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讲解学习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284362f7fd5360cba1adb81.png)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班级:勘查1503:骆坤学号:15010403172016.11.18序言沉积岩总共有四种类型,主要是根据碎屑物质来源以及成岩石作用来划分。
这四种类型分别是:1.主要由母岩风化物质形成的沉积岩2.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形成的沉积岩3.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4.主要由宇宙物质来源组成的沉积岩其中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类型,它还可以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和搬运方式及沉积作用的不同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碎屑岩和化学岩。
碎屑岩即陆源碎屑形成的沉积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征(粒度),进一步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化学岩按照主要的成分特征又可以分为碳酸盐岩、流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及其他化学岩。
母岩风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机械破碎阶段: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岩石或者矿物碎屑2)饱和硅铝阶段:这一阶段特点就是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全部被溶解。
主要形成的是胶体粘土矿物----蒙脱石、水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等。
3)酸性硅铝阶段:几乎全部的盐基被溶解滤过,二氧化硅进一步游离出来。
而且碱性条件逐步被酸性条件所替代。
4)铁铝土阶段:这是风化作用的最后一个阶段,新形成铁质和铝质的土壤。
一、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成分比较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包括哪几部分?碎屑颗粒:碎屑岩的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作用过程中的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
杂基:细小的碎屑,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
胶结物:化学沉淀物质,成岩期的产物。
孔隙:碎屑颗粒之间没有被填充的空洞。
碎屑成分包括:矿物碎屑:单矿物碎屑颗粒。
石英、长石最多,重矿物含量少岩石碎屑:矿物集合体颗粒,代表母岩。
是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碎块。
岩屑的含量取决于:粒度、母岩成分、碎屑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
同长石类似,在物理风化、快速搬运和沉积条件下含量高填隙物成分一、杂基碎屑颗粒之间,机械成因细小碎屑,以泥为主,可含一些细粉砂。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6b892cbcd126fff7050bf7.png)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及其在开发中的影响石工11-2 11021075 杨森世界油气储集层体,在依物质组成划分的三大岩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成岩中均有发育,但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发育为主。
我国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是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储集层体则以碳酸盐岩为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北方以陆源碎屑岩为主,而南方则以碳酸盐岩为主。
所以碳酸盐岩储集层体在我国无论是时代上还是地域分布上都与陆源碎屑岩不同.碎屑岩的储集空间主要是与岩石组构有关,特别是原生孔隙与颗粒的大小、形态、分选性、磨圆度、表面特征等有关,就是次生孔隙也与岩石组构有间接关系。
而碳酸盐岩储集层体的储集空间形成较为复杂,颗粒灰岩与岩石组构有关,而其他储集空隙主要是与成岩作用有关.一.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差异以下列举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主要区别:(1).碳酸盐储集层1)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由8 类岩石构成: (1) 表生期岩溶成因的岩溶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2) 早期淡水溶蚀成因的膏盐溶蚀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3)含膏盐或膏盐质白云岩、(4)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成因的粉晶—细晶白云岩、(5) 混合水白云岩化成因的残余结构细晶—粉晶白云岩、(6) 埋藏期酸性地层水再溶蚀成因的各类白云岩、(7) 早期及表生期淡水溶蚀与碎裂成因的去白云石化或去膏化次生灰岩、(8) 构造破裂成因的碎裂泥晶灰岩或白云岩。
2) 盆地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洞穴、溶洞、孔隙及裂缝构成,根据盆地内储集层中溶洞、孔隙及裂缝的发育程度,储集层储渗类型划分为晶间孔型及裂缝型单重孔隙介质储集层、微孔—溶孔型和裂缝—溶孔型双重孔隙介质储集层以及孔隙—裂缝—溶孔型三重孔隙介质储集层。
3) 根据储集层流动带指标FZI 的大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划分为6 类岩石物理相及24 类岩石物理亚相; 在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基础上,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划分为5 大类7 亚类储集层,其中一类(好储集层) 及二类(较好储集层) 是盆地内赋存天然气的优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马五1、马五4以及马五6段,二类及三类储集层是马家沟组储集层的主要类型,以孔隙为主的二1、三1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五1—马五6段,以裂缝为主的二2、三2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四段。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1896d6aa26925c52cc5bf4b.png)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岩石学简答题
![岩石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00082ffab069dc51220146.png)
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岩石学1.自然界中的岩石可以分为那几大类?其形成机制有何不同?2.试述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造成岩浆成分变化的岩浆作用有哪些?3.侵入岩的野外产状可以分为哪几类?4.试述岩浆岩矿物组成与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5.试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6.什么叫沉积岩的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7.试述砂岩、泥质岩、石灰岩和硅质岩的主要特征.8.请说明变质作用的机制。
9.请说明糜棱岩类的岩石分类方案。
10.从中压绿片岩相到中压麻粒相,随着温度的升高,基性变质岩中的典型矿物共生组合如何变化?11.请解释岩石构造的内涵,并简要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类岩石的主要构造特征。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特征对比2,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式.3.榴辉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别.三、论述题(共46分)1辉长岩类的—般特征及主要岩石种属.(16分)2自生颗粒结构类型及其结构组分特征.(15分)3以P/T比类型划分的4个变质相系的主要特征及典型相系列(15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1堆晶结构的特征.2蒸发泵白云岩化模式.3榴辉岩的主要特征及类型(10分)三、论述题(共46分)1玄武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与矿产2.长石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岩石成因类型;3.同A。
05年二.简述题。
1.显微镜下,如何区别碳酸盐岩中的亮晶胶结物与重结晶的泥晶基质?区别他们有何意义?2.试比较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在剖面结构上有何不同?3.简述编制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4.斜长角闪岩可得源岩。
5.试述鲍文反应原理与鲍文反应序列。
6.举例说明火成岩形成深度与岩石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1.试论述砂岩与颗粒灰岩在成分、结构和成因上的异同。
2.麻粒岩相泥质变质岩多具片麻状构造而少见片状构造?3.试论述造成火山岩多样性的原因。
4.试论述超基性岩石类型及成矿专属性。
二、简述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1岩浆岩的分类及其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岩石学102自生沉积岩类分解
![岩石学102自生沉积岩类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34e4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c.png)
内碎屑——盆内弱固结或半固结的碳酸盐沉 积物被剥蚀破碎,经过再次沉积形成的碎屑。 例竹叶状灰岩。
鲕粒—呈球—椭球状的颗粒,由一圈或数圈规则的同 心纹层围绕一个核心组成,其核心常是一个碳 酸盐颗粒或陆源碎屑。
鲕粒直径小于2mm,大于2mm称为豆粒。 鲕粒与豆粒形成于动荡的波浪、潮汐作用环境。
在碳酸盐岩、硅质岩、磷质岩、铁质岩、铝质岩和锰质岩 中,鲕粒结构都很常见。
成因:(Ⅰ)化学沉积;(Ⅱ)灰泥重结晶。
②泥晶结构
泥晶结构—化学或生物化学作 用沉淀形成的碳酸盐岩,形成 于低能环境。
注意: “泥”指粒度,而非成分!
③生物骨架结构
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造礁生物、粘结生物与充填 孔隙的颗粒、灰泥与亮晶胶结物构成。
具有生物骨架结构的岩石有: Ⅰ、骨架岩——灰泥杂基、胶结物、生物碎屑等充填
①化学成分
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CaO、MgO和CO2,其 次有Si、Ti、Al、Fe、K、Na等的氧化物。
②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为碳酸盐矿物,其次为陆源碎屑和其 它自生矿物。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为文石、方解石、少量 白云石。其中文石为准稳定矿物,在成岩中逐 渐变为方解石
原生或准同生白云石属准稳定矿物,也逐渐变 为有序性良好的白云石。
(OH)3、一水铝石AlO(OH)。此外有粘土、 石英、玉髓、重矿物及自生方解石、沸石、铁 质矿物。 三水铝石呈结核状、豆状、鲕状集合体。 一水铁铝石呈隐晶质或胶状,一水硬铝石呈结核 状、鳞片状块体。 ③成因—风化成因(红土型)与沉积成因。
2、铁质岩
①富Fe,此外有Mn、V、Ni等。 ②矿物成分有铁的氧化物(如褐铁矿)、硫化物(
SiO2、粘土、方解石、白云石、海绿石等。 ③沉积环境主要为局限浅海、潮间带、滨海带等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56b87e1941ea76e58fa04ae.png)
三
结构对比————————胶结物
非晶质,显微镜下全消光的胶结物, 蛋白石、铁质、磷酸 盐矿物常形成非晶质结构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结晶细小显微镜下难辨晶粒,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嵌晶结构 碎屑岩
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胶结物晶体大于 碎屑颗粒, 往往将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内,成漂浮状。 方解石、石膏、沸石等易在成岩晚期阶段形成这种结构。
三
结构对比————————概述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碎屑岩的结构 组分包括碎屑颗粒 、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碎屑岩的结构总称碎屑结构,具 体地说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分选性及颗粒表面特 征)、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 关系。
胶结物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 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 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 架 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按其粒度可大致分为砾晶、 砂晶、粉晶、泥晶
生物格架
晶粒
二 成分对比—————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碎屑岩 矿物 成分
目前已发现160种,最常见约20种, 一种碎屑岩中主要碎屑矿物3-5种。 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轻矿 物。
有世代胶结现象,第一世代
常为显晶质结构,第二世代 则变为嵌晶结构。
三
结构对比————————胶结类型
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 状接触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 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分布于碎屑 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而呈漂浮状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5e8e5a80242a8956aece412.png)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小于0.005mm, 又叫“微晶”、“泥晶”、“泥屑”
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 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灰泥、 云泥;细粉砂级别的石英、长石 及岩屑
方解石、白云石
机械成因
机械成因:机械破碎磨蚀 化学成因:热带高盐度海水中沉淀生 生物成因:如钙质藻类
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 介质的流动特性及碎屑组分的分 选性——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 要标志
常发生重结晶 代表低能环境
三 结构对比————碳酸盐岩特有结构
1)晶粒: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2)生物格架:原地生长的群体生 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孔虫 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 的骨骼格架。
内颗粒: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与粪球粒、鲕粒、藻粒、生屑
类 似
外颗粒: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碳酸盐颗粒
碎
屑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小于0.005mm,又叫“微晶”、“泥晶”、“泥屑”类
岩
泥 似粘土杂基,可分“灰泥”和“云泥”
成
分
胶结物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
碳酸盐岩的胶结物常常 有世代胶结现象,第一世代 常为显晶质结构,第二世代 则变为嵌晶结构。
碎屑岩
三 结构对比————————胶结类型
镶(压)嵌式胶结 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
(d)
状接触
孔隙式胶结(b)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 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四 构造对比————————碎屑岩
对于碎屑岩,按成因可以把它的沉积构造分为机械成因构造(包括流动成因构 造和同生变形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和其他构造类型(鸟眼构造、 示顶底构造等)等类型。
岩石学_重点
![岩石学_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9071a1b90d6c85ed3ac617.png)
一、填空题1、沉积岩分类(P147)1)陆源碎屑岩类2)粘土岩类3)碳酸盐岩类4)其他岩类2、陆源碎屑岩结构碎屑颗粒特点形态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P152)3、胶结物的特点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P158)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
胶结物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胶结物与碎颗粒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性质分为1)基底式胶结2)孔隙式胶结3)接触式胶结4)溶蚀式胶结4、岩浆岩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P40)5、岩浆岩粘度的影响因素岩浆的粘度与岩浆成分、温度、压力及挥发分含量有关6、岩浆岩的结构、结晶程度(P17)岩浆岩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7、了解几大类典型岩石岩浆岩:橄榄石、金伯利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花岗岩、辉绿岩、花岗斑岩沉积岩:砾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白云岩、鲕粒灰岩变质岩:片麻岩、蛇纹岩、千枚岩、构造角砾岩、石英岩、眼球装混合岩、斑点板岩、板岩、大理岩、千糜岩、钙质矽卡岩8、岩浆岩按照自形结构节理结构分类?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9、花岗岩沉积岩石英砂岩?10、沉积岩流水搬运决定因素碎屑本身的特点(大小、形状、密度)、流水能量的大小(流速和流量)11、层理构造基本分类?12、沉积相的分类大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海相组13、胶结的基本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溶蚀式胶结14、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方式类型基本分类有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负荷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屑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叠加变质作用)基本分类: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混合岩、气液变质岩二、名词解释1、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有人认为沉积环境是沉积相的同义语3、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岩石学特征
![岩石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d965bf7f705cc175527094a.png)
岩石学特征测区沉积岩极为发育,中、新元古界,二叠系其以后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以炭酸盐岩为主,古元古界以火山岩为主。
沉积岩的分类方案采用《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的分类方案。
1、陆源碎屑岩测区内从中元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陆源碎屑岩分布,按粒度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
1.1 砾岩(角砾岩)砾石或角砾(直径大于2mm)在岩石中含量超过30%为砾岩或角砾岩。
根据砾石成分将砾岩(角砾岩)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每种再根据成分及成因予以细分。
1.1.1 单成分砾岩灰岩角砾岩测区内分布的朱砂洞组顶部与马家沟组,由膏溶塌陷而成,角砾含量约30—70%,角砾主要成分为灰泥灰岩和白云质灰泥灰岩,砾石大小一般为3—5cm,个别可达10cm,甚至更大,角砾为棱角状——尖棱角状,杂乱分布,角砾中可见到有石膏假晶。
砾石间被砂级的同成分碎屑、亮晶方解石及少量的硅质,铁泥质充填,砂质灰岩碎屑为陷落时形成的细碎混杂物,亮晶方解石为后期胶结物。
岩石中次生方解石脉发育,灰岩角砾岩往往位于含膏岩层的上部,是膏盐矿化标志。
白云岩质砾岩仅见分布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北大尖组的顶部,角砾含量为40%左右,角砾成分为细晶白云岩、多呈次圆状,少量棱角状,分选性差,大小多为0.4—5.0cm,有时角砾岩呈弱定向分布,与岩层面斜交,角砾之间多为细碎的细晶白云岩岩层,亮晶方解石充填,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1.1.2 复成分砾岩分布较广,主要见于中、新生代,次为元古代,早古生代,按成因分为河成砾岩、滨岸砾岩。
河成砾岩测区内普遍见于和尚沟组、刘家沟组、孙家沟组、陈宅沟组、蟒川组、凹里组、河堤组、石台街组、洛阳组中,砾岩为灰色、灰红色、黄褐色,层厚0.几米—十几米不等,砾石成分与河流流经的基岩区的岩性有关,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安山岩、灰岩、凝灰岩、石英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砾石大小不等,多为0. 5 —3cm,个别可达30cm,近基岩区砾径较大,磨圆度较差,为棱角—次棱角状,远离基岩区磨圆度较好,为次圆状—次棱角状,略具分选性,具弱定向构造,砾石含量为40%—60%,胶结物以砂泥质,钙质为主。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0d50e2c10661ed9ac51f313.png)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班级:勘查1503姓名:骆坤学号:15010403172016.11.18序言沉积岩总共有四种类型,主要是根据碎屑物质来源以及成岩石作用来划分。
这四种类型分别是:1.主要由母岩风化物质形成的沉积岩2.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形成的沉积岩3.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4.主要由宇宙物质来源组成的沉积岩其中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类型,它还可以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和搬运方式及沉积作用的不同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碎屑岩和化学岩。
碎屑岩即陆源碎屑形成的沉积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征(粒度),进一步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化学岩按照主要的成分特征又可以分为碳酸盐岩、流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及其他化学岩。
母岩风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机械破碎阶段: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岩石或者矿物碎屑2)饱和硅铝阶段:这一阶段特点就是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全部被溶解。
主要形成的是胶体粘土矿物----蒙脱石、水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等。
3)酸性硅铝阶段:几乎全部的盐基被溶解滤过,二氧化硅进一步游离出来。
而且碱性条件逐步被酸性条件所替代。
4)铁铝土阶段:这是风化作用的最后一个阶段,新形成铁质和铝质的土壤。
一、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成分比较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包括哪几部分?碎屑颗粒:碎屑岩的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作用过程中的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
杂基:细小的碎屑,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
胶结物:化学沉淀物质,成岩期的产物。
孔隙:碎屑颗粒之间没有被填充的空洞。
碎屑成分包括:矿物碎屑:单矿物碎屑颗粒。
石英、长石最多,重矿物含量少岩石碎屑:矿物集合体颗粒,代表母岩。
是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碎块。
岩屑的含量取决于:粒度、母岩成分、碎屑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
同长石类似,在物理风化、快速搬运和沉积条件下含量高填隙物成分一、杂基碎屑颗粒之间,机械成因细小碎屑,以泥为主,可含一些细粉砂。
碎屑岩、碳酸岩描述内容
![碎屑岩、碳酸岩描述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0a3feca4028915f804dc2a7.png)
缝合线 描述形态、产状、凸凹起伏的幅度、延伸长度、宽度、充填情况、充填物及颗粒或胶结物的接触形式等。
其它 有盐类假晶,斑块构造以及反映岩石基本面貌的竹叶状、豹皮状、花斑状、纹层状、疙瘩状、蜂窝状构造等。
指产生的后生变化有云化、去云化或方解石化、膏化、去膏化、硅化等。其程度分为三级。
成岩后 生作用
交代作用
无 星点 浅黄 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光圈 灰黄 弱 3~6 级 速渗或扩散
描 述
气 水 含气 情 情况 况 含水
出筒观察 含气试验 滴水试验
岩心未清洗前观察表面是否有一层气膜,有无嘶嘶响声,或有无特殊气味。 将岩心浸入清水下 2cm 处,观察岩心柱面、断面冒气泡大小、产状(串珠状、断续状)、声响程度、持续时间、处数、 与缝洞关系,有无 H2S 气味,是否冒油花及油花油膜面积等,并用彩笔画出其部位。条件许可,力争取道气样。 用滴管将清水滴在干净平整的岩心断面上观察水珠形状和渗入情况:1.速渗 2.扩散 3.缓渗 4.半珠状 5.珠状
薄层颜色交替变化情况,岩屑无法细描。
碎屑 成分
矿物碎屑 岩石碎屑
石英、长石、云母、暗色矿物等。判明主要矿物及其它成分相对含量即可:主要矿物“为主”、其余矿物分别以“次之”<50%~ >25%—“少量”<25%~>5%—“微量”<5%~>1%—“偶见”<1%表示之(细砂岩~砾岩的粒级均需描述)。 ▲也称岩块或岩屑,指母岩破碎后的产物有岩浆岩块、变质岩块、沉积岩块。
▲砾石排列的方向性、最大扁平面的倾向、倾角以及与层理的关系;砂粒排列主要观察细砂级以上的颗粒排列与成分层理的关 颗粒排列
系以及颗粒排列是否带韵律性特征等。
地层倾角 凡是能分辨层界的岩心都必须测量并记录倾角数值。
沉积岩石学—— 碳酸盐岩
![沉积岩石学—— 碳酸盐岩](https://img.taocdn.com/s3/m/23f9eb1fcc22bcd126ff0ca6.png)
第六章碳酸盐岩(Carbonate rocks)第一节碳酸盐岩概论(General view of carbonate rocks)学时: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实验4学时)基本内容:①基本概念:碳酸盐岩、颗粒、内颗粒(异化颗粒)、外颗粒、内碎屑、鲕粒、藻灰结核、球粒、晶粒、生物格架、泥、胶结物、叠层石、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缝合线。
②基本原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的类型及其含义、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胶结物的特征、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叠层石形态与水动力和关系、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重点: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的特征、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胶结物的特征、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
难点: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
教学思路:首先简要介绍碳酸盐岩的成分特点,并从形成机理上与碎屑岩进行。
然后重点讲解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特别是颗粒、泥和胶结物,在沉积构造部分主要介绍与碎屑岩中不同的沉积构造,最后介绍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书:①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十一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②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九章,地质出版社,1986.③冯增昭等主编《中国沉积学》第五、六、七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④贾振远、李之琪编《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⑤何幼斌编《Sedimentary Petrology》(英文辅助教材)第六章,江汉石油学院,2003.⑥Greensmith J T主编《Petrology of the sedimentary rocks》(7th ed.),Unwin Hyman,1989.复习思考题:①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包括哪些?②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有哪些?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③内碎屑的成因及不同粒级内碎屑的环境意义是什么?④试述鲕粒类型与鲕粒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碎屑岩、碳酸岩描述内容
![碎屑岩、碳酸岩描述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0a3feca4028915f804dc2a7.png)
容 构造
迭锥 示底
描述大小、形状、排列方式、从充填程度及充填物、发育程度及周围基质成分等。 描述洞穴上部及下部充填物主要成份、颜色、结构、界面特征及清晰程度、洞穴发育程度及周围基质成分等。
虫孔 描述大小、类型、与层面的关系,发育程度及周围基质成分等。
泥
又叫“基质”、“灰泥”、“泥屑”、“泥晶’、”隐晶”,与泥质岩中粘土泥相当。对泥的描述主要为含量及分布均匀程度。
结构
胶结物 指充填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它矿物,描述成分、胶结程度、透明度、胶结形态 晶粒 指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描述内容:粒度、分选、透明度、形状特征,晶体相对大小、特征、包裹体及成岩后生作用等。
荧光 无法估计 系列级别 7 级以上
闻不到 渗入或呈 为岩石本色或微带黄色 无,不染手
个别有 馒头状
轻
出筒观察
荧光显示
碎
质 含油 油含 一
饱含油
表面特征 油欲外溢
颜色 深
油味 感 极浓
直照 色 强度 黄中
喷照 产状 色 强度 整体 黄 强
纸上色普
产状
色 强度
均匀 桔黄 强
系列 对比 13 级以上
滴水试验 成珠状不渗
内
情 况 含 水 鉴 别 1.水层:明显水湿感,水珠外渗,久置表面有盐霜,滴水立渗。2.弱含水:微见潮湿感,局部见盐霜,滴水扩散或缓渗。
直 照 对岩心新鲜断面用荧光灯进行直接照射,记录发光颜色、强度、产状、与岩性及缝洞的关系,并估计发光面积百分数。
容
荧光
喷 照 观察岩心新鲜面喷洒氯仿后,所发荧光的颜色、强度、产状及发光面积,与直照对比,区别真假荧光。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https://img.taocdn.com/s3/m/dc5b1619227916888486d786.png)
第五篇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第十六章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第一节沉积相概念一、沉积相概念及相序定律1、沉积相的概念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teno,1669)引人地质文献,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但是,真正在沉积学领域赋予沉积相概念的还是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1y,1838)。
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生物的差异”。
自此以后,相的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用,同时,也成为重要的争论议题。
二十世纪初至近几十年来,相的概念随着沉积岩石学、古地理学的发展而广为流行,对相的概念的理解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学派。
一派认为相是地层的概念,把相简单地看作“地层的横向变化”;另一派把相理解为环境的同义语,认为相即环境;还有一派认为相是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
塞利(Selly,1970)提出,应该从①沉积岩体几何形态、②岩石学特征、③古生物特征、④沉积物构造特征和⑤古流向特征来限定相或沉积相。
鲁欣(1953)将相定义为“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综合。
因此,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油气田勘探及其他沉积矿产勘探事业的飞速发展。
促进了相的研究,使人们对相这一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
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相的概念中应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不应当把相简单地理解为环境,更不应当把它与地层概念相混淆。
鉴于上述,本教材把相定义为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这里所指的沉积环境系由下述一系列环境条件(要素)所组成:①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②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③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⑤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度(pH)以及介质的含盐度。
岩石分类基本知识
![岩石分类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a39f621aaea998fcc220eed.png)
第三章岩石特征在岩石圈中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在野外识别和描述这三大类岩石是地质认识实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喷发物质、生物以及宇宙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本区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两大类和火山碎屑岩。
一、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是指陆源碎屑颗粒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四类。
1.砾岩本区砾岩按所在层位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两种类型;根据砾石成分,把砾岩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两类。
底砾岩是在大旋回底部,即在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如长龙山组底部硅质砾底砾岩、府君山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馒头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灰岩砾底砾岩以及北票组底部各种砂质砾底砾岩。
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如石千蜂组中的层间砾岩(砂页岩沉积韵律的底部、但砾石成分为砂质、泥质及燧石等)和北票组中的层间砾岩〔砾石成分为各种砂岩及燧石〕。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这种单一成分可以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屑,也可以是风化稳定性较低的岩屑。
前者主要是石英岩质砾岩,它是长期改造的产物,多见于滨岸沉积。
后者常见为石灰岩质角砾岩,它是岩石破碎后就近快速堆积并被埋藏的产物。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砾岩中含有多种成分的砾石,任何一种成分的砾石都不超过50%,砾岩的成分直接与母岩区有关。
这种砾岩在河流沉积及山前堆积物中常见。
2.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砂岩(颗粒粒径为2~0.5mm)、中砂岩(颗粒粒径为0.5~0.25mm)和细砂岩(颗粒粒径为0.25~0.1mm)。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https://img.taocdn.com/s3/m/86f69ec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70.png)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后,阐述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及其差异,得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各向异性较大,且孔洞缝较发育。
然后通过对比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非均质性、建立相关性模型,分析并描述了在多种情形下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碎屑岩储集层特性99%以上的储集层为沉积岩,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1%为其它岩类储集层。
所以按岩类可分以下三种类型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物性最好的是中-细砂岩和粗粉砂岩。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传统的观念认为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次生的,并且都把次生孔隙(除了裂缝以外)解释为是地层出露地表时大气水淋滤的结果。
直到1979年,自从施密特麦克唐纳(Schmidt)发表了“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1】之后。
人们对次生孔隙的概念、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及意义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Schmidt将碎屑岩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间孔隙:一般为原生孔隙。
其孔隙度随埋深的增加有所降低,但降低的速度比粘土岩慢得多。
特大孔隙:按Schmidt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特大孔隙。
多数为次生孔隙。
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盐、石膏、菱铁矿)被溶蚀后,保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
属于一种溶蚀的次生孔隙。
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
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也可以是后生的(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裂缝:砂岩中裂缝较为次要,但如果沿裂缝发生较强烈的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1)矿物成分对原生孔隙的影响矿物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
矿物成份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视以下两个方面:矿物的润湿性:润湿性强,亲水的矿物,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透性变差。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的形成、分类、结构及鉴别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的形成、分类、结构及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f28c16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7.png)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沉积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在海洋中形成,少数在陆地环境中形成。
古代广阔海洋中形成的碳酸盐岩,约占地表沉积岩分布面积的20%。
那么碳酸盐岩有哪些种类?又具有什么特征?与碎屑岩相比,碳酸盐岩颜色以灰色、灰黑色为主,也含有白色、灰绿色、黄褐色、紫红色等。
碳酸盐岩基本组分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等五类结构类型组成。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结构组分,如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有机质等;也有一些派生的结构,如孔隙等。
颗粒: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盆地中形成,可分内颗粒和外颗粒两类。
外颗粒指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是陆源碎屑颗粒。
内颗粒指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的碳酸盐颗粒。
这种颗粒可以是化学沉积作用、机械破碎作用或生物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些作用的综合产物。
内颗粒的类型主要包括内碎屑、鲕粒、藻粒等。
内碎屑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
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通常由核心和同心层组成。
核心可以是内碎屑、化石、球粒、陆源碎屑颗粒等;同心层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藻粒是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包括藻鲕、藻灰结核以及藻团块。
泥:泥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
根据其成分,可分为灰泥和云泥。
灰泥是方解石成分的泥,也称微晶方解石泥;云泥是白云石成分的泥。
在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都由针状文石组成。
这种针状文石晶体的平均长度接近0.003mm,宽度约为长度的1/10。
灰泥存在3种成因类型: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灰泥;机械破碎、磨蚀作用生成的灰泥;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
胶结物:胶结物主要是指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与砂岩中胶结物相似。
方解石胶结物晶体较清洁明亮,因此常被称为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亮晶。
而泥晶级胶结物较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结构对比————————胶结物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非晶质,显微镜下全消光的胶结物, 蛋白石、铁质、磷酸 盐矿物常形成非晶质结构
结晶细小显微镜下难辨晶粒,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碎屑岩
嵌晶结构
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胶结物晶体大于 碎屑颗粒, 往往将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内,成漂浮状。 方解石、石膏、沸石等易在成岩晚期阶段形成这种结构。
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等五类结构组分组成, 前三种类似于碎屑岩的结构,后两种为碳酸盐岩特有。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 结构组分,如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有机质及孔隙等。
三 结构对比————————颗粒
对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颗粒结构(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分选性及颗粒表面 特征),它们都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不像火山碎屑岩一样都偏向于某各方面。
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 介质的流动特性及碎屑组分的分 选性——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 要标志
常发生重结晶 代表低能环境
三 结构对比————碳酸盐岩特有结构
1)晶粒: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2)生物格架:原地生长的群体生 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孔虫 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 的骨骼格架。
岩还含有CaO、MgO、FeO、Fe2O3 、岩中还含有 SiO2、TiO2、Al2O3、FeO 、
K2O、Na2O等
Fe2O3、K2O、Na2O等
三 结构对比————————概述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碎屑岩的结构 组分包括碎屑颗粒 、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碎屑岩的结构总称碎屑结构,具 体地说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分选性及颗粒表面特 征)、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 关系。
碳酸盐岩的胶结物常常 有世代胶结现象,第一世代 常为显晶质结构,第二世代 则变为嵌晶结构。
碎屑岩
三 结构对比————————胶结类型
镶(压)嵌式胶结 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
(d)
状接触
孔隙式胶结(b)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 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四 构造对比————————碎屑岩
对于碎屑岩,按成因可以把它的沉积构造分为机械成因构造(包括流动成因构 造和同生变形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和其他构造类型(鸟眼构造、 示顶底构造等)等类型。
三 构造对比———————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的构造十分多样,几乎具有全部沉积的构造类型,按其成因可划 分为水流成因构造、重力成因构造、叠加成因构造、溶解-渗滤成因构造及生 物成因构造,其中后三种为碳酸盐岩所特有。这里只介绍其中特殊的几种。
矿物 成分
碎屑岩
碳酸盐岩
目前已发现160种,最常见约20种, 一种碎屑岩中主要碎屑矿物3-5种。 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轻矿 物。
主要包含方解石矿物体系(方解石、文石、 高镁方解石等、低镁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 体系(白云石、原白云石),其次还还有一 些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和陆源矿物
化学 成分
主要含SiO2和Al2O3,其次某些碎屑 主要为CaO、MgO和CO2 其次某些碳酸盐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提纲
一 成分对比——概述
二 成分对比———————碎屑岩
轻矿物:比重小于2.86,石英、长石、云母为主
(碎屑成分) 颗粒
矿物碎屑
重矿物:比重大于2.86 石榴石、红柱石
岩石碎屑 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碎块 (岩屑)
榍石、锆英石、铁镁矿物 黄铁矿、重晶石
填填隙物成分
杂基 碎屑颗粒之间细小的机械成因碎屑沉积物
1)叠层石 叠层石又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其形态多样但基本形态只有两种
即层状的(包括波状的等)和柱状的(包括锥状的等),有两种基本层 组成:
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分布于碎屑
接触式胶结(c) 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基底式胶结(a)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而呈漂浮状
碳酸盐岩
孔隙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胶结类型图示
三 结构对比——————杂基和泥
定义 成分 成因 意义
杂基(碎屑岩)
泥(胶结物)
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的,以悬移
载荷方式与颗粒同时沉积的,粒 径一般小于0.03mm的,细小的机 械成因碎屑沉积物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小于0.005mm, 又叫“微晶”、“泥晶”、“泥屑”
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 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灰泥、 云泥;细粉砂级别的石英、长石 及岩屑
方解石、白云石
机械成因
机械成因:机械破碎磨蚀 化学成因:热带高盐度海水中沉淀生 生物成因:如钙质藻类
显晶质结构
胶结物晶粒小于碎屑颗粒,呈结晶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 之间,主要有粒状、带状/薄膜状、栉壳状、凝块状或斑 点状等形态,碳酸盐胶结物常具这样的结构
自生加大结构
生石英胶结物围绕碎屑石英颗粒边缘呈次生加大边,两 者光性方位大体一致。有时碎屑长石和方解石也可出现 自生加大结构。多出现于硅质胶结砂岩
非晶质 粒状结构
隐晶质结构 栉状结构
嵌晶结构 自生加大结构
三 结构对比————————胶结物
第一世代:栉壳状、马牙状围绕颗粒 第二世代:嵌晶粒状充填残余孔隙
碳酸盐岩的胶结物是指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 石或其他矿物。晶体清洁明 亮,又叫亮晶或淀晶方解石, 常有粒状、针状、柱状、次 生加大 等形态代表高能环 境。
硅质胶结物
胶结物
碳酸盐胶结物 铁质胶结物
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化学成因的各 种自生矿物
其它胶结物
二 成分对比———————碳酸盐岩
内颗粒: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主要有5
颗粒
种—— 内碎屑、球粒与粪球粒、鲕粒、藻粒、生屑
类 似
外颗粒: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碳酸盐颗粒
碎
屑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小于0.005mm,又叫“微晶”、“泥晶”、“泥屑”类
岩
泥 似粘土杂基,可分“灰泥”和“云泥”
成
分
胶结物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
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
生物格架 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
架
晶粒
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按其粒度可大致分为砾晶、 砂晶、粉晶、泥晶
二 成分对比—————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