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去世,西方收藏中国古董的时代渐远
这些年,拍场上出现的顶级红木家具
这些年,拍场上出现的顶级红木家具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8年第4期艺术品市场有起有落,但在起伏跌宕的拍卖市场上,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始终是一个稳定上升的板块。
每年,出现在拍卖市场的红木家具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使人感叹于还是老祖宗的技艺最值钱啊!王世襄与中国红木家具提到拍卖场上的红木家具,尤其最高等级的明式家具,我们绕不过一位老人,那就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王先生被称为中国明式家具收藏第一人。
在王世襄先生丰富广博的收藏品中,最为重要、数量也最多的一项,就是明式古典家具。
在近半个世纪的收藏生涯中,他凭着一己之力收藏到79件精绝之品,这些家具于1985年收录于《明清家具珍赏》一书中,如今这批藏品都在上海博物馆。
除去被官方收藏,王先生的很多家具也出现在拍卖场中,这些年来为数不多却屡创佳绩的“王世襄专场”就是最好见证。
2013年,中国嘉德推出王世襄藏品专场,除了之前常见的拍品类别外,蟋蟀罐、鸽哨、葫芦等小物件也悉数登场。
其中一件笔筒和一个画案备受关注。
这件“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为王世襄心爱之物,他于1950年在北京荣宝斋购得,但在“文革”时被查抄,后来经过多方周折,终于物归原主。
1987年,王世襄参与《中国美术全集》编纂工作,将笔筒收入《竹木牙角》卷,并多次在其著录中提及。
这件作品早在2003年就现身拍场,拍出209万元;10年之后,笔筒再度亮相中国嘉德春拍,从880万元起拍,最终以48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5520万元,也创下迄今为止木质笔筒的最高价。
这个专场另一件作品,“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及脚踏”是王世襄一生中收藏的最后一件家具,也是他认为最完美的一件。
这张画案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生活,著作《锦灰堆》《自珍集》均是在这张画案上完成的。
这件作品最后拍出了1265万元。
重量级藏家安思远说完了王世襄的故事,就要说说另一位重量级藏家安思远。
2015年,艺术圈最热的事件莫过于安思远旧藏拍卖。
当年,在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上,“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六大专场总成交额高达 1.3亿美元。
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
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
刘玉
【期刊名称】《理财(收藏)》
【年(卷),期】2015(0)8
【摘要】一个牛人安思远是个牛人,是因为他跟很多牛人有共同之处。
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是哈佛大学辍学的,发明苹果手机的乔布斯也是辍学的,安思远在耶鲁大学学艺术,两年后也辍学了。
他的“牛”之处并不仅仅是这些。
安思远是扰太人,17岁开始做生意.他的教母是美国非常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庞耐。
庞耐在一百多年前就向美国人灌输中国艺术成就.有“中国艺术敦母”之称。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刘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未都:最珍贵的中国文物都流失在西方?错!还在国内! [J], 武君;
2.浅探主持人形象建构对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以马未都《都嘟》为例 [J], 于澜
3.新形态脱口秀栏目浅析--以马未都《都嘟》和优酷土豆为例 [J], 尹鹏飞;张悦
4.马未都打假"马未都讲故宫" [J],
5.马未都打假“马未都讲故宫”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时代的伟大背影和他留下的锦瑟年华
一个时代的伟大背影和他留下的锦瑟年华作者:邱家和来源:《财富堂》2015年第03期2015年3月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由于国际拍卖行佳士得将推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而变得格外令人期待。
“这是拍卖场上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亚洲艺术私人珍藏”,佳士得美洲区副主席乔纳森·任代尔(Jonathan Rendell)对笔者表示:作为佳士得员工,这次拍卖令他分外激动,“这些艺术品要回家了!”而在笔者看来,这场拍卖是在告别一个时代:继布伦达治(1887—1973年)、赛克勒博士(1913—1987年)、玻西瓦尔·大维德爵士(1892—1964年)等赫赫大名之后,安思远(Robert H. Ellsworth)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藏家,仿佛那个时代的背影。
安思远公寓这次拍卖共推出逾1400件私人珍藏品,拍卖从3月17日的夜场开始将延续5天,其中还包括网上拍卖。
佳士得为此在拍卖前举办为期8天的公众预展,而预展的最大看点,是在现场重新搭建出收藏圈里名闻遐迩的“安思远公寓”。
这座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私人公寓拥有22间房间,是一个私人住宅、古董行与美术馆功能兼备的奇妙空间,其中英国传统家具与西方的装饰艺术作品,与主人丰富的中国艺术品,以及日本艺术、印度艺术、喜马拉雅艺术、东南亚艺术藏品巧妙地熔于一炉,形成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的风格。
生前,安思远不仅与那成千件珍藏朝夕相处,还在这里招待客户与亲友,让大家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完成艺术品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
这里曾高朋满座。
大藏家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布鲁克·阿斯特(Brooke Astor)以及著名演员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都是他的亲密伙伴及挚友。
乔纳森说:对于洛克菲勒这样的大藏家,他们的收藏仰赖安思远的指导:不仅让他指导购买艺术品,也由他来塑造他们的审美品位。
安思远点石成金的收藏教父
安思远点石成金的收藏教父在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收藏圈和古董圈中,有一位被称为“教父级”的传奇人物,他凭借着敏锐过人的鉴赏眼光、鲜明的个人魅力、果断的商业头脑,成为一位跨越半个世纪之久的杰出亚洲艺术品鉴赏家和古董商。
他的位于曼哈顿的私宅中陈列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博物馆级艺术珍品,如同他本人曲折的人生经历一样,闪耀着不可思议的光芒。
他就是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一位犹太籍纽约知名的牙医大夫的儿子、一位烟不离手、永远穿着马靴的牛排饕客、一个天才般的古董冒险家。
安思远于2014年8月3日辞世,享年85岁。
他不追求死后成为镌刻在博物馆墙壁上一个无人瞩目的名字,也不梦想着通过这种方法永垂不朽。
安思远要用一场拍卖,最后一次向世人宣告他的品味、思想、和精神,作为他一生的句点。
安思远晚上会在其木板饰墙的英式图书室待客,那里有来自欧洲的博物馆长、身负护送艺术品重任的日本策展人、年轻的中国学者,还有衣装华丽的朋友、邻居、客户穿梭出入,这一刻在谈笑风生,下一刻又在端详一件新近添置的珍品。
世界顶级古董商的号召力纽约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晚,2015年也不例外。
时值早春三月,室外的空气却依然寒冷。
这没有影响纽约佳士得展厅内激动人心的氛围。
英文与中文交杂在富丽堂皇的展厅上空,这是各路人马在议论着、感叹着、揣摩着,一代亚洲古董之王的人生。
这是一场轰动海内外的拍卖。
为了凸显安思远的文化价值,佳士得预展现场被还原为安思远的豪华公寓。
在安思远的暮年,忠实陪伴他的,便是那些他珍藏了数十年的古物。
他那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22间房豪华私邸,宛如一座小型博物馆,陈设着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常年接待着无数政要、富商、名流和学者。
这位堪称是战后美国最著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兼收藏家,保持了他一贯慷慨优雅的风格,在身后也不忘继续为大家在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准备了六场艺术饕餮盛宴,在纽约佳士得精心的策划下,他的艺术人生于此完美地揭开了烟花般绚烂的谢幕式,超过1200件拍品,跨越中国、印度、日本、南亚、欧洲,涵括青铜器、陶瓷、雕塑、书画、家具、玉器、等等,并且史无前例地全部以无底价的形式公开拍卖,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买家,尤其是中国内地的新一代收藏家。
安思远与中国家具
安思远与中国家具
谭向东
【期刊名称】《收藏与投资》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纽约著名收藏家安思远,由于在中国传统家具领域的建树,被称为“明朝之王”。
其于1970年出版《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一书,内附家具图录照片185幅,成为业内最重要的参考书目。
而后,又相继于1982年出版《夏成夷藏中国硬木家具》,1996年出版《洪氏所藏木器百图》,1998年出版《式样的精华——明末清初的中国家具》,2003年出版《卧云观石——中国古代石刻家具艺术》诸书。
这位被誉为“中国古董教父”的安思远,其在中国家具收藏领域的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页数】10页(P78-87)
【作者】谭向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666.2
【相关文献】
1.“中国古董教父”的锦瑟华年安思远珍藏纽约拍卖记 [J], 陈又君
2.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 [J], 刘玉
3.安思远本宋拓《黄庭经》明末流传考 [J], 赵绍华
4.安思远本宋拓《黄庭经》明末流传考 [J], 赵绍华
5.安格回总部任职康思远接过宝马在华指挥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
一个牛人安思远是个牛人,是因为他跟很多牛人有共同之处。
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是哈佛大学辍学的,发明苹果手机的乔布斯也是辍学的,安思远在耶鲁大学学艺术,两年后也辍学了。
他的“牛”之处并不仅仅是这些。
安思远是犹太人,17岁开始做生意,他的教母是美国非常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庞耐。
庞耐在一百多年前就向美国人灌输中国艺术成就,有“中国艺术教母”之称。
有人对庞耐的评价是她使美国认知中国艺术提前了50年。
安思远有幸当了庞耐的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艺术真谛,更多的是商业真谛。
安思远对中国文物的研究尤其透彻,有“中国教父”之称。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尤其是1970年以后的这30年,安思远在美国、中国文物界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所有的人都以认识安思远为荣。
尽管17岁辍学,但安思远在学术上是非常成功的。
1971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一书,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在中国的家具界,最早研究中国家具的是一位叫艾克的德国人,艾克在1944年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这是世界上关于中国家具的第一本书,一直到20多年以后的1971年,安思远出版了《中国古代家具》一书,这是有关中国家具的第二本重要著作。
在这其后的15年,1986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面世。
这三部书是研究中国家具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这三人之后,所有研究中国家具的书都没有逃脱这三本书的框架。
领悟安思远的商业法则安思远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的家庭布置正是他喜马未都眼中的安思远Ma wei du Yan zhong De An si yuan 刘玉安思远好的反映。
家里使用的大部分是黄花梨家具,布置得非常好,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品位,非常讲究。
地上铺什么,家具怎么摆放,艺术品摆放的位置等等,家里布置得像艺术宫殿一样。
安思远多次来中国,中国的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珍贵的照片,比如长城脚下、安徽民居等。
他走过了中国很多地方。
有一年,安思远通过马未都的一位朋友来中国找马未都,正好当时马未都在做一个中国古代门窗展。
盘点近代流失海外的十五件顶级文物,件件都堪称是国宝
盘点近代流失海外的十五件顶级文物,件件都堪称是国宝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们不仅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来瓜分中国的利益,还或抢或骗的从中国掠走了海量的文物珍品。
其中仅收藏于英、法、美、日、沙俄等国的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中的中国历代文物数量就多达数百万件,再加上流落于各国民间的文物,保守估计数量在千万件以上。
要知道我国目前珍藏文物最多的故宫博物院才186万多件,这些流失的文物足以再填满5座博物馆。
在这些文物里面有不少都是珍品甚至孤品,下面我们就通过盘点十五件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来回顾一下当年那段屈辱的历史。
一、商虎食人卣商虎食人卣属于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珍品,是用来盛酒的器具。
其主题造型为一只坐立的虎和人相抱,虎以后尾和两只后足做支撑,张开大口欲食人。
虎肩有提梁、虎背有口,口上有顶盖,顶盖上立有一只鹿,且整件器物上遍布精美纹饰。
商虎食人卣共有两件,据学术界考证应该是出土于湖南宁乡与安化交界处的沩山,近代流失到海外。
一件现藏于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通高35.2厘米;另一件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通高35.7厘米。
二、商双羊尊商双羊尊也是制作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在古代,“羊”通“祥”,因此羊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很多器具上都有羊的形象。
该件青铜器造型为两只身体相连的羊背上托着一件容器。
羊角呈弯曲状,腹饰麟纹,腿饰龙纹,浑然天成,质感厚重,也是用来盛酒。
商双羊尊目前存世也有两件,一件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另一件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
三、柉禁诸器柉禁诸器又名柉禁十三器,实际共有14件,其中一件铜斗置于卣中,由1件青铜尊和13件青铜酒器共同组成的一整套青铜器,具体包含:柉禁、父乙觯、父甲觯、妣己觯、雷纹觯、鼎卣(带座)、鼎卣、父乙盉、妣己觚、子执拂斝、鼎尊、牺形爵、祖癸角和铜斗。
除柉禁、雷纹觯和铜斗外,其余上面均刻有铭文。
该套青铜器在1901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后,辗转被酷爱金石学的清末大臣端方得到。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故事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的故事涉及到长期以来国际上的文物流失问题,以及中国通过努力追索和合作逐渐收回部分流失文物的经过。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故事和事件:
1.袁崇焕神像:袁崇焕是明代名将,他的神像在美国一家拍卖行流拍后,中国外交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积极参与,最终通过外交渠道成功劝阻拍卖行,并成功追回神像。
2.圆明园狮首:圆明园曾经是清代的一座宏伟宫苑,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其中包括了两座青铜狮子的石座。
其中一座狮首于2000年被一名法国著名收藏家购得,经中法两国合作,最终于2013年回归中国。
3.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曾经有一些敦煌壁画被流失至国外。
通过外交渠道、国际合作以及拍卖追回的例子,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争取到了一些敦煌壁画的归还。
4.圆明园钟:圆明园钟是一件清代的珍贵文物,曾被流失至法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法国进行了外交谈判,最终在1995年成功地追回了这件文物。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合法追索的积极响应。
然而,尽管一些文物已经归还,仍有很多流失文物尚未找回,这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
海外征集报告之一:中国拍卖公司海外征集版图
海外征集报告之一:中国拍卖公司海外征集版图海外征集报告之一:中国拍卖公司海外征集版图内容摘要:从中国港澳台地区到日本,从新加坡、印尼到欧美各国,从亚洲大陆到欧洲、大洋洲……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火爆,竞争也愈演愈烈,“海外征集“业务的拓展逐渐成为各大拍卖行提升拍品质量和吸引买家的重要手段。
自2009年始,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拍…从中国港澳台地区到日本,从新加坡、印尼到欧美各国,从亚洲大陆到欧洲、大洋洲……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火爆,竞争也愈演愈烈,“海外征集“业务的拓展逐渐成为各大拍卖行提升拍品质量和吸引买家的重要手段。
自2009年始,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拍卖行陆续将目光聚焦在海外市场,在促成中国艺术品回流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大陆拍卖行在海外的征集路线图。
海外征集的兴起与发展盛世收藏,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不仅刺激收藏者参与拍卖的热情,同时也吸引流失海外文物竞相回流。
从2000年保利集团以3000多万港币“抢救”回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到吴昌硕精品书画的回流、再到米芾作品《研山铭》的成功购回……“海归”系列藏品不断受到各路藏家、企业集团的关注和追捧,其市场行情更是屡创神话。
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经济迅速腾飞,促使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海外文物珍品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回流,2002年文物法修订后,海外文物回流达到顶峰。
在这阶段,中国各大拍卖公司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它们率先在海外广泛征集拍品,来源于中国港澳台、日本与东南亚、欧美等地的海外回流艺术品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2月,中国嘉德分别于美国、日本进行艺术品征集,这是中国嘉德首次大规模的海外征集,也是中国拍卖行首次赴海外公开征集。
随后,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两家拍卖行也扩大在海外的征集力度,主要集中在港台地区、日本和北美。
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拍卖公司已经把征集海外拍品作为日常业务,甚至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和代理机构。
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精选
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精选安思远(Robert·Hatfield·Ellsworth)(1929—2014),美国知名古董商和收藏家。
他于1960年开办高德画廊经营古董,逐渐成为西方最具权威的中国文物专家,也是大家公认的最有品位的收藏家。
安思远对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情有独钟,收藏颇丰。
1971年,他撰写《中国家具》一书,书中有丰富的图片,和他多年收藏中国家具的见解。
这本专著是当时研究中国家具的里程碑,表明了西方人对中国家具的认知,把中国家具抬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
《中国家具》安思远著2015年3月17日起,纽约佳士得(CHRISTIE’S)将拍卖安思远的部分珍贵收藏,并为这场拍卖定名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安思远曾经说过:如你不愿与之朝夕共对,就不要收藏它。
如今,安思远先生雅音尚在,将与有缘人共享。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为大家介绍其中的部分艺术珍品。
虽不能亲临现场,亦有机会欣赏艺术之美。
今天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第一部分:重要珍藏─包括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工艺精品,以及中国与日本工艺精品。
西汉鎏金铜熊形摆件商晚期玉戈东周晚期白玉璜周代青铜凤形尊唐代三彩凤首水注唐代双鹦鹉纹八瓣葵花式铜镜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罐明代黄花梨交杌清康熙郎窑绿釉观音尊明代黄花梨束腰活面棋桌明末清初黄花梨翘头案清雍正透明宝石红玻璃长颈瓶尼泊尔十三世纪鎏金铜观音立像印度朱罗王朝九世纪铜舞王湿婆承接恒河降凡像日本江户时代十七世纪《马厩》金地设色纸本六折屏风高棉吴哥王朝十二世纪砂岩观音立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安思远曾经说过:如你不愿与之朝夕共对,就不要收藏它。
如今,安思远先生雅音尚在,将与有缘人共享。
3月18日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安思远珍藏的第二部分:中国家具、文玩及书画。
这里为大家介绍其中的部分艺术珍品。
虽不能亲临现场,亦可欣赏艺术之美。
清代十八世纪瘿木笔筒明代十七世纪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明末清初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明末清初黄花梨官皮箱清代十七/十八世纪黄花梨圈椅明末清初红木樟木嵌桦木面大四件柜一对明代十七世纪黄花梨四面平式长方桌清初黑漆描金圈椅明末/清十八世纪款彩出游图八扇屏风(两面)明末/清十八世纪鸡翅木罗汉床清代十八世纪鸡翅木仿古玉纹平头案清代十八/十九世纪榆木双联圆角柜清代十八/十九世纪红木冰箱及楠木座清代十八世纪紫檀瓶形底座清乾隆掐丝珐琅凫首曲颈壶汉代铜桌架铜饕餮纹桌架嵌后配红木盘宋代李安忠(传)《夜猿图》立轴宋代米芾(传) 《行书》手卷齐白石《鼠趣》镜框石鲁《秋荷图》立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艺术周的“安思远”效应
艺术周的“安思远”效应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文王歌3月21日晚,随着佳士得安思远藏书专场拍卖的圆满收官,第七届纽约亚洲艺术周正式落下帷幕。
为亚洲艺术爱好者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
毫无疑问,传奇人物安思远以及关于他的收藏成为本届艺术盛会里最大看点。
纽约时间2015年3月21日晚,随着佳士得安思远藏书专场拍卖的圆满收宫,第七届纽约亚洲艺术周正式落下帷幕。
在9天时间里,43位世界顶级古董商、四家纽约拍卖行、二十多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和亚洲文化机构通力为亚洲艺术爱好者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
本届纽约亚洲艺术周不但人流量创历史新高峰,而且艺术品的成交数量和金额都有可能是历年之最。
安思远的成绩佳士得此次推出的安思远私人珍藏多达1400多件,分设五个专场。
从17号持续拍到21号,最终所有拍品都重新找到了归宿。
五场拍卖的结果分别是:第一部分(夜场)总成交6110.75万美元,其中有四项世界拍卖纪录被刷新:第二场(中国家具、文玩及书画)总成交39138万美元,第三场(清代工艺品、玉雕)总成交近819万美元,第四场(高古器物及宗教造像)总成交近1584.1万美元。
第五场(欧洲及亚洲工艺品)总成交6208万美元,第六场(藏书)总成交1177万美元。
因为没有设底价,竟买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尽情去发挥,因而所有拍晶均获得酉分百成交。
安思远六场拍卖共计斩获超1.3166亿美元。
安思远藏品第一场拍卖被安排在夜场,吸引了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竞价者,其中大多数藏品被华人装进口袋。
此场拍卖的火爆程度也被众人街谈巷议,此夜场中两大板块——明式家具和雕塑脱颖而出。
安思远因收藏精品明式家具以及对明代家具的研究颇深而被称为“明代之王”,所以这次呈现的家具被赞誉为“质量最高的品类”,引来众多爱好者竟拍,成交价自然了得!黄花梨圈椅4件套以968.5万美元成为全场最高价,同时也刷新了黄花梨家具同类品种的世界拍卖纪录。
买家是中国内地客人。
那些远离故土的珍品
那些远离故土的珍品每年纽约、伦敦、巴黎等地都会推出“亚洲艺术周”,比如3月的纽约、6月的巴黎和11月的伦敦。
许多精美绝伦的中国古董、艺术品都会在这段时间集中展出、拍卖,近年来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海外“淘”回本国的珍宝。
那些值得“漂洋过海来看你”的珍贵文物,回眸间,饱含着浓浓的乡愁。
London去年9月,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特展:“明:皇朝盛世五十年”(Ming:50Years That Changed China),展出280件精美绝伦的文物,探讨了明朝1400年至1450年这段影响中国深远,但鲜为欧洲人所知的五十年。
这次展览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段时间,欧洲还未与中国建立直接的联系,但在这五十年间,明朝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远至非洲东海岸,正是中国和西方交流的萌芽时期。
通过这次展览,伦敦人更加熟悉遥远中国的过去。
中国古董与不列颠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称,最早在欧洲发现的中国艺术品是1338年的一件青白瓷花瓶,现在就收藏于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
到了17世纪,英国女皇也开始收藏亚洲瓷器。
西欧正是从17世纪末掀起了收藏亚洲瓷器的热潮,精美的瓷器(china)还有茶.成为上流社会生活的标志。
从此,欧洲人对东方文化和亚洲艺术产生了一股持续不断的痴迷。
伦敦和纽约一样,是全球最大的拍卖之都,因是千年古城,而又多了几分沧桑感。
当今世界最有名的两家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都是在伦敦成立的,至今也各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同时,伦敦也是古董商云集的城市,比如著名的英国古董商人埃斯肯纳齐(GiuseppeEskenazi)便长年生活在伦敦。
去年11月的伦敦亚洲艺术周,就曾掀起过一股中国艺术品的热潮。
今年5月,伦敦苏富比的“中国艺术珍品”和“灵逸博雅:井上恒一珍藏中国艺术”两场拍卖会,成绩均惊人。
如,唐三彩贴花卉纹凤首执壶拍出了2725000英镑的高价,商末或西周早期的青铜天黾父庚方鼎拍出了2389000英镑,而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倭角瓶则拍出了3845000英镑的天价。
这些流失在外国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件件都是国宝级
这些流失在外国博物馆的中国瓷器,件件都是国宝级2020-02-22 14:30·域鉴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也是华夏儿女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这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在动荡的侵华战争时期,西方列强曾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古董文物。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披露,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多达164万件。
如今,一部分文物已被追回国内,还大部分仍流落海外。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全世界范围内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几个大博物馆之一,它所收藏的中国历代瓷器从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长沙窑、三彩,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到元代青花、釉里红,明、清之际的景德镇青花、红釉、黄釉、斗彩、五彩、墨彩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北宋定窑玉壶春瓶高24.4cm北宋定窑莲花纹大碗高11.5cm 直径24.8cm南宋龙泉窑青釉鱼耳瓶南宋景德镇青白瓷梅瓶高31.4cm南宋景德镇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高11.1cm 长22.9cm元青花缠枝莲鱼藻纹大盘直径45.7cm元青花缠支花卉带盖梅瓶高44.5cm元青白釉玉壶春瓶高27.9cm明宣德青花龙纹罐高48.3cm,直径48.3cm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江西景德镇大维德花瓶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明代成化到正德年间古兰经72语的经文广州海滨地区西方贸易办事处的大酒碗均窑蓝黑釉大器件克拉克瓷碗明朝青花如意耳抱月瓶景德镇明朝永乐年间陶瓷罗汉辽朝清朝康熙年间德化白瓷透明釉瓷器景德镇的单色瓷器明到清期间 1403-1911年明清蝶鸟青花瓷瓶明陶塑地狱判官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实质上为卢浮宫的亚洲部。
汉藏文化关于安思远的生平整理
下面这些是广州汉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关于安思远的生平整理有“中国古董教父”之誉的安思远,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其对亚洲艺术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和不凡眼光,在亚洲及美国广受敬仰,并为西方受众拓展了全新收藏视野。
2015年3月,安思远逾2000件珍贵收藏将亮相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
持续5天的拍卖,将呈献亚洲艺术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珍藏。
目前,佳士得已启动全球预展。
12月15日,北京巡展及媒体沙龙在其位于菖蒲河畔的北京艺术空间举行。
“它们都是我的宠物”安思远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美国。
从小便有“淘宝”爱好,4岁时,他收藏了一张漂亮的中国邮票,从此开启了毕生漫长而丰富的收藏之旅。
“他像猎人一样去找东西,并且知道什么才是高质量的东西。
”据佳士得瓷器与工艺部主管罗拉介绍,安思远靠着收藏中国和亚洲艺术品,短期内便形成相当规模,转手后获利丰厚,19岁时便将自己收藏的鼻烟壶卖给蒙特利尔美术馆。
安思远的父亲是一位牙医,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很多周末都在父亲的诊所度过,他从清洁牙具中探索出一套日后派上大用场的古董清理方法。
上世纪60年代,安思远和古董商詹姆斯高德联手开办了安思远高德画廊,经营英国家具、工艺品以及亚洲艺术。
1981年,安思远大胆购藏了1500件印度艺术品,其中半数很快售出,他也因此成为纽约最具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
整个1960年代,安思远不断扩充自己的私人收藏,成为西方世界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斗,人称“中国古董教父”。
在安思远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碑帖和明清家具,其建树被藏界誉为“明朝之王”。
1987年,安思远将多年的潜心研究,融汇于他撰写的《中国近代书画1800-1950》中。
该著作不仅重现了一段艺术史,更为一批被学术及藏家忽视的作品注入新思维。
在安思远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私人公寓中,22个装饰华美的房间,错落有致地陈列着他的数十年的珍藏。
16994026_传道者王方宇
1913年,王方宇出生在北京一个地位显赫而富有的家庭,他在家中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这个大家庭的庭院里充满了标志着成功的物品,其中也包括美术作品。
王方宇在一个知识得到高度重视的文化环境中长大,三岁时即临习书法,以为后来的官场生涯作未雨之谋。
然而由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的混乱,他的计划最终化为泡影。
1936年,王方宇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1944年负笈美国,194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从此以后定居美国。
1955 年至1965年耶鲁大学任教;1965年至1978 年任美国西东大学教授;1972年至1974 年任美国西东大学亚洲学系系主任;1975 年荣休。
他因在教学领域取得学术成就而获得多次奖励,包括西东大学1969年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中文教师协会1970年授予的教师年度奖。
在许多人看来是全职的这一段职业生涯里,王方宇能够探索另外一些兴趣领域,比如开发出第一个中文教学的电脑程序,在那个时期,这是带有开创性的。
同时,他还延续在学术研究、绘画、书法等传统文人领域的探索。
王方宇与八大山人结缘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彼时他从张大千手中得到一批八大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积数十年之力,成为海内外研究八大的权威及最重要收藏家之一。
1988~1989 年,王方宇重返耶鲁大学,讲授八大山人生活及艺术,并向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相借,举办八大山人书画艺术展览,并与班宗华教授、史文慧女士合编展览图录。
他去世后,其子女根据父亲遗嘱,将王氏所收八大书画精华,皆捐赠给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张大千三让八大,王方宇分期付款王方宇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古画,最有名的研究是八大山人,但他的收藏却是从齐白石开始的。
王方宇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但是从北京到美国不方便带作品,因此提起王方宇这个名字,可能不少人觉得很陌生,但是在海外华人中,特别是在文人和艺术圈内,王方宇赫赫有名。
他是中国古董教父安思源的老师,是旅美华人文化学者,先后任美国耶鲁大学中文教授、美国西东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是享誉海内外的语言教育家、书法家和书画收藏鉴赏家,与王季迁、翁万戈齐名。
收藏市场原始股欧洲古董家具显价值洼地
收藏市场原始股欧洲古董家具显价值洼地虽然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但是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却竞投激烈,不少更超越高估价多倍成交。
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清家具屡创天价,将使得欧洲古董家具的价值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名家珍藏亮相申城进入2015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收藏家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拍卖被广大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如“东方艺术教父”安思远、“攻玉山房”掌门人叶成耀等。
重要的私人藏家的收藏不仅体现了收藏者的品位与审美诉求,更通过一代或几代人的传承,积淀了独具体系却又包容并蓄的珍藏。
而在近期正在上海大剧院画廊举行的《鉴古言今――收藏是世纪的对话》19世纪欧洲古董家具及装饰艺术展上,罗斯柴尔德家族旧藏的欧洲古董家具格外抢眼。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他和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
他们在斥巨资所建的门特莫尔大宅中收藏了众多从未现身拍卖行而最卓越最精致的油画、艺术品及古董家具,有些直接来自于欧洲宫廷珍藏。
不仅仅在欧洲,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完全由私人藏品所构建的美术馆,其藏品之丰富,门类之齐全,成为私人博物馆的标杆。
这次在大剧院画廊的展品中就有来自罗斯柴尔家族城堡的写字桌。
这个制造于约1840年的法国瓷匾装饰淑女柜式写字桌,通体以鎏金铜饰装饰,彰显贵族气息;绘以盛放的夏花与粉色玫瑰的粉蓝色赛弗勒风格瓷匾释放出婉约唯美的淑女气质。
这件写字桌曾参加过20世纪最重要、影响最深刻的拍卖会,各大报纸媒体报道为“世纪拍卖”,轰动一时,由此可见这件写字桌的历史地位。
如今它静静矗立在上海大剧院画廊的展厅中,等待着下一位有识之士的慧眼青睐。
展览中所有家具均经过当今最具权威的欧洲家具艺术史家、鉴赏家克里斯多夫?潘恩先生的亲自鉴定并出具证书。
安思远收藏的佛像
安思远收藏的佛像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安思远虽誉为“中国古董教父”,但却是—位收藏领域跨越东方、东南亚、南亚及西方艺术的收藏家。
而在佳士得此次特意安排的安思远收藏的夜场就呈现有—系列泛亚洲收藏。
13世纪鎏金铜观音立像这尊菩萨来自尼泊尔,它来到世间,是因为要帮助人们重获新生,而自己却放弃了涅磐的机会。
这里几乎所有展品都来自泛亚洲收藏,其中也包括这件极为重要的鎏金铜观音立像。
从安思远1981年购藏这些拍品算起,这些艺术品已经跟随他近35年。
这件雕像曾被他摆放在起居室的壁炉台上,它与另一尊铜舞王湿婆承接恒河降凡像摆放在一起。
显然这件鎏金铜观音立像非常有名,其在此类造像中属于绝佳范例,而且体量也在此类造像中属于大的。
如果仔细地去端详,会发现它的保存状态非常好。
很少有铜制品在历经无数礼拜的抚摸后,表层还能保存得如此之好——这一尊的表面就像刚制作出来一样鲜亮。
他也是最善良谦和的神之一,以莲花手观音的形象为化身。
你看荷花在他的肩膀上,正象征着他的身份,也象征着灵魂达到喜悦的状态,非常漂亮!看到如此至善至美,你就能理解安思远为什么决定要收藏它。
湿婆神雕像这些雕像,其中不仅含有深受传统佛教影响的雕塑作品,也包括有印度教文明的雕像,特别是位于印度中部以及偏北地区的雕塑,而上述这些雕塑往往深受以上两种宗教文明的相互影响。
而在印度偏南部,佛教的影响力并没有长驱直入。
在公元九至十世纪,这里基本处于印度教影响之下,并且经历了朱罗王朝取代帕拉瓦王朝的更遮中。
此时,一方面铜雕塑像开始风靡,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投注精力到造型学中,以前所未曾见的较大造型开始出现。
此件拍品在其收藏中非常独特,也是整个收藏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件。
这件舞动的湿婆神正在为旧世界面临毁灭、新世界即将到来之前翩翩起舞。
在呈现的雕塑中,人们可以看到它融合了另外一种形象——恒河女神——湿婆将女神接入水中,让恒河之水继续流动。
虽然目前对此雕像的神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但看到两种形象的结合:毁灭之神湿婆,他通常会被火焰所包围;而恒河女神的形象则比较平和,其头发代表着恒河之水正顺着发髻流下。
《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会追溯
《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会追溯作者:裕阳来源:《收藏界》2015年第06期2015年3月17至21日,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纽约佳士得推出了安思远私人专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系列拍卖会,集中展现了安思源先生融汇毕生心血的收藏精品。
这些藏品洋洋大观,公认为是当今最重要的中国、日本、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雕塑、绘画、家具及工艺品收藏。
拍卖会上,逾1400件拍品无底价拍卖,六场现场拍卖以及一系列网上拍卖,总成交额超1.3166亿美元。
各场拍卖的结果分别是:第一部分(夜场)总成交6110.75万美元,其中有四项世界拍卖纪录被刷新;第二场(中国家具、文玩及书画)总成交额3913.8万美元;第三场(清代工艺品、玉雕)总成交额近819万美元;第四场(高古器物及宗教造像)总成交额近1584.1万美元;第五场(欧洲及亚洲工艺品)总成交620.8万美元;第六场(藏书)总成交117.7万美元。
因为没有设底价,竞买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尽情去发挥,因而所有拍品均获得成交。
关于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纽约佳士得在2015年2月13日发布的新闻稿中是这样介绍的:安思远先生(1929-2014)为著名学者、古董商人及藏家,生前因其于亚洲艺术研究及鉴藏方面所做之开创性贡献而在亚洲及美洲地区广受敬仰。
作为杰出的鉴藏家,他协助西方受众拓展收藏视野。
作为成功的艺术品交易商人,他将艺术之美泽及同时代的藏家同好。
在其职业生涯当中,安思远交游广阔: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布鲁克·阿斯特(Brooke Astor)以及著名演员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均为其亲密伙伴及挚友。
安思远位于纽约的公寓也成为宾客云集之所、艺术及社交的中心,他经常在此款待学者及朋友,其公寓东西合璧的装饰风格也因此影响了很多同辈藏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去世,西方收藏中国古董的时代渐远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的美国收藏家安思远8月3日去世,享年85岁。
2003年,他将“最善本”的《淳化阁帖》四卷转让给上海博物馆。
安思远没有爱人和子女,在他最后的日子里,陪伴他的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自己所构筑起来的中国珍宝世界。
图为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的美国收藏家安思远。
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于8月3日去世,享年85岁。
这位一生钟情于亚洲艺术的收藏家,收藏门类之丰,涵盖铜像、碑帖、家具、书画等,曾有幸拜访他家中的人无不赞叹地表示那里简直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馆”。
而其于2000年将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将后来称为“最善本”的《淳化阁帖》四卷转让给上博、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安徽民居基金会等事件,都让其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国内文博和收藏圈的人纷纷表示“很震惊”、“愿先生一路走好”,原苏富比教育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深艺术品市场顾问、收藏家粱晓新在其微信朋友圈中称“西方收藏中国艺术的时代也宣告行将结束”。
安思远收藏了很多中国当代画家石鲁的作品。
神枪手投资家据说在一些社交活动上,常常会有人问安思远,“你认不认识一位叫安思远的大收藏家?”当得到“我就是安思远本人”的回答时,听者无不惊讶,因为人们往往以为是一位华侨。
确实,相较于“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的本名,“安思远”更为人所熟知。
图为安思远旧藏黄花梨官帽椅。
1929年安思远出生在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犹太望族,他的父亲是知名牙医,根管治疗术的创始人,也是美国宪法的首席执笔奥利弗·埃尔斯沃斯(Oliver Ellsworth)的嫡传后裔,其母则为歌剧演员。
自小他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和经营头脑,未及高中毕业,安思远便辗转于纽约的旧货店,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天分选购包括中国艺术品在内的东西,然后转手给古玩商店,以此获利。
之后他进入纽约富兰克林艺术专业学校学习建筑,但是相较于钢筋混凝土的沉稳,年轻的安思远显然更钟情架上艺术的灵动。
他常常缺席学校的专业课程,自己研习绘画。
1948年,年仅19岁的安思远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位贵人——古董商爱丽丝·庞耐(Alice Boney),她是与卢芹斋(C.T.Loo)、戴润斋(J.T.Tai)等人齐名的纽约重量级古董商。
20世纪初,纽约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知之甚少,而庞耐与其丈夫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Jan Kleykamp,为美国打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门,曾有人评价,“因为庞耐的出现,美国才能以不到50年的时间,了解到中国艺术品的价值。
”安思远得以在庞耐的画廊工作并得到其赏识,使其有机会了解到了中国的陶瓷、家具和绘画,为他之后走上中国文物的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础。
庞耐还将安思远引荐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的馆长艾伦·普里斯特(Alan Priest),他是西方研究亚洲艺术的领衔人物之一。
2000年安思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
而安思远的第二位贵人,是中国人王方宇。
上世纪50年代,王方宇在耶鲁大学开设了最早的汉语学习班,安思远就是他的学生之一,他从老师那里学习了汉语和中国古代绘画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得到了后来广为人知的中文名字——安思远。
1950年安思远应征入伍在夏威夷服役,他曾在接受访问时说自己在军队的射击竞赛中是个“神枪手”,退伍后回到了纽约,他延续了自己在军中的“准头”,将目标瞄准了亚洲艺术品市场。
1960年,安思远在曼哈顿开了自己的画廊,他的客户名单可谓“星光闪耀”——既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这样重量级的公共机构,也有克利斯蒂安·修曼(Christian Humann)和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John Davison Rockefeller)这样的大银行家和实业家。
“我是个中国人”2001年,安思远还在其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里接受了中国高古瓷藏家西畴的访问。
这位中国藏家被老先生家中浓厚的中国气息所深深感染:20多间房间连通起来的庞大空间里,目之所及,无不是精彩绝伦的东方艺术品。
墙上挂着的,有文徵明的书法条幅、齐白石的李铁拐炼丹图、傅抱石的山水、石鲁的寒梅,几案上摆放着商周的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和三彩陶,多宝格中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和明清单色釉官窑错落有致,窗台上几件宋、金时期的瓷枕随意摆放,你还大可选择一件明代红木椅坐下,而书桌上的十几件古玉也任人把玩。
这一私人的空间,犹如一部贯通千年的中华器物史。
图为旧拓晋唐小楷安思远藏本。
安思远的收藏之富,离不开其独到的眼光。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具仅为生活用具,难以和书画、陶瓷等门类相比登上收藏的大雅之堂,而在西方对于家具工艺的推崇则已有相当历史。
安思远敏锐地抓住这一文化差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并于1971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一书。
因为在明式家具收藏研究上的建树,安思远被人称为“明朝之王”,与“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一西一中,树立起了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两面旗帜。
铜镜也是安思远在早年即开始收藏的门类,主要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白威廉和庞耐的收藏,以及上世纪80年代末从香港购买所得。
2012年,安思远将自己所藏的70面铜镜交予佳士得进行拍卖,藏品的年代从战国时期跨越至明代。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负责人单国霖回忆上个世纪末跟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朋友去拜访安思远的宅邸时,也曾被其丰厚的明清书画收藏所吸引,“虽然没有《淳化阁帖》这样的精品,但可以看出他偏好文人绘画,且大都品相很好。
”安思远收藏的唐代铜镜。
安思远的藏品从年代看自上周直追当代,内容上举凡中国艺术门类,皆为其所藏,这在收藏界是十分罕见的。
他在纽约的收藏界享有“中国古董教父”的美誉,虽不免过誉,但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对于西方收藏界认识中国艺术品的贡献。
安思远自称“我是个中国人”。
他曾将自己所藏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和西周青铜器“归父敦”捐赠给国博,他还曾成立抢救安徽古民居基金会,为中国海外文物的回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左至右依次为安思远,王立梅,启功。
宋拓本《淳化阁帖》(局部)《淳化阁帖》回归之路2003年,安思远将其所藏的最善本《淳化阁帖》四卷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博物馆,一时成为街巷热议的新闻。
然而这件国宝级的碑帖的流传故事也颇为曲折。
安思远对中国碑帖的关注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他家工作的吴尔鹿。
当听说这个彼时还在学校攻读艺术史的学生花了自己三分之一的年薪购得王羲之书《乐毅论》时,立刻引起了安思远的兴趣。
自此,他让吴尔鹿替他留意着市场上碑帖买卖的情况,“有好的,就帮我买下来”。
1994年,佳士得组织中国古代书法拓本拍卖专场,其中就有香港著名藏家李启严所藏的《淳化阁帖》第四卷,安思远听从吴尔鹿的建议参与竞拍,并成功购得。
1995年,佳士得再次竞拍《淳化阁帖》第六、七、八三卷,此三卷来自台湾收藏家吴朴新的思学斋,据吴尔鹿回忆,在拍卖现场,安思远“恨不得用拐杖去敲其他竞拍者的头”,最终竞拍成功。
他收藏的其他碑帖精品包括:宋拓《怀仁〈圣教序〉》、宋拓《怀素草书〈千字文〉》、水拓本《瘗鹤铭》、明拓《天发神谶碑》、明拓《礼器碑》、未断本《曹全碑》、旧拓《石鼓文》等。
文物出版社1996年曾出版过《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安氏一生收藏的碑帖精品多在其中。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起自己曾与安思远的一面之交。
1998年8月1日,上图在纽约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精品碑帖展,就在最后撤展的那天,一位外国老者拄着拐杖特地赶来要求看《淳化阁帖》。
在听完了仲威的详细解释后,老人问了一个问题,“此册旧载为贾似道的藏品,为何帖上没有贾似道的收藏印呢?”问题难住了仲威,令他觉得有些羞赧。
老人随后赠送了一本《安思远藏善本》,仲威方才知道眼前正是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安思远。
提到国宝回流,则无法绕过一个人——彼时任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的王立梅。
当得知美国有一位藏家藏有最善本的《淳化阁帖》时,王立梅立刻前往美国走访,也得到了安思远的热情款待。
当见到四卷《淳化阁帖》时,王立梅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洗手、戴上手套仔细翻阅,这一虔诚的态度也感染了安思远,他没有想到在中国碑帖得到如斯重视,当场表示愿意将此帖带去中国展览,甚至可以进行交换。
1996年9月,安思远携北宋拓《淳化阁帖》四卷来到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
国内的研究人员和民众得以首次见到这批千年以前的法帖。
著名书画家启功盛赞这四卷宋本《淳化阁帖》是“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
然而因故宫始终没有找到令双方满意的交换之物,《淳化阁帖》回归一事一再搁置。
之后多方希望购买,都未能成行。
安思远曾表示,“我只希望《淳化阁帖》回到中国,所以我对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对其他中国人开的价是600万或550万美元。
”2003年,在王立梅和上博馆长汪庆正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博物馆终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淳化阁帖》。
提及以此价格顺利买下的原因,上海博物馆书画部负责人单国霖表示,“上博在收购时一向以果断著称,也许是这层关系让安思远最终选择了上博吧。
”当年4月11日上午,冒着大雨,王立梅和在纽约的两位好朋友殷尚瀛和翁晋兴一起前往安思远家,将已包装好的《淳化阁帖》取走,然后直赴机场,四卷法帖终回祖国。
安思远去世的消息一经传来,国内收藏界人士纷纷表示了哀悼。
悼念之余,也有许多人提出,安思远仍有许多珍贵的中国藏品为顶尖文物,希望文博机构可以集合力量将其收回。
85岁的安思远没有子女,也没有爱人,在他最后的日子里,陪伴他的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自己所构筑起来的中国珍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