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骆越文化专家谢寿球:增强文化自信要从寻根问祖开始
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中国人类学之父裴文中
骆越文化是百越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厉声
人物简介
谢寿球,原南宁日报副总编、左江日报调研员。现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医医院文化顾问。
谢寿球会长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骆越医药养生研究,曾主持策划了一批重要的文化旅游和养生旅游景点项目并通过自治区级评审。
主要专著有:《大明山龙母揭秘》、《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大明山骆越养生》、《武鸣骆越文化探秘》、《古丝路上的骆越水都》、《古骆越方国研究》等。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旅者,他们与历史文化犹如两个磁极相互吸引,无法自拔。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谢寿球的论文《寻找湮没了的一代文明》中,有这么一句话“树高千丈不忘根。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难于构建她的现在,更无法把握她的将来。”
在寻找壮民族的根、追寻骆越文化的道路上,谢寿球在广西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
年过百半被委以重任,寻访布洛陀遗址
谢寿球是何时与骆越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为其努力至今的,每个故事的开头总要经历些波折。
上个世纪80年代,壮学泰斗蓝鸿恩、著名作家古笛、壮族歌王黄勇刹为了改变壮族学术界的平静状态,提出了寻找布洛陀给壮族人民一个文化振奋的建议,蓝鸿恩、黄勇刹两位先生逝世后;古笛先生庄重地将这一重任嘱付给了时任南宁日报副总编谢寿球,谢寿球不辱使命,经过多方寻访研究,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
对于发现和认定布洛陀遗址这件事,谢寿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2002年7月,在古笛先生的指引下,他和彭洋、农超两位学者走进田阳敢壮山,终于发现了布洛陀文化的踪迹。
谢寿球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有了大量的学术考察与研究的证据支撑,便有了《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寻找壮民族文化的根》两篇新闻稿件。可是当时的广西媒体只有南宁日报发了这两篇新闻稿。
谢寿球于是直接给人民日报传去稿件,正是人民日报编辑对新闻的敏锐度,在7月29日的头版新闻中编发《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这则消息。此后全国和世界各华人媒体争相转载,这一轰动性的新闻效应也引起了广西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布洛陀文化开发的重视。
当时为了取得学术界的支持,谢寿球还向全国著名的民族学和壮学研究专家、原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详细汇报了布洛陀文化遗址认定的田野调查与学术论证依据,并寄去了相关资料,请他向中国社科院等权威研究部门通报布洛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正是谢寿球的不懈努力,才有更多人关注到骆越文化。
为此,敢壮山成为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红军洞、等奇观异景的开发,也进一步推动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2005年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田阳县举行,参加的群众和游客预计就超过30万人次。
心系民族文化,不遗余力打造旅游新名片
破解布洛陀之谜时,谢寿球已年过半百,在自治区原副主席张声震、壮族著名文学艺术家古笛等前辈的鼓舞下,谢寿球在发掘骆越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寻根问祖这个民族情结,促使谢寿球先后完成了黑衣壮旅游的策划、刘三姐旅游的策划、大瑶山旅游的策划、大明山旅游的策划……许多文化旅游策划项目成为广西重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项目。
其中广西龙母文化发源地的发现学术界反映更为强烈,为此谢寿球获得了南宁市重大文化发现奖。
谢寿球对于传承骆越文化的社会企事业单位,也给予大力的支持,巴马兰壮膳坊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工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街两巷”,巴马兰壮膳坊将以传承骆越文化、壮医药膳为本,让来到南宁的游客能了解一个浓缩精华版的骆越文明。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骆越文化,知道其表层文化的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文化,谢寿球说:“这和我们没有宣传好骆越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骆越后裔形成壮族、布依族、侗族、黎族、傣族、毛南族、水族、仫佬族以及讲粤语和平话的汉族等族群,另外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的汉族骆越基因比例也较高。今天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及印度等有也有很大比例的骆越后裔。”
中国史学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致认为壮族先民没有文字。谢寿球说:“其实这些年,在武鸣县、隆安县、田东县等骆越祭祀遗址分布区陆续发现了大量刻在石器、玉器、骨片上的古文字符号,经过检测、鉴定这些骆越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4000-6000年前,比甲骨文年代更久远。”这些文字目前只解读出小部分。
“岭南有自己的青铜文化,有自己的‘夏商周’”,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曾如是说。
在介绍骆越文化时,谢寿球也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骆越文化是先进的文明。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龙舟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岩画文化等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虽然目前,由于文献资料匮乏、考古证据不足等原因,骆越研究困难重重,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学界还存在巨大的分歧。
但随着骆越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又有着像谢寿球一批对民族文化有执着追求的专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改变人们对骆越文化的认知。
古稀之年耳聪目明,揭开养生长寿密码
谢寿球,今年70有余。在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位年入古稀的老人,精神倍好,声音洪亮,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看手机上的文字(最小)不用戴老花眼镜。
问及谢寿球平时是如何养生?他幽默的说道,喝点小酒,吹点小牛,干点小事。细问,其实这个小酒,也是大有学问的。谢寿球喝的是农家自酿的米酒。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家家都会酿酒。谢寿球在《大明山骆越养生》一书中写道:大明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骆越养生酒的主要创制地,大明山地区壮族传统的药酒五花八门,各种古怪的动植物都可浸泡成药酒。
另外,说到骆越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备受世界关注的“狗肉文化”。狗肉文化属于宗教民俗文化,在原始社会以人为祭祀品的时代,由动物狗替代人作为祭品是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谢寿球说道。
传说骆越古国始祖王龙母,下令禁止食人,提倡吃狗肉并以狗作为法定的祭祀物。每到龙母生日(夏至)的那一天,村村寨寨都要杀狗祭祀龙母。祭后大家分吃狗肉以图吉利,于是吃狗肉就成了岭南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骆越养生文化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体,人的阳气只有和天之阳气以及地之阳气同步时,人才能健康长寿。这就是壮医学中著名的三气同步理论的来源。
而狗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提阳佳品,能补中益气、温补脾胃、温肾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