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论文

电磁兼容论文
(二)电磁兼容(EMC)的设计目的
显然,EMC设计的目的就是使所设计的电子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能够实现电磁兼容。换而言之,就是说设计的电子设备或系统必须能够满足EMC标准规定的两方面的能力:1)能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无性能降低或故障;2)对该电磁环境不是一个污染源。
(三)近年来电磁兼容(EMC)领域的发展概况
通过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的学习,自身加强了对二者的关系理解,从而让自己对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有了很好的认识。对于基本的电磁干扰危害有个很好的改善方法。也从根本上了解了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使自己对电磁干扰和电磁干扰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张海泉.电子设备EMC中的屏蔽技术[M].西安: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9
2.屏蔽
屏蔽技术就是利用屏蔽体阻断或减小电磁能量在空间传播的一种技术,是减少电磁发射和实现电磁骚扰防护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内部产生的辐射超出某一区域;二是防止外来的辐射进入某一区域。屏蔽按其机理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三种。按屏蔽体结构可分为完整屏蔽、不完整屏蔽及编织带屏蔽。
(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源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
(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影响。
(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及其他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4)大功率和高点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他部件造成的干扰。
2.外部干扰——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影响。
射场,以平面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电磁场能量,并进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
2.干扰信号以漏电和耦合的形式,通过绝缘电介质,经公共阻抗的耦合进入被干扰系统。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C/EMI)是当今电磁环境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就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一、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下,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地工作,同时与其它电子设备和环境保持协调。

换句话说,电磁兼容要求电子设备不会由于电磁场的存在而产生损坏或干扰其他设备的工作,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我们需要进行各项测试和分析。

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测试、电磁抗扰度测试、电磁传导干扰测试等。

只有经过这些测试,我们才能够确保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另外,制定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规范和标准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干扰。

一般分为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两类。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到周围空间,造成其他设备的工作异常或者产生故障。

为了减少辐射干扰,我们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合理设计,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并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传导干扰是指外部电磁场通过传导途径进入设备内部,引起设备的工作异常或产生故障。

为了减少传导干扰,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阻抗匹配和屏蔽措施,以降低外部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针对电磁干扰问题,我们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找出可能引起干扰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扰抑制和干扰消除。

三、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的重要性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的问题不容忽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

只有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和干扰抑制技术成为了电子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电子设备密集、高频、高速的工作条件下,电磁兼容性问题越发显著,影响到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因此,研究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对于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研究来说,了解电磁辐射和敏感性是至关重要的。

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它可以通过空气、导线等媒介传递。

而电子设备的敏感性则表示了其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电磁场中的干扰。

为了提高电磁兼容性,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电路和原理,改善设备的辐射特性,同时增加设备对干扰的抵抗能力。

其次,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对电磁干扰的分析和抑制。

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的相互干扰现象。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设备的失效、数据错误或性能下降。

因此,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隔离器和屏蔽措施等,来抑制干扰的传播和影响。

在电磁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中,有几个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是电磁兼容性的测试与评估。

通过对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可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耐受能力。

这些测试包括辐射发射、辐射抗扰度、传导发射和传导抗扰度等。

其次是电磁干扰的起源和传播机制的研究。

了解干扰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此外,研究电磁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以便对相应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

在电磁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频率范围的扩展。

随着电子设备工作频率的不断增加,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适用于高频率范围的电磁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

其次是设备的尺寸和集成度。

现代电子设备趋向于小型化和集成化,但这也增加了电磁兼容性和干扰抑制的挑战。

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与抗干扰

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与抗干扰
冗余设计与备份系统
对关键部件和电路进行冗余设计,并在必要时启 动备份系统,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智能抗干扰控制策略
根据实时监测到的电磁干扰情况,智能调整系统 的工作参数和运行模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扰 对系统的影响。
04
实验测试与验证方法论述
实验平台搭建及测试流程
实验平台组成
包括无线充电系统、电磁干扰源 、测试仪器等。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电磁辐射问题
虽然采取了电磁兼容技术,但车载无线充电系统仍可能产生一定 的电磁辐射,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以降低辐射水平。
抗干扰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仍需不 断提升,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
标准化推广难度
由于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标准,标准化推广过程 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申请与受理
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生产商或进口商需要向认证机构提交符合性认证申请,并提供相关 测试报告和技术文件。
测试与评估
认证机构将对申请的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性能测试,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和法规要求。
认证与监督
如果产品通过测试并符合相关要求,认证机构将颁发符合性认证证书,并对获证产品进 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抽查,以确保其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磁场耦合
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 磁场耦合实现能量传输, 耦合系数决定了传输效率 。
控制与保护
系统需要实现精确的控制 和保护功能,以确保安全 、高效的充电过程。
市场需求及应用前景
01
市场需求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市场对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02 03
应用前景
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充电站等场所,为电动汽车提 供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同时,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智能 手机、可穿戴设备等。

机械电子工程的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

机械电子工程的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

机械电子工程的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引言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在电磁环境中充分发挥电子设备或系统功能,同时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以及电磁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或损害。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和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汽车、军事、医疗等。

为确保各种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互不干扰,机械电子工程的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电磁兼容性的基础知识为了了解机械电子工程的电磁兼容性与干扰抑制,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与传导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包括电磁波产生、传播和接受等过程。

电磁辐射可以分为辐射源辐射和电磁辐射强度两个方面。

辐射源辐射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强度是指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

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空间的传播,对周围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电磁传导是指电磁波在导体中传播的过程,包括电磁波的传导和耦合等过程。

电磁传导可以通过导体的物理接触或者电磁感应等方式,将电磁干扰传导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评估为了确保电子设备或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与评估工作。

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对电子设备或系统进行各种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测试,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等。

辐射测试一般使用暗室进行,通过测量电子设备或系统的辐射电磁场强度,以评估其对周围设备或系统的干扰程度。

传导测试一般使用传导校准台进行,通过测量电子设备或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电压或电流,以评估其对其他设备或系统的传导干扰程度。

电磁兼容性评估是指对电子设备或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在电磁环境中能否正常工作,并对其潜在的电磁干扰进行评估。

电磁兼容性评估可以通过实验和仿真等方法进行,以提供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电磁干扰与抑制方法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电磁干扰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抑制方法。

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一种常用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通过在电子设备或系统周围设置屏蔽体,减少其电磁辐射和传导。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检测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检测
e v r nme . n e, e t 0 g e i c mp t b l t d t c i n s a v r i o t n w o k. o t o n r e a t c i o r a t o t r s a c n io nt He c El c r ma n tc o a i iiy e e to i e y mp r a t r M s c u t i s ta h mp t n t he e e r h
ma n y hr ug t e n e r t d u e f i t r n g o n i g, hi l ng a e e n i l me t d o mp o e e e t0 g e i c m p tb l t i l t o h h i t g a e s o f le i g, r u d n s e di h v b e mp e n e t i r v l c r ma n tc o a i iiy.
Ab ta t Elc rma n tc o a i iiy ( src : e t 0 g e i c mp tblt EMC) r f r t t e q p n o sse e e s o h e uime t r yt m i is lcr ma nei e vio me t o n t eet 0 g tc n r n n t me t he e t
Th p o e s s f e t fc t o a e n l z d t r ug a a e. h c h s e e e c f n to f r t s mi a p o u t . e r c s e o r c ii a i n r a a y e h o h c s w i h a r f r n e u c i n o he i l r r d c s

飞行器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飞行器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飞行器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飞行器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问题一直是航空工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行器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越来越复杂,这也给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飞行器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问题,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一、电磁兼容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电磁兼容性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不对周围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的能力。

对于飞行器来说,电磁兼容性尤为重要。

一方面,飞行器上的各个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需要在高度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和性能;另一方面,飞行器的电磁辐射也不应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以避免可能的事故和故障。

为了保障飞行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开发飞行器时需要充分考虑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之间的互相影响,采取相应的屏蔽和减干扰措施。

此外,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也对飞行器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二、飞行器电磁干扰的来源和影响飞行器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飞行器本身的设备和系统,例如雷达、通信设备、导航系统等;二是外部电磁干扰源,如雷暴、雷击、地面无线电设备等。

这些电磁干扰源可能对飞行器上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从而影响飞行器的正常运行。

飞行器电磁干扰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通信干扰,即导致飞行器与地面或其他飞行器之间的通信出现问题。

其次是导航干扰,可能导致导航设备错误计算位置或航向。

再次是雷达干扰,可能导致雷达显示信息不准确或干扰其他雷达设备。

此外,还存在其他电子设备故障和系统失灵的风险。

因此,解决飞行器的电磁干扰问题对于航空安全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三、飞行器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飞行器的电磁兼容性,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航空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首先是设计优化。

在飞行器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和减干扰要求,合理布局各个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技术综述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技术综述
磁 干 扰 抑 制 措施 。
关键词 : 电磁 兼容 电磁干 扰模型 耦合 方式 干扰抑 制 中图分类 号 :4[ 0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0 8 (0 81 () 0 8 — 4 1 7— 9x 2 0)0a一 0 8 0
力 , 成 了 E c热 。 形 M 地 ( ) 在 的 传输 的 电 位 相 同 的 干 扰 信 号 E存 电 磁 兼 容 性 问 题 在 国 内 发 展 相 对 较 ; 7年 国 差 模 干 扰 ( f e e t a —m o e Di f r n i l d 电磁 环 境 内 涵 。 随 着 城 市 人 日 的 迅 速 增 晚 , 0 代 以 来 , 内对 电磁兼 容 性 问题也 n efrn e 简 M) L与 由 长 , 车 、 电子 、通信 、计 算 机与 电气 设备 引 起 了 重视 。特 别 是 我 国海 军 舰 船 , 于 Itree c , 称 C 一 一相 线 ( ) 中线 汽 N) 8。 大 量 进 人 家 庭 , 间人 为 电 磁 能 量每 年 都 对 电子 设 备 几 及 舰 船 总 体 设 计 没 有 提 出 电 ( 之 间 传 输 的 电位 相 差 1 0 的 干 扰 信 号 空 3 。 造 再 增 长 , l 纪 电磁 环 境 恶 化 已 成 定 局 严 磁 兼 容 性 要 求 , 成 舰 船 设 备 的相 互 干 扰 , U 2 世 从而 引 重 恶 化 的 电磁 环 境 对 人 类 生 活 日益 依 赖 的 使 其通 信 、探测 、导航 能力 等 下 降 , . 4 1o 】 f] 筹 通 信 、计 算 机 与 各 种 电子 系统 都 将 造 成 灾 起 了广 泛 的 重 视 , 建 了 国 内 第 一 个 电 磁 2 2 电磁干扰三 要素[[ 1 兼 容性 实 验研 究室 。其 后 , 一些 军 种 、部 门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研 究 证 明 , 管 复 杂 系 不 难性 的危害 。 任 电磁 干 扰 除 了 可能 对 系 统 的 效 能 有 着 及 大 学 陆 续 建 立 了 电 磁 兼 容 性 实 验 研 究 统 还 是 简 单 装 置 , 何一 个 电磁 干 扰 的 发 首 电子 及 电 气设 备 研 究 、 设 计 及 制 作 单 生 必 须 具 备 三 个 基 本 条 件 : 先 应 该 具 有 重大 的 影 响 , 影 响如 图 l 示 。为 此 世 界 室 , 其 所

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干扰与兼容技术_电源学会

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干扰与兼容技术_电源学会

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干扰与兼容技术西安交通大学肖国春2010.9.11主要内容1 引言(14)2 电力电子系统的干扰特点(5)3 电力电子系统的干扰分类(9)4 电力电子装置的干扰抑制技术(34)5 研究进展(8)6 结束语(1)主要内容1 引言基础知识与背景提到电磁干扰1 引言(6/14)什么是电磁兼容?★EMC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中能按原设计正常工作,对电磁干扰有一定的抗扰度;所产生的电磁噪声不致于对它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影响其它设备正常运行。

抗干扰与电磁发射控制⇒电磁兼容EMS + EMI = EMC骚电磁干扰三要素1 引言(12/14)背景电力电子装置以其高效率的电能转换而著称,正日益广泛地用于工业与民用的电力变换和传动控制。

据估计,大约有50%~60%的电能要流经某种电力电子设备后才能为人类所利用,最终这个比例可能上升到100%。

世界用电量平均每年上升7%~14%。

按此速度计算,25年后空间电磁能量密度最高将达到26倍;50年后达到700倍。

本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这种电磁污染不仅限于设备,还关系到人类本身。

1 引言(13/14)背景电力电子装置的高频化和大容量化不仅导致器件所承受的电应力的增加和开关损耗的增加,而且产生难以抑制的宽带电磁干扰,对电网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到装置本身乃至与之相关的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各种国际和国内电磁兼容规范的强制执行,未能达标的产品将无法进入市场。

电力电子装置也不例外。

12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半导体器件工作在2 电力电子系统的干扰特点(3/5)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实例)反激(Flyback)型2 电力电子系统的干扰特点(4/5)电力电子系统干扰的主要特点S装置功率大主电路大功率开关过程中产生高的di/dt和dv/dt,产生强大的(传导型)EMI。

S频率高高频大功率装置会产生强的电磁场(近场)辐射,严重影响周围的电磁环境和电网。

S体积小,控制复杂性能高,功能全,装置内部的控制电路还要承受其主电路及工业应用现场电磁噪声的干扰。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与抗干扰设计在电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电磁环境相互协调工作,而不会产生互相干扰或者被干扰的现象。

抗干扰设计则是指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设备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

一、电磁兼容性原理电磁兼容性的实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即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

电磁辐射是指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空间传播,可能对周围的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敏感性则是指设备对来自其他设备或者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信号产生的相应。

要保证设备的兼容性,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两个方面。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设计师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电磁辐射控制:通过合理布局,减少电路中的回路面积,降低电流回路的长度,采用屏蔽技术等方法,控制电磁辐射功率的大小,使其在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 电磁敏感性控制:通过合理设计,采用屏蔽技术,减少设备对来自外界电磁场的敏感度,降低设备对干扰信号的响应。

3. 地线布局:良好的地线布局能够减少地线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包括合理的地线引出方法,减少地线共振等。

4. 滤波器的应用:在电路中加入滤波器能够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并降低设备的辐射噪声。

5. 屏蔽的使用:采用金属盖、金属屏蔽壳等方法,将设备的敏感部分与外界隔离,减少干扰的传播。

二、抗干扰设计的实施1. 设备的框架结构设计:在设备的设计中,应该合理布局各个电路部分,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对于敏感部分应该采取隔离措施。

2. 电源线设计:电源线是设备中一个重要的噪声源,合理的电源线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包括电源线的滤波、地线的设计等。

3. 地线设计:地线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地线设计可以降低设备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防止干扰信号进入设备。

了解电路中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了解电路中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了解电路中的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电磁兼容(EMC)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共存并工作,不会发生互相干扰的能力。

而电磁干扰(EMI)则是指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的无线电干扰。

在现代电子设备工作中,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电子设备不能协调共存,它们之间将互相干扰,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数据损失和设备故障,最终会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电磁兼容设计已经成为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电磁兼容的原理与方法电磁兼容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在电磁环境中稳定地运行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电磁场理论和噪声理论,以及电子设备工作原理、信号特性和参数。

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电路和系统设计规范、电路和系统模拟及测试检测。

在电路和系统设计规范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电子设备的工作特点,确定电路和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指标,如电磁兼容等级、限制峰值电压、电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等参数。

在电路和系统模拟方面,需要使用一系列电磁场仿真软件和电路仿真软件来模拟电子设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发现电磁干扰源和受干扰的设备,并确定改进设计方案。

在测试检测方面,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测量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度指标,以确定设备是否符合电磁兼容和安全性要求。

二、电磁干扰的类型与影响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电磁干扰,如辐射干扰、传导干扰和静电放电干扰等。

这些电磁干扰会对周围电子设备、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辐射出的电磁波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

例如,在手机通话时,手机辐射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周围的音箱和电视机等设备。

传导干扰是指电磁波通过电气或磁场路径由一个设备传递到另一设备并产生的干扰,例如,电源线和信号线中的电磁波。

静电放电干扰是指由于静电释放而引起的电磁干扰。

例如,在夏季,电气设备带电运行时,人的身体可能会沾上一些静电,当手触碰其他设备时,通过放电,释放出能量,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电磁干扰排查及故障解决的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干扰排查及故障解决的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干扰排查及故障解决的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是指在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通过对电磁干扰的排查与解决,使得各种设备能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协调地工作,互不干扰。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技术在干扰排查和故障解决方面的应用。

一、电磁干扰的排查1. 了解电磁干扰的类型和特点:电磁干扰可以分为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两种类型。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通过电磁波辐射产生的干扰,传导干扰是指电磁波通过导线或其他介质传导产生的干扰。

了解干扰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排查。

2. 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利用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如频谱分析仪、电磁场强度仪等,对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干扰源和受干扰的设备。

测试仪器可以帮助定位干扰源,并提供干扰的频率、强度等参数信息。

3. 进行电磁兼容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电磁场,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测试,以评估其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情况,为后续的故障解决提供依据。

4. 查找干扰源:根据测试结果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对潜在的干扰源进行排查。

可能的干扰源包括电源线、高频线路、无线电发射设备等。

排查时可以采用逐步排除法,逐个排查可能的干扰源,确定具体的干扰源。

5. 采取合适的屏蔽措施:针对不同的干扰源,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例如,对辐射干扰源可以采用屏蔽罩、屏蔽材料等进行屏蔽;对传导干扰源可以采取地线隔离、滤波器等进行屏蔽。

屏蔽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

二、故障解决的电磁兼容技术1. 分析故障现象:在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需要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判断是否与电磁干扰有关。

例如,设备在某个频段出现工作异常,可能是受到了附近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干扰。

2. 排除其他故障原因:在确认故障与电磁干扰有关后,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故障原因。

例如,设备可能出现了硬件故障、软件问题等,需要逐一排查并进行修复。

3. 优化设备设计:对于频繁受到电磁干扰的设备,可以通过优化其设计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第一章电磁兼容技术概述电磁兼容技术(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保证自身正常功能的同时,不对周围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造成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也不受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而影响自身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磁兼容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汽车、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

电磁兼容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电磁兼容(EMC)、电磁干扰(EMI)和抗干扰(ESD)。

第二章电磁兼容技术的作用及意义现代电子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复杂的电子产品,从单片集成电路(IC)到复杂智能系统,大多数都会被周围环境的其他设备所影响,往往引起电磁干扰,导致设备失效。

尤其是在电磁辐射严格控制的特殊环境下,例如数据中心和医疗设备,电磁兼容技术的风险管理更加必要。

因此,电磁兼容技术在实现产品品质控制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各国对EMC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电磁干扰产生及其类型电磁场的物理特性使得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因此,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可避免,会产生电磁干扰(EMI)。

电磁干扰按照其产生方式,可划分为连续性干扰和间歇性干扰两类。

其中,连续性干扰是周期性的,例如高频振荡器和同步信号,会引起测试仪器的频谱干扰;间歇性干扰则是不规律性的,例如闩锁开关频繁切换时序,会产生窄带干扰。

此外,电磁干扰还可按照干扰信号的频率、幅度、时域波形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短时干扰、长时干扰、导电干扰、辐射干扰等。

第四章电磁干扰的防治方法有效的电磁干扰控制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电磁兼容技术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传输线理论、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和分离技术、电磁兼容性设计等。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981年英国科学家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

19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虽然电磁干扰问题由来已久,但电磁兼容这个新的综合性学科确是近代形成的。

40年代提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为EMC)概念,是电磁干扰问题由单纯的排除干扰逐步发展成为从理论上、技术上全面控制用电设备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能力保证的系统工程。

70年代以来,电磁兼容技术逐渐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

8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前苏联、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电磁兼容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建立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电磁兼容设计成为民用电子设备和军用武器装备研制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电磁兼容性成为产品可靠性保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电磁兼容性工程以事后检测处理发展到预先分析评估、预先检验、预先设计。

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之后才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定国家级和行业级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形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等部门,电磁兼容技术受到格外重视。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由于电磁干扰源的大量普遍曾在,电磁干扰现象经常发生。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能和谐正常工作而不致相互发生电磁干扰造成性能改变和遭受损坏,人们就满意的称这个系统中的用电设备是相互兼容的。

但是随着用电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复杂化、功率加大和频率提高,同时它们的灵敏度已越来越高,这种相互包容兼顾、各显其能的状态很难获得。

为了使系统达到电磁兼容,必须以系统的电磁环境为依据,要求每个用电设备不产生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发射,同时又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干扰的危害与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干扰的危害与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干扰的危害与电磁兼容技术摘要: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已是无处不在,说到电子设备就不得不提起电磁,虽然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并不强,但还是可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就电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兼容标准;电磁屏蔽引言上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飞速发展,电子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时代的迈进,更是加快了电子技术发展的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与便利的背后,也存在着电磁干扰的问题,杂乱无章的电磁传播不仅使得电磁环境更加混乱不堪,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本文简单介绍电磁干扰的危害与电磁兼容技术。

一、.电磁干扰的危害1.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危害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必需品,提高了我们生活的水平与质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是过于密集的电子产品也带来各种电磁干扰的问题,轻则影响一些电磁设备的正常运行,重则甚至会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电磁干扰包括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如同字面意思一样,所谓人为干扰就是指人们建立的人工设备设施所产生的干扰;自然干扰就是指由于大气内部电荷产生的噪声以及宇宙空间的各种噪声等。

人为干扰中也分不同类型的干扰,比如像卫星、手机、电脑等,这些设备在工作运行的时候会不断地主动收发电磁波,产生电磁干扰;而像开关、点灯或者机动车的启动点火,虽然这本身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但是它们在启动时某些副作用会产生电磁干扰。

以上例子中的电磁干扰会以不同的形式传导,会对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和设备产生影响,更有甚者会引起设备的失灵,从而发生严重的后果。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联网的电脑旁使用手机打电话的时候,是否会听见电脑发出脉冲的噪音,会看见屏幕偶尔出现波动呢?这就是生活中电磁干扰的现象。

再举大一点的例子,当乘坐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机组人员为什么会要求乘客关闭手机和手提电脑?那是因为手机和手提电脑在上网的时候会对飞机的导航设备产生电磁干扰,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设备失灵,从而发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

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

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是航空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航空器中,各种电子设备的同时工作需要相互兼容,同时还需要应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介绍当前采用的抗干扰技术。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不同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下相互协调工作,不产生相互干扰问题的能力。

在航空器中,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因为航空器中同时存在众多不同类型、不同频率的电子设备。

如果这些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将导致严重的通信、导航和控制故障,危及航空器的安全。

为确保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先进的抗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

抗干扰技术旨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抵御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航空电子设备抗干扰技术:1. 屏蔽技术:屏蔽是一种将电子设备与外部环境隔离的方法。

通过添加金属屏蔽罩或屏蔽盖,可以有效地阻止外部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干扰。

航空器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如雷达、通信系统和导航设备,通常都采用了屏蔽技术。

2. 地线设计:良好的地线设计是航空电子设备抗干扰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设置地线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的传导路径,并减少设备受到的干扰。

在航空器中,地线设计要求地线系统的接地电阻尽可能小,并采取合适的布局来减少互相干扰。

3. 滤波器:滤波器是用于减少电磁干扰的器件。

它们通过选择性地阻挡或通过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帮助航空电子设备滤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

滤波器通常用于各种航空器中的电力线路中,以抑制干扰源的电磁辐射和抵御外部干扰源的入侵。

4. 系统设计:在航空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中,系统级的考虑是确保电磁兼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系统布局、信号传输线路的选取和合适的电源分配,都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此外,合理设计的接口和电磁隔离技术,也是重要的抗干扰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

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

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电磁兼容三要素和电磁干扰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磁兼容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磁兼容三要素以及电磁干扰标准。

一、电磁兼容三要素1. 电磁兼容性的概念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互不干扰,同时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电磁干扰(EMI)、电磁兼容(EMC)和电磁脆弱性。

2. 电磁干扰(EMI)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之间或者电子设备与电磁环境之间相互产生的电磁能量的干扰。

电磁干扰的发生会影响设备正常的工作,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减小或屏蔽这种干扰。

3. 电磁兼容(EMC)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相互协调工作,不产生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需要在设备设计的早期阶段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工作正常。

4. 电磁脆弱性电磁脆弱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

了解电磁兼容性的三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更好地设计和使用设备,减小电磁干扰对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

二、电磁干扰标准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其制定的电磁兼容性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IEC标准涉及到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电磁干扰限值等内容,帮助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了解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

2.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标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制定的电磁干扰标准主要用于美国国内的电子设备,其标准内容与IEC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标准之一。

3. 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对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标准也有相应的制定,帮助中国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和使用者了解国内外的标准差异,更好地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和评估。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浅谈之二: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浅谈之二: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浅谈之二: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电子设备。

为了防止一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或破坏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各国政府或一些国际组织都相继提出或制定了一些对电子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有关规章或标准,符合这些规章或标准的产品就可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EMC标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天天都在改变,这也是各国政府或经济组织,保护自己利益经常采取的手段。

1.传导干扰传导干扰一般是通过电压或电流的形式在电路中进行传播的,图6是测试电子设备产生传导干扰的基本方法,或表示传导干扰通过电源线传输的几种方式。

图6中,电子设备表示干扰信号源,CI表示共模干扰信号,DI表示差模干扰信号;V1、V2、V3分别表示用仪表对干扰信号进行测量的连接方法,低通滤波器是为了便于对V1、V2、V3进行测试,而另外加接进去的;R1、R2、R3、R4分别为各电子设备的接地电阻,也包括大地之间的电阻,接地电阻一般为几欧姆到几十欧姆,其阻值与地线的安装和地表面土壤结构有关;C1为电子设备对大地的电容,其容量与电子设备的体积还有地面距离有关,一般为几微微法到几千微微法。

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V1=CI-DI,V2=CI+DI,V3=DI从图6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差模干扰信号DI是通过电子设备两根电源输送线传输的,因此,必须用低通滤波器对它进行隔离;而共模干扰信号CI是通过电子设备对大地的电容C1传输的,由于C1的容量一般都非常小,C1对低频共模干扰信号的阻抗很大,因此,在低频段,共模干扰信号一般很容易进行抑制,但在的高频段,对共模干扰信号进行抑制,难度却要比差模干扰信号抑制的难度大很多。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一、引言电磁兼容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相互干扰,也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

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通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电磁辐射: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即电磁波信号。

这些辐射会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可能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电磁敏感度:电子设备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

敏感度高的设备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3.电磁兼容性: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既不干扰其他设备,也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4.电磁干扰:当设备的电磁辐射使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异常行为时,称为电磁干扰。

三、电磁兼容技术原理1.屏蔽技术:通过在设备内部或外部加上屏蔽材料,阻止电磁辐射传播或外界电磁辐射的进入,减少干扰。

2.滤波技术:通过使用滤波器,选择性地通过或抑制特定频段的电磁辐射,减少干扰。

3.接地技术:合理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设备的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电磁兼容设计:通过电磁兼容设计,合理安排设备之间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减少干扰机会。

四、电磁兼容技术应用1.军事领域:在军事通信、雷达等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军事设备的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要求,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有很大挑战。

2.汽车电子设备: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各种电子设备相互之间的干扰也成为重要问题。

电磁兼容技术可以减少由于车载电子设备干扰引发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3.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电磁兼容技术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通信设备的兼容性,可以更好地保证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电磁兼容技术挑战与展望1.多频段和宽带通信对电磁兼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不同频段和大范围的带宽内实现兼容性是一个挑战。

2.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使得兼容性设计更加困难。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控制电磁干扰,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检测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检测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检测摘要: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电磁兼容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电磁兼容技术方面的研究。

主要介绍电磁干扰及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等内容。

电磁兼容整改主要是通过综合运用滤波、接地和屏蔽等措施对电磁兼容性改进。

通过一整改案例对整改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类似产品的整改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检测电磁兼容整改随着通信、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被广泛的使用,导致了空间电磁能量急剧增长,电磁环境也日趋复杂[1~3]。

在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如何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使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磁兼容(EMC)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能力[4]。

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使设备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其中电磁干扰分为由空间产生的辐射干扰(RE辐射)和由电源线信号传输线产生的传导干扰(CE传导)[5]。

电磁干扰由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组成。

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设备或系统的干扰。

在电磁兼容测试中,传导干扰的测试频率范围一般为150kHz~30MHz,辐射干扰的测试频率范围一般为30MHz~1000MHz。

在投入生产及投放市场前,电子设备必须满足电磁兼容的指标要求,因此产品在设计研发时,相当重要的一项就是电磁兼容设计,而判定它是否合格,就需对它进行测试。

2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产生EMC问题须存在三个要素: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6~8]。

因此,电磁兼容的设计及抑制应从这三方面入手。

电磁兼容抑制的方法有三种:滤波、接地和屏蔽。

滤波是指运用滤波器使有用信号通过,将干扰信号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决定电磁辐射对生物体影响程度的几个因素 a、场强:场强越大,影响越大。 b、频率:在谐振吸收频率处,影响最大。一般是频率升 高,影响增大,微波段影响最大。 c、作用时间: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具有积累作用, 作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d、与辐射源的距离:对于偶极子天线,在天线近区E∝1/r3, 在天线远区E∝1/r,辐射场强随距离 的增大迅速衰减,影响减小。 e、环境温度和湿度:温度高、湿度大,生物体不易散热, 影响增大。 f、辐射特性:脉冲波比连续波的影响大。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目前,一般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①、热效应 辐射功能密度S>10mW/cm2(E>110V/m),人体吸 收的辐射能转化为热量,超过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时,会引 起人体(或局部组织)体温明显升高,或引起生理功能紊 乱(人的体温每升高一度,基础代谢增加约5~14%,组织 中的氧的需求量增加50~100%)。热效应首先损伤人体上 对热比较敏感的器官,例如眼睛、大脑、男性生殖器等, 例如可导致白内障(>300 mW/cm2)。 S<10mW/cm2,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可能使 体内局部小范围内出现显著的能量吸收(谐振吸收),引 起生理功能的障碍。
㈢、产生电磁干扰的三个要素 ①、电磁干扰源。 ②、对此类干扰敏感的仪器设备(被干扰体)。 ③、干扰信号耦合的通道(传播途径:传导、辐 射)。
㈣、系统内部的干扰与系统之间的干扰 ①、系统内部的干扰:系统内一部分电路对另一部分电 路的干扰。 例1 汽车内发动机点火系统对车内通信系统的干扰。 例2 电路板上振荡电路对其它单元电路的干扰。 ②、系统之间的干扰: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干扰。 例1 计算机对收音机的干扰。 例2 高压输电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㈤、干扰信号的传播 1、干扰信号,由干扰源发生,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 接收机,造成干扰。
⑤、电磁辐射防护限值 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中 规定的公众辐射限值为:
公众辐射限值是指在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量在 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符合表中的要求,全身平均 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
二、电磁干扰概述 ㈠、定义: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的 电磁现象。(国标GB/T4365-1995) ㈡、电磁干扰的分类 1、按传播途径分类 传导干扰:通过电路耦合的干扰。(例如导线传输、 电容耦合、电感耦合。) 辐射干扰:通过空间传输的干扰。 2、按干扰的来源分类 ⑴、自然干扰 图2-2 ①、雷电:干扰信号的频率:10~100kHz。 ②、宇宙干扰:来自太阳和其他星系的电磁噪声, 干扰信 号的频率:几十M~几十GHz。例如太阳黑子活动造 成的无线电干扰,可造成通信中断。 ⑵ 、人为干扰
例1:美国研制B1轰炸机时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 干扰。 例2:民兵Ⅰ导弹的飞行故障。 例3.广州白云机场的导航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
例4: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生物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 ①、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 w=hf h=6.62×10-34J· S 普朗克 常数。 f>3×1015Hz 量子的能量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 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辐射、γ射线辐射, f<3×1015Hz 量子的能量不能使原子和分子电离―― 非电离辐射。 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一般属于非电离辐射。
②、非热效应 S<1mW/cm2(E<61.4 V/m),长时间照射也不会引 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会出现烦躁、头晕、疲劳、失眠、 记忆力减退、脱发、白血球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 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等症状。这些一般称为电磁辐射的非 热效应,这些症状在脱离辐射源后一般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③、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这是电磁辐射的远期效应,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重视, 但尚无一致的意见。一些研究者的实验表明:长时间的电 磁辐射可能诱发癌症,也可能引起染色体信号的功能分类 功能性干扰:设备正常工作时产生的信号对其它设备 的干扰。 非功能性干扰:无用的电磁泄漏产生的干扰。 4、按场的性质分类:电场干扰,磁场干扰 5、按干扰的特性分类 频率:射频干扰(低频、高频、微波) 工频干扰(50Hz) 静态场干扰(静电场、恒定磁场)。 波形:连续波干扰、脉冲波干扰。 带宽:宽带干扰、窄带干扰。 周期性:有规则干扰:周期性干扰信号 非周期性干扰信号 随机干扰
电磁干扰与 电磁兼容技术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二、电磁干扰概述 三、电磁敏感性 四、电磁兼容性概述 五、电磁兼容测量内容 六、屏蔽技术 七、滤波技术 八、接地技术 九、电磁兼容设计 十、频谱管理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进 入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这些设备在正常运 行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电磁能量,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不良 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就是电磁干扰。据统计, 全世界空间电磁能量平均每年增长7-14%。在有限的空间 和有限的频率资源条件下,由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数 量与日俱增,使用的密集程度越来越大,电磁干扰的严重 性就越来越突出。 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 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使空间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越 来越强,对人类造成了危害: ①、干扰广播、电视、通信信号的接收; ②、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信息失误、 控制失灵等事故; ③、可能引燃一些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爆炸和火灾; ④、较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②、比吸收率(SAR)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rate 定义:生物体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吸收的电磁辐 射能量(W/kg) E2 SAR ρ:生物体密度,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吸收 的电磁辐射能量, σ:电导率 E :电场强度振幅 生物体吸收辐射场能量,引起体温(或局部体温) 升高。 ③、谐振吸收 当辐射频率与生物体(或某些器官,例如眼睛、大脑) 的固有频率谐振时,吸收最强。人体固有谐振频率的范 围大约为30M~3000MHz,一般成年人的谐振吸收频率 约为400 M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