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描述性分析检验法
3.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3.第四章描述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f85a22b4daa58da0114aed.png)
图Ⅰ表示一次简单的同源暴露引起的爆发。 如食物中毒的爆
发,所有病例都集中在 A-B 这段时间内,这段时间即为 有关疾病的常见潜伏期范围。
图Ⅱ为同源暴露感染的病例进一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蔓延, 因有 一定数量的二代病例出现,所以流行曲线可持续
一段时间(B-C)。
图Ⅲ表明同源暴露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未能得到控制,或持续 性同源暴露; 图Ⅳ表示非同源性暴露。病例出现缓慢,逐渐积累增多。
调查目的与内容
以单个病例作为调查的“切入点”,目的是查明
病例的“来龙去脉”,查明疾病发生的原因,以采取
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人的发生,控制疫情进一步发
展。 如传染病病例的个案调查,需要查清病例感染的来 源、感染方式、感染后与易感者的接触情况、对外环
境的污染情况等,以查清流行因素,控制疫情的发展。
二、爆发调查(outbreak survey)
但该公式只适用于呈二项分布性质的资料,且现患率 太大太小均不适用。 当调查肿瘤等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时,样本大小可参考 普哇松(Poission)分布期望值可信限表
五、现况调查的资料分析
横断面研究资料整理表
———————————————————— 现况暴露 合 计 + ———————————————————— 现 患 + a b n 1=a+b 病 例 c d n0=c+d ———————————————————— 合 计 m1= a+c m0=b+d N=a+b+c+d ———————————————————— (一)描述性指标 1.描述疾病的频率指标 总患病率=n1/N×比率 暴露组患病率=a/m1×比率
及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如疾病监测;
食品分析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食品分析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ffc31a5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7.png)
食品分析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哪一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答案:亚硝酸钠,用于肉制品护色2.乙醚中含有水,能将试样中糖及无机物抽出,造成测量脂肪含量偏高的误差。
答案:正确3.某样品水分测定时,称量瓶重10.0000g,加入样品后重12.0000g,经过一定时间的烘干后样品和称量瓶重11.8000g,因此样品的水分含量是答案:10%4.下列哪种水分测定方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低的样品答案:近红外分光光度法5.定量描述分析(QDA)对质量控制、质量分析、确定产品之间差异的性质、新产品研制、产品品质改良等最为有效。
答案:正确6.描述性分析检验法是指评价员对产品的所有品质特性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描述评价。
答案:错误7.总体显著性检验不包括()答案:多重比较与分组8.最敏感的气味物质是()答案:甲基硫醇9.感官感觉中,()感觉属于化学感觉。
答案:嗅觉、味觉10.下列试剂中,()既是发色剂,又是很好的防腐剂。
答案:亚硝酸盐1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梨酸、苯甲酸样品加温除去(),调pH至近中性,过滤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后,根据()定性,根据()定量。
答案:二氧化碳和乙醇,保留时间进行定性,根据峰面积进行定量12.总糖测定时样液必须处于弱碱性才不会对滴定结果产生影响。
答案:正确13.测定还原糖时,澄清剂的用量多少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14.酸的强度和酸味的强度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15.凯氏定氮法消化时,若有机物分解完全,消化液应呈褐色。
答案:错误16.脂肪测定时,应将索氏提取器放在电炉上进行抽提。
答案:错误17.一般来说若牛乳的含酸量超过()可视为不新鲜牛乳答案:0.20%18.斐林试剂法在滴定过程中,答案: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19.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答案:去离子水20.以下哪种蛋白质测定方法与肽键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关答案:紫外吸收法21.消费者嗜好性调查需提供样品,由消费者根据对所提供的食品风味(包括色、嗅、味、形等特性)作出判断的方法。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fff77d27d3240c8447efa7.png)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 样本足够大
三、 现况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三)估计样本含量
样本大小:
样本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精确性要求高
则样本大。
②预期的患病率:患病率高则样本小。
确定样本大小的计算:
①前人的经验 ②公式计算:
计量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2 2 t s n 2 d 计数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可以是危险的,可以是保护的
(三)目的及用途
1、了解三间分布情况
2、发现病因线索
3、用于检出、发现早期患者,属二级预防 4、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5、 用于疾病监测 6、为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四)调查方法 访谈式
问卷式
信访
电话访问
自填式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二、现况研究类型
(一)普查(census)
特定时间内对某
地或某单位全部对象所 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研 究时间范围视病种和对 象多少而定。
目的:
(1)三早,做好二级预防工作 (2)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
提问
普查的适用条件?
优点:
(1)理论上能发现被调查人群中全部病例 (2)全面真实了解分布情况,有利探索病因 (3)病例的代表性好(用于病因研究时)
三、描述性研究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2.提出或初步检验病因学假设。
第二节 个例调查、病例 报告和病例分析
个例调查
病例报告
病例分析
个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 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为传染病 病人。
食品感官评价C第4章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总结
![食品感官评价C第4章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4df0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5.png)
食品感官评价C第4章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总结感官评价是食品研究和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判断一个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而感官评定的方法和标度是评价食品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将对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分类和标度总结进行详细介绍。
一、方法分类1.定性方法定性方法是一种主观的、非量化的方法,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常用的定性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和谱聚类分析法。
描述性分析法是一种对食品感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将食品的感官特性分解为多个能够描述的属性,并对每个属性进行评分。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食品的感官特点、找出感官差异以及分析产品的优缺点。
敏感性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人群对不同食品感官特性敏感度的方法。
通过对一群人进行统一的感官评价,可以确定群体中对其中一种感官特性敏感的人群,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调整和改良。
谱聚类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价食品质地的方法,通过对食品口感质地的整体评价来确定食品的质地特性。
2.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是一种客观的、量化的方法,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等级比例检验法、度量标度法和偏好度量法。
等级比例检验法是一种通过数学统计方法比较不同食品的感官特性差异的方法,常用于评价食品的品质差异。
度量标度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直接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常见的度量标度法包括绝对标度法、相对标度法和连续标度法等。
偏好度量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比较评估的方法,常用于评价不同产品或不同配方对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二、标度总结1.9点量度标度9点量度标度是一种经典的感官评价标度,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该标度将感官特性划分为9个等级,从1到9依次表示该感官特性的强度或质量。
2.5点量度标度5点量度标度是一种简化版的9点量度标度,用于评价食品的感官特性。
该标度将感官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从1到5依次表示该感官特性的程度。
3.二元对比标度二元对比标度是一种通过对不同食品进行两两比较,选择更好的一种的评估方法。
spss第四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spss第四章,描述性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b4d0acf524ccbff12184b2.png)
第4章描述性统计分析(重点是频数分析、描述统计量、交叉列联表)4.1 频数分析(使用表3.2)---单击“analyze”---“frequencies”—出现对话框,并将数学、语文和英语选到“variable”中。
如图:---单击“statistics”----出现对话框,选中如图4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结果如表4.1-----如图,重新选择语文---单击“charts”---得到一个对话框,如图选中2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
结果如表4.24.2 基本描述统计量(使用表3.2)---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得到对话框,并将数据进行如图选入:-----单击“options”—得到对话框,并选中如图6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
结果如表4.34.3 探索性分析(使用表3.2)---单击“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得到对话框,并将数据进行如图选入:----单击“Plots”—得到对话框,并选中如图4个选项:----单击“continue”----回到前一对话框---单击“OK”。
结果如表4.6(与书有不同)4.4交叉列联表分析(使用表化环0708)(1)T ransform(修改)----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选定身高------点击“向右箭头”------在“name”下写个名字:eg:T1-------change-------(此处T1和T2是已经做好的分组)点击-----old and new values对其分组---例:Range LOWEST through values :160 new values :1Rang :160 through :170 2Range HIGHEST through values :170 3 点击continue-----回到前一个对话框点击------OK同样的方法做好T2---------点击“analyze(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性统计)”------“Crosstabs(交叉列联表)”选中行列------点击“Exat….“则弹出“exct tests(精确检测)对话框”点“Statistics…”则弹出“Crosstabs:statistics(交叉表统计)对话框”-------点击“Chi—square(卡方检验)”----“continue”点“Cells…”则弹出“Crosstabs:Cells display(交叉表统计)对话框”-------选择“Counts”中的“Observed”和“Expected”为期望频数,-------选择“Percentages”中的“Row”“Column”“Total”选项,分别计算“频数”“列频数”“总频数”-------选择“Residuals”中的“Standardized”分别计算单元格的非标准化残差、标准化残差、调整后的残差----“continue”回到前一页点----“OK”4.5比率分析(课本71页)不需要掌握英语未写完作业:1-10,11-25,26-30。
描述性分析或检验
![描述性分析或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81e5887bfab069dc51220109.png)
表8.4 添加了磷酸三钠的火鸡肉馅饼的风味描述词汇、定义及参照物
(3) 呈现的次序——时间方面(感觉顺序的确定)
❖ 样品各特性特征出现的顺序
❖ 余味和滞留度
余味:样品被吞下(或吐出)后,出现的与原来不同的 特性特征。
滞留度:样品已经被吞下(或吐出)后,继续感觉到的 特性特征。
(4) 总体感觉——综合方面(综合印象评估) ① 气味和风味的总强度
② 综合效果(平衡/混合效果,振幅):不作为评 价产品整体质量的指标。
(三) 风味剖析法(Flavor Profile)
20世纪40年代建立,是唯一正式的定性描述分析方 法。
程序:由4-6名受过培训的品评人员组成,对一个产 品的能够被感知到的所有气味和风味,它们的强 度、出现的顺序以及余味进行描述、讨论、达成 一致意见之后,由品评小组长进行总结,并形成 书面报告。
试验步骤: ➢ 使用标度: ) (=阈值;1=轻微;2=中等;3=强烈。
以上标识后面跟+和-表示高于或低于,比如2+表示 高于中等强度,但还达不到强烈的程度。 ➢ 所有品评人员围坐在圆桌旁,先由每个人对所有样 品就存在风味、出现顺序以及风味强度进行评价。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连续几天重复以上过程,直到 所有品评人员对样品风味、出现顺序以及风味强度 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再对样品进行最后一次正式试 验,以确保大家的意见没有出入。 试验结果:大家形成的描述词汇、定义以及参照物见 表8.4,产品最终的风味剖析见表8.5。
2. 分类: (1)一致方法 ❖ 必要条件:评价小组的组织者也参加评价,评价 员对产品特征描述达到一致。 (2) 独立方法 ❖ 必要条件:小组组织者一般不参加评价,评价小 组意见不需要一致。
❖ 应做工作:
食品描述性分析检验(食品感官评定课件)
![食品描述性分析检验(食品感官评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70969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4.png)
❖ 品评小组的意见很可能被小组中地位较高的人所左右,而 其它品评员的意见得不到体现,这是风味剖面法最大的不 足。
❖ 为减少个人因素的影响,有人认为品评小组的组长应该由 参评人员轮流担任。
❖ 质构仪就是对产品的质地进行测量的常用仪器,现在 很多人对产品质地进行测量时,将仪器测得的数据同 感官评定小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二者的相关 性。
❖ 定量描述分析法是在风味剖面法和质地剖面法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描述分析方法。
❖ 是由10~12名经过筛选和培训的品评人员组成评定小组, 对一个产品能被感知到的所有感官特征,它们的强度、出 现的顺序、余味、滞留度以及综合印象等进行描述,使用 非结构化的线性标度,描述分析的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 结论,并形成蜘蛛网形图表。
每个人的评定结果最后都交给品评小组组长,由他带领品 评员讨论,综合大家意见,形成对产品风味特性的抑制描 述。包括样品所有的气味和风味特性、强度、出现顺序、 滞留度及整体印象。风味剖面分析结果的报告可以是表格 或图形,图形有扇形、半圆形、圆形和蜘蛛网形。
❖ 风味剖面分析是一种一致性技术,所使用的标度主要是数 字和符号,不能进行统计分析,属于定性描述分析方法。 不过Tilgner提出过一些对风味剖面法应用改进的尝试, 包括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 但是风味剖面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在测试人员聚集 之后,品评时间大约为1h,由参评人员对产品的各项性 质进行评定,然后得出综合结论。
❖ 质地剖面法是在风味剖面法之后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描 述分析法。
❖ 质地剖面法是对食品的质地从其机械、几何、脂肪和水分 特性方面进行感官分析,描述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 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以上特性存在的程度及其呈现的顺序。
流行病学: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第八版)
![流行病学: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第八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23f0cb783e0912a2162abc.png)
3.样本含量
(1)影响因素
总体患病率高低 π:越低样本量越大 精确高低(容许误差d):调查值和实际值的
区别,容许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样本量越大 显著性水平(α): α通常取0.01或0.05,
越小样本量越大
(2) 样本含量计算公式
计量资料(均数) n=Z2α S2/d2 (α=0.05时, Zα= 1.96,S为总体标准差估计值,d为容
选择性偏倚:没有遵循随机化原则调查研究对象 ,影响代表性。
幸存者偏倚:现况调查对象为存活者,对调查期 间因某病死亡者信息获取存在缺陷,影响调查结 果。
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 报告偏倚/说谎偏倚/回忆偏倚
调查员偏倚 调查偏倚
测量偏倚 检测方法或仪器的测量误差
(1)样本选取必须随机化 (2)应答率一般应高于80% (3)进行预调查 (4)统一培训调查员 (5)调查或检查方法标准化且前后一
现况调查 (横断面调查)
生态学研究
四、现况调查
(一)概念
调查方法:普 查或抽样调查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是指在特定
时间在特定人群中收集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
及有关变量的资料,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
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常用指标: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许误差)
计数资料(率) n=Z2αPQ/d2
(P为总体患病率估计,Q=1-P)
注:参照单纯随机抽样样本公式
4.抽样调查流程
患病率等 相关指标
总体
计算样本量, 确定抽样比
有代表性的 样本
了解构成情况,是否需
要进行分级?分层?是 否适用整群抽样?
食品感官评价4-1
![食品感官评价4-1](https://img.taocdn.com/s3/m/69b0bc274b73f242336c5fd9.png)
四. 各种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 两个样品的差异: 二点法、三点法、二—三点法、评估法和评 分法等。 2.三个以上样品: 排序法、评分法、成对比较法等。 3. 嗜好性试验: 多采用成对比较法、选择法、排序法和评分 法。
第一节 差别检验
一. 二点检验法(成对比较法) 1.定义: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 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定整个 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循序的一种检验方法。 2.适用范围:确定两种样品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别、 差别方向如何,是否偏爱两种产品中的某一种。 可用于选择与培训评价员。
确定哪一个样品更苦(更甜) 确定哪一个产品更受欢迎 样品A≠样品B,而不是A >B 一般情况: 显著水平设定在α=0.05
在确定二点检验是单边还是双边时,关键的一点是 取代假设是单边还是双边。如果试验目的只关心两 个样品是否不同,则是双边。如果试验目的确定某 项改进措施或处理方法的效果,或想具体知道样品 的特性,比如哪一个更好、更受欢迎,通常使用单 边。
五. 五中取二检验法 1. 定义:同时提供给评价员五个随机顺序排列的样品, 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另外三个是一种类型。要求 评价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分成两组的一种检验方法。 2. 适用范围:可识别出两样品间的细微感官差别。当 可找到少量的优选评价员时,可采用此法。 3.品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一般需要10-20人,当样 品之间差异很大,非常容易辨别时,5人也可以。
5. 试验需要进行重复; 6. 呈送顺序要平衡; 7. 差别检验不能作为消费者接受试验的一部分; 8. 有效控制试验环境,尽量减少非产品因素的干扰, 但不要刻意去模拟任何一种环境; 9. 尽量避免或减少产品盛放容器的使用; 10. 差别检验的试验结果用可能性来表示。
第四章 探索性和描述性调研设计(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李桂华)
![第四章 探索性和描述性调研设计(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李桂华)](https://img.taocdn.com/s3/m/406c42d9360cba1aa811da2f.png)
案例
• 现有对1000个 家庭(非固定样本) 两个一次性品牌购买 情况调查 结果如表4-3。表4-3就是一个普通的统计表。
表4-3:样本中购买各品牌的家庭数
品
A B C D 合
牌
第一期
200 300 350 150 1000
第二期
250 270 330 150 1000
计
• 假设现在我们使用固定样本(1000个家庭)调查同样的事项,由于 样本成员保持不变,我 们可以确知每一户 家庭在第一期和 第二 期 中 各购买了什么品牌。于是可以 将调查结果做成第一 期和 第二 期 的品牌购买交叉表,见表4-4。
• 横断研究与纵贯研究的主要区别 :
横断研究设计主要应解决的问题
• 样本确定
这个方案中的样本成员往往是依据概率法则,抽自一 个已知的调研总体。
• 分类(分组)法 普通分类(分组)形式 [案例1] 交叉分组形式 [案例2] • 同历群分析
所谓同历群(Cohort)是指在相同时间内有相同事件经历的 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同历群分析是由分类分析方法转化来 的专门方法。最常用到的同历群是年龄同历群,即每个人 都在同一时间段内 出生的 群体。 [案例]
跳转表设立固定的调查网进行调查固定调查网是由调研机构建立的它把成千上万用户吸收在调查网里再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从调查网里挑选出特定类型的用户作为典型的调查对象
第二篇 营销调研方法与技术
第四章 探索性和描述性调研设计
• 这里所说的营销调研设计(ResearchDesign)
指:为了有效地收集和分析资料而预先确定的 调查研究的类别及其基本模式(Model)。 • 一般有四种类型: 1、探索性调研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Exploratory Design) 。 2、描述性调研设计(Descriptive Design)。 3、实验性调研设计( Experimental Design)。 4、预测性调研设计 (Forecasting Design)。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80d75e77232f60ddcca1fc.png)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学生:摘要:简单说明食品感官评价的意义、概念和基本方法,主要对部分新型感官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以石榴果酒和肉制品为例说明食品感官评价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所谓,民以食为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食品品质的分析和评价却离不开感官评价这一方法。
时代进步,高科技发展,仪器测量和化学检验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可是却很难取代感官评价的地位。
不仅仅是因为在商业竞争中,十分具体的、数字化的东西十分容易被复制,更重要的是人的口味的复杂性、个人偏爱性等等,所以食品感官评价在整个食品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食品感官评价的概念食品感官评价作为一门技术最早应用于食品的评比上,例如评酒、食品质量评优等等,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现在,仍然还有着评酒师的职业。
感官评价这是出现在20世纪初,至今已应用于食品新产品的开发、市场调查、消费群体的偏好、工艺及原材料的改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等方面。
感官评价即以人的感官感知测定产品性质或调查嗜好程度,这一方法称为感官评价法或感官鉴评法。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包括三个类别:第一类是区别产品是否在某一方面不同;第二类是描述产品在特定的感官特性方面如何不同,是对产品感官性质感知强度量化的检验方法;第三类是情感,是对产品的喜爱程度的量化方法。
二、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一)差别检验差别检验是对比较的产品的总体感官差异或特定感官性质差异进行评价和分析,适用容易混淆的刺激、产品或者产品的感官性质的分析。
差别检验可以分为两大类:总体差别检验和性质差别检验。
总体差别检验是不对产品的感官性质进行限制,没有方向性,方法主要有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五中选二检验、“A”-“非A”检验、简单差别检验、相似性检验和与对照差异检验等方法。
5. 感官评定方法-描述性分析
![5. 感官评定方法-描述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a287e6e45c3b3566ec8b7c.png)
描述性分析定义应用描述性分析发展史 基本原理评价员表现描述性分析方法定义描述性检验是食品感官领域中测定食品质量特征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要求经过训练的评价员对食品的各个感官属性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
1)检测(区分);2)产品的感官属性描述(定性);3)以上感官属性的强度值(定量);由5-20名经培训的评价员完成感官评定和描述性分析感官评定喜好度检验分析型检验差别检验描述性检验风味剖面喜好度检验质构剖面自由选择剖面蛛网图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描述性分析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获得食品、饮料等的外观、气味、风味和质构的细节特征描述、个人护理用品的质感、织布的手感等等,即各类产品的感官特征。
定义目标产品的感官特性和为新产品开发提供理想产品特性的依据追踪产品的感官特性在货架期内的变化将产品的感官属性与仪器分析的理化特性结合分析•颜色•质构•风味在进行消费者测试之前,结合产品的感官属性,来设计问卷及更有效地理解消费者测试数据;描述性分析发展史第一个正式地、系统地描述性分析过程被称为:风味剖面分析1949年,由Cairncross和Sjostrom建立的在风味剖面分析之前,一些不系统地、不正式地描述性分析方法包括:•早期的化学家常使用他们的嗅觉去定义一些化学物质的感官特性•专业闻香师等长期建立和使用描述词。
红酒、茶、咖啡等其他传统行业的专家长期使用描述性语言去定义他们的产品而普通消费者,每天都在使用不正式的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中的里程碑:●定量描述性分析(QDA)1974年H. Stone, J.Sidel等人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啤酒风味轮的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科学家专家决定红酒品质好坏到描述性分析1960s-1970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merine戴维斯分校&加州红酒行业A.Noble描述性分析基本原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或组成:•描述性语言 = 定性方面•强度标尺 = 定量方面大部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筛选评价员及基础培训•建立属性术语•建立属性的定义及参照样•形成评分表(属性的顺序、评价过程和标度)•培训评价员(小组培训、个人培训)•考核评价员•产品描述性分析(产品的实际评价)建立属性术语描述性术语:产品中可识别的感官属性,也被称为:感官特征、描述性词汇、描述词、属性、描述性专业术语等描述性术语初建来源:•词汇库•文献•评价员自己形成术语建立:•实验人员向评价员提供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产品(从待评价的产品中挑选)•评价员对这些产品进行描述(主要集中在能区分样品的属性上)术语建立方法:•筛选频率较高的属性(外观、气味、风味、基本味及质构),保留频次 > 30% •合并有充分定义的属性;更换或删除较难理解的属性•确定初步描述词描述性术语确定的规则:•客观的•独有的(无重复)•易理解的•可被译成其他语言•其参照样易准备风味或香气轮的建立:•威士忌行业(UK)•酿造行业(UK和US)•红酒行业(US)强度评分标尺:•有些方法让评价员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标尺,只要能区分产品及与其他评价员保持一致即可);•其他方法校准评价员使用标尺的方式完全一样,即需大量培训,对于指定样品给出相同的分值概念一致化:评价员对于属性术语的理解是一致的:•认真定义术语及其评价方式•针对大部分属性,准备参照样/标样定义及评价方式:•弹性:样品第一次压缩后能够再恢复的程度;对于粽子,可用手指压缩一次能够回复的程度;•粘性:米粒对嘴唇的黏附程度;•咀嚼性:样品在吞咽前所需咀嚼的次数;•残留固形物含量:吞咽后口腔残留的松散的颗粒物含量。
感官
![感官](https://img.taocdn.com/s3/m/e9892f678e9951e79a89270e.png)
概述1、感官评价的应用主要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研发;市场和消费者研究。
(新产品开发、产品的改良/成本降低、确定产品的竞争能力、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确定产品的感官质量特性、原辅料的质量特性标准、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稳定性、加工工艺、原辅料、理化指标与感官质量的关系、产品广告)2、感官质量包括哪些内容外观——颜色、表面质地、大小和形状、产品结构气味——嗅觉感应、鼻腔感觉风味——嗅觉感应、味觉感应、口腔感觉口感、质地——机械参数、几何参数、脂肪/水分参数强度——定量方面呈现的顺序——时间方面综合方面——总体感觉3、感官评价的概念是什么?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第一章1、感官:定义: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所组成的器官。
特点:(1)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敏感(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3)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的基础。
特点: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2、感觉的类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3、感觉阈的概念: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绝对阈:是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阈下(上)刺激:低于下限(高于上限)的刺激刺激阈(或察觉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
差别值阈: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4、Weber定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差别阈会随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差别阈与刺激量的比值为一常数。
第4章 数据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含SPSS)
![第4章 数据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含SPSS)](https://img.taocdn.com/s3/m/0a36a6ce7f1922791688e840.png)
(2)配对删除法,是只在需要用缺失或遗漏值
进行分析时,才被删除,其他信息仍然被使用的方
法。
配对删除法相对于表列删除法,观测样本数量不
会因删除而减少过多,同时信息利用较为充分。但
同时也带来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一致性;二是
1、探究分析的作用 (1)考察数据的奇异性。过大或过小的数据均有 可能是异常值、影响点或是错误输入的数据。对于 这样的数据第一要找出,第二要分析原因,第三要 决定是否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2)检查数据分布特征。许多分析方法对数据的 分布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从实验或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 规律,决定了它们是否可以选用只对正态分布数据 适用的分析方法。 (3)考查方差齐性。另外对若干组数据均值差异 性的分析需要根据其方差是否相等,选择进行检验 的计算公式。
(4)方差齐性检验 在进行均值多组间比较时,要求各组的方差相同,
所以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例如常用的方差分析就
要求分组样本的数据来自方差相同的正态总体。另
外,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之前也要事先进行方差
齐性检验。具体内容请见第六章。
3、探索分析过程在SPSS中的实现 (1)建立或打开了数据文件后,按从“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进入 Explore对话框。见图4-1所示。
②M-estimators复选项,要求输入集中趋势最大 似然比的稳健估计。
③Outliers复选项,要求输出5个最大值与最小值, 在输出窗口中它们被标明为极端值。
如何使用Stata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
![如何使用Stata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f054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d.png)
如何使用Stata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第一章:Stata软件介绍Stata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商业分析和政府决策等领域。
它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分析工具和数据操作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可视化和模型建立等工作。
第二章:数据导入和管理在使用Stata进行统计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将数据导入到软件中进行管理。
Stata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比如Excel、CSV、SPSS等。
用户可以使用import命令将外部数据导入到Stata的数据集中,并可以使用rename、label等命令对数据集进行重命名和备注,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章:数据清洗和变量转换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常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变量转换。
Stata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清洗命令,如drop、replace、gen等,可以帮助用户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观测等问题。
同时,Stata还支持对变量进行变换,如计算新变量、重编码变量和生成虚拟变量等,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
第四章: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是了解数据特征和总体情况的基本手段,Stata提供了多种描述性统计命令,如mean、median、sum、tab等。
这些命令可以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总和、频数等统计量,并可以按照变量和组别进行分析,帮助用户发现数据的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信息。
第五章:推断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Stata 提供了丰富的推断性统计命令,如ttest、regress、anova等。
这些命令可以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计算,从而帮助用户验证研究假设、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第六章: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模式的方法,Stata 提供了多种多元统计分析命令,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等。
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命令对数据进行降维、分类、预测和解释,挖掘变量之间的潜在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解释。
描述性分析检验实习报告
![描述性分析检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8451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于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某食品检测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描述性分析检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提高我对食品感官分析方法的掌握,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描述性分析检验概述描述性分析检验是一种通过对食品感官特征进行描述,从而评价食品质量的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感官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感官分析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3)描述性分析检验的程序和方法(4)描述性分析检验的应用领域2. 描述性分析检验实践(1)感官分析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在实习初期,我参与了感官分析评价员的选拔与培训工作。
通过对候选人的面试和感官分析测试,选拔出具备良好感官能力和判断力的评价员。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对评价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感官分析能力。
(2)描述性分析检验程序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描述性分析检验程序:①样品准备:根据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混合等。
②感官分析评价:评价员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记录评价结果。
③数据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3)描述性分析检验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以下描述性分析检验方法:①描述性分析:对食品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质地等感官特征进行描述。
②差异分析:比较不同样品或同一样品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感官差异。
③相关性分析:分析感官评价结果与仪器检测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描述性分析检验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描述性分析检验应用:(1)新产品研发:通过描述性分析检验,了解新产品的感官特性,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2)产品质量控制:建立产品的标准感官剖面图,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3)市场竞争分析: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的感官特性,为我国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食品感官分析方法的掌握能力通过实习,我对描述性分析检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感官分析的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5
对评价员的要求比较高: ➢ 具备描述食品品质特性和次序的能力; ➢ 具备描述食品品质特性的专有名词的定义与其在
食品中的实质含义的能力; ➢ 具备对食品的总体印象、总体风味强度和总体差
A
13
3、 外观顺序--时间
除了说明一个样品的特征(质量的)和每个特征 的强度(数量的)外,评价小组常常在一个顺序 上察觉样品的差异。
后味或后感包括产品或样品被使用后或消费后仍 能感觉到的那些特征。需要完整的描述一个产品 的所有感觉特征,在产品使用后,应对各个特征 进行描绘,对强度进行评分。
A
14
第四章 描述性分析检验法
A
1
一、定义
描述性分析检验方法,是根据感官所能感 知到的食品的各项感官特征,用专业术语 形成对产品的客观描述。
A
2
描述评定是对一种制品感官特征的描述过 程。当评价制品的时候要考虑所有能被感 知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这种评价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集中在某一 方面。
描述分析要求使用具有精确的而且特定概念的, 并经过仔细筛选过的科学语言,来清楚地把评价 (感受)表达出来。
A
17
其次,选择的术语应当能反映对象的特征。
选择的术语(描述符)应能表示出样品之间可感 知的差异,能区别出不同的样品来。但选择术语 (描述符)来描述产品的感官特征时,必须在头 脑中保留描述符的一些适当特征。
A
12
描述分析强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取决于:
a.选用的尺度的范围要足够宽,可以包括该感 官性质的所有范围的强度,同时精确度要足够高, 可以表达两个样品之间的细小差别;
b.对品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熟悉掌握标尺的 使用;
c.参照标尺的使用,不同的品评人员在不同的 品评中,参照标尺的使用要一致,才能保证结果 的一致性。
(4)口感、质地 机械参数:硬、粘、韧、脆 几何参数:粒、片、条 脂肪/水分参数:油的、腻的、多汁、潮的、 湿的
A
8
(5)皮肤感觉特征
A 机械参数,产品对应力的反应(稠度、易于扩散、滑溜、 密度)
B 几何参数,例如,使用后产品中或皮肤上粒子的大小、 形状和定向(沙粒质的、泡沫状、片状的)
C 脂肪/水分参数,例如,脂肪、油和水的存在和吸收(油 脂状的、油状的、干燥、潮湿)
A
10
描述分析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取决于:
a.恰当选择词汇,一定做到对风味、质地、外观 等感官特性产生的原理有全面的理解,正确选择进 行描述的词汇;
b.全面培训品评人员,使品评人员对所用描述性 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是一致的;
c.合理使用参照词汇表,保证试验的一致性。
A
11
2、 强度—定量 描述分析的强度或定量性表达了每个感官特性(词 汇/定性因素)的程度,这种程度通过一些测量尺 度的数值来表示。常用标度: a.类别标度:0→9 b.线型标度: c.量值估计标度
异的分析能力。
A
6
二、描述分析的组成
1、感官特性(感官参数)--定性 (1)外观
颜色:色彩、纯度、均匀一致性 表面质地:光泽度、平滑度 大小和形状:尺寸和几何形状 整体性:松散性、黏结性 (2)气味 嗅觉感应:花香、果香、臭鼬味 鼻腔感觉:凉的、刺激的
A
7
(3)风味 嗅觉感应:花香、果香、臭鼬味、酸败味 味觉感应:甜、酸、苦、咸 口腔感觉:凉、热、焦糊、涩、金属味
因此,对于统一特征,个体差异或文化背景对形 成的概念具有重要影响。
在训练描述分析评价小组成员时,为评价小组提 供尽可能多的标准参照物,有助于形成具有普遍 适用性意义的概念。
A16ຫໍສະໝຸດ 描述分析术语集术语选择标准
首先,用于描述分析的标准术语应该有统一的标 准或指向。
如风味描述,所有的感官评价人员都能使用相同 的概念(确切描述风味的词语),并且能以此与 其他评价员进行准确地交流。
4、 总体印象--综合
除对定义一种产品感官特征质量、数量和时间因 素的觉察和描述外,评价员应具有对产品性质的 某些综合评价的能力。 综合因素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气味或风味的总强度 (2)平衡/混合(幅度) (3)总体差别 (4)快感评分
A
15
三、描述分析使用语言(术语)
对于大多数种类的描述分析技术,在培训阶段要 求评价小组成员对特定产品类项建立自己的“术 语”。这种行为要参考评价员的喜好和经验。
对评价员应该注意培养这种意识,并在工作中进 行验证、检查。
A
18
描述分析术语的选择方法
必要性:每个被选择的术语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 必需的,不多余的。
正交性:术语之间没有相关性。与同时使用的术语 在含义上很少或没有重叠,应该是“正交”的。
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属于在某种产品中具有相关性, 而在另一类产品中就没有。在训练期间,应该有意 识的帮助评价小组成员建立去除术语相关性能力。
A
19
如何利用描述分析得到的数据
通常可以利用描述分析试验数据分析结论解释不 同消费者对相同样品的快感反应。
如果选择的术语能与影响消费者接受性的结论性 概念相关,那么这些术语是非常有用的。
同时,理想的术语能与产品本质的、对整体特征 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因素相关。
A
20
尽可能使用单一的术语,避免使用组合的术语。 组合术语可用于产品广告,这种做法在商业上很
受欢迎,但不适于感官研究。
术语应当被分成元素性的、可分析的和基本的部 分。
A
3
描述分析试验可用于一个或多个样品,以便同时 定性和定量地表示一个或多个感官指标。
例如外观、嗅闻的气味特征、口中的风味特征 (味觉、嗅觉及口腔的冷、热、收敛等知觉和余 味)、组织特性和几何特性等。
A
4
组织特性及质地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硬度、凝 聚度、粘度、附着度和弹性五个基本特性及碎裂 度、固体食物咀嚼度、半固体食物胶密度三个从 属特性 。
D 外观参数,在产品使用期间视觉的变化(表面光滑、发 白、耸起)
A
9
(6)纺织品和非纺织品的质地结构/手感 A 机械特征,对应力的反应(韧性、压或拉、 弹力)
B 几何特征,例如,粒子的大小、形状和定向 (沙粒质的、凹凸不平的、颗粒状的、带状的、 细毛状的)
C 水分特征,水分的存在和吸收(干燥、潮湿、 油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