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共23张PPT)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两句直接抒情,是这首小令的主旨句。 请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节小结
枯藤老树昏鸦(秋野黄昏) 悲凉之景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孤独思乡) 写景触情 寓情于景 古道西风瘦马(游子惨状) 惆怅之情 羁旅之思 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 写景铺垫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 游子之悲
艺术熏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书法欣赏】
天净沙 秋思
(演唱:沙宝亮)
【歌曲欣赏】
课后作业
请将这首小令扩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品鉴赏
马致远的小令 《天净沙·秋思》, 虽然只有短短28字, 但意蕴深远,结构精 巧,平仄起伏,顿挫 有致,音韵铿锵,直 贯灵心。其四射的艺 术魅力,倾倒古今多 少文士雅客,骚人才 子。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 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 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 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 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 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 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 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 而意丰。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就给人造 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 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 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 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 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 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 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 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 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 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 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 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PPT课件
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并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 示的画面。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 致远)之一,更被时人美誉 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 ,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写法:采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更能衬托感情的悲伤。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何为“瘦马”?
马为何而瘦?
改为骏马可以吗 ?
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 一字之差就把诗人因长期飘 零而瘦变成了侠客行走江湖 之俊,意境全变。
瘦字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 期漂泊之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对比 (别人的生活)
二读 对比体会情景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如改为
“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
如原句好?)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 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白描手 法,着力渲染,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突 出它们的“枯”“老”和“昏”,在深秋的背景下渲 染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
你从“昏”鸦的“昏”字读出了什 么意味?
“昏”鸦的“昏”字,与夕阳西下呼应, “昏 鸦”让我们联想到的是黄昏时乌鸦回巢 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 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 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 孤独地游走天涯。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人教七年级语文 上册《天净沙 秋思》课件(31张ppt)
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干枯的藤条缠 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 乌鸦。诗人选择了“枯藤”“老 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 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 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 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思考:写“枯藤 老树 昏鸦”意 图何在?
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4月上午8时58分22.4.2108:58April 21, 2022 •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8时58分36秒08:58:3621 April 202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 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 – 乌鸦一家尚能团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却
还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
• 小桥流水人家:
•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小 桥下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一缕缕炊烟飘 出屋外。小桥、流水、人家三种景物写出 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合作探究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 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 关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烘 托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儿
天净沙·秋思作家作品这是一首散曲。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具体名称。
这首散曲是马致远羁旅漂泊时所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体裁:元曲诗歌精讲枯藤老树昏鸦①,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译文: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骨瘦如柴的马。
课下注释:①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写景:①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②描绘出一幅苍凉的秋季暮色图炼字:“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瘦”为什么用得好?)妙在欲写人之瘦而不写人之瘦,由写马之瘦而衬托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和路途跋涉之艰辛,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赏析:①运用了白描、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乐景衬哀情和对比的手法。
②创造出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③营造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游子孤寂悲苦的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画面: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夕阳西下,断肠②人在天涯③。
译文:夕阳从西方落下,伤心断肠的人还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课下注释:②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③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作用:前句点明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的“昏”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后句直接抒发羁旅愁思,卒章显志。
炼字:“断肠”将“天涯沦落人”无法言传的辛酸与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抒发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因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夕阳西下的作用:①选取典型景物“夕阳”,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是黄昏;②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气氛;③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④为下文“断肠人”做铺垫,抒发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最后一句作用:①直抒胸臆,点明主旨②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天净沙.秋思》描绘了怎样的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和赏析
1、【整体感知】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诗歌主旨】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陕西省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何伯辉教材分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课中的一首散曲,古典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散曲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是个形式,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散曲的独特魅力,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已经学了许多诗歌,但还没有接触过散曲,二者在学习中的方法类似,都要品析意象、意境、领悟感情,赏析写法。
所以课前要引导学生预习,教给赏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经历,查找相关资料。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教学主要教给学生“五步赏读诗歌”的方法,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品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积极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这首散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会背诵。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诵读2.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多媒体播放《故乡的云》,创设情境,引出“乡愁”主题学生自由述说描写“乡愁”的诗句,导入课题板书并解题.《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天净沙,曲牌名。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扫清字词障碍,教师补充(课件展示)1、简介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
《天净沙·秋思》示范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再见
16
第一单元 · 第4课
天净沙·秋思
标题解读
天净沙 秋思
曲牌名
马致远
题目
作者
元曲中的小令
文体知识
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 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 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 套数两大类。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代表作家 有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整体感知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 昏时归巢的乌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突出它们的 “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 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整体感知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
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使思乡之情更浓。
整体感知
反 衬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思
乡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
内容概要
·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游子思乡
羁
沙
古道 西风 瘦马
旅
秋
之
思
夕阳西下
思
抒情
游子之叹
肠断天涯
主旨归纳
乡人真幅
的的切绝
思孤地妙这
想寂表的首
感愁现深散
情 。
苦 、
出 天
秋 晚
曲 描
思பைடு நூலகம்景绘
念沦图了
家落,一
拓展延伸
根据词作展开想象,描述其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 增删,顺序可调整。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 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 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 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 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 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心来,肝肠寸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天净沙-秋思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词朗诵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诗词大意,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4.马致远的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
5.感悟诗词所传达的秋日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升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并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元曲艺术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4.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学会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增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韵律,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词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的元曲小令。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马致远的艺术才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词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逻辑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天净沙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马致远
朗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 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 曲,其中《秋思》堪称“叹
世”之作中的代表。马致远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 的诗历、史宋时词期、有元不曲同。的体式,如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 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练习
•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歌的内 容。
• 2、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萧瑟凄凉的景象,呈现出凄清孤独的
氛围。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 涯。
• 2、这篇文章有哪些景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初中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教材分析:长期以来,古典诗词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也逐步挖掘诗词中的德育因素、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意境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诗词所强调的形象教育、情感教育,也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阅读背诵《天净沙·秋》2、借助注释、工具书准确了解有关文学常识3、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4、分析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超高艺术成就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2、分析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超高艺术成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分刚过两天,现在已经正式入秋了,秋天是一个适合抒情的日子,许多诗人、词人都在这个季节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
例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还有我们刚刚学过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别致的、描写秋景、抒发秋情的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常识预习检查(导学案一、二小题)1.《天净沙·秋思》是属于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3.他被后人喻为“______”,还有“______”之称。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天净沙-秋思》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 课:《天
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着名散曲家。
一生着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 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马致远:
曲是一种特殊的诗体,源于词,起于宋金时期,盛行于元,故史称元曲。
与唐诗、宋词并称。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
散曲是没有科(动作)、白(对话或独白)的清唱曲。
杂剧有科(动作)、白(对话或独白)串联,属戏剧,二艺术形式不一样。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只用一个曲,形式短小,语言精练,或写景,或抒情,自由活泼。
由两调或三调小令组成的合调,即带过曲,仍属小令。
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首。
文体概述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8篇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净沙秋思》说课稿8篇《天净沙秋思》说课稿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天净沙秋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这篇作品是元曲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作品,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它无论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品味学习的地方,为了让学生走进作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我运用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作品中的意象,从而体会到作品的完善到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程度,感受作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功底,感受作者将情与景高度融合的艺术手法,感受一个长期漂泊天涯的沦落人内心的愁苦孤寂之情。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4课《天净沙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 有特点。
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 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 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 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 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 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 约·诺里斯
白朴,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 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 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 雨》、《汉高祖斩白蛇》等
天净沙,《太平乐府》注:越调。无名氏 词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又名《塞上 秋》。单调二十八字,五句四平韵、一叶 韵。
烘托
写景
游子 思乡 图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苍凉 恬静 荒凉
断肠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游子漂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冷清 泊行旅图 古道 西风 瘦马
抒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羁 旅 之 思 游子之悲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问题4: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 是怎样的人?
独在荒凉的古道中,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 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 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 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 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本句揭示 “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 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 我们自己去想像。
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 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 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 篇写秋杰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天净沙秋思一、文学常识1.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二、原文及注释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诗句赏析1. 整体意境- 这首小令前三句全是写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深秋傍晚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孤寂的氛围。
- 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将前面的写景与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相融合。
夕阳西下的背景更加深了这种孤寂、愁苦的情感,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游子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的痛苦。
2. 具体意象分析-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是衰败、毫无生机的景象,“昏鸦”则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昏沉、黯淡的色彩,这三个意象叠加,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画面看似温馨,与前后的萧瑟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更衬托出游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别人的家是温暖的港湾,而自己却漂泊在外。
-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是古老而荒凉的道路,“西风”是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不仅写出马的疲惫不堪,也暗示了游子的羁旅劳顿。
这三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寂、愁苦的意境。
四、艺术特色1. 白描手法- 整首小令几乎全是名词的组合,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这种白描手法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深秋傍晚的景色和游子的处境。
2. 情景交融- 前几句写景,景中含情;最后两句抒情,情中有景。
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游子的思乡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译文注释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3)昏:傍晚。
(4)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5)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6)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7)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8)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9)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看谁读得好,看谁背得快
各小组比赛,第一名奖励骏马一匹
zxxkw
学科网
学 科网
根据你对这首元曲的理解画一幅画。
zxxkw
学科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
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
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
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
在天涯。
写作手法
正面:枯藤老树昏鸦
zxxkw
学 科网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艺术特色
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
学科网
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学 科网 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誉为“曲状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
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
zxxkw
学科网 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
zxxkw
zxxkw
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
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
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
《观沧海》,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雄伟的政治抱负,即 统一中zxx国kwzxxkw ,建功学立科网 业的雄心个对前途充满欣喜的乐观气度。
zxxkw 学 科网
次北固山下,写的是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个作者的思 乡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四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四首》共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按顺序给大家分享原文以及译文。
4.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壮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4.3 次北固山下(王湾)【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4.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中心思想】《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诗歌鉴赏题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马致远__ (人名)。
(1分)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C】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4.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2分) 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分)5.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在外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3分)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2分) 6.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
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四首天净沙秋思
马 致 远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 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 歌形式.
剧曲
“曲”分 类
套数
散曲 小令
散曲,是为配乐所写
的歌词,是继诗词兴 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 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 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 盛。
介绍作者
• ⑸这首小玲在写作上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 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 ⑹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小令中“枯 藤”“老树”“昏鸦”“西风”“瘦 马”“夕阳”等所构成的凄美的画面。 •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 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 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 准备晚餐,炊烟缕缕。这是,一个人牵着 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 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 思是题目。此曲是元 代小令中的名篇。
划 分 节 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个深秋的黄昏,在荒凉的古道上,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凉风,踽踽独行, 走过了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 的暮鸦,不时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 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家的屋顶 上,炊烟缕缕,正在准备晚餐吧!太阳 快要下山了,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 迎接自己的将是一个孤独的漫漫长夜, 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此句色彩鲜明、气氛融合, 与前一句悲凉秋景形成鲜明对比, 思乡之情更浓。
古
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课标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
课标解读: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几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诵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首古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古风”和”近体诗”两种诗歌体裁的基础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为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刚接触诗歌赏析,对于具体的方法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同时,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多角度朗读很重要。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和换词的方法品读景物描写——品秋景
2、通过“知人论世”和“相关诗句延伸”体悟、揣摩作者的情感——悟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
教学评价:
1.通过“情境渲染导入新课”、“诵读感知,体验诗情”、完成学习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品读感悟、读出诗情”、“拓展延伸、尝试评价”完成教学目标2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