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 生物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
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2020年】1.(2020·课标Ⅰ)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 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 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 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2.(2020·山东卷)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
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 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3.(2020·山东卷)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
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II识别C. 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 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破基对的缺失导致D. 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4.(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 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 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 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5.(2020·浙江卷)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 e(褐色)、D 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 e和D f 分别对d完全显性。
生物-历年高考真题汇编(遗传)含答案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的个体比例上升。
(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现象。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2017-2020年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单选题)
2017-2020年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单选题)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
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②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
故选A。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
2020高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10:种群与群落
知识点10:种群与群落1、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2、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和空间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自身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I与II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8、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9、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 2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 4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7 专题04 酶与ATP ------------------------------------- 9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12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 19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 21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 23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变化 --------------------- 41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46 专题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50 专题12 内环境与稳态------------------------------- 64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66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的保护 ------------------- 70 专题15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 81 专题16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88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 99 专题18 实验分析和设计---------------------------- 102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答案】B【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 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7)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7)遗传的分子基础——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浙江6月】叠氮脱氧胸苷(AZT)可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
下列过程可直接被AZT阻断的是( )A.复制B.转录C.翻译D.逆转录2.【2023年浙江1月】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
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
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3.【2023年全国乙卷】已知某种氨基酸(简称甲)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菌(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古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甲的tRNA(表示为tRNA甲)和酶E。
酶E催化甲与tRNA 甲结合生成携带了甲的tRNA甲(表示为甲-tRNA甲),进而将甲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
已知tRNA甲可以识别大肠杆菌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
若要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含有甲的肽链,则下列物质或细胞器中必须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是( )①ATP②甲③RNA聚合酶④古菌的核糖体⑤酶E的基因⑥tRNA甲的基因A.②⑤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4.【2023年辽宁大连模拟】翻译的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参与翻译的物质或结构,其中④是一种能够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引起肽链释放的蛋白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①通常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B.②沿着③移动,方向为b-aC.④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终止密码子D.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由③的碱基序列决定5.【2023年福建模拟】重叠基因具有独立性但共同使用部分核苷酸序列。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共13个专题,附标准答案)
说明:本资料由梦挂梧桐工作室组织专业教师分类编辑而成2020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附标准答案共13个专题)目录专题1 细胞的组成——————————————————1专题2 物质进出细胞、酶和ATP—————————————4专题3 细胞呼吸答案—————————————————5专题4 光合作用————————————————————8 专题5 细胞分裂————————————————————11 专题6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4 专题7 遗传的物质基础—————————————————15 专题8 分离定律————————————————————17 专题9 自由组合定律——————————————————18 专题10 伴性遗传————————————————————20 专题11 生物变异和进化—————————————————22 专题1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5专题13 内环境和稳态——————————————————27专题1 细胞1.(2020年全国卷新高考·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2.(2020年全国卷Ⅱ·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遗传的分子基础题组一难度:★★★限时:15分钟满分:38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题后一、选择题1.(2022广东,2分)拟南芥HPR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孔结构,功能是协助mRNA转移。
与野生型相比,推测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胞中,有更多mRNA分布于( )A.细胞核B.细胞质C.高尔基体D.细胞膜2.(2022河北,2分)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D.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3.(2021福建,2分)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亲代遗传信息的改变都能遗传给子代B.流向DNA的遗传信息来自DNA或RNA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DNA指纹技术运用了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4.(2021河北,2分)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均由DNA编码B.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起始转录、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C.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的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D.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tRNA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5.(2021浙江1月选考,2分)如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
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为亮氨酸B.图中结构②从右向左移动C.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基质中6.(2020全国Ⅲ理综,6分)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7.(2020浙江1月选考,2分)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可用中心法则表示。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生物真题分类(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生物真题分类(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汇编 〖2024年高考真题〗(甘肃省2024)4. 某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
关于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了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 当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C. 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D. 细胞自噬是细胞受环境因素刺激后的应激性反应(2024年安徽省)4. 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B. 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C.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分子与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D. 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2024年吉林省)2. 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B. 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C. 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2024年湖北省)20.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Bt毒蛋白,被棉铃虫吞食后活化,再与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插入细胞膜中,直接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内含物流出,直至细胞死亡。
科学家将编码Bt 毒蛋白的基因转入棉花植株,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能有效防控棉铃虫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1)Bt毒蛋白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填“细胞坏死”或“细胞凋亡”)。
2020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卷汇编)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2020年全国1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
【解析】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A正确;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餐桌上增殖,B错误;C、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杀死病原体,C正确;D、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D正确。
故选B。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解析】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2020高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
知识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2、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3、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的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4、人体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衰老细胞中B.细胞凋亡由机械损伤引发C.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降低D.衰老细胞的需氧呼吸变慢5、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线粒体数量增加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D.细胞核体积变小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7、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8、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9、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10、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11、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12、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一对中心粒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B.中期,通常会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C.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2条性染色体D.末期,核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13、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増加了一倍14、正常女性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摄影图如下,该图可用于核型分析。
2017年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卷按知识点分类整理
1. (全国 I)30.(9 分) 植物的 CO2 补偿点是指由于 CO2 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 境中的 CO2 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 CO2 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 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 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 0 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 率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 0”“等于 0”“小于 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 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 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 (江苏卷)21. 右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 选) A. ①②④属于生物膜系统 B. 结构③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C. ⑤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⑥具有全透性 D. 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2. (全国 I)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 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 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1. (天津卷)6.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 但固定 CO2 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 下的 CO2 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 P 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 光照强度高于 P 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 光照强度低于 P 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强度 D. 光照强度高于 P 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O2 浓度
【精编版】2020年高考生物必刷试卷04(解析版)
2020年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04生物(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断裂B.维生素D可溶于水,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酵母菌中含有A、T、C、U的核苷酸一共有5种D.核酸、ATP及细胞膜中的磷脂有相同的元素组成【答案】D【解析】A、鸡蛋煮熟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键没有断裂,A错误;B、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但是脂溶性的,B错误;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DNA和RNA ,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5种:A、T、G、C、U,核苷酸有8种,含有A、T、C、U的核苷酸有6种,C错误;D、磷脂、核酸、ATP所含的化学元素完全相同,都只含有C、H、O、N、P,D正确。
2.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精原细胞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A与a、B与b分别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向两极移动B.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可能为A、a、B、bC.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答案】C【解析】A. 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中,基因A 与a、B与b分别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向两极移动,A正确;B. 若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为A、a、B、b,故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可能为A、a、B、b,B正确;C.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DNA,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1,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着丝点并不分裂,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1:2,D正确。
20192020年高考生物大题集锦——遗传与变异一0001
1、下图 1 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的变化关系 ;下图 2表示某二倍体(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中DE 段形成的原因就是 ____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_ 段。
(2) ____________ 图 2中 细胞处于图 1中的 CD 段。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2 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就是 细胞,甲细胞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染色体组。
(4) 若图 2 丙细胞中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 ,其原因就是发生了2、如图一就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的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 A 、 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 B 、 b),经调查 ,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 19%.图二表示该家族中某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 (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 )的形态及乙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病的遗传方式就是 .A 与 a 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就是(2) 乙病致病基因就是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要确定其就是否位于 X 染色体上 ,最好对 家族中的 个体进行基因检测 .2019-2020 年高考生物大题集锦 遗传与变异 (一)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
请据(3)图二的 A 细胞的名称就是 ,B 细胞中含对同源染色体 .(4)根据图二的 C 细胞推断可知 ,图一中的Ⅱ2 基因型就是.图一中Ⅲ 3 与自然人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子婚配 ,则她们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为 .3、图为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与绘出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中漂洗的目的就是 .染色常用的化学试剂就 是. (2) 甲细胞处于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甲细胞 ,应先将装片往方 移动 .(3)乙细胞处于曲线图的 段 ,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曲线 ab 段形成的原因就 是.(4) 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 ,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 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 ,请您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4、下图就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 ,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B 、b 表示。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4)细胞呼吸(含答案)
(4)细胞呼吸——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1.【2023年山东卷】在游泳过程中,参与呼吸作用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作为反应物的是( )A.还原型辅酶ⅠB.丙酮酸C.氧化型辅酶ⅠD.二氧化碳2.【2023年湖北卷】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肝脏糖原含量(mg·g-1)B.由①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C.①②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D.③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3.【2023年浙江1月】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4.【2023年北京卷】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
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5.【2023年全国乙卷】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
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6.【2023年安徽江淮十校模拟】如图是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示意图。
高考生物三年真题专项汇编卷(2018-2020)考点十九: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三年真题专项汇编卷(2018-2020)考点十九:免疫调节(2020浙江1月选考,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疾病是()A.艾滋病B.狂犬病C.禽流感D.非典型肺炎(2020浙江1月选考,20)2.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2020,全国新高考I卷,15)3.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2019海南卷,14)4.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2020全国II卷,2)5•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2020全国III卷,4)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2019浙江4月选考,23)7•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2020年高考生物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专题04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解析版)
三观一统十年高考生物真题精解专题04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预测2020考纲(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一、考向题型研究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1.(2013·全国Ⅰ卷,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或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2.(2011·全国Ⅰ卷,3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1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doc
考点21 种群及其动态——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一、单选题1.【2024·浙江卷】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
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
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Ⅰ12.【2022·重庆卷】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Ⅲ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3.【2023·辽宁卷】在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种内竞争加剧,导致出生率下降、个体免疫力减弱,翌年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在种群数量低的年份,情况完全相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竞争强度最小B.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低的年份,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变C.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爆发年份,天敌捕食成功的概率提高D. 布氏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变化起负反馈调节作用4.【2022·山东卷】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
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
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亲体数量约为1 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 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5.【2022·浙江卷】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1、已知某种细胞有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C. D.2、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时期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两个染色体组B.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NA聚合酶C.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D.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4、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
叙述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5、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6、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7、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10、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11、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B.每个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C.每个 DNA 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D.每条染色单体均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1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14、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
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
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15、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
下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核内各种RNA的合成都以__________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
(2)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_____。
(3)l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与核内__________(图示①)中的DNA结合,有的能穿过__________(图示②)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
(4)研究发现,人体感染细菌时,造血干细胞核内产生的一种lncRNA,通过与相应DNA片段结合,调控造血干细胞的__________,增加血液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的数量。
该调控过程的主要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B选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种组合情况产生的四种次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可以出现;C选项上面两个细胞、下面两个细胞分别是B选项下部的细胞、上部的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D选项,减数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分离,所以减分后的细胞是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所以D选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的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DNA复制发生于S期,S期之前的G1期进行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需要合成RNA聚合酶,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二者均属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C正确;丙中的着丝粒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所以丙→丁过程中着丝粒不再分裂、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分离,D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
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与3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与5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与6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与6不属于重组配子,D错误。
故选B。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DD、aaBbdd,故A与a、D与d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而B与b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A项错误;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项正确;B(b)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D 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特点与区别。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需要的酶为逆转录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是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需要的酶为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的酶为RNA聚合酶,原料为核糖核苷酸。
综上所述,C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情况。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不能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编码合成,B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合成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真、原核细胞DNA复制时,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故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均可能含有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B错误;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或DNA聚合酶,C正确;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D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及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T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大肠杆菌,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A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在宿主活细胞中进行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合成mRNA和蛋白质,以实现增殖,B错误;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被32P标记,T2噬菌体寄生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利用宿主的32P合成噬菌体的核酸,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其核酸为RNA,增殖时发生逆转录过程,T2噬菌体的核酸DNA,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