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中的“仁”-方尔加

合集下载

孔子眼中的“孝”

孔子眼中的“孝”

(从两千五百多年前走来,他谈仁,说义,讲礼,论孝。

他所说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带我们走进孔子学说,走进这位老人的内心深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的故事。

我们可能听说过王祥卧冰的故事。

晋朝时期王祥的母亲病了,想吃鱼。

王祥就蹲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块。

然后捕鱼给母亲吃。

南宋著名的词人陆游也是一个例子。

因为他的母亲不喜欢唐婉,虽然陆游和妻子唐婉的感情很好,但他却为了孝顺母亲忍痛休妻。

从而给后世留下了那首著名的伤感词作《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陆游和王祥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孝心。

但这是真正的孝吗?春秋时期的孔子在《论语》里也多次提到了孝。

陆游和王祥的做法和孔子提到的孝是一回事吗?)孝是我们中国人最不陌生的道德。

尊重老人,尊老爱老。

这个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道德、最普遍的道德。

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哪个地区、不管是什么职业、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人们共同认同这个道德。

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很早很早人们就崇尚这个道德。

孝在最原始的文字里头,在卜辞里头他的形状像一棵树。

树上面枝繁叶茂,上面有枝叶,底下是根。

不管你枝叶多么复杂,多么繁多,你都根源于一个根。

你的生命力在根,你都来源于根。

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祖先,最大的老。

我们是炎黄子孙,有炎帝、黄帝。

我们是炎黄子孙。

所以孝在中华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最重要的道德。

孔子本人是非常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

孔子的《论语》里头孝这个字出现了17次。

据说宋朝,北宋王朝宋太祖在他夺取天下以后,他声称要以孝治天下。

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说过这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个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说和宋太祖说的以孝治天下是一致的。

为什么呢?《论语》里出现孝字出现了17次。

《论语》一共20章,这17次出现孝,有15次在前10章。

所以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来到宋太宗继位以后,赵普去世了。

去世的时候,人们去翻他的匣子,据说,传说就是一部《论语》。

孔子对仁的三种观点

孔子对仁的三种观点

孔子对仁的三种观点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家、政治家,被后世世人尊称为圣人。

众所周知,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其核心概念。

孔子对仁的观点有三种,接下来我们将一一阐述。

第一种观点:仁为德行之最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他的品质和价值。

而德行之中最为重要、最为高尚的就是仁。

孔子认为,仁是最彰显人类价值和最具有人性的品质。

一个人如果具有仁的品质,那么他就可以在生活中扮演一个良好的角色,对于社会和自身都是有益的。

孔子发扬仁的思想,提倡人们应该互相关爱,以和平、包容心态相处。

第二种观点:仁为道德准则孔子认为,仁虽然重要,但是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的。

因此,他还将仁定义为一种道德准则。

也就是说,仁作为道德准则,不仅需要实践者自身具备,更要求整个社会关注和推崇它。

绝不言语伤人、待人诚实善良、凡事关心别人等等,都是基于仁何的道德准则。

只要遵循了这样的准则,就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一个和谐的社会。

第三种观点:仁为具有创新思想的精神孔子不仅仅将仁定义为一种德行或准则,还将其看作是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具有创新思想的精神,孔子认为这种创新思想是驱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

仁作为一种精神,可以让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时候,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通过这样的精神,人们可以不断超越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高度。

总之,孔子对仁的三种观点,具有其独特的深刻之处。

仁作为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人类价值和思想体系、一种精神,都在孔子的思虑中得到了体现。

无论是哪种方式,孔子对仁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其思想影响了无数人的人生和社会之结构。

孔子对“仁”的具体要求

孔子对“仁”的具体要求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孔子眼中的“礼”

孔子眼中的“礼”

从两千五百多年前走来,他谈仁,说义,讲礼,论孝。

他所说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带我们走进孔子学说,走进这位老人的内心深处。

(在人们印象中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

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

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坚定的做着一件事,那就是:推行“周礼”。

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是礼仪之邦。

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

但是,孔子也因此背负了保守甚至反动的骂名。

那么“周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孔子所推行的礼究竟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呢?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为你论孔子眼中的礼。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礼是有不同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中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

比如说,见到老人,要表现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

见到残疾人的时候或者见到病人的时候,应该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些都是礼。

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在中国,最早的礼是用来祭祀神时的器物和仪式程序的规定。

到了周代,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礼的制度。

概括讲,包括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

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

这些礼仪都是本着忠、孝、信、义等准则,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

礼俗就是周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习惯,他比礼节更细,更繁琐。

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人们已经逐渐不再遵守周朝时期的“礼”了,所以孔子在积极推行周礼。

孔子这个思想提倡礼,注重人际交往之间基本的准则。

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非常大。

所以现在世界称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西方人看我们中华民族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

《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

《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6·29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博施:广施恩德。

济众:救济众人。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

病诸:为此感到遗憾。

病,有所不足。

诸,“之乎”的合音。

譬:比喻。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对百姓广施恩惠,又能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说是做到仁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呢?这一定是圣了!就连尧、舜都还为难以完全做到而感到遗憾呀!仁是什么呢?自己想要依正道在社会上立足,也要帮助别人依正道立身处世;自己想要通达正道,也要帮助别人通达正道。

能够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可以说就是为仁的方法了。

”子贡所问,说明他对“仁”与“圣”有何区别还不清楚。

孔子告诉子贡,“圣”是比“仁”更高远的境界,对百姓广施恩惠,又能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的,只有像尧舜那样居于高位而又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普通的君子则要更务实一些,能够拿身边的事打比方,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热心助人,这就是实践仁道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了。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这个从始至终贯穿于孔子学说的“道”是什么呢?学生曾参的理解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爱之道,曾子的概括,虽然不是孔子学说的全部,但却抓住了“为仁之方”这个道德实践的要害。

本章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说明仁的精神,在《卫灵公篇》第24章,孔子又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说明仁的精神。

这两句话回答的是一个问题,就是君子如何践行仁爱之道。

曾参深谙老师的思想,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概括为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忠”和“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百家讲坛之方尔加讲孔子

百家讲坛之方尔加讲孔子

第三:人格的取得,人格是怎么(培养)的,那么人格也不是人天生所具备的,也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学习,那么在《论语》当中,孔子也说过这种话,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他把人分为这样四类,那么他这里也讲到“有生而知之者”,仿佛有的人天生不用学习,天生脑子里就具备了,一切知识,具备了一切道德,有人由此批判孔子是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其实如果我们把《论语》整个好好读一读,具体地来分析孔子,我们会发现,孔子的所谓的:“生而知之者”其实都是虚设,是一种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他表面上讲有“生而知之者”其实他又否定了,“生而知之者”因为你问他谁是“生而知之者”,他给你举的例子都是什么人呢,尧舜禹。古代的这些大圣人都死了,没有了,你问他眼前谁是“生而知之者”,眼前没有一个真正的“生而知之者”。连孔子都说,“吾非生而知之者”,他本人也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我们说其实“生而知之者”在孔子的思想中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虚设,只是为了教育学生的时候,他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教育学生,他设定出这么一个东西,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就象我们说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百分之百的饿圆吗?其实没有,圆只是在几何当中存在,是人们从具体的圆中提炼出来,抽象出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在具体的事物中有绝对的圆吗?绝对的圆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黄金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氧气是没有的,所以他的“生而知之者”就是一种百分之百的氧气,百分之百的黄金,孔子真正重视的还是后面的“学而知之者”和“困而知之者”,所以人格从哪来呢,人格是从学习得来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问,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多学习,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复习,那么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看看孔子是怎么样学习的,孔子这种学习就不单纯是一种知识性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性的学习,人格性的培养,真正是“学而时习之”,真正是贯通全身的学习,那么据说孔子大概是二十九岁的时候,跟鲁国著名的演奏家师襄子弹琴,弹的特别好,那么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旋律,孔子很聪明,这个旋律很快就会弹了。那么师襄子也认为他弹的不错,弹的不错可以往下学了,但是孔子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学会,师襄子就问他说你怎么没学会啊,这个旋律你都会弹了,你怎么能说你没学会呢,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这个旋律的数,数是什么呢,相当于节奏,就是旋律我虽然会弹了,但是旋律的背后所隐藏的那种节奏,内在的节奏我还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师襄子就觉得这个学琴的年轻人了不起。就是他对这个音乐的学习,对旋律的学习,不是一种表层的掌握,不仅仅是知道而已,他要求深层的掌握,那么他就让孔子继续练习,那么孔子又练了很长时间,练到后来怎么样,弹的就相当棒了,跟刚开始光掌握旋律就不一样了,那么一旦掌握节奏,那就会怎么样,拨动人的心弦,师襄子后来听孔子弹这个旋律的时候,他的心弦就被拨动了。他感到很感动,这说明什么,孔子对这个旋律的掌握已经不是浅层次的掌握,不是一般性的掌握了,深层地掌握了,掌握了它的数,那么师襄子就跟孔子说现在你学的相当好了,弹的相当好了,可以往下学了,但是孔子怎么样,孔子说还是不行,我掌握的还是太浅,当你掌握的怎么浅呢,他说我还没有掌握这首旋律的志,这个志是什么?主题思想,当初做这首旋律的人他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他的想法是什么,那就相当深了,比数还深,比节奏还深,大家注意要想掌握前人的主题思想,掌握最深层的思想,需要什么,需要弹琴的人,同时你的人格,你的思想道德也得跟着一步一步地向上升华,如果你不能升华到一定的境界,你根本不可能体会出,前人的主题思想,你根本不可能掌握前人的灵魂,所以孔子又进一步的练,最后练练练怎么样,终于体会出,这首旋律的主题思想,我通过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般性的培养,人格的学习不是一般性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认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熏陶,一种体会,是一种品位,需要非常深刻地理解。

仁与义的区别

仁与义的区别

仁与义的区别论孔子之“仁”与“义”内容提要:“仁”是整部《论语》的核心观念,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义”则为后来的孟子发展成为儒家的一个主要观念,几乎可以和仁并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种情况的真是写照。

但是在孔子那里,义与仁并不是并列的。

大体上来说,仁是义的基础,仁是内容义是形式。

仁,是孔子思想中一个总括性的概念,义、智、勇等各种德行科目则由其所出为其所用。

应该注意的是:一,孔子将君子人格划分为圣人、仁人、君子三个等级的时候,说:君子“修己以敬”,仁人“修己以安人”,圣人“修己以安百姓”。

他也多次提到并未见过圣人与仁人,并说自己“若圣与仁,吾岂敢也”,现世但见“有恒者”。

虽然在整部《论语》中对“仁”并没有明确的描述性定义,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和弟子们的对话中推出仁的两个基本内涵:一曰:“爱人”;一曰:“忠恕”。

而“义”之概念在《论语》中则大多和别的德行科目一起论及,可见“义”是一种道德自律;二,“仁”在孔子那里是一个不动的概念,是自古便规定的概念,而“义”则是一个变动的,因时而异的概念。

但义之概念无论在何时都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义是仁的表现,必须符合仁的要求;三,仁是孔子的目的,而义是孔子达到仁这个目的的手段。

关键词:仁,义,内容,形式,道德自律儒家之经典众多,其中首推“四书”,然儒学之基础在于《论语》是不必争议的。

《论语》中,除了“之乎者也”这类动词外,出现最多的便是仁了,达到106次,仁是《论语》核心亦无须多论。

仁,为孔学之第一要义。

然则何谓“仁”,《论语》论及仁的地方很多,但真正正面描述的给仁下了定义的地方却少之又少。

孔子在回答弟子关于仁的问题是常常有两种情况。

一,针对弟子的问题回答。

比如司马牛问仁,孔子嫌他多嘴,就说“仁者,其言也讱”(《颜渊》•3);二,表面回答仁,其实讲的是其他范畴。

如颜渊问仁,他说“克己复礼谓仁”(《颜渊》•1),就是讲礼,强调个人和礼的关系;仲弓问仁,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2),就是讲恕,强调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即使同一个人问仁他的回答也不同,樊迟三次问仁,他说了三个答案:“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22),“爱人”(《颜渊》•2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义工(志愿者)培训

义工(志愿者)培训

理念篇
14 、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这类朋友比较重视工作的意义所在, 这类朋友比较重视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某些意义 较小的义工工作就有可能不愿参加; 较小的义工工作就有可能不愿参加; 15 、赶潮流,追时尚; 赶潮流,追时尚; 这类朋友喜欢新潮事物,盲目跟随, 这类朋友喜欢新潮事物,盲目跟随,见到有同学朋 友或其他人去做义工服务, 友或其他人去做义工服务,自己也赶去凑热闹玩新 鲜; 16 、出于对义工服务的好奇 这类朋友希望通过义工服务有机会看服务对象是怎 样的,如智力落后儿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样的,如智力落后儿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或 者觉得这一项服务内容较有新意, 者觉得这一项服务内容较有新意,希望自己有机会 去体验一下。 去体验一下。
理念篇
菩萨行道, 菩萨行道,不舍众生 最伟大的义工 – 四大菩萨 大智文殊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大慈观音菩萨 大悲地藏菩萨
理念篇
为什么参加义工? 为什么参加义工?
认识我们心中最初的那一善念 – 作为义工,当你决定参与或不参与服务时, 作为义工,当你决定参与或不参与服务时,有时可能是很盲 目的。或有朋友介绍,或浏览网站而知,或因一时冲动, 目的。或有朋友介绍,或浏览网站而知,或因一时冲动,等 等原因,其实自己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 等原因,其实自己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如果大家 是经过细心思考而做出这样决定的话,这样的付出就是非常 是经过细心思考而做出这样决定的话, 有意义的行为。 有意义的行为。 再者,对于义工组织, 再者,对于义工组织,也必须尽可能了解每个义工的服务动 协助义工在参与义工服务前,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 机,协助义工在参与义工服务前,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 了解所要服务的对象,这样不仅可对任用义工起到一定帮助, 了解所要服务的对象,这样不仅可对任用义工起到一定帮助, 也可以避免义工本人对工作和组织的失望。 也可以避免义工本人对工作和组织的失望。 研究者做了一项调查,归纳义工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研究者做了一项调查,归纳义工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百家讲坛7年讲座全集】把这些看完对你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百家讲坛7年讲座全集】把这些看完对你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曾仕强主讲]《胡雪岩的启示》(15集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曾仕强主讲]《胡雪岩的启示》(15集全集MP3)下载|百家讲坛[曾仕强主讲]《胡雪岩的启示》(15集全集)WMV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太平公主》(蒙曼主讲)(正在播出...)MP3下载|百家讲坛《太平公主》(蒙曼主讲)(正在播出...)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正在播出...)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正在播出...)MP3下载|百家讲坛《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赵晓岚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赵晓岚主讲)MP3下载|百家讲坛《新解三十六计》(乔良主讲)(正在播出...)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新解三十六计》(乔良主讲)(正在播出...)MP3下载|百家讲坛《诗歌唐朝》(莫砺锋主讲)(正在播出...)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诗歌唐朝》(莫砺锋主讲)(正在播出...)MP3下载|百家讲坛《历史人物的悲剧》(邱紫华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历史人物的悲剧》(邱紫华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特别节目:易中天对话王立群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MP3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23集,全集更新完成)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全集MP3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张越“鉴宝”马未都RMVB下载《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马未都说家具收藏》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传奇紫砂壶》(康尔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传奇紫砂壶》(康尔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我读经典》(曾仕强、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钱文忠、阎崇年、纪连海等主讲)|百家讲坛《我读经典》(曾仕强、易中天、于丹、王立群、钱文忠、阎崇年、纪连海等主讲)MP3全集|百家讲坛于丹《论语》感悟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于丹《论语》感悟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于丹《论语》心得回顾RMVB、MP3下载百家讲坛特别节目:本色于丹-主持人:张越RMVB、MP3下载于丹《庄子》心得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_特别节目:本色于丹、柴静解读于丹-嘉宾:易中天于丹《论语》心得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主持人:崔永元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之我的历史观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与易中天面对面-王志专访麻辣教授易中天RMVB、MP3下载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拷问易中天-主持人:张斌RMVB、MP3下载《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三足鼎立》、第四部《重归一统》、第五部《评价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三足鼎立》、第四部《重归一统》、第五部《评价三国》MP3|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第二部:孙刘联盟|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第二部:孙刘联盟MP3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吴三桂》(纪连海主讲)全集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吴三桂》(纪连海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博弈圣首藏《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鳌拜》(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鳌拜》(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多尔衮》(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多尔衮》(纪连海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纪晓岚》(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纪晓岚》(纪连海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刘墉》(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刘墉》(纪连海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王申)》(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王申)》(纪连海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大太监李连英/李莲英》(纪连海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大太监李连英/李莲英》(纪连海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解读中医》(王新陆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解读中医》(王新陆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王立群、孙立群、纪连海、钱文忠、郝万山)|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王立群、孙立群、纪连海、钱文忠、郝万山)|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特别节目:玄奘精神-主持人:张越、主讲人:钱文忠《玄奘西游记》(钱文忠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钱文忠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之明仁宗暴死之谜》(毛佩琦主讲)视频点播及RMVB、MP3下载|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毛佩琦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毛佩琦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允炆》(毛佩琦主讲)|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毛佩琦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毛佩琦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康熙陵寝》(赵英健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康熙陵寝》(赵英健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特别节目:青梅煮酒说康熙(主持人:张越、主讲人:阎崇年、二月河)《康熙大帝》(阎崇年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康熙大帝》(阎崇年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下)》(阎崇年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下)》(阎崇年主讲)MP3下载|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上)》(阎崇年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上)》(阎崇年主讲)MP3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特别节目:对话阎崇年RMVB、MP3下载(主持人:董倩、主讲人:阎崇年)百家讲坛特别节目:阿丘纪录蒙曼RMVB视频、MP3音频下载《武则天》(蒙曼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武则天》(蒙曼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白蛇传奇(段怀清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白蛇传奇(段怀清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梅兰芳》(翁思再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梅兰芳》(翁思再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周岭解密曹雪芹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周岭解密曹雪芹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周岭谈《红楼梦》中的端午节全集RMVB、MP3下载|百家讲坛百家讲坛_揭秘《红楼梦》_特别节目:揭秘刘心武-主持人:张越、主讲人: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史湘云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史湘云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薛宝钗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薛宝钗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唐高宗真相》(孟宪实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唐高宗真相》(孟宪实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孟宪实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孟宪实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孟宪实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玄武门之变》(孟宪实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抗日名将杨靖宇》(张望朝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抗日名将杨靖宇》(张望朝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杨子荣》(张望朝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杨子荣》(张望朝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焦裕禄》(周文顺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焦裕禄》(周文顺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红旗渠的故事》(李蕾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红旗渠的故事》(李蕾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我心目中的陈嘉庚》(易中天、陈毅明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及MP3下载|百家讲坛《慈禧陵寝》(赵英健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慈禧陵寝》(赵英健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隋丽娟说慈禧》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隋丽娟说慈禧》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范蠡》系列(孙立群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范蠡》系列(孙立群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秦代政坛双星之李斯》(孙立群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秦代政坛双星之李斯》(孙立群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秦代政坛双星之吕不韦》(孙立群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秦代政坛双星之吕不韦》(孙立群主讲)MP3下载|百家讲坛鲁迅系列(孔庆东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鲁迅系列(孔庆东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另类英雄李云龙》(徐放鸣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另类英雄李云龙》(徐放鸣主讲)MP3语音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唐伯虎》(孙丹林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唐伯虎》(孙丹林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陆游的故事-陆游的家世、仕途、爱情(孙丹林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陆游的故事-陆游的家世、仕途、爱情(孙丹林主讲)MP3|百家讲坛《晋商成败之谜》(梁小民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过年》(高有鹏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楹联的故事》(孙丹林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楹联的故事》(孙丹林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马瑞芳说聊斋》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马瑞芳说聊斋》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西厢记》中的爱情(李昌集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西厢记》中的爱情(李昌集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从悲到喜说西厢》(李昌集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从悲到喜说西厢》(李昌集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李清照》(康震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李清照》(康震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苏轼》(康震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苏轼》(康震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之诗圣杜甫》(康震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之诗圣杜甫》(康震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之李白》(康震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之李白》(康震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MP3-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易中天主讲)|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易中天主讲)|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现代礼仪》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探秘中国汉字》(赵世民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郑和下西洋600年祭》(毛佩琦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郑和下西洋600年祭》(毛佩琦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智商与情商》(曾国平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智商与情商》(曾国平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汉代国策风云》(方尔加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汉代国策风云》(方尔加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方尔加讲孔子-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百家讲坛《方尔加讲孔子-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MP3全集|百家讲坛《经典中的爱情》(刘扬体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葛剑雄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葛剑雄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爱的四重奏-周国平谈女人、爱情、婚姻、孩子|百家讲坛《爱的四重奏-周国平谈女人、爱情、婚姻、孩子》MP3全集|百家讲坛《二战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麦克阿瑟、巴顿、隆美尔》(马骏主讲)|百家讲坛博弈圣首藏《二战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麦克阿瑟、巴顿、隆美尔》(马骏主讲)MP3全集|百家讲坛《孔庆东看武侠小说》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孔庆东看武侠小说》全集mp3下载|百家讲坛《中国电影百年》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尹鸿、张颐武等主讲)|百家讲坛《中国电影百年》MP3全集下载(尹鸿、张颐武等主讲)|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下)(阎崇年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下载|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下)(阎崇年主讲)MP3音频下载|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上)(阎崇年主讲)RMVB清晰讲座视频下载|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上)(阎崇年主讲)MP3音频下载|百家讲坛韩秀云纵谈身边的经济学|百家讲坛韩秀云纵谈股市风云|百家讲坛杨贵妃下落之谜(叶广芩主讲)|百家讲坛《画魂潘玉良》(淳子主讲)|百家讲坛《一代影星:阮玲玉》(淳子主讲)|百家讲坛《司马迁》(李敬一主讲)|百家讲坛《屈原》(李敬一主讲)|百家讲坛《海啸》(张少泉主讲)|百家讲坛古希腊与特洛伊/特洛伊与英雄史诗(赵林主讲)|百家讲坛奥林匹克与希腊神话(赵林主讲)|百家讲坛《周思源也说秦可卿》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周思源也说秦可卿》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红楼梦里的配角》全集RMVB清晰讲座(周思源主讲)|百家讲坛《红楼梦里的配角》MP3全集下载(周思源主讲)|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全集(周思源、刘心武、蔡义江等主讲)|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全集(周思源、刘心武、蔡义江等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新解《红楼梦》全集(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周思源等主讲)|百家讲坛新解《红楼梦》全集(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周思源等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品读《水浒传》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品读《水浒传》MP3全集下载(周思源等)|百家讲坛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百家讲坛《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MP3|百家讲坛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李晓东主讲)|百家讲坛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李晓东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教育系列(孩子心、父母心、独生子女)|百家讲坛教育系列(孩子心、父母心、独生子女)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从天圆地方看宇宙(赵复垣主讲)|百家讲坛《传奇太后》--吕后、文明太后、武则天、慈禧(周思源等主讲)|百家讲坛《传奇太后》MP3--吕后、文明太后、武则天、慈禧(周思源等主讲)|百家讲坛《王国维系列》(叶嘉莹、姚淦铭主讲)|百家讲坛《王国维系列》(叶嘉莹、姚淦铭主讲)MP3语音全集|百家讲坛《张爱玲》系列(周汝昌、淳子、止庵主讲)|百家讲坛《张爱玲》系列(周汝昌、淳子、止庵主讲)MP3语音|百家讲坛《钱钟书》系列(孙郁、刘扬忠、孔庆东主讲)|百家讲坛《钱钟书》系列(孙郁、刘扬忠、孔庆东主讲)MP3语音|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引雅入俗张恨水》(孔庆东、汤哲声等主讲)[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引雅入俗张恨水》(孔庆东、汤哲声等主讲)MP3语音全集《身边的礼仪》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金正昆主讲)|百家讲坛《身边的礼仪》MP3全集下载(金正昆主讲)|百家讲坛《昆虫》系列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昆虫》系列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钤记中华--书法、京剧、民俗、武术、长城》|百家讲坛《钤记中华--书法、京剧、民俗、武术、长城》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杜甫的文化意义》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莫砺锋主讲)|百家讲坛《杜甫的文化意义》MP3全集下载(莫砺锋主讲)|百家讲坛《心灵鸡汤》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心灵鸡汤》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惊世骇俗的劳伦斯(黑马主讲)|百家讲坛《海洋生灵》RMVB清晰讲座视频下载(曹玉茹、周开亚)|百家讲坛《海洋生灵》MP3全集下载(曹玉茹、周开亚)|百家讲坛《文明的驻足地》RMVB清晰讲座视频下载|百家讲坛《文明的驻足地》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老舍的文学地图》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孔庆东等)|百家讲坛《老舍的文学地图》MP3语音全集下载(孔庆东等)|百家讲坛。

孔子关于仁的看法

孔子关于仁的看法

孔子关于仁的看法
孔子关于仁的看法涉及到多个方面,其核心内涵是爱人。

这种爱人是基于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心,强调互存、互助、互爱。

同时,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思想,很难用一句话准确概括,但他也给出了一些关于仁的判断,这些判断大多是否定性的。

孔子认为,实行仁的方法是克己复礼,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意味着要克制和礼让,以实现社会矛盾的调和社会关系。

孔子的仁爱观还强调了主体自觉、自律和自控的能力。

他认为,仁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价值和人格追求,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和精神,使人不同于其他人和物。

同时,孔子也提倡忠恕之道,认为这是实现仁的具体运用和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综上所述,孔子关于仁的看法是一个哲学概念,其内涵深刻且丰富。

孔子的仁爱观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

百家讲坛目录(完整版)(2005年)

百家讲坛目录(完整版)(2005年)
3月4日 二战人物 艾森豪威尔(下) 马骏
3月5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三) 阎崇年
3月8日 周国平谈女人 周国平
3月9日 周国平谈爱情 周国平
3月10日 周国平谈婚姻 周国平
3月11日 周国平谈孩子 周国平
3月12日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四) 阎崇年
3月15日 胡德平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胡德平
4月6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二) 阎崇年
4月7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三) 阎崇年
4月8日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四) 阎崇年
4月9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刘心武
4月12日 明十七帝疑案 朱元璋身世之谜 毛佩琦
4月13日 明十七帝疑案 朱元璋成功之谜 毛佩琦
4月14日 明十七帝疑案 明朝国号之谜 毛佩琦
5月12日 二战人物 希特勒(上) 马骏
5月13日 二战人物 希特勒(下) 马骏
5月14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六)秦可卿出身之谜 刘心武
5月17日 二战人物 朱可夫(上) 马骏
5月18日 二战人物 朱可夫(下) 马骏
5月19日 二战人物 隆美尔(上) 马骏
5月20日 二战人物 隆美尔(下) 马骏
9月3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四)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刘心武
9月6日 二战人物 麦克阿瑟(上) 马骏
9月7日 二战人物 麦克阿瑟(下) 马骏
9月8日 司马迁 李敬一
9月9日 杨贵妃下落之谜 叶广芩
9月10日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十五)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刘心武
9月13日 智商之花为谁开 曾国平
1月19日 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下) 马瑞芳

孔子眼中的“孝”-方尔加

孔子眼中的“孝”-方尔加

孝是我们中国人最不陌生的道德。尊重老人,尊老爱老。这个道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道德、最普遍的道德。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哪个地区、不管是什么职业、不管是哪个年龄段人们共同认同这个道德。孝这个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很早很早人们就崇尚这个道德。孝在最原始的文字里头,在卜辞里头他的形状像一棵树。树上面枝繁叶茂,上面有枝叶,底下是根。不管你枝叶多么复杂,多么繁多,你都根源于一个根。你的生命力在根,你都来源于根。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祖先,最大的老。我们是炎黄子孙,有炎帝、黄帝。我们是炎黄子孙。所以孝在中华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最重要的道德。孔子本人是非常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孔子的《论语》里头孝这个字出现了17次。据说宋朝,北宋王朝宋太祖在他夺取天下以后,他声称要以孝治天下。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说过这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半部《论语》治天下应该说和宋太祖说的以孝治天下是一致的。为什么呢?《论语》里出现孝字出现了17次。《论语》一共20章,这17次出现孝,有15次在前10章。所以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后来到宋太宗继位以后,赵普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人们去翻他的匣子,据说,传说就是一部《论语》。而且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这个孝的道德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把孝和仁联系起来,仁这个道德是孔子思想中的最高道德。仁是什么?仁者爱人,就是爱,就是内在的真诚的爱的情感。孔子说这个道德是非常非常难做到的。我们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孔子有个最得意的学生——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颜回死了以后孔子非常非常的痛苦。孔子说“天葬予,天葬予”《论语》。就好像天要抛弃我。颜回这个学生死了以后给孔子带来这么大痛苦。但是像颜回这样好的学生,颜回这样有道德的人,孔子说颜回也顶多能够连续三个月不违反仁。意思就是说连颜回这样的人都不能够长期地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做到仁。仁简直太难了,他也就三个月不违反仁。所以仁这个道德是最高的。仁这个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一种内在信念,强调的是一种真诚。仁这种道德他是比较抽象的。他要通过一个具体道德来体现。在具体道德中那种道德最能够体现仁呢?仁可以通过很多具体道德来体现。你比如孔子也讲过“恭,恭敬;宽,宽厚;敏,敏捷;惠,恩惠”。这些都是道德。但是在孔子看来最能够体现仁的道德的、能够更好的、集中的体现仁的道德的莫过于“孝”。孝是最能体现仁。仁也能够通过其他道德来体现。但是最好最好是通过孝来体现,孝是最能体现仁的道德的。为什么孝能够体现仁的道德呢?因为孝道最讲究内心真诚、没有代价、不是为了别人,就是我的内心,就是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仁不就是这么一种道德吗?仁就是讲内心,而孝这种道德是最强调内心,所以孝最能够体现仁的道德。比如有人问什么叫孝?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现在很多人说孝顺父母就是能够养活父母。养活父母什么意思?父母要吃,给他吃。要穿,给他穿。要居住,给他居住。父母需要物质,有什么物质需求,有什么物质的待遇,我都给他。能够养活父母。孔子认为不是这样。(孔子)说你对你们家养的狗,养的马,你也得满足他们得物质需求啊。孝和养狗马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内心真正的尊重父母。发至内心的那种情感。发至内心的一种道德。还有人也问孝,孔子也回答了,也这么回答,也是这个意思。

《百家讲坛》总结

《百家讲坛》总结

《百家讲坛》总结1.不停息的旋律2.智慧的痛苦3.传承的神韵4.当茶遇到咖啡5.地球成长史(上、中、下)6.昆虫系列7.风雅百代存8.撼天之旅9.华夏春秋志10.建筑不是房子11.冷眼看热点12.女人说话(上、下)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14.品读水浒15.人的生与活16.生命的奥秘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18、探寻宇宙19.文明的发动机20.文学的个性21.物理的挑战22.相识数学23.与健康手拉手24.智慧的痛苦25.清十二帝疑案26.论争象牙塔27.面对缪斯女神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30.新解《红楼梦》31.语言的方程32.身边的礼仪33.金正昆谈现代礼仪34.周思源也说秦可卿35.《钱钟书》系列36.地域文化的形成37.红楼六家谈38.老舍的文学地图39.《海洋生灵》系列40.李云龙41.鲁迅42、老子与百姓生活43.说聊斋44.张恨水系列45.吕不韦46.二战人物47.红楼梦里的配角48.中国电影百年49.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与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50.文明的驻足地51、经典中的爱情52、孔庆东看武侠小说53、明亡清兴六十年54、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55、易中天品三国5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57、于丹《论语》心得58、于丹《庄子》心得59、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60、贞观之治61、我读经典62、玄奘西游记63、我心中的陈嘉庚64、新解三十六计65、武则天66、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家具、玉器、瓷器、漆器、杂项)67、诗歌唐朝68、唐高宗真相69、西厢记70、唐伯虎71、苏轼72、于丹《论语》感悟73、李清照74、红旗渠的故事75、范蠡76、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77、先秦诸子百家争鸣78、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79、汉代风云人物80、解读《三字经》81、传奇太后82、张爱玲83、心灵鸡汤84、王国维85、玄武门之变86、教育系列87、方尔加讲孔子88、杨子荣89、汉代国策风云90、焦裕禄91、郑与下西洋600年祭92、传奇紫砂壶93、千古中医故事94、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95、蜀地探秘96、历史人物的悲剧97、李斯98、班墨传奇99、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 100、两宋风云101、金戈铁马辛弃疾102、梅兰芳103、诗歌唐朝104、周岭揭秘曹雪芹105、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106、抗日名将杨靖宇107、苦命皇帝咸丰108、大明嘉靖往事109、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110、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111、京剧大师程砚秋112、康熙大帝113、白蛇传奇13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132、永乐大帝133、南唐后主李煜134、走近曹操135、解码关公136、解读《弟子规》137、竹林七贤138、东汉开国139、末代皇帝溥仪140、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 141、成语趣谈142、太平公主143、回顾开国大典114、白居易115、解读中医116、红楼梦117、清朝陵寝之谜118、道光与鸦片战争119、战国说客双雄120、孟子的智慧12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12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未144、塞北三朝(辽)145、传奇王阳明146、三言二拍147、侠骨柔情陆放翁148、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149、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150、大风歌151、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152、名人酒故事153、大隋风云(上部)154、中华孝道播出(三苏父子)123、长恨歌124、破解幸福密码125、孔子是如何炼成的126、易经的奥秘127、水墨齐白石128、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 129、胡雪岩的启示130、名相管仲155、信仰的力量156、春秋五霸157、彭林说礼158、万历兴亡录159、囚徒天子光绪160、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 161、大话西游162、千年一笔谈163、千秋是非话寇准164、大故宫【第一部】165、从司马到司马讲座集录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感悟人生〉》、《大故宫(第一部)》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大年初一说经典》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我读经典之〈在成长中感悟〉》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吕后)、《大风歌》、《我读经典之〈强势由人〉》、《千古中医故事之华佗》、《宋史》(正在录制)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与珅、刘墉、纪晓岚、多尔衮、鳌拜、吴三桂、大太监李莲英)、《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我读经典之〈特殊的启蒙〉》、《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解读〈弟子规〉》金正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蒙曼:《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炀帝(正在录制)乔良:《新解三十六计》康震:《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读经典之〈庄子的人生境地〉》、《唐宋八大家》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三苏父子(正在录制)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读经典之〈君子与小人〉》隋丽娟:《慈禧》、《我读经典之》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千古中医故事之扁鹊》、《从司马到司马》(正在播出)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与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读经典之〈毛佩琦七解〉》、《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马骏:《二战风云人物》、《我读经典之〈有用与无用〉》《拿破仑》(正在录制)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八十回后真故事)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之张仲景》、《郝万山说养生》(正在录制)王启涛:《蜀地探秘之》、《忧乐范仲淹》(马上播出)刘扬体:《经典中的爱情》姜安:《战国说客双雄(张仪、苏秦)》李炜光:《正说包公》高日晖:《范进中举》赵世民:《探秘中国汉字》徐放鸣:《另类英雄李云龙》、《我读经典之〈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王晓秋:《大变动中的中国之甲午风云》王新陆:《解读中医》康尔:《传奇紫砂壶》周文顺:《焦裕禄》赵英健:《清朝陵寝之谜》(慈禧、康熙、道光、嘉庆)陈毅明:《我心目中的陈嘉庚》李昌集:《《西厢记》中的爱情》、《从悲到喜说西厢》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我读经典之的魅力》、《从看钱钟书的幽默》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的故事》、《我读经典之〈无形中的指引〉》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汉代国策风云》周思源:《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也说秦可卿》、《文明太后》李蕾:《红旗渠的故事》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杂项篇)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溥仪》、《囚徒天子光绪》葛剑雄:《我读经典之〈荀子的启示〉》、《葛剑雄谈地域文化》周岭:《周岭解密曹雪芹》、《中的节日》(端午节、春节)、《奏折的秘密》曾仕强:《我读经典之〈易经与人生〉》、《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如何炼成的》、《春秋》(正在录制)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西夏)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江英:《回首开国大典》郦波:《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方志远:《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魏新:《东汉开国》赵玉平:《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诗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傅佩荣:《孟子的智慧》翁思再:《梅兰芳》、《伶界大王谭鑫培》吕立新:《水墨齐白石》、《写实徐悲鸿》董平:《名相管仲》、《传奇王阳明》商传:《永乐大帝》《朱元璋》(正在录制)于涛:《走近曹操》吴桐祯:《成语趣谈》梅铮铮:《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码关公》王树增:《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刘强:《竹林七贤》朱翔非:《中华孝道》张大千:《名人酒故事》罗大中:《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杨雨:《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性德》(马上播出)韩田鹿:《三言二拍》、《大话西游》梅毅:《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李清泉:《英雄项羽》李晓:《商贾传奇》厉华:《信仰的力量》李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正在录制)彭林:《彭林说礼》钱斌:《千年一笔谈》赵冬梅:《千秋是非话寇准》张召忠:《张召忠说航母》(正在录制)。

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

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

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一)孔子眼中的“仁”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著有《荀子新论》等专著多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孔孟哲学,多年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内容简介:今天我给大家讲孔子“仁”的思想。

那么“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人说占有最高的地位,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核心部分就是“仁”。

那么“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

“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

“仁”是你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你只要信就有,你不信就没有。

这就像佛教禅宗,讲到佛,你心中有佛就有佛,你心中没佛就没佛,有没有佛全看你内心。

那么“仁”里头包含着几种意识:人格意识、人类意识、人为贵意识、、人和意识,如果具备了这四种意识,实际上就具备了“仁”。

那么什么叫人格呢人格就是人的道德性。

孔子认为,人格应该高于身份,孔子当然很强调等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强调证明,君臣上下这种等级是要讲的,但是这种等级不能概括人格,人格高于等级。

那么人格的基础是什么呢人格的基础在孔子那里是自我,人格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尽管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尽管现实中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什么“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但是人格的培养仍然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人们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别人怎么不对,不要老是想客观,一切先看自己的主观。

另外孔子的伟大还在于他能够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问题。

比如说在教学生时打破了国家的界限,各个诸侯国的学生我都教。

为什么因为在他的观念当中,他的道德意识是人类的意识,不是某一个家族的意识,所以这里反映出孔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

那么“仁”的第三个意识是人为贵意识。

人为贵这是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儒家的一部书《礼记》里头就有这种说法,“人为天下之贵,”说人是什么人是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人是天下最精华的部分。

孔子对仁的论述

孔子对仁的论述

孔子对仁的论述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种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孔子对仁的论述,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重视人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种人性的本质,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美德,是一种慈爱、善良、宽容、谦虚、诚实、忠诚、勇敢、正直、公正、孝顺、友爱等品质的综合体现。

仁是一种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德,是一种基于爱的道德。

二、仁的实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行动,是一种生活方式。

仁的实践是基于人际关系的,是基于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的人际关系的。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角色中实践仁,例如,在家庭中,人们应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子女;在社会中,人们应该尊重他人、关心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国家中,人们应该忠诚于国家、尊重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实践仁是一种实践智慧,是一种实践美德,是一种实践幸福。

三、仁的价值孔子认为,仁是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价值观。

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人类的和谐、幸福和发展。

仁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减少矛盾和冲突,增强团结和合作。

仁能够促进个人的幸福,使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仁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使社会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

四、仁的实践案例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对儒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中国,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教育领域,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

2005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2005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刘心武 方尔加 方尔加 方尔加 方尔加 刘心武 赵世民 赵世民 淳子 淳子 刘心武 金正昆 金正昆 金正昆 李敬一 刘心武 马骏 马骏 马骏 马骏 刘心武 易中天 易中天 刘心武 金正昆 金正昆 金正昆 金正昆 刘心武 姚淦铭 姚淦铭 姚淦铭 毛佩琦 毛佩琦 纪连海 纪连海 纪连海 纪连海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阎崇年 马瑞芳 马瑞芳
2005-3-16 2005-3-17 2005-3-18 2005-3-21 2005-3-22 2005-3-23 2005-3-24 2005-3-25 2005-3-26 2005-3-29 2005-3-30 2005-3-31 2005-4-1 2005-4-2 2005-4-5 2005-4-6 2005-4-7 2005-4-8 2005-4-9 2005-4-11 2005-4-12 2005-4-13 2005-4-14 2005-4-15 2005-4-16 2005-4-19 2005-4-21 2005-4-22 2005-4-23 2005-4-30 2005-5-1 2005-5-2 2005-5-3 2005-5-4 2005-5-5 2005-5-6 2005-5-7 2005-5-10 2005-5-11 2005-5-12 2005-5-13 2005-5-14 2005-5-17 2005-5-18 2005-5-19 2005-5-20
胡德平-曹雪芹在香山 周思源-亦石亦玉话宝玉 周思源-孰优孰劣话黛钗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五) 电影百年系列-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 电影百年系列-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电影百年系列-张颐武论"英雄" 电影百年系列-破解十面埋伏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老子其人 老子谈饮食之道 老子谈心理健康 老子谈成功之道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刘心武谈红学(上)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一)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二)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三) 清十二帝疑案总说(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刘心武谈红学(下) 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身世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成功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明朝国号之谜 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重刑治国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三)贾府婚配之谜 汉代风云人物-晁错(上) 汉代风云人物-袁盎与士 汉代风云人物-窦婴与外戚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四)秦可卿抱养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五)秦可卿生存之谜 金正昆谈礼仪(一)礼仪就在你身边 金正昆谈礼仪(二)节庆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三)人际交往法则(上) 金正昆谈礼仪(四)人际交往法则(下) 金正昆谈礼仪(五)仪表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六)服饰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七)礼品礼仪 二战人物-罗斯福(上) 二战人物-罗斯福(下) 二战人物-希特勒(上) 二战人物-希特勒(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六)秦可卿出身之谜 二战人物-朱可夫(上) 二战人物-朱可夫(下) 二战人物-隆美尔(上) 二战人物-隆美尔(下)

史上整理最全的百家讲坛7年讲座全集

史上整理最全的百家讲坛7年讲座全集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毛佩琦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毛佩琦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允炆》(毛佩琦主讲)|百家讲坛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毛佩琦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毛佩琦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红旗渠的故事》(李蕾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红旗渠的故事》(李蕾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易中天、陈毅明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及MP3下载|百家讲坛
《慈禧陵寝》(赵英健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于丹《庄子》心得 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于丹《论语》心得_特别节目:本色于丹、柴静解读于丹-嘉宾:易中天
于丹《论语》心得 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于丹《论语》心得 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特别节目: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主持人:崔永元
《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23集,全集更新完成)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全集MP3下载|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张越“鉴宝”马未都 RMVB下载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MP3下载|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主讲)全集RMVB清晰讲座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
《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主讲)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孔子眼中,“仁”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法。小到个人理想的培养,大到国家治理的理念,处处都体现出了。孔子“仁”的思想。那么孔子的“仁”。具体是怎样体现的呢?)
那么“仁”里头包含着几种意识,如果你能达到这样几种意识,那么你也就达到了“仁”。“仁”里头包含了哪些意识呢?第一:人格意识。第二:人类意识。第三:人为贵意识,第四:人和意识。具备了这四种意识,实际上就具备了“仁”。当然,我们说“仁”很难,为什么?因为这四种意识很难具备。这四种意识又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那么我来一项一项来讲。
这个《论语》第十章乡党篇里头记载了孔子的一些生活,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日子过得也是不错的,物质享受也是不错的,有肉有酒,有皮袍子穿,所以说追求财富和追求道德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但是孔子强调这一点,“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就是说我求富贵,我想富贵,但是我不能违反道德,我不能为了富贵而抛弃道德,而抛弃人格,如果现在财富和人格冲突了怎么办。那我要人格,我宁可过贫困的生活,所以孔子说,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迷而》。什么叫如不可求,就是我不违反原则,不违反道德,如果在不违反原则,不违反道德的前提下,我能得到富贵。那我就干,哪怕给人赶车,执鞭,给人家赶车我也干,你让我违反道德,去取得富贵,那我不干,那我还是干那些我愿意干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人格和财富,人格和富贵,在孔子那里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孔子有一个学生非常有名——子贡,那么子贡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大商人,经商,赚钱,他很富有,赚取财富,但是赚取财富,经商赚钱和他追求道德,向孔子学习道德,学习文明并不矛盾,所以说在子贡身上可以体现出财富的追求和道德的追求,两者并不矛盾,虽然孔子讲,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那么君子是要追求正义,追求道德,小人就知道追求财富,追求好处。就知道这个,但是我们不能由这一句话,由此而认为在孔子那里,追求财富,和追求道德是截然对立的。他所说的小人喻于利,实际上是说小人为了利为了财富,竟然违反道德,放弃道德,那么实际上只要不违反道德不违反原则,财富可以追求,越富越好。所以我们过去有一个说法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你可以爱财,也不妨碍几当君子,所以我们说人格与财富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第一:人格意识,什么叫人格呢?人格就是人的道德性,说这个人有人格,有道德。没道德那就没人格。那这个人道德很高尚,高尚就是人格高,这个人道德低下那就是人格低下。所以人格就是人的道德性。那么人格又包含着这样几个内容:人格与身份,人格与财富,人格的培养,人格的基础。
那么首先是人格与身份,那么孔子认为人格应该高于身份,孔子当然很强调等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强调证明君臣上下这种等级是要讲的。但是这种等级不能概括人格。人格高于等级。孔子说过这种话: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帅就是身份。帅是高等级的,但是帅可以被别人夺走。敌人可以把你的帅给俘获,给夺走,但是人格是夺不走的。匹夫,普通的老百姓,不可夺志也,志是人格。你即使把我的帅给夺走了,或者把我给俘虏了,但你夺不走我的志,我的人格,我的自由可以被你剥夺,我可以被你捆起来,我可以被你关起来,但我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高尚的道德,你夺不走,“所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个“匹夫之志”和“三军之帅”的比较,反映出孔子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人格高于等级,你虽然等级比我高,但是,等级高并不代表你人格高,并不代表你道德高。我的道德可以超过你,鲁国的国君,曾经问过孔子,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论语.八介》
仁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孔子说过这种话,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
那么“仁”确实非常难,但是“仁”做起来也非常容易,怎么容易呢?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也很简单,你只要想“仁”,“仁”就到了,你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那么从这话里可以看出,“仁”是你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你只要信就有,你不信就没有。这就象佛教禅宗讲到佛,你心中有佛就有佛,你心中没佛就没佛,有没有佛全看你自己内心。
内容简介:
今天我给大家讲孔子“仁”的思想。那么“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人说占有最高的地位,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核心部分就是“仁”。
那么“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
(依孔子的观点来看,追逐财富,盼望发家,这是人之常情的,但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能违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就是孔子的“仁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就不择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所以孔子的“仁”充分体现出人格应该高于一切,那么孔子所说的人格又是怎样得来的呢。)
今天我给大家讲孔子“仁”的思想,那么“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人说占有最高的地位,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核心部分就是“仁”。那么“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
那么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仁是怎么回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论语.颜渊》
那么按照国君的观念,统治者的观念,君是有最高身份的,臣的身份不如君,既然臣的身份不如君,那么臣子应该绝对服从君,但是孔子提出了一个前提,前提是什么呢?双方之间先要讲人格,双方之间不光是上下级的关系,不光是高等级,低等级的关系,还有一个人格关系。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主他当然可以驱使臣子,指挥臣子,调动臣子,但是你要尊重臣子的人格,对臣子要以礼相待,这是首先的。然后臣子才能够对君主尽忠。才能够为君主所驱使,你要是不尊重我的人格,那我也没有法对你尽忠。我也没
第三:人格的取得,人格是怎么(培养)的,那么人格也不是人天生所具备的,也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学习,那么在《论语》当中,孔子也说过这种话,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他把人分为这样四类,那么他这里也讲到“有生而知之者”,仿佛有的人天生不用学习,天生脑子里就具备了,一切知识,具备了一切道德,有人由此批判孔子是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其实如果我们把《论语》整个好好读一读,具体地来分析孔子,我们会发现,孔子的所谓的:“生而知之者”其实都是虚设,是一种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他表面上讲有“生而知之者”其实他又否定了,“生而知之者”因为你问他谁是“生而知之者”,他给你举的例子都是什么人呢,尧舜禹。古代的这些大圣人都死了,没有了,你问他眼前谁是“生而知之者”,眼前没有一个真正的“生而知之者”。连孔子都说,“吾非生而知之者”,他本人也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我们说其实“生而知之者”在孔子的思想中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虚设,只是为了教育学生的时候,他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教育学生,他设定出这么一个东西,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就象我们说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百分之百的饿圆吗?其实没有,圆只是在几何当中存在,是人们从具体的圆中提炼出来,抽象出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在具体的事物中有绝对的圆吗?绝对的圆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黄金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氧气是没有的,所以他的“生而知之者”就是一种百分之百的氧气,百分之百的黄金,孔子真正重视的还是后面的“学而知之者”和“困而知之者”,所以人格从哪来呢,人格是从学习得来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问,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多学习,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复习,那么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看看孔子是怎么样学习的,孔子这种学习就不单纯是一种知识性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性的学习,人格性的培养,真正是“学而时习之”,真正是贯通全身的学习,那么据说孔子大概是二十九岁的时候,跟鲁国著名的演奏家师襄子弹琴,弹的特别好,那么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旋律,孔子很聪明,这个旋律很快就会弹了。那么师襄子也认为他弹的不错,弹的不错可以往下学了,但是孔子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学会,师襄子就问他说你怎么没学会啊,这个旋律你都会弹了,你怎么能说你没学会呢,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这个旋律的数,数是什么呢,相当于节奏,就是旋律我虽然会弹了,但是旋律的背后所隐藏的那种节奏,内在的节奏我还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师襄子就觉得这个学琴的年轻人了不起。就是他对这个音乐的学习,对旋律的学习,不是一种表层的掌握,不仅仅是知道而已,他要求深层的掌握,那么他就让孔子继续练习,那么孔子又练了很长时间,练到后来怎么样,弹的就相当棒了,跟刚开始光掌握旋律就不一样了,那么一旦掌握节奏,那就会怎么样,拨动人的心弦,师襄子后来听孔子弹这个旋律的时候,他的心弦就被拨动了。他感到很感动,这说明什么,孔子对这个旋律的掌握已经不是浅层次的掌握,不是一般性的掌握了,深层地掌握了,掌握了它的数,那么师襄子就跟孔子说现在你学的相当好了,弹的相当好了,可以往下学了,但是孔子怎么样,孔子说还是不行,我掌握的还是太浅,当你掌握的怎么浅呢,他说我还没有掌握这首旋律的志,这个志是什么?主题思想,当初做这首旋律的人他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他的想法是什么,那就相当深了,比数还深,比节奏还深,大家注意要想掌握前人的主题思想,掌握最深层的思想,需要什么,需要弹琴的人,同时你的人格,你的思想道德也得跟着一步一步地向上升华,如果你不能升华到一定的境界,你根本不可能体会出,前人的主题思想,你根本不可能掌握前人的灵魂,所以孔子又进一步的练,最后练练练怎么样,终于体会出,这首旋律的主题思想,我通过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般性的培养,人格的学习不是一般性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认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熏陶,一种体会,是一种品位,需要非常深刻地理解。
必要对你尽忠了,因为你不尊重我的人格,人格比身份更重要。
(在孔子看来,道德是人生最高境界,但是一个人仅仅追求道德是不够的。他还应具有一定的财富,当财富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而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有钱与做人绝无关系。那么孔子是任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