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教师培养着一批批祖国的栋梁,做一名优秀成功的教师,是每个年轻老师的梦想。
老师需要不断学习。
最近读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完此书,深有感触,好的思想能受益一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古人亦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道德以及自身素养,对教师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和行为的转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一言一行都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模仿,学习,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学生才认可并尊敬,产生师生共鸣,才能共同进步。
学生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庭成长环境不同。
班级里面孩子们素质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然而,教师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整个班级,对每个孩子都不公平。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是佼佼者,希望让老师严管孩子,把孩子教好,我们应积极在”差生”身上发现优点,尊重他们,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他们信心与和希望,一直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和力量,不断告诉他们”你能行”!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课,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满意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良好的备课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划分好课堂时间,条理清晰让学生更容易明白。
因此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让自己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敬佩!课后的反思是必须的,因为这也是对自己在课堂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经验+反思=成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修正,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自身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这样,经验才能得不断促进自己。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学生融洽的相处,全面了解孩子的思想及行为,从而更好的教育他们,让学生积极且愿意学习,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境界,美国诗人爱默生说:”爱是我们最崇高的语言,几乎与上帝同义。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与心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与心得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这可不是一个能轻易给出答案的问题,它就像一团乱麻,需要我们耐心地一点点解开。
我想起了曾经遇到的一件小事,它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感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有年轻的情侣手牵手漫步,有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还有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
就在我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时,一个场景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公园的一角,有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
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个风筝,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父亲则蹲在他身边,耐心地指导他如何放飞风筝。
“宝贝,你要先把线松开一点,然后等风来的时候,快速跑起来。
”父亲温柔地说道。
小男孩点了点头,按照父亲的指示做。
可是,第一次尝试并不成功,风筝刚飞起来一点就掉了下来。
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沮丧。
“没关系,儿子,咱们再来一次。
”父亲鼓励道。
第二次,小男孩跑得更快了,可风筝还是不听话,一头栽到了地上。
这时候,小男孩的眼眶开始泛红,眼看就要哭出来了。
然而,父亲并没有着急,他轻轻地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说:“别灰心,宝贝。
你看,这放风筝啊,就和我们做事情一样,不会一下子就成功的。
我们要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找到方法。
”说完,父亲拿起风筝,亲自示范给小男孩看。
他一边跑,一边调整着手中的线,那风筝终于稳稳地飞上了天空。
小男孩兴奋地拍起手来。
“现在轮到你啦,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父亲把风筝递给小男孩。
小男孩深吸一口气,再次起跑。
这一次,风筝晃晃悠悠地飞了起来,越飞越高。
小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父亲则在一旁欣慰地笑着。
看着这对父子,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个小小的场景里,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悉心教导,更看到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方式。
这位父亲没有因为孩子的失败而责备他,也没有直接替孩子把风筝放起来,而是通过不断地鼓励和耐心的指导,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摸索。
他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如何放风筝,更是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笔记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的书,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多。
书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地跟你探讨怎么去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儿。
就说我家隔壁的那个小男孩儿吧,叫明明。
明明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可就是有点儿自私,不太懂得关心别人。
有一回,他们学校组织春游,每个孩子都带了不少好吃的。
明明呢,把自己带的零食捂得紧紧的,谁都不愿意分享。
有个小朋友问他要一块饼干,他居然把头一扭,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不给你!”这事儿让我寻思了好久,一个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后来我仔细观察了明明的家庭,发现了一些端倪。
明明的爸妈工作都特别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每次明明想要跟他们玩儿或者说说话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自己去玩儿,别来打扰我们。
”久而久之,明明就变得有些孤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太会考虑别人。
这让我想到了书里说的,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得给他足够的爱和关注。
孩子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总是被忽视,那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还有我的一个表妹,叫小雨。
小雨这姑娘特别胆小,遇到点儿事儿就哭鼻子。
有一次,她们班要选班干部,小雨其实学习成绩不错,也很想试试,可就是不敢上台去竞选。
问她为啥,她说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们笑话。
我就跟她聊天,发现小雨的爸妈对她要求特别严格,只要她稍微犯点错,就会狠狠地批评她,从来不会鼓励她。
所以小雨变得特别不自信,总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
看到小雨这样,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不就跟书里说的一样嘛,老是打击孩子,孩子怎么能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呢?真正的人应该是勇敢自信的,能在困难面前挺直腰杆。
再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游戏,不小心把邻居家的花盆打碎了。
当时我特别害怕,心想肯定要挨骂了。
但是我爸知道后,没有立刻发脾气,而是先问我有没有受伤,然后和我一起去跟邻居道歉,并且用我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新的花盆赔给人家。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两年多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
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
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
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作者:(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翻译:蔡汀 1992年5月1、你周围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亲近的人,甚至完全不相识的人,他们都在品评着你的行为举止,你的整个道德面貌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在看着你身上好的,或者不好的东西。
那些比较好的东西往往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可是,这一点常常不被察觉。
然而坏的东西却往往在周围的人中引起注意。
永远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比你有修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
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督、对自己的坏毛病不妥协的品格。
P2022、惩罚可以使用道德标准,也可以使用法律武器。
任何一种责备、惩罚,既是为了社会的福利,也是为大家惩罚的那个人的福利。
大家是一边惩罚你,一边希望你好。
不过,惩罚是一种激烈的责备,它不可能叫人愉快。
P2033、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责备,这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素养。
要善于理解和感受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责备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流露,没有这种正义感就不可能有一般的幸福。
谴责不会给你带来欢乐,但是你应该去感谢它,原因是它可以救你,使你不至于堕落。
P2034、听到指责之后,也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们在教你像个人那样去生活。
P2035、一个最大的简直难以忍受的不幸,就在于老师在于同学谈话时常常先带情绪。
这样一来,老师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老师的个性不招人喜欢,学生还会觉得,除了他个人的行为本质之外一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促使老师找他谈话,因而这种谈话会使学生感到委屈,也会使老师不信任学生。
凡是委屈和不信任相冲突的地方,那里必然产生对立情绪;老师本想制止学生的坏毛病,而结果适得其反。
P2046、善于培养自己的学生能以明晰的态度对待我的批评和责备……。
P2057、如果你伸手去拿属于你同学的面包,那你就玷污了自己的良心,你就企图扼杀人的高尚品格;也许你会说,我们周围是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是属于人的,而不是我们属于它们,它们是为我们所用;人又支配物的权利。
读《怎样培养真正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人》有感
最近,我读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感触颇多。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是由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身教育实践经验所出的一本经典的教育类书籍,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最后一本书,由其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根据他的遗稿给予完善,最终编辑发表。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村家庭,在七年制学校毕业后,他又参加了一年师资训练班,随即担任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
在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决心参战,最后以一位中学校长的身份一直工作至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在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育态度,他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苏霍姆林斯基身兼多职,他既是校长也是班主任,又兼语文教师一职,根据他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所总结并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200本有余。
他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卓越的教育实践,而本书则是这些思想精髓的一部分,全书共59章节,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教育问题,对于教育者和家长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绝大多数困惑给予了科学的诠释,这本书也会令人不知不觉地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人这一目标奠定了结实的理论基础。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XXX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深受启发。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以及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通过这本书,我得到了答案:教育就是“”,包括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
这是孩子做人和其他素质的基础。
XXX在书中
分享了很多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故事,让我明白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让孩子得到和谐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
XXX在书中讲述小女孩XXX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
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
育应当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让我想起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学生不带书本、作业拖欠、不认真听课、影响别人、作业错误等。
我曾经认为这些“问题学生”无药可救,但在读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犯过错。
我们应该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是从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所以
我们需要更加宽容,这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也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总之,通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深刻理解到教育就是,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以及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培养真正的人,不仅需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真正的人的摘抄,希望对您有所启发:1.品德篇:"真正的人,不仅在成功时昂首挺胸,更在失败时咬紧牙关。
品德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
""善待人,是修炼心灵的高境界;对待困境,是品格的磨砺。
真正的人,以善待他人,宽容自己,书写出人生的高贵。
"2.学识篇:"学无止境,真正的人持续不断地学习进取。
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通往更高层次的智慧之门。
""真正的人懂得学会学习,不仅追求专业知识,更注重广泛涉猎各种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
"3.责任篇:"真正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对社会、对家人负责。
责任感是一种担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生活中,真正的人心怀责任,勇于承担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
"4.仁爱篇:"真正的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
仁爱之心,使人生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在与他人交往中,真正的人用仁爱之心待人,懂得分享快乐,扶持他人,共同创造温暖的人际关系。
"5.坚韧篇:"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不言弃,而是百折不挠。
坚韧不拔的品质,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人生的旅途中,真正的人懂得面对挫折时保持坚韧,用勇气和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6.感恩篇:"真正的人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感恩之心,使生命充满美好。
""在成功的时候,真正的人怀揣感恩之心;在困境中,也学会感激,因为这一切都是成长的经历。
"7.梦想篇:"真正的人有明确的梦想,不仅梦想着自己的成功,更梦想着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在梦想的引领下,真正的人努力奋斗,为梦想而拼搏,成为梦想的追随者与实现者。
读后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最近,我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颇有感触。
书中说,“你作为一个人生了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和追求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方面表现出来。
”而这也是我们为人师表最基本的精神。
书中还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
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不久前我终于能站在我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上与孩子们交流,我时刻的告诫着自己:一定要热爱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要全心全意的爱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小天使,是父母的宝贝、父母的希望。
我要用我的爱心与耐心去培养孩子们。
让他们变成一个个有着仁爱之心的美好少年。
“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活着。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
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
你的每个学生怎么样看人,他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什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又从别人身上留给自己心目中的是什么------这比他完成没有完成作业要重要百倍。
教育就是长期培训儿童理解:“认识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真谛。
创造自己的学生具有需要人的情感,培养小公民使他学会做一个忠实于别人的人。
一旦孩子做好事是为了显示自己,帮助同学先考虑的是炫耀自己和得到夸奖,这是很危险的。
报道好人好事的稿子在墙壁上经常涌现,人人都会注意到少先队中队竞赛中的那些好人好事。
那些伪君子们,冷酷的、无怜悯心的人都会从中获益。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孩子们去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力量,并把这种奉献作为一种隐秘的、不可侵犯的东西藏在心间。
道德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小公民厌恶并不去跨越侮辱人格的那个界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李晓辉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们便要每个同学都能养成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
她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是的,圣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我们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知识是没有穷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
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
它能提供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地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阅读的一些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些教育着作,感受颇多。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
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
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教学⽣⾃⼰教育⾃⼰是最复杂的⼀项⼯作受教育者如果不建⽴⼀套⾃我教育和⾃我教养的制度,要确⽴正确⼈⽣观是不可想象的。
⾃我教育是中⼩学⽣活中的中⼼问题之⼀。
教学⽣⾃⼰教育⾃⼰,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项⼯作。
平常所说的培养⾃⼰的信念,实际就是培养不违背⾃⼰良⼼的那种能⼒。
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确⽴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就应悉⼼地教导学⽣、注意检点⾃⼰、观察⾃⼰。
(第⼀卷790页《培养集体的⽅法》)⼆、要引导青少年进⾏⾃我谴责要引导青少年进⾏⾃我谴责采⽤惩罚⼿段是很简单的,⽽教育⼀个⼈为⾃⼰的过失感到难受,从⽽受到良⼼的谴责,那要困难得多。
在童年期,特别是在少年期,⼀个⼈如能进⾏⾃我谴责、洗刷⾃⼰的良⼼,那就有了⼀股很⼤的⼒量。
我总是努⼒使少年在意识到⾃⼰的不良⾏为之后,能产⽣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成为⼀个和我现在不⼀样的⼈。
为⾃⼰的过失感到难受,这是对别⼈的不良⾏为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协的源泉。
(第三卷650页《公民的诞⽣》)要培养青少年的⾃责⼼这⾥特别重要的⼀点是,孩⼦做了不体⾯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年长的⼈,⽽是来⾃孩⼦本⼈。
年长的⼈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花。
(第⼆卷35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三、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灵⾥树⽴起⾃觉的学习态度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灵⾥树⽴起⾃觉的学习态度⽤知识教育学⽣,并不意味着把知识变成成品,然后将它们塞进学⽣的头脑。
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灵⾥树⽴起⾃觉的学习态度,确⽴对知识的坚定原则⽴场和⾃⼰的见解。
(第⼀卷780页《培养集体的⽅法》)关键是启发和⿎励学⽣⾃愿学习究竟怎样去培养、怎样去教学、怎样启发和⿎励学⽣们在学习上能成为⾃愿的⽽⼜具有魅⼒的呢?这是学校⾥诸多事情中⼀个最复杂、最艰难的问题。
(第⼆卷30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要培养学⽣终⽣获取知识的愿望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不仅在于帮助学⽣学到⼀定的知识,⽽且也在于培养起他们终⽣获取知识的愿望。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不要走轻松的路。 要走最艰难的路! 克服困难能使人变得高尚。
来看一则故事:我们集体农庄一位 农艺师有个5岁的儿子,在夏季,天 刚蒙蒙亮,父亲叫唤儿子:“起来, 谢辽扎,我们去寻求美!”
当他们走到田野里,东方的天空出 现鱼肚白,渐渐呈现出蔚蓝色,然 后又现出玫瑰色,星星渐渐隐没了。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怎样把孩子行为中的“应当”、 “困难”和“好”连接起来
人的最大的胜利就是他能战胜自己。
一个人从童年起就要学会支配自己。
从小就要学会命令自己,管束自己。
逼迫自己去做应当做的事,而是把 应当做的事变成你愿意做的事。
如果你只善于听命于他人的意志, 那么,你只能长成一个苍白的影子。
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去教会 孩子们、青少年去追求美好的东 西,去逼迫自己思想好,做好事, 对自己心灵上的消极和懒惰要有 不满感。
我们应当启迪自己的孩子们有 一股精神力量,使他们想成为好 人。
我坚信,人的精神力量是从 理解美开始的。
要使“应当”和“困难”结合 在一起。
这种结合是从孩子精神生活中 克服巨大困难、创造美开始的。
从远处田野里的:某个地方升起灰 蒙蒙的一团,渐渐升向高空。突然 间:那灰蒙蒙的一团像火一样在浅 蓝色的天空中燃烧起来,而且就在 这一瞬间,父与子听到惊人的音乐。 仿佛在田野上空有人在弹琴,又像 是一只小火鸟,用翅膀在拨动银弦, 在田野上空发出奇妙的声音。
儿子屏住呼吸,头脑里产生一个念头: “如果我们还在睡觉,云雀还会在唱吗? “爸吧?” “听不到。”父亲小声回答。 “那他们多么乏味啊……” 整个暑假男孩都在田野里干活。每天他 比父亲早起半小时,到村边去,听云雀 的歌唱。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分析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并向正在成长的一代提出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径。
作者有机地把伦理学范畴、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公共行为准则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提示了其在解决思想、劳动、智力、道德、美学、体育方面的发展,形成和教育问题上的意义。
这本书的中心问题是着重阐述教育伦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即正在成长的一代孩子们在道德关系组成的基础上及其在自发的或者专门组织的道德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意识。
一、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指出了真正的人的特点;“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真实性和完美性,对人与人之间那种视为人类道德发展顶峰的共产主义关系,要有明晰的概念,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理想美的感受应作为个人的执着追求;要善于珍惜祖国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些神圣的东西,就像珍惜自己心上的个人爱物和神圣的东西那样。
换句话说,这个理想的特点,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一种理解和感受,善于向自己提出“我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并予以回答:对生活的那种强烈的爱,是作为为了崇高目的的一种活动。
”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个人精神生活中的公与私,大事与小事都要有个和谐的统一。
”②他认为真正的人要有自尊,要有智力上的丰富、创造上的才能,要经常丰富和发展自己智慧的愿望。
人要有丰富的美的知识,敏锐地去发展对美的需要。
人要热爱劳动,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去对待劳动。
努力追求劳动技能的完善。
人要有个健壮的体魄。
“教育伦理学的一个最重要思想——就是奉献。
教师在培养真正的人时要教会他生活,教会学生奉献。
“奉献——则是培养人的崇高愿望的惟一学校。
”③老师要善于同孩子们谈论奉献。
“使孩子们养成奉献的习惯,这意味着首先要教会孩子去观察生活,观察人们,观察你周围那些事物,理解你周围在某种程度上与你有关的一切,而且不仅仅去理解这一点,还要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不能容忍冷漠的人,才能鄙视麻木不仁,去痛恨无礼行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勿删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读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令我获益匪浅。
我深深的认识到“为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首先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姐妹在花园里玩耍,她们看到了一簇绽放的玫瑰。
妹妹上前看了看,皱着眉说:“看,这花上到处是刺,我不喜欢它!”姐姐看着玫瑰却说:“这花虽然有刺但开的多美,颜色多艳。
”同样是玫瑰为什么在姐妹眼中却各不相同呢?姐姐看到的是花儿美好的一面,而妹妹却只看到了玫瑰上的刺。
由此可见:积极乐观的情感引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朝气蓬勃,充满勇气,富于爱心,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
反之,消极的情感使人阴郁、沮丧、悲观、冷漠最终走向孤傲、自负、仇视的极端。
拥有快乐、幸福及乐观感受的人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会积极的面对,总闻得到花儿的芬芳;而悲观、消极的人却不懂得欣赏荆棘中的花香。
人的快乐、幸福和乐观的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一成不变的。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正如儿时喜欢童话和幻想的孩子,大多有着一颗善良而美丽的心。
美好的情感总是跟早期的教育息息相关。
教育虽不能承诺人一生的幸福,但幸福的人生却是从早期的教育体验开始的。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那些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尤其我们教育的是小学生,他们还正处于童年的美好幻想时期。
对于他们的教育最重要的旨向并不是知识的积累,甚至不是智力的开发,而是儿童美好心性的教育。
例如,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对动过脑筋后回答错误的学生是不批评的,反而会表扬他们,因为我可以分析错误的原因,这对每个学生都有好处。
我鼓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深厚的爱,这样学生就能自己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是如此辽阔,因而永远也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学到了头。
教只是手段,而育才是根本目的之所在。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人去听不习惯听的“教训”,对于儿童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那些与世界交往中的无数的“奇妙的体验”。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精选3篇)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精选3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这本《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他晚年创作的,本书论述了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爱情等方面的伦理学问题。
可以作为家长及学生的一本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一本有指导和具体操作意义的'教科书。
这本书,同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许多著作特点一样,是用独特的艺术政治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
而本书教诲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孩子、少年和男女青年讲的道德教诲,其道德思想,包括在揭示某一道德范畴内容、概念、行为准则、个性、性格特征等等训导之中;第二部分是思考。
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这里请让我把自己在书中写下的部分感受记录下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要自己学会教育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丰满起来,所以教育理论应是每一个力求使生命焕发光彩的生命必读的文字。
生命力、领导力、影响力、亲和力、学习力……都与对生命的理解相关,并且生命力是决定性因素。
过分的关注自己的利益,会使人变得冷漠和敏感,丧失对同类命运的同情心。
“凡是心中没有过去的人,那他的心中就不会有未来”。
过去就是历史,不了解历史就不会有历史的眼光。
“人的死不仅仅是生的过程的熄灭和终结,应当把它看作是一代传一代的生命不息。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他在书中曾写道“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
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一个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怎样培养孩子自觉地追求善良你奉献出来的东 西永远属于你,你隐藏起来得东西你将永远失 去 • 感谢是奉献的产物
评价
本书全面的表述了我们如何对待教育问题, 为我们想做教育,又有些困惑的家长能提 供一定的帮助。但是我觉得他书内容服从于培养真正人的思想:既培 养人在精神上丰富、思想上充满信念、有 崇高道德、善于忠实的热爱祖国和忠诚的 憎恨敌人、捍卫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 和作为个人财富的共产主义理想、能领略 作为崇高目的而活动的生活。
道德教育
• • • • 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 孩子应该怎样理解自己对他人的义务 怎样培养孩子具有善意感 怎样培养孩子具有大公无私和慷慨大方的品格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学前一班 侯楠楠
作者简介
瓦· 阿·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 教育家,是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教育 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 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 研究,写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 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公民的 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 《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 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