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件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2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文化层面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 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 “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 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 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④总结,由衷 赞美青海湖。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师总评
本片段作文以“湖边”为立足点,重点围绕青海湖湖 水的“清澈”,采用平视、远眺等多种视角来观察, 运用动静相衬、远近结合、比喻等多种描写手法,最 后总结,由衷赞美了青海湖让人惊叹的美。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 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 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 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 600字。
——梁衡《壶口瀑布》
3.要合理安排顺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条 理更加清楚
写景 顺序
1.按照游踪顺序(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描写 景物。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
3.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描写景物。
写游记
交代游踪 叙描美景 抒写感受
略写 详写 略写
写作思路
两种写作思路:
一、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这个方法游览线路明确,读者容易随 着作者的描述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二、按照游览者独特体验,分类描摹,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结构 方法,这样可以突出感受,突显作者的个性。
初中生写作游记,多以记叙游览参观见闻、描摹景物为主,同时穿插 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因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说理等手法, 都是需要同学们细心领会的技法。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

游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可以分为很多 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 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 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壶口瀑布》属于写景型游记。
一 读一读字音
mí 弥漫
shà 霎时
sǎnɡ 推搡
jìn 寒噤
gǔ 汩汩
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 布的哪些特点? 【答案】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写 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 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 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 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6.第④段连用动词有什么好处?
三 记一记词义
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 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多个动 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流而下的场景,流露 出作者对其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等特点的赞叹、 敬畏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动词连用作用分析法。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 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 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答题模式:此处连用……几 个动词,写出……一系列的动作,准确而形象地描写 了人物(景物或事物)……的特点,流露(刻画)出 ……的心情(性格)。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品味优美词句,感受雄浑的意境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 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 上下翻滚的汹猛景象。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
像风》《藏东红山脉》,报告文学《青藏苍茫》,历史人 文《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散文集《终极 风景》《苦难旅程》《马丽华散文》,诗集《我的太阳》, 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20部。专著 《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优秀成果一等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风 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 文津图书奖。《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2008年获“全 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重难探究
文章的标题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但文章为 什么没有对长江的源头进行详细描绘?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一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见到的冰川世界,自己和同伴怎样克服重重困 难来到 冰塔林,穿过冰山,探底冰窟,趟过冰河,重在体现探 险家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 精神。而 详细描绘长江的源头对表现文章的中心作用不大,所以 对长江源头的描写一笔带过,只用一 句“安托师傅他 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做了简单介绍。
体会词句含义,感受雄浑的意境
•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 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 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5单元单元写作指导5学写游记(共27张PP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注意事项 一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山水,其实这种理 解是片面的,游记除了可以写山水以外也可以写城市、 小镇等,例如《走进纽约》这篇游记就是写城市。 二是有的同学认为,游记只能写名胜古迹,这也是 片面的。游记的写作范围很宽,有名气的地方可以写, 没有名气的小地方也可以写,只要你去过,仔细观察过, 给你留下了很深印象的都可以写。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 的意境来。
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 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 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 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 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 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在谈感受的时候 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 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 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 学课件 第5单元 单元写 作指导 5学写 游记(共 27张PP T)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ppt(26页)

(四)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
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
不觉得吃穿享受不如别人。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许多教益。
(五)问答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⑴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
书。
(得书之难)
⑵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
5、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 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7、找出中心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五)常见的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1)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 青白色。 (3)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 看到; 通“返”,返回。 (5)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
(三)重点句子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2、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容词用做动词)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词用做动词)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容词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4、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020-2021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PPT课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 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重点)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 的表达技巧。(难点)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重点)
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 《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 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 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目录/CONTENTS
1 第一单元 2 第二单元 3 第三单元 4 第四单元 5 第五单元 6 第六单元
1 社戏 2 回延安 3*安塞腰鼓 4*灯笼 写作 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 应对
第一01单元
9 桃花源记 10 小石潭记 11*核舟记 12《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写作 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 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 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 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 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 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 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连续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刚柔 相济的特点。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 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 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 水的存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课件 (共23张PPT)

2.背景
刘禹锡在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由和州 刺史调任洛阳,北返途经扬州,时白居易因 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二人相遇。同是天涯 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 盘,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 期被贬的不幸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感慨 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尾联回应(题目),点明( 酬赠题意 ),既 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 坚定)的 意志和( 乐观 )的精神。
思想感情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 诗作,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 坚定)信念和( 乐观)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蕴含的哲理: 新事物 必将取代 旧事物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启示: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 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9.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暂凭: 暂时凭借。 长: 振作。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 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题目理解 2.背景介绍 3.诗句意思 4.思想感情
1.题目理解
(1)酬: 以诗相答
(2)“初逢”可: 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 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 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 论。
写 归来后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 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 之人。
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的北海白塔。
游记可不是 流水帐,不仅 要写游览过程, 还要描写沿途 的景物,并表 达自己的感受。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 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 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 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当然,游 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 可读性。比如课文《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 “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 一写。
一、什么是游记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 游记。
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 为游记的材料。
二、游记的特点
(一)游记不是“流水帐”
例如: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
(二)游记是“会说话的照片”
1.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
拍摄自己眼中的美景:一是选择那些具有地标性的、最富特色的 或者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拍照,定格成永久的回忆;二是拍照时要选 好角度,构思好画面,不留遗憾。
写游记同样如此,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 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 独特、令人难忘之处。例如课文《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手法,着 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学写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 2.掌握写游记的方法。 3.体会游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古人说,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 一种方式。朱熹说:远游以广其见闻,精思以开其胸臆。 对天地问难,向山川求知,到大江大海去游历、锻炼。 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 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 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写游记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五柳先生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不能经常得到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 饮 不
⑯
辄尽
⑰
,期
⑮
在必 醉。
⑱
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 ,曾 吝情 去留 。环堵
⑲
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萧然
⑳
,不蔽
风 瓢 常 著
日;短褐 屡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瓢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 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颇:略微。 忘怀:忘记。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戚戚:忧愁的样子。
段解:本段是文章的主体,着重写了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刻画了 一个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赞 曰:黔娄 之妻 汲 于 衔觞
㉛
㉘
㉙
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 言 兹若人 乐 其志 。 之民欤 ?
㊲ ㉞ ㉟
㉚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 富贵。”其 赋诗 ,以 氏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本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及性格特点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安贫 乐道、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 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而要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志趣。
第五单元写作《学习游记》课件(共2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登勃朗峰》 用散文笔法,描绘上山时所见勃朗峰的美丽景 致;用小说笔法,记叙下山所遇的奇人奇事, 富有传奇色彩。 ➢ 《一滴水经过丽江》 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 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三) 写景方法
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 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 对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物我 相融、以小见大、情景交融…… 多感官的调用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多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 细节的别出心裁: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 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写被河水侵蚀的 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
➢ 相辅相成:
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黄河的博大宽厚、刚柔并济。
梁衡自己强调的游记写景散文的“四美”: (一)描写美——赏析景物面貌、形势之美 (二)境界美——品味多重意境,审美立体 (三)哲理美——重在领悟涵泳,理性思考 (四)语言美——品析炼字遣词,修辞表达
最具特点、最能打动人的景色来描写。
好“搭档”1+1>2的移步换景和定点观景
如《小石潭记》中,作者先用移步换景法写发 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 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滿了探奇的情趣, 逐渐为人们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然后作者又 用定点观察法,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 景物的特点。
仰望、俯瞰、平视 ➢ 空间顺序:
中心-四周,左-右、上-下、前-后、远-近
作者用了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
答: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时间:第一天 → 第二天
空间:驶向各拉丹冬
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的草坝子
移
踏进冰河上的一个砾石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全单元)》精品PPT完美版课件

精读细研
作者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雨季,细读第2段, 说一说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他当时的感受如何。
涛声 河水 雾气 瀑布
隐隐如雷 正沸着 弥漫(扑面而来)
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 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感到可怕 心惊胆战 匆匆逃离
波涛汹涌 震耳欲聋 气势磅礴 撼人心魄
精读细研
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 描写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全单元)》 精品PPT完美版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壶口瀑布
第第一一课课时 第第二二课课时
在七年级第二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黄河颂》, 请同学们回忆,诗中为我们描绘了黄河怎样的个性和 形象呢?(学生回答)
黄河的个性与精神仅止于《黄河颂》所写的这几 个方面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来领略 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作者叙写了自己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壮丽的气势,赞扬 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作者赞美黄河精神,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精神。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 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让我们学会以一种积极向上、 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艰难险阻。
解析:B项,旋—漩,楼—缕。C项,搏—博。 D项,谥—溢。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C )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
五百米处。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共2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 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比喻、拟人) ——《壶口瀑布》
品味语言
二、整散结合,富有诗意。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内容回顾
内容回顾
游 记
1 《壶口瀑布》梁衡 雄浑壮美
与古人“山水比德”的思想息息相通,也透露出作者对 所写景物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奇绝险远
传达出了敬畏自然、珍视自然的意识。
3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 威严瑰奇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语言幽默风趣。
4 《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 纯净自然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 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
探究游记
初识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是一种比较常 见的文学体裁。一般而言,游记包括三个要素:
所至:作者的游踪
(骨骼)
所见: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川景物、 (血肉) 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
等
(灵魂)
所感: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无骨不立 无肉不丰 无魂不活
探究游记
壶口瀑布 梁衡
所至 雨季 在半山腰
(略写)下到滩里
枯水 走到河心 季节 倚在一块
(详写)大石头上
移 步 换 景
定 点 换 景
所见
涛
声 雾河气水 瀑布
波涛汹涌 震耳欲聋 气势磅礴 撼人心魄
俯视龙槽
奇 雄
仰观河面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全册课件

课内阅读
3.为什么说壶口瀑布“浓缩了一个世界”? 小小的壶口瀑布,兼有水的各种形态,兼容 人的各种情感,象征各种人性。这里的世界 即指客观世界,也指人的情感世界。
课内阅读
4.谈谈你对文末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画线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 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 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 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抒发了对自 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初读课文,欣赏自然之美
检测生字词
• 安营扎寨( zhài ) 磅礴(páng bó) • 黧黑( lí) 接踵而来( ) zhǒng • 霹雳( pī lì) 虔诚(qián ) mǎng ) • 丛莽( 皱褶( zhòu zhě ) • 演绎( yì )
检测生字词 • 气喘吁吁chuǎn xū 蠕rú动 • 蜷quán卧 腈jīng纶 漫溢 yì 熠熠yì:闪烁的样子,形容闪光发亮。 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在出现眼前。
首页 末页
课前自学
2.作者游览壶口瀑布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壶口
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是怎样的? 第一次是在雨季。 第二次是在枯水季节。 第一次:雄壮伟大; 第二次: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柔中有刚。
课前自学
二、达标自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 gào jiè( 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 ), (2)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tuī tuī sǎng sǎng( 推推搡搡 qián hū hòu yōng( 前呼后拥 ),撞向石壁,排排
课前自学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他巧妙运用迂回战术打败了敌人。 B.洁白的骏马风一样地驰骋在草原上,美极了! C.她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怒不可遏。 D.虽然我们起步较慢,但只要我们自强不息, 努力奋斗,一定能前呼后拥。 D(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 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 人很多。不合语意,应用“后来居上”。)
八下语文五单元ppt课件ppt

单元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和写作水平。
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 和沟通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单元重难点解析
重点
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难点
如何将文学鉴赏与审美情趣融入 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实现 语言的艺术化表达。
课文分析
八下语文五单元课件
目 录
• 单元介绍 • 课文分析 • 写作技巧 • 拓展阅读 • 单元总结
单元介绍
01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主要涉及阅读、写作和口 语交际,涵盖了文学、历史、哲
学等多个领域。
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旨在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
单元选文包括散文、诗歌、说明 文等多种文体,注重经典性与现
古文理解
对单元中的古文进行逐篇讲解 ,重点讲解古文的意思、语法
结构及文化内涵。
现代文阅读
对本单元的现代文进行逐篇讲 解,重点讲解文章的主旨、写
作手法及语言特点。
学习方法总结
朗读法
通过朗读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圈点批注法
通过圈点批注法学习文本的重点和难 点。
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思想
诗歌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 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 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和感慨。
《过故人庄》
创作背景 内容概括 艺术手法 主题思想
诗人孟浩然在年轻时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回到家 乡做了一名隐士,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所写。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到故人庄做客的情景,通过对故人庄的描写 和对主人的招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
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第五单元教学课件PPT

赏析②:“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 返迂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的流淌赋 予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情感, 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障碍时选择心态的象 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 心退却。(修辞手法)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 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 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 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请同学们朗读第3—5段,圈出表示观察 顺序的词句,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1
2
3
下到沟底
走到河心, 河心有沟
向上游 看去
4
河水跌 下去, 沟底
5
6
沿着龙槽 的边沿轰 然而下
细观脚下 的石
立足点:沟底河 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俯视龙槽——仰观河 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 槽两边——俯视脚下
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 写作方法,即定点换景法。
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赏 析作者从不同观察角度描绘的景物的独特特征。
示例: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
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 可测,这便是“壶口”。 赏析:
作者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介绍壶口瀑布的形 状,交代“壶口”得名的原因,表现了景物之“奇”。
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整体感知 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
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季节
声形
雨季
涛声如雷、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震耳欲聋
态势
扑面而来
特点
不太像瀑布,而 像“一锅正沸着 的水”,水势浩 大,涛声如雷, 令人害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件
一、检查字词
博识:学识丰富。
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消释:消散。
褪尽:全脱落了。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分段读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
(思考练习一)
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2、讨论:
(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2)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雪的赞颂表达出来的,向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尚的美应该向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四、探究问题,更深的品位文章的内涵
1、《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作者的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方?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2、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为什么用了呢?
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了
3、“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化”用“冰冷”“坚硬”“灿烂”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坚硬”强调了学得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是最值得赞赏的。
4、“那还是在音乐者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5、“是的,那是孤单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他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了雨的精魂——你举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灵魂。
五、写一写:
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忧喜?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