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流程 精
小学数学教案的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的流程
主题:学习数字的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3. 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 实际情境中数字的比较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或物品,引导学生对大小进行比较,提出问题如:“哪个物品
更大?”
2. 概念引入:介绍比较大小的符号,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书写数字,两两进行比较,并标注符号,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
方法。
4. 拓展:设计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比如比较身高、
体重等。
5.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思考比较大小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巩固所学
知识。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实际情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比较大小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是否设置了足够的练习和实际情境的应用,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学生在学习中是否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较大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
主题:学习加法运算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即数的认识和数的编排。
2. 通过口算题目进行热身,如2+3=?。
二、讲解(15分钟)
1.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和。
2. 通过示范和解释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3. 引导学生在加法运算中注意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口算题目并互相核对答案。
2. 布置书面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疑惑。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回。
六、反思(5分钟)
1.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浅析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浅析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小学数学练习课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二、课前准备1.熟悉教学内容在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前提下,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课堂上需重点讲解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讲解思路。
2.设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3.准备教具和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要准备相应的教具和课件。
教具可以是数学器材、图表、模型等,通过使用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4.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前,教师应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等方式,创设积极、活跃、互动的教学氛围。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上课环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2.清晰讲解知识点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要结合生活实例或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同时,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
3.灵活运用教具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具和课件,加强对知识点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解题方法。
同时,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步骤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步骤:
1. 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和的数学运算。
2. 利用具体例子说明加法运算的步骤:例如,23 + 5 = 28。
解释其中23是被加数,5是加数,28是和。
3. 讲解进位的概念:当相加的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大于10时,需要将进位的数加到十位数上。
4. 练习加法运算: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35 + 6、46 + 9 等。
5.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进位的规律:让学生继续做加法运算,观察哪些情况下需要进位。
6. 练习加法口诀:通过歌曲或口号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加法口诀,如“个位相加,十位进位”。
7. 练习加法算式的换位:让学生做一些换位加法的练习,如25 + 7 等,加深对加法规律的理解。
8. 贴近生活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加法运算的问题,如购物、计算零花钱等。
9. 作业: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10.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技巧。
通过以上教学步骤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教案小学步骤
数学教案小学步骤
教学主题: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单步加法运算(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掌握单步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讲解加法运算规则(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单步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如何进行个位数的加法运算,并举例说明。
3. 案例演示与练习(15分钟)
教师通过板书等方式展示几个加法运算的实例,并让学生一起完成。
随后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练习与复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些加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最后几分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当天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在家中继续练习加法运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单步加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给学生提供类似的加法运算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小学中、低段数学计算课课堂教学流程
英民小学幸福课堂第一学段(1-2年级)计算课教学基本流程教学原则:1、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兴趣。
2、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算理,初步掌握计算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利用多种有趣的活动进行练习,巩固、熟练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基本类型:1、实例导入——利用生活的实例或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本节新课。
2、游戏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激发课堂气氛而导入。
3、故事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利用动听、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主题。
4、谈话导入——结合本节课上的一些关键词语而导入新课。
5、旧知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换个角度学习或变式习题导入。
环节二:学习新知(10分钟)基本步骤:1.教师用大屏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展示的场景提出问题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也可由教师设计一些问题)。
2.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3.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点拨(板书)。
环节三:闯关练习(15分钟)目的:通过闯关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感到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教学。
基本步骤: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层闯关(可以用个别提问、分队比赛、开火车等形式进行提问)。
2.对学生闯关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点拨。
(板书)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基本类型: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解本节课数学题的策略。
常用有: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呢?2、用有挑战性、有趣的练习小结。
3、让学生圈出老师黑板上板书的重点、难点来总结,并且要学生讲出为什么?4、故事总结。
5、小游戏总结。
6、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性总结。
英民小学幸福课堂第二、三学段(3-6年级)计算课教学基本流程教学原则:1、结合学生和本节课知识特点,优化使用教材。
2、关注学生自学过程,教师适时指导。
(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3、在练习反馈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根本流程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2、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6、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11、练习课; 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
一、概念教学根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根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承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根底。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拟、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根底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拟、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开展学生的思维构造,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提醒出概念。
4、稳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表达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过程流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教师备好本次课程所需的教材和教具。
2. 课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3. 教具:准备好足够的数学用具,如算盘、计算器等。
4. 环境:保持教室环境整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题引入本课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详细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他们的思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 练习: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2.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纠正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反思:教师回顾本次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2.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内容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合作交流1. 老师出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合作交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一、课程内容概述
1.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
3.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用具和教材
2.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素材
3. 整理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三、教学实施
1.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2. 讲解教学内容和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实践操作
四、巩固提升
1. 布置相关作业和复习计划
2. 提供学生辅导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五、课堂总结
1. 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梳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3. 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六、课后反思
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 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七、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向学生及家长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意见
3.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案例《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练习课)》教学案例我开始教数学时,以为数学练习课就是做练习题,对练习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没有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应有的价值。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习题做了不少,收到的效果却不会好。
哪练习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呢?后来我通过学习有关教学论文和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知道了练习课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把知识提升让学生达到内化,形成学生自身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层次性,有一次,我尝试讲《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练习课)》,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课堂片段一:师:比较体积和表面积时你发现了哪些不同点?生1:说出体积和表面积意义师出示练习题(求表面积或体积的生活问题),辨别这些题是求什么?(生自由讨论、完成再回答)生2:体积和表面积计量单位的不同师问:请说出常用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单位师出示练习题,请为这些物体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生3: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师随机板书)师:谁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我们用怎样的方法计算,能说说字母如何表示吗?(练习课开始,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梳理,在梳理到意义上的区别时,出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进行分辨,加深对体积和表面积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技能。
为区分体积单位和表面积单位的不同,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明确这两种单位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对比,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使学生对先前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使知识掌握更牢固,能紧紧围绕练习目标进行练习设计,符合练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片段二:教师出示一玻璃鱼缸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鱼缸,联系我们最近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略)出示鱼缸数据: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那要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篇1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
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五分之三。
《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课不能局现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如何让数学练习课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概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究竟怎样的练习课才能让学生听起来“有听头”、教师上起来“有上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接下来我就在练习课上的体会浅谈如下:一、练习课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练习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
一要水乳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三要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是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
例如,在练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如中间有“0”的乘法进行单独训练或是对持续进位分乘法进行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9,并能够写出相应的数字
2. 能够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
3. 能够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实物小玩具、图片
2. 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或教学活动室
三、教学步骤
1. 整体引导(5分钟)
- 引导学生看数字卡片,念出数字0-9,并和学生一起读
- 让学生看实物小玩具,并尝试用数字卡片对应每个物品的数量
2. 数字认识(15分钟)
- 通过数个实物小玩具或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数量,然后用数字卡片标出
- 让学生尝试写出数字0-9
3. 数字比较(10分钟)
- 拿出两组不同数量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比较其数量,然后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哪组数量更多,哪组数量更少
4. 游戏活动(15分钟)
- 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赛或合作来巩固数字认识和比较的能力
- 比如“认真数一数”、“谁是数字王”等游戏
5. 教学总结(5分钟)
- 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数字认识和比较的重点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四、作业布置
-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实物数量,用数字写出来,或者和家人一起玩数字比较的游戏五、教学反思
- 回顾当天教学过程,总结哪些内容学生理解较好,哪些内容需要加强教学
- 思考下一节课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知识
注:以上教案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练习课小学数学教案
练习课小学数学教案课题:加减法练习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和“退位”进行加减法计算。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法的进位计算。
2. 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法的退位计算。
教学难点:1. 两位数减法的借位计算。
2. 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1. 黑板、粉笔2. 数学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知识(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加减法知识,通过口算练习来复习。
二、新知输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加减法练习。
2.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法的进位、退位规则,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意义。
三、练习训练(25分钟)1. 让学生打开数学练习册,找到对应的练习题目进行练习。
2. 教师巡视课堂,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的练习册收集起来,随机抽取几道题目让学生口算计算。
2. 教师进行讲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未完成的练习题,并思考如何应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进位和退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加减法的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 练习课 备课教案
课题
练习课
主备人
教者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时间
节数
设计理念
在情境中合作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合作练习中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5.P687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三、练习
第68面的第9、10题 看松鼠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作业设计
1.看图列算式。
☆☆☆☆☆
☆☆☆☆☆
2.
教后反思
内容总结
(1)练习课备课教案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松鼠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示P68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妈妈和儿子比赛捡松子,捡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
课件出示P688独立看图并填空。
重难点
重点: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难点: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一、创设情景
瞧,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二、合作练习
1.课件出示松鼠图
看,松鼠妈妈有6颗松子,小松鼠有4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练习课)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练习课)练习内容: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的第3-5题练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2、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1、口算1.6÷0.87.2÷0.63.9÷3.91.8×0.56.3÷93.7+4.80÷6.812.5÷100.15×84.2÷1.416-5.780÷1.62、列竖式计算6.21÷0.037.28÷5.65.04÷0.12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3、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观察:看左边一栏,想一想怎样才能尽快得出各题的结果?为什么?(可以先计算出第1小题,再根据第1小题的结果,直接说出第2、3小题的得数。
根据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商不变。
)看右边一栏,先计算出各小题的计算结果,然后思考: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除数大小的变化后,商有什么变化?(除数缩小100倍,商反而扩大100倍,除数缩小1000倍,商反而扩大1000倍。
)4、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的第4题。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请你提一个除法问题?5、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的第5题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现在知道面积和宽,如何求长?请大家列式解答。
6、作业: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的第6-9题7、拓展练习⑴判断下面各题,哪道题的商比被除数大?35.56÷12.735.56÷1.2735.56÷0.012735.56÷0.12735.56÷12735.56÷1270⑵列竖式计算2.688÷0.560.16÷0.2510÷0.00410.625÷25126÷452.7÷7.50.375÷0.02515÷0.0625.6÷0.032⑶求未知数0.7×χ=17.59.2-χ=0.43χ÷0.38=1.6516.9÷χ=0.13χ÷0.15=12.4χ×0.7=10.5⑷食堂张叔叔在菜场买了3.5千克豆角交给售货员10元钱后,找回3.7元,每千克豆角多少钱?⑸一只船每小时行12.5千米,42小时到达目的地。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怎么练习
主题:练习范本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加减法、乘除法、计算周长和面积等数学题目。
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先以简短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主题是练习
范本。
2. 概念讲解:老师简单介绍练习范本的概念,告诉学生练习范本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计算能力。
3. 练习加减法:老师出示加减法的练习范本,让学生按照题目计算并写出答案,然后和同
桌进行互相核对。
4. 练习乘除法:接着,老师出示乘除法的练习范本,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5. 计算周长和面积:最后,老师出示计算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范本,让学生练习计算不规则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6. 知识巩固:老师让学生回答几道练习题,确保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7. 作业布置:最后,老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锻炼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练习范本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练习和提高自己的计算
能力,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升数学成绩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勤
加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通用7篇)
小学数学教案流程(通用7篇)小学数学教案流程篇1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
《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
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
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
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
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流
程精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教师应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出示仿照例题性质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层面上的重点练习。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2、克服定势——变式练
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出现按习惯思路思考问题,按一定的模式解答问题的心理倾向。
碰见常规题型,思路比较清晰,解题速度快,而对叙述形式稍有变化的习题便难以应付。
为此,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要素,编写变换图形方位、条件叙述的顺序、数量关系等要素的变式题组,给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变式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本质,触类旁通。
3、串线联网——综合练
这是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扩展思维广度的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重点,又要有综合性。
重点部分要深入练,易混易错的对比练,通过同中辨异,异中求同,达到把握知识本质,使新旧知识串线联网的目的。
4、拓展延伸——发展练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果让这些学生和大家一样“吃大锅饭”,局限于基本性、综合性题目的练习,将不利于他们的提高与发展。
为此,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有一定难度的发展题。
当然,这个“难”并不是提前渗入尚未学过的知识,而是难在思维上,应难而有度,难而可攀。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这类练习时,既注意求同思维训练,又注意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
这样的练习
把知识、思考、趣味、动手操作融为一体,练中有变,变中有比,比中求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本部分是课的结束部分。
通过师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梳理所得,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通过回归情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课前也可留下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引发学生对与本节练习内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