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工业气体充装站爆炸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充氧站事故

充氧站事故

案例一:氧气高压充装软管爆断分析1.事故经过11日上午9时20分,某厂氧气充装台甲乙两卡30只氧气瓶(采用国际流行充装模式,15瓶集装用一卡,用叉车搬运)压力充至15.OMPa后,充装员关掉甲乙两卡气阀,并将管道内压力氧气转移到丙丁两卡继续充装。

关好甲卡15只氧气瓶阀后,关乙卡15只瓶阀。

当关至乙卡11个瓶阀时,突然一声巨响,甲卡15根软管中的一根爆断,断管夹带火焰飞离至该瓶卡4m外。

充装员紧急停机,用灭火器灭火,再用消防水冷却该卡钢瓶,事故中无人受伤。

事故后及时进行了调查,发现连接该爆管的那只气瓶的阀嘴仍然在喷气,关阀后瓶内气体仍向外喷射。

整条软管两处断开:一处距主管道22cm;另一断点是软管接头杆部折断,但接头仍连接在阀嘴上。

检查钢瓶及管道内部,无异常亦不见炭黑,距主管15cm的断裂软管橡胶外护皮被烧熔。

瓶阀检查,QF-2型阀嘴内径出口处呈铜红色。

卸开瓶阀检查,活门密封件已不见,活门下部呈铜红色,边缘有烧熔的豁口,阀座出入口周围有少许炭黑。

2.原因分析1)气瓶充装前采取余压放空,并以0.5MPa的氧气对气瓶置换两次,且充装软管是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进口管,工作压力可达32.0MPa。

因此,基本上可排除易燃气体与氧气混合或因充装软管不符要求而造成的爆管。

2)据瓶阀嘴烧损情况分析,瓶阀内可能沾染少量油脂。

当气瓶内氧气压力充到高于2.94MPa后,油脂发生剧烈的氧化放热反应而燃烧,但因油脂量少而只将瓶阀烧出沟痕。

当气瓶充装完毕关瓶阀后,由于瓶阀与充装软管接头有泄漏,且充装支管及软管容积很小,很快导致该爆管气瓶瓶阀(该瓶阀已烧损)内外产生巨大压差,使瓶内高压氧气高速向瓶外泄漏,产生摩擦热或静电火花,并点燃瓶阀内的密封件,使该爆管内的气体温度、压力瞬间突然升高,超过软管的抗拉强度,最终导致该充装软管爆炸。

3.预防措施1)充装前应严格检查,氧气瓶回厂后用棉棒(四氯化碳脱脂)插入阀嘴查看是否有油。

2)对瓶阀及瓶身有油的氧气瓶必须拆瓶阀,检查瓶内及阀内是否有油。

江都市一家化工厂爆炸 一排仓库几乎夷平

江都市一家化工厂爆炸 一排仓库几乎夷平

江都市一家化工厂爆炸一排仓库几乎夷平化工厂失火现场10月30日下午1时许,位于江苏省江都市郭村镇张倪村境内的一家化工厂仓库突然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凶猛火势将数间库房几乎夷为平地。

发生事故的仓库内存放着大量化工产品,周围的仓库等处也存放着大量化学原料,情况非常危险。

当地公安、消防、环保等多个部门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其中消防部门出动8辆消防车数十名消防战士,经过3个多小时紧张扑救,火势才得到有效控制。

幸运的是这起爆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工厂失火伴有爆炸声“江都市郭村镇张倪村(向泰州方向)村庄,路边一个厂失火,还有爆炸声,我是路过的。

”当天下午1时20分许,本报96496呼叫中心接到读者张女士的报料。

记者立即联系当地有关部门获悉,起火的是化工企业。

当记者打的赶到江都宜陵境内时,就看见远处上空不断有黑色浓烟飘滚。

在离现场还有几百米的328国道路口,警方实施了交通管制,禁止人员与车辆进入。

在进入现场的一条村道上,还有第二道警察管制点。

记者注意到,现场多辆消防车各就各位,多名警察正在疏散附近群众,消防战士已经分布在多个方向扑救。

事故现场废墟一片记者到达现场看到,大火还在猛烈燃烧,几十名消防官兵分布在4个点紧急扑救。

据了解,发生事故的是仓库,里面存放着装有化工原料的桶,爆炸发生之后,一排仓库几乎夷为平地。

尽管消防战士不断扑救,可火势依然猛烈。

当记者在现场20多米外拍照时,现场再次发生爆炸,很多人不断往后退步。

爆炸之后产生的黑色浓烟不断冲向高空,起码有百米高,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可消防战士没有一个后退半步,继续坚守在原料桶附近与“火魔”战斗。

很快,消防官兵用泡沫车展开进攻,多支水枪发出的泡沫打向火场,一支高压炮在消防车顶上喷出泡沫扑救。

经过奋战,凶猛的火势得到控制。

站在这家企业的办公楼2楼,记者看见事故现场已是废墟一片,不仅有铁桶,还有塑料桶,周围还有5个巨大罐体,失火的仓库几乎只剩下被烧后的变形彩钢瓦。

9一起氧气瓶充装时爆炸事故分析

9一起氧气瓶充装时爆炸事故分析

一起氧气瓶充装时爆炸事故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情况。

应用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测、宏观与微观形貌特征分析、附着物的能谱分析与红外分析、爆破压力与爆炸能量的估算等多种方法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爆炸是由氧气瓶内混入油脂在充装过程中引起的化学爆炸。

关键词:氧气瓶;事故分析;油脂;化学爆炸中图分类号:TQ116.14;X928.7 文献标志码:BAnalysis on Explosion Accident of An Oxygen Cylinder under FillingYANG Xang-yue1, LI Hai-chao2,DU qing1, MAO Li-hui2,CHEN Hai-yun1, SHENG Shui-ping1 (1Hangzhou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Hangzhou 310003,China)(2Hangzhou Hangyang Co. Ltd. , Hangzhou 310004,China)Abstract:An Oxygen cylinder explosion accident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 for the accident is analyzed by material chemistry composition analysis, mechanics tests, metallographic analysis, macroscopic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the attachment spectral analysis and infrared analysis, to estimate bursting pressure and explosive energy, and so on. 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is that some grease had been mixed with Oxygen in the cylinder under filling, this is typical chemical explosion.Key Words: oxygen cylinder, accident analysis, grease, chemical explosion1前言2011年8月29日中午12时左右,杭州某公司在氧气充装作业过程中,一只氧气瓶发生爆炸导致1人死亡。

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分析与应急救援措施探讨

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分析与应急救援措施探讨

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分析与应急救援措施探讨发布时间:2021-07-13T03:23:02.50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刘爱民[导读] 一些违规操作或者故障会将工业生产中所使用容器内部的气体发生反应失控问题,如在停水或者停电时期,这时容器内部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会集聚在一起,温度增加导致压力增加,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锡林郭勒分院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026000摘要:随着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各种工业建设中工业气体的排放量在逐渐增多,不仅使环境造成大量污染,同时在气体大量的混合下,所产生的危险性也不容小觑。

近些年由于日晒或者高温所引发的气体爆炸事故逐渐增多,如天津“8.12”重大爆炸事故,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需要明确其具体存在气体爆炸的类型和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针对性措施来预防气体爆炸事故,减少人身伤亡概率,进而促进工业产业安全长期运行。

关键词: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应急救援1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分析1.1反应失去控制一些违规操作或者故障会将工业生产中所使用容器内部的气体发生反应失控问题,如在停水或者停电时期,这时容器内部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会集聚在一起,温度增加导致压力增加,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如果反应异常积累,或者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将冷却水阀门关闭,在此背景下其聚合反应中所产生的高温或者高压会使内部气体加剧反应,造成大量静电,导致爆炸事故。

或者是一些操作人员尝试新工艺所导致的爆炸事故。

1.2气体外泄如果工业气体与空气发生混合,在空气气体浓度达到限度时,这时出现火源也会引起爆炸事故,并且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因此在此分析中,气体发生燃烧爆炸的条件包括必须是可燃性气体;要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要具有能够点燃该混合气体的火源。

1.3设备检修不良一般在工业生产中,其生产的装置相对复杂,在很多管道内部都会残留一些可燃性气体,如果在检修期间金属之间摩擦造成火花的产生,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一起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一起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一起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氧气瓶是一种常见的储存和供应氧气的设备,在各种工业和医疗应用中广泛使用。

然而,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却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一起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事故描述及影响2019年某市一家化工厂发生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

爆炸波及周边建筑物,导致大面积损毁。

该事故对当地环境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事故原因分析1. 不符合标准的氧气瓶充装操作事故发生在厂区的氧气充装车间。

对氧气瓶充装操作规范的忽视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操作人员可能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导致充装过程中产生了危险。

2. 氧气泄漏引发爆炸氧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到可燃物质附近,极易引发爆炸。

在事故中,可能是由于管道或阀门出现故障,导致氧气泄漏并与周边可燃物质相遇,进而引发爆炸。

3. 不当的气瓶检测与维护氧气瓶的检测和维护是确保其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事故中,可能存在瓶体的缺陷、老化或损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

这样,本来存在安全隐患的氧气瓶得以继续使用,增加了爆炸事故发生的风险。

4. 人为疏忽与安全意识淡漠在处理危险品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事故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未遵守操作规程或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忽视了安全风险。

同时,管理人员在安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不足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防范措施1. 加强操作规程与培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氧气瓶充装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更新操作规程以适应技术和法律的变化。

2. 强化氧气瓶检测与维护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氧气瓶检测与维护制度,确保氧气瓶的质量与安全性。

定期对氧气瓶进行全面检测,发现缺陷或损坏的瓶体应及时报废,并按照标准进行维护。

将氧气瓶的检测工作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安装泄漏报警与防护装置在氧气瓶充装车间或氧气储存区域,应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和防护装置,及时监测氧气泄漏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道封堵、紧急排空等。

丙烯腈存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丙烯腈存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丙烯腈存储罐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概况2005年12月1日上午,江苏省江都市丁伙镇化工厂内一装有8吨丙烯腈液体的丙烯腈存储罐发生剧烈爆炸事故,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000余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当日上午10时左右,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只看见江都市化工厂上空浓烟滚滚,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

厂区内丙烯腈存储罐燃起熊熊大火,喷起的火焰足有10多米高,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味道,一里路以外都能闻到刺鼻气味,现场情况十分危急。

事故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维持现场秩序,紧急疏散人群。

大约15分钟后,存储罐又发生了一次爆炸。

由于火势较大,消防部门共出动8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储罐内装有8吨丙烯腈液体,为防止再次发生爆炸,消防人员连续用高压水泵对罐体进行降温,同时该镇组织人员用黄沙稳定罐体,防止罐体倒塌后引起丙烯腈溢出,对附近车间的氯气罐造成影响。

大火在中午11时50分左右被控制。

当地居民介绍,爆炸事故发生后,地面都震得抖动了,50米开外的居民窗户玻璃都被巨大的气流震碎。

因为担心再有大的爆炸,加之气味太熏人,不少居民自发进行了转移。

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000余元,由于相关方面处置及时,事故未引起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经多方了解与实地勘查,事故原因系江都市化工厂生产科科长褚玉祥指使车间维修工褚堂倾、张大年在丙烯腈储罐旁用氧气、乙炔气割钢板制作防护栏,在气割过程中明火遇丙烯腈储罐放空管散发出的丙烯腈蒸气引发爆炸。

(2)间接原因:①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章指挥。

②电焊作业人员未经岗前培训,缺乏消防安全常识,盲目蛮干。

3)防范措施(1)加强源头管理,确保焊割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加强对电焊工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严格对电焊设备和作业的管理。

焊接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的电焊工进行,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电焊工还应经常进行有关电焊防火知识的宣传。

在经常进行电焊作业的场所应张贴电焊防火须知及有关防火规章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一、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屡见不鲜。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致使企业在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或隐患。

企业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没有很好的协同合作,仍然存在一些时候把生产放在前,忽导致一些被常提起的安全问题,被企业忙碌的生产所掩盖。

二、企业忽视风险评价现阶段,很多企业在没有合理的安全认证和安全评估后,就擅自进行生产。

在安全生产项目审批滞后的情况,依然我行我素。

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忽略了对员工安全健康和对设备安全的关注,对危险危害因素认识的深度不够,并且对运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设备的安全运行缺少足够的关注,恰恰是这些忽视的问题,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工业企业有时会雇佣大量的农民工、施工项目改造相关人员或派遣工。

由于他们在企业工作很短的时间,所以一些工业企业在开始进入作业前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而且他们自身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部分企业还让临时工不经培训直接投入危险作业和复杂操作的作业,在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很可能因此而搭上自己宝贵的生命。

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差,或者是经常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单纯凭借工作经验,一意孤行,总是存在侥幸心理。

另一方面工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制度意识淡薄,被动应付安全生产工作,甚至可能在开展安全会议时,没有针对性,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很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之中,有些安全规章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到实处。

并且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导致当地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完整版)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完整版)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

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

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刘××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

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案例分享(管道试压爆炸)

事故案例分享(管道试压爆炸)

中国石油
消声器爆出 的端头板遗 留下的焊缝
中国石油
消声器端头钢板的后 度不足10毫米,焊接 设计是双面焊,实际 采取的是单面焊。
中国石油
连接在消声 器上其中的 一根被拉断 的钢管
中国石油
连接在消声器上其中的一 根被拉断的(试压)钢管 连接点,钢管和阀门没有 找到。
中国石油
爆炸 点
死亡人员工作地点距 离爆炸点27米远
中国石油
受伤人 员地点 距离爆 炸点有 80米 远
中国石油
调节阀(切断型调节阀)断开的另一系统放空消音器管道
(Ф1200㎜,不在此次系统试压范围内)发生爆炸。 消 音器末端堵板将放空消音塔北侧钢筋砼结构墙(200㎜厚 )炸开一个约Ф1000㎜大小的孔洞,墙体砼碎块击中距塔
中国石油
27M处一正在进行构件焊接作业工人的头部,经医生诊断 为当场死亡,另一砼碎块击中距塔82M处一正在进行土建 作业的工人,造成重伤。
中国石油
扇形范围内散 落点有80 米远
中国石油
被炸坏的消声 塔,长2米、宽 1.5米、高30米
中国石油
被炸坏的消声 塔,长2米、宽 1.5米、高30米
中国石油
被炸坏的 消声塔
中国石油
爆炸飞出的消 音器距离消声 塔距离原位置 有10米远
中国石油
飞出的消声器 的消音器损坏 的设备
中国石油
事故案例分享
(管道试压爆炸)
中国石油
一、事件经过
11月9日,分包单位江都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人员开始 对空分装置冷箱外管网氩气系统管道(Ф219×6.35㎜) 进行气压试验,该管道系统试验介质为氮气,设计管道工 作压力为3.6MPa,试验压力为1.15×3.6MPa=4.14 MPa,上

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

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

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在人类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从这些惨痛的事故中汲取教训,预防类似悲剧的再次上演,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典型的爆炸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起发生在化工工厂的爆炸事故。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某种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由于操作人员在进行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物料的添加和反应控制,导致反应失控,压力急剧上升,最终引发了剧烈的爆炸。

爆炸不仅造成了工厂内众多工人的伤亡,还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起事故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就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基石。

任何的疏忽和违规操作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再来看一个发生在加油站的爆炸事故。

当时,一辆正在加油的汽车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加油站的消防设施老化,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灭火,同时工作人员在处理火灾时缺乏专业的训练和应对经验,导致火势失控,最终引发了爆炸。

这起事故警示我们:对于易燃易爆场所,必须要定期维护和更新消防设施,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同时,工作人员也要接受专业的消防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还有一起令人痛心的爆炸事故发生在居民小区。

一户居民在家中私自储存了大量的烟花爆竹,由于储存条件不当,温度过高引发了爆炸。

这不仅导致了这户居民家中的严重损失,还波及了周围的邻居,造成了多人受伤。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普通居民要增强安全意识,不能私自储存危险物品,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监管,杜绝此类安全隐患。

从以上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教训。

首先,安全意识的淡薄是导致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工厂的工人、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很多人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心存侥幸心理。

其次,安全管理的缺失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企业和相关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措施不足,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氧气充装站制氧充装系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氧气充装站制氧充装系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氧气充装站制氧、充装系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ISO45001-2018)1.0编制目的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企业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1.2事故风险分析1.2.1危险源的确定与风险分析1.2.1.1危险源氧气充装站的主要危险源包括30m3液氧储槽、低温液氧泵、汽化器、充装排、氧气瓶等。

1.2.1.2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制氧厂设计到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氧气(压缩的、液化的)、氮气(压缩的、液化的)、氩气(液化的)等,其危险性如下:氧气是一种无臭无味的气体,有很强色的助燃性,氧的浓度越高,燃烧越激烈,空气中的氧气只要增加4%燃烧就会显著加剧,包括金属在内的一些普通物质在大气中不燃烧,但在氧浓度较高或纯氧中就会燃烧起来,所以一些可燃物在高氧或纯氧中就会自燃、爆炸。

液氧在气化过程中会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能,如果液氧接触大人和动物,就会造成冻伤。

液氧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时,其体积将会增大数百倍1m³液氧转化为标准状态的气体体积为800m³。

如果泄露气化,将势必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超过20.9%)而使工作人员的衣服被氧化饱和,氧气是助燃气体,被氧饱和的衣服遇明火就会助燃,在氧气浓度超过23%时,不仅是衣服,其他物质遇明火也会燃烧,浓度超过40%时对人会引起“富氧中毒”。

液氧与油脂、沥青、织物、木材及各种可燃物质接触时,不需要火源都极易引起燃烧,潜在着爆炸的危险性。

氮气和氩气均为无色无臭气体,属窒息性危险化学品,其贮存装置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经验分享

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经验分享

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经验分享【篇一: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经验分享】安全经验分享小故事夏季雷雨天气安全知识培训夏季是暴雨和雷电的多发季节,在此提示大家,应注意掌握以下雷雨天气安全知识:1、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有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外出,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2、出门前确认关闭好门窗,切断室内用电设施电源,防止发生意外水浸,造成财产损… 安全事故经验分享1.事件经过:2007年我在北海小组工作期间,一次进行加油机日常维护中,认为加油机维护时间不长,抱着侥幸心理。

未按要求事先做好危险因素识别,制定防护措施,设立作业区域,就对加油机进行检查维护。

打开加油机的盖板随手就靠在旁边的立柱上… 一起氧气瓶充装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

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 女生大街上遭抢劫,无人借电话报警导读:事情发生在云贵高原的一个边陲小城,尽管这个城市是个州府所在市,但这个城市人口不多,全市只有41万多人,这其中不仅包括市区人口,也包括郊区人口。

这是一个比较清静的城市,城市也不大,骑个自行车,以10码的速度,2… 触电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10月7日下午,施工单位派施工人员彭某、曾某对防雨棚进行加固整改。

14时10分左右,加油站经理陈某发现彭某、曾某在没有办理《临时用电作业票》和《高处作业票》的情况下,正准备在加油站站房一角用电钻打孔,当即责令停止作业。

经理陈某确… 交通事故安全经验分享路口抢行造成交通事故事情经过: 2013年元月31日晚21:00,在消防队路口发生一起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一台现代轿车由东向西行驶,车速较快,于消防队路口左转弯向南行驶,与一台由西向东行驶的丰田4700相撞,造成现代轿车左前… 交通事故安全经验分享路口抢行造成交通事故事情经过: 2013 年元月 31 日晚 21:00,在消防队路口发生一起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研究

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研究

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研究摘要:工业生产不可避免使用工业气体。

工业气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工业生产中如不注意会发生工业气体的爆炸事故,对从业人员以及周围环境具有很大的安全威胁性。

文章针对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应急救援措施,希望对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业生产;?气体爆炸;?应急救援措施;1.工业气体的具体分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工业气体,大体上可以分为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两种,这两种气体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国相关的化学品分类情况可以得知,按照气体的性质,可以将这些工业气体分为有毒气体、不燃气体和易燃气体。

被人体吸收之后会发生中毒、死亡的气体为有毒气体,比如氰气、氨气等;性质较为稳定,不易燃烧,像二氧化碳、氮气等属于是不燃气体;而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是爆炸上限和下限的差值大于20%的气体,则属于是易燃气体,像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用到的甲烷、氢气等。

2.工业气体分类以及爆炸时的危险性2.1 工业气体分类通常,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到的气体主要分为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这些气体都是工业气体中的重要组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我国《常用危险性化学品分类与标识》中的要求,可以按照气体性质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几大类。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 体积比),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20% 的气体为易燃气体,比如工业中常见的氢、甲烷等;而性质稳定、不易燃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为不燃气体;而有毒气体则是指被人体吸收后出现中毒死亡的气体,比如,氨气、氰气等。

2.2 爆炸的危险性工业气体爆炸分为物理性质爆炸与爆炸式燃烧两大类。

结合气体的可压缩性特征,在气体达到某一温度下没有出现液化时的温度界线被称为临界温度值。

如果气体温度比这一临界温度值越低,将对热的敏感度越大,空气中蒸发的速度也越快,爆炸时的危险性也增大。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爆炸事故案例1999年5月13日下午13点20分,徐州铸造总厂发生了一起二氧化碳气瓶爆炸事故,所幸的是该气瓶爆炸发生在午休,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爆炸现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严峻。

1)事故概况(1)爆炸现场及破坏状况1999年5月13日上午10时许,徐州铸造总厂收到本市金陵气体供给站送来的15只二氧化碳气瓶,该批气瓶由江苏泰兴二氧化碳充装站充装,直接卸存在其露天仓库内。

下午13点20分,其中一只气瓶发生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将15只气瓶全部推到,其中一只气瓶向南飞出52m,砸在机修车间的大门上,旋转进入车间,冲坏地坪,打翻工作台,翻落在墙根下。

一只气瓶向西约15角飞出43m,撞击在西墙上落地。

一只气瓶被气浪冲倒后,向西南方向飞出15m,翻越1.2m矮墙落地。

还有一只气瓶向南飞出11.3m造成瓶阀折断,落地泄压。

气浪四周砖墙(8m2m)被推到。

距爆炸点l0m处有二层楼机房,门窗玻璃全部震碎,紧靠存瓶处有一砖瓦构造平房,工人在房内午休,所幸的是平房外停放一辆3吨铲车,缓解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平房没有倒塌,避开了人员伤亡。

现场有5只气瓶报废。

(2)爆炸气瓶及残体根本状况爆炸气瓶残体距爆炸点西南方向约 5.6m,落在块石构造的墙根下,残体瓶口向上,瓶底向下,呈直立状,瓶体绽开,内壁面对东。

爆炸气瓶的根本状况:气瓶编号02265,水压试验TPl8.8,公称工作压力WPl2.5,重量W45.1,容积V41.3,瓶体壁厚S4.5,气瓶制造JP,制造年月97年2月,制造厂检验标记(检)。

气瓶标注字样明显、清楚、完整。

材质为碳锰钢、钢号为37Mn2A。

2)事故缘由分析(1)爆炸气瓶数据分析对爆炸气瓶从轴向、径向进展了密集点测厚,其数据见表5-5。

表5-5 爆炸气瓶数据编号壁厚(mm) 编号壁厚(mm)1 5.1 9 7.12 5.7 10 7.53 6.3 11 7.34 7.3 12 6.35 6.4 13 5.36 4.9 14 5.27 6.8 15 5.58 6.7 16 5.6①最小壁厚处于钢瓶腰部,即瓶口向下500mm处的断口边缘。

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分析

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分析

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分析一、事故经过与情况1.事故经过2004年7月17日11时,正在进行地下管网改造施工的某市政府东院,工人气焊时氧气瓶发生爆炸,1名妇女当场被炸死,另1名离出事地点几十米远的妇女被爆炸炸飞的铁片砸死,另有4人在事故中受伤。

2.事故情况事故调查表明,爆炸的氧气瓶是某氧气充装站充装的,该充装站在没有对气瓶进行充装前的预检、确认瓶内介质、做好预检记录的情况下,对气瓶进行了充装。

加上没有对充装后、出库前的气瓶进行复检,也没有做复检记录,造成充装和出库的氧气瓶混有可燃气体,埋下了隐患;导致用户在打开瓶阀、点燃焊枪施焊时,发生爆炸;造成死亡2人、伤4人的严重后果。

二、事故性质和原因1.事故性质根据事故情况的调查,可以认定该事故为责任事故,并且,属于重大死亡事故。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氧气瓶在充装前,瓶内已含有与氧气混合后,具备爆炸特性的可燃气体。

2)主要原因:a.氧气充装站在氧气瓶充装前,没有对气瓶进行预检。

b.氧气充装站充装了未经预检的气瓶。

c.氧气充装站在氧气瓶充装后,未进行复检。

3)重要原因:氧气充装站在气瓶充装过程中、充装后和出库前,没有对气瓶进行瓶体温度变化的检查。

4)其他原因:①氧气充装站的主要负责人和现场专职安全员没有很好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

对现场巡检不足或对违规行为纠正不力。

②操作人员安全素质差,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违规操作习以为常。

三、事故责任划分1.充装前该氧气瓶的用户使用氧气不当。

可燃气体倒灌进了氧气瓶而没发觉,还把该氧气瓶送氧气充装站充装。

该氧气瓶的用户应对此次爆炸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2.氧气充装站的预检人员没有对充装前的气瓶逐只进行包括确认瓶内介质的预检,没有预检记录。

氧气充装站的预检人员应对该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3.氧气充装站的充装人员充装了未经预检的气瓶,应对该爆炸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4.氧气充装站的充装人员在充装过程中,没有适时对气瓶的瓶体温度変化逐只进行监测。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一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

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

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

加气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加气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加气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回顾2018年8月20日,某城市的一家加气站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了数十人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据初步调查,该起火灾是由加油机泄漏引起的。

事故发生后,城市相关部门展开了调查工作,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加气站是否符合安全规定?是否存在管理漏洞?火灾应急预案是否得当?通过对该起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加气站火灾事故的原因、预防与应急对策,以期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原因分析1.加油机泄漏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起加气站火灾是由加油机泄漏引起的。

加气站的加油机是加油站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若加油机发生泄漏,很容易引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伤害。

加油机泄漏的原因可能有: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2.管理漏洞加气站的管理是否得当也是造成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加气站的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关操作资质、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是否重视设备的维护与检查等。

管理漏洞可能导致企业对安全风险的漠视,从而造成火灾事故。

3.安全规定不符调查发现,该加气站存在一些安全规定不符的情况,比如消防设施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到位等。

这些不规范的安全措施可能会在火灾发生时加剧事故的后果。

三、预防对策1.加气站应加强设备维护加气站应加强对关键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对加油机、储气罐等关键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老化、泄漏等原因引发火灾事故。

2.加气站应加强管理力度加气站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和熟悉加气站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提高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加气站应落实安全规定加气站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来进行设施的建设和消防设备的配置,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完善,并加强对安全规定的宣传和维护,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应急对策1.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加气站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对火灾事故的处置流程和紧急救援措施进行详细规定,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深度剖析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故

深度剖析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故

深度剖析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故
2021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化工厂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

该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也开始对该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下面将对该事故进行深度剖析。

1.事故原因
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施工单位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因为操作不当,引发煤气外泄,最终导致气体爆炸。

除了施工单位操作不当外,一些监管部门也存在失职失责的情况。

据报道,该厂曾多次违规运营,并多次接到监管部门的通知,但该厂并没有进行整改。

2.事故影响
此次事故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然而,该事故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当地,而是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化工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由于化工生产具有高风险性和公共危害性,此次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危化品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3.反思与建议
此次事故的发生,再一次提醒我们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作为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操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考核,以保证其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

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整改,并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确保其规范运营。

1。

“8·29”充装台充装现场氧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8·29”充装台充装现场氧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检验 , 加强气瓶使用和经销单位的安全监 管等防 范措 施和建议 , 对氧气瓶 的安 全管理具 有参考 价
值和实际意义 。 关键词 :充装 台 ; 氧气瓶 ; 爆炸 ; 分析
中 图分 类号 : 9 8 X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Ca s na y i f t “ ・2 ’o y e y i e x l so c i n n t e fl ng sa i n u e a l ss o he 8 9’ x g n c l nd r e p o i n a cde t o h l t to i i
第8 卷
第6 期
中 国 安 全 生 产 科 学 技 术
Ju n lo aeyS in ea dT c n lg o ra fS ft ce c n e h oo y
Vo . . 1 8 No6
21 0 2年 6月
J n 0 2 u e2 1
文 章编 号:17 13 2 1 ) 6— 10— 5 63— 9 X(0 2 一0 0 2 0

2 ’ 装 台充装 现 场 氧气 瓶爆 炸 事 故原 因分 析 9’ 充
李 文炜 狄 刚 , , 王瑞 欣 杜 清 张 亮 田 丰 , , ,
(. 1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杭州 3 00 ) 10 6
(. 2 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院 , 杭州 30 0 ) 10 8 摘 要: 介绍了较为少见的充装 台充装 过程 中氧 气瓶爆炸事 故 , 描述 了事故爆 炸后 的现场。对爆
i d rb rta c d n a n lz d b h c i g t tl rt .T e h h mia o o i o n l s ,me h n c l n e u s c i e t s a ay e y c e k n al f sl w o y i y h n t e c e c c mp st n a ay i l i s c a ia p o et s r p r e ,me alg a h ct ssa d s e t m n lsso e c l d r r g n swe ec rid o t i i g ol n oO — i tl r p i t n p cr o e u a ay i f h yi e a me t r a r u .F l n i i t X t n f e l y e a u omip r t n, n x g n c r o t c lrd sn t s d t e v i i c o d n ew t er l g n w sd e t o e a i o a d o y e a b n t r h o i ewa o e or mo eol n a c r a c i t e— e a u h h e a tn t n tn a d e oe f l g vo e to i ai n e oh r c r a t n o c re h n o a x o e o p r v n ai a sa d r s b f r l n i n x d t x t e mi e c i c u r d w e i w s e p s d t u e ol i i l o o l h g r su e o y e . e i s n a e u ee s g o e t r d c d h g e e au ea d h g r su e i a yi — ih p e s r x g n T n t tn o sr la i f a o u e ih tmp r t r n ih p e s r n g sc l h a n h p n d r h c x e d d i mi r a s d b rtg n r l . ts o e h tt e e p o in wa o cu e sa c e c e ,w i h e c e e t l t a d c u e u s e e al I h w d t a x l s s c n l d d a h mi a si s i y h o l

探究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

探究工业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及应急救援措施

安全生产128 |2019年6月根据隐患类别采取立即整改、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等措施及时处置。

对用户拒不整改且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燃气经营企业应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报告,并依法采取暂停供气等应急措施。

安检、隐患处理人员同时要利用安检信息系统,通过安检终端设备记录隐患部位、类别、整改情况等数据,为安检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化支持。

(5)对未能入户用户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并结合当地用户实际情况,制定对长期无人户或无法入户安检用户的管理办法。

一是开具长期无人户和两次及两次以上无法入户用户的证明,想方设法争取得到居委会、社区、物业公司、邻居等第三方签字盖章的无人证明。

二是对于在安检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长期未使用燃气的用户采取关停等措施。

三是对于无法正常入户,且无法开具到有效第三方证明的用户,采取邮寄《无法入户安检告知书》等方式留存相关证据。

四是燃气经营企业要利用安检信息系统定期清理、提取、回访联系未能如期安检到的用户,争取入户安检全覆盖。

五是燃气经营企业对“长期无人户”、“无法入户安检告知书”等相关资料要利用纸质、云存储等多种方式妥善留存。

(6)总结分析:燃气经营企业应通过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登门回访等方式对安检入户率、隐患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回顾和评估入户安检制度的适宜性,并做到持续改进优化。

2.1.3 加大老旧燃气设施设备改造力度燃气经营企业可按照优先改造表具达到使用期限、开放式、无物业管理等小区,分批实施、梯次推进,逐步实现管道燃气居民用户设施升级改造全覆盖。

2.2 技术层面2.2.1 设计优化方案在设计时满足安全用气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用户的审美观、个性化需求,邀请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后期管理单位参加图纸会签,尽量优化工程设计方案,避免用户擅自拆除、迁移、改造燃气设施等二次改动。

2.2.2 严把安装质量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从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使用优良的施工材料、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做好隐蔽工程的原始工作记录等方面入手,确保工程质量,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都市工业气体充装站爆炸事故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

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

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

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

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
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
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
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

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

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
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烟并没有有明显的助燃作用,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

之后将3只瓶压力降至2.0MPa左右,经可燃性气体报警仪测试,未发现瓶内有可燃性气体。

综上所述,该起事故是由于氧气瓶内混有其它可燃性物质(该可燃性物质为油脂类的倾向较大),该瓶内可燃性物质在充装达程中与氧气混合发生了化学性爆炸。

2)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

根据气站有关气瓶充装管理制度规定,该充装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非充装人员不允许进入气瓶充装站,而该站却允许充装客户进入气瓶充装场所,根据事故现场清理分析,右侧3只气瓶尚有气体,可能是死者参与了气瓶关阀操作,气站没有人发现,说明该站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
2.气站没有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安全检查的规定。

按照国家气瓶充装有关规定,气瓶在充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充装过程中还应不断对瓶体温进行逐个检查,目的是防止气瓶内混有其他可燃性物质,防止气瓶温度在充装中升高,这也是气瓶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事故教训
1.气体充装前,除严格执行外检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取样分析和充装过程中的检查,这是防止气瓶爆炸的重要措施;
2.气站充装间必须严格执行闲人免进的安全管理制度;
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