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影视视域下的地域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推介——以影视剧《大境门》为例

总第 2 4 9期
T HE S I L K R 0 A D
篮 飒互 穆
传媒 文化 I
影视视域下的地域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推介
以影视 剧《 大境 门》 为例
田 又 萌
( 西北 民族 大学 新 闻传播 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 )
一
、
影 视剧 《 大境 门》 文 本 分析
荡 时 局 下 这 条 中 国北 方 唯 一 的进 出 口贸 易 陆 路 通 道 的 兴 衰 ,并 将 民 国初 年 张 库 大 道 古 埠 繁 荣 的风 貌 展 现 在 观 众 眼前 , 是 一 部 极 具 传 奇 色 彩 的 张 家 口商 人 奋 斗 史 。
[ 摘要 】 作为受众 喜闻乐见 的一种信 息传播方 式 , 影视文 化传播具有 声像并 茂 、 通俗易 懂等诸 多优势 。 是信息 时代最为强 势有 效 的传播工具 之一。 就城市形象 的传 播而言 , 目 前, 国内学者仍未将媒 介传播策略从 营销手段 中单独 提炼出来 . 以此进行 专门理论 研究 。 而电视剧理论 研究 中对城市 意象的分析也 只停 留在美学 和社会学角度 。 本文 以影视剧 《 大境 门》 为例 , 采用归纳与逻辑演 绎 法, 阐释 城市形象 的影 视文化传播 , 力 图实现 提升城市形象 的效果 。 [ 关键词 】 地域文化 ; 大众 传媒 ; 城市形象 ; 《 大境 门》 [ 中图分 类 号 ] J 9 0 5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3 ) 0 8 — 0 1 0 3 — 0 3
而言 , ‘ 年 代 剧 ’属 于 近 代 题 材 ,但 是 就 创 作 实 践 来 看 ,
探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探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电视节目是当今主流娱乐方式之一,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电视节目不仅传
递了当代文化,同时也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
那么,电视节目又是如何对传统文化进
行传播的呢?
首先,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特别节目、电视剧等形式直接宣传传统文化。
比如说,近些
年来古装剧风靡荧屏,除了力求营造高水准的视觉效果外,也注重对历史故事、传统习俗
等进行真实再现和传承,让多数观众通过关注电视作品,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特色。
其次,在电视娱乐性明显的综艺节目里,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比
如说节目《非诚勿扰》中摆放着一座琉璃塔,主持人还要根据嘉宾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传统,来制定相应的约会规则。
这样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推广。
再次,新闻节目也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一个渠道。
很多重大的传统文化活动或庆典都将
在电视新闻中得到报道,让观众通过视听的方式了解到各地区不同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
比如说,央视每年会对春节的庆祝活动进行现场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和
文化意义。
此外,一些文化类节目也能推广传统文化。
比如说,国家电视台的《中国文化》栏目,每期都会介绍当代和传统的中华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名人、传统文化艺术、历史古迹等。
通过这些周详的介绍,让观众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让传统文化得到
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新媒体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河南卫视晚会系列节目为例

声屏世界2024/1经营全方略节目与市场新媒体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河南卫视晚会系列节目为例阴谷尚维摘要:在新媒体视域下,以新媒体技术、融媒体环境为依托,文化类节目不仅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原本内核,还要利用新的呈现形式与传播渠道去传播,而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就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实践典范。
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河南卫视晚会系列节目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希望为今后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提供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河南卫视传播策略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道德经》当代价值和世界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809)。
文化是国之灵魂,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近年来,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历史事迹为内核的文化类节目逐渐占据了各大传统媒体的荧屏,而文化节目“热潮”背后却凸显出技术滞碍、内容参差等传播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这一问题尤为显著。
一些地方卫视受制作成本、场地局限等因素的制约,想要成功转型却步履维艰,然而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唐宫夜宴》的“出圈”,打破了文化节目壁垒的“大门”,被《人民日报》称之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跨越千年的非遗舞台”的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视觉盛宴,河南卫视把握住了新媒体时代的新风向,将技术与创新相结合,充分考虑受众喜好和媒介发展环境,制作出了一场又一场的现象级节目。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分析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深入思考河南卫视的创新传播策略,为其他文化类节目提供新的传播思路和实施策略,从而突破创作壁垒,推开文化类节目创新的大门。
地域性纪录片的全域化策略——以保定文献纪录片创作为例

纷呈 ,比如 河北 保定电视 台的系列红 色 往 往 自觉或不 自觉地去运用地域视 角处 视台创作地域性纪 录片的优 势所在 。创 作者和受访者 同处一地 ,天然地具有共
其 次 ,地域 文 化促 进 创 作者 和 受 同的地 域 文化 ,容易 形 成共 同的价 值
的收视效果 ,并且通过对外发行 、网络 众 的心理认同 。地域特色是 自然 地理因 观 ,进而产生认 同感 。这种认 同感不仅 素与人文因素的融合 。其 中 ,以心理意 利于节 目的创作 ,在播 出后 同样也容易 近年来 ,随着播 出渠道 的增 加 ,纪 识 、价值取 向、文化艺术精 神 、哲学观 得 到 当地 受 众 的 认 可 。 录片节 目的播出平 台 日益宽广 ,卫 星电 念以及文化历史 、民风 民俗 、人 的行为
俗 话 说 ,百 里 不 同 风 , 千 里 不 同
中 “ 电影——不仅是 电影 ,文学 、音乐也 国纪 录 片 发展 论 坛 ” 上 , “ 国 纪 录 片
俗 。这 里的 “ 风” 和 “ ”可以理解为 都 如 此—— 要描 写 心 灵 ,描 写 活在 这 的国际化与产业化”成 为论 坛的主要议 俗
文 重 点 以近 年 来 国 内部 分 地 方 电视 台特 别 是 河 北保 定 电视 台 纪 录 片创 作 为 个 案 ,对 地 域 性 纪 录 片 全 域 化 处 理 的 策略
进行梳理 总结。
【 关键词 】 地域 ;纪录片;全域
地域 性 纪 录 片是 地方 电视 台创 作 地 域 文 化 。
的 主 要 节 目类 型 , 能 够 充 分 彰 显 地 方
个 时代 的人的心灵 。” 纪 录片要描 写
首 先 ,地 域 文化 会 深 刻影 响 艺术 人的心灵 ,首先就需要熟 知所拍 摄的对 的 团队在 当地 整 整驻 守 了5 。⑨ 这 年 在
如何传播好地方文化

如何传播好地方文化作者:吕艳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6期摘要:地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地域文化的展示与宣传,被认为是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培养本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并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地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介是重要的传播渠道和抓手。
安徽电视台通过一些节目,在对本地文化的传播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但是相比较安徽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安徽电视台现有的电视节目不足以反映安徽基本的文化特征和区域文化魅力。
在节目开发的过程中,要能够真正明确自身已有的竞争优势,并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段将此优势转化为有效的竞争力,通过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电视栏目的打造在全国树立地域品牌形象,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播;地域文化;安徽电视台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0-02地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个问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把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作为彰显国家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各个不同地域都发展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文化风貌。
作为一个地区来说,地域文化首先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该地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地域文化的展示与宣传,被认为是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培养本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并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地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介是重要的传播渠道和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7年,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成为现象级节目,《朗读者》《国家宝藏》以及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四川卫视《诗歌之王》等一大批文化类节目相继其后,中国电视的“正片时代” “正能量”成为普遍追求,“传统文化”成为素材宝库。
浅析云南花灯的电视传播现状及策略

持, 创作 和演 出 机 制 不够 完 善 ” 原 因 , 等 以及 当 下娱
乐方 式多元 化 的冲击 , 云南 花灯 的生存 环境受 到严 重
破坏 , 使其 处于艰 难 的生存 和发 展窘境 。云南 花灯 的
花灯 》 目, 栏 这是 一 档综 合娱 乐 性 电视 节 目。周 一 至 了一 系列 的花灯 戏 电视栏 目, 建 了花灯 电视传播 的 ・ 周 四节 目中登 台表演 的主要 是花灯 业余 爱好 者 , 构 除此 之外 还包 括 目前 活 跃于 云南 各 地 的花灯 业 余 演 出团 体 , 来 自呈 贡 、 水 这 些 “ 灯 窝 子 ” 花灯 文 艺 如 建 花 的 队 , E版 的《 周 t 闹花 灯 灯友 汇 》 由专 业 演 员 和业 余 则 演 员共 同演 出情景 花灯剧 。 《 花灯 》 目的平 民表 闹 栏
出市 场不景 气 , 业人 才青 黄 不 接 , 余 团体 缺 乏扶 专 业
为了保护、 传承和发展云南花灯艺术 , 云南省电 视媒体 与云南 花灯进 行 了 亲密 接触 。20 07年 1 , 1月
当时云 南省 电视 台曾全程 直播 首届 “ 星耀 杯 ” 花灯 小
戏电视大赛的复赛与决赛, 之后 的 20 年 5月到 9 08 月, 云南 电视 台又 组 织举 办 了首 届 “ 花灯 ” 迷 演 俏 灯 唱电视大赛。这两次电视大赛拓宽 了花灯 的传播渠
8 — 2
( . 明理 工大 学 艺术与 传媒学 院 。 1昆 云南 昆明 6 0 0 ; 5 5 0 2 昆 明理工 大学 国 际文化 交流学 院 。 南 昆明 . 云 摘 600 ) 5 5 0
新媒体环境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传承策略研究——以湖北荆楚地方文化为例

新媒体环境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传承策略研究——以湖北荆楚地方文化为例摘要:在文化长期传承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地区往往都各自有着自身丰厚悠久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沉淀,并形成了众多独特的地方文化内容,独具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更需要广泛深入传播,才能更好实现特色地方文化自身的有效传承发展,荆楚地区的特色文化亦是如此。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在传播和传承方面有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以湖北的荆楚地方文化为例,研究其发展现状与困境及传播和传承中新媒体的优势,探讨出新媒体环境下荆楚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策略,旨在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地方文化;传播与传承一、引言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积累而成的。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在长久的历史积累中逐渐变得复杂和深奥。
部分地方文化往往因为传播手段和方式问题而发展缓慢,最终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人们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媒体技术逐渐在人际交流中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面对新媒体社会,荆楚地方特色文化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值得相关人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荆楚地方文化描述文化反映的是人们的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它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思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地方、特色和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三个代名词。
中国有许多民族,地理分布广泛,地域、生产方式、交流方式等因素导致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地方民族文化的形成。
在它形成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懂得传承中国精神和继承当地文化,不断探索与当地文化的内部运作,不断丰富地方文化的交流形式,并向更多的人宣传其特点和当地文化的魅力。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荆楚地方文化属于江汉地区的一种本土文化。
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此外,荆楚地方文化也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考察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荆楚文化可以被认为是先进现代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
影视作品提升贵州文化软实力的策略研究

104THE REALM OF MOVIE AND TV ARTS影视艺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贸易的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竞争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加速,进而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中贵州在影视方面推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丹寨往事》(王安庆,2016)、《路边野餐》(毕赣,2016)等一批影视作品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四个春天》(陆庆屹,2018)、《无名之辈》(饶晓志,2018)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毕赣,2018)等,更是将贵州电影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
影视作品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应该采取相应的影视发展策略,推动贵州文化向全国和全球范围不断辐射,提升多彩贵州的文化软实力。
一、影视作品在传播贵州文化中的表现主题(一)以展现贵州红色文化为主题贵州是中国革命历史地图中色彩鲜明的一个地理坐标,这里不仅有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黎平会议等红色“传奇”,而且还涌现了一批革命先烈,如邓恩铭、旷继勋等。
这些革命地点和革命人物都为贵州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思路和故事素材,通过影视艺术的渠道建构了立体动态的贵州红色精神传承方式,展现了贵州的红色文化主题,重塑了贵州的红色形象。
在与贵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红色题材占比是最大的,如《遵义会议》(刘星,2016)、《伟大的转折》(李伟,2019)、《二十四道拐》(张玉中,2015)、《少年邓恩铭》(江平,2011)等。
尤其遵义会议是挽救党、红军、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为贵州的文化景观增添了一抹鲜红的色彩,影视作品通过再现红军的峥嵘岁月,讲述贵州红色故事,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贵州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广大受众到贵州的革命胜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和教育。
(二)以刻画贵州三线建设为主题关于三线建设的影视作品可谓在贵州电影史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1世纪后,第六代导演王小帅将他的电影镜头转移到了贵州的时空里,拍摄了《青红》(王小帅,2005)、《我11》(王小帅,2012)、《闯入者》(王小帅,2014)有关三线建设的三部曲,通过影视呈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三线”这件事,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同时,影片将贵州的雨天、菜地、树林、小河、厂区、坡坎等都内化为了一种阴郁、复杂多变的情感,也锻造了贵州电影的典型标志。
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分析——以《川味》为例

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分析—以《川味》为例◎彭雨昕,刘 芳[摘要]地域文化形象在地方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地域文化建构已成为各地域间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关键。
美食类纪录片通过多样化的视听语言,为观众提供具有直观性和广泛性的视听体验。
文章以川渝美食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为主要案例,探究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策略。
研究发现,川渝美食纪录片主要围绕民俗节庆、民生风貌、特色饮食风味三个方面来实现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同构。
文章提出川渝美食纪录片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策略:激发味蕾的画面语言,视觉化塑造美食味觉想象;鲜活方言同期声与配乐,听觉化再现本地风土人情;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故事化诠释美食文化内涵。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构;川渝美食纪录片;视听语言;《川味》美食纪录片通过多样化的视听语言,为观众提供具有直观性和广泛性的视听体验。
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以川渝美食为叙事主题,从川渝名菜到民间风味,多视角记录川渝地区的美食与独特的饮食文化。
文章通过对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进行研究,探究川渝美食纪录片《川味》中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策略,总结其在视听创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美食纪录片在地域文化建构方面的实践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一、地域文化形象研究概述地域文化形象涵盖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生活状态,并能体现该区域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等文化现状[1]。
地域文化形象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固的特征,难以被改变,成为某一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2]。
例如:提到重庆,人们下意识地想到火锅、雾都和解放碑;提到四川,人们下意识地想到川菜和熊猫。
地域文化形象的传播方式众多,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特色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传播。
例如:大量游客被张家界高空玻璃桥这一特色建筑吸引,使张家界的旅游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川渝地区在川菜美食的加持下,成为热门的打卡地。
地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报告

地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报告地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地域文化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和风格的文化形态,包括地方民俗、地方音乐、地方舞蹈、地方美术、地方手工艺、地方传统习俗等。
地域文化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强地方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乏力,导致其无法得到广泛宣传和传承。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域文化的传播策略,帮助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更好地推广当地的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引导培养地方文化自信心: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强化地方特色文化的自信心。
在传播过程中,要突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与其他地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政府和文化机构要从地方文化中挖掘具有号召力和创意的元素,打造地方文化的品牌。
可以通过策划和举办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提升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3. 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精美的推广素材。
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片、推出有趣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以及积极参与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讨论和话题,提高地方文化的传播效果。
4.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可以积极与其他地区的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实现双赢的局面。
5. 加强地方文化教育: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加大对地方文化教育的力度,培养当地居民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提高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地方文化课程、举办讲座和订制相关教材等方式来实现。
四、结论:地域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推广和传承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本文提出了一些地域文化传播的策略,希望对相关机构和个人有所启发,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广播电视如何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广播电视如何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关乎民族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重要课题。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媒体形式,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力工具。
首先,广播电视通过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传承文化。
各类历史纪录片、文化专题节目深入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讲述古代建筑艺术的纪录片,通过镜头细致呈现古建筑的构造、工艺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理念,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还有关于传统手工艺的节目,详细介绍了诸如剪纸、刺绣、陶瓷制作等技艺的流程和传承现状,使这些逐渐被遗忘的手艺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再者,电视剧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许多以历史为背景的古装剧,在剧情中融入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礼仪制度、服饰文化等元素,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些现代都市剧中,也常常巧妙地融入传统家庭观念、邻里相处之道等文化因素,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其次,广播电视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平台。
它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创意节目,激发了人们对文化创新的热情。
例如,一些文化竞技类节目,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和应用。
他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如用3D 打印技术制作的传统戏曲脸谱、结合电子音乐改编的古典诗词吟唱等。
同时,广播电视的传播力能够迅速推广创新的文化成果。
一档成功的创新文化节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观众的关注,从而使创新的文化理念和作品得到广泛传播。
比如,某档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意改编的舞蹈节目,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模仿,相关的舞蹈作品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创新的兴趣和尝试。
此外,广播电视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文化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跨地域的节目制作和播出,各地的特色文化得以相互碰撞和借鉴。
比如,来自不同省份的民俗文化在同一档综艺节目中展示,观众可以看到各地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这有助于激发新的文化创意和灵感。
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传, 除 了电视艺术 片《 王 阳明》 , 余姚 市 的文 化 、 经济 影响 力。作 为县级 台 , 余
姚 剧 团还推 出 了篇 章式传 记体 历史 剧 姚 台每年 有二三 十部 专题 片在黄 河 电 《 王 阳明》 ,获得 多项国家级戏 曲大奖 , 视 台和美 国斯科 拉 电视 网播 出,宣传
媒人 的现代 传播意识 。” ①
整合 资源 , 巧借 外 的历 史 与文 化 .
… …
成 为凝 聚 当地 民众 了解 家 乡 、 热 在 创作 中交流 。通过 与本地 文化 、 爱 家 乡、 化 ,创作 文化 精品是 提高 广播 电视 宣 作 , 建设 家 乡的精 神推 力 。” ② 要 传 质量的关键 , 也是提 升和 扩大 电视 传 史志 等有 关部 门的合 作 ,通 过 与外地 传 播好 地域 文化 .就应 努 力把社会 主 取长补 短 , 不 义 核心价 值体 系 的要求 注入 电视艺 术 媒 影响 力的突破 口。要通 过实 施 电视 电视 台相关栏 目的合作 ,
题、 栏 目、 组 织策 划大型 活动等 多种 手 姚之 约》 、 纪念改 革开 放 3 0周年 《 同~
段 立体传 播 ,有 力助推地 域 文化 品牌 首歌 ・ 和谐 余姚 》 等大 型活 动 多次 在央
的形成和 发展 。如 对先 贤王 阳明 的宣 视综 艺频道 播 出 ,进 一步扩 大 了余姚
并在 中央 电视台 戏 曲频道 播 出。2 0 1 0 推介 余姚 。 年 1 2月 ,余姚 市又 把 《 传 奇王 阳 明》 地域 文 化 具 有 强大 的 共 鸣感 、 渗
( 共1 4讲 ) 搬上 了央视 《 百 家讲 坛》 , 请 透性 和 发展性 .这也 是 电视 传播 地域
传统节日文化电视节目融合传播的策略与启示——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4.01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创节目层出不穷,其中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引人注目,受到热捧。
开展以传统节日文化电视节目融合传播为主题的研究,能够为此类节目创新探索提供借鉴,更好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一、电视节目在传统节日文化中的融合特点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
在传统节日文化宣传过程中,电视节目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中具有鲜明特色。
1.地域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地域性特征鲜明。
在电视节目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当中,河南卫视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其中,确立“汇聚中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文化办台理念,依托中原文化特点,将“中国节日”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打造“中国节日系列文化”。
早在20世纪末河南卫视就开始以中原地域文化为载体进行文化推广,先后打造了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系列节目,如戏曲节目《梨园春》,武术节目《武林风》,鉴宝节目《华豫之门》,语言类节目《汉字英雄》等。
鲜明的地域特征将中原地域风情、人文风貌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着中原文化,增强了河南人的文化自信。
在以“内容为王”的融媒体时代,河南卫视将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展现。
例如,在《清明奇妙游》晚会中,通过《二十四节气歌清明》《纸扇书生》《春暖花开》等节目将河南开封、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信阳茶山等极具河南地域特色的景观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真正实现了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化交融。
2.创新性特点在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当中,河南卫视打造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每个节日都以创新形式引人注目,引发了观众极大反响。
河南卫视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形式方面,更呈现在内涵方面。
第一,传统节日文化的诗意化创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于浓厚的历史文化中沉淀而成,散发着独特魅力。
河南卫视将这种诗意化融入其中,打造了美轮美奂的创意节目。
例如,舞蹈节目《祈》,以“水下国风舞蹈”为背景,将敦煌壁画飞天艺术与《洛神赋》精髓相互融合,将唐朝飞天壁画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曹植笔下的“洛神”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说服理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说服理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作者:马娴朱爱敏来源:《新闻爱好者》2024年第02期【摘要】不同信源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多维性发掘,多技巧叠加,将日渐模糊甚至陌生的地域文化符号带回互联网用户的日常生活,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拓宽了“文化强省”的建设路径,但文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亟须从文化的本质出发,加强说服者队伍建设,把握地域文化类短视频布局之道。
【关键词】短视频;地域文化;说服;传播策略当海量信息催生碎片化需求,当视听消费的热情搭上社交媒介的顺风车,当简约的技术激发个体记录和表达的欲望,短视频进一步攻城略地,从抢夺互联网人口红利步入提升用户黏性的战争中去。
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承载形态,如何在同质化内容中脱颖而出,赋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无疑是短视频打好“个性牌”,掘金“注意力经济”的利器之一,也成为建构与传播各省市文化形象的重要阵地。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说服理论的视角下,以抖音APP为例,选取聚焦地域文化为垂直细分领域的短视频,从说服者、说服信息两个方面探究短视频赋能地域文化传播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创新传播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有所启示。
一、抖音短视频对地域文化形象的构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网民使用率95.2%[1],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属第一梯队的抖音,用户渗透率较高。
抖音的品牌口号“记录美好生活”,汇聚的正是社会层面最为表象的文化:从微观视角看,日常生活叙事、个人化叙事占主流,内容呈现碎片化、个性化等特征;但从宏观视角看,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以风格迥异的话语方式、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诠释不同气质的地域文化形象,向全球传播美好的中华文化。
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抖音平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覆盖率达99.74%,视频播放总数3726亿[2]。
播放量是注意力的量化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媒介的影响力,而影响力本质上是一种说服。
沿着“传播—说服—变现”的逻辑,作为中间环节的“说服”越来越重要。
论电视纪录片与陕西地域文化传播的媒介利用——以《大秦岭》为例

安康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An k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Au g . 2 0 1 3 V0 1 . 2 5 No . 4
第2 5卷 第 4 期
论 电视纪录片与陕西地域文化传播的媒介利用
— —
以
S t r u c t u r e s ,1 9 7 0年)一书 中所论 的 : “ 大众传播 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 ”【 】 大众传媒是一把 “ 双刃
、
电视纪 录片与文化产 业发展链条 的
剑” ,高度发达的传播 网络的确使信息发布变得迅 完善 捷而高效 ,但汹涌而来的商业化倾向却为知识与文 电视纪录片 《 大 秦岭》 ( 共8 集 ,依次为 化的深入传播设置了重重障碍 。如何扬长避短地利 基伟必 、 ( 山佑汉脉》 、 世佛立》 、 《 : 高山仰 用大众传媒 ,成为 了山乡里巷的原生态文化与象牙 憾 恩秦岭》 、 类霜天》 、 姓 息与共》
栏 目与频道 ,为陕西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无 法替代的贡献。本文将 以 秦I I 为聚焦点,试
图深度解析 电视纪录片通过何种叙事策略与制作理 念才能有效完成陕西地域文化展示的 目 标。
一
在
费社会 》 ( T h e C o n s u m e r S o c i e t y :M y t h s a n d
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语境 中,文化传播 已经发生 了深刻变化 , 其与大众传媒 的紧密结合成 为一大趋势。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已是太过被动的
文化价值也越来越被发现与认可。事实上,以中央
电视 台十套科教频道
一
索・ 发现》 为代表 的纪录
本土化电视剧的文化传播探析——以江西本土化电视剧为例

中 心 的发 展 史 也 代 表 了 江 西 本 土 电 视 剧 的发 展 史 ,其 创 作 方 向
与风 格 也 代 表 了江 西本 土 电视 剧 的 发 展 方 向 与 风 格 。 该 中心 的 发展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三个 阶段 : 第一阶 段 (98 20 )“ 划 经济 ” 18 — 0 2 :计 阶段 。这 一 时期 , 中心 出 该 品 的 电视 剧 多 为 反映 革 命 战 争题 材 及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建 设 的 主 旋
【 关键 词 】电视 剧 本 土化 传 播 战 略
18 年 , 西 电视 台拍 摄 了 本 土 第 一部 电 视 剧 《 蔻 年 华 》 90 江 豆 , 拉 开 了江 西本 土 电视 剧 生产 的 帷 幕 。江 西 电视 台 电 视 剧 制 作 中 心 自 18 9 5年 成 立 以 来 , 拍 摄 电视 剧 17部 、0 共 4 77集 , 宣 传 党 在
的路 线 、 针 、 策和 丰富 群 众 的 文 化 生 活 上 , 得 了 较 大 成 就 。 方 政 取
由于 江西 民 营 影视 机 构 发 展 尚 处 于 市 场 起 步阶 段 ,且 早期 民 营 影 视 机 构 主 要 创 作 集 中于 电 影 领 域 , 此 ,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因 从 该
旅 题 材 为 主打 , 出 自己 的 品 牌 , 开 始 注 重军 旅 题 材 电 视 剧 的 创 但
市 场 化 与 经 济 效 益 , 要 作 品 有 《 们 的 连 队 》 《 领 章 》 同时 主 我 ,红 ;
其 次 , 精心 提 炼 红 土 地 文 化 的时 代 内 容 。研 究 开 发 红 土地 要
学 子论 文 选 登
『 目I 瑚 _
大连电视的地域文化特征及流变

大连电视的地域文化特征及流变地域文化具有根源性和表层性特征,正因为具有根源性特征,所以地域文化的具体特征涉及并体现到社会结构、生存状态、民情习俗、人文精神、文化形态等诸多方面。
其中,作为文化样式或文化形态之一的电视文化就蕴涵和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某些本质特征。
对大连电视地域文化特征的静态观照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电视要有意地创造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来适应大众;从源流的角度来看,电视也在有意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承载和蕴涵着地域文化的本质特征。
本文将从第二个角度来分析大连电视的地域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的特征总要多多少少地在它的文化产品中刻下印记,或通过文化产品予以呈现。
对大连电视来说,虽然诞生的时间不足40年,但在它身上已表现出了大连地域文化的一些根本特征。
本文以最能体现电视文化特征的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和电视栏目为例对大连电视的地域文化特征来进行说明。
1.对以齐鲁文化为基因和内核的传统(根源)文化的固守和弘扬大连文化在形成初期受到北方(少数) 民族的影响,后期由于海上通道的畅通,更多的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与东北、北方地区的古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主要成分是中原文化而不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
中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对大连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是最根本和最深远的,因此,在大连的文化特征中,基因与内核就是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对天道、人道和天人关系的探索;俯仰天地的人文情怀;奋发有为的积极进取精神”。
大连电视台近40年问创作的电视剧“ 农村三部曲”、都市平安夜、相依年年、《守望幸福》、《闯关东》,电视艺术片有轨电车奏鸣曲》、《大树》,电视纪录片《海路十八里》、《凝固的记忆》等都植根现实,对民族、国家、家庭(家园)和人的命运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体现出浓烈的齐鲁文化色彩,也是对传统(根源)文化的固守和弘扬。
2.对外来文化借鉴、吸收和融合的电视文化国际化趋向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大连地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敏于借鉴、敢于吸收、勇于创新的品格,具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
影视作品中东北地域文化传播探究——以《乡村爱情》为例

声屏世界2020/7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东北乡土文化内涵电视剧《乡村爱情》是一部反映东北农村地域文化的电视剧,结构简洁、内容较为轻松,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自播出就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
早些年的乡村题材电视剧总是带有一些悲情色彩,同时带有浓厚的励志风格,观众的观看兴趣较低,收视率不高。
电视剧《乡村爱情》通过喜剧的形式展现了农村的现实生活,并且用极具娱乐的元素代替了现实矛盾,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在给观众带来快乐的同时让观众了解了乡村的生活现状。
剧中的很多角色都经过特殊设定,如其中刘能的人物设定是个急功近利的人,与亲家赵四不睦,终日想占尽便宜,耍尽风头,看到大脚开超市挣钱自己也开,看到别人家生孩子办庆典自己也跃跃欲试。
这种表现手法非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厌恶,反而在提起刘能的时候,观众想到的是他颤巍巍走路时候的模样,以及他怼人时候的表情和语言。
《乡村爱情》旨在挖掘草根文化的基础之上,用喜剧的手法将情感内核表达出来,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除此之外,电视剧《乡村爱情》与其诞生背景也是分不开的,2006年的中国大众传媒以电视为主流传播途径,电视引发的收视狂潮也在那个阶段慢慢显现,按照麦克卢汉(McLuhan )的理论,传播者按照受众的需求将信息转换为适当的编码传递出去。
十多年前,网络还不发达,观众只能通过电视获取信息、收获快乐,电视剧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大众娱乐方式,在小家庭生活模式的十多年前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至今,电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近些年成为全国观众了解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的特色,如莫言笔下的红高粱、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等都凝聚着自身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乡村爱情》的故事发生在东北黑土地的象牙山村,辽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一下子就带领观众进入了东北的农村环境。
除了耕种以外,观众能看到各种实业经济也在逐步发展,如豆腐场、花圃、鱼塘等,让观众感受到了东北农村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节目发展策略——以内蒙古卫视《蔚蓝的故乡》为例

员 的人所掌握 和接受 的任何其他 的才 能和 习惯 的复合体 。” 了很大 的变化 。少数 民族 地区的 电视节 目同样也面 临运营 改 少数 民族地 区的节 目遵循区域化特色化 的发展模 式是符合客 革 的问题 。电视 活动 已经成为 电视频道和 电视节 目最新 的营 观规律 的,是科学 的。因为 :1 富多彩的 民族文化 资源 可 销手段 ,一方面 活动可 以为节 目、频道 、电视 台产生 巨大 的 . 丰 以在打造 电视 节 目的 内容上起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 ,同时也可 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应 ,另一方面也可 以为节 目、频道盘踞 大 以提升 少数 民族 电视 台的核心竞争 力。2面对迅速发展 的 电 量 的人脉 资源 和社会资源 。对节 目、频道今后 的大型 活动资 . 视事业和高度 竞争的媒体市场环境 ,品牌 的建设和竞争力策 源重组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举办 电视活动 时还 要 略是至关重要 的,而 民族区域化就是最好 的品牌 和竞争力 。 注意几个方面 :1 . 找准商机,实现媒体 ,商家 ,受众的共赢 。 3电视媒 体的重要功 能之 一就是传播功 能,宣传 民族 文化 , 举办一项大 型活 动,最重要的就是活动经费 的来源 ,所 以寻 . 发扬地 区文 明本就是 电视媒体义不容辞 的责任 。
关键词 :少数 民族;地域化;定位;策略 中图分类号:G 2 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12 (0 )0 —0 80 6 28 2 2 1 1 50 7 -2
我国的电视事业虽然比发达 国家起步 晚, 经过近 5 但 0年 《 蓝的故乡》 确立“ 蔚 差异化” 特 色化” 地域化” 、“ 、“ 的 的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 的迅猛 发展 ,已跨入世界 栏 目战略,选题 内容紧紧 围绕 民族特色 、区域特色 , 以系列 电视大国的行列 。这不仅表现在 电视 的普及率、传播手段 的 化 日播形式 ,将庞杂 、丰厚 的草原文化精细化 分类 ,从现实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的影视传播策略研究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的影视传播策略研究
贾宁
【期刊名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4()1
【摘要】媒介地理学是媒介研究与地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跨域交叉的
新兴研究领域,它关注特定地域中形成的特定媒介形式以及在同一媒介形式中出现
的各种地理事象,认同不同地区受众对同一媒介内容的不同看法。
影视作为一种重
要的传播媒体,其传播策略的制订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特征、地域文
化差异和受众的地理定位等因素。
由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介地理学新论》一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
景观和尺度等核心元素和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作为读者了解、认识、研究和运用媒介地理学的参考用书.
【总页数】1页(PI0001)
【作者】贾宁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体系重构与资源优化
——全媒体视域下儿童影视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2.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广告的
传播策略研究3.使用与满足视域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以“毒舌电影”抖音账号为例4.媒介地理学视域下的影视产业发展研究5.媒介地理学视域下的晋
文化传播——以《中国影像方志》(山西卷)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作者:孙海苗
来源:《声屏世界》2013年第02期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社会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区域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
电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传播历史文化等相关题材时,具有视听结合、通俗易懂等优势。
县市级电视台是传播地域文化的主要阵地,地域文化是地方台节目本土化、特色化的根基所在,也是精品创作的源头活水。
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和实现路径
规划引领,打造精品。
挖掘地域文化,创作文化精品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和扩大电视传媒影响力的突破口。
要通过实施电视精品战略,进一步完善精品创作机制。
科学规划选题,建立对重点作品的立项、投入和效益评估机制,实行扶优、扶强政策,提高电视精品创作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
余姚广播电视台对精品创作工作有系统周密的长远规划,每年的精品创作工作更做到有计划有要求,并纳入岗位目标考核。
当前,有关余姚四先贤的另一部电视艺术片《黄宗羲》的拍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建立平台,立体传播。
通过新闻、专题、栏目、组织策划大型活动等多种手段立体传播,有力助推地域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如对先贤王阳明的宣传,除了电视艺术片《王阳明》,余姚市姚剧团还推出了篇章式传记体历史剧《王阳明》,获得多项国家级戏曲大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
2010年12月,余姚市又把《传奇王阳明》(共14讲)搬上了央视《百家讲坛》,请王阳明研究专家、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董平教授宣讲,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浙江宁海电视台创办于2004年4月的文艺栏目《人意山光》,为观众开启了一扇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窗口,成为一本具有史料和人文价值的宁海影像志和宣传本土优秀文化的精美名片,栏目三次获全国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展评一等奖,二十余部作品获得省、市乃至全国电视文艺多项奖项,成为县级台成功传播地域文化的一个典范。
宁海台之所以能取得这一骄人业绩,“是源于县级广电人对文化的自觉,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挖掘梳理,更是源于广电传媒人的现代传播意识。
”①
整合资源,巧借外力。
在交流中创作,在创作中交流。
通过与本地文化、史志等有关部门的合作,通过与外地电视台相关栏目的合作,取长补短,不少地方台的文化类节目和栏目日臻完善。
由于人力财力设备有限,余姚台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与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努力借助更大的外宣平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让外界对余姚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2009年5月,中
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在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录制端午节特别节目,余姚台与央视相关频道合作拍摄的专题片《余姚——文化之旅》、纪录片《河姆渡猜想》、中国塑料博览会文艺晚会《余姚之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一首歌·和谐余姚》等大型活动多次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进一步扩大了余姚的文化、经济影响力。
作为县级台,余姚台每年有二三十部专题片在黄河电视台和美国斯科拉电视网播出,宣传推介余姚。
地域文化具有强大的共鸣感、渗透性和发展性,这也是电视传播地域文化可依仗的先天优势。
如果我们注重在节目形态、结构、叙事方法等方面更多一些创新,这类节目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着力做好“五个结合”,
提升整体传播效果
发挥电视优势传播地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着力做好“五个结合”文章。
一是传播地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
传播优秀文化,重塑精神家园,广播电视重任在肩。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认为,“在(面对文化传承断裂)这种情况下,亟须广播电视站出来,以自己的方式追寻和呈现本地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凝聚当地民众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推力。
”②要传播好地域文化,就应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注入电视艺术创作生产的各个方面。
电视媒体只有立足本地文化,充分把握市场的文化环境和大众的文化心理需求,才能使观众真正“乐在其中”,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二是传播地域文化与宣传城市形象相结合。
余姚的城市宣传定位是“山水生态之城、历史文化之城、宜居宜业之城、幸福和谐之城”。
余姚台充分利用杨梅节、中国塑料博览会、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作为节点和契机,打造不同类型的城市宣传片,借力推广城市形象。
余姚台摄制了《心动余姚》《余姚传奇》等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投播,邀请省、市电视台来余姚制作专栏节目,提升余姚在全国的知名度。
三是传播地域文化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文化名人、民俗民风民情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电视媒体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开发运作中的重点,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拳头产品和支柱文化产业。
构建地域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关键要在传承历史和民间文艺传统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开发利用理念,精心研究和设计,合理开发、运作。
四是传播地域文化与推进旅游相结合。
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等与文化旅游的开发运作紧密相联,但目前众多的文化资源还缺乏系统的盘点和整合,更缺乏地域文化的大力挖掘和大手笔的特色文化宣传,这有待于电视媒体人与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中国余姚杨梅节”通过余
姚台的精心包装、积极推介,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余姚杨梅中国红”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杨梅节吸引20多万游客来余姚观光、采摘、体验。
“中国余姚杨梅节”被中国节庆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节庆,余姚荣获全国优秀节庆城市称号。
五是传播地域文化与注重精品立台相结合。
精品是立台之本,竞争之宝。
要大力实施“精品立台”战略,创作“三贴近”优秀节目,不断增强节目创新创优能力,打造栏目品牌。
要加强合作,培养人才,尤其是具有综合媒体素质、掌握高科技的复合型广播电视人才,激发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地域文艺精品的创作要找准切入点,并与整理、挖掘、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土化,弘扬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一个县市级电视媒体要想创作出有特色、叫得响的作品,必须扎根本土,凸显本地特色,地域文化恰恰为电视媒体的创作提供了一座资源丰富的题材宝库,关键是要做好传播文章。
(作者单位:余姚广播电视台)
注释:
①陈剑飞:《用电视记录方式构筑影像版地方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
②张振华:《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提高广电传播的双重有用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