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质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滞后、教学质量评价不科学等。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和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将加强师资培养,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
具体来说,要加大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鼓励高水平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毕业生、博士后等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与培养,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
为此,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优化课程设置,结合产业需求和学生特点,科学编制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机会,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践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加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职教育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科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不强。
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和权重,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教师和学校,推动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大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部将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
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学习心得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学习心得体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九条意见,主要回答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提出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理由有四条,一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国际大趋势对我们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培养千百万高质量技能型的劳动大军;四是对国内前一个时期极少数高等职业院校出现的不重视教学质量、违规招生、管理松懈等问题的反思。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16号文件中写了九条意见。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九条意见的问题。
通过对教育部16号文件的学习,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实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院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在软件建设上,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产学结合,充分吸取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在硬件建设上,实训基地的设备要与生产一线同步,要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知识问答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知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24a79623192e45361066f587.png)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知识问答一、16号文指的是什么?16号文是教育部发布的教高[2006]16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提高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二、16号文的实施意味着什么?16号文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三、16号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四、16号文的核心是什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五、16号文提出哪九条意见?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六、16号文的内容包括有什么?一个重点: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两个性: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四个加强: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
五个重视: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七、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八、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九、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十、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什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是什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解读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解读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5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如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等。
教高2006 14、16号文件解读

教高[2006]14号、16号文件解读新闻类型:评估知识加入时间:2010年10月13日13:55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

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3月16日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
这三十条意见的标题是:(一)坚持内涵式发展。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三)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四)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七)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九)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十一)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十二)推进协同创新。
(十三)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十四)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改革高校科研管理机制。
(十六)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十七)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十八)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十九)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二十)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二十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二十二)推进试点学院改革。
(二十三)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二十四)加强省级政府统筹。
(二十五)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二十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十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十八)完善教师分类管理。
(二十九)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
(三十)加强高校经费保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七个突出强调的问题摘自: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在全国“贯彻落实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加强高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研讨会”的报告第一,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1.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2.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3.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开展教学方法大改革;6.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第二,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1. 稳定规模;2. 优化结构;3. 强化特色第三,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1. 高考改革是重要突破口;2.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关键环节;3. 教改项目是有力抓手;4. 试点学院是教改试验区第四,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保障1.坚持师德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坚持教学为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3.坚持科研为基,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4.完善分类管理,激发教师队伍生机活力第五,把监测评估作为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1.立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2.抓评估,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3.抓项目,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第六,把创新引领作为提高质量的动力源泉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针对 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 是高等
职业 教育的—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要及 时发布各专
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 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 , 调控与优化专业 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主动适
应区域、 行业经济 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 根据学校 的办学条件 , 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 质量 的核心 , 也是教学改革的 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 院校要积极与行业 企业合作 开发课程 ,
二、 加强素质教育 。 强化职业道德 。 明确培养 目标
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
建立 以重点专业为龙 头、 相关 专业 为支撑 的专业群 , 射服务 辐
面 向的区域、 行业 、 业和农村 , 企 增强学生 的就业 能力 。“ 十一
五” 间 。 期 国家将选择 一批基础条件好 、 特色鲜 明、 办学水平 和
之日 3 起 年内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
护士执业证书或者 护理 专业 技术职称、从 事护理 活动的人员 ,
经执业地省、 治区、 自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
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 自20 年 5 1 起施行。 08 月 2日
一
7 一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在贯彻党 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精神 、 努力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新形势 下 , 为进一 步落实《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展 职业教 育的决定 》 精神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高等职业 教育健康 促进 发展 。 现就全面提高高 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提 出如下意见 。
的高水平高等 职业教育校 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七、 注重教师 队伍 的“ 双师 ” 结构 . 改革人事分配和 管理制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内容分类】教学质量【颁布单位】教育部【颁布日期】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发文号】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校园通知加入时间:2009-3-9 10:30:43 点击:561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部16号文解读

教育部16号文解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解读一、16号文的全称及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16号文全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这个文件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育部16号文也称“新九条”,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关于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关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关于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关于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关于领导保障: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16号文件的“一个重点”、“两个要求”、“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一)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二)两个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1)实践基地建设:6个“要”: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内容分类】教学质量【颁布单位】教育部【颁布日期】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发文号】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部16号文

教育部文件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完整word版,教高【2006】16号文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高[2006]16 号文件
![教高[2006]16 号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00fd4fcf84b9d528ea7a19.png)
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包括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针对某些特殊领域进行专业化学习和培训,以保持教师的专业性。
其次,要深化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挂钩机制,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增加教室实验条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第三,要加强教育质量评估。
要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建立评审团队,对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并及时反馈意见,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
第四,要优化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涵盖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实习工作。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
第五,要增加校企合作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拉近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距离,并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人才。
最后,要优化教学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整体教学环境的优化,例如改善校舍设施和教学设备,除去教育中的腐败事物,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需要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评估、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让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作者:桂兰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5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被学校领导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
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更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
所以在教学质量提升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日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一、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虽然当前我国高职学校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部分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方面的认识仍具有较强的片面性。
很多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并不是以市场需求和行业依托为依据,而是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学科发展来设置的。
这样一来,难免会有部分专业与市场发展脱节,无法切实发挥作用。
此外,在对专业的教材和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和设置的时候,也缺乏深入研究,导致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阻碍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符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上有了明确认识,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偏重理论,虽然实践教学的比例与普通高校相比要多一些,但仍然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相对来说比较滞后,教材过于陈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高职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需求,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所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来看,却并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仍停留在以往的层面上,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解读1、16号文的全称及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16号文全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这个文件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2、教育部16号文也称“新九条”,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关于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关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关于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关于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关于领导保障: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16号文件的“一个重点”、“两个要求”、“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一)、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二)、两个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1)、实践基地建设6个“要”: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2)、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团体,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
6个“要”:①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②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③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④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⑤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⑥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保障体系建设:4个“要”:①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②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顶岗实习落实;③要着力于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④要致力于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四)、四个加强: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加强素质教育(5个“要”:①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②要以中发[2004]16号文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④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⑤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专业改革(6个“要”:①要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②要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③要力争进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④要在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和规范专业建设;⑤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3)、加强课程建设(10个方面:①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④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⑥加强教材建设,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⑧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⑩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4)、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个“要”:①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④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⑤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五个重视:(1)、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2)、应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3)、应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4)、应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5)、应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作用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作用: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6、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7、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8、国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江苏省要求达90%)9、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四种能力16号文件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提高实践能力是关键,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才会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0、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1、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措施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程体系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12、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积极推行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1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三个关键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14、工学结合的本质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5、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及其特点核心: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点: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