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一年级)小学生科学实验基本要求及实验步骤
![(一年级)小学生科学实验基本要求及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a9ddd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2.png)
(一年级)小学生科学实验基本要求及实验步骤为了帮助一年级小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以下是一些基本要求和实验步骤的建议。
基本要求- 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应该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
- 实验材料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不包含任何危险或有毒物质。
-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场所的整洁和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 在实验之前,小学生应知道实验的目的,并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
- 实验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实验场所,并将实验用具妥善保存。
实验步骤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小学生进行的简单科学实验的步骤:实验一:浮与沉1.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橡皮、纸等。
2. 把这些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一个装满水的中观察。
3. 小学生应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是浮还是沉。
4. 结论:浮在水上的物体比水轻,沉在水中的物体比水重。
实验二:颜色变化1. 准备一些颜料,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2. 在几个不同的中,倒入一些水。
3. 小学生应在每个中加入不同的颜料,搅拌均匀。
4. 观察每个中颜料的变化。
5. 结论:颜料的颜色可以在不同的液体中发生变化。
实验三:种子发芽1.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和一些盆栽土壤。
2.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盆栽土壤中,轻轻压实。
3. 小学生应在每个盆子上标记种类。
4. 每天给盆栽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 观察并记录每个种子的发芽情况。
6. 结论: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芽生长。
以上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小学生进行的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实验步骤。
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有趣而安全的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2a385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4.png)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室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下面将介绍一种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的流程,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 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可以是验证某个科学原理,观察某种现象,探究某种规律等。
明确实验目的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前了解实验的预期结果,为实验的进行做好准备。
2. 实验装置和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装置和材料。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并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摆放整齐,便于学生取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的名称和用途,让学生对实验装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要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复杂和困难。
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在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时,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
同时,还可以向学生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4.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掌握实验结果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学生需要准确地记录各个实验条件和所得到的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整理实验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果总结和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梳理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清晰的总结。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等顺序进行写作。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整理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18b3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f.png)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整理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小学科学实验的步骤。
1.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温度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水;2)将烧杯放在加热板上,开启加热板的开关;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观察水的加热过程,并记录温度的变化;5)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沸腾时的温度;6)关闭加热板,等待水冷却,再次测量室温。
2. 实验名称:空气的存在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和一张面积稍大的塑料薄膜;2)将塑料薄膜拉紧,并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上;3)将面膜移到塑料瓶子的中心,并固定好;4)用吸管将瓶内的空气吸尽;5)观察面膜的变化,如果面膜向外扩张,说明瓶内有空气存在;6)恢复瓶内的空气,再次观察面膜的变化。
3. 实验名称:水的过滤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漏斗、一个过滤纸和一杯脏水;2)将过滤纸折叠成漏斗形状,放置在漏斗中;3)将漏斗放在一个可以承接水的容器上;4)将脏水倒入漏斗中,观察脏水经过过滤纸后变得更清澈;5)记录过滤水过程中的变化;6)观察过滤纸上的杂质。
4. 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步骤:1)准备一株植物和一个有水的透明玻璃罩;2)将透明玻璃罩放在阳光下;3)在玻璃罩中放置一片叶子,确保叶子不碰到容器壁;4)观察叶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5)观察一段时间后叶子的颜色变淡或枯萎;6)解释叶子变化的原因。
5. 实验名称:物体的磁性实验步骤:1)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纸夹、杯子、铁钉等;2)将这些物体挨个拿近一个磁铁;3)观察物体的变化,并记录下来;4)分析哪些物体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被吸引;5)总结物体磁性的特点;6)可以进一步涉及磁极和磁力线。
总结:小学科学实验的步骤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给出了五个不同实验的步骤,包括水的沸腾温度、空气的存在、水的过滤、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体的磁性。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1753d51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a.png)
⼩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1、组装带有开关的串联电路(于龙⾔整理)实验⽬的:认识简单电路实验材料:⽤电器2个(⼩电珠及电珠座);开关1个;电池⼀节;电池夹⼀个;导线⾄少3条。
实验步骤:(1)将⼩电珠装⼊电珠座。
(拧的时候注意松紧度,太松易接触不良,太紧则易坏)(2)⽤导线将2个电珠座,电池夹,打开的开关依次⾸尾相连。
(如图)L1 L2(3)检查⽆误后将电池放⼊电池夹。
(4)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珠都亮了。
(5)断开开关,两个⼩电珠同时熄灭。
(6)拧下⼩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个⼩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电珠L2,发现另⼀个⼩电珠L1也不亮。
分析数据及现象:通过闭合开关,⼩电珠都亮;断开开关,两个⼩电珠同时熄灭,我们发现开关控制着整个电路的通断。
⽽拧下⼩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个⼩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电珠L2,发现另⼀个⼩电珠L1也不亮。
我们发现各个⽤电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个⽤电器毁坏,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实验结论:(1)串联电路是将整个电路串在⼀起,(包括⽤电器、导线、开关、电源)(2)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只有⼀条通路B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C各⽤电器之间相互影响2、实验题⽬是:组装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姜红⽟整理)实验⽬的:认识并联电路实验器材有:电池2节(⼀节也可以)、开关3个、电珠2个、导线若⼲实验过程:⾸先,我要组装的是具有⼀个总开关的并联电路,将电池安装到电池盒中,正极、负极分别连接上导线,在导线⼀端安装⼀个开关(注意,这个开关要断开)在开关的另⼀端连接两根导线,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两个⼩电珠,再⽤⼀根导线将两个⼩电珠连接起来,最后,将电池另⼀端的导线连接到两个灯泡的导线连接处。
当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亮,当开关断开,两个灯泡都灭。
当其中⼀个灯泡出现故障(同时,动⼿操作,将其中⼀个灯泡的电路断开)另⼀个灯泡依旧亮着。
这就是由⼀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的并联电路。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基本步骤概述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基本步骤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3c08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d.png)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基本步骤概述科学实验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等一系列步骤,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概述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1.确定实验目的在进行任何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实验目的可以是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目的的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关注实验中关键的观测和结果记录。
2.收集材料和准备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的要求,学生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实验装置。
例如,在观察水的变质实验中,学生需要准备盛水的容器、不同颜色的食品染料等。
3.制定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学生需要制定实验的具体步骤。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步骤可以包括种植种子、给予适量的水和阳光等。
4.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他们应该逐步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学生需要记录植物的发芽时间、高度和变化等。
5.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实验的结果。
他们可以用图表、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进行记录。
例如,在观察水的变质实验中,学生可以记录不同水样品的颜色变化,并用文字描述实验结果。
6.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他们应该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实验中,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率,并得出结论。
7.提出问题和进一步探究在完成基本实验后,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进一步实验探究来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后,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比如什么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然后设计进一步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逐渐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他们能够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为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导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b5e63204a7302768e9939d2.png)
5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清点实验器材:量筒一个、100ml烧杯一个、玻璃棒一根、钥匙一个、托盘天平1架、小型纸片10片、食盐一袋二、实验步骤:1、用托盘天平称量1g食盐于纸片上,称量10份;2、用量筒取50ml清水于烧杯中;3、将一份食盐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至溶解;4、新加一份食盐,重复以上步骤,直至不能溶解食盐为止;5、记录并统计加入食盐的量(最后一份食盐不计入结果)三、实验结论:50ml水能溶解克食盐四、整理器材分离食盐和水一、清点实验器材:浓盐水一份、玻璃棒一根、蒸发皿一个、石棉网一张、三角架一个、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装有清水的烧杯一个二、实验步骤:1、用玻璃棒取适量浓盐水于蒸发皿中(玻璃棒引流);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完的火柴甩灭后放进装有清水的烧杯中;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4、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还是很烫的;酒精灯的使用)三、实验结论:浓盐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以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了蒸发皿中。
五、整理器材检修电路故障一、清点实验器材:小灯泡两个、电池盒两个、导线六根、电池4节。
开关一个二、实验步骤:1、用小灯泡、电池盒、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2、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3、检测电路故障;4、排除故障并修复电路。
(试验单)三、实验结论四、整理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器测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水平拉力一、清点实验器材:弹簧测力器一个、重物一个二、实验步骤:1、检查弹簧测力器是否调零;2、手持弹簧测力器的边缘,使测力器竖直,调零弹簧测力器;3、测量物体(静止悬空)所受到的重力,平视指针读数;4、手持弹簧测力器的边缘,使测力器呈水平状态,调零弹簧测力器;5、用测力器匀速拉动重物,平视指针读数,测三次。
(试验单)三、实验结论四、整理器材用线和钩码制作“30秒摆动XX次的钟摆”一、清点实验器材:细线若干、钩码一盒、带铁夹的铁架台一台、秒表一个、记录单二、实验步骤:1、用细线、钩码、铁架台制作一个摆钟;2、用秒表测量摆钟30秒摆动的次数;3调整钟摆的摆长,是钟摆30秒摆动30次(若摆动次数超过30次则增加摆长,若不足30次则缩短摆长)。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1c22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a.png)
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流程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在进入小学科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和遵守以下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1.佩戴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在实验室中操作时,应佩戴实验室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物理和化学伤害。
2.遵循实验室规则和指示:在实验室中,我们应严格遵循实验室规则和指示。
这包括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乱扔垃圾、不做与实验无关的行为等。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阅读和理解实验步骤、化学品标签、安全标志等相关信息。
3.正确处理化学品:在实验室中,我们要学习正确的化学品处理方法。
首先,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化学品标签上的信息,包括危险性等级、使用方法、保存要求等。
然后,要根据实验需要准确取用化学品,并注意化学品的正确混合和储存方式。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将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清单整理出来,并逐一准备好。
确保器材和材料处于良好状态,无损坏和污染。
2. 确定实验操作顺序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预先确定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步骤。
根据实验的要求和逻辑关系,将操作步骤进行合理的排序,并编写成清晰的步骤说明。
3.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预先确定的操作顺序,开始进行实验操作。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根据实验步骤进行仔细严谨的操作。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稳定。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记录。
4. 处理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操作后,需要认真处理实验结果。
首先,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或总结。
实验报告或总结应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结论等内容,并要求语言准确、清晰。
5. 清洁实验器材和材料在实验操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器材和材料的清洁工作。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将使用过的器材和材料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d5ca2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9.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解析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1dcb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7.png)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解析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几个常见的小学科学实验为例,详细解析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一、水的沸腾温度实验水的沸腾温度是物质的性质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过程,并了解到水的沸腾温度是100摄氏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可以是酒精灯或电炉)实验步骤:1. 准备烧杯,倒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 点燃火源,放在烧杯的下方,逐渐加热水。
4. 观察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5. 关闭火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需要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可以是小苗或叶片)、透明塑料袋、水、橡皮筋实验步骤:1. 准备一盆绿色植物,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使其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2. 将透明塑料袋套在植物上方,用橡皮筋固定。
3. 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塑料袋内部产生了水蒸汽。
4. 解释实验现象,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释放出水蒸汽。
三、物体的浮力实验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重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水、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头、塑料球等)实验步骤:1. 准备透明容器,倒入适量的水。
2. 将不同重量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
3. 解释实验现象,重量比浮力大的物体会下沉,重量比浮力小的物体会浮起。
四、电流的导电实验导电是电流通过物体的能力,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而非金属是较差的导电体。
实验材料:电池、电线、灯泡、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铁钉、铜线、塑料棒等)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电线的两端相连。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88380b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d.png)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科学实验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的例子:1.阳光的颜色材料:一块白纸、一支尖笔、一个玻璃棱镜(或玻璃杯)步骤:将玻璃棱镜(或玻璃杯)放在纸上,用尖笔将棱镜的形状描绘在纸上。
将棱镜放在纸上,将纸放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观察明亮的光谱在纸上的形状。
然后移动棱镜,观察光谱的变化。
2.浮力实验材料:一个塑料杯、一张纸步骤:把塑料杯装满水,然后把纸平铺在杯口上。
缓慢地把杯子倒过来,观察纸上的水是否漏出。
解释为什么纸上的水不会漏出来。
3.发声实验材料:一个空的纸张卷筒、橡皮筋步骤:将橡皮筋固定在纸张卷筒的两端,然后轻拉橡皮筋并放松,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调整橡皮筋的紧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4.水分的运输材料:两个玻璃杯、两根纸巾步骤:将两个玻璃杯放在桌子上,杯子之间有一定距离。
用纸巾将两个玻璃杯连接起来,确保纸巾中间凹陷。
用一个扫帚拨动纸巾的一端,观察水分是如何通过纸巾传播的。
5.弹簧的运动材料:一个弹簧、一个小球步骤:将弹簧竖直放置,然后用手指轻轻地将小球放在弹簧的顶端。
观察小球是如何在弹簧中反弹和运动的,观察小球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
6.空气的压力材料:一个饮管、一个塑料袋、水步骤:将饮管放入塑料袋中,并将袋子封好。
在饮管上注入水,观察袋子的变化。
继续加水并观察袋子是否会破裂。
7.色素的扩散材料:一杯水、食用色素、一条毛细管步骤:将食用色素滴入水杯中,然后用毛细管轻轻地搅动。
观察色素是如何从一点扩散到整个杯中的。
以上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d1fc41b0c77da26925c5b04f.png)
沸腾的水
100℃
人体
37℃
生长成熟的鸡
41.5℃
结冰的水
0℃
年级
五(上)
实验题目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准备
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方法步骤
及现象
方法步骤:
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例如:生活中火炉自炉堂至炉身及烟囱的热传递和修炉火用得铁杆的热传递、锅身自锅低至锅把的热传递等都属于热传导。
2、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例如:生活中的锅身锅把、车身车把等类物品所用的材料都有所不同。
实验二、(传热比赛)
1、将不锈钢勺、塑料勺或瓷勺、铜棒、木筷等材料,同时放入热水中。
2、预测这些材料会一样热吗?如果不一样,哪种比较热?
3、过几秒钟后,用手指分别摸这些材料,哪些最热?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会看到金属类物品传热能力较强,多数非金属类物品传热能力较弱。
实验注意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预案
制作者:
2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预案
年级
五(上)
实验题目
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准备
向日葵、菜豆、玉米的种子(或豆苗)、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透明塑料瓶3个(剪掉上部分)、烧杯、水等。【除烧杯外全部自备】
方法步骤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的步骤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919da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5.png)
小学一年级科学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在进行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步骤和方法。
首先,选择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实验题目,比如“水的流动”。
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以及重物和轻物体在水中的行为。
1. 准备材料:
- 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或塑料瓶)
- 水
- 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子、塑料玩具等)
2. 设想实验:
-
请孩子们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把水倒进容器中,会发生什么?当他们把物体放进水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3. 进行实验:
-
让孩子们依次倒入水,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可以让他们看到水是如何填满容器并溢出的。
-
接着,让他们一个一个地放入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观察每个物体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比较重的物体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则会浮起来。
4. 引导思考:
-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表现不同?可以问他们关于重力和浮力的问题,让他们尝试回答。
5. 总结实验结果:
-
实验结束后,帮助孩子们总结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可以让他们画出实验的步骤和结果,或者简单记录在笔记本上。
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还能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
这种
拟人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仿佛成为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索和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步骤总结
![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步骤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9b55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c.png)
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步骤总结科学实验是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探索自然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他们可以亲身参与观察、提问、预测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总结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步骤,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规划和完成科学实验。
1.选择一个科学问题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首先选定一个科学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与他们正在学习的科学知识相关。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或者探索不同材料的磁性。
2.提出假设在确定科学问题之后,小学生需要提出一个假设,即关于问题的一种解释或猜想。
假设应该与他们的科学知识相符,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例如,如果他们想研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他们可以假设“植物在充足的阳光下会更好地生长”。
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整个科学实验的核心。
小学生应该思考如何进行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
他们需要确定实验材料和仪器,并且规划实验步骤。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他们可以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进行观察,从而得出结论。
4.收集所需材料和仪器在进行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这些材料和仪器应该与他们的实验设计相符,并且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观察和测量。
他们可以从家中、学校实验室或者购买适当的实验工具。
5.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小学生应该按照他们在实验设计中规划的步骤进行实验。
他们需要在实验记录本上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在记录过程中,他们应该尽量准确和清晰地描述实验步骤和数据。
6.收集数据和进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测量实验现象。
他们可以使用量杯、计时器、温度计等工具来收集数据。
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他们需要进行多次观察,并记录每次观察的结果。
7.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在完成实验之后,小学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制作图表、计算平均值、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等。
通过分析数据,他们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验证或修正他们的假设。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大全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步骤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e17be96f1aff00bfd51e20.png)
实验一:比较材料的软硬实验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实验二:比较材料柔韧性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实验三:造一张纸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操作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注意事项: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2、注意桌面的卫生。
实验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小学科学简单实验步骤分享
![小学科学简单实验步骤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db6fae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9.png)
小学科学简单实验步骤分享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简单科学实验步骤。
1. 实验:浮力材料:一个空的塑料瓶、一杯清水、一块胶布步骤:1.将瓶子填满水,将杯子放在桌子上。
2. 将瓶口朝下放置在杯子上,确保瓶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3.慢慢地从杯子中移除胶布,观察瓶子是否会浮起来。
解释: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当我们从杯子底部移除胶布时,瓶子内的水会因重力而受到向下的拉力。
而水从瓶子底部流出时,液体会产生上升的浮力,使瓶子浮在水面上。
2. 实验:静电吸附材料:一个塑料梳子、一块小纸片步骤:1.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或穿着纺织物摩擦梳子。
2.尝试用梳子吸附纸片。
解释: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或摩擦梳子时,摩擦会将带有电荷的电子转移到梳子上。
这导致梳子带有负电荷,而纸片带有正电荷。
因此,当我们尝试用梳子吸附纸片时,静电将二者吸附在一起。
3. 实验:铁磁吸附材料:一根磁铁、几个金属纸夹或其他金属物品步骤:1.将金属纸夹或其他金属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
2.尝试用磁铁将这些金属物品吸附起来。
解释:铁磁体可以产生磁场,而金属物品受到磁场的影响会被吸附在一起。
当我们将磁铁靠近金属纸夹时,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对金属纸夹的铁材料造成吸引力,从而使金属纸夹被吸附在磁铁上。
通过这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小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界中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并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鼓励小学生在学校或家中进行这些简单实验,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详解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6296f4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d.png)
小学科学实验步骤详解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正确的步骤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一、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目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而假设是我们对结果的预测。
明确了目的和假设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了。
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需要列出一个清单,确保所有需要的物品都齐备。
例如,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我们可能需要种子、土壤、水和花盆等。
在准备仪器时,我们需要确保仪器的完好,并且能够正确操作。
二、实验的步骤1. 步骤一:收集数据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图书馆、互联网或者其他可靠的来源。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
2. 步骤二:制定实验计划在制定实验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和假设,以及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我们可以画一个实验流程图,将实验的步骤和顺序清晰地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全过程。
3. 步骤三: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按照实验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
首先,我们要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然后,我们可以开始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要求。
4. 步骤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图像或文字等形式来展示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结果。
5.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在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们可以回顾实验的目的和假设,检查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1d7a2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8.png)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南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为小学生提供一份科学实验操作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实验。
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实验器材、了解实验步骤和规则以及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1. 准备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常见的实验器材包括试管、滴管、量筒、显微镜等。
确保实验器材干净整齐,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了解实验步骤和规则: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或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并理解其中的每个步骤。
特别注意实验中的安全规则,如佩戴安全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质等。
3.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选择一个安全、宽敞、通风的实验环境。
在操作实验时,尽量远离易燃物品和电源,保持桌面整洁,以防止意外发生。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了。
按照指导书或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2. 注意实验时间和条件:有些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到结果,而有些实验需要特定的温度、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要按照要求控制好实验时间和条件。
3. 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图表的形式记录,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4. 注意实验操作的顺序:有些实验需要按照特定的操作顺序进行,如倒入液体、混合固体等。
在操作中要特别注意顺序,避免实验结果和目的产生偏差。
5. 小心操作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往往比较脆弱,需要小心使用。
在使用滴管和量筒时,要避免碰撞和摔落。
在使用火源时,要格外小心,避免火灾和烧伤。
三、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实验完成后,我们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实验的价值和学习成果。
1. 对比实验数据和预期结果:将实验数据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异和共性。
可以根据差异和共性得出结论,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bff31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8.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南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小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探索自然现象,进而理解科学原理。
然而,科学实验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本文将为小学生提供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帮助他们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小学生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
首先,确保所有实验用品都处于正常状态,没有损坏或缺失。
然后,将所需材料按照实验指导书或老师的要求准备好,放置在实验桌上。
如果实验需要使用火源或危险化学品,应该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进行。
第二步:读懂实验步骤在进行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细心阅读并理解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
如果有任何不明确的地方,应该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同时,小学生应该了解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第三步:注意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该牢记以下几点:1. 戴好实验室服装(实验服或固定袖口的长袖衣物)和实验手套,避免实验液体溅到身上或手中。
2. 避免直接闻实验化学品的气味,并远离鼻子、眼睛等易受伤的部位。
3. 小学生需要清楚实验室急救箱的位置,并知道如何使用其中的应急物品。
4. 禁止尝试未经允许的实验或调换实验室器材的位置,以免发生意外。
5.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和清洗双手。
第四步: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小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
如果实验涉及多个试验管或容器,应该标记清楚以免混淆。
对于涉及量取、混合或倒液体的操作,小学生应该注重准确度和小心谨慎。
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小学生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现象上,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第五步: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是巩固小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使用实验记录本或笔记本来记录实验现象和步骤。
在记录中,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现象和所用材料的数量。
同时,小学生应该尝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简单实验步骤指南
![小学科学简单实验步骤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c94f5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8.png)
小学科学简单实验步骤指南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步骤指南,供小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尝试。
实验一:水的三态转变材料:- 一个小锅- 水- 冰块- 火源步骤:1. 将小锅放在火源上,并将水倒入锅中,待水温升至100摄氏度时,观察水的现象。
2. 将冰块放入小锅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关闭火源,等待锅中的水冷却,再次观察水的现象。
4. 思考: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实验二:植物的光合作用材料:- 一片绿叶- 一杯水- 太阳光步骤:1. 将绿叶放入杯中,加入水。
2. 将杯子放在阳光下,待一段时间后观察绿叶的变化。
3. 思考:为什么绿叶在阳光下会发生变化?这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实验三:氧气的存在材料:- 一根蜡烛- 一杯水- 一根长而细的金属针步骤:1. 将蜡烛竖立在杯中,并点燃蜡烛。
2. 将金属针插入蜡烛的火焰中,然后将其迅速插入水中。
3. 观察杯中的现象。
4. 思考:金属针插入水中后,水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和氧气的存在有关吗?实验四:吸水现象材料:- 一杯水- 食盐- 一根棉线- 一根刺破的塑料管步骤:1. 在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搅拌均匀。
2. 将棉线一端沿塑料管穿过,然后将刺破的塑料管一端插入杯中。
3. 观察塑料管中的现象。
4. 思考:棉线为什么能够从杯中吸水?这和浸润性有关吗?通过以上简单的实验,小学生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然,这只是科学探索的开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更进一步,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不断探索科学的奥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三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比较材料得软硬实验目得:1、材料得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得物体破坏它得表面。
2、用简单测量得方法检验材料得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得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与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与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与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得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得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得,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得,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比较材料柔韧性实验目得:1.柔韧性就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得性质。
2.用简单测量得方法检验材料得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得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得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得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得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得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得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得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与15厘米后前端弯下得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1、实验得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实验名称:造一张纸实验目得:了解纸得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得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操作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与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得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与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4、观察我们造得一张纸。
注意事项: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2、注意桌面得卫生。
四、实验名称:材料在水中得沉浮实验目得:1、不同得材料在水中得沉浮就是不同得,物体在水中得沉浮与构成得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得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得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得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得金属块、木块与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实验步骤及方法:1、出示金属块、木块与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就是由什么材料做得。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得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就是沉得,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就是浮得。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实验后桌面要干净五、实验名称:水与油得比较实验目得:1、水与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得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就是长一些得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实验步骤及方法:1、观察水与食用油提供给每组一杯水与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得相同与不同之处,2、滴液比较分别把水滴与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与报纸上,它们得状态一样吗?3、比较水与油得轻重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就是食用油重。
注意事项:1、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得方法2、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得物体上时,为了实验得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得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与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得形状就是否一样(必做)六、实验名称:比较水得多少实验目得:认识测量水得工具,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水。
实验器材:水、烧杯、量筒实验步骤:1、观察猜测2、证实猜测3、测量4、量筒测量注意事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得凹液面得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得体积数。
(必做)七、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目得: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得多少(体积)就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得。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得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得基础上进行预测与解释。
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杯中得纸会湿吗?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得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得变化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与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得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得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1、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必做)八、实验名称:空气有重量吗实验目得:空气有一定得重量,但就是重量很轻。
实验材料: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实验步骤及方法:1、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2、小天平调平。
改进小天平得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得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得气球挂在小天平得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得气放掉,观察小天平得变化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得气球挂在小天平得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得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得气球,观察小天平得变化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得现象。
注意事项1、天平上得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2、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九、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目得:利用实验证实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餐巾纸、水。
操作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得纸湿了吗?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得水,视线与温度计得液面持平。
三年级下册一、实验名称:温度与温度计实验目得:1、知道温度得定义与单位。
2、认识一些常用得温度计。
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得温度。
实验材料:水杯不同温度得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得温度,选择合适得温度计。
2、测量中,温度计得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
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等待温度计内液面保持稳定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离开被测物体。
5、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注意事项:1、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2、如果温度计得管子破裂,立即告诉老师妥善处理!(必做)二、实验名称:测量水得温度实验目得:学生选择合适得温度计去测量物体得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得温度得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实验步骤: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就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得下端浸入盛冷水得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得下端浸入盛热水得烧杯里,观察、读数。
注意事项:1、手拿温度计得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得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得水,视线与温度计得液面持平。
三、实验名称:水与水蒸气实验目得: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得水蒸气冷却变成瞧得见得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实验材料:两个杯子冰热水。
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2、用一只大得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得小杯子。
3、观察发现罩着得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珠。
(可以解释:从水里出来得热蒸气遇到较冷得玻璃杯就冷却下来,形成可见得水滴)4、将装满冰得玻璃杯放在桌面上。
5、观察发现杯外壁上有小水珠。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得水蒸气遇到装有冰得玻璃杯冷却下来,形成了小水滴。
)注意事项:1.放在上面得杯子温度相对要低。
2.教室内湿度要大,实验效果明显。
四、实验名称:磁铁有磁性实验目得:实验检验磁铁能吸铁,用磁铁能吸铁性质判别物体就是不就是铁材料做得。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布(纸)、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与相关铁制品。
实验步骤:1、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得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隔着纸(布)等非铁质固体去吸引铁片、铜片、木片等,观察实验现象。
3、将铁片放入有水得容器中,用磁铁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1、隔着得物体不能太厚。
2、不能隔着铁制品做实验。
3、整理仪器与实验桌。
(必做)五、实验名称:磁铁两极实验目得:两极得磁力最大,一极指南,一极指北。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得磁铁记号笔。
实验步骤:1、将两块没有标识得磁铁,将它们得磁极相互接近。
手有什么感觉。
2、把两块磁铁得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
观察现象。
3、用符号标出吸引与排斥得情况。
注意事项: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
六、实验名称:磁极得相互作用实验目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得磁铁细线实验步骤: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2、磁铁静止下来,用一块磁铁一端去接触。
观察现象。
3、再用磁铁得别一端接触磁铁。
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1、蹄形磁铁得南北极。
2、环形磁铁得南北极。
3、要反复多做几次。
(必做)七、实验名称: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实验目得:通过实验知道一块磁铁,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得影响,磁力得大小就是不会发变化得。
如果增加磁铁得数量,磁力得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增加或减弱)。
实验材料:多块环形磁铁木(塑料)片。
实验步骤:1、将木片垫起,磁铁放在木片上。
2、在下面吸回形针,吸回形针得数量表示磁力得大小。
3、叠加一块同样得磁铁,做上述实验。
环形磁铁得磁极在磁铁得上下面, 同极叠加时磁力减小,异极叠加时磁力增大。
4、反复多做几次,记录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1、为了公平比较磁力大小,几个磁铁磁力大小要相同。
2、测量磁力大小得方法要保持相同。
3、不同得方法得叠加,磁力得大小不同。
八、实验名称:做一个指南针实验目得:用磁铁摩擦方法制磁针,判别磁针得南北极。
实验材料:钢针磁铁线水槽吹塑纸。
实验步骤:1、用磁铁摩擦钢针得方法做一根磁化得钢针。
2、有磁铁检测一下,钢针就是否变成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