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品牌成功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品牌成功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从1886年创立以来,一直以其可口的碳酸饮料系列产品风靡全世界,历经117年长盛不衰。
可口可乐公司于1927年进入中国,因故撤出后于1979年重返中国,并且成立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
现在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合资企业,每年上交国家各项税款达三十亿元人民币。
二十几年来,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已成为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先锋,被视为同行业的标本和典范。
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能在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通过在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的切身工作体验,我深刻地认识到:可口可乐公司不仅是一个品牌营造公司,更是一个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它努力为员工创造一切条件,发挥员工的特长,培养员工的技能,挖掘员工的潜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正是可口可乐公司培养的这些优秀人才成就了该品牌。
因此可以说,是独特有效的人才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骄人业绩,成为了全球第一品牌公司。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正确地制定和选择人才战略,努力开发挖掘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是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关键。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人才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起着保证作用。
企业人才的业务技能、智力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生产力中各要素效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总之,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它对其他要素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人才战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独到之处。
一、人才本土化战略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是经营企业,销售商品,所有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市场营销手段均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因为管理及营销均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可口可乐公司1979年重返中国时,虽已有九十多年的国际市场操作经验,但在中国真正开始经营实践却还是头一遭。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 效益
– 活动刚启动5天就有5万多名人人用户奔赴可乐同学会,人均参与活动达5.73次, 留下聚会影像8万多张,可口可乐在人人网上的好友增加了6576位。 – 可乐昵称瓶在微博、人人等大型社交化平台上掀起了讨论热潮: • 定制化拉近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吸引新用户,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大 幅促进销售量提升; • 充分利用现有社交化平台,与传统明星广告投入相比,投入小效果广; • 用户在社交化平台公开定制瓶信息和购买到的昵称瓶图片,无形中使得用户 成为广告宣传中的一个节点,用户从原始单一的受众成为参与者; • 有利于形成粉丝文化,增加用户忠实度。
• 效果
– 直接效果:提升销售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 间接效果:扩大产品影响力,提高用户忠诚度,积累粉丝;
• 启发
– 社交媒体不仅可以是宣传平台,还可以成为销售平台; – 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中的意见领袖,进行营销;
6
谢谢!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东配楼二层 邮 编: 联系人: 电 话: E-mail: 新浪微博 @长城战略咨询
•
当第一波消费者购买完毕之后,并在社交网络 上与自己的朋友、亲人分享,第二波、第三波 的消费者也被不断吸引过来参与到接下来的 “抢购”之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可口可乐这 次的试水,为什么一天比一天“销售”得快;
这也是社交网络的真正吸引人之处,依靠口碑 带动品牌与产品影响力的几何级的递增。
4
•
可口可乐(4/4)——社交化营销
3
可口可乐(3/4)——社交化销售
• 可口可乐与微博微钱包合作推出网络定制销售。 消费者在可口可乐新浪微博首页 ,只需选择 自己中意的昵称名,并输入自己的姓名,随后 通过微博钱包进行支付邮费即可。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面对纷繁复杂的营销市场,很多市场营销者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概念,营销的任务是把东西卖出去,而不是招揽无数双各式各样的眼球卖杂耍。
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营销套路一:再好的品牌和质量,也永远都比不上好的营销更吸引人只有在情感上打动人的营销才是真正走心的营销。
看不到人心的故事就不是一个好概念、好产品、好品牌,更不要去企求会有好市场。
可口可乐有着百年的品牌历史,但公司从创立之初,便一直围绕着感性化诉求做推广,再配以当地化的表现,其全球征程一片坦途。
以至于如今一提起可口可乐一词,已不再是一款简简单单的饮料,而是跃升为美国文化的一大代表。
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可口可乐一直奉行的是典型的美国风格。
甚至直到20世纪末,公司总部才意识到如果可口可乐想要在中国饮料市场上占据霸主的地位就必须融合中国文化。
于是1997年,可口可乐第一次选择在中国拍摄请中国明星代言的由中国广告公司设计的纯中国广告,这则广告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中可口可乐每年都会拍摄春节贺岁广告,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联、木偶、剪纸等富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元素运用其中。
其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一点:过中国年,只有喝可口可乐才有味道。
因地制宜的营销策略,并不是向本地文化低头。
再伟大的产品也终究离不开消费者这一穷爹妈,不能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欣赏的营销,永远只是作为销售者看的营销,和消费者根本就没什么关系,也就会沦落为金钱绝缘体。
而可口可乐广告片中使用到的各种传统元素既与消费者的情感达成了共鸣,同时也很鲜明地阐释了其品牌的独特特征。
并且这一特征在全球范围内都保持着一致性。
“给你带来舒爽的感受”,可口可乐从一开始就在强调这一点,不论在什么地区和国家。
唯一,才是不变的招牌。
保持品牌的独特性,是保证营销卖得动产品的关键点。
套路二:可口可乐社交O2O新模式可口可乐互动营销总监陈慧菱表示,无论是OnlinetoOffline,还是Offline to Online,缺少双向的互动。
可口可乐公司案例分析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可口可乐公司案例分析目录一丶公司概况 (3)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3)1.2组织架构 (3)1.31公司主营业务 (3)1.32公司发展战略 (4)二丶创业机会的识别 (5)2.1创业团队的构成 (5)2.2团队的激励模式 (6)2.3企业文化 (7)三丶商业模式 (7)3.1企业定位 (8)3.2业务流程 (9)3.3盈利模式 (9)3.4企业价值 (10)四丶营销策略分析 (11)五丶企业融资 (12)六丶案例总结 (13)6.1成功之处 (13)6.2建议 (14)一丶公司概况1.1 公司的基本情况可口可乐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86年5月8日,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Georgia, 简称GA)的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 品牌),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1.2组织架构三大业务部门分别为:可口可乐国际部门,由现任欧亚及非洲区负责人Ahmet Bozer领导;可口可乐美洲部门,由现任北美业务负责人Steve Cahillane领导;以及装瓶投资集团(Bottling Investments Group),由现任公司副总裁兼装瓶投资和供应链总裁易斐南(Irial Finan)领导。
1.3公司主营业务及发展战略1.31公司主营业务可口可乐公司制造和分配浓缩饮料和果汁,它的产品可口可乐是从可口和可乐两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中取出液汁制成的一种饮料。
作为该公司主要部门的汽水饮料每年的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
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_可口可乐经典营销案例
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_可口可乐经典营销案例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厂商,起源于1886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一家药品店。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欢迎阅读!关于可口可乐营销成功案例分析1:“节点”营销“当我把产品卖给你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
”这是互联网时代特别看重的用户理念,即不仅卖产品,而是通过产品这个媒介,和消费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持续的互动,进而完成对品牌的传播。
通常来说,手机、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更容易做到这一点,现实中也有不少好的案例。
但对于快速消费品却是个天然难题。
因为快消品产品相对简单、购买决策也简单(几秒钟),结束也快(用完就可以扔掉)。
在过去,快消品公司多是寄希望于通过高强度的广告投放等方式来增加消费者的频次,强化品牌形象。
简单说,这种联系更多通过时间节点(特殊时刻,比如节日),空间节点(特定的活动场景)实现,但是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有没有一些新的节点可以挖掘,旧的节点有没有一些翻新的玩法?不妨看看饮料大王可口可乐的一些玩法。
一、内容节点说起可口可乐近年的营销案例,就不能不提去年火了一把的昵称瓶现象,关于这个经典案例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只提一点。
这个案例的传播内容算是可口可乐的原创吗?其实不是,可口可乐所用的那些传播内容,比如“高富帅”,“屌丝”这些词汇,都是网络上早已有之的内容,这些词汇和“不明觉厉”这样的网络缩略语一样,都是当下网络时代的流行标签,也。
可口可乐只是精选了其中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词汇,并且这些词汇符合可口可乐自己的品牌文化,然后把它印刷到可口可乐瓶上。
真正创造这些词汇的,其实就是这个社会上普通的年轻人,他们也许就是可口可乐的消费者,是他们创造了这些词汇表达自己,可口可乐又把这些内容节点“还给了”他们自己。
关键是,看似如此简单的创意,为什么只有可口可乐想到并火了一把?我想《哈佛商业评论》早在2011年的一篇采访解答了这个问题。
可口可乐中国化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营销环境分析一、可乐的成本构成主要有三块:生产成本、销售广告成本和物流成本。
二、环境状况宏观环境:1、人口环境:中国是人口大国,消费市场大。
2、经济环境:可口可乐入住中国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特别时期,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在以后的发展中,更是紧跟世界潮流。
3、文化环境:可口可乐在百年前就确立了它独有的创造地位以及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它在国际经营中的本土化战略,更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观环境:1、顾客:可口可乐在中国首先以年轻人作为市场,符合年轻人的热情与激情,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最终获利的目的。
2、供应者:都是在中国取材,生产,加工,包装。
3、企业内部环境:高层管理、财务、研究与发展、才过、制造和会计等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三、企业的分销渠道1、最大限度刺激消费者对可口可乐产品产生需求并满足他们的你需求2、最大限度增加可口可乐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3、最大限度加强可口可乐市场渗透率第二部分问题和机会(一)、关键问题所在1、潜在威胁(1)强大的竞争对手与其竞争(如百事可乐等公司)1898年成立的百事可乐公司,美国最大的软性饮料公司之一。
对软饮料而言,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产品味觉很难分清孰优孰劣,百事可乐通过广告语传达他们的销售理念"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首先是准确定位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可乐;并且邀请合适的品牌代言人,通过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情节开始了文化的改造。
(2)替代品销量上升第一,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碳酸饮料部门的增长率已开始下滑。
比如,果汁市场规模现在已经超过了苏打饮料市场,而且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第二,更多的饮料品牌和口味供大众选择,导致了可乐销售的下降。
2、企业弱势(1)关键的技能或能力改变导致了企业文化受挫百事可乐在电视广告上显示,消费者参加未标明品牌的可乐口味测试,结果,他们选择了味道更甜的百事可乐。
于是可口可乐决定采取激进的行动收复失地。
可口可乐重点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重点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案例分析2008092068 郭璐怡一、可口可乐公司背景可口可乐公司自1892年在美国成立以来,至今有1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约48%的市场占有率,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而且它的产品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扩大市场利润和市场份额。
在2007年以65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荣登《商业周刊》全球品牌榜首位。
这个广为人知的国际化品牌在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成功营销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参考。
二、可口可乐营销策略成功因素(1)铺天盖地的广告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公司是非常注重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它的广告策略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据资料显示,如今可口可乐在全球每年广告费超过6亿美元,在中国每年广告投入更高达几千万元。
可口可乐公司就是懂得巧妙地利用广告视觉去打造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现在中国已约有90%的消费者认识可口可乐。
其实可口可乐经典广告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总是在电视节目的黄金时段播出,更是因为它广告策略的本土化从而迎合了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变化发展。
虽然可口可乐公司最早的广告和它的宣传口号已被广泛接受,广告里已将可口可乐定位为“美国人的饮料”,但后来认识到要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要在其他国家有更多本土化的广告,还有民族文化的差异也应该被考虑在广告中。
以中国为例,可口可乐的广告本土化也是经历了相当一段历史。
一开始的时候,在中国播出的广告是采用中文解说的、美国亚特兰大总部制作的电视广告版本,很多口号都是根据英文翻译得来的,如“可口可乐添欢笑”就是“SMILE WITH COCACOLA”的中文直译。
从1999年开始,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全以本土人物为主角、本土环境为场景,甚至连传统中国吉祥物也出现在了广告上。
虽然可口可乐的广告主题仍是“年轻、激情、时尚”,但通过最中国化的面孔和活力四射的音乐一下子赢得了更多中国年轻人的心。
可口可乐每年推出的广告都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贺岁广告和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广告。
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
• 3、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收集信息、分析评价、优胜 基准,通过收集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 优势与劣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百事可乐不惜重金邀请摇滚乐明星 迈克尔.杰克逊,电影演员比利克利斯特 尔等出面大做电视广告,赢得了广大年 轻消费者,面对这一情况,可口可乐也 采取新产品策略,在原有大量老顾客的 基础上吸引了年轻人。 4、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公司,都对对 方的攻击行为做出迅速而激烈的反应, 可口可乐公司对于其他竞争者则比较从 容。
•
消费者的年龄差别意味着购买力的年龄 结构和商品的需求结构。 • 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 乐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 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 缩小到3%。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是:针对 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以 “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 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成为“年轻人 的可乐”。
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
• 1、 •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 • 2、 •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 程
一、 营销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其主影响 的要因素 1、 心理因素——信念和态度 信念是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总体 看法,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结果。态 度是一个人对事物长期持有的稳定性 认识评价、感受和行为倾向。 美国人认为可口可乐是其传统精 神的象征,在这种信箱和态度的引导 下, 可口可乐在很长时间内统领市场。
• 2、消费者行为模式——经济学的效用 模式 • 经济学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完全 是理性的,在自己的收入预算约束内, 他们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 • 为了赢得更多消费者,可口可乐在 与百事可乐进行激烈交战中,进行了几 次谨慎的价格战。
• 3、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习惯性购 买行为 • 消费者只是根据习惯去购买自己熟悉 的品牌。 • 可口可乐以其深厚的市场根基和大规 模的广告宣传,拥有了众多FANS,大 部分人习惯购买其产品。
可口可乐成功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成功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饮料公司,以其标志性的汽水产品而闻名全球。
以下是对可口可乐成功的案例分析。
1.品牌认知和塑造:可口可乐投资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创建和塑造自己的品牌。
他们采用了明快、轻松和积极的形象,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来增加品牌认知度。
他们还与全球知名的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赞助活动来提升品牌的能见度和形象。
2.产品创新:可口可乐不断努力创新其产品线。
他们推出了许多新的口味和配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喜好。
比如,他们推出了低糖和零糖的饮料选项,以应对消费者对健康和减肥的关注。
他们还积极开发并推广其他类型的饮料,如果汁、能量饮料和茶饮料。
3.全球化战略: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一套全球化市场战略。
他们调整了产品配方和包装以适应当地的口味和文化习俗,并充分利用当地渠道和零售网络来推广和销售产品。
他们还与当地合作伙伴和分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利用他们的市场知识和网络。
4.广告和营销活动:可口可乐以其创新和有趣的广告和营销活动而闻名。
他们的广告通常以音乐和运动为主题,并与流行文化和娱乐界的明星进行合作。
他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数字营销工具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增加品牌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5.管理团队的领导和创新:可口可乐的管理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并保持品牌的领先地位。
他们鼓励员工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并提供资源和支持来实施这些创意。
他们还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和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创新和发展新产品。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的成功可以归因于其强大的品牌认知和塑造能力,不断创新的产品线,全球化的市场战略,有趣和创新的广告和营销活动,以及领导团队的领导和创新。
这些因素使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1.可口可乐公司在经过全面市场调研后所推出的新可乐为何遭到市场的拒绝?首先可口可乐公司没有考虑到顾客对老可口可乐的钟爱,大部分可口爱好者还是喜欢老得可口可乐,认为老的可口可乐是美国的一个象征和一个老朋友,突然把老可口彻底撤出市场就是背叛了他们。
其次可口可乐在调查过程进行无标识味道测试时,虽然结果很成功,但是公司并没有说明这是可口可乐的新饮料,所以新饮料推出市场后也并没有顾客知道就是它。
最后是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攻击,以及新闻媒体对可口可乐的负面报道。
2.你认为如果用新可口可乐作老可乐的补充,而不是用它来替代老可乐,这样能成功吗?为什么?我认为能成功。
原因有二,其一:因为案例中提到可口可乐在1984年9月,该公司用玉米糖浆代替蔗糖制造出一种泡沫更少,更甜且带有柔和的刺激味的新饮料,对其进行了无标识味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55%的参加者更喜欢新可乐,这个结果大大地击败了百事可乐,而在以前的这种无标记测试中,百事可乐总是胜过了可口可乐。
其二:我认为虽然案例中虽然有一直提到说顾客对老可乐钟爱,但是也不乏有想尝尝新鲜口味的顾客,既然是老可口可乐的补充,那顾客就还是有选择性的,喜欢老可乐的人还是可以买到老可的。
3.可口可乐公司关于新可口可乐的市场调查应做哪些改进?首先,可口可乐公司对新饮料进行无标识味道测试时应该说明是可口可乐品牌的新口味产品。
其次,调查访问试用新可口可乐的意愿结果出来表明:有10%-12%的可口可乐饮用者将会感到难过,他们中的半数将克服这一难关,但另一半人则不愿意。
另外一些测试却提供了一些相反情况,大小不同的消费者团体分别表明了强烈的赞成和不赞成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结果,技术部门却坚持开发一种新的、令人更愉快的口味,我觉得如果真要开发新口味的饮料,那就应该再进行另外一个问卷调查,内容大致可以为对新老口味可乐的接受人数等……以便更好判断是否要把老可口可乐撤出市场,或者是用新可口补充老可口。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劳务派遣风波1.可口可乐公司介绍: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
2.案例陈述:被指劳务派遣员工处境糟糕,这家全球饮料业巨头被几名中国大学生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几位中国大学生的心目中,这次可口可乐公司绝对称不上是最佳雇主了。
2008年12月12日,“大学生关注可口可乐小组”在网上公布了一份28页的《可口可乐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全球最大、最受尊敬的饮料公司正在中国故意逃避法律和社会责任: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存在大量派遣工,这些工人处于公司最底层,干着最危险、最苦、最累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工资却最低,而且还被拖欠甚至克扣。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杨郑君等9位大学生经历一个月时间,通过打工和采访形式完成了对可口可乐5家装瓶厂和4家供应商的调查,调查的结论令他们感觉“失望和震惊”。
例如在他们的报告中,装瓶厂之一的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的派遣工比例在旺季可达到90%,月工作时长最多可达到330小时,工资却低于最低标准,很多人还未上任何保险。
大学生还发表了《致姚明和刘翔的公开信》,希望能依靠代言人和公众人物对可口可乐公司施加压力,以改善工人的处境。
可口可乐公司公关部人士表示会尽快了解真相,而被调查的主角之一杭州中萃随后对此做出了书面回应,驳斥的方面包括:鉴于饮料生产行业的季节特性要求,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少部分派遣工作为用工补充,但比例从未超过雇员总数(2692人)的43%;派遣工工资从未低于国家和地方劳动部门规定的标准,并按照劳动合同按时发放;该企业所有用工在签订合同后均按国家法律规定投保五险,每个雇员均有独立的保险号等。
可口可的案例分析
品牌学可口可乐获得成功的案例分析学院:XXXX专业:XXXXX班级:XXXXX姓名:XXX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1886年5月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间实验室里,药剂师约翰·S·彭伯顿试制出一种糖浆,他和助手给这种糖浆起名叫可口可乐(Coca cola)。
1888年,一位名叫阿萨·G·坎德勒的年轻人看到了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的市场前景,遂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份,掌握了全部生产销售权,并于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坎德勒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
1923年,罗伯特·伍德鲁夫接任公司总裁,他的目标是使可口可乐走向全球。
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改进和加强了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
在伍德鲁夫的苦心经营下,可口可乐在全球得到推广,最终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
二、产品定位很难相信一个可乐的品牌可以这样永葆青春。
对于现在我们这些追求变化的年轻人,对于一个就那个味的饮料,何以让我们还要讨钱喝百年都一个味的可乐。
我想,我们可能已经超出了为了解渴才去喝可口可乐,而是可口可乐的精神在刺激着我们去购买它。
正是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定位,让它屹立于众多的饮料品牌中而不倒。
在可口可乐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人去品尝到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成为其活动的主题,它主要是从产品的功能层面去宣传,解渴、好味道、清凉……如:新鲜美味满意就是可口可乐;口渴时的享受等。
二三十年代,随着可口可乐产品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知,广告语的宣传越发趋于感性,在功能性的诉求基础之上,增添了更多的内容和含义,如欢乐、友谊等等。
如:充满友谊的生活,幸福的象征等,但这个时期仍是一个产品推广阶段,真正品牌地位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二战结束后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可口可乐的快速成长期,美国在世界各地推行其民主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等则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厂,参与重大体育赛事,进行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可口可乐在知名度和各地市场的占有率得以巨大提升,品牌价值节节攀升。
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
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近几年,中国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厂商,许多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独资经营挤占国内市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欢迎阅读!可口可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1以可口可乐为核心,公司、专卖店,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将利用全球最卓越的品牌和服务系统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和价值。
我们的品牌资产将因此而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提升,股东财富也能增加。
公司的目标是:扩展全球业务系统,使欣赏我们品牌和产品的消费者人数越来越多。
营销环境分析——SWOT分析优势1.知名度高。
可口可乐历史悠久,从1892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虽然进入中国市场在1927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融入大众生活。
2.雄厚的资金,先进完善的管理。
可口可乐注重产品质量、重视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完善销售网络、注重培训专业人才。
3.模仿困难。
因为有神秘配方,独特口味。
尽管饮料业容易制造,但是可口可乐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其他饮料公司难以模仿的。
4.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形态的可口可乐以外,该公司还不断推出新产品。
从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到矿泉水都有其相应产品。
5.销售策略强大。
通过网络、电视等视频声讯的广告宣传和各种促销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也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劣势1.企业规模大,不易控制。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某些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可口可乐自身是碳酸型饮料,过多饮用对身体有所损害。
3.成本费用高。
由于秘方等因素要向中国的分公司运送原料,注定会提高产品成本。
机遇1.中国对外政策。
中国政府支持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可以收到很可观的税收收入,还可以推动中国整个饮料行业的发展。
1.公益事业。
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地区的公共建设、教育建设都需要企业的支持,可口可乐公司可以通过公益事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沟通案例分析【六篇】
沟通案例分析【六篇】沟通案例分析1一、可口可乐中毒事件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
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
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当日,会场上的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一瓶可口可乐。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依维斯特这位两年前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反复强调,可口可乐公司尽管出现了眼下的事件,但仍然是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它还要继续为消费者生产一流的饮料。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记者没有饮用那瓶赠送与会人员的可乐。
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依维斯特便在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由他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中,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作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
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
可口可乐其他地区的主管,如中国公司也宣布其产品与比利时事件无关,市场销售正常,从而稳定了事故地区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机的蔓延。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了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比如,事故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如何鉴别新出厂的可乐和受污染的可乐,如何获得退赔等。
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都牢牢地把握住信息的发布源,防止危机信息的错误扩散,将企业品牌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6月22日,可口可乐行政总裁艾华士直飞比利时接受专访,公开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了可口可乐对于重塑消费者信心方面的信心和举措。
6月23日,比利时卫生部决定,从24日起取消对可口可乐的禁销令,准许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比利时重新上市。
法国财政部长斯特劳斯?卡恩24日宣布,从即日起取消对可口可乐的禁销令,批准可口可乐系列饮料重新在法国上市。
可口可乐新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新可乐案例分析【篇一:可口可乐新可乐案例分析】logo 策划回顾重大举措巨资调研新罐包装用红色和银色图案替代传统的红白相间的外观改变配方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配方退出市场耗资400 万美元参与人数近20 万logo 分析新可乐推出市场不到 3 个月的时间,新可乐计划就以失败告终。
其原因在于: 1. 对美国精神的背离,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忽视 2. 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定位偏差:对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而言,口味已不是其主要购买动机 3. 市场调研的局限性:只重视口味测试,并没有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及品牌认知度。
4. 盲目冒进。
急着去抢占竞争者的市场,而放弃自己固有的市场启示一、可口可乐不仅是一种饮料,它所承载的那份文化内涵决定了它的无可替代。
企业应重视产品价值的挖掘和延伸。
二、新产品的上市应该要有一个试销的步骤,选择在一个小范围、小市场、小地域内试销,并根据试销的效果修正营销策略、进一步改进新产品,甚至要做出撤销新产品上市的计划。
而不应盲目冒进。
启示四、新闻媒介的导向力量不容忽视媒体并没有把可口可乐公司的决定当成单纯的商业事件,而是将其解释为美国传统的终结,这对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三、竞争者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要弄清楚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和自己企业的差异。
在维护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再去抢占新市场。
消费者态度转变一、调研的失误与偏差 1 、少数几次调研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和内心需求;2、调研的重点放在口味测试,相比老可乐,新可乐的口味更受欢迎,但是消费者抵制新可乐的原因并不是厌倦了新可乐的口味,而是对老可乐所承载的美国精神的无法割舍二、媒体的宣传与轰炸在一片质疑声中,唤起了消费者对老可乐的怀念、对美国精神的归属感;也使得一批忠实的老可乐消费者的抵制情绪得以扩大蔓延,造成轰动效应【篇二:可口可乐新可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口可乐 2 可口可乐乐简介被誉为“清凉饮料之王”的可口可乐在全世界最流行,每天销售量为亿瓶,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是全球著名的饮料品牌,但在一些市场上却曾经遭遇过失败。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就是“新可乐”事件。
在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新配方的可乐饮料,试图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展开竞争。
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了一场失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失败案例的原因。
首先,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新配方的可乐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却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这导致了新配方推出后,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和不满,因为他们喜欢的原配方可乐突然消失了。
其次,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后的宣传推广策略也存在问题。
他们过于自信地相信新配方的可乐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却没有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
当消费者开始抵制新配方可乐时,可口可乐没有及时做出回应,而是继续强行推广,导致了公众对其品牌形象的负面认知。
此外,可口可乐在处理危机时的决策也并不明智。
他们在推出新配方后,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决定,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直到市场反馈越来越负面,可口可乐才不得不做出让步,重新推出了原配方可乐。
这种反应迟缓的做法使得可口可乐失去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可口可乐在这次失败中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他们在处理这次危机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和危机处理策略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
这导致了可口可乐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综上所述,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可乐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策略存在问题,危机处理决策不明智,并且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可口可乐的失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全球知名品牌,也需要谨慎对待产品的推广和危机处理,以免陷入类似的失败境地。
可口可乐广告案例分析
LOGO
三、可口可乐广告各阶段发展特点
上世纪20年代,广告的内容转为把可口可乐同美国的生活方式结 合起来,广告的口号是:“解解渴吧,”接着是“停下来喝一杯,提 提神儿”这个口号重复了多年,当时其它的口号是:“喝点饮料的时 间到了”,“在红招牌下停下来喝一杯”,“一天700万杯”指的是 可口可乐每天的销量。经过不懈的努力,可口可乐策划和进行空前的 广告活动,使可口可乐成为美国人心中赫赫有名的历史名牌,成为美 国的一种象征。可口可乐是装在瓶子里的美国之梦,对很多美国人来 说,喝一口可口可乐就是在向自己灌输或让自己吸收美国精神。 随着可口可乐产品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知,广告语的宣传越发趋 于感性,在功能性的诉求基础之上,增添了更多的内容和含义,如欢 乐、友谊等等。如:充满友谊的生活,幸福的象征等,但这个时期仍 是一个产品推广阶段,真正品牌地位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3、要爽由自己
感谢您的观看!
LOGO
LOGO
三、可口可乐广告各阶段发展特点
1971年,可口可乐的广告片《Hilltop》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片中, 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聚集到意大利的一个山顶,用纯真的声音唱出 “ 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 ”,表达出世界大同的心愿 。这条广告被认为是可口可乐历史上最成功的广告之一 。不仅场面宏 伟壮观,更重要的是想传达可乐的跨阶级,跨地位,跨种族,能服务 与整世界的理念。这个广告背后呈现的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物质的消 费,而是想说明通过物的消费,可以消除阶级的差异,种族矛盾,在 物质的消费世界里,世界形成大一统的局面,也为可口可乐的企业文 化注入新的内涵。
LOGO
三、可口可乐广告各阶段发展特点
早期的广告是直接用来宣传,推销产品,并集中介绍产品的使用 功能。可口可乐这时候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去尝试喝 可口可乐,比如那时候的广告语中就能看出: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 无论你走到那里,你都回头发现可口可乐(1905年的广告语);口渴 时的享受(1923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受”,这是直接向消费 者在推销产品,也说明此产品的使用功能是:解渴!这是当时可口可 乐的诉求点。
可口可乐中毒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可口可乐中毒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999年6月比利时和法国发生了可口可乐中毒事件。
整个事件都由设在美国亚特兰大的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负责新闻发布。
在近一个星期里,公司总部只是在公司网站上粘贴了一份专业调查报道,没有通过媒体向其消费者表示任何对此次事件的关切和其他信息。
这种态度导致比利时和法国政府强烈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收回所有产品,很多消费者拒绝购买可口可乐产品。
请用公共关系危机的相关知识分析该事件。
答案:1999年6月中旬,比利时发生了中小学生饮用可口可乐中毒事件,不久,法国的消费者也在饮用可口可乐后出现不适症状,随即在欧洲大陆引起公众的极度心理恐慌。
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被迫宣布禁售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股票直线下跌,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受到极大破坏,已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从未有过的重大危机。
危机处理过程:1999年6月中旬危机发生后,可口可乐公司立即着手调查中毒原因,发现比利时的中毒事件是在安特卫普的工厂发现包装瓶内有二氧化碳,法国的中毒事件是因为敦克尔克工厂的杀真菌剂洒在了储藏室的木托盘上而造成污染。
同时,可口可乐的危机共关在全球展开。
比如在中国,可口可乐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检查,与媒体密切沟通。
在事故调查结果出来的当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国重要媒体均发布消息,强调这一中毒事件与所有在中国的装瓶厂无关,因为中国市场上的可口可乐均在中国制造,所用的原材料均不从欧洲大陆进口,所有中国房均装有一至化碳净化系统,故不会出现不纯止。
笔化碳回题,另外中国所有供货商均不使用欧洲厂处理木托板的材料。
中国的消费者在享受到了充分的知情权的同时,也消除了对可口可乐的恐慌。
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地类似的处理,稳定了事故地区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机的蔓延。
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
为让公众消除对可口可乐的恐慌心理,依维斯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当众喝了一罐可口可乐,并公布了一份由依维斯特亲笔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决定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向消费者退赔,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
可口可乐公益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益案例分析引言:作为一家享有全球声誉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
在过去几十年中,可口可乐通过各种项目和合作伙伴,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可口可乐的公益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可口可乐的公益项目概况: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许多公益项目,涉及教育、环境保护、健康与福利等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可口可乐盖蒂奖学金计划”、“世界清洁日”和“幸福之旅”等。
1. “可口可乐盖蒂奖学金计划”该计划于1986年启动,旨在资助全球范围内的高中毕业生继续深造。
截至目前,该计划已经资助了超过20000名学生。
该计划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他们提供导师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力。
2. “世界清洁日”可口可乐每年都会组织“世界清洁日”活动,呼吁全球社区一起行动,清洁环境。
通过携手合作伙伴和志愿者,可口可乐在数百个城市开展了清理公园、海滩和街道等活动,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幸福之旅”“幸福之旅”是可口可乐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项目,旨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和支持。
通过为儿童提供学校建设、学习用具和培训师资等方面的援助,这个项目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机会。
二、可口可乐公益案例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可口可乐的公益项目不仅对受益对象有所帮助,对公司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1. 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通过开展公益项目,可口可乐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公众对于可口可乐的认可和好感度提高,进而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忠实消费者。
2. 促进社会发展可口可乐的公益项目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例如,“可口可乐盖蒂奖学金计划”为年轻人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提高了整体教育水平;“幸福之旅”为贫困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3. 呼吁社会关注问题可口可乐的公益项目通过强调教育、环境和健康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终端生动化
定义:狭义上终端生动化只是体现在终端产品
陈列、物料运用合理化最大化、宣传手段的多 样化生动化,广义上终端生动化除包括狭义生 动化外还包括营业员演示产品、道具运用、肢 体语言、顾客拦截等生动化。
目的: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促进销售。 注意事项:终端生动化只是促进销售业绩提升 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决定条件,因此终端生 动化的建设程度不是无限制的扩大和延伸。
堆头和POP展示
堆头是指超市中商品单独陈列所形成的商品陈列,有时是一个
品牌产品单独陈列,有时会是几个品牌的组合堆头。一般都是放 在花车上,或箱式产品直接堆码在地上。堆头一般都是供货商要 向超市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申请到,对于最佳的堆头地段,供货 商甚至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付出最高价才能争取得到。 POP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的缩写,意为“卖点广告”其 主要商业用途是刺激引导消费和活跃卖场气氛。她的形式有户外 招牌,展板,橱窗海报,店内台牌,价目表,吊旗,甚至是立体 卡通模型等等。常用的POP为短期的促销使用,其表现形式夸张 幽默,色彩强烈,能有效地吸引顾客的视点唤起购买欲,她作为 一种低价高效的广告方式已被广泛应用。POP的制作形式:POP 的制作形式有彩色打印,印刷,手绘等方式。
堆头和POP展示
终端生动化建设
最大的投入未必获得最大的产出,但我们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 得最大产出。终端生动化建设的投入和销售业绩的产出无疑存在这种 博奕问题。 终端生动化投入和终端销售业绩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相关关系, 但是突破了这个范围的拐点抑或是“度”,这种正相关关系就会受到 极大的弱化。 常规性曲线指常规性的终端生动化展示趋势,在拐点之前,终 端生动化投入和销售业绩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可口可乐堆头陈 列和POP宣传,5个堆头和10个POP展示的投入对于销售的推动力就 远远高于2个堆头和5个POP展示的作用。 创新性曲线指终端生动化建设的创新性发展趋势,终端建设的 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效果,并 有效弥补单一投入的缺陷,同时将“拐点”向左上推移,使得终端投 入相对减少。
什 么 呢 ?
可口可乐
行业标准决定市场赢家
一、 背景资料 二、 终端生动化 三、 个人大的软饮料公司,总部 设在美国的亚特兰大。1989年资产额82.825亿 美元。 它在全球各地有500余种产品销售,其中可口 可乐、雪碧、芬达、健怡可口可乐四大品牌在 全球最畅销汽水前五位中独占前四位。可口可 乐早在1927年就在中国设厂。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终端制胜”业 已成为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其终端的“生动 化”建设无疑堪称终端运作的核心 。可口可乐 的生动化规模和创新,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可 以说是堪称业界典范。
个人启示
“只有标准的才是专业的”。但是标准比较适合于规范性和稳定性 较强的操作,比如生产行为。而市场行为带有较大的变数,绝非 在真空中运作。就市场投入而言,作为领导品牌的可口可乐,会 根据自己的战略思想制定总体的市场投入计划,但具体到每个终 端,主要考虑的还是要具备压倒优势,毕竟无视对手的存在等于 在自掘坟墓。尤其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全渠道高渗透直销模式, 要具体测定每个终端的“拐点”在操作上的难度是很大的。毕竟 标准也是需要投入的,如果设定标准的成本已经超过所挽回的浪 费成本,那么这样的标准就是非务实的。 终端生动化的建设规模愈大,终端销售的提升就会愈大。但是随 着行文分析中所谓的“拐点”突破,这种上升趋势就会减弱。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加大终端生动化建设的投入,那么无疑就 是一种浪费。
(1)博弈投入与产出
(2)寻找投入与产出的拐点
制定规范性指标,实施计划性终端调研, 掌握第一手终端数据,统计和分析原始数据, 针对终端特点作以相应投入。 借助管理学上的PDCA(Plan-计划、Do -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循环 模式进行全面终端管理体系的运转,搜集大量 终端实验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 和统计分析方法,实现终端生动化管理的科学 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