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9课 海燕 (共5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件:第9课 海燕 (共56张PPT)

:这 是 一 只
《海燕》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 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工厂 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 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 勃兴起,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 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 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海燕”的 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 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海燕》是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尾声部分。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 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 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海燕》是一首散文 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 体裁,具有散 文和诗的 特点,是富有诗意的散 文。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 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李桥中学:罗雪琴 散文: 语言优美、 情感 丰富、形散神不散
1、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 精神。 2、象征手法、对比和烘托。 3、反复诵读,品味激越奔放 强烈的语言特点 。
从这些词句,可以概括出海燕什么特点?
黑色闪电 碰、直冲、穿过、掠起 大笑、号叫 两次叫喊 矫健 勇敢、锐不可当 乐观、坚定 豪迈
正面描写海燕
海燕是一个:
矫健勇猛 自信乐观 斗志昂扬 坚强无畏
的形象。
作者为什 么还要反复地 写乌云、狂风、 惊雷、闪电呢?
卷集 暗 低 压
——描写大小云块翻滚聚拢的情景, 渲染出环境的恶劣。 ——写出云块浓重。 ——形容直逼海面。 ——表现面积大,来势猛。
战斗精神。
侧面衬托海燕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 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 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 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 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 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 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是的,遮 不住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蒹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写读后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社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春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安塞腰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恐龙无处不有
9 桃花源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0 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核舟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4*庆祝旧历元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写作 学习仿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3 最后一次讲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诗经》二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满井游记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满井游记课件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 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 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既然不能因为出游而耽误公事,那么 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游历的,就只有我这 样的闲官了。而这个地方正好离我也近, 我的游览将从此地开始,怎能没有纪录呢? 这是己亥年二月的事。
比较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 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也。——《满井游记》
一室之内 脱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鹄 倩女之靧面 郊田之外 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结构图示
城中“余寒”(烘托反衬,欲扬先抑)
总起:出游——偕友而出
满 满井春色
井 游 记
融情入景 寄托追求
气象 春意盎然
描 山水植物
比喻贴切 融情入景
写 游人 动静相宜
声色兼备
鸟鱼 悠然自得
总结:收获——知所未知 作记缘由:抒写物我交融之感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满井,是地名。在北京东直门外东北 三里,明清两朝是京城近郊的一个风景 区。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 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得名。
满井游记 (一篇短小、清新的游记散文)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 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 安县)人。他与其兄宗道 、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 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 时称“三袁”。他主张文 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 明快,有《锦帆集》、《 解脱集》、《瓶花斋集》 等。
中心:
• 本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 画了郊外满井初春秀丽的 风景,表现了作者寄情山 水的闲适意趣。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
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 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课件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课件
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
第1段: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 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主题:__________。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______、 船篷、______、栏杆和_______。
第3段:介绍______部分,着力表现苏轼、和_______ _______三人的动作、神情。
奇妙


直径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
顺着、就着
模拟
具有
姿态
神情
曾经


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句末语气词
疏通文意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
背景资料
器皿 八分有奇 不糁 峨冠 矫首 贻 箬篷 髯 衣褶 椎髻 趾 壬戌
mǐn

sǎn
é guān
jiǎo

ruò
rán
zhě
chuí jì
zhǐ
rén xū
字词学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作者为什么不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尾、船背的顺序介绍核舟?
因为核舟中部是船舱,高起而宽敞,是这条船的视觉“主体”。舱边上的窗又可以开闭,还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写景名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的特殊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船头的三个人物是主要人物(以苏轼为主),船尾的舟子是陪衬人物,主题突出,次序明了。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

一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
社 二去赵庄看社
戏的全过程
戏 (4—30)
看社戏的波折(4—9)
表现了作 者对少年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生活的怀 念,特别
赵庄看社戏(14—21)
是对农家
深夜归航(22—30)
小朋友诚 挚情谊的
三看社戏后的余波
眷恋。
(31—40)
情节把握: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
《社戏》中的景物描写优美而又朴素,淡泊 而又醇浓,把它摘记下来,并背诵。
思考: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 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
总体来说,有高兴、迫切和沉静的心理。 进一步分析,突出“迫切”心理较为明显。起伏 的连山如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 的急迫心情。听到歌声,料想便来自戏台,心里更是 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 着急的心理。
第2段的叙述表现了平桥村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一家的客人是公共的,一起玩的是许多小朋友。 因为有远客,家里就同意孩子们减少工作,让他们 一起玩。这表现了平桥村淳朴善良和热情好客的民 情风俗。特别是小朋友之间没有等级制度,是平等 的,更是民风淳朴的表现。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 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 钓到一大碗。
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 现代白话文小说。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背景资料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 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 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 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 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 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 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PPT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PPT优秀课件

精读细研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 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 想感情。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 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 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
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精读细研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 “命脚中印发”挥既的是巨人大民作领用袖。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 的“脚照印”。字揭示了革命思 想的指导作用。“喊”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写延河滚滚的涛 声,气势非凡。
【【几 登回时回】】立文刻式中。往指往窑用洞叠的字顶,上表。示数量多。
【脑畔上】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
【天南海北】 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 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一 激动、跳跃
二 深厚
三 真挚、亲切
四 热情、明快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
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
之情。
精读细研
第二小节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 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
样的情感。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 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 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 连用三个“亲”字,写出 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吆喝》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吆喝》课件

• 吆喝文化:通过描绘各种吆喝声,展
引出文章主题;
现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
• 主体:详细描绘各种吆喝声,展现老
• 怀念往事:通过回忆儿时的吆喝声,
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
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 结尾:回忆儿时的吆喝声,表达对往
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写作技巧与手法
01
写作技巧
• 生动的描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展
• 通过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谢谢观看
Docs
教学方法
• 导入法: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民俗风情;
• 写作练习:通过模仿课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02
文本分析与朗读指导
《吆喝》课文结构分析
• 课文结构
• 引子:描述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引出文章主题;
加形象生动。
段落写作练习与点评


写作练习
点评
• 模仿课文,写一篇描绘自己家乡特色吆喝声的文章;
• 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
• 以吆喝声为主题,写一篇表达怀旧情感的文章。
足;
•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和手法,提高写作能
力。
05
课堂活动与实践拓展
角色扮演与模拟吆喝
01
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
朗读技巧与情感表达
朗读技巧
• 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体现吆喝声的
节奏感和韵律感;
• 运用适当的停顿和重音,突出吆喝声的
特点和情感;
• 注意模仿各种吆喝声的特点,使朗读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眼睛 额头
指出托尔斯泰下列部位的特点:皮 肤、鼻子、头发、耳朵、嘴唇。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 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好 像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头发:乱蓬蓬的。 耳朵:难看的招风耳。 嘴唇:厚厚的。
独立阅读第3、4、5自然段
1. 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 家、传记作家
我们学过茨威格 的什么作品?
伟大的悲剧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 散文(记叙文)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 • 外貌描写
由“表”及“里”,课文明显地 分为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
一、(1-5自然段)托尔斯泰外貌的 平庸丑陋——外表。
一读。 3. 回答下列问题。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 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 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 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土 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 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 点击进入:托尔斯泰的晚年
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 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 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mào yín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 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对珠宝”指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 “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 •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
“盎然”是什么意思?
• 气氛、趣味等充满的样子。 • 如:春意盎然、趣味盎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完整课件

这叫作
全文的总结语。
精读课文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3.4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 大同社会的局面
(第5.6句)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 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 选拔) 2.矜、寡、孤、独、废状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养 (通“鳏”, 指状元成老才路 而无妻的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 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归宿 今义: 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作乱 今义: 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 以为……亲, 以为……子) 2.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 老年人, 壮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课文解读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 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 造成铺排效果, 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PPT课件

西汉。 这里表示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指西汉“兴隆”和
东汉。 倾覆衰败。
东汉“倾颓”。
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不曾。 痛心、遗憾。
东汉的桓帝刘志和灵帝刘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宏。他们在位时,宠信宦 官,政治腐败。
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 而死(指以死报国)。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汉献 帝建安十三年,刘备在当阳长坂 坡被曹操打败。
十有一年矣。
译文: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
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 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 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 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正 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 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平民。 亲身耕种。 苟且保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指东汉末年割 社会地位低微,
有名望,显贵。
据自立的群雄。 见识短浅。
屈尊就卑。
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辱。谦辞。
动词,答应,应许。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奋激发。
奔走效劳。
自那时以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
原来的都城,指
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东汉都城洛阳。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表示期望。 排除,铲除。
职责和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组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文
(多媒体及教师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

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

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

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

此后陆续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

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

他的作品常常流
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

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三、反复诵读,感知文意
1.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多媒体显示)
1)给加横线词注音:
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翱翔夜阑
2)解释: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宝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的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2.学生自由朗读
(播放准备好的配乐让学生轻声诵读体味课文)
3.学生配乐诵读。

(请朗诵较好的同学主动给大家进行配乐朗诵的示范)
4.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疑难问题有:
1)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印象中海浪一样吗?
2)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师生探究
1)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2)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3)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四、深入研习,理解课文内涵
(1)《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浪之歌》和《雨之歌》具有哪些相同点?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诗中的前四节,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而且,这个女性化的形象在诗中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诗的末尾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海浪对爱情的态度,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爱。

(2)(a)它们都利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将“浪”和“雨”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将它们塑造成富有丰富的性感内容的形象。

(b)善于在平易中发隽永,“浪”和“雨”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但经过作者理性的思考加上咏叹调试的浪漫与抒怀,使读者获得远不止
一般的审美和愉悦。

(c)虽然将“浪”和“雨”拟人化了,但并不脱离“浪”和“雨”的自然和物理的特征。

(3)在《雨之歌》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诗中灵活地多方面运用了拟人手法,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相应加以拟人化,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

所以,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的语意递进伸展,引领心灵去触及那些平日里遥远的记忆、梦想。

五、品味赏析,学习技法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自选角度,说一说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六、自由创作,展示成果
请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自然一物,以“ …… 之歌”为题,模仿创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