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杨傻子和老圆
民间故事:傻子骂财主扒灰翁,只因半块烤地瓜,牵出一桩风月大案

民间故事:傻子骂财主扒灰翁,只因半块烤地瓜,牵出一桩风月大案故事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寿元府新任知县名叫楚庄休,楚庄休到任之后轻徭薄赋,深受百姓爱戴。
一日,楚庄休带着两个衙役,扮做客商模样,在城里微服私访。
当他们三人途径大财主奚世城家门前时,只见一个傻子蹲坐在地上骂骂咧咧,嘴里不住地喊道:“你个扒灰翁!你个挨千刀的!你个扒灰翁!”楚庄休低声问身边衙役说道:“此人为何这般?”其中一个衙役说道:“地上这个汉子名叫铁二郎,是个傻子无家无口,平日就住在城北城隍庙里,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常常到奚世城家门前大骂扒灰翁,别人问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楚庄休点了点头说道:“痴傻之人神志虽愚,不过多是良善之辈,说不定其中有蹊跷,你们应当好好查查这个奚世城才是。
”两个衙役一一铭记在心。
当三人走到郊外时,突然一阵阴风刮过,将楚庄休的头巾刮到一处新坟上,楚庄休眉头一皱,说道:“此风来得蹊跷,莫非是这坟中之人有冤不成?”楚庄休走到坟前说道:“倘若你有何冤屈,请速显神通,本官为你做主。
”正在此时,一个砍柴老汉从山上走来,楚庄休鞠躬施礼说道:“这位老伯,你可知此坟中埋葬何人?”那老汉说道:“这是奚世城儿子奚大郎的坟。
”楚庄休心中暗想,先是遇到傻子骂奚世城扒灰翁,现在又碰到奚大郎的坟,莫非此中真有冤情?辞别老汉之后,楚庄休三人回衙,楚庄休调阅历年卷宗,发现有不少是状告奚世城的案子,但是不知为何最后都不了了之。
楚庄休撒出眼线,详细打听奚世城的情况,天黑时分衙役将情报汇总给楚庄休。
楚庄休这才得知,奚世城的儿子名叫奚大郎,奚大郎体弱多病,为了给奚大郎冲喜,在他十八岁那年,奚大郎娶了邻镇女子潘凤为妻。
谁知婚后没几日奚大郎便离奇死了,自那以后常有人看见奚世城和儿媳潘凤成双入对。
楚庄休还得知,奚世城不但作风有问题,而且还私设武器库,与山匪勾结称霸一方。
奚府戒备森严,为了能够将奚世城绳之以法,楚庄休布下天罗地网。
到了二更时分,一道黑影越上奚府房顶,奚世城正和潘凤缠绵,那潘凤娇嗔道:“你这爱贪吃的猫,现在人家有身孕在身,你都不会温柔一点,这几日我时常梦见大郎找我索命,明日我们再去城隍庙烧烧香才是。
杨大郎断指_民间故事

杨大郎断指话说民国年间,在大巴山下古驿镇,若论起木工手艺,杨大郎绝对算是数一数二的傲角儿。
那年月,乡下匠人一般都是走乡串户地找活儿干。
杨大郎成名后,十里八乡请他上门做家具的特别多,他技艺精,活计出彩,工钱也公道,主家满意,都是好酒好菜的管够。
这也使得杨大郎养成了好吃的刁嘴:他嗜好老家的卤鸡,别人吃这卤鸡,都是拣多肉部位吃,杨大郎却独爱鸡脚,旁人不解,他笑道:“鸡脚嚼起来筋道,熏干卤焖后,真是滋味无穷,哪是柴肉能比的?”却说这年秋末,镇东开油坊的陈老财请杨大郎到家里做一套家具,说是次子娶媳妇用。
杨大郎领着徒弟,也是他外甥家亮,带齐斧锯刨凿之类的工具,来到陈老财家,与他点清木料,谈妥制作的物件及工钱,安顿下来。
当晚,陈老财摆了一桌四荤八素菜肴,盛情款待杨大郎师徒。
陈老财知道杨大郎的嗜好,不仅上了一只整鸡,还专门上了一钵鸡脚,喜得杨大郎笑逐颜开。
席间,陈老财抿抿嘴,笑道:“说来好笑啊,我那孙子小石头,也和大郎一样好吃这鸡脚。
”杨大郎听了,也哈哈笑道:“这么巧?原来和我是同道中人哪!陈老板把他唤出来见见吧。
”陈老财着人将孙子带出来,只见那小石头五六岁的模样,生得唇红齿白,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乌黑发亮,配上肥嘟嘟的身板,甚是惹人喜爱。
陈老财爱怜地对小石头道:“快叫杨大叔、家亮哥!”小石头脆生生叫道:“杨大叔好!家亮哥哥好!”杨大郎忙不迭拈起一只鸡脚,回道:“好!好!小石头,咱爷儿俩有缘,来,整一只鸡脚。
”小石头立马双眼放亮,接过鸡脚便往嘴里塞,撒着欢儿地跑出饭厅,逗得大人一阵大笑。
隔日,楊大郎师徒俩便忙碌起来,因为要做齐新房用的全套家具,费时长,陈老财当然不能天天七个碟子八个碗地管饭,却也保证正餐不离荤,隔天必有鸡。
一晃十天过去了,这日开饭,桌上倒是有卤鸡,偏偏少了鸡脚,杨大郎心知必是被小石头吃了,有些不快,草草吃罢饭,就回到工房休息。
家亮过来后,见杨大郎脸色不好,开口抱怨道:“陈老财也太抠了,明明晓得大舅好这一口,却不舍得上两只鸡脚,害得大舅连酒都没喝好。
民间故事专题知识

“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 祥图案。
• 有关压岁钱,有一种故事。传说古代有一种 叫“祟”旳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
出来,专门摸睡熟旳小孩旳脑门。小孩被摸过后
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旳
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 就叫“守祟”。
•
•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旳人家,夫妻老年得 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预防“祟”来 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 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后来,包着旳八枚铜 钱就放在枕边。午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旳 小人正要用他旳白手摸孩子旳头,忽然孩子枕边 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 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 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
三儿子和漂亮旳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 妈一起过着幸福旳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旳金子, 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 弟,只好到处去乞讨。
•
“压岁钱”旳传说故事
•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 最早旳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 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旳玩赏物,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 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 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 子也是个贪心怕死旳人,他拿了老 奶奶旳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 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 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 他照老奶奶旳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 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 了烈焰熊熊旳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 块旳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旳太阳 山。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 旳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阐明了 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立即还给他。
杨老黑的乡土童话

杨老黑的乡土童话作者:来源:《文学少年(小学版)》2008年第06期杨老黑简介杨老黑,本名杨永超,出生于皖西北农村一个神奇的小镇,他家庄后有一个孤堆,传说是一头金牛拉的屎变的,这个小镇就叫牛屎集。
杨老黑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写了二十年小说和童话。
系第一届全国儿童文学青年作家讲习班(《儿童文学》杂志社主办)和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研讨班(儿童文学作家班)学员。
中国作协会员,现任职刑警大队长。
已出版作品《少年秦始皇》、《糟糕市的怪怪事》、《猎犬和它的主人》、《第八探组》、《JJ行动》、《阿皮乡村奇遇记》、《野猪出没的山谷》、《杨老黑少年侦探小说系列》等多部。
作品多次获奖。
现正在创作少儿侦探系列小说、《神仙歪传》系列童话等。
杨老黑的答卷Q:你是一个警察,而且是一位刑警,为什么弄文学,而且喜欢写小人书?A: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对此,一般避而不答,其实我也说不清楚。
我不是刻意来弄文学的,天生与文学有缘。
我出生在一个名叫牛屎集的小镇,我家庄后有一个牛屎孤堆,那是一泡牛屎变的,古时候有一头金牛,屙了一泡金屎,金屎就疯长起来,要长成一座大山,太上老君眼见平地起山很是着急,甩起赶山鞭,一鞭将那座金山打下去啦,成了一个孤堆。
这个孤堆里有金马银驴,有鬼怪神仙,神奇而灵异,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都出生在这个孤堆附近。
守住这个孤堆就有写不完的故事。
Q:你的童话独具特色,被儿童文学界称作“杨老黑乡土童话”,你能具体谈谈吗?A:我很欣慰同行们给予我这样的评价,其实我的童话风格分为两种,一种是幽默童话,如长篇童话《第八探组》、《糟糕市的怪怪事》等,一种就是乡土童话。
乡土童话本就来自乡土,里面有泥土醉人的芳香,有狗尾巴草上的朝露,有庄稼拔节的声响,有牲畜家禽的叫声,有风婆雷公的怪吼,有神仙鬼怪的夜语,有百年老酒的甘醇——你细细品味会发现,那是故土文化的童年记忆,就如中国小孩屁股上的青记,长大就消失了,可记忆却深入骨髓;我就是要唤醒这种记忆,使你在会心的微笑中,燃起对故乡眷恋的情怀,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中国民间故事 愣二哥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愣二哥的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民间故事愣二哥的故事世上无鬼,鬼是人们的杜撰物。
民间故事 坏哥仨

个撒牲口八道的哈,也就没人搭理他们,有一年秋天这个撒进山采山货走到了一段山脚下就迷路了,蒙头转向就是做木木就走不出去这个撒专用了三天,那是又饿又渴又渴又累又着急呀,正在没着没唠的节骨眼上,冷不丁看见前边树下坐着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深盘放着一个吊筷插插着小瓦罐儿,这老太太穿挺寡净的坐在那块揉脚呢这个咋一看这老太太可一下看见活泼撒了,要不是人要懵了呢就换。
啥呢,他也没想想这深山老林里哪有人呢?怎么来的老太太呢?这老太太不是神仙,那就是妖精这个啥,当时也顾不上多想了,呼啦一下子就蹦过去,老大做个一就说道哎呀,老奶奶呀,活菩萨呀,您是从哪嘎达来的我们仨呀在这深山里迷路好几天了,你就行行好吧,就我们吧,老太太揉着脚,看着他们哥仨一眼唉,我家在山那边下雪了,出来采点草药嘛,不小心卡着跟头把脚歪了,这老二嘴甜的老奶奶,我们先歇歇,一会儿背你回去,老太太一听打了个咳声啊唉,你们仨呀指这个是连饿带壳呀?这深山老林这野身后还多可得加小心呢,捧着我呀,也是有缘分来来来,我这管理呀,还有水,你们先喝点吧,说这叫那瓦罐地道老大面前这老大结果这个瓦罐啊,连个鞋子都没顾上说呀,孤独孤独的就是一阵猛喝,老二也是在可坏了一把就多给娃灌猛喝起来,老三一看鸡的眼睛,生怕喝不上水上来变多,老太太摆了摆手,还笑呵呵的,唉,别着急,别抢广告,你们喝的啊,你说说来也奇怪,就那么点儿小个瓦罐这哥仨像牛一样的猛喝呀,问题是一点不见少哥仨喝足了水了,老太太从怀中掏出一个用布包裹着的臭。
我鞋底大小的饼子,白虾三块的地价格撒了,来来来,你们饿坏了吧?就吃点干粮垫吧,哥仨一看不如大眼儿瞪小眼儿的心里话,就这么点儿了,但是牙缝都不够呢,老太太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呢,笑着说的,嘿,你们可劲造吧哈,管你们吃饱这个撒狼吞虎咽就造起来了乖了哈,就手里这么点儿块小饼的就是咋吃也吃不完不一会儿哥仨吃饱喝足了,撑得直打饱嗝儿啊,老太太那手里的饼咋样,这还是那么大老太太一看这个撒,吃完了就说他家呀,就在前面不远把他背到家之后顺着这山沟走,不要回头见到啥山货也不要贪心去采。
民间故事:漂亮寡妇想占傻子的便宜,没想到最后成了傻子的媳妇

民间故事:漂亮寡妇想占傻子的便宜,没想到最后成了傻子的媳妇一个长相貌美,爱占别人便宜的寡妇,把主意打到了一个傻子的身上,没想自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也给搭了进去。
这就是咱们要说的故事:傻子娶寡妇!话说在古黄县的偏僻的地界有个王家庄。
庄里有百多户人家,这天王家庄里显得格外的热闹,就连其他的邻庄的人都跑来看热闹。
一个来这里走街串巷的货郎看到这么多人,就问一个过路的大娘:大娘,你们这里今天怎么这么热闹,有什么事啊。
这大娘也是个热心肠,笑着说道:嗨呀,你可不知道,我们村的大傻子,竟然娶媳妇了,而且娶的还是我们这里厉害最漂亮的寡妇,我们都去看闹呢。
这货郎一听也愣了,这王家庄自己也经常来,要说这最厉害最漂亮的寡妇不就是翠花了,她的那张嘴能把人给活活的气死不成,上次自己就是卖的东西她不会用,愣说自己的东西不好,还到处说自己的坏话,搞的自己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
要不是看她长得漂亮,自己就想动手打她了。
没想到她竟然嫁给了王家庄的大傻子,这大傻子自己也熟悉啊,就是王有福王老汉的儿子王大牛啊。
这小子长的是五大三粗的,就是脑子不太好使。
上次还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要糖吃呢。
他怎么会娶到翠花的,就翠花那条件,虽然是个寡妇,但是长得好看啊,肤白貌美,面如桃花,身段苗条。
怎么着也能找个不错的人家,怎么就嫁给了王大牛了,不行,我也得去看看。
然后这货郎也是快步地向王大牛的家里走去。
再说王大牛的家里,王老汉正忙招呼来往的客人,而咱们的主人公,有点不太聪明的王大牛正坐在那里傻乐呢。
这有的宾客就好奇地问道:哎,你说就这傻子大牛,怎么会把这如花似玉的寡妇翠花给弄到手的。
而且我听说这个翠花平日里凶得很呢,怎么会嫁给王大牛这个傻子呢。
这个时候有知道内情的人就说了,嗨,你们是不知道,这傻大牛的运气好。
也怪这个翠花贪图便宜,这才把自己给赔了进去。
这落座的宾客都是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的,一听这人知道具体的情况,就围过来问道:这位兄台来先喝杯酒,润润嗓子,给我们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人一看大家伙给他递过来美酒,都眼巴巴地望着他,就拿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就坐下说道:这个事,是这样的。
老疙瘩爷爷

像一根挂悬在大门底下梁上的麻线绳子,打一个结,用力一拽,成了一个死疙瘩,风吹日晒,身板模样和生活过得越来越粗糙,一辈子就待在村子里了。
最常去的远处是到乡里赶集买卖牲口,或者拖病拖到不得不用半生积蓄到三十里之外的县医院看病,他们中的大多数,回村子后直接就被埋到前一夜挖好的坟坑里。
他们中很少有举行葬礼的,有老伴儿先走了的,尸首还要停在村口三天,供村里人瞻望回顾,等着把老伴儿的坟起了,再风光合葬。
他们又无儿无女,抬回家也没人撕心裂肺地哭,只会显得更加凄凉,不如半路就卷席埋了,留给村子里人一声“唉嘘”,算是对他们一辈子的总结。
我们村子里这样的男人至少有八九个,均匀地分布,生活在村北村南村西和村东边缘的深处。
或丑或残或穷,总之一辈子没有讨上一房媳妇,没生下一儿半女,家谱上他这一支到这里就断了,给别人家繁衍出来的枝蔓腾挪出了地方。
大家叫他们“老光棍汉子”,没有子女,自然也就沦落成了“老绝户”,我管他们叫“老疙瘩爷爷”。
有一个哑巴来旺,在家中排行老大。
一眼看过去,来旺是一个高高大大的汉子,一张四四方方被风吹红吹皴吹裂了的脸,让人一度怀疑拿一个勺子肯定能从他脸上的褶痕里挖出来许多泥。
娘告诉我,天生的聋子都是哑巴,半路的哑巴不一定是聋子……他们说哑巴来旺是八岁时被欺负他的孩子逼着吃了牛耳屎特别推荐·“90后”散文老疙瘩爷爷李春华047才哑的,所以他并不聋。
你一叫他,“啊啊啊”的,嘴就咧到了耳朵根,有时候口水都兜不住。
听不出来一句好孬话,不管人家对他说啥,他都笑着“啊啊啊”地回应,无忧无虑的。
人真是奇怪,听说看触,少了一样,走起路、做起事来都不稳当。
哑巴来旺每次拐弯进胡同子的时候整个身子都会倾斜一下,“啊啊啊”地比画起来更是肩膀都摇晃。
一枚落叶都能让他走路的脚步晃悠一下,停下来看上个大半晌,狗一叫,他整个人更是吓得都癫跑起来。
爹娘死得早,三个弟弟的孩子全由来旺照料着带大,一共九个,四个侄子五个侄女。
侄子侄女们在他的怀里被抱着的时候像猫,学会走路了在他的背上就像只猴子攀来攀去,他伸出胳膊,孩子们两只手扒住,在下面就能荡秋千,嘴里“哦哦哦”地叫。
中国民间故事-傻子上坟

中国民间故事-傻子上坟白得财的小儿子是个傻瓜。
让他去打醋,他可能会打回酱油;让他去买凉粉,他八成给买成豆腐。
就是这样一个傻子,在今年的清明节却担负起了为白家上坟的重任。
所谓上坟,就是清明节那天,家家派出男丁,携带铁锹镐头、香表供品到自家坟茔,把一年来被雨水冲走的泥土重新添补在坟上,然后摆上供品,点燃香表纸钱。
这样,坟头上有新土,有青烟缭绕、纸灰飞扬,就证明这一家后辈有人,有香火相传。
而白得财一家对上坟尤其重视,因为白家的祖坟占了一块风水宝地,才有了白得财如今人旺财也旺。
最初谁也没有把那块地看在眼里,那块地原属周家,是个水洼,早先还可以栽几支莲藕。
后来周围岗上石不断冲积,水洼几乎被填平了,裸露的礓石湿漉漉的,种什么都不长,就成了荒地。
有一年白得财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逃荒到这里,不想祖父病故了。
白得财的父亲用一根扁担换取了二分之一的水洼地,埋葬了祖父;又倾其所有买了一亩菜园,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后来白得财的父亲去世,也葬在了洼地,洼地就正儿八经成了白家的祖坟茔地。
白得财当家以后,祖坟的风水开始发威,让他心想事成,干什么都顺手。
老婆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打破了白家八代单传的局面;那一亩菜园四季常青,种什么菜都疯长,养活一家吃喝穿戴还有盈余,白得财就拿盈余置买土地,不知不觉竟有了百亩良田,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
稍稍遗憾的是小儿子有些傻,但再傻也是个男丁。
白得财认为,白家先人一挑两担来到这里,不出三代就如此发达,凭的就是祖坟的风水!既然祖坟风水如此眷顾后辈,白得财对祖坟的祭祀也就格外重视,四时八节都要送些纸钱。
清明节则是重头戏,白得财再忙也要亲自出马,培土添坟,上香烧纸,磕头谢恩,祈福祈财。
然而今年的清明节,白得财却不能亲自上坟了,就连他那两个大儿子也不能到祖坟上添一把土燃一炷香了,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在县衙的大牢里关着呢。
而他们之所以蹲班房,也是因为祖坟。
说起这场官司,得提到马家。
马家是本村人,祖上以磨豆腐为生。
盗库宝_民间故事

盗库宝送宝光绪年间,京城天桥上有个表演缩骨功的年轻后生,名叫杨节,能把自己的身子变得跟四五岁的孩子一般小,从六七寸宽的铁栏杆中钻进钻出,令人啧啧称奇。
这天晌午,杨节摆开地摊正要开始表演,忽然跑来几个无赖砸场子。
一个姑娘挺身喝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胡作非为,你们就没有王法吗?”观众也跟着喊起来,那几个无赖见占不到便宜,灰溜溜地走了。
杨节跟姑娘道谢,姑娘微微一笑,转身而去。
杨节怕那几个无赖报复姑娘,就悄悄跟在姑娘后面。
果然,那几个无赖正在半路上等着呢。
见姑娘过来,几个无赖一齐往姑娘身上扔大粪。
杨节冲过去护住姑娘,让姑娘先走,几个无赖围住杨节一通拳打脚踢,把他打得爬都爬不起来了。
杨节受了伤,自然表演不了了,只好在家中养伤。
姑娘一路打听,找到杨节家,看他伤得厉害,心中不禁同情起来,忙请来郎中给他看病,又买了许多吃食。
杨节这才知道,她叫罗云,父母双亡,眼下和哥哥罗林相依为命。
两个人言谈甚欢,渐生情愫。
杨节央求媒婆去提亲,罗林和罗云爽快地应了,杨节兴奋得眉飞色舞,开始张罗婚事。
这天晚上,罗云忽然跑到杨节家里,一见面,就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急切地说:“你快救救我哥哥吧。
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活不下去啦!”杨节忙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罗云抹抹眼泪,说了起来。
原来罗林在内务府的宝库中当差。
前些日子,罗林鬼迷心窍,鬼使神差地偷了一颗宝珠。
他事后才知,那些宝珠是敬献给皇上的。
皇上若是见宝珠少了,必会严查,一旦查出来,那他就得掉脑袋啊。
罗林回到家想寻短见,亏得罗云发现得早才救下了他。
罗云自己没主意,又不敢对别人讲,只好来找杨节了。
杨节想了想,就对罗云说:“你把宝珠给我,我送回去。
”罗云觉得这是目前惟一的办法了,就点了点头,带着杨节去见哥哥。
罗林听了杨节的主意,顿时拍手叫好。
他从柜子里拿出那颗宝珠,递给杨节。
杨节接过来一看,只见那颗宝珠有鸽子蛋大小,呈半透明状,莹润柔腻,闪闪发亮,确是件宝贝。
罗林画了一张宝库的图,然后带着杨节来到宝库的后墙外。
藏族民间故事-傻子的故争

-个傻子的故爭从前,有一个力气很大的傻子,一天他在山上看见一只老虎,虎看见他吼叫着奔过来,傻子看见后学着老虎的样子,吼叫着扑向老虎。
虎张开大嘴准备咬他时,傻子用双手把虎张着的嘴用力一掰,竟将虎头掰成两块,虎被打死了。
回到家中,他向母亲说他杀死了一只虎,母亲问他是怎样杀的,他就叫母亲披上一件花荏子,要母亲学老虎叫一声扑过来,他也跟着学一声扑过去,要母亲张大嘴巴,他用双手边掰边说:“我就是这样杀死的。
”一用劲又将母亲弄死了。
他的老婆见后很气愤,可又没办法,只好叫他去喇嘛寺请喇嘛来念经。
在请喇嘛的路上,他看见一只鸽子在路中间打着转转,嘴里“咕咕咕”的不停地叫着。
他捡起一块石头用劲打鸽子,把鸽子打死了又继续赶路。
请了喇嘛,在路上走到死鸽子前,他给喇嘛说鸽子是他打死的,喇嘛问他是怎样打死的?他就要喇嘛学着鸽子的样子,弯着腰低着头就地打转转,嘴里也“咕咕咕”的叫着,他就在路边拾起一块石头用劲地向喇嘛头上打去,把喇嘛打死了。
回到家中一看佬婆不在,灶上的茶正开了,并且嘶嘶的响着。
傻子一听气上心了,母亲和喇嘛都死了,你还高兴地唱歌?一气把茶罐子提起来用劲摔在地上,罐子摔破了,吓醒了睡在床上的小孩,他抱起孩子一看,只见小孩脑门心上一跳一跳的,他赶紧用手去按,还是在跳,他就用劲一按只听见“噗”的一声把手指按进了小孩的脑门心,孩子不哭了,脑浆顺洞流出来。
他一见自言-1 -自语的说:“小孩咋不哭嘛,喂的尽是酸奶子。
”说着从酥油盆中挖了一块酥油塞进小孩的嘴里,把小孩放到床上。
他老婆回来问他喇嘛请了没有?他说在路上死了。
他老婆又问他小孩哭了没有?他说:“咋个不哭嘛,你天天只喂酸奶子,刚才我喂了酥油就不哭了。
”他老婆去床边一看,小孩又被他弄死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当晚无事,第二天他老婆说:“我们今天上山搬些石头回来修房子,你的力气大,就在山下接我在山上搬。
”他也答应了。
他老婆一心想除掉这个害人的傻瓜,就想了这个办法。
到山上后,他老婆搬了一块石头滚下去,傻子一见赶紧地接,没有接着。
故事新编四年级下册作文

故事新编四年级下册作文故事新编四年级下册作文(通用27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事新编四年级下册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新编四年级下册作文篇1一天,两只青蛙趁着下雨,井水暴涨从井里跳了出来,它们望着那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不由得感叹道:“外面的世界真宽广啊!”于是它们一只向东走一只向西走。
并相约,一年后见面。
先来说这只向东走的小青蛙的经历吧!它向东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
在那,有它从没吃过的山珍海味,鳞次栉比的大厦,雄伟的建筑……只是那里的污染太严重了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河水也被附近的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染得五颜六色,好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一次它还不慎掉进去,差点丢了小命。
所以,它只在那座城市呆了半年就回到了井边。
而那只向西走的小青蛙经历了一个月的辛苦跋涉,来到了一座宁静的小村落,那里水草丰美,空气清新。
虽然没有向东走的那只小青蛙所吃到的美味,可这里没有污染,天永远是蓝的。
它还和那里的人类交上了朋友还帮他们捉害虫呢?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向西走的那只小青蛙恋恋不舍地向人类告别,来到井边,看到了去了城市的那只青蛙。
自从它掉入了被污染的水中后,皮肤竟慢慢变成了红色。
它一见去了西边的小青蛙,就诉苦道:“城市污染太严重,我都变异了!”去了村庄的小青蛙听了,立即说:“我那里虽然没有你吃过的好东西,但是没有污染,我在那还安了家,你和我去那生活吧!”于是,它们一起来到了那个宁静的小村庄。
从此以后,它们就一直生活在那小村庄里,再也没有踏进城市半步。
故事新编四年级下册作文篇2自从兔子输了上一次赛跑以后,懊悔异常,每次看见别人都喋喋不休的咒骂乌龟。
有一天,兔子看见了蛇,蛇说:“你也太没出息了吧,连个臭巴西龟都比不过,哈哈,看来你是徒有虚名……”兔子火了,愤愤的说道:“谁说我慢!”蛇慢吞吞的说:“那你敢再和乌龟赛一次吗?”兔子大声说:“跑就跑,谁怕谁!”说完兔子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乌龟的家。
杨家坑民间故事

杨家坑民间故事
杨家坑是一个小村庄,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叫杨大妈的老奶奶的。
据说,杨大妈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每天都很早起床,做饭、洗衣、打扫卫生。
她非常善良,总是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因此,她深受大家的喜爱。
有一天,杨大妈听说一个年轻人在附近的山上迷路了,于是她决定去寻找他。
她拿着一些食物和水,穿过茂密的森林,一直走到深山里。
最终,她找到了那个年轻人,并带他安全回到了村子里。
这个故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对杨大妈更加敬重和感激。
许多人开始向她学习,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和如何爱护自己的家园。
从此以后,杨大妈的故事就成了村里的传说,每个人都会传唱和讲述。
这个小村庄也因此变得更加团结和融洽,成为了一个温暖而和谐的社区。
- 1 -。
民间拜月的故事

民间拜月的故事听老辈人讲,万物皆有灵性,人贪生怕死,动物同样怕死。
为了长生,很多动物苦苦修炼,吸收日精月华,或幻化成人,或飞升。
当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多是古人借物抒情,言说不可说之事。
此类故事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智者多一笑置之,愚顽者讳莫如深,闭口不提。
旧时,骷髅山是乱葬岗,每到夜晚都有点点幽兰的火苗,各种生灵放声鸣叫,格外恐怖。
村人极少踏入,哪儿反成了狐狸的乐园。
据说,哪儿有成了气候的精怪,什么三尾狐狸、九尾猫,直立行走的黄皮子。
一日,村里的二流子引诱傻子回去骷髅山找寻阳灵芝,那玩意就是难得的药物,还可治怪病。
有人说道阴灵芝生长在棺材板上,也有人说道阴灵芝生长在白骨堆上里,非常隐密,常人很难找出。
傻子虽说脑子不灵光,但是胆子大,不怕黑还不信邪。
傻子哼着曲,进了山。
时值十五,月亮格外的亮堂,上山的路照的极亮。
夜猫子咕咕叫着,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叫声,鸟儿被踩踏树枝的声响惊飞。
刹那间,骷髅山热闹起来。
约莫行及了半个时辰的光景,傻子辛苦了,趴在地上歇息。
他隐约看到不远处存有只白狐,手里抱着东西,对着月亮叩头。
傻子疑惑,蹑手蹑脚跑了过去。
他手里攥着一块石头,等候时机用石头砸白狐。
压死了白狐,也好搞个手套啥的。
且看,白狐竟然有两只尾巴,它双爪抱着一个骷髅,朝着月亮拜了拜。
而后,它把头伸进骷髅头里,再次下拜。
过了一会,白狐站了起来,它使劲晃悠头颅,发出“咯咯”的笑声。
又过了一会,白狐双脚俯卧,嘴里惦记着着咒语,骷髅头变为了人头。
傻子看看辞怒火中烧,那狐狸头顶上的人头,竟是自个父亲的模样。
他用尽全力朝着白狐砍回去,嘴里还骂骂咧咧的说道:“我压死你这个畜生,竟敢伪装成我爹,我砍——”傻子边骂边捡起石头,一块接一块丢了过去。
刹那间,石头如雨点般,噼里啪啦落了下来。
白狐猝不及防被石头击中,想要逃已经来不及,它头顶的骷髅被石头打烂,它瞬间毙命。
傻子喊叫着走了过去,把握住白狐的尾巴,狠狠朝着石头上投掷回去。
刹那间,万朵桃花开,白狐死去的无法再死去了。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偷龙换凤

民间故事:偷龙换凤民间故事:偷龙换凤作者:故事大王乾隆皇帝为什么七次下江南?蒋二奶奶的称呼从何而来?在江苏常熟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叫做”偷龙换凤”.清朝初叶,康熙皇帝统治了六十年,一命呜呼之后,他的四皇子胤禛残杀了嫡亲兄弟,夺得了皇位,立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手下豢养着一批亲信的爪牙。
据说这些人都有飞檐走壁的本领,杀人用一个皮袋子,里面有机关,装着几把利刀。
只要把这皮袋往人头上一罩,用绳一拉袋口,人头就被割在皮袋子里,这种极为残酷的东西,名称就叫血滴子。
因此,在他手下的大小百官,个个提心吊胆。
一天,雍正早朝,两班文武站得整整齐齐,鸦雀无声。
唯有大学士陈世官的班位上空着,雍正想查问,值殿官呈上陈世官请假一天的奏事条。
第二天早朝,陈世官来了,百宫做完朝礼,雍正便问陈世官:”昨天为什么要请假?”陈世官连忙跪下,奏说:”臣家中老妻生了一个孩子。
因此请假一天,死罪死罪。
””是男的还是女的?””启奏万岁,托万岁的福荫,是一个小男孩。
””哦!”雍正沉吟了一下。
”这倒是巧事,昨天皇后也刚生了太子。
两个孩子同日出生,朕与卿家喜事非常,后世可传为佳话。
这两个孩子不知可生得一样吗?朝罢卿可将孩子送宫中给皇后看看。
”陈世官一听,心中一惊。
妻子生孩子,请假一天,这也是平常之事。
但要把孩子送宫中去看,分明是怀疑我在说谎,一谎百谎,那欺君之罪的祸事立即就会发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幸亏我妻的确生了一个孩子。
想到这里,不觉背上的冷汗也冒出来了。
他急忙趴在地上,把大红顶子的官帽摘下,俯伏跪奏:”陛下圣明圣德,太子天赐龙种,洪福齐天,老臣谨先叩贺。
臣孩乃犬子之列,何足道哉。
”雍正脸一沉:”不必说了,速将你儿送宫中一观。
”说罢,站起身来,把右手一挥,司仪官高喊:”退朝!”百官立即跪拜叩头,三呼万岁。
雍正回宫,百官退出朝堂。
在朝房里,一般文武官员,听到陈世官的儿子一出世,皇帝就要”召见”,这种特殊的优宠,是从来没有的,纷纷向陈世官贺喜。
《人参老头》关于人参与老人的民间故事集

《人参老头》关于人参与老人的民间故事集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关于人参的民间故事吧。
人参老头从前有个地方叫花鞋沟,沟口有个粮户姓杨,是个大占山户,前沟后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户。
他家还开烧锅和粉房,净喝穷人的血。
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杨财主让赶车老板老王套车往山外送货,由杨家少财东掌包。
预定当天就得赶回来。
两人晃晃摇摇装上一大车就奔县城去了。
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热闹啦!酒馆、饭馆门前挂着通红的双幌,说书馆里坐得水泄不通,野台子戏锣鼓敲得通通响;道旁摆的摊子,有卖瓜果梨桃的,有卖妇女用的红头绳、绿彩线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还有活蹦乱跳金翅金鳞的大鲤鱼。
这天两人到城,卖了货,杨家少财东就和一群狐朋狗友到饭馆大吃大喝起来,直到喝得烂醉如泥,躺到客店里,睡得像条死狗一样。
车老板老王,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他记起老财东曾嘱咐他当天赶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财东还醉得不成样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闲逛,就一个人赶着空车往回走。
老王赶着大车,出城约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个老头。
这老头上身穿着白洋布小褂,下身穿着条黑单裤;头上疏朗朗的几根白头发,拢在一起,在脑后扎根小辫,还系条红头绳,离老远就红得耀眼。
他身上背个小包袱,手里拄根拐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
一回头看见后边来车了,就跟老王打招呼:“赶车的大哥,你是哪的车呀?”“老大爷,我是花鞋沟的车。
你老上哪去呀?”老头说:“咳,我去赶集来的,现在是往回走。
人老了,腿脚也不听使唤了!”老王一看这老大爷岁数确实不小,背个包袱,累得气喘吁吁的,就说:“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车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头说:“咱们本是一条路,我的住处离你们东家也不远,可我不能白坐车呀,你出个价吧,我好上车。
”老王说:“老大爷,你这么大岁数,别说是同路,就是再远点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车吧,怎能要钱呢!”说着停下车,把老头一拉,就上了车。
民间故事之魂断鸳鸯桥的故事

民间故事之魂断鸳鸯桥的故事 蛙溪的⽊桥远近闻名,其中够得上古迹的只有下蛙溪的鸳鸯桥。
为什么这座桥叫鸳鸯桥呢?说起来其中有⼀个悲壮凄惨的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蛙溪的⽼少爷们和妇孺⼏乎⼈⼈皆知。
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魂断鸳鸯桥 相传清嘉庆年间,蛙溪的杨家庄庄主杨百万收留了⼀位落魄书⽣,这书⽣姓袁名⽅,祖居⼴西枞江。
袁⽅⾃幼好学,⽴志萤窗,⽆奈家室贫寒,以致学业中途⽽废。
⼗四岁那年发⼤⽔,袁⽅的⽗亲在河⾥打捞树⽊不幸掉河⾥淹死了。
袁⽅的母亲悲伤过度也卧病在床,袁⽅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借,但因家庭贫寒,谁也不愿伸以援⼿,万般⽆奈,袁⽅只好给当地的⼟财主借驴打滚的⾼利贷。
由于医治不及时,母亲撒⼿归西,只剩下袁⽅孑然⼀⾝伶仃孤苦。
袁⽅唯⼀的亲⼈晚叔有⼼收留他,但⼜怕⽼婆不同意,也只得爱莫能助。
腊⽉三⼗,⽼财主的管家带⼈上袁家讨债,袁⽅⾝⽆分⽂,只得以房产抵押,晚叔看在眼⾥,痛在⼼⾥,⼀⼼想留袁⽅在⾃家过年,谁知话还没说出⼝,⽼婆张⽒就先发了话:“袁⽅,你在我家过年吧!”袁⽅听了,⾼兴得眼泪都快掉下来。
谁知好景不长,还未出初五,晚娘就下了逐客令:“袁⽅,你也不⼩了,该到外⾯去见见世⾯了,我和你叔都是靠卖苦⼒讨⽣活也不容易。
” 袁⽅知道晚娘为⼈⼀向吝啬、尖酸刻薄,肯收留过年已是万福了,更不⽤说抚养⼆字了。
正⽉初六,袁⽅告别叔婶离开了家园。
他⼀路往北跋⼭涉⽔,沿路乞讨,⾛了⼤约半个⽉涞到了蛙溪,这⼀天⼤雪纷飞,袁⽅⾝穿单薄的外⾐,饥寒交迫,昏倒在蛙溪边上,幸好被杨庄主家的庄丁发现了,及时送到杨庄主家抢救。
袁⽅醒涞之后,发现⾃已躺在床上,莫明其妙地看到⼀位温⽂尔雅、⽼学究风度俨然的长者坐在⼀旁守着他。
“醒了,⼩伙⼦。
”⽼⼈关切地问。
嗯。
袁⽅点了点头。
⽼⼈见袁⽅眉清⽬秀、⼀表⼈材有⼼收作义⼦,⼜怕⼩伙⼦不乐意,只好⽤试探的⼝吻问:“⼩伙⼦,你家居哪⼉?家⾥有什么亲⼈?为什么⼀个⼈出门在外?”袁⽅听了,哇的⼀声哭了起来。
尖子和傻子【中国民间故事】

尖子和傻子【中国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村庄,住着兄弟两个。
哥哥又精又滑,人们都叫他“尖子”,弟弟为人憨厚,人们都叫他“傻子”。
由于兄弟两人父母早年去世,生活贫困的兄弟两人只好相依为命。
时光飞逝,一晃大哥尖子成家立业,娶了媳妇,从此以后,兄弟两人的这个家便由尖子的媳妇管了起来。
这样一来,弟弟傻子在家里的地位可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尤其是他这个大嫂,天天找傻子的碴儿,不是嫌他懒,就是说他馋,要不就是怪他能吃不能干。
哥哥尖子架不住媳妇的撺掇,还常常动手打他。
总之,弟弟傻子整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气的日子。
这一天,傻子又挨了哥哥两巴掌之后,正在院子里哭泣,从门外走进一个白胡子老头,随手把傻子拽到一处墙角旮旯,然后附耳低语,如此这般这般。
只见傻子不住的点头,鼻涕和泪溢满了傻子的笑脸。
第二天的早晨,傻子手里拿着一个筐子,用一个麻绳拴在了门口的门框上,拴好后,傻子便站在院子当中,向着天空大声的喊了起来:“东来一窝雁,西来一窝雁,给我筐子里下窝蛋!东来一窝雁,西来一窝雁,给我筐子里下窝蛋!...........”弟弟傻子的话音刚落,就见天空中果然来了一群群大雁,这些大雁好像是接到谕旨一样,一个个陆续在门框的筐子里下起了蛋,一眨眼的功夫,大雁蛋就满满的下了一筐。
这下可把傻子乐坏了,一个劲儿的喊着:“好、好、好呀!“就这样,傻子把大雁蛋一部分卖掉,另一部分分给了和他一样吃不饱肚子的人。
几天后,傻子喊大雁下蛋的新鲜事儿被尖子发现了。
尖子不仅把傻子打了一顿,还抢走了傻子用来喊大雁下蛋的筐子。
这一天天还没有亮,尖子就起床,他学着傻子的样子把筐子拴在了自己住的门框上,站到院子的中央向着天空不住的张望,一天过去了大雁没有出现,两天过去了大雁还是没有来到,这一下了可把尖子惹怒了。
第三天的早晨尖子在媳妇的呵斥中把弟弟傻子从屋子里拽出,夫妻两个人对傻子又是一顿痛打,尖子一边打,一边问傻子为什么自己的筐子里这两天没有大雁来下蛋?傻子实在受不了哥嫂的打骂,便一五一十的把老者教的口诀说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民间故事:杨傻子和老圆
民间故事:杨傻子和老圆
作者/湖北袁修美
有一家娘俩过日子,儿子杨傻子每天上山砍柴,砍一挑儿柴来到集上卖了,换点儿东西母子过生活。
有一天上山砍柴,去得远,看到一座山头上有一棵大杨树,两三搂粗,七八丈高,上面有个大老鸹窝。
杨傻子想:我把这个大老鸹窝弄下来,好闹一挑子柴火。
他来到杨树下,把斧子插在腰间,脱了鞋,爬查爬查上了大杨树。
他爬到了那老鸹窝底下,动手要拆,发现老鸹窝里有一个大蛋,有一斤来重,青青的透亮的皮儿,好看极了。
杨傻子挺喜爱,把它掏出来,托在手上,又在褂子上扯了块布把蛋包起,装进兜,又把老鸹窝拆了,才下了大杨树。
杨傻子把拆下的枝条捆了捆,整闹了一大挑子柴火。
杨傻子心里高兴,担着柴火,忽悠忽悠地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