 绘挣 扎 和呐 喊 的激烈 场 面 ,然而 通过 对 人物 形象 和其 的基 本 原 则 ,加 之 三 十 年 代初 期蒋 兆 和 受 到 左 翼 文 艺运 动 的感 肢 体语 言 的深入 刻 画 ,深刻 地揭 示 和反 映 了人物 的 内心世 界 。失 召。鲁 迅所 介绍 的德 国女版 画家 珂勒 惠 支的 战斗 的悲 剧 艺术 ,激 去 土地 的农 民悲 愤 的握 着锄 头 、母 亲无 以给 孩子 果腹 的无 奈和 痛 励着 蒋 兆和 。 由于其 所 处的特 定 的时 期和 环境 ,使他 逐渐 明确 了 苦 、知 识分 子 的迷茫 和 无助 、僵 卧街 头 的老 人… …这 些令 人触 目 自己的 艺术 方 向和艺 术选 择 。其 处女 作 《 黄包 车 夫的家 庭 》完 成 惊心 的形 象 ,是 蒋兆 和式 的 悲剧 艺术 的特 色 。表现 了画家 强烈 的 于 1 2 年 “ 卅惨 案 ”之 后 。 描绘 的是 黄 包 车 夫 一家 的生 活 情 爱 国主 义和 人道 主义情 怀 , 以及他对 战争 的抗 议 。 95 五 景 ,破 蔽的棚 户 中 ,甚 至 于权 充炊 具 的罐头 盒 、洋 油桶 这样 的细 除 了 巨大 的社 会 效 应 , 《 民 图 》还 影 响 了并 将 继 续 影 响 流 节 的刻 画都 是那个 时代 的印记 ,也 是 画家 本人对 那 个 时代 的艺 术 着 中国人 物 画的 当代 画风 ,一 度成 为 学 习中 国人物 画 的范本 。画 的认 识 。他 始 终没 有忘 记 国难之 际 作为 青年 画家 的 责任 , 13年 家 雇来 各种 各 样 的模特 儿进 行 写生 ,以求达 到 艺术 的真 实 。他用 92 “28 l・ ”凇沪 抗 战时 期 ,他毅 然到 前沿 为 爱 国将 领 画像 。其 中油 淡 墨干 擦 的方 法来 表现 明暗 ,以增 强面 部 的立 体感 。线 条方 折 刚 画 《 光 乃像 》 《 蒋 蔡廷 锴像 》 ,就 是两 幅具 有历 史 意义 的珍 贵之 硬 ,逼 真 的 形象 和 宏 大 的场 面 ,没 有任 何 理 想 化 和 程 式 化 的描 作 。并开始 了融汇 中西 的现 代水 墨 画 的尝试 ,为 以后 的 现代 水墨 绘 ,这 一点是 前无 古人 的 。 人 物画 创作 奠定 了基础 。 现 实 主 义 对 于蒋 兆和 的艺 术 似 乎 是 命 运 的 选择 ,他 一 生 同 1 3 年 ,是 蒋 兆 和 绘 画 艺术 的盛 期 ,他 回 到 故 乡 ,走 街 窜 情 劳苦 大众 ,与 他 们 同呼吸 共 命运 。他 是根 据 生活 的实践 、对 人 96 巷 ,访 贫 问苦 ,那 些穷 困潦 倒 的贫 民百姓 作 为生 活 的原形 一 一走 生 、对 社会 的感 受 ,通 过艺 术 自然 而然 的反 映 出来 。在创 作上 求 近 了他 的艺 术创 造 。大量 成功 的 水墨 画创 作不 断 的涌现 ,有 《 与 真 、求善 、 求美 是 贯穿他 整个 艺术 生涯 的一条 永恒 的筋 带 。他 的 阿 Q 》 《 小 吃 的老 人 》 《 门酒 肉 臭 》 《 子 卖 苦 茶 》 , 像 卖 朱 小 “ 、善 、美 ” 的美 学 观 点有 着 无 限 的含 义 。 真 即 思想 感 情 要 真 《 轰炸之 后 》 《 园寥落 后 》 《 篮春 色卖 遍 人 间》等 ,他 笔 下 真 ,形象 要真 ,一切 都要 从真 实 出发 ;善 ,人 为万 物之 灵 ,精 神 田 一 那 些濒 于死 亡线 上挣 扎 的贫 民百姓 尽 管无 力摆 脱 悲剧 的命运 ,但 向上 是进 取 的不 是落 后 的, 总是 向往 美好 的 ,要培 养这 种 思想 品 无 不充满 对 生命 的渴求 和对 光 明 的 向往 ,正是 这些 人生 基本 的权 德 ,美 ,就是 规律 性 ,人 违背 了 自然 的规 律就 不能 取胜 ,绘 画违 利和 愿望 被无 情 的现 实所毁 灭 ,方 使他 的作 品 充满 了浓 重 的悲剧 背 了造 型规 律也 不行 ,要 使人看 了舒 服而 不是 反感 。 色彩 。~ 种为 人生 之 向上 、 向善而 艺术 的主 张 成为 他主 要 的艺 术 二 、 中西结 合 ,以 中为主 的中 国画革 新主张 取 向。 “ 之 不幸 者 ,灾黎 遍野 ,亡命 流 离 ,老 弱 无依 … …但不 人 作 为 美 术 教 育 家蒋 兆和 ,成 功 地 走 出 了一 条 中 西 结 合 、 以 知我们 为 艺术 而艺 术 的同志 们 ,又 将作 何 以感 ?作 何所 求 ? !” 中为主 、 吸收 西画 的革 新之 路 ,在 中央 美术 学 院任教 数 十年 ,为 这 段表 述 正是他 的进 步 艺术 主 张和 艺术 思想 ,是 他作 为 一个 正直 现代 中国 画发展 及 其教 学 的革新 ,做 出 了杰 出 的贡献 ,他 不 睦名 的人 民的艺术 家 的心声 。 利 、淡 泊 处世 的高 尚人 格 ,永 为后 学师 表 ,影 响了 一代 画风 。在 《 一篮 春色 卖遍 人 间》 是蒋 兆和 上半 个世 纪 的压 卷之 作 ,它 五十 年代 末 六十 年代 初 ,蒋 兆和 就着 力 纠正 苏式 的教 学方 法 ,这 标 志着 由传 统 形态 到现代 形 态 的转 换 ,画家抓 住 最真 实有 力 的典 是 非常 难 能可贵 的 。当 时存 在两 个难 题 ,一 是素 描先 入 为主 ,二 型 视角 对人 物进 行 刻画 ,在 艺术 语 言上 ,西 画技法 被 中 国传统 的 是对 国 画一 无所 知 ,学 生都 是首 先在 附 中学 习 了西画 的基 础 ,改 骨 法用 笔消 化 、融汇 为 一体 。而 在思 想意 义上 ,作 品如 同一 首优 变方 法很 困难 。他认 为要 端 正对 西 画素 描 的看 法 ,并 且要 有 中国 美 的抒 情诗 ,亭 亭玉 立 的卖花 女 ,深情 的瞩望 着 ,希冀 着 春天 的 画 的素描 ,提 出了造 型基 础课 的重要 性 ,要 求先通 过 木炭 掌握 用 来 临 ,眼神 中 尚带着 失意 的忧 伤 。�
“家国情怀”对当代人物画创作的思政启示——以蒋兆和作品为例
一、蒋兆和水墨人物画的艺术价值蒋兆和是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也是美术教育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物画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当中,他开过画室教过学生,也在美术专业院校中培育出许多中国水墨人物画著名画家,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历史进程中,蒋兆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观念中融入西方素描写实元素,将西方素描的造型方法与中国水墨人物画结合,使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真实生活,促进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的发展并构建了丰富多元的人物写实性语言体系,开辟了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形象多变的肥沃土壤。
他吸收了西方素描的人体结构与写实造型基础,使得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让人们看见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独特韵味。
蒋兆和的绘画技法也对当代人物绘画有着巨大的启发。
素描是西方造型的基础,线描是中国绘画的手法。
蒋兆和将这套融合了中西的绘画体系分为三步:第一步,以线为主,强调用线,用线去画人物素描,这为后面的白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用白描进行写生,同时结合默写和速写训练;第三步,以水墨写生为主,骨法用笔,以形写神。
这也演化成现代造型的基本原则,同时吸收了山水画当中的皴擦点染的技法,形成了皴擦点染的系统绘画技法体系提升了中国画的写实能力、表现能力和抒情能力,使中国人物画向前大大地迈出了一步。
二、蒋兆和作品中“家国情怀”的体现在《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这一幅画作当中(图1),胸前佩戴鲜艳红领巾的小女孩正手握着毛笔,在纸上书写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希望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
旁边还有一位扎着头花的小女孩微笑地看着她书写的信件,两个小女孩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眼神中充满着期待,想象着志愿军叔叔收到信时的美好景象。
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画作是蒋兆和从生活中采集而来的,这是他家庭的真实写照,画面中的两个女孩正是蒋兆和的女儿们。
“徐蒋体系”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
“徐蒋体系”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作者:张娟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10期摘要:徐悲鸿和蒋兆和借鉴西画写实之长,并融合了本民族的造型规律,创造了表现现代人物的写实技巧,他们所创立的绘画体系被评论家称为“徐蒋体系”。
“徐蒋体系”对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更为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分析“徐蒋体系”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內核,探讨“徐蒋体系”的困境,以促进中国人物画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徐蒋体系”;写实主义;人物画由徐悲鸿所发端的写实水墨人物画是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中非常有影响力的绘画类型,又经蒋兆和加以继承和发展,进而演化为“徐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墨人物画家几乎都在这个体系下对水墨人物画进行探索和发展。
但写实主义自产生就伴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几代画家经过不懈努力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探索。
一、“徐蒋体系”形成的背景和必然性中国画发展到清代时,统领画坛的人物“四王”在绘画实践上都以摹古为主,千篇一律,陈陈相因,这使得主流中国画走向衰落。
19世纪中期,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传统文化遭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全盘崩溃,造成了整个民族乃至民族文化极端的不自信。
西风东渐,科学、民主、自由的现代思想传入中国,以科学为价值标准的新的造型方式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传统文人画的造型方式。
一批进步青年和社会革命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切入基点,掀起了一场美术革命。
文化界的先觉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感慨,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衰败至极,摹写“四王”之糟粕,如何与欧美、日本竞争?如果仍然守旧不变,中国画要灭绝的。
他提倡以欧美古典写实绘画为参照复兴唐宋绘画。
陈独秀的观点与康有为颇为相似,甚至提出“要革王画的命”。
康有为、陈独秀等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以“写实”为中国画改良的“药方”,但都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进行的理论声讨,并未付诸真正意义的绘画领域的具体实施行动。
关于蒋兆和的介绍
关于蒋兆和的介绍画家,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人物简介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
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蒋兆和是“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
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
蒋兆和在水墨人物画领域中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
人物生平蒋兆和,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泸州;原名万绥,1904年生,自幼家贫。
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
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
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
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
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并举办个展。
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 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2、3届理事,为第4届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第3、4、5、6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改革开放之初,蒋兆和站在新落成的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那幅画着裸体少女的壁画前多次称“好”。
美术欣赏·绘画篇·第四课
五、承前启后——元代绘画 元代绘画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 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 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 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并融 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
(一)画坛领袖——赵孟颊 赵孟頫博学多才,山水、人物、花鸟、竹石、 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 所不精。
(一)发展变化——五代绘画
1、 目识心记——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画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夜宴活动中听乐、观舞、 休息、清吹、送别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场面, 描绘了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2、北方山水画派的 开山鼻祖——荆浩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首创山水画笔墨并重 论,最早提出山水画也 必须“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他同时 创造了水晕墨章的表现 技法,使他的山水画开 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 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 画的一次大突破。
《潇湘奇观图》
6、画坛疯子——梁楷 梁楷继承了前人已取得 的成就,又自出新意,自 创“疏体”(即写意减 笔),被称作“折芦描”。 粗放的“减笔”用笔简练 粗放,极富有创造性,简 练的笔墨描画出人物的音 容笑貌和本质特征,开创 了水墨写意画法的新局面, 对后代写意画法的发展有 很大的影响。 《泼墨仙人图》
《游春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被认为 是展子虔的传世之作,这也是现存的最早的卷 轴山水画。
《唐人宫乐图》
(二)繁荣昌盛——唐代绘画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繁盛的时代之一,也是 中国绘画体系的建构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 类在这一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面世,表现技法也日趋 成熟和完备 。
1、驰名隋唐的画家——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中国画之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技法研究——以蒋兆和的《流民图》为例
中国画之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技法研究——以蒋兆和的《流民图》为例罗登祥【摘要】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徐悲鸿和蒋兆和致力革新、改良中国传统绘画而源生创造出来的新画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方法主要吸收和遵循了西方写实性的素描法则,融西方科学的绘画理念和中国传统的笔墨技法为一体,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写实主义绘画风貌,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贴近生活,关注民生,表现百姓的疾苦和欢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艺术.【期刊名称】《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13)006【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写实性【作者】罗登祥【作者单位】贵阳学院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2一提到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蒋兆和的《流民图》、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卢沉的《机车大夫》、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和刘国辉的《三秦父老》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力作。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绘画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绘画也称为写实主义绘画,从理念上来说,现实主义绘画既是现实的,同时又是写实的。
现实主义人物画关注的是现实生活的本真,现实主义人物画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现实人生,是以民众生活作为研究和表现主体的写实性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要求具有客观意义上的写实性,从视觉直观上来看,需要贴近客观现实生活的本身,这样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现实主义人物画对现实社会不仅有颂扬,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现实主义绘画的创始人、法国画家库尔贝打破了世俗观念,将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纳入到他神圣的艺术表现之中,使百姓的生活走入了艺术的殿堂,创立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
艺术走向了普通民众,使民众对艺术有了近距离的了解,成就了人民大众的艺术。
库尔贝曾说过:“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由此可见他对艺术的严谨和对现实的尊重。
蒋兆和与写实主义水墨系统
蒋兆和与写实主义水墨系统作者:初鑫铭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20期摘要:现代水墨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融合的艺术形式。
在保留中国传统笔、墨、纸等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西方现代艺术创作中的方法和观念,蒋兆和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并力图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蒋兆和写实主义现代水墨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39-03水墨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效果。
现代水墨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融合的艺术形式。
在保留中国传统笔、墨、纸等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西方现代艺术创作中的方法和观念,如透视、明暗、解剖等,进行创作。
现代水墨艺术批评家刘骁纯认为:“文人画的现代蜕变,是20世纪中国水墨画所面临的基本课题。
”[1]中国的现代水墨画家一般都是在“现代感”“现代风格”的意义上进行着探索,着力在反叛文人画传统的前提下求继承,着眼于文化价值的更新和大幅度的开拓。
由于传统文人画,用笔难以超越而水墨性尚未发挥,现代水墨画追求抑笔扬墨、轻线重染,寻找新的画面构成形式,和传统中国画已有相当的距离,和传统笔墨的概念也有很大区别,在形式上的追求大于笔墨传统的内涵。
一、林吴系统与徐蒋系统中国水墨画现代探索一开始便形成了“借古開今”与“借洋兴中”的两大趋向,仅从“借洋兴中”一路来看,存在着的两个方向,即林吴系统与徐蒋系统,此二系统均是追求中西融合,但二者的具体途径与方式不同。
(一)林吴系统由林风眠开始的,吴冠中继承发展的新写意水墨系统,最大的特征是由西方近现代表现主义艺术入手追求中西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新写意”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理论所追求的,表现画家主体风神的“写意”,而更接近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自我表现”。
水墨论文水墨画论文:现代水墨面面观
水墨论文水墨画论文:现代水墨面面观摘要:水墨画呈现多元的色彩,呈现出了趋于生动活泼、和平共处和兼收并蓄的坦荡氛围,从而推动了中国画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中国现代水墨画,充分反映当代中国人新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表现艺术个性及时代精神。
关键词:水墨;水墨画;艺术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187-02近现代中国画在西方的影响冲击之下,对于书法和旧有程式依赖性的减弱,体现了画家们企图挣脱旧有程式和形制,开拓利用新材质绘画特性的多种可能,以求使中国画创出新貌和走向现代的努力。
水墨画的当代性和创新价值,其实既非立足其精神本体,亦非针对着语言模式,而是体现了画家对于艺术媒材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分野、互动和交叉构成了当代中国画坛纷繁景观的主干道,那么,与这种激进思潮一起构建为张力场的筑基于民族性和历史主义的思路,则同样是为这个时代输送活力资源的有效通道。
现代水墨画,越来越呈现多元的色彩,表现出逐渐趋于生动活泼、和平共处和兼收并蓄的坦荡氛围,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画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传统水墨向现代水墨转换的过程中,要使水墨语言符合当前文化语境,就必须与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审美心理和变化相协调,既坚持民族性和当代性,又充分发挥其兼容性,通过创新使传统生发出新的生命力。
水墨画作为民族身份的符号和文化礼仪之一,其媒材本身构成了水墨画的本质特性,是不可互换和替代的。
中国画采取"笔墨"这个表现形式,决不是凭空无端的生造,而是从我们民族的心理、思维所生发出来的。
从观念到构图,从观察方法到表现技法,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特性。
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美术思潮、论著、美术教育和美术作品被大量引入。
伴随着文化上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
解读蒋兆和:《流民图》到底该如何评说?(二)
解读蒋兆和:《流民图》到底该如何评说?(⼆)只有⼤致了解了蒋兆和的⼈⽣经历,我们再去看《流民图》的时候,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的判断。
⼤师 | 蒋兆和:中国的⽔墨现实主义⼤师,满纸落魄穷酸(⼀)上⼀篇⽂章,有读者朋友留⾔道:《流民图》这幅画怎么看出叛国了单看画⾯内容,这样⼀幅表现⼈民苦难的作品,怎么会被认作叛国呢?再细想上⼀篇⽂章中谈过的蒋兆和的⼈⽣经历,你更不会将他与叛国联系在⼀起。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都知道徐悲鸿、齐⽩⽯、黄宾虹这些近现代艺术⼤师,但是与之相对,蒋兆和的名⽓显然要⼩得多,那么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不及前⾯⼏⼈吗?当然不是!这⼀点只要去看蒋兆和的作品就能⽴马得出结论,蒋兆和开创了⼀种新的画坛风格:现实主义的写实⽔墨⼈物画。
虽然徐悲鸿同样也是主张融合东西⽅绘画技法,但是就⼈物画⽽⾔,蒋兆和作品⾥所展现出的悲天悯⼈的现实主义情怀,可能是他所独有。
蒋兆和的⼈⽣经历,贫穷困苦的少年时代、感受战⽕纷飞的青年时代……屡次在命运沉浮间看到的世间百态,促使他产⽣了蓬勃⽽雄伟的野⼼——于是他1942年开始创作《流民图》。
现在留存的《流民图》只是⼀幅残卷,原画以⼀⽚⽡砾为背景,刻画了⼀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苦⼤众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说到战争,我们常常会想起毕加索那幅著名的《格尔尼卡》。
《流民图》同样也是表现战争,表现轰炸,但是相⽐《格尔尼卡》从完成开始就备受尊敬,被安稳地放置在美术馆⾥,《流民图》的命运要坎坷上许多许多倍。
画⾯中100余位⽆家可归者躲避⽇军轰炸、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情状的塑造,展现出由侵略者造成的饿殍遍地、⽣灵涂炭的⼈间悲剧。
画⾯没有直接出现烧杀抢掠的侵略者形象,⽽是通过⼀个个满⾯愁容、疲惫不堪、倒地⽽息的⼈物群像,揭⽰了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毁灭性创伤。
在⼩编看来,《流民图》⽐《格尔尼卡》更沉痛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袁武水墨人物画的图像学分析——以《大江东去》组画为例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袁武水墨人物画的图像学分析———以《大江东去》组画为例杨雨虹(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摘要:《大江东去》系列组画,是袁武选取了近百年来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六位历史名人,组合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背景在2017年所创作的大幅水墨人物画组画。
袁武作为学院派画家,在“徐蒋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更精准的表达自我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理解。
本文以本系列组画中的《大江东去———黄兴》等两幅组画为例图像学角度出发,探析袁武此系列组画,体会水墨人物画创作过程中强烈的画家个人情感,从而思考绘画创作的内涵,传统与现实的联系,引发人们对于艺术的理性判断与热爱。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袁武;图像学;大江东去;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5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40一、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以蒋兆和、徐悲鸿等有西方绘画学习经验的艺术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徐蒋体系”强调“作物必须凭实写”,将西方写实主义造型法则引入到中国人物画学习之中,重视素描的作用,改造了人物画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造型观。
袁武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一直着重于在对“徐蒋体系”进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新发展模式。
所以袁武先生的水墨人物不仅有传统的笔墨意趣更有当代笔墨的语言特征。
《大江东去》系列组画是袁武在2017年选取了近百年来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六位历史名人,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主体人物背景,所创作的巨制水墨人物画系列组画。
袁武的这一系列作品不能以一种单纯的绘画角度理解,而是要结合一种当代的、视觉的、观念的角度。
他所呈现的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带领着我们进行一次对历史的思考,而这也是这一系列最大的意义。
蒋兆和笔下的人物
浅谈蒋兆和笔下的人物摘要:蒋兆和的写意人物画在从古典人物画转换到现代人物画过程中,把中西方的绘画因素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西方科学的造型素描,结合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笔墨和技法,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是我国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他开启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人物画的新风,创造了中国画造型基础课和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直接培养或影响了一大批卓有成绩的人物画家。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现实主义蒋兆和笔下的人物与他的个人经历和师承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古典人物画转换到现代的人物画,把中西方的科学的绘画因素结合起来,并把他亲眼所见的东西经过艺术的思维,用心与笔刻画于纸上,大胆反映现实。
20世纪人物画有两个最不可忽视的人,一是徐悲鸿,另一个就是蒋兆和,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徐悲鸿先开了路,然后由蒋兆和走下去的,他把现代人物画推向了一个层面。
一、蒋兆和的苦难人生蒋兆和,男,原名万绥,1904年生于四川泸州一个贫穷的书香门第,3岁时改名为兆和。
其父蒋茂江(字江泊)是清末秀才,虽书画诗文为当地所敬重,却因家无余荫只能以教蒙馆为生,生活自是困苦。
他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时科举已废,新学已兴,然而只能在父母执教的蒙馆里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在那个能书擅画的家庭环境里,他爱上了丹青,临起了古代人物、山水、花鸟。
1920年,不幸的事发生在他的家里,母逝父病,家境再次败落,生存的需要使得16岁的他开始沿长江东下,流浪到上海,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
正当他开始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时候,四处漂泊、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遭遇,使他对下层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命运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在他开始眺望艺术大海,在求知欲最迫切的年纪,他知道了任伯年、吴昌硕等富有创造意义的海派艺术和在美术市场上流通的传统中国画艺术,而且还亲自实践了社会经济需要的现代工艺美术,同时,在这里接触了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画的西洋艺术,还被这西洋艺术特有的魅力所吸引,并且开始刻苦自修西画素描、油画,在这里还结识了出国留学的徐悲鸿。
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
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欢迎光临画者沈乾坤居士的艺术世界艺术简介他家境贫寒,却自学成才,开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先河,成为一代宗师!周总理曾盛赞他画的历史人物:画历史人物,找他!陈丹青称他为“中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画家”,这是一位值得我们铭记的大师!蒋兆和《老夫操琴岂奈何》他就是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
蒋兆和在水墨人物画领域中,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
蒋兆和《逃亡到何方》蒋兆和出生在四川泸县的一个普通读书人家,初具传统文化、传统书画诗文基础。
16岁时,因母逝父病,家境窘迫,他流浪到“十里洋场”的上海。
他靠做服装、广告设计为生,自修素描、油画和雕塑,他像阿Q一样“舂米便舂米,割麦便割麦”。
即使这样,有时还得忍饥挨饿、露宿街头。
蒋兆和《卖小吃的老人》蒋兆和青年时期四处漂泊、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遭遇,使得他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
所以,他一生的创作,都和贫苦大众的命运息息相通。
蒋兆和《卖子图》蒋兆和画黄浦江畔的黄包车夫,画北平城里捡破烂的老人和算命的盲人……画自己亲历、亲见的人间苦难。
齐白石看到蒋兆和画《卖子图》,题写了“妙手丹青老,工夫自有神。
卖儿三尺画,压倒借山人”的诗句。
蒋兆和《老乞妇》蒋兆和在而立之年流寓北平,自此为京城老百姓写照,成为老百姓的画家。
正如1942年他在北平出版的第一本画册的自序所言:“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惟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
”蒋兆和《施舍一个》蒋兆和《街头小子》蒋兆和《流浪小子》蒋兆和《战后余生》蒋兆和《走江湖》蒋兆和《流民图》局部《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最重要的的代表作,从1941年开始构思,至1943年完成,该作品高2米、长约26米,表现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
蒋兆和《流民图》局部在画面中,蒋兆和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兆和与写实主义水墨系统
蒋兆和是中国现代画坛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画家之一,他生于上世纪20年代,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活跃于中国的艺术界。
他的画作通常以描绘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为主题,其绘画风格独特,色调柔和,表现力强,富有审美价值。
蒋兆和的绘画风格被视为写实主义水墨系统的代表作之一。
写实主义水墨系统源自中
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和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其绘画风格始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艺术界。
这一风格的特点是艺术家们过程中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并且表达出庄重、深沉的情感。
蒋兆和是写实主义水墨系统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画作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
和现代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蒋兆和的画作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现
实的思考。
他的画作中,常常有一些家庭场景、田园生活、城市风光等主题,这些都与中
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蒋兆和的画作中的人物和场景具有浓郁的中国味道。
蒋兆和的画作还具有独特的色彩特点。
他运用的色彩柔和、清新、典雅,充满了中国
画的文学性和诗意,富有艺术感染力。
这种色彩搭配与写实主义水墨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蒋兆和的色彩运用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蒋兆和的画作具有绚丽多彩的色彩,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特点。
他将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融合到画作中,赋予画作丰富的思想内
涵和艺术感染力。
蒋兆和对中国现代画坛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他的作品在中国艺术界
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现代画坛中摆脱国外艺术影响、强调本土艺术表现的代表人物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