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设计了如下教案,以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量长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6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1~3题。
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和分米,然后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长度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尺子(厘米和米两种尺子)2. 铅笔3. 练习本4. 数学书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并试着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来量一量。
2. 新课导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会引出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并让学生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讲解如何用厘米来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厘米尺量身边的事物,如自己的手指、铅笔等,并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用厘米量长度的经验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厘米尺量一量家里的大门、窗户等,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厘米来量长度,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全章)》PPT教学课件
1.认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从“练习题”中选择相关题目进行练习;2.完成“长江作业”练习册一课时的内容。
学习体会1、这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什么?2、这一节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是什么?3、这一节课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Thank you!
Good Bye!
第 4 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体会1、这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什么?2、这一节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是什么?3、这一节课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Thank you!
Good Bye!
第 2 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情景导入
这是一把长20厘米的学生用尺,谁愿意用它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我来!我来!
4
新知探究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1厘米。
我们来看一看,1米里到底有多少厘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新知探究
5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8,9,10。这是10厘米。
新知探究
1米
继续数:10,
20,
30,
40,
50,
60,
70,
米
厘米
米
厘米
巩固练习
3. 单位换算。 1 米 =( )厘米 100 厘米 =( )米 8 米 =( )厘米 700 厘米 =( )米
100
1
800
7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量,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不是线段。
是线段。
是线段。
不是线段。
巩固练习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教材P5T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1 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
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
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1单元长度单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习内容】:课本P2-3,例1、2、3【学习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看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预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什么缘故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明白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明白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样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确实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伙儿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舞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觉?(1.从0刻度到刻度几确实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确实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那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如何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那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那个物体的长度确实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致估量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量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差不多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觉?2.进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晰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方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伙儿有什么收成,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 长度单位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难点是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常遇到,但是1厘米、1米分别具体有多长,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实际应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来认识厘米和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知识,掌握概念。
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科书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件事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里不强制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米”的认识也应如此。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页至第7页的教学内容包括:(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本课时是在学生差不多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周围的物品、学习用具等关心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在学习长度单位前对长、短概念已有初步认识基础,但如何测量物体长度学生还不了解,对长、短的概念的明白得也还不够透彻,需要系统学习来认识厘米、米的长度观念等。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勤观看、多动手的学习适应。
【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关心学生形成厘米的正确表象。
3、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回形针一盒、30厘米尺子一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题1、老师:新学期开始老师发觉许多同学长高了,来,谁能跟大伙儿说说自己的身高。
请学生发言,将自己的身高说出来。
2、老师:老师相信还有部分学生还不明白自己的身高,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为《长度单位》,同学们要是认真听讲这堂课,课后就能够同桌之间互量身高了。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学生摸索自己的身高高度并积极发言。
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并引出学习课题。
探究、学习新知1、老师:老师看到大伙儿课桌上都有一块橡皮擦,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大伙儿把自己的橡皮擦那出来量一量我们手中的数学课本的宽度有几个橡皮擦那么长?请学生起来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⑴ 联络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严密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伎俩,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络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⑵ 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⑶ 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习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领会测量单位的须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领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教案:一、谈话导入老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1、教学例1(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2教学例2(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1.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
1、估一估,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大约是几厘米?
(1)先估不要量。
(2)再用尺量一量,看看你的估计准不准。
2、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
(1)每人剪一个长为1厘米的纸条。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剪得准确。
(3) 然后再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4、用厘米量
(1)测量铅笔长度。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图,让学生判断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5、画线段
(1)学生试着画出4厘米的线段,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各自用直尺测量铅笔长度。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班级交流测量长度的方法。讨论得出正确量长度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2)明确教材的编写及编写意图,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当堂达标测试:(100分)
在括号里线上“厘米”或“米”
1.大树高约8()
2.黑板长约3()
3.门高约2()
4.粉笔盒长约10()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各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些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话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一般地说,分析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第一课时 厘米的认识
课堂作业
2 填一填
约( 2)厘米 约(4 )厘米 约( 3 )厘米 约(5 )厘米
课堂作业
3 下面有三种量法,量对的在括号里画“√”,量错的画“×”。 ×
√ ×
课堂作业
4 估一估,比一比,把下面的小棒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
①
③
④
⑤
②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 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此页为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的单位,理解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度量单位。
2.能够用厘米进行测量,掌握使用直尺或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3.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培养学生测量的准确性和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认识厘米的单位。
2.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进行实际测量时确保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直尺、卷尺、准备好相关教学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直尺和卷尺,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1.认识厘米:教师通过直观的示范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
2.用厘米量:教师示范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厘米进行测量。
3. 练习让学生自行使用直尺或卷尺进行几组长度测量练习,并相互核对,纠正操作错误。
4. 拓展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些关于长度测量的小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精神。
5. 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正确使用厘米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练习册相关练习。
2.观察家中物体,用直尺或卷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比较活跃的,他们对于厘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还存在一些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朴对教学是否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吗?
(1)出示例1上方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并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教师提示:古代的人们经常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3)引导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人是怎样测量石头的宽度、布的长度以及竹子的长度的。
(2)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①提问:在尺子上,除了从0到1这一长度是1厘米,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②师边讲解边示范:图中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在厘米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③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课件出示例3及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究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想知道纸条这样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出有多少厘米。
(2)学生自己尝试测量,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小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结果也就 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 结果。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教材P3 例2]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庹(tuǒ)
点击图片跳转到P7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1拃(zhǎ)
点击图片跳转到P8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到P9
介绍了这么多,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吗?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这根木棍大约有( 4 )把
长。
这根木棍大约有( 6 )把
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精选篇1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
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学前导学1前置作业: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一认识直尺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课题: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图片跳转到P7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1拃(zhǎ)
点击图片跳转到P8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到P9
介绍了这么多,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吗?
二,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一比谁高谁矮。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教材P2 例1]
点击图 片跳转 到P4
胳膊
手掌 脚掌
点击图 片跳转 到P5
点击图 片跳转 到P6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 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5厘米。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 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量一量数学书 封面边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看一看,铅笔长( 8 )厘米。[教材P4 做一做]
量一量。 纸条长( 4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食指的宽度大 约是1厘米。
田字格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图钉的长度 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量一量这张纸条的长度。[教材P3 例3]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4厘米多。
想一想,能这样量吗?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估计:( 3 )厘米 测量:( 3 )厘米
估计:( 4 )厘米 测量:( 4 )厘米
五、一把破损的刻度尺只能看到3个刻度(如下图), 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出哪些长度? (单位:厘米)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3厘米,5厘米,8厘米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结果也就 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 结果。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教材P3 例2]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教材P8 练习一 第1题]
估计:( 3 )厘米 测量:( 3 )厘米
估计:( 4 )厘米 测量:( 4 )厘米
2.照样子量一量,填一填。[教材P8 练习一 第2题]
手掌宽约
( 8 )厘米
1拃长约
(14)厘米
1步长约 ( )厘米
五、课堂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这根木棍大约有( 4 )把
长。
这根木棍大约有( 6 )把
长。
四、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
要贴着测量的物体去量,不要倾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如果各个 地区测量长度的单位不同,交流起来会很不方便。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 因为我和爸爸手 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的大小不一样。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这块石头有几庹宽? 你是怎么知道的?
点击图片跳转到P3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这块布有几拃长? 你是怎样知道的?
点击图片跳转到P3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这根竹竿有几个脚印 长?你是怎样知道的?
点击图片跳转到P3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古人在测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
一个挨着一个地量,不要留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