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

合集下载

壮族文化经典

壮族文化经典

壮族文化情结——寻根问祖寻根问祖是每个民族的情结。

如果连自己民族的老祖宗都不知道那就太悲哀了。

那是什么原因令我们要寻根问祖呢?个人原因:探寻自己的根源,血统;社会原因:许多人对壮族的种种误解“壮族是共产党生造的民族”“壮族人当领导是广西落后的原因”等;科学原因:2002年的‘非典’壮族基因对疾病有重要影响。

关于壮族的渊源问题,原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壮族外来说,二是壮族土著说,三是壮族是外来民族与土著混合而成说。

经过长期深入探讨开展有益的争论,随着历史文献资料的发掘日益增加,考古资料发现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上科学性日益提高,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

持土著说的证愈来愈多,论据愈来愈充实。

壮族系古百越族群支系西瓯,骆越的后裔,秦汉至唐代,它的族称又多有变化,见载于史籍者有:西瓯,骆越,鸟浒,俚,僚,伶等。

壮人古来有自称,但很不统一如,布依,布夷,布土,布泰,布曼,布沙,布雅衣,布僮等,这与壮族的支系多有密切关系。

“僮”见载于史籍始于宋。

因此史学者多,把宋以前史籍记载的百濮,百越,西瓯,骆越,鸟浒,俚,僚等视为壮族的先民。

那壮族的根在何处呢?这一直困扰着许多学者。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一世界权威的杂志——《美国科学》,其中有一期就是以中国广西百盆地出土的古石器的拍摄图作为封面。

这些出土的古石器经中美专家鉴定得出一个结果它们距今80.3万年是目前我国最早的石器。

这一发现无疑是对人类起源于非洲说的巨大挑战。

这可以证明亚洲同样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华厦文明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但迄今仍未见八千年以前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明显缺环。

华南地区自旧石器时代就有“马坝人”“柳江人”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现已发现多处可靠的新石器早期洞穴文化遗址,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广东阳春独石仔遗址文化层,出土贝壳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1490000年,说明华南地区有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现在我们又把目光转向壮乡人的一部古经诗《布洛陀经诗》上面就有这样的描述:“敬清布洛陀及母勒甲,你们是王是仙,供奉坐中间,古时你们最先到,创造天地和人间,人们永远都纪念。

对中国文化,要有自信的理由——葛剑雄教授在“沪喀文化讲堂”的演讲

对中国文化,要有自信的理由——葛剑雄教授在“沪喀文化讲堂”的演讲

对中国文化,要有自信的理由一一葛剑雄教授在“沪喀文化讲堂”的演讲■从5300年前开始,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大约3800年前,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以河南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大家认同的是文化,认同的是文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文化自信:第一条,中国文化最适合我们的国情、民情;第二条,中国文化是能够不断更新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条,中华民族善于学习,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讲到文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什么是文化。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以后,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他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

这也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长期的生存、生活、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物质精神财富。

其中的个体就是具体的文化,而总体就是文明。

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对我们自己文明的自信。

我们讲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自信。

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不是具体到我们文明中的每一项,也不因为我们讲文化自信,就必须要肯定我们自己的每一项具体文化都一定是最先进的,或者认为我们的每一项具体文化都必须是最好的。

文化自信,是对整体而言的。

那么,什么是中华文明?那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的5000多年里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华文明真有5000年历史吗关于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曾有人提出过疑问。

因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能找到反映其历史长度的物证,但中华文明除了后人的记载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能够证明5000年文明的实物。

研读圣贤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研读圣贤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研读圣贤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者:钟根鸿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35期自信,是对自我获得特定环境下的成功有信心。

文化自信,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和信心。

什么是本民族文化?本民族文化统称为中华文化,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

在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和改革开放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持怀疑和误解的态度,因而丧失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实现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信心。

信心来自认知,文化自知才能达到文化自信,那么我们先走出自知的第一步——研读圣贤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认识圣贤,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中,圣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圣贤文化。

1.从内涵上认识圣贤,不禁让人高山仰止什么是圣?“圣”的繁体字是由耳、口、壬三个字组成的。

从三个部首所赋予的含义来看,圣人有如下内涵:第一,“耳”字是代表这个人有透彻的观察能力,耳眼通圆,心通万物,事理通达,对宇宙、人生做到通达明瞭。

第二,“口”字表示这个人用口宣说真理,教育大众。

第三,“壬”代表圣人虽然智慧很高,但待人从不傲慢,相反非常恭敬和谦卑,常以90度鞠躬示于人,站在大地上做众人的榜样。

归纳起来,圣人有两大特征:第一,心通万物,事理通达,对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瞭;第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教又言教,自己亲身做到后才去教育大众。

如果只宣说而自己没有做到,这不是圣;或者自己做到却不能教育大众,也不是圣。

如此严于律己的人,不禁让人高山仰止。

2.从特质上认识圣贤,不禁让人肃然起敬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提,要成为圣贤,需要修持七种品质:第一,谨慎。

如履薄冰,严密周详的谨慎。

第二,敬畏。

寻“根”塑“魂”正当时——文化自信专题综述

寻“根”塑“魂”正当时——文化自信专题综述

寻“根”塑“魂”正当时——文化自信专题综述作者:周秀芝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5期文化自信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至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赋予了“文化自信”特殊重要性。

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探讨的重大课题。

“文化自信”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意蕴?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如何可能?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厘清专家学者的研究脉络,对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实施,很有必要。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博大的政治胸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15日,他担任总书记伊始,就高度赞扬和评价了中国人民培育的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2014年2月2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3月7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12月20日,在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提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基础。

”2015年11月3日,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追寻骆越古国印记

追寻骆越古国印记

追寻骆越古国印记广西工人报>记者曾寿梅广西的山水多,多如广西的山歌。

这里的山水,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流动着世事的变迁。

对祖先的景仰,每个民族都是虔诚的。

追寻每个民族的根,又是那样令人神往。

文化,是一种符号,是民族的根,是城市的魂,我们将叩开历史的大门,踏上寻找散布在广西山山水水中先民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旅途,去追寻文化的根。

是那样令人神往。

文化,是一种符号,是民族的根,是城市的魂,我们将叩开历史的大门,踏上寻找散布在广西山山水水中先民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旅途,去追寻文化的根。

骆越古国,骆越古都,龙母神话……千百年来,这些充满诗情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谜团,如同幽灵般在骆越后裔的梦中跳跃。

骆越文化是珠江流域历史上最早最灿烂的篇章之一,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崖画文化、龙母文化……曾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神秘的骆越古国还在美丽的山水中留下了无数未解的历史之谜和浪漫篇章。

我们将叩开大明山的山水大门,去追寻骆越古国的印记,揭开一个个神秘的密码。

神奇的龙母金洞武明县两江镇聚群村绿昌屯,是一个古朴的村庄。

村前,连绵起伏的大明山屹立着,山上的溪水汇聚成河,从村边静静地迂回流过。

村子后面还是山,那山酷似马鞍。

当地人叫它“马鞍山”,它远望像一个手抱小孩的老太婆,人们传说这就是龙母抱着她的养子“掘尾龙”。

1987年5月的一天,“马安山”山脚下,村民韦文斌等人手执钢钎,用力地往下一戳,“扑哧”一声,一束阳光旋即沿着钢钎戳穿的孔射入一个在泥土中沉睡多年的洞口。

充满神话色彩的龙母金洞就此苏醒过来……大明山原生态龙母文化的发现,让人眼前一亮。

龙母金洞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遗址。

据专家们鉴定,龙母金洞遗址的年代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是一个多文化层重叠的遗址,在龙母金洞中已发现了唐代和宋代的瓷片、明代的铜钱等文物。

在龙母金洞附近的山坡上,上世纪70年代还发现过战国时代的铜鼓等青铜文物。

“圆孔器的发现证明居住在龙母金洞的古人类的生产已经从狩猎向农耕过渡,有了原始的农业。

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内容研究

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内容研究

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内容研究骆越铜鼓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承载着骆越先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本文将从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历程、传承现状和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历程骆越铜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乐器,也是骆越先民的象征之一。

它既是一种宗教文化的载体,又是一种军事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据考证,骆越铜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贵州、福建等地,都曾经发现过大量的骆越铜鼓遗迹,这些遗迹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骆越先民的生活、宗教、战争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是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一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骆越铜鼓文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在南方地区广泛传播和应用。

在各种宗教、祭祀、军事等场合都可以看到骆越铜鼓的身影,这些都表明了骆越铜鼓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骆越铜鼓文化逐渐式微,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一些传统的骆越铜鼓制作技艺、演奏方式、歌舞表演等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这对于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很多挑战。

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也包括了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

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者们日渐减少,很多年长者或懂得骆越铜鼓制作和演奏技艺的人逐渐离世,这也使得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面临更大的困难。

对于骆越铜鼓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不够,使得人们对于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这也对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影响。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人和组织致力于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些文化爱好者和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和调查,努力归纳总结骆越铜鼓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推动骆越铜鼓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如何重拾中国的文化自信

如何重拾中国的文化自信

如何重拾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土壤。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文化脉络没有中断的国家。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到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华哲学博大精深;从万里长城到故宫,中华建筑光芒万丈;从琴棋书画到四大发明,中华技艺精彩纷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则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只有珍惜自己的民族优秀文化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之,任何脱离民族文化的东西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存在。

显而易见,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始自我们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重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必然之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输出的重要性,即向世界展示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让中国获得国际话语权。

法国总统曾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的确如此,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输出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

具体而言:一要通过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促进文化输出,如举办衣食住行展览会;二要通过“中国制造”作为“文化名片”以实现文化输出,如蕴含文化传统元素的电影作品等;三是要有选择性的输出,不能为了输出而输出,而应去芜存菁,过滤掉中华文化中落后丑陋的东西,弘扬健康优秀的文化。

总之,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的价值观传递给世界各国。

重建中国的文化自信必须兼蓄并容、博采众长。

在古代,中华文明不断汲取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如北方草原上的胡服骑射、天竺的佛教、西域的舞蹈,不胜枚举。

近代以来,科技器物、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等西方文化接踵而来,为古老的东方巨龙注入新鲜血液。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当代中国人应以谦虚的态度学习世界各国的有益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为我所用,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才能充分展示出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根基上,不仅体现在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上,更体现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上。

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何在

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何在

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何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么,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究竟何在?首先,中华文化自信源于其悠久的历史传承。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汉字,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精妙绝伦的苏州园林,从气势恢宏的秦陵兵马俑到美轮美奂的敦煌莫高窟,无一不诉说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历史的传承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和自信。

其次,中华文化自信源于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

中华文化强调“仁爱”“和谐”“中庸”等理念,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仁爱”思想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是一种超越血缘和地域的博爱情怀;“和谐”观念追求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平衡与协调,以达到整体的美满与安宁;“中庸”之道则主张在处理问题时避免极端,寻求恰到好处的解决方式。

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再者,中华文化自信源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

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封闭和排外的,而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吸收和融合有益的元素,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明清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包容性和融合力使得中华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此外,中华文化自信还源于其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传统工艺品曾经风靡全球,成为中国文化的亮丽名片;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哲学理念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时期我国文化自信的来源与实现途径分析

新时期我国文化自信的来源与实现途径分析

新时期我国文化自信的来源与实现途径分析作者:陈海燕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对文化自信的来源进行了解析,并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坚持文化建设的“双创”方针、不断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文化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阐述了提升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自信;来源;实现途径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我们党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使用,这表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能够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精神保障。

一、文化自信的来源(一)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基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化信心的源泉。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延续了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国的无限生命,传递着它的火焰,并在此基础上将最强大的文化基因纳入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广泛而深刻,这些优秀的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

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这些思想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满活力,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遗产,并让更多中国人民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变革,以及政策带来的有益启示。

正是由于强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才对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充满了坚定的文化信心。

(二)文化自信源于党和人民在伟大革命历史实践中孕育的优秀革命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接管了历史使命,不怕流血和牺牲。

它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团结、繁荣,彰显了中国的实力。

在伟大的历史斗争中,党和人民从不担心危险,培养了一种优秀的革命文化,感受到了历史责任感并坚持勇往直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一切都向前迈进,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走来的方式才能够走远并走向荣耀的未来,不能忘记过去。

文化寻根与民族复兴作文

文化寻根与民族复兴作文

文化寻根与民族复兴作文
咱今儿来聊聊“文化寻根”和“民族复兴”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文化寻根?这就好比你要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家里祖上有啥故事、有啥规矩、有啥宝贝传承下来。

咱中华民族,那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历
史就像一棵大树,根深深地扎在土里。

咱们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中医武术、节日习俗,那都是根
上长出来的枝枝叶叶、花花果果。

要是把这些都丢了,就像大树没了根,还能
枝繁叶茂吗?不能啊!所以得去寻根,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找回来,琢磨
明白。

那为啥要寻根呢?这和民族复兴又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去了!一个民族
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根,不了解自己的文化,那就像一个人没了魂儿,浑浑噩噩,能有啥出息?
只有找到了根,我们才能明白自己是谁,才能有底气、有自信地往前走。

咱老祖宗的智慧,那可都是宝贝!比如“和为贵”的思想,让咱懂得与人和谐
相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着咱们不断努力奋斗。

把这些智慧用
好了,那就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再说了,现在世界都看着咱中国呢。

咱要是能把自己的文化根脉亮出来,
让全世界都瞅瞅咱的厉害,那得多威风!人家一了解咱们的文化,就会更尊重
咱们,咱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就更高了吗?
所以啊,文化寻根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得实实在在去做。

学校里多教教传统文化,咱自己也多读读书、学学手艺。

别光盯着外国的东西,自家的宝贝也得好好珍惜。

文化寻根是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让咱们一起努力,把根找好、护好,让中华民族这棵大树再次枝繁叶茂,屹立于世界之林!。

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

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

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新时代,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关乎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关系到民族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那么,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呢?首先,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我们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内涵和精髓。

比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等,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文化展览、民俗体验等,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教育在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有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此外,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家长要言传身教,引导孩子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和传播。

例如,通过动漫、游戏、短视频等形式,让古老的文化元素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同时,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推动文化自信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要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和体验场所。

根植乡土 放眼世界 文化自信的坐标

根植乡土 放眼世界 文化自信的坐标

根植乡土放眼世界文化自信的坐标在一个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应该怎样根据自己的乡土文化,放眼世界,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呢?首先,我们应该从根植乡土开始。

乡土文化是我们成长的土壤,是我们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源泉。

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乡土文化,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家乡的历史、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去感受和体验乡土的魅力。

比如,我来自一个盛产传统手工艺品的地方,我可以去学习一种手工艺技能,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和融入乡土文化。

其次,我们要保持开放的眼界,放眼世界。

在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

通过读书、旅行、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接触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拓宽我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胸怀。

与此同时,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正处于一个求知的阶段,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思辨,质疑,不盲从,不轻信。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不是仅仅接受他人的观点。

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任何其他人的言行都无法动摇我们的信念。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交融。

在如今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我们要敢于分享自己的文化,也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

我们可以主动参与学校、社区的文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我们应该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既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又积极接纳其他文化的长处,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的文化环境。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复兴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应该从根植乡土开始,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乡土文化;同时放眼世界,学习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交融,创造一个和谐、多元的文化环境。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高中作文5篇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高中作文5篇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高中作文5篇《文化自信从传承中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那么,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自信从传承中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汉字,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精美的故宫,从悠扬的古典音乐到灵动的传统舞蹈,从深刻的儒家思想到玄妙的道家哲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学校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古诗词、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创新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方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只有传承好我们的文化,才能让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这种自信,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信从传承中来,让我们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化自信从创新中崛起》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么,文化自信究竟从何而来?我认为,文化自信从创新中崛起。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就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骆越古国”遗址与中华文化源头:壮族国家认同的路径

“骆越古国”遗址与中华文化源头:壮族国家认同的路径

“骆越古国”遗址与中华文化源头:壮族国家认同的路径作者:罗彩娟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6期摘;要:駱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武鸣被认为是骆越先民建立地方政权——骆越方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在国家认同的路径上,居住在武鸣的壮族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具备的丰富考古资料和民间传说故事、龙母遗址、文化遗存等资源,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当地壮族人不仅在口头上传承有关骆越古国龙母信仰的传说故事,更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文化宣传上有意识地重建和弘扬骆越文化,强化骆越先民为中华民族、为国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一思想,加深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再以三月三、四月四等龙母信仰与崇拜的节日实践活动,作为骆越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加深壮族对骆越古国、骆越古都辉煌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强化自身的文化正统性,从而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统一的目标。

关键词:国家认同;中华文化;壮族;骆越古国中图分类号:C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19)06-0107-07Luo;Yue;Ancient;Country;Site;and;the;Source;of;Chinese;Culture:;the;Path;of;National;Identity;for;Zhuang;NationalsLUO;Caijuan(College;of;Ethnology;and;Sociology;Guangxi;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 xi,;530006,China)Abstract:Luo;Yue;culture;is;one;of;the;important;sources;of;Chinese;culture,;with;Wu;Ming;considered; as;the;political;and;cultural;center;of;Luo;Yue;Fangguo;established;by;ancestors;of;Luo;Yue,;one;o f;the;birthplaces;of;Chinese;civilization.;On;the;path;of;national;identity,;the;Zhuang;people;living;i n;Wuming;have;dug;into;and;utilized;their;rich;archaeological;data;and;folklore;stories,;Long;Mu;si tes,;cultural;relics;and;other;resources;to;make;it;unique.;The;local;Zhuang;people;not;only;inherite d;the;oral;legend;about;the;faith;in;Long;Mu;in;the;ancient;country;of;Luo;Yue,;but;also;consciousl y;reconstructed;and;promoted;the;Luo;Yue;culture;in;daily;life;and;cultural;propaganda,;to;strength en;the;thought;that;the;ancestors;of;Luo;Yue;belonged;to;the;Chinese;nation;and;that;they;created;glo rious;and;splendid;culture;for;the;Chinese;nation,;deepening;the;sense;of;national;pride;and;nationa l;identity.;Through;the;festival;practice;activities;of;the;faith;in;and;the;worship;of;in;Long;Mu;on;M arch;3rd;and;April;4th;which;are;regarded;as;important;carriers;of;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 f;Luo;Yue;culture,;the;knowledge;amd;understanding;of;the;glorious;history;of;Luo;Yue;ancient;ca pital;and;country;is;deepened,;their;own;cultural;legitimacy;is;strengthened;and;thereby;achieving;t he;goal;of;a;high;degree;of;integrity;between;ethnic;identity;and;national;identity.Key;words:national;identity;;Chinese;culture;;Zhuang;nationals;;ancient;country;of;Luo;Yue学术界对国家认同的研究,主要从国家认同的理论内涵阐释、国家认同的理论渊源介绍、国家认同的路径分析等几个方面展开。

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淮海收藏论坛]

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淮海收藏论坛]

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淮海收藏论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骆越文化是它的一个重要源头。

骆越人是夏、商、周乃至汉代生活在岭南的古代民族,她是现代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

骆越人在北到红水河流域,南到越南红河流域和海南岛,东到广东西部,西到云贵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域建立了一个闻名的骆越古国,骆越古国在中华文化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的骆越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海文化、龙母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医药文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骆越人世居的两广地区是百越民族最早的中心地带。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技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许多学者用分子生物技术对百越族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新的探索。

分子人类学的新研究成果表明,百越民族最早是在两广地区生息,然后再向北、向东、向西迁移,最后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百越民族先居住在两广, 由于广西西部和云南居住着百濮民族, 湖南北部居住着三苗族群, 所以百越最早的扩散方向是空旷无人的东北和正东。

至少在河姆渡文化之前,向东北迁徙的越人先进入江西, 形成后来的干越。

从江西进入浙江一带的越人形成了於越, 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向正东方向迁徙的越人进入福建, 形成了闽越各部。

两广地区的百越人具有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遗传标记。

而两广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遗传基因标记又指向了红水河流域至郁江流域的古骆越中心地带。

一些学者从父系遗传物质Y 染色体入手,调查了骆越后裔壮族各个支系的DNA ,发现壮族支系父系遗传结构体现出以红水河土语区为中心从东往西的梯度变化过程。

两广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古骆越的中心地带是两广的古文化中心。

两广地区有一种分布较广的文化类型,叫做顶蛳山文化,这一文化的中心就在古骆越的中心南宁市。

两广地区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叫做大石铲文化,大石铲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而大石铲文化的中心也在南宁市左、右江交汇的地带。

作文Microsoft

作文Microsoft

岩画,就是刻画在山洞壁上和山崖上的图画,最早是在欧洲发现的,它的创作时间大都是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早期,内容多是狩猎、野兽、家禽等,它们是人类祖先生活情景和思想智慧的反映,是研究一个民族发生发展的重要依据,有着非常珍贵的价值。

花山壁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无岩画的空白。

■画外音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

在它那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花山壁画。

这一画幅宽将近200米,高约四五十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经统计约有1800多个。

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个,其中有一个最大的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尾,手执匕首,身挂腰刀,脚跨骏马,威武雄壮,好像一个首领。

旁侧好像是闪亮的铜鼓,前后的人物有的起舞,有的跳跃,有的骑兽,有的挥刀,有的持盾,姿态各异,生动热烈。

这幅画的内容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是狩猎图,有的人说是取悦水神的祭祀图,有的人说是征战的誓师图。

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游客们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猜测。

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成画年代约在2000多年前。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年代的风吹日晒,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画的。

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那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一个个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

在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的左江流域沿江的悬崖峭壁上有很多岩崖壁画。

岩崖壁画,壮语叫做“芭莱”,汉语就是“花山”的意思,人们把左江流域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壁画”。

近日,随着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的实施,千古花山岩画之谜再度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日前,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等专家经过深入考证,为记者讲述了一个画在花山岩画上的故事。

内容之谜:祭祀水神保平安绵延200多公里的花山岩画上,有的古人呈青蛙状,有的起舞,有的佩刀,有的人前牵一只狗,姿态各异。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财富。

它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1. 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炎黄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

2.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自信的基石。

3.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种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二、文化自信的来源1. 历史底蕴—1—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化成就,这些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2. 文化传统文化自信的文化传统源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3. 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文化创新源于中华民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如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创新,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

三、文化自信的实践1. 传承文化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学习历史、研究文化、传承技艺等方式,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2. 创新发展我们要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使之与时俱进。

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方式,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3. 文化交流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

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四、文化自信的挑战—2—1. 文化认同的缺失在现代社会,一些人对自己的文化认同逐渐缺失,这影响了文化自信的树立。

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于文化自信的思考作者:毛时安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充分最有力的肯定。

文化的“无意识”当代中国创造的30 多年来人类发展史上从未有奇迹般发展,其力量来源于文化的深厚土壤。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本质的记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从神话传说的久远年代一路披荆斩棘,几度辉煌几度曲折走到现代、走到新时代的文化创造。

历史长河中滔滔不绝的浪花,生生不息地在历史的地壳深处推动着一个古老民族艰难地前行,对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民族尤其如此。

历经五六千年岁月的冲洗,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字形体岿然不动。

从岩石上的象形图案,历经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和各种书体写法的变化,始终坚持着“书同文”的文化原则。

文字,是文化最核心的载体,最本质的形态。

正是依靠这一核心的载体,繁衍了中国文化独有的千姿百态的文学的诗词歌赋小说,书法的各式书体、数以千百计眼花缭乱的戏曲和民间艺术,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浩瀚壮观的文化奇迹。

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祖祖辈辈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从远古神话、先秦诸子、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灿烂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像绵延不绝的长江、黄河孕育滋润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这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理念、理路和表达方式,是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

同时,又积淀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要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因为100 多年来中国的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因为西方文化的强势挤压,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在一些知识界的朋友中,而且是一些相当有话语权的人士中,出现了“数典忘祖,言必希腊”,言必欧美的文化倾向。

其实,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遥遥领先于欧美达千年之久,而落后只是近二三百年的事情。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文化自信一直是推动民族复兴和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

而在当代,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动力。

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正是这种文化的自信,才使得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文关怀、礼仪和道德世界观,培养了中华民族在困难时刻能够坚定自信的精神品质。

当代中国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能够更加自觉地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应对当下的挑战。

二、现代文明的自信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为中华民族焕发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但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成功摆脱了危机,在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当代中国人民在实现了现代化的基础上,不仅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发展,也愈发自信地向世界展现自己的文明成果。

三、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文化自信能够激发国家和民族的内生动力,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文化自信还有助于深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和社会进步。

四、促进文化自信的措施弘扬传统文化是促进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

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也是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中国文化广泛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
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中国人类学之父裴文中
骆越文化是百越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厉声
人物简介
谢寿球,原南宁日报副总编、左江日报调研员。

现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医医院文化顾问。

谢寿球会长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骆越医药养生研究,曾主持策划了一批重要的文化旅游和养生旅游景点项目并通过自治区级评审。

主要专著有:《大明山龙母揭秘》、《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大明山骆越养生》、《武鸣骆越文化探秘》、《古丝路上的骆越水都》、《古骆越方国研究》等。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旅者,他们与历史文化犹如两个磁极相互吸引,无法自拔。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谢寿球的论文《寻找湮没了的一代文明》中,有这么一句话“树高千丈不忘根。

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难于构建她的现在,更无法把握她的将来。


在寻找壮民族的根、追寻骆越文化的道路上,谢寿球在广西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

年过百半被委以重任,寻访布洛陀遗址
谢寿球是何时与骆越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为其努力至今的,每个故事的开头总要经历些波折。

上个世纪80年代,壮学泰斗蓝鸿恩、著名作家古笛、壮族歌王黄勇刹为了改变壮族学术界的平静状态,提出了寻找布洛陀给壮族人民一个文化振奋的建议,蓝鸿恩、黄勇刹两位先生逝世后;古笛先生庄重地将这一重任嘱付给了时任南宁日报副总编谢寿球,谢寿球不辱使命,经过多方寻访研究,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

对于发现和认定布洛陀遗址这件事,谢寿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2002年7月,在古笛先生的指引下,他和彭洋、农超两位学者走进田阳敢壮山,终于发现了布洛陀文化的踪迹。

谢寿球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有了大量的学术考察与研究的证据支撑,便有了《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寻找壮民族文化的根》两篇新闻稿件。

可是当时的广西媒体只有南宁日报发了这两篇新闻稿。

谢寿球于是直接给人民日报传去稿件,正是人民日报编辑对新闻的敏锐度,在7月29日的头版新闻中编发《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这则消息。

此后全国和世界各华人媒体争相转载,这一轰动性的新闻效应也引起了广西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布洛陀文化开发的重视。

当时为了取得学术界的支持,谢寿球还向全国著名的民族学和壮学研究专家、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详细汇报了布洛陀文化遗址认定的田野调查与学术论证依据,并寄去了相关资料,请他向中国社科院等权威研究部门通报布洛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正是谢寿球的不懈努力,才有更多人关注到骆越文化。

为此,敢壮山成为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红军洞、等奇观异景的开发,也进一步推动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2005年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田阳县举行,参加的群众和游客预计就超过30万人次。

心系民族文化,不遗余力打造旅游新名片
破解布洛陀之谜时,谢寿球已年过半百,在自治区原副主席张声震、壮族著名文学艺术家古笛等前辈的鼓舞下,谢寿球在发掘骆越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寻根问祖这个民族情结,促使谢寿球先后完成了黑衣壮旅游的策划、刘三姐旅游的策划、大瑶山旅游的策划、大明山旅游的策划……许多文化旅游策划项目成为广西重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项目。

其中广西龙母文化发源地的发现学术界反映更为强烈,为此谢寿球获得了南宁市重大文化发现奖。

谢寿球对于传承骆越文化的社会企事业单位,也给予大力的支持,巴马兰壮膳坊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工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街两巷”,巴马兰壮膳坊将以传承骆越文化、壮医药膳为本,让来到南宁的游客能了解一个浓缩精华版的骆越文明。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骆越文化,知道其表层文化的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文化,谢寿球说:“这和我们没有宣传好骆越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骆越后裔形成壮族、布依族、侗族、黎族、傣族、毛南族、水族、仫佬族以及讲粤语和平话的汉族等族群,另外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的汉族骆越基因比例也较高。

今天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及印度等有也有很大比例的骆越后裔。


中国史学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致认为壮族先民没有文字。

谢寿球说:“其实这些年,在武鸣县、隆安县、田东县等骆越祭祀遗址分布区陆续发现了大量刻在石器、玉器、骨片上的古文字符号,经过检测、鉴定这些骆越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4000-6000年前,比甲骨文年代更久远。

”这些文字目前只解读出小部分。

“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曾如是说。

在介绍骆越文化时,谢寿球也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骆越文化是先进的文明。

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龙舟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岩画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虽然目前,由于文献资料匮乏、考古证据不足等原因,骆越研究困难重重,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学界还存在巨大的分歧。

但随着骆越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又有着像谢寿球一批对民族文化有执着追求的专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改变人们对骆越文化的认知。

古稀之年耳聪目明,揭开养生长寿密码
谢寿球,今年70有余。

在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位年入古稀的老人,精神倍好,声音洪亮,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看手机上的文字(最小)不用戴老花眼镜。

问及谢寿球平时是如何养生?他幽默的说道,喝点小酒,吹点小牛,干点小事。

细问,其实这个小酒,也是大有学问的。

谢寿球喝的是农家自酿的米酒。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家家都会酿酒。

谢寿球在《大明山骆越养生》一书中写道:大明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骆越养生酒的主要创制地,大明山地区壮族传统的药酒五花八门,各种古怪的动植物都可浸泡成药酒。

另外,说到骆越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备受世界关注的“狗肉文化”。

狗肉文化属于宗教民俗文化,在原始社会以人为祭祀品的时代,由动物狗替代人作为祭品是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谢寿球说道。

传说骆越古国始祖王龙母,下令禁止食人,提倡吃狗肉并以狗作为法定的祭祀物。

每到龙母生日(夏至)的那一天,村村寨寨都要杀狗祭祀龙母。

祭后大家分吃狗肉以图吉利,于是吃狗肉就成了岭南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骆越养生文化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体,人的阳气只有和天之阳气以及地之阳气同步时,人才能健康长寿。

这就是壮医学中著名的三气同步理论的来源。

而狗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提阳佳品,能补中益气、温补脾胃、温肾助阳。

对于长寿,谢寿球还提到了生食文化圈,古骆越人有食生鱼片和生羊血等为养生佳肴的传统,习俗至今沿用,这也是广西多长寿老人的原因之一。

另外,日本也爱吃刺生,人均寿命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

在谢寿球身上能看到独特的书生气质,追求美,好读书,懂得享受生活;作为学者,对学术有执着的追求,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作为壮乡的儿子,他积极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执着地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献力献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