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合集下载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ppt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ppt

将药物注入选定部位 ,缓慢推注。
注射后处理
用消毒棉球轻压注射部位片刻 ,避免药液渗出和出血。
叮嘱患者保持注射部位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 等异常反应,如有及时处理。
02
肌肉注射法操作注意事 项
注射前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情况
准备药品和器具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 情、用药史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 肌肉注射。
详细描述
硬结的形成可能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处理方法包括热敷、按摩、使用促进 药物吸收的药物等,若硬结持续不消 退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04
肌肉注射法并发症预防 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01
02
03
04
注射前仔细核对药物和患者信 息,确保无误。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 炎症、硬结、瘢痕等处进针。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保证注射 环境无菌。
消毒液
如碘伏或酒精棉球。
选择注射部位
臀大肌
注射部位在臀部外上1/4处,避开 内角。
臀中肌和臀小肌
适用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儿童 。
消毒
使用消毒液对注射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5cm。 注意不要让消毒液接触注射器。
注射
再次核对药物和剂量 ,确保无误。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注 射。
发生。
提醒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避 免延误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 感染。
提高注射技术水平
定期进行注射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 操作熟练度。
了解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和握不同药物的注射方法和注意 事项。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注意事 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
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使局部肌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等,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组织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如已完全没入皮肤→通知
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六)注射部位渗液
• 1.发生原因
•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 2.临床表现
•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ko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常见操作并发症及应对措施一、疼痛同皮内注射二、过敏反应(一)预防1、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2、备好急救药品3、注射后观察 30 分钟。

(二)处理同皮内注射三、局部硬块、局部感染(一)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2、少用或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做肌肉注射。

3、粉剂药物用前要充分溶解、摇匀;油剂药物应更换大号针头。

4、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二)处理1、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热敷或50%硫酸镁湿热敷。

2、必要时请康复科会诊,行理疗。

3、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取分泌物进行培养,使用抗生素。

四、出血及断针(一)预防1、选择正规、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严格按照注射规范,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断针。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2、拔针后正确按压至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二)处理1、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针按压,直至不出血为止,更换药液和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2、拔针后少量出血者,重新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至出血停止。

3、形成血肿的,小血肿早期冷敷,48 小时后热敷;较大血肿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必要时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4、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或做肌肉收缩动作,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 X 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余针体取出。

五、周围神经损伤(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关注病人的主诉,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二)处理1、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2、必要时应行微波照射、理疗等处理。

六、晕厥(一)预防1、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尽量避免空腹注射。

(二)处理1、立即使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吸氧。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作好记录。

3、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肌内注射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疼痛预防及处理】一、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二、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穴位按压肌肉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

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而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

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

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三、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

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

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四、轮换注射部位。

【神经性损伤预防及处理】一、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院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反面严格把关。

二、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的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做肌内注射。

三、注射适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

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

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四、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五、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回复。

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局部或全身感染预防及处理】与皮内注射法相同。

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针口渗液预防及处理】一、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

二、掌握注射剂量。

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l。

三、每次轮换部位。

四、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五、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素→监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记录
7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六)注射部位渗液
• 1.发生原因
• (1)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 (2)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3)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 2.临床表现
•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
• 3.预防
• (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在肌肉较丰富之处注射。
•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5ml为宜,一般不宜超过5ml。
• (3)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
•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型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 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 (6)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即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可防止药 液渗液。
• 4.处理流程
• 采取合适的体位→在局部适度按压→患者暂时不要运动→穿紧身衣服→观察
局部皮肤→记录
8
2019/10/24
9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1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一)硬结形成
• 1.发生原因 •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等。 •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2.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伴有局部肌肉萎缩、疼痛。 • 3.预防 •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

肌内注射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最新指南

肌内注射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最新指南

在肌肉中打一针可能听起来不像最刺激的体验,但让我们面对它,这是一个漂亮的方法交付一些重要的药。

然而,与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一样,也可能有一些不太好玩的副作用。

你可能会有点疼痛,肿胀,瘀伤,或者注射点红。

如果你真的不走运,你甚至可能最终会感染、脓肿或神经损伤。

谢天谢地,这些事情不会经常发生,但当它们发生的时候,它绝对是一个bungkill。

重要的是要注意你拍摄后发生的任何怪事,不要害羞,如果需要帮助的话会得到一些帮助。

毕竟,没人想
把手臂打一拳变成一个大问题!
保健工作者需要遵循规则和准则,以确保在给肌肉注射时安全,不会
造成任何问题。

这意味着使用正确的技术,确保拍摄地点是干净的,
并检查他们是否给出了正确的药量。

他们还需要教病人在打完针后要
注意什么,如果有什么不对劲的话,让他们大声说出来。

如果在拍摄
后有任何问题,必须立刻检查出来,给予正确的治疗,以免病人病情
恶化。

这可能意味着利用正确的医疗计划处理感染或过敏反应等事情。

最近关于管理肌肉内注射引起的感染的准则强调了预防性和以病人为
中心的护理的特殊重要性。

保健提供者必须随时了解与肌肉内注射安
全有关的任何相关最新情况或新情况。

通过警惕和积极主动的办法,
保健提供者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并坚持安全、成功地为其病人注射
肌肉内脏。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疼痛(一)发生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

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

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

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及护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

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

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

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

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

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一)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

约一周后疼痛减轻。

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

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

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

分度标准如下: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三)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部位:前臂掌侧中段。
2020/11/14
3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行注射。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
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4. 处理流程
局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 宣教→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2020/11/14
4
(二)注射失败
1. 发生原因 (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 (3)操作技术不熟练。 (4)注射药液剂量不准确。
2020/11/14
36
(3)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由内向外环形消毒, 直径不小于5cm。
(4)注射后局部避免沾水,防止污染。 4. 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送 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静脉输入抗生素→监 测体温→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局部及 全身情况→记录
2020/11/14
2020/11/14
26
(二)神经损伤
1. 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部位。 (2)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
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注射部位不准确。
2. 临床表现 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活动 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
2020/11/14
2020/11/14
14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 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成
1. 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
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020/11/14
15

肌肉、皮下注射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肌肉、皮下注射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肌肉、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局部硬结、感染】预防:1、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肤评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长期注射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处理:1、出现局部硬结者,局部热敷或硫酸镁湿热敷。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2、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3、发生局部感染者,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应通知一声进行处理。

【神经损伤】预防: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及有效部位,避开血管和神经。

2、掌握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1、若注射过程中病人主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停止注射。

2、给予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出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进针后先抽回血,无回血再推药。

3、注射完毕后,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处理:1、穿刺针眼处有出血,可用消毒棉签压迫局部2~3分钟。

2、若针筒回抽时有血液,立即拔出针头,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并做好解释工作。

3、形成皮下血肿者,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24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晕厥】预防:1、避免空腹注射。

2、注射前做好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以取得配合。

3、注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

处理:1、注射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协助病人平卧,保暖,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若为过敏引起,立即报告医生,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神经性损伤-处理原则
若在注射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到神经支配区域出现麻木感或放射性疼痛,应高度怀疑可 处理原则一 能药物已注入神经内部,此时应立即调整进针方向或立即停止注射,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处理原则二
对于中度以下的不完全神经损伤,可以采用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热敷等, 以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和药物的有效吸收。同时,配合使用有助于神经修复的营养药物, 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逐步恢复。
预防
完成注射后,应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暂时避免在注射部位进行擦洗或洗澡,以 防针眼处受到污染,进而引发感染。
处理原则
对于已出现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应根据血液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测试, 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04
针眼渗液
针眼渗液-原因
单次注射药物量过多,且注射速度 过快。
注射部位的肌肉较少,组织弹性不 佳,存在水肿或硬结现象。患者整 体健康状况不佳,如处于休克状态, 局部血液循环差,导致组织对药物
正确选择注射区域,特别注意避开 血管和神经,同时避免在皮肤有化 脓、硬结、瘢痕或皮肤病变的地方
01 进行注射。
根据患者的体型特点,选用合适型 号的针头。对于体型较胖的人,应 选用较长的针头进行深部注射;而
03 对于体型较瘦的人,则需将注射部
位的皮肤适当提起,并采用恰当的 进针手法,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进针 过深,触及骨骼。
护理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录
CONTENTS
01 疼痛
06 针头堵塞
02 神经损伤
03 局部或 全身感染
04 针眼渗液
05 臀筋膜间室 综合征
01
疼痛
疼痛-发生原因
患者情绪紧张、害怕,心思全放在 打针的地方,导致该处皮肤对轻微 刺激变得异常敏感,从而产生疼痛 感。 打针时的身体姿势不够舒适或合适。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避免常见的注射并发症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避免常见的注射并发症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避免常见的注射并发症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

然而,不正确的注射技术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注射并发症,如疼痛、感染和损伤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本文将介绍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流程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肌肉注射前,首先需要完善的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梳理病史和了解病情:在进行注射前,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肌肉注射。

1.2 检查药品和器械:检查所需药品和注射器械的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药物是正确的,并准备好其他所需的辅助用具、纱布、酒精等。

1.3 患者安全检查: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无药物过敏史和禁忌症。

1.4 准备注射场所:确保注射环境整洁、安静,并配备足够的光线和通风。

二、注射操作流程2.1 清洁双手:使用肥皂和流水充分清洗双手,然后戴上无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2 选择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部、大腿前外侧肌等。

确保注射部位无明显感染、瘢痕等情况。

2.3 皮肤消毒:用无菌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液在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从注射点向周围呈圆形擦拭,维持擦拭面积较大,时间约30秒,让皮肤充分干燥。

2.4 抓紧注射部位:请患者放松注射部位所在的肌肉,医务人员应该在注射时抓紧肌肉,使其牢固,并更容易插入注射器。

2.5 快速插入注射器:将注射器以30-45度的角度插入注射点,插入时尽量避开血管和神经,确保插入到肌肉中。

2.6 慢速注射药物:缓慢地注射药物,一边注射一边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

若发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2.7 拔出注射器:在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注射器,轻轻按压注射点处的纱布,避免药物渗出。

三、预防注射并发症的方法3.1 注射部位选择: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是避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肌肉发达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并避开静脉和神经。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处理1、硬结最为常见,注射部位局部硬结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

与局部注射刺激性大、吸收困难的药液,注射深度不够未能深达肌肉组织,而仅在皮下或肌膜中造成吸收不良,引发局部刺激形成硬结。

对策:①热敷:硬结形成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 20~30 分钟。

②避免受压:避免硬结部位继续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感染一次性注射器的全面使用,这种并发症现在已经较少见了。

预防上以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把药液质量,注意配伍禁忌为主。

对策:治疗上可局部给予湿热敷,促进炎症消散。

全身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后,可给予外科清创。

3、臀肌肌肉挛缩肌肉挛缩多见于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是指肌肉及肌肉所在部位的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对策:可行手术治疗。

4、青斑样皮炎较少见。

是因肌肉、关节内、动脉内或动脉周围注射某些药物后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末端动脉受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或注射的药物及添加剂引起的细胞毒作用。

临床表现为局部注射后立即出现注射处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缺血性),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该处出现红斑,随后转变成网状紫色斑,而后出血形成淤斑,不久出现坏死和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常继发感染,并可导致蜂窝织炎或败血症。

同时可损伤神经,溃疡愈合缓慢,常留有明显瘢痕。

对策:目前已知降低青斑样皮炎风险的方法是在注射前回抽针管,以确保是在肌内注射而非静脉注射或动脉内注射。

操作时以预防为主,如严格掌握注射适应证,注射部位和注射深度。

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应用止痛剂,一旦坏死和溃疡形成,尚无特效治疗。

其他措施有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局部和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等。

5、人工性脂膜炎常发生于注射矿物油(如石蜡油)和液体硅酮后。

注射引起的人工性脂膜炎皮损发生位置视注射部位而定,常见于臀部。

长期大剂量肌内注射黄体酮,也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甚至人工性脂膜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肌肉注射并发症:
1.注射部位渗液、渗血
2.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3.神经性损伤
4.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局部水肿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

3.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

4.正确先择注射部位,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清毒规范。

三.处理措施:
1.注射部位出现渗液、渗血立即给予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

2.注射部位出现瘀斑、硬结,可根据情况热敷、理疗。

3.注射药物过程中患者主诉注射部位麻木或者疼痛,需立即停止注射,重新选择注射部位进行注射。

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2%利凡诺湿敷,出现全身感染,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