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课件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8《阿炳在1950》课件语文版

但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感觉到作 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新中国, 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
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 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4、你还知道哪些中外名曲,请写出几首
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梁祝》《十面埋伏》等 外国名曲:《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 《悲怆交响曲》等。
本文通过介绍在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 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 过,歌颂了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 运,并使二泉映月成为名垂中外音乐史册的 经典曲目。
1、本文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的叙事。 增强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的人物的同期声采访 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同时增加了电视画 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又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怀和说 明。 2、发挥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宋体字) 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同期声有多 个人,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介绍阿炳;解说词则将记 叙、议论、抒怀和说明融为一体。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 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 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 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 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 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 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无锡( xī ) 煞 ( shà ) 勒令( lè ) ng ) 聆听( lí 稀罕( xī ) 寡妇( guǎ) 继承( jì ) 衣钵( bō ) 潇洒( xiāo ) 步履( lǚ ) 搀扶(chān) 糯米( nuò) 纯粹( cuì) 报酬 (chóu) 尽管( jǐn ) 巅峰( diān) 诞生( dàn ) 立即( jí ) 轰动(hōng) 推荐( jiàn ) 旋律( lǜ ) 耗尽( hào ) 蹒跚(pán shān ) 享誉 ( xiǎng yù) 琵琶 ( pí 便携式( xié ) pá ) 截然不同( jié )

语文版 语文八下18《阿炳在1950》课件1

语文版 语文八下18《阿炳在1950》课件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背景介绍 •《二泉映月》乐曲欣赏 •课文分析 •思考练习 •总结全文
退出
学习目标
•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 2 .体味电视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 3.了解阿炳的生平及《二泉映月》 等名曲。
预习检查
预习查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沦( )为 聆( )听 诞( )生
稀罕(
)
糯(
)米
衣钵(
)
• 阿炳:原名华彦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乐 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乐曲有时 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 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 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泉映月》乐曲欣赏
• 写《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使用了什么 方法?写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一生又使 用了什么方法
倒叙、插叙
•录音的经过重点写了什么
重点写录制《二泉映月》的经过,简 略写了录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写录制 《二泉映月》时又重点写了“倒带” 时,让阿炳听听自己的演奏录音,阿 炳欣喜、高兴的神情和动作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 其实阿炳与一般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截然不 同 2 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 演奏的,还是其他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 山仰止的感觉 3 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 我们也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总结课文
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 中的一个专题片“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专 题片主要介绍了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也就 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年——1950年。这一年 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到刚解放的无锡, 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 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中外音乐史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阿炳在1950》教学课件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阿炳在1950》教学课件 语文版

本文通过介绍在1950年中央音乐学 院的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 阿炳录音的经过,歌颂了新中国改 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并使二 泉映月成为名垂中外音乐史册的经 典曲目。
1、本文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的叙事。 增强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的人物的同期声采 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同时增加了电 视画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又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 怀和说明。
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课内外生字词;了解阿炳的人 生经历与性格特征;了解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 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2、技能目标:体会、学习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 叙事写人的写法。 3、情感目标:对人物命运的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多角 度、多层面地展示人物命运的写法。 2、难点:对人物命运的理性思考。
电视专题片文字稿
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 学,它在报道上首先是声画结合,其 次是解说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 叙事,另外,电视专题片在报道深度 上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它以事实报 道为基础,通过对事件相关背景材料 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 的评述,提示和升华主题。
1、阿炳是一个什么人?根据课文内容,
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六首: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 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 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师生质疑
课文既写阿炳在1950又写了阿炳一 生的经历,还写《二泉映月》的地 位与影响,那课文标题能否换成 《阿炳的一生》或《阿炳与<二泉映 月>》呢?
作业设计
给阿炳写一个600字左右的传记。
1、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 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课件(新版)语文版
第七页,共15页。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 生,那音乐的“泉水(quánshuǐ)”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 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 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 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 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 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 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 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作《二泉映月》吧。
第十五页,共15页。
第五页,共15页。
第六页,共15页。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 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 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 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 (wǒ men)听泉。让我们(wǒ men)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 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 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wǒ men)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 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 (wǒ men)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wǒ men)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 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 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阿炳在1950》(43张ppt) 课件(共43张PPT)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阿炳在1950》(43张ppt) 课件(共43张PPT)

《二泉映月》的作者,习惯地 叫他阿炳。由于社会动荡、生活 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 了流浪的卖艺生涯。他一生中的 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 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 2、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 在音乐界的影响;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这次录音有 何意义?
人们将永远铭记阿炳,他的 《二泉映月》,充满了素淡 的人性、颤栗的深情和悲痛 的力量!让我们再来听听这 首让人回肠荡气曲子吧,也 许阿炳还会告诉你很多很 多……
1.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 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 胡曲,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作探究——
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 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 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 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 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 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表面上看来这段话是课文所写几个部分内容的 一个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事叫好、 庆幸。但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 的歌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 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 两年无锡解放了,中国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 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的人 生。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 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 的经过。在“面”上写阿炳的一生时,既写 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写了他的铮铮傲骨,还 同时叙写了他的出身及爱情生活等。从“点” 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既详写了名 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他五首 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 为绝唱的原因。 从结构和写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的 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 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 顺叙,也有插叙、倒叙;既有叙述,也有议 论、抒情。

《阿炳在1950》课件(八下)

《阿炳在1950》课件(八下)

4、课文反复提到《二泉映月》,为什么?
因为《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 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日本著名的世界 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完《二泉映月》后 ,感动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许多世界 级交响乐团如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 交响乐团等都先后演奏过《二泉映月》。
5、介绍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时,作者采用了什 么样的顺序?从中反映出阿炳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面上看来这段话是课文所写几个 部分内容的一个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 不经意中做的事叫好、庆幸。但经过字 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可以 感受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 艺政策的歌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 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 解放了,中国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 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体裁:电视报告
特点:将电视解说词和电视人物面多角度、多层面、真实地 展示了阿炳的人生,又增添了现场效果。
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1950年是阿炳人生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 的一年,这一年他的《二泉映月》被发现, 唱片出版轰动全国全世界。课文重点记叙了 《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6、 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仔细阅读
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 是什么?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
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 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 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3、作者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 (宋体字)与人物同期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 事写人。请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多层面 的来展现阿炳的命运的?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18阿炳在1950》PPT课件 (1)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18阿炳在1950》PPT课件 (1)
2、技能目标:体会、学习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 叙事写人的写法。
3、情感目标:对人物命运的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文多角 度、多层面地展示人物命运的写法。
2、难点:对人物命运的理性思考。
电视专题片文字稿
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 学,它在报道上首先是声画结合,其 次是解说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 叙事,另外,电视专题片在报道深度 上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它以事实报 道为基础,通过对事件相关背景材料 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
听!”
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 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 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 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 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 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 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 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 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
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本文通过介绍在1950年中央音乐学 院的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术家 阿炳录音的成为名垂中外音乐史册的经
典曲目。
1、本文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的叙事。 增强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的人物的同期声采 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同时增加了电 视画面的可看性。解说词中又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
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 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 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教育目标:

第18课 阿炳在1950 课件.

第18课  阿炳在1950  课件.

1,作者为什么不用《阿炳和二泉映月》作为文题,而 用《阿炳在1950》作为文题呢?
2,请举例说明电视专题片文字稿将“解说词”和“人 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的特点。你觉得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3,你在欣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课后为阿炳写一篇100多字的人物小传。
场景再现,教师扮演曹安和,学生分别扮 演解说员和录音时在场的祝世匡、黎松寿、 曹志伟。 问题:第一首曲子录音成功后,阿炳有什 么样的反应?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①请说说《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②阿炳是怎样的人?
思考填空:六首被抢录下的
乐曲成了 这次录音竟然改变了 这次录音在 甚至 留下了 重重的一笔。
阿炳在1950
执教:慈利县景龙桥中学 杨玉凤
沦为( ) 金圆券( ) 稀罕( ) 衣钵( ) 蹒跚( ) 糯米( ) 巅峰( ) 耗尽( ) 截然不同 高山仰止
害煞( ) 步履( ) 乞怜外旁白的内容, 即本文宋体字展示的内容。
人物同期声:就是电视专题片画面内人物在当 时所说的话,即本文楷体字展示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阿炳在1950》教学课件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阿炳在1950》教学课件 语文版
二 泉 映 月
自读课文
你能为阿炳苏无锡人,著名 的民间艺术家,世界名曲《二泉映月》 的作者,他出身在道门,从小在道观中 长大,学习道教音乐,精通音律。旧社 会长期沦落街头以卖艺为生,新中国挽 救了他的艺术生命。因为双目失明,人 称瞎子阿炳。
• 2 1950年的事情发生后,阿炳有什 么表现?
• 激动、瞪大眼、摸、抱牢、不肯放手 (动作、神态).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 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明确
• 3 事实证明,这件事情的完成有何 意义?
• 首先,成为阿炳的绝唱;其次,改变了 阿炳的人生命运;最后,在世界音乐史 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 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 1950 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2 1950年的事情发生后,阿炳 有什么表现? • 3 事实证明,这件事情的完成 有何意义?
明确
• 1 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 1950 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 的二胡曲 , 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
1 阿炳为什么能演奏出如此 婉转柔美,动人心肠的乐 曲? 2 文中阿炳有何性格特点?
明确 • 1这与无锡特定的地理和文化 环境有关;这也与他深厚的 音乐基础有关。 • 2叛逆,有正义感,正直高尚, 有骨气
作业:
作者根据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 点,将解说词(宋体字)与人物同期 声(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举 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多层面地 来展现阿炳 的命运的?

18《阿炳在1950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18《阿炳在1950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的人 生。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 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 的经过。在“面”上写阿炳的一生时,既写 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写了他的铮铮傲骨,还 同时叙写了他的出身及爱情生活等。从“点” 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既详写了名 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他五首 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 为绝唱的原因。 从结构和写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的 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 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 顺叙,也有插叙、倒叙;既有叙述,也有议 论、抒情。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词语积累:
稀罕: 稀奇。 巅峰: 顶峰。 耗尽: 用尽。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 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 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 然而生。 千古绝唱: 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1.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 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8. 阿炳在1950
《二泉映月》的作者叫华彦 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他 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 大,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他逐 渐地全部学会,十五六岁时,他 已经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 乐师。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 从此习惯地叫他阿炳。由于社会 动荡、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 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 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 艺中度过的。

8《阿炳在1950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8《阿炳在1950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作探究——
新中国改变了民间艺人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 生命。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 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 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 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 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表面上看来这段话是课文所写几个部分内容的 一个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事叫好、 庆幸。但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 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 的歌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 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 两年无锡解放了,中国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 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词语积累:
稀罕: 稀奇。 巅峰: 顶峰。 耗尽: 用尽。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 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 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 然而生。 千古绝唱: 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1.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 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8. 阿炳在1950
《二泉映月》的作者叫华彦 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他 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 大,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他逐 渐地全部学会,十五六岁时,他 已经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 乐师。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 从此习惯地叫他阿炳。由于社会 动荡、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 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 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 艺中度过的。
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 胡曲,使阿炳的音乐得以传承。
2. 录音后,阿炳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虔敬

感激
司马光逸事
司马光,字君实。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 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
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
性不喜华靡 ⑤,闻喜宴 ⑥ 独不戴花,同列 ⑦ 语之曰: “ 君赐不可违。 ”乃 簪一枝。(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 ,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 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 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 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 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 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 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别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 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 我们才是真正的 “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 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 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 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那以后,他就对书籍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2)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之后东京和洛阳一带的人将这件事画成图画。
14.选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选文主要写了司马光刻苦读书、砸缸救友、不喜奢华这三件事。
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稀 罕(xī) 无锡 (yì ) 勒 令(lè ) . . . B.聆 听(lí n) 步履 (lǚ) 潇 洒(xiāo) . . . C.琵 琶(pí ) 立即 (jí ) 耗 尽(hà o) . . . D.施舍 (shě) 精 通(jīng) 报酬 (chuó ) . . .
6.请同学们读一读下边的诗歌,思考问题。
《忆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上海)张志真 朝霞相伴夕阳斜,胡琴盲杖乞天涯。
一曲二泉映明月,谁人不晓艺术家。
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关于阿炳的哪些信息?看看谁写的多。 示例:(1)以卖唱行乞为主,生活艰难。(2)起早贪黑,四处流浪。(3)创
作出了千古绝唱《二泉映月》。(4)为人民大众熟知,流芳百世。
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
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 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 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 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 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 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8.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 ①让人感觉山中清泉;②是音乐家心泉的律动。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
流出“泉水Leabharlann 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让他的
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 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
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
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竹林间草地上。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 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
滑的鹅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
„„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 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 A.耗尽 煞白 寡妇 便携式 B.衣钵 C.糯米 D.推荐 蹒跚 纯粹 旋律 搀扶 诞生 伦落 享誉 轰动 谗言
)
3.(2015,资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 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B.在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 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C.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4.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能概括它( C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C.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琴弦何处消 D.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二泉 ”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 先生,那音乐的 “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 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 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 。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 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 。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 “ 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 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7 .今年是著名音乐大师阿炳诞辰 124周年,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纪念
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近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阿炳故居纪念馆二期修缮工程竣 工,纪念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 10月份阿炳文化艺术节。修缮后的阿炳 故居纪念馆,主打精致和格调,展厅内配以最新的声光电技术,以充分 挖掘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文化价值。 (摘自《新民晚报》) 无锡修缮阿炳故居纪念馆
9.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请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因为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
10.最后一自然希中的“《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小泽 征尔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按要求填空回答。 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通“旨”,主要意思。③京、洛 :指北宋时的东京和洛阳。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⑥闻
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
的人。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群儿戏于 庭( 在 ) . (2)众皆弃去 ( 逃走 ) .
12.结合语境,写出下面句子中“其”和“之”所指代的内容。 (1)即了其 大指( 指《左氏春秋》 ) . (2)光持石击瓮破之 ( 瓮 ) .
(2)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者,请你撰写一段纪念阿炳活动的开场白。(50
字左右)
示例:同学们,《二泉映月》是我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 起乘着月色来到清澈的二泉旁,静静地聆听乐曲中流溢出的辛酸、愁苦、
悲鸣以及未来的渴望„„
(3)右图是纪念馆前的阿炳雕像,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阿炳雕像头戴礼帽、佝偻着身子,左手据弦,右手持弓,低着头,全部 注意力都倾注在搁于腰间的二胡上。整座呈现一种夸张的动态,人们似乎 能听到二胡里飘出的悲愤之声。
5.体会下面句子反映了阿炳怎样的品格。
(1)阿炳来到三圣阁后,我们就拿借来的琴给他拉一拉,阿炳说好的, 这个琴可以用。录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先拉拉试试,直接就拉了。
答:阿炳对艺术极其热爱,曲子已经成竹在胸,熟到不能再熟的程度
,真无愧于“民间艺术家”的称号。 (2)他从来没有随便收取人家施舍的一个钱。他是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 活,从不向人乞怜。人家叫他演奏,他才演奏,人家给他报酬,他并不 道谢,也不争多嫌少。 答:阿炳虽然生活贫穷,但在人格上是高大的,他靠自己的劳动吃饭 ,不卑不亢,有艺术家的风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