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变形段专项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软岩地层的隧道施工则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

软岩地层的特点是强度低、变形大,因此在软岩地层中施工隧道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软岩地层特点软岩地层是指岩石中固结程度较差、抗压强度较低的一类地层。

软岩地层的主要特点包括:岩体强度低,岩石容易破碎;岩体的固结程度较差,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岩体中含有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压力对隧道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1. 地质勘探与预测在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预测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了解软岩地层的分布、厚度、倾角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2. 支护技术软岩地层中,隧道的支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支护技术包括喷锚、喷浆、预应力锚杆等。

喷锚技术通过在软岩地层中注入混凝土,增加地层的强度,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喷浆技术则是通过注入浆液,填充地层的裂缝和空隙,增强地层的连续性。

预应力锚杆则是在软岩地层中埋设钢筋,并施加预应力,增加地层的承载能力。

3. 掘进技术软岩地层的掘进工作需要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

常用的掘进机械包括盾构机、液压钻头等。

盾构机是一种专门用于软岩地层中的掘进设备,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液压钻头则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软岩地层冲击破碎,实现隧道的掘进。

4. 预防措施在软岩地层的隧道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例如,应加强对地层的监测,及时掌握地层的变形和水位变化情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的应用案例1. 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在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软岩地层的掘进工作采用了盾构机和液压钻头相结合的方式。

隧道预留变形量调整专项方案

隧道预留变形量调整专项方案

中国云南保山至缅甸密支那公路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项目勐连2号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左幅K38+420-K38+350段预留变形量增加)9合同段编制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云南保山至腾冲高速路9标项目经理部编制时间:二O一一年一月勐连2号隧道号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左幅K38+420-K38+350断面扩大)一、工程概况勐连2号隧道为一座左、右幅分离式隧道。

左线K37+435~K38+587长1152m,右线K37+460~K38+410长950m,单洞长共计2102m;隧道平面设计为两曲线相接,隧道纵坡为-1.122%,最大埋深约98.0m,隧道进口端横坡为-4%,出口端横坡为+4%;采用进单洞两车道单向行驶,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区域山体较陡, 覆盖层较薄处岩性以亚粘土、碎石、块石等松散堆积物组成,覆盖层较厚处岩性为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为主,花岗岩风化程度高,多为全风化,间夹强风化、弱风化透镜体,局部全~强风化。

构造发育,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形成软弱结构面,围岩构造变动大,呈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失稳,地表水沿破碎带向下渗透,地下水丰富,隧道内会有滴水或局部涌水。

二、施工准备(1)隧道施工情况勐连2号隧道腾冲端左幅K38+562~K38+543段,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下沉收敛严重,按原设计预留变形量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后,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不能满足要求,初期支护侵入二衬断面40cm,拱顶累计下沉75cm,严重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左幅K38+540~K38+350段,其中K38+540~K38+527段设计为S5D型衬砌,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为15cm;K38+527~K38+440段设计为S5A型衬砌,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为15cm;K38+440~K38+350段设计为S5D型衬砌,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为15cm。

属于ⅴ级围岩,围岩为全~强风化花岗岩,构造发育,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极差,地下水丰富,隧道内局部涌水。

XX隧道(上行线)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

XX隧道(上行线)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

XX隧道(上行线)出口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隧道(上行线)出口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境内,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设计时速80km/h。

xx隧道全长1476m。

2地质概况xx隧道(上行线)表层为第四系残破积粉质黏土,灰黄色,厚度不均,约1~4m;下伏基岩为石灰系下统林地组粉砂与粉砂质泥岩互层,褐黄色,全风化,全风化层呈土状。

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地下水为裂隙水,较发育,围岩稳定性极差。

3 变形情况受4~5月份连续降雨影响,洞内围岩含水量饱和,初期支护及掌子面渗水量较大,经监控量测显示 xx段持续变形,收敛及沉降6mm~7mm/d,2 015年5月8日13点发现仰拱端头xx处下台阶出现环向及纵向裂缝向掌子面方向延伸,裂缝宽度1.2cm,并持续发展,现场随即采用石渣反压回填,并汇报分部及指挥部领导,下午15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现场会勘后确定处理方案。

4 处理方案4.1 洞内处理xx段进行反压回填,回填至上中台阶脚板连接处,并且将上台阶拱脚处进行反压。

回填完成之后对拱墙背后进行5m径向注浆,注浆里程范围xx,,注浆管采用Φ50*3.5mm钢花管,长5m,间距0.5m*0.5m,梅花型布置。

注浆完成后对侵线部位拱架进行逐榀拆换,拆换顺序自二衬端头至掌子面方向,拆换之前对上中台阶部位进行超前小导管超前打设,超前小导管Φ42*3.5mm,长度5m热轧无缝钢花管,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3m/环,搭接2m/环,换拱拱架采用I25工字钢,每处拱脚处打设4根Φ50*3. 5mm,长5m锁脚钢花管,并进行注浆。

径向注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锚管均需注浆,注浆材料首选水泥单桨液,必要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为:水灰比W:C=0.6:1~0.8:1、水玻璃体积比C:S=0.3~1:1,水玻璃浓度为35Be’,注浆压力控制在1.0~1.5MPa,具体根据现场注浆实验确定。

大跨段隧道施工工法

大跨段隧道施工工法

大跨段隧道施工工法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施工方案,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施工工序等内容。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隧道灯具、机械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地质条件、地形特点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最后是进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隧道短支撑施工隧道短支撑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需要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边坡开挖和支护,以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然后进行隧道短支撑的设置,包括支架的安装、支撑的固定等。

在设置完隧道短支撑之后,可以进行隧道的进洞施工。

三、隧道进洞施工隧道进洞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和进度。

首先需要对隧道进口进行开挖和支护,以确保隧道进洞工作的安全进行。

然后进行隧道的进洞施工,包括挖掘、爆破、清理等。

在进洞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隧道短支撑,避免发生支撑失稳的情况。

隧道进洞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隧道拱顶施工。

四、隧道拱顶施工隧道拱顶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隧道拱顶的浇筑和养护。

首先需要在隧道内部设置隧道灯具和通风设备,然后进行拱顶的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确保拱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隧道拱顶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隧道的出洞施工。

五、隧道出洞施工隧道出洞施工是隧道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可以保证隧道的质量和完工进度。

首先需要对隧道出口进行开挖和支护,以确保隧道出洞工作的安全进行。

然后进行隧道的出洞施工,包括挖掘、排水、清理等。

在出洞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隧道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为出洞施工而引发的隧道结构塌陷等问题。

综上所述,大跨段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耗费时间精力的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同时在隧道短支撑施工、隧道进洞施工、隧道拱顶施工和隧道出洞施工等环节中要注意施工安全和质量,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隧道工程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地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软岩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大变形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高效,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隧道工程2. 工程地点:XX省XX市3. 隧道地质条件:软岩,高地应力,易发生大变形4. 隧道结构:双洞四车道,左洞长3.5km,右洞长3.6km三、施工方案1. 预处理措施(1)施工前,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掌握软岩大变形的规律和特点。

(2)针对软岩大变形,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及时发现大变形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施工工艺(1)超前支护:采用超前锚杆、锚索、管棚等支护措施,对软弱围岩进行加固。

(2)开挖方式:采用台阶法开挖,分台阶进行开挖,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等材料,对开挖面进行支护。

(4)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二次衬砌,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3. 施工技术要点(1)超前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变形情况,合理选择锚杆、锚索、管棚的长度、直径和间距。

(2)开挖方式: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宽度。

(3)初期支护: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质量,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4)二次衬砌:根据地质条件和变形情况,合理确定衬砌厚度和结构形式。

4. 施工监测(1)监测项目:隧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隧道内水位等。

(2)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应力计、水位计等设备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率。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成立专项施工小组,负责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2. 施工人员: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材料:选用优质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方案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2)

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2)

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一、前言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软岩地层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方法。

由于软岩地层强度低、易变形,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无法满足其要求。

因此,研究开发出了这种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能够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软岩地层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无论是软岩地质条件,还是地下水位较高,都能有效应对。

2. 稳定性高:通过在隧道壁面设置微台阶,能够减小地应力对围岩的影响,提高围岩稳定性。

3. 施工效率高:采用该工法,能够减少地层变形和覆土压力,提高隧道开挖进度,加快施工周期。

4. 技术控制精度高:通过合理设计微台阶的形状、尺寸和间距,能够控制隧道开挖的精度和形状。

三、适应范围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适用于软岩地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软岩地层:软岩地层是指岩石的强度低、易变形的地层,包括粉细砂、黏土、泥质岩等。

2. 地下水位较高:软岩地层常常伴随着较高的地下水位,这种工法能够有效应对地下水渗流和涌水问题。

3.暴露地表:隧道施工需在地表进行,适用于直接暴露的软岩地层,如山坡、河岸等。

四、工艺原理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法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微台阶设计原理:通过合理的微台阶设计,能够分散地应力,减轻围岩变形,提高围岩稳定性。

2. 支护措施原理: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钢筋网片、喷浆,能够增加围岩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3. 施工控制原理:通过合理控制挖掘进度、支护时间和围岩变形监测,能够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软岩大变形隧道微台阶开挖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施工过程:1. 前期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测量和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支护措施。

2. 微台阶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微台阶开挖,控制开挖进度,注意隧道壁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八台山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概况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

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CW10合同段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里程为K46+000~K48+640,全长2.640km。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为八台山隧道主洞2480m/0.5座,避难通道2450m/0.5座,1-4*3m 钢筋砼盖板涵一座,路基土石方5115m3。

八台山隧道主洞起止里程K43+205~K48+480,全长5275m,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3+206~YK48+450,全长5244m。

属特长隧道。

其中主洞K46+000~K46+480段、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6+000~YK48+450,位于CW10合同段内,是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

2、地形地貌八台山隧道进口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双河乡干坝子河村、出口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

隧道穿越的八台山,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脊由东向西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

形成山丘、山脊与沟谷相间形态,以山丘为中心形成向四周发育的“爪”状山沟;隧道轴线地面最高点位于洞身段K44+610的山脊顶部,标高为1797.74m,一般地面标高740.0~1596.2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的溪沟底部,标高731.50m左右,相对高差856.2m.隧道区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单元区。

3、工程地质八台山隧道地质复杂,裂隙倾角大,多为陡倾裂隙,节理面较平直,呈微张~张开状,宽1-50㎜不等,裂隙面附褐色铁质膜,局部为泥质充填。

由洞口向洞身地质条件依次为:(1)出口段位于一斜坡上,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的盐溶角砾岩。

角砾状结构、岩溶发育。

(2)本隧道洞身段主要为III~V级围岩,构成III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呈中厚层状。

跨度5米,跨度5~10米,可稳定数月,可发生局部块状位移及小~中塌方;构成I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大冶组、栖霞组灰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

强震高地应力富水碳质板岩隧道大变形段落施工措施

强震高地应力富水碳质板岩隧道大变形段落施工措施
边墙。
漏长度不 大于 1 5 c m,并尽量与型钢 、锚杆焊 接牢 固,使之共 同受力 。钻 孔完毕后严格 按要求注浆 ,开挖前方 围岩后 看到 ,
注浆 固结连成一 片,形成帷幕护拱 ,以提高 围岩 自稳能力 ,有
效 地 阻止 过 大 变 形 。
3 . 2 . 4 . 2 锚杆 ( 管)支护 系统锚杆拱部及边墙锚杆采用 中空组合锚杆 ,在锚杆体内
衬 离掌子面距离控制在 4 0 r f l 以内。
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量测 ,量测频率以 《 铁路 隧道施工规
范》要求为准 。根据松潘隧道 的监控数据显示 ,软岩 大变形 隧 道 的变形值一 般为 1 5—3 5 c m,个别地 段为 3 5— 4 0 c m。为 了
利用微 差爆 破 ,地 震波 具有相 互干 扰的作 用 ,从 而使 地
( 3 )径 向注浆 :对 两侧边墙 出水 范围进行小导 管注浆 ,小
导管 长 5 m,间距为 1 . 2X 1 . 2m,注浆压力 为 0 . 5~1 . O MP a 。 ( 4 ) 调整 预 留变 形量 由设计 1 0~5 c m变 为 4 0 c m,并对
该 段 进行 换拱 处 理 。 ( 5 )加强监控量测。
3 . 2 . 4 . 1 超前 小导管
降低 ,其 中拱顶下 沉累积最大值 由 3 5 c m降为 1 8 o n;净 空收 敛 累积最大值 由 5 1 c m降为 2 1 ( 3 m,效果 明显 。
该 段稳 定后 初支断面 ,选 取 D 3 K 2 4 3 + 8 3 5为典 型断面。未
震 波削 弱 ,减轻 对 围岩 的扰 动 ;同样 ,增加孔 数 ,减 少每孔 的装药 量 ,即弱爆破也 可减 少爆 破对 围岩 的扰动 。开挖采 用 弱爆破 技术 ,降低一 次爆破 用药 量 ,采 用短 进尺 、多循环 的

十天线金洞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

十天线金洞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

十天线金洞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十天线金洞隧道实际工程情况,对在此类地质、工程情况下的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隧道工程是一项设计复杂、施工复杂、质量要求严格、且隐蔽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对于某些工程地质较差地段,隧道施工尤为艰难,且易造成塌方等严重的工程事故。

本文结合十天线金洞隧道的实际工程情况,对在此类地质、工程条件下的隧道大变形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金洞隧道位于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汉中至略阳(陕甘界)公路段,隧道全长2380 m,是略阳连接线上最长的一座隧道。

1.2 工程地质金洞隧道原设计围岩为中风化片岩,裂隙较发育,岩体呈碎石压碎状结构,基本为V级围岩。

但在具体施工中,发现围岩极差、洞内岩层含水量大、富水岩层暴露空气有泥化现象、初支下沉量大、局部地方有偏压现象,开挖易造成塌方。

2 工程难点针对金洞隧道工程地质原因,隧道施工采用了双层I18、I20、I22型钢,φ50 cm,锚杆23根Φ42×4×4.5 m注浆小导管。

但在此种强支护下,仍出现了初支表面开裂、钢支撑变形、左侧拱腰出现喷射混凝土剥落、局部初支下沉倾线等现象,因此将施工方法变为大变形段施工。

3 大变形段初支施工工艺3.1 超前钢管施工该段掌子面围岩为强风化绿泥石片岩,岩体破碎,拱顶围岩呈绿色,用手即可剥落。

两侧围岩呈灰白色,手捏呈粉末状,有弱膨胀性,开挖即会引起拱顶就大范围的塌落现象。

因此在开挖前对掌子面进行封闭,再打超前注浆小导管,根据围岩的实际好坏隔一循环打一次,不断的调节插入的角度,小导管从拱架腹部穿过并焊接。

以此来减少围岩的塌落,同时也构成一个安全的施工空间。

由于岩层含水量大,在注浆时遇到了注浆量少的问题。

软岩偏压铁路隧道大变形处治施工技术

软岩偏压铁路隧道大变形处治施工技术

隧 道 /地 下 工 程 ・
软岩 偏压铁路隧道大变 形处治施工技术
谭 准 , 向浩 东
( 中 铁 二 局 集 团 勘 测 设 计 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成 都 6 1 0 0 3 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受地形、 水 文地 质 条 件 以 及规 划 平 面要 求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在 软 弱 偏 压 岩 体 中进 行 隧 道 开 挖 支 护 的 工 程 越 来
i n d u c e l a r g e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t u n n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Xi a g u i p i n g T u n n e l i s t a k e n a s a p r o j e c t c a s e i n t h i s
Abs t r a c t : Re s t r i c t e d b y t h e t e r r a i n c o n d i t i o n,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d i t i o n, a n d t h e pl a n n i n g p l a n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 mo r e a nd mo r e t u n ne l s a r e e x c a v a t e d a n d s u p p o r t e d i n s o f t a n d e c c e n t r i c c o mp r e s s i o n r o c k s . Ho we v e r, s o t f r o c k s a r e c h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c o mp l e x, v a r i a bl e a n d f r a g me n t i z e d, wh i c h t e n d t o

堡镇隧道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方案

堡镇隧道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方案

() 1 地质条件差 : 隧道含有大量的炭质页岩 , 粉砂质 页岩及泥
质灰岩 , 开挖暴露后 极易风化。
() 2 岩层节理发育 , 存在顺 层溜坍 ; 因地 质构造 的影响 , 产生
多处挤 压破 碎带 。
内, 环向 间距 3c 0m。在渗水严 重地段 , 导管 内预注双 液浆 , 无水 地段仅 打设 小导管 , 并适 当加密间距 ( 拱顶 9。 围为 2  ̄2 c 0范 0 5m,
施工监测 、 工注意 事项 , 软岩 大变形隧道施 工参 考。 施 供
关 键 词 : 道 ; 岩 大 变形 ; 工方 案 隧 软 施 1 工 程 概 况
1 8 m。地 质 情 况主 要为 砂 质页 岩 、 05 粉砂 质 页岩 、 质 页 岩 、 炭
堡镇 隧 道 为宜 万 铁 路 全 线 第 二 长 大 隧 道 , 用 左 、 两 采 右 单 线 方 案 , 线 长 1 6 m, 线 长 1 5 5 左 1 3 右 5 1 9 m。 左 线 出 E 段 l 5 2 m, 中 V 级 围 岩 1 9 1 围 岩 4 1 m,I级 围 岩 94 其 2 m,V级 70 l l
泥 质灰 岩 及硅 质 岩 , 围岩 较为 破碎 , 计 有 2 8 i 软 岩 一 设 61 n为 般 变形 ( GYz , 4 6 为软 岩严 重 变形 地段 ( ) 10 m GY1 。隧 道 软 )
岩 变形 地 段支 护 参数 见 表 1 :
表 1 隧道软岩大变形地 段支护 参数 表
施 工。
隧 道开挖后 检查 注浆段浆液 固结连成一 片 , 成帷幕 护拱 ; 形 未注浆段亦形成钢管棚架 , 阻止 了围岩的掉落 、 滑塌 , 确保开挖的
顺 利进 行 。 3 12 型钢拱架 ..

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3)2程概况 (3)2.1概况 (3)2.2地形、地貌 (3)2.3工程地质 (4)2.4水文地质 (4)2.5高、极高地应力分部 (4)2.5.1软岩高、极高地应力 (4)2.5.2硬岩高、极高地应力 (5)3施工部署及生产组织机构 (5)4施工计划 (6)5施工准备 (6)6隧道高、极高地应力段施工方案 (6)6.1硬岩高地应力段施工方案 (6)6.1.1岩爆的特征 (6)6.1.2防治岩爆的施工方案及措施 (8)6.2软岩大变形段施工方案 (13)6.2.1软岩大变形具有以下地质特征 (13)6.2.2软岩段施工方案及措施 (13)7洞内作业救援逃生措施 (17)8 应急预案 (18)8.1应急预案准备措施 (18)8.2抢险领导组织机构及责任 (18)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2.1抢险领导组织机构 (18)8.2.2人员岗位职责 (19)8.3应急响应 (20)8.3.1应急处理办法 (20)8.3.2响应程序 (21)8.3.3应急结束 (21)9质量保证措施 (21)9.1质量管理目标 (21)9.2质量保证体系 (21)9.3措施 (22)10安全保证措施 (22)10.1安全管理目标 (22)10.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3)10.3高、极高地应力区施工安全措施 (23)11文明施工措施 (24)11.1文明施工目标 (24)11.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4)11.3文明施工措施 (24)12环境保护、水土保护措施 (25)12.1环保、水保目标 (25)12.2环保水保管理机构 (25)12.3环保水保管理体系 (26)12.4环境保护措施 (27)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编制依据(1)本项目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

(2)本项目招标补遗书和答疑书。

(3)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项目管理规定》。

(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现行铁路技术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和相关规定等。

茜阳隧道变形原因分析及施工方案探讨

茜阳隧道变形原因分析及施工方案探讨

使 围 岩软 化 ,降低 了软 弱面 的强 度 。
固 福 交 科 21第 期 建 通 技 0 年 6 1
( ) 施 工 原 因 4
备 ,模 拟 时不 予考 虑 。
①在坡积粉质粘土围岩基础上施工单位擅 自采用上
下 台阶 法 开挖 ;
④ 初 期 支 护 中 考 虑 喷 混 凝 土 、锚 杆 和 钢 拱 架 的 作 用 ,将 初 期支 护 为梁单 元 。
12 工程 地 质 . 场 区 上覆 坡 残 积 土 ( l r), 伏 基 岩 为震 旦 系 Qd + 1 下
楼 子 坝 组 变 质粉 砂 岩 ( z), 产 状 为 1 0_4 。出 口段 其 8/ 0 地 表 上 覆残 坡 积 土层 较 薄 ,但 强 风化 变 质 砂 岩厚 度 大 ,
40 5m;地 层以 变 质砂 岩为 主 ,构 造相 对较 稳 定 。
11 地形 地貌 .
隧 道 区属 构 造 一 蚀低 山地 貌 ,地 形起 伏 较 大 ,山 剥 坡 较 陡 , 自然 坡度 3 。 5 。 5 ̄ 0 ,山 脊 ( )陡 峭 。进 口处 顶 地 面 高 程 40 50 8  ̄ 1 m,出 口处 地 面 高 程 4 0 4 7 7  ̄ 9 m,隧 道 轴 线 最 大 海 拨 标 高 为5 2 9 m,植 被 较 发 育 , 多 为 杂 木 。 进 口段 自然坡 度3  ̄ 5 。 0 ̄ 0 ,出 口段 自然坡 度2 。3 o 0 ̄ 5 。
为 V级 围岩 。 13 水 文地 质 .
2 变 形 原 因 分 析
21 变 形 原 因论 述 .
引起茜 阳 隧道 出 口段隧 道 支护 下沉 并干 裂原 因大致
有 以下 四 种 。 ( )地形 因素 1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是指在软岩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地层的软弱性质,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前对软岩地层进行处理,以减少地层的变形。

预处理技术包括注浆、冻结、爆破等。

其中注浆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预处理技术,它可以通过注入水泥浆或聚合物浆来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地层的变形。

2. 支护技术支护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软岩地层进行支护,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护技术包括钢支撑、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其中钢支撑是最常用的一种支护技术,它可以通过钢管或钢板的支撑来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掘进技术掘进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软岩地层进行掘进,以开挖出隧道。

掘进技术包括机械掘进、爆破掘进、液压掘进等。

其中机械掘进是最常用的一种掘进技术,它可以通过机械设备的挖掘来开挖出隧道。

4. 监测技术监测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软岩地层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地层的变形情况。

监测技术包括测量变形、测量应力、测量位移等。

其中测量变形是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地层的变形情况来判断地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地层的情况和施工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大变形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地质、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

隧道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大变形隧道,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保障施工安全。

本文将就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进行浅析。

一、对大变形隧道的认识大变形隧道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隧道形状等因素导致隧道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影响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变形隧道的存在会增加施工风险,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在隧道施工中必须对大变形隧道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1. 地质勘察在进行大变形隧道施工前,必须对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到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质勘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隧道设计、支护方案等工作。

2. 合理设计在进行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前,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案。

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隧道的变形风险,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地质情况、隧道形状、支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合理施工在进行大变形隧道施工时,必须遵循合理的施工流程和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隧道变形情况,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4. 持续监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工作,监测隧道的变形、位移等情况。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到隧道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隧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

5. 合理支护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支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隧道形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选择适合的支护材料和方法,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支护工作需要与施工同步进行,保障支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安全预案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措施软岩大变形是指在高地应力环境下,隧道开挖后围岩发生侧鼓、底鼓等严重挤压变形,挤压变形量超出常规围岩变形量的现象,是围岩柔性破坏时应变能很快释放造成的一种动力失稳现象。

1.工程概况某隧道为铁路单线隧道,隧址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存在构造应力相对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局部埋深较大的隧道可能遭遇高地应力工程环境,特别是隧道埋深过大时,板岩、千枚岩等软质围岩可能发生软岩大变形;局部构造应力强烈的区域,破碎的硬质岩也可能出现大变形现象。

沿线易发生软岩大变形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泥盆系及志留系千枚岩、板岩地层.该隧道埋深大、软质岩发育地段,以Ⅰ级及Ⅱ级软岩大变形为主。

隧道在DK28+888~DK36+415段主要为绿泥片岩及片岩,层厚普遍小于3cm,属极薄层~中薄层,灰绿色为主,矿物成分以绿泥石、云母、石英为主,变晶结构,薄片状构造为主,岩质软弱,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部分段落呈中厚层状构造,岩体较破碎,该段落富水程度中等,绿泥片岩浸水后强度急剧降低。

其中DK29+765~DK36+415段具轻微~中等的变形潜势。

2.软岩大变形段的基本特性(1)变形量大:变形量远超常规预留变形量。

(2)初期支护变形速度快:隧道变形量测开始阶段,变形速率快,最大变形速率时间一般发生在边墙下台阶落底至仰拱闭合成环前。

(3)变形持续时间长:大变形区段变形时间从开挖至衬砌浇筑前,一般30d 或更长。

(4)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开裂变形持续不断,易发生大面积失稳坍塌,处置塌方难度大。

3. 软岩大变形段的施工情况软岩大变形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边墙挤压纵向变形开裂,拱顶下沉环向变形开裂,钢架凸起变形、扭曲,边墙变形侵限拆换拱,初支喷射混凝土鼓包掉块,隧底初支受力鼓起,掌子面岩石崩解滑坍,应力集中部位明显开裂掉块,局部二衬开裂等现象。

4. 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措施及施工技术从主动加固围岩,发挥围岩自承能力,控制围岩塑性区发展出发,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主动控制技术要点为“加深地质、主动控制、强化锚杆、工法配套、优化工艺”二十字方针。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效果分析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效果分析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效果分析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隧道衬砌结构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衬砌结构可能会发生大变形和破坏。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的效果。

一、补强加固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的大变形和破坏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地震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补强加固的措施。

例如,在衬砌结构内部增加钢筋混凝土加固柱或墙等,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耐震性能。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隧道衬砌结构的抗变形和抗破坏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

补强加固措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加固措施的设计和实施质量。

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进行补强加固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施和监控。

二、局部修复在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发生大变形和破坏时,可以采取局部修复的措施来处理。

例如,对于衬砌结构的裂缝和孔洞,可以使用特殊材料进行填充和修复,以恢复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种措施通常比补强加固更为经济和便捷,适用于对隧道结构损坏范围较小的情况。

局部修复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主要取决于修复材料的选择和质量。

修复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相容性,以确保其与原有衬砌结构的粘结和一致性。

此外,在进行局部修复之前,还应进行详细的损害评估和修复方案设计,以确保修复结果符合预期效果。

三、整体更换当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严重大变形和破坏时,无法通过补强加固或局部修复来解决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整体更换。

整体更换是指将原有衬砌结构完全拆除,并重新安装新的衬砌结构。

整体更换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彻底解决衬砌结构的大变形和破坏问题,恢复隧道的正常使用。

然而,这种措施的成本和工期都较高,可能对交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进行整体更换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评估和施工方案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交通运营的影响。

软岩隧道施工大变形防治措施

软岩隧道施工大变形防治措施

软岩隧道施工大变形防治措施构筑在软岩中的隧道,施工时常会发生较大变形,为此,在施工中常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断面形状。

如日本的锅立山隧道、惠那山隧道和我国的新夏隧道、木寨岭隧道、家竹箐隧道采用将断面形式改为圆形或改变断面弧度的办法对大变形部分进行处理,有利于隧道承载和控制变形。

(2)长锚杆支护。

据大变形隧道的资料显示,国内外大部分大变形隧道中,加强锚杆是抑制大变形较为有效的措施,特别在煤矿巷道中采用最多。

大部分通过加长锚杆达到目的,锚杆长度一般为5~6 m,对于变形极难控制的地段,也有较多使用9~13 m的案例。

(3)早期双层支护。

关角隧道遭遇大变形时,采取了双层初期支护措施。

第1层初期支护为I20a钢架,间距1榀/0.5 m,网喷混凝土28 cm;当初期支护变形达到10 cm时,迅速喷设第2层初期支护,I16型钢钢架,间距1榀/0.5 m,网喷混凝土20 cm。

通过双层初期支护,有效控制了大变形,量测结果显示最大拱顶下沉量25.5 mm,最大水平收敛值148.8 mm,满足安全要求。

(4)基底加固。

根据国内外隧道实例,调研的日本大部分大变形隧道及我国部分大变形隧道都有基底隆起、基脚下沉等现象,为保证基底稳定,采用改变仰拱曲率、加强锚杆,增加仰拱强度,底部注浆或旋喷桩等手段,可有效加固基底进而有利于支护系统的牢固。

(5)合理确定预留变形量。

根据项目调研,目前已施工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来看,预留空间为20~80 cm,大部分为30~50 cm。

合理预留变形量的参考因素是隧道断面、围岩性质、地应力和地下水环境,也与施工技术有关。

(6)掌子面变形及稳定性控制。

有观点认为挤压性大变形隧道的变形主要是由掌子面的变形引起的,因此控制掌子面变形十分重要,而采取超前支护(如超长玻璃纤维锚杆等)能较好地抑制掌子面变形,进而达到控制隧道稳定的目的。

目前掌子面变形及稳定控制方法应用普遍。

(7)拱脚稳定性控制。

大量大变形隧道的工程实践证明,保证拱脚稳定对于维护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意义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大变形段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适用范围 (1)三、工程概况 (1)四、隧道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 (2)五、施工方法 (5)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11)七、资源配置 (14)八、质量保证措施 (15)九、安全保证措施 (16)十、应急预案 (17)一、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1.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1.2、施工总承包合同文件。

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5、《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二、适用范围根据构造断裂带位置,现场围岩地质条件和隧道埋深情况对大变形段落进行预测,右线K74+930~K75+600段、左线ZK74+980~ZK75+660段可能出现大变形。

三、工程概况隧道端左线5.935km,隧道端右线5.976km,隧道端斜井2.272km,隧道端横洞0.475km,改扩建斜井施工便道1.524km,新建斜井施工便道2.043km。

主要工程内容为隧道工程,隧址区呈北东向展布,南东坡向沟谷发育大体多呈V型,沟壁陡直,谷底狭窄,谷坡陡峻,一般坡度为35°,洞身地形中部高,地形起伏大,进、出口地段地形较低,海拔高程657.6~3000m,相对高差约2500m,为构造剥蚀高中山地貌。

Ⅲ级围岩以流云岩、白云岩为主,以块状整体结构为主,地下水较发育~发育局部可能出现大股状,岩质硬,埋深400~1900m,可能存在岩爆;Ⅳ级围岩以板岩、变质砂岩、流云岩、白云岩主为主,岩体呈楔形破碎镶嵌结构,受构造作用强烈,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隧道开挖易发生掉块或小至中塌方现象,深埋段可能发生强岩爆,地下水不发育以潮湿~滴水状为主;Ⅴ级围岩覆盖层、强风化基岩、断裂破碎带等,岩体以破碎结构为主,洞口风化及构造裂隙发育,岩质软~硬,岩体破碎~较破碎,断裂带,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结构或碎粒状。

受构造作用强烈,褶曲及次级断层发育,围岩可发生岩体大变形,拱部易产生大的坍塌现象,地下水不发育,呈潮湿~滴水状。

断裂带可能有股状水流,雨季有产生突泥、涌水的可能。

根据构造断裂带位置,现场围岩地质条件和隧道埋深情况对大变形段落进行预测,右线K74+930~K75+600段、左线ZK74+980~ZK75+660段可能出现大变形。

四、隧道大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施工过程中,按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加强监控量测。

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严禁冒进,仰拱及时封闭成环,二衬及时跟进。

支护参数及注意事项如下:①、Da段分外层和内层共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做外层支护即采用I20b工字钢50cm/榀,辅以φ8钢筋网20×20cm、φ32自进式锚杆长800cm、φ42注浆小导管长400cm环向间距120cm、纵向间距50cm,锚杆与小导管按梅花型相间布设,喷射C25砼26cm,加强监控量测,如围岩变形达到设计预留变形量20cm,且变形没有收敛趋势,立即施做内层支护,否则不施做内层支护,内层支护采用I18工字钢50cm/榀,喷射C25砼20cm。

Db段采用I20b工字钢50cm/榀,辅以φ8钢筋网20×20cm、φ32自进式锚杆长600cm、φ42注浆小导管长350cm环向间距120cm、纵向间距50cm,锚杆与小导管按梅花型相间布设,喷射C25砼26cm。

Dc段采用I20b工字钢60cm/榀,辅以φ8钢筋网20×20cm、φ22药卷锚杆长350cm、φ22药卷锚杆长350cm环向间距120cm、纵向间距120cm,,喷射C25砼26cm。

外层初期支护宜短进尺,逐次开挖断面各分部。

分部开挖不得超前独进。

隧道周壁开挖应圆顺,宜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

开挖后及时封闭暴露的岩体。

中间部分可采用钻爆法开挖,应紧跟开挖作业并尽快对围岩施加约束。

②、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剪强度。

③、钢拱架支撑采用可缩性结构,即在边墙拐角处采用较大半径圆弧过度。

④、衬砌的拱部和侧墙宜同时施工,仰拱应尽早完成。

⑤、加强监控量测,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为后期施工提供依据,同时在初支完成后,加强后注浆力度;使围岩固结成整体,阻止围岩变形。

具体衬砌结构见下图:五、施工方法采用三台阶施工方法,台阶高度确定为上台阶高度 2.5m,中台阶高度4m,下台阶带仰拱高度4.02m。

上台阶长度3~5m,中台阶长度5m。

开挖方法选择挖掘机带破碎头开挖,在确需爆破段采用弱爆破的方式。

开挖进尺控制在1榀拱架间距之内(即50cm)。

1、施工顺序第一步:开挖上台阶后,用挖机将上台阶渣扒到中台阶,扒渣后立即初喷4cm厚C25砼封闭开挖面。

(已施工钢架等初支未示)第二步:上台阶立拱架、打锚杆、超前支护等;同时进行中台阶出渣、开挖。

中台阶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下台阶带仰拱开挖、出渣。

第四步:下台阶、仰拱立拱、喷混凝土,仰拱钢架滞后下台阶钢架4榀。

图5-1 三台阶法施工示意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样上台阶开挖上台阶扒渣中台阶开挖、出渣上台阶立拱架等支护中台阶立拱、锚杆上、中台阶喷射砼下台阶带仰拱开挖下台阶带仰拱初支下一循环图5-2 三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3、施工方法(1)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采用风钻钻孔,用锤击或钻机将小导管顶入,注浆泵注浆。

图5-3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图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设计,外插角满足规范要求(10°~14°),与线路中线方向大致平行。

孔位钻设偏差不超过5cm,孔眼长大于小导管长,钢管顶入长度不小于管长设计长度,用高压风将管内砂石吹出。

(2)I20b钢架施工①制作:钢架按设计尺寸在钢构件加工厂下料分节焊接制作,制作时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保证每节的弧度与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每节两端均焊连接板,节点间通过连接板用螺栓连接牢靠,加工后必须进行试拼检查,严禁不合格品进场。

②安装:钢架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尺寸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为±5cm,垂直度±2°。

钢架的下端设在稳固的地层上,拱脚高度低于上部开挖底线以下15~20cm。

拱脚及边墙脚加设槽钢垫块。

图5-4 拱架施工工艺框图(3)钢筋网铺设钢筋须经试验合格,使用前必须除锈,在钢构件加工厂分片制作,安装时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

人工铺设贴近岩面,与锚杆和钢架绑扎连接(或点焊焊接)牢固。

钢筋网和钢架绑扎时,应绑在靠近岩面一侧,确保整体结构受力平衡。

喷混凝土时,减小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和控制风压,以减少钢筋网振动,降低回弹。

(4)锚杆施工锚杆采用风钻钻锚杆孔,锚杆钻孔利用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排距,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打入,高压风吹孔。

孔内锚固剂填塞必须饱满,再用风枪将锚杆送入孔内,并杆体位于孔位中央然后安装垫板,垫板必须用螺帽紧固在岩面上,增强锚杆与喷砼的综合支护作用。

锚杆尾端尽量焊接在拱架上,以便共同受力。

锚杆施工工艺框图见图5-5。

(5)喷射混凝土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

工艺流程见图5-6。

①喷射前处理危石,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当受喷面有涌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先进行引排水处理。

②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设置控制喷砼厚度的标志。

喷射作业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进行,有较大凹洼处,先喷射填平。

③喷嘴垂直于岩面,距受喷面0.8~1.2m,呈螺旋移动,风压0.5~0.7MPa。

液态速凝剂由自动计量在喷嘴处掺入。

④喷射混凝土时按照施工工艺段、分片,由下而上依次进行。

一次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厚度,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

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⑤喷混凝土料由洞外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

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卸入湿喷机,机械手配合湿喷机喷混凝土。

图5-5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6 湿喷混凝土工艺框图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1、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的项目和方法监测项目以收敛变形监测为主,以便掌握施工中结构的内力情况,并结合变形监测结果综合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检验和修正采用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要监测项目见表6-1。

(2)隧道围岩收敛变形监测目的:隧道开挖后,周边点的位移是围岩和支护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净空的变化(收缩和扩张)是围岩变形最明显的体现。

监测仪器:全站仪。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点布置见图6-2。

图6-2 台阶法开挖隧道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全站仪测试方法:①测点埋设:测点由基座和反射膜片组成,基座由5cm*5cm钢板及φ16mm的钢筋焊接而成,待掌子面开挖完毕后,将基座固定在初支上或锚固在岩壁上,然后把反射膜片粘贴到基座上面。

②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和拱顶一起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方式进行测量,在能看到测点的地方自由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量测收敛水平线两端点的相对坐标为(Xa、Ya、Za)和(Xb、Yb、Zb)。

(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监测目的:拱顶下沉量测值是反映隧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是围岩和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易于实现量测信息的反馈。

监测仪器:全站仪1)测点埋设:测点由基座和反射膜片组成,基座由5cm钢板及φ<22mm 的钢筋焊接而成,待掌子面开挖完毕后,将基座固定在初支上或锚固在岩壁上,然后把反射膜片粘贴到基座上面。

2)数据采集:测点埋设完毕后,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方式进行测量,每次测量时,将全站仪架设于后视点与量测断面的中间位置,对中整平,后视基点1,(基点高程H1已知,随着隧道向前开挖,基点一直向前变化),得到相对高程Z1,再前视量测断面拱顶反射片,得到相对高程Z0,则量测断面拱顶反射片中心的高程:H=H1+Z0-Z1(4)监控量测断面布置拱顶沉降、围岩收敛变形量测断面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布置见表6-3。

(5)监控量测频率(1)围岩收敛变形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表6-4,实际量测频率应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面距离选择。

对于大变形地段,加强监测,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实时监控。

(6)信息反馈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

现场对施工负责人交底并签认。

2、超前地质预报长坪隧道属Ⅱ级高风险隧道,由湖南科技大学检测中心负责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长坪隧道斜井工区采用方法为: (1)综合地质法;(2)物探法(3)超钻探法。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如实做好地质素描,并形成记录。

架子队技术负责人认真核对实际里程,当需进行其它超前预报时,及时联系超前地质预报单位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七、资源配置1、劳动力配置劳动力配置见表7-1:表7-1 大峡谷隧道单个掌子面劳动力配置表2、设备配置单个掌子面主要设备配置见表7-2表7-2 单个掌子面主要设备配置表八、质量保证措施1、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措施①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外加剂掺量及喷混凝土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