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
心理育人班会会议记录(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5日会议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参会人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全体班级学生会议主题:关注心理健康,共建和谐班级一、会议开始(一)主持人开场班主任: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心理育人班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家的心理素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下面,我将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二)介绍会议流程1. 班主任发言2. 心理辅导员讲座3. 学生互动环节4. 总结发言5. 会议结束二、班主任发言班主任:同学们,心理健康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心身边的同学。
以下是我对本次会议的几点希望: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2. 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3. 关心身边的同学,发现心理问题及时沟通、求助。
4. 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三、心理辅导员讲座心理辅导员:大家好,我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员。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健康问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一)心理健康的标准1. 情绪稳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2. 思维清晰,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3. 行为正常,能够自我控制。
4. 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二)心理问题的表现1. 情绪低落,经常感到焦虑、紧张。
2. 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
3. 行为异常,如失眠、食欲不振、易怒等。
4. 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朋友关系疏远。
(三)心理问题的成因1. 家庭环境: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
2. 学校教育:学业压力、师生关系紧张等。
3. 社会环境: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等。
(四)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1.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2. 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放松自己。
心理辅导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人员: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领导活动主题: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策略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我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决定开展心理辅导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策略,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辅导能力。
二、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王老师主讲,主题为“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王老师结合自身多年心理辅导经验,详细分析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厌学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 案例分享各年级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分享了近期工作中遇到的心理辅导案例,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辅导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案例分享,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有效的辅导方法。
3. 分组讨论按年级分组,老师们围绕以下议题进行讨论:-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经验交流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分享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老师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有效的辅导策略,提高了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素养和辅导能力。
2. 存在问题虽然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
- 家校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改进措施- 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活动展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校心理辅导工作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决定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增进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 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3.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4. 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三、活动对象本活动面向全校小学生,特别是面临较大心理压力的学生。
四、活动时间建议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60分钟。
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增强同理心。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在面对问题时的心理状态。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心理测试: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题目,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通过心理测试,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制定合适的心理调适策略。
5. 心理咨询: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 心理小贴士:编写一份心理小贴士手册,内容包括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建议。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六、活动组织与管理1. 学校成立心理辅导活动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小组成员包括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等。
2.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合作的力量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合作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途径。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合作中的冲突和困难,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技巧与策略3. 团队精神4. 合作中的沟通与倾听5. 合作中的冲突与解决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技巧与策略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合作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中的沟通、倾听、冲突解决等问题。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合作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合作相关的案例、视频资料。
2. 设计好讨论话题和角色扮演情景。
3.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合作成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合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合作的重要性:讲解合作对于个人和团队发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3. 合作技巧与策略:教授合作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如沟通、倾听、分工等。
4. 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5. 合作中的沟通与倾听:讲解如何在合作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倾听,分享相关技巧。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合作中的沟通、倾听等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7. 角色扮演:模拟合作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8. 合作中的冲突与解决:讲解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9.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合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
10.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1. 课后作业:布置与合作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2. 课后跟进: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沟通技巧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心理班会分组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七年级全体学生及班主任一、班会主题本次心理班会的主题为“团队协作,共创未来”。
旨在通过分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分组情况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班主任将全体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0名学生组成。
分组时,班主任考虑了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因素,力求使每个小组都能在活动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分组如下:小组一:小明、小红、小刚、小丽、小李、小王、小张、小赵、小刘、小陈小组二:小周、小吴、小孙、小郑、小黄、小赵、小钱、小孙、小周、小刘小组三:小张、小王、小刘、小陈、小赵、小钱、小孙、小周、小吴、小郑小组四:小丽、小黄、小赵、小钱、小孙、小周、小吴、小刘、小张、小王小组五:小陈、小周、小吴、小郑、小黄、小赵、小钱、小孙、小周、小刘小组六:小张、小王、小刘、小陈、小赵、小钱、小孙、小周、小吴、小郑三、活动流程1. 开场介绍: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活动流程,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各小组围绕“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互动游戏:通过一系列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魅力。
4. 总结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活动心得,班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分组讨论记录(以下为各小组讨论记录摘要)小组一:认为团队协作首先要明确目标,分工明确,才能提高效率。
同时,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积极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小组二:提出团队协作要注重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可以避免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还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小组三:强调团队协作需要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共同克服困难。
小组四:认为团队协作要注重团队建设,加强成员之间的感情,提高团队凝聚力。
同时,要注重个人成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小组五:提出团队协作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班级心理辅导教案感恩的心
班级心理辅导教案-感恩的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班级凝聚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感恩的重要性3. 培养感恩的心态4. 感恩的实际操作5. 感恩的心行动计划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感恩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恩。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分享感恩的经历。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感恩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感恩的过程。
5. 行动计划法:制定感恩的心行动计划,督促学生践行感恩。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讲座PPT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感恩的心行动计划表。
3.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感悟和行动计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主体讲解:分析感恩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
3. 案例分享:分享感恩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感恩的心态,分享感恩的经历。
5. 角色扮演:模拟感恩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感恩的过程。
6. 行动计划:制定感恩的心行动计划,督促学生践行感恩。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总结感恩的心行动计划。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行动计划,评估他们践行感恩的情况。
3. 通过课后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感恩心态的改变和影响。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班级感恩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践行感恩,记录感恩的事迹,与家人分享。
3. 开展感恩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持续关注和培养感恩心态。
八、教学资源1. 感恩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2. 感恩的心行动计划表模板,方便学生记录和回顾。
心理辅导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参与人员: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活动主题: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策略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我校特开展了本次心理辅导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王老师主讲,主题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辅导策略”。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现状,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厌学等。
接着,王老师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倾听、共情、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
2. 经验分享在讲座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班主任张老师提到,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李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在心理咨询中运用的一些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
3. 小组讨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1)如何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2)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积极献言献策。
例如,有教师提出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教师建议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课堂,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 总结发言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要求。
领导强调,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学校将加大对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活动总结本次心理辅导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讲座、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师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心理教研活动研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10月25日组织开展了心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和实践,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 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提升心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增强心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心理专家为我们作了一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的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2)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讲座结束后,心理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环节,心理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1)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3)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在研讨过程中,心理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并就课程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宝贵建议。
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本次活动还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中,心理教师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心理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3)加强心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心理主题班会策划方案班级:(填写班级名称)时间:(填写开展时间)地点:(填写地点)主题:心理健康,我们一起来探讨目的:引导同学们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同学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活动策划1. 开场环节- 欢迎词:主持人简单介绍本次班会主题和目的- 诗歌朗诵或音乐串烧:通过诗歌或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同学们走入主题2. 心理健康知识讲解- 邀请心理专家或老师进行简单易懂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解,涉及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心理自护等方面- 配合讲解的PPT或视频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心理健康知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3. 分组讨论- 分配同学们到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围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帮助他人调适等主题展开-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 互动游戏- 安排一些有趣的心理健康互动游戏,如情绪表达游戏、压力释放游戏等,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活跃氛围- 游戏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点,巩固和深化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5. 心理健康小调查- 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让同学们以匿名方式填写,了解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6. 结语环节- 展示心理健康标语或口号,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概括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同学们注重心理健康,相互关爱、支持二、活动评估本次班会应邀请专业心理老师或相关机构进行评估,评价活动对同学们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影响,以及活动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意见,为今后的心理主题班会策划提供借鉴。
三、活动后续为了巩固本次活动的效果,班级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健康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分享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方式,持续关注和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心理服务资源整合班会结束后,班级需要整合学校或社区的心理服务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渠道,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支持,营造一个关爱且包容的心理健康环境。
心理疏导课讨论发言稿范文
心理疏导课讨论发言稿范文
老师和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心理疏导课的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和压力,而心理疏导课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我认为,这门课程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我想分享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对于心理疏导课的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敞开心扉,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不必担心被人评判或者批评,可以放开心扉,坦诚地谈论自己的困扰和烦恼。
这样不仅能够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认为心理疏导课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学到很多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当我们面临情绪波动或者压力时,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平静和冷静地处理问题。
最后,我希望在这门课程中,大家能够互相支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因此可以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也能够倾听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总的来说,心理疏导课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感谢大家的聆听。
教研活动记录初中心理(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特开展了此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二、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初中班主任、心理教师、德育处负责人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3. 分组讨论与交流4.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德育处负责人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1)主题班会:《我的情绪我做主》由我校优秀班主任张老师主讲,通过案例分享、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2)心理辅导课:《友谊的力量》由心理教师李老师主讲,通过游戏、互动、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分组讨论与交流全体教师分为四个小组,针对以下主题进行讨论:(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分享经验,碰撞思想火花。
经过激烈的讨论,各小组分别形成了以下共识:(1)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需要引起重视。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 总结与反思德育处负责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同时,要求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反思,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最新3篇)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最新3篇)团体心理辅导教案篇一一、心理训练目标:1、协助学生了解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将此种领悟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去。
2、更好地接纳自己及他人。
3、使学生学习降低生活环境的干扰,使其能减少自寻烦恼的机会。
4、使学生学习达成行为改变和基本的认知改变,包括学习如何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学习接纳自己成为"孰能无过"的正常人。
二、训练方法:运用挑战、提问、议论、鼓励,甚至命令等方法来促使学生面对和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三、活动过程:我们的感觉无疑受到了外在事件影响,受到身体化学变化的影响,受到了过去的冲突和创伤的影响。
不过,这些理论是以这样一个观念为基础的,即我们的情感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围。
当你说"我就是对自己的感觉方式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不仅使自己成为痛苦的牺牲品,而且是在自我愚弄,因为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感觉方式。
假如你想获得更良好的感觉,那么你必须认识到,正是你的思想和态度——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感觉。
你现在就可以学习改变你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1、为了证明思想和情绪之间的重要关系,只要考察一下你对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以许多方式作出的反应就行了。
2、假定我告诉你:"我真喜欢你,你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请你说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3、令你感觉不好的绝大多数消极思想实际上都是天真和不符合现实的。
4、下面是导致消极情绪的十种天真的思想方式。
请仔细阅读。
把你家庭作业中写的、引起你消极情绪的、不合理的、失真的思想信念与之对比一下,看看属于哪一类:(1)非此即彼:你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待事物。
例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你就把它看作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2)以偏概全:你把某个单独的消极事件,诸如考试不及格,或同学不理你,看作是一种无止境的失败,一提到这件事情,你就用上了"总是"或"从不"这样的字眼。
心理班会活动内容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我校于本月开展了以“心灵驿站”为主题的心理班会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适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适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x月x日地点:各班级教室四、活动内容1. 班主任开场致辞班主任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强调了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共同提高心理素质。
2.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校心理咨询师为同学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1)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以及心理健康的意义。
(2)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讲解焦虑、抑郁、自卑等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策略。
(3)心理调适技巧:教授同学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
3. 心理游戏(1)名字接龙:通过名字接龙游戏,让同学们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了解。
(2)情绪接力:同学们依次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接力传递,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表达和分享。
(3)信任背摔:通过信任背摔游戏,培养同学们的信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话题进行讨论:(1)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2)遇到心理困扰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3)如何与同学、老师、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5. 总结与反思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班主任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以下几点:(1)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3)积极寻求帮助,关注心理健康。
五、活动效果通过本次心理班会活动,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自我调适和心理调适技巧。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研究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1(半月 总 8期 0 上 刊) 第1 18 2
学 术 空 间 ●
3成 员 安 排 .
小 组 长 的确 定 方 法主 要 有 小组 推荐 和 随 机 产 生两 种 方式 。
转 换 过 渡 不 自然 。
2组 间 布 局 .
小组 在 活动室 内位 置 如何 布局 ?首 先 ,要 考 虑小 组之 组在 活动 室 内最好 组成 一个 整 体 ,一般 组成 马蹄 形或 半椭
理 ,不 能兼顾 所 有小 组 ;第 五 ,大组 交 流过 程 中 ,小 组 间 间不 能 太近 ,尽力 拉 开各 小组 之 间的距 离 。其次 ,所 有小 心理 辅 导 活动 课分 组 讨 论应 该 遵 循怎 样 的 操作 规 范 ? 圆形整 体 ,中间留 出适 当 的空地 。整个 布 局要 考虑 到教 师
■ 学术空间
班 1 分 l I _ j
口 周杨经 刘锦 金
( 要] 班级 心 理辅 导 活 动课 中,分组 有 助 于强化 团体成 员的互 动 , 突破 全 班 讲授 的模 式 ,发挥 价 值 澄 摘 清和 多元 互动 的 功能 。但 部分 心理健 康教 师缺乏 基本 的心理 辅 导 活动课 分组 讨论 的 组织操 作规 范 ,从 而造 成
的心 理 辅 导 活 动课 分 组 讨 论 的组 织 操作 规 范 ,从 而造 成 般 来 说一 个 班 级 分 4 5个 小 组 为 妥 ,最 多 不超 过 6个 小 ~
了心理 辅 导 活动课 活动 团 体动 力 无法 启 动 ,活动 效果 差 。 组 ;每个小 组 以 6 1 人 为佳 ,最多 不要 超 过 1 人 。在 小 ~O 1
原则。
[ 键词 ] 心理辅 导 活动课 ;分组讨 论 ;操作 规 范 ;原 则 关 [ 中图分 类号 ]G4 4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 7 — 6 4 (0 1 0 — 0 8 0 6 1 2 8 2 1) 8 0 0 — 3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记录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记录
活动信息
- 活动名称: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 时间:[具体时间请填写]
- 地点:[具体地点请填写]
- 参与人员:学生、心理辅导老师等
活动目的
本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辅导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活动内容
1. 主题演讲:邀请心理专家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演讲,介绍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和应对方法。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心理辅导老师引导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心理困扰,分享经验和解决办法。
3. 心理辅导咨询:提供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并提供专业建议。
4. 心理健康建议:向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指导,包括研究压力管理、情绪调节技巧等。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学生们得到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他们更加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对于解决和预防心理困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活动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研究气氛更加积极向上。
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持续不断的心理辅导活动,学校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将继续组织相关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心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升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本活动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特别是那些表现出一定心理困扰或对心理辅导有兴趣的学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4年5月20日 14:00-16:00活动地点: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多功能厅四、活动内容1. 开场介绍:由心理辅导老师简要介绍活动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热身活动:通过轻松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放松心情,打破陌生感,增进彼此了解。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特定主题(如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进行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感受。
4. 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不同的应对策略。
5. 心理剧:通过心理剧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增进同理心。
6. 反馈与总结:每项活动结束后,由心理辅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
五、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和流程,准备相关材料和道具。
2. 招募志愿者协助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 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吸引学生参与。
4. 确保活动场地的布置和设备的正常运作。
六、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挑战。
七、活动评估与反馈活动结束后,将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活动进行评估和改进。
八、结束语希望通过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位参与者都能获得宝贵的心理支持和成长经验,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期待与每一位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心理主题班会听课记录(3篇)
第1篇班会主题: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班级:高一(2)班时间: 2023年3月15日地点:教室主讲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张老师参与人员:高一(2)班全体同学班会流程:一、热身活动1. 张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游戏,通过自我介绍,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熟悉。
2. 同学们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心理体验,为后续的讨论做铺垫。
二、主题讲座1. 张老师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入手,解释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心理健康状态。
2. 张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3. 张老师强调了自我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互动环节1. 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张老师逐一解答。
2. 分组讨论:同学们分为小组,就“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见解。
四、总结与反思1. 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班会内容摘要: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张老师指出,心理健康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个人的学业、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二、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方法1. 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成因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不确定性等。
应对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放松,寻求心理支持等。
2. 抑郁: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其成因包括遗传、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
应对方法包括:积极寻求心理治疗,调整心态,培养兴趣爱好等。
3. 强迫:强迫是一种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其成因包括心理创伤、性格缺陷等。
应对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寻求专业心理治疗等。
三、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张老师强调,自我成长是人生的重要任务,它包括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提升。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心灵之旅,携手成长”二、活动背景在班级中,同学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各种挑战,可能会产生焦虑、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
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增强班级凝聚力,特组织本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三、活动目标1、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3、引导同学们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四、活动对象全班同学五、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六、活动地点班级教室或学校操场七、活动准备1、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如气球、绳子、眼罩、卡片等。
2、布置活动场地,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3、提前通知同学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八、活动流程(一)开场导入(15 分钟)1、主持人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流程,欢迎同学们参与。
2、进行简单的热身游戏,如“大风吹”,活跃气氛,消除同学们之间的陌生感。
(二)自我探索(30 分钟)1、发放卡片,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优点、缺点和近期的困惑。
2、分组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3、主持人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以及如何解决困惑。
(三)团队协作(45 分钟)1、游戏“气球大战”(1)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6 人。
(2)给每组发放相同数量的气球和绳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气球吹大并用绳子绑好。
(3)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气球对战,通过踩破对方的气球得分,最后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2、游戏“盲人方阵”(1)蒙上同学们的眼睛,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
(2)每组同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相互沟通和协作,用绳子围成一个规定形状的方阵。
(3)完成后,摘下眼罩,分享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团队合作的感受。
(四)压力应对(30 分钟)1、主持人介绍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引导同学们分享自己面临的压力。
2、分组讨论应对压力的方法,每组记录下来并进行展示。
3、主持人总结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提供一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如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寻求帮助等。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案例分享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案例分享在教育领域中,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班级的整体氛围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所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本文将分享这些活动的案例,并探讨其具体效果。
一、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从学期开始之初,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例如,在第一个月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组织了一个名为“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互动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对未来愿景和目标的看法,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追逐梦想的故事。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知自己,也能够借此机会加深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班主任设计了一个名为“合作拼图”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班级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块缺失的拼图碎片。
学生们需要通过共同努力,协作完成拼图,并且每组负责解释自己拼图的含义。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提高了沟通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三、开展情感沟通教育课程情感沟通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技能。
为此,班主任安排了一堂名为“我说你听——有效沟通方法”的专题课。
在这个课程中,老师讲解了有效倾听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交流技巧,如积极回应、理解对方观点、尊重他人等。
接下来,学生们进行了情景模拟练习,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良好的情感沟通技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四、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在全班开展一次学业规划活动,对于学生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班主任和班级辅导员共同设计了一个名为“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工作坊。
通过组织老师和家长的讲座、职业规划测试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分享,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还特别安排了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并鼓励他们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研究摘要: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
但部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
笔者通过探索,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合理分组——妥善安排班级小组数量,合理进行组间布局,规范操作组内成员安排,遇到特殊情况恰当处理;规范讨论——合理确定小组组长,明确小组讨论要求,澄清大组交流原则。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原则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讨论是常用的基本活动形式,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
但是在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同样是分组讨论,却常常出现不同的效果。
最近笔者参加了武汉市心理辅导活动课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六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但只有两节课讨论得比较深入,团体动力启动得比较好,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而其他的四节课,讨论不深入,团体动力方向与活动主题不一致,有的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调侃现象。
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形式,活动的效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通过对本次活动中六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笔者自己上课和以往听过的其他活动课的情况,发现心理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
分组讨论效果差的活动课常常有以下不足:第一,小组在活动室内整体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第二,班级成员自己组合小组,没有进行重新组合;第三,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活动混乱;第四,大组交流时教师站位不合理,不能兼顾所有小组;第五,大组交流过程中,小组间转换过渡不自然。
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应该遵循怎样的操作规范?笔者根据自己一年来作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10余个班级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验及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心得,结合多年来对上百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析,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
一、合理分组1.小组数量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一个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的位置如何进行布局,这些都会影响分组讨论的效果。
因此,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前,首先要根据班级和活动室(上课地点)的情况合理确定小组数量,并进行统筹布局。
一个班分几个小组,首先要考虑小组不能太多,一方面,活动室内空间有限,小组太多就会显得杂乱并且相互干扰;另一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情况,大组交流时会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人发言,小组太多发言用时过长,不利于活动课的环节安排。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初中或高中,一般来说一个班级分4~5个小组为妥,最多不超过6个小组;每个小组以6~10人为佳,最多不要超过11人。
在小学,小组内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最佳,多了往往难以控制小组纪律,一般来说宁可多分几个小组。
2.组间布局小组在活动室内位置如何布局?首先,要考虑小组之间不能太近,尽力拉开各小组之间的距离。
其次,所有小组在活动室内最好组成一个整体,一般组成马蹄形或半椭圆形整体,中间留出适当的空地。
整个布局要考虑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的情况,每个小组都可以和教师对话,中间没有其他小组的阻断。
3.成员安排分组讨论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常常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团体动力方向。
在很多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心理教师没有规定分组的要求而让学生自由组合,常常出现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坐在同一个小组内,另外还常常出现男女生分组而坐的情况。
这样的小组常常趋于同质,不利于学生拓展思路;而且小组讨论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讲一些他们都喜欢的话题,既不利于小组成员更好地投入活动课的主题中,又不利于课堂纪律管理,容易出现课堂纪律差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的缺点,增加小组成员与班级其他成员接触交往的机会,扩大学生人际交往面,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常常采用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或课堂上随机分组的形式。
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是心理教师或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各自的特点以及活动的内容,本着有利于活动课中小组讨论的开展的目标,进行精心安排,按同质或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事先确定小组名单并告知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按照事先的分组名单就坐。
此外,也可以利用电脑对姓名随机排列进行随机分组。
课堂上随机分组是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开始时运用报数、发扑克牌等方法进行分组。
比较常用的是用扑克牌按点数随机分组,它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便于控制。
具体操作方法:根据每个小组人数选用几副牌合在一起(同一点数的扑克牌数正好与小组人数相同),按小组数选取其中相应的点数,随机洗牌,随机将扑克牌分到小组中(以上工作最好在上课前做好)。
上课时让每个学生抓一张扑克,然后按扑克的点数到指定的小组就坐。
由小组组长检查并收取自己小组成员的扑克,收齐后交还给教师。
4.特殊情况处理现在很多学校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室,心理辅导活动课只能在班级教室上,上课时也无法重新排列位置,因此只能采用就近分组方式。
每组6~8人,按就近的原则组合成若干小组。
一般两人坐或单人坐的班级,以两列前后3~4排为一个小组,第一排学生面向后坐,中间的学生侧坐形成一个小组;三人或四人并排坐的班级以前后两排为一组,前排学生面向后坐组成一个小组;多出来的学生随机插入就近的小组。
另外,为了避免学生自己调换,教师应该制定对自己调换位子或不按规定到指定小组成员的惩罚措施,如表演节目、打扫活动室等。
二、规范讨论1.小组组长为了让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活动中最好给每个组确定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起到组织小组活动、维持小组秩序的作用。
小组长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小组推荐和随机产生两种方式。
小组推荐是在分组就坐之后,由各个小组快速自行推荐产生大家认可的成员担任组长。
随机产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组形式运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是报数分组,教师可随机指定第几轮报数的学生为组长;如果在教室中上课,教师可以随机指定在小组的哪个方位的学生作为组长;如果是按扑克牌点数分组,可以在每个点数中安排一张与其他扑克有显著差异的扑克,抓到这张扑克的学生确定为组长。
随机产生组长可能会导致一种现象,就是组长不被小组其他成员所认可,可能会影响小组的活动,特别是在上有小组竞争内容的活动课时,学生会更加在意谁当组长。
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对学生强调尊重每个同学,无论是谁担当组长,大家都要积极配合开展活动。
在有竞争性的活动中最好不用随机的方式产生组长而采用小组推荐的形式。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关键环节,它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相互沟通与传递意见、想法、信息和感受,推动团体动力发展,从而实现活动的目标。
小组讨论活动的质量如何将关系到整个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是否能够启动,关系到辅导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教师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组织的规范,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讨论活动混乱,从而影响了整个辅导活动课的开展。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首先在课前就要规定小组讨论的规范,在发言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讨论主题,发言不偏离主题;(2)倾听他人发言,并具备批判能力;(3)把握发言机会,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4)用和谐友善的态度提出不同的意见;(5)提出的意见应该具体明确,不宜空洞抽象;(6)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宜要求自己的想法完美无缺;(7)充分掌握时间,遵守时间规定。
为了避免各小组之间因为声音过大相互影响,在小组内讨论时要规定声音的大小——以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够听清楚而其他小组成员都听不清楚为标准。
小组讨论形式通常有轮流发言和组长主持自由发言两种方式。
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从组长的左手边第一个学生开始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组长最后一个发言。
全部发言之后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讨论的情况补充发言。
自由发言则由组长主持,大家围绕主题自由发表意见,相互讨论,但所有发言必须针对整个小组和当下的讨论内容。
一般来说,团体活跃、讨论积极的班级可以采用自由发言形式。
对于讨论不够积极的班级,最好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
为了避免个别学生不发言,教师可以解释为“认为自己的发言重要,小组人数少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因此规定小组内不发言的学生大组交流时首先发言。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查各个小组,发现小组讨论偏题或冷场情景,要进行指导或参与该组的讨论。
当发现小组内没有学生发言时,可以询问组长轮到谁发言,如果这个学生说自己说过了,教师可以说:“老师很想知道你发言的内容,请你再说一遍。
”这样带动整个小组继续讨论。
3.大组交流大组交流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和延伸。
在大组交流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倾听、观察和引导,通过组与组之间意见、想法、信息和感受的相互碰撞,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推动团体动力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活动的目标,使心理辅导活动课达到预定的活动效果。
如果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组织大组交流不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般在组织大组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发言内容与发言人员的确定小组发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小组讨论产生的意见、想法、信息进行汇总,一般由组长或指定的人员进行记录然后由他进行汇报;另一种是个人感受的交流,这种情况下小组发言人员应该是小组内感受最深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人的确定最好是由小组推荐产生,而且被推荐学生也同意。
为了避免小组无人发言的情况发生,在大组交流之前教师要请各组发言代表举手,以确定发言人员。
对于未能推荐出代表的小组,可以解释为“每个人的观点都重要,小组内无法权衡”;或者每个学生都想发言,没有诚心诚意推荐别人,因此最后让小组内每个成员从组长开始轮流发言。
为了避免小组发言时间过长,影响活动进度,在操作时当小组组长发言后可以问是否能够代表小组成员的意见,若回答“可以”就不再往下轮流。
(2)小组发言学生要遵循的原则小组发言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同样要遵守前面提到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3)教师回应学生应遵循的原则教师在组织大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积极营造民主、和谐、信任的交流氛围;倾听、接纳、尊重每个小组学生的意见,并善用幽默感;充分鼓励、强化和支持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又能够顾及学生的体验和生活感受;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向正向发展,避免嘲讽、责备发言学生。
(4)小组发言顺序大组交流时小组发言顺序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各小组竞先发言,哪个小组先举手,就由哪个小组先发言。
这种情况适合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讨论气氛比较热烈的班级;另一种是教师指定一个小组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