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了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5条。
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
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
课上,采取读读、想想、画画、写写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连词成句训练和想像训练。
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3、认识3个生字,读记“遵照”等几个词语;4、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用诗词导入“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
”二、解题质疑读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三、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初步理解词义。
1、自由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2、集体提醒易读错的词,教师指导理解词义。
学习理解词义的方法。
(1)查字典;(2)请教他人;(3)联系上下文。
练习读通长句子。
3、齐读词语。
接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介绍刘伯承、邓小平生平及关系。
(课件出示)五、读文理解感悟(一)十八旅遇到哪些困难。
(1)读第二自然段:想像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时的情景,练习说话。
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背景
《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背景
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跃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即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
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
在蒋军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这一年内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创造条件。
揭开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
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从鲁(山东)西南出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经过20多天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
本篇课文主要讲的是8月23日晚到8月24日夜里强渡汝河的事,这是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优质课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通过地图分析,掌握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地理路线。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分析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
(2)通过史料,探讨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敬意。
(2)激发学生对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精神的赞美。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视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
2.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地理路线。
3.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
4.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
2. 史料的运用和分析。
3.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地理路线、斗争生活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史料分析法:分析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地理路线,引导学生了解战略意图。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分享讨论成果。
4. 史料分析:分析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5. 总结:概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英勇斗争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史料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和生活时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7、千里跃进大别山
结束
阅读第9自然段思考
• 第三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 进一步说明刘邓大军个个都是勇者,同时刘邓大军的胜利 再次证明这句的正确性。 • 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比喻 • 更形象地说明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对后来解放全中 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用,它为这三大战役 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结束
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 本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 个场战斗------强渡汝河,表现了刘邓首长 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烈顽强的精 神
结束
上一页
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
• “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 • 说明在紧急的战斗形势下,大家都在等待刘邓两位首长的 决策,从中也可以看出,刘邓两们首长在大家心中威望之 高,分量之重。
上一页
结束
阅读第6自然段思考
我军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1、进攻 2、迅速 3、勇猛 其实,刘邓首长就是勇者,那么他们的勇体现在 哪?找出体现他们勇敢的句子或词语。 • 体现在“不管……一定……一定”的决心上,体 现在英明果断的决策上,体现在愿为勇者的精神 上。 • • • • •
上一页
结束
阅读第7自然段思考
1、“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二次出现在这里有说明了 什么? • 说明首长的叮嘱与已深入战士们的心里,变成了 决心和行动。 2、“每……都……,每……都……,绝不……绝 不……”说明了什么? • 说明战士斗志饱满,信心百倍,已充分做好了战 斗的准备。这是一群“勇者”,胜利必属于他们。
上一页
结束
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 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 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如何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 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小学三年级语文《千里跃进大别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千⾥跃进⼤别⼭》是⼀篇解放战争题材的⽂章,对于学⽣和我都⽐较遥远,⽐较抽象,所以我认为采⽤多媒体讲课,更有助于激发学⽣的兴趣,更有易于理解课⽂中刘邓⼤军的英勇,从⽽能更好地感受到刘邓⾸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和战⼠们英勇顽强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千⾥跃进⼤别⼭》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千⾥跃进⼤别⼭》原⽂ 1947年,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刘邓⼤军向⼤别⼭挺进。
经过连续⼗⼏天的⾏军作战,8⽉23⽇晚上,先头部队⼗⼋旅到达汝河北岸。
国民党*集中兵⼒在刘邓⼤军后⾯紧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条⼏⼗⾥长的防线。
当⼗⼋旅到达汝河北岸的时候,敌⼈早已把渡⼝两岸的船只统统拖⾛、砸毁了。
河⽔有⼀丈多深,⼈马趟不过去。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分紧急。
肖旅长和李政委正站在河边商量着进军的办法,⼀个参谋跑来报告:“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平政委来了!”肖旅长和李政委赶紧迎上去,只见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由纵队⾸长陪同,⼤步⾛了过来。
邓⼩平政委叫参谋长打开军⽤地图,和其他⼏位⾸长⼀起分析了形势。
情况确实很严重,⼤家不约⽽同地望着刘邓⾸长。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段,从这⾥打开⼀条通路。
”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指在地图上⼀画,接着说,“不管敌⼈有多少飞机⼤炮,我们⼀定要迅速前进,⼀定要实现跃进⼤别⼭的战略计划!”他叮嘱肖旅长说:“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
任务⼀级⼀级地往下传达:不管敌⼈的飞机⼤炮多么厉害,⼀定要杀出⼀条⾎路,跃进⼤别⼭。
每条步枪都插好刺⼑,每颗⼿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就打,绝不留下敌⼈的⼀个据点,绝不留下⼀个顽抗的敌⼈。
漆⿊的夜空被战⽕照亮了。
冒着敌⼈冲天的炮⽕,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座浮桥。
先头部队的战⼠如猛虎出⼭,杀向敌⼈。
他们攻占了⼀个村庄,⼜扑向另⼀个村庄;拿下⼀个据点,⼜进攻另⼀个据点。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课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定义和背景。
2.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向学生介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和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好奇。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问题和观点。
第二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和原因。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2. 通过资料和实例,解释导致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
3.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背景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具体历程和事件。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教学内容:1.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要历程和事件。
2.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间点。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主要历程和事件,包括具体的行动和决策。
2. 通过时间线或流程图,展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间点。
3. 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程和事件。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2. 收集学生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历程的描述和理解。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和后果。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7、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三次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 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给了敌人致命 的打击。
拓展学习:
• 搜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 读一读。
3、“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 者胜’,要勇,要猛!”
•
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 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 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 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 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
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 要杀出一条血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 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 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 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画出描写战士们冲锋 时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战 士们什么样的斗志? 2、找出本段中比喻句。 3、组内互读,派代表进行汇报朗读。
战士们冲锋时的动词:
• 冒着、搭起、杀向、攻占 • 扑向、拿下、进攻、攻下、 • 打开。
•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 杀向敌人。
• ②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 向奔流。
7、千里跃进大别山
•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 三省交界之地,它北临淮河,南靠长 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 脏。千里跃进直逼敌人心脏,会给敌 人以致命的打击。所以说千里跃进大 别山意义重大。1947年8月23日晚, 刘邓大军强渡汝河,在炮火轰鸣中激 烈的汝河之战开始了。
• 1、理解课文,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 挥才能,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猛顽 强的革命精神。 • 2、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1、自由读4~7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司令员 说的3句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从3句话中找出能概括当时作战方针的 词语。 3、同桌交流:怎样理解“第一次说的狭路 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狭窄的路上两军相遇,勇 敢的一方将会取得胜利。在此 也表现了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 顽强拼搏的精神。
3.刘邓首长的“勇”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 路。‛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 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 划!‛ ‚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 勇,要猛!‛
狭 (xiá )路 漆(qī)黑
决堤(dī)
“布置‛: 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 ③购买。 ‚叮嘱‛: 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 ‚不约而同‛:①约定。
朗读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十八旅在刘邓首长指挥下强渡 汝河向南挺进。
2.刘邓首长提出了一个口号‚狭 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什么意 思?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国民 党军队已大大减少,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 进攻,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别山地区。
生字学习
课文朗读 思考答疑
读一读下列生字
跃(yuè )进 遵 (zūn)照 汝(rǔ)河
渡 (dù )口 拖(tuō)走 参谋(mǒu)
纵(zò ng)队 陪 (pé i)同 分析(xī)
4.战士们的‚勇‛表现在什么地方?
“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 敌人。” “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 流。”
你对‚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怎样理解的呢, 请结合课文和同学们谈一 谈。
《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400字五篇
《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400字五篇《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一‘峡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说得很好,为什么日本不会胜利,因为他们不勇不猛。
虚假的胜利是羞的,但是,真正的胜利是靠英勇奋战夺得的。
血流下来了,汗流很多了,但是红军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屈服的!不管敌人有多么的厉害我们仍然是最强大的,不管敌人怎么去逼也逼不出他们爱国的心。
后来,红军先头部队在汝河上打了一座浮桥,对,这是胜利的桥。
先头部队像猛虎出山一般,一夜之间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宽的通路。
红军从通路冲了过去,他们就是像是决堤的洪水,像西南方向勇猛的奔流。
我军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二终于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夏令营活动。
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大山里生活过,这一次我可以亲自感受到在大山里所得的快乐。
爸爸把我送上了车,我们就出发了。
整整的六个小时,我可开心了!一路上我们和导游嘻嘻哈哈,我们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旅游车。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我们先举行了开营仪式,拿到了我们队的旗子:炮兵连和冲锋连。
之后,才来到了大别山的第一站:去看关于革命战士的故事。
这一站让我认识了一位勇敢的洪学智将军,他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勇敢,不能半途而废,让我了解了许多道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之外,让我看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尤其是战士们穿的衣服,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崭新的,但是那时候他们的衣服是破旧的······第二站:我们去看了大山的风景。
这个地方让我们闻到了新鲜的空气,看到了风景如画的场面:有风平浪静的湖水,仿佛和湛蓝的天空连在了一起,真是水天相连;高大而葱绿的大山,仿佛一个个勇敢的战士拿着厉害的武器站在我的面前。
大自然真美啊······晚上,我们观看了抗战那时候的片子是关于警犬的,我的感受是:那些狗真是厉害,很听指挥的。
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
千里跃进大别山读后感《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曹禺。
小说以大别山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在大别山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军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通过讲述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现了他们在困难环境中的顽强生存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情感和命运,表现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队在大别山区的艰苦奋斗和革命斗争的伟大意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立体,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他在大别山区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不惧危险,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大别山区的艰苦环境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无私奉献,感受到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通过阅读《千里跃进大别山》,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革命事业的信念。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精深、感人至深的伟大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队在大别山区的艰苦奋斗和革命斗争的伟大意志,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总之,《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伟大作品,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员和革命军队在大别山区的艰苦奋斗和革命斗争的伟大意志,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这部小说对我们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更让我们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课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2. 通过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介绍2.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描述3.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4. 相关历史事件的详细讲解5.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精神内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过程、意义和精神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和英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过程、意义和精神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理解和感悟。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艰苦奋斗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白板等。
3. 分组讨论材料: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4. 情景模拟材料:模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场景布置和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思考。
2. 讲解背景:介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紧迫性和困难。
3. 过程描述:详细讲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包括决策、实施和成果等。
4. 历史意义: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强调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5. 精神内涵:深入讲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学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6.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精神。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理解和感悟。
《千里跃进大别山》PPT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 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 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 山的战略计划!
这是我军的战略方针的 第二点——迅速
要记住,现在是 ‘狭路相逢勇者胜’, 要勇,要猛!
这是我军的战略方 针的第三点——勇猛。
刘司令员提出了一个口号“狭 路相逢勇勇者胜”,这句话什么意思?
战士们的“勇”表现在什么地方?
“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 杀向敌人。”
“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 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 方向奔流。”
1.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 向敌人。
2.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 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此也表现了解放 军战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在 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 写作方法。
大别山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 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 心脏。1946后,人民还在欢天喜地庆祝抗日战争的胜 利,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 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 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1947 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 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 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 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 我们学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
其实,刘邓首长就是勇者, 他们的勇敢体现在:
“不管……一定……一 定……”的决心和责任上, 体现在果断英明的决策上, 体现在愿为勇者的精神上。
年语文A版第六册《千里跃进大别山》ppt课件
武汉
南京
遵照
布置 参谋 迅速 战略 叮嘱 顽抗 汝河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 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 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 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 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 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 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 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背景介绍:
1946后,当人民还沉浸在抗日战争的胜利的 喜悦中时,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 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 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 百一十余万。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 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 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 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 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 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 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 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 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 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 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 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 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
者胜”的意思。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阅读中学习抓住动词与比喻句的方式运用到场面描写中,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教学难点1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体会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教学的重点。
三、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指导分层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用“感情朗读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收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战斗意义及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在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领导的这支部队当时被称为刘邓大军。
这是一支英勇奋战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让人荡气回肠的战斗中。
板书课题[课初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刘邓大军有个初步的印象。
再利用地图知道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奠定基础。
] 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区,在武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跃进”过程1.师: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熟读了课文。
现在就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2.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三、精读课文,理解“勇者胜”的内涵。
(一)学习3自然段,理解“紧急情况”。
师: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段,刘邓大军在汝河北岸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师:面对着这样的紧急态势,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千里跃进大别山
冲越敌人阻击线
占 领 敌 人 阵 地
胜利挺进大别山
刘邓创造了奇迹。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 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战 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 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 一道障碍,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 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 (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 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 区。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 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 十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北 岸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 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 深,人马蹚不过去。前有强敌,后有 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共产党方面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 里打开一条通路。”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 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 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夜渡汝河
渡过颍河
跨越陇海铁路
跨越黄泛区
冲过沙河
冲 过 涡 河
危机时刻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别 山。25日夜,当刘伯承率野战军指挥部和第 六纵队到达汝河北岸,准备渡河时,汝河南岸 渡口已被敌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占领了。河上船 只,已被敌人搜砸一空。这时,在后面尾追野 战军的3个师,距汝河北岸仅五六十里。情况 尤分紧急,真有“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之势 。
冯
磊AND钱正掀
战略背景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 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 进攻,并占领了延安。此时有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 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连莫 斯科也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
然而,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在当时的形势下,毛 泽东不动声色地下出了一招险棋:从蒋介石伸来的虎口 般的“钳铰”处中央突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同时将 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上最敏感而最薄弱的地区大 别山,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邓大军。
千里跃进大别山(说课及课例)
《千里跃进大别山》说课(说全文教学)一、说教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例: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
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历经一年,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本文着重讲了1947年8月24日夜,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强渡黄河,胜利跃进大别山,以他们的“英勇顽强”证实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根据课文的实际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6个生字,辨析形近字“遵。
尊”,“拖、托”,“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划”,理解“跃进、叮嘱”等词的意思,能用“布置”、“叮嘱”造句。
2.用“分层的方法”学习重点段落,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昂扬斗志。
教学中,我“用分层的方法学习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定为教学的重点。
将“运用文中的事实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因此既要体现教师的“精讲”,同时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凭借教者的精讲,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因此,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图表演示法”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用“指导分层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用“感情朗读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千里跃进大别山》优秀教案_模板
《千里跃进大别山》优秀教案_模板《千里跃进大别山》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谈对“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解,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
4.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来把事物说具体的表达方法。
5.了解本单元缩写的要点,练习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怎样杀出一条血路。
2.正确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学流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认识图上这两个人吗?他们率领的部队就是称为“刘邓大军”。
现了解“刘邓大军”的战斗故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那段精彩的历史吧!(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对大别山有什么了解?(生汇报)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走进课文,看看刘邓大军是如何千里跃进大别山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预习了吗?课文里的词语能读准吗?看看这些词语是否能读准确。
遵照决堤参谋迅速战略叮嘱顽抗汝河挺进蹚水血路漆黑手榴弹不约而同猛虎出山狭路相逢(1)自由读(2)指名领读(中间简介多音字“血”、“弹”,此外简介“蹚”)(3)理解“狭路相逢”: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
”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赵奢认为此种战势犹如“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意思就是这个“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最后赵奢军前制造假现迷惑了秦军,又以以有利地形发动反攻,大败秦军。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与“狭路相逢”有关的故事。
2.下面老师要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读的如何,请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
并要边听边思考: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哪句话,请把它找出来。
3.板书:狭路相逢勇者胜,注意指导书写“狭”、“逢”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学习
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 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 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课后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 下一节课交流。
思考探究:
刘邓大军能够实现千里 跃进大别山,关键是 因为有 狭路相逢勇者 胜 ( )这 句话。
刘邓首长提出了一个口号‚狭路 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狭窄的路上两军相遇, 勇敢的一方将会取得胜 利。在此也表现了解放 军战士不怕牺牲,顽强 拼搏的精神。
思考探究: 这句话在课文中三次出现,每次 是否有着不同的含义呢?分别找 到这三句话在课文哪一部分?结 合课文说一说在这一部分你是怎 么理解这句话的?
战士们冲锋时、 拿下、进攻、攻 下、打开。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 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大军像决堤的洪水, 向西南方向奔流。
• 第三次狭路相逢勇者胜
• 刘邓大军跃进 大别山,像一把 钢刀插进了敌人 的心脏。
刘邓首长的“勇”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 通路。‛
• 第一次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司令的话:
• 我们要采取进 攻的手段,从这 里打开一条通路。
• 不管敌人有多少 飞机、大炮,我们 一定要迅速前进, 一定要实现跃进大 别山的战略计划。
• 要记住,现在 时狭路相逢勇者 胜,要勇,要猛!
• 第二次狭路相逢勇者胜
•
每支步枪都插好刺 刀,,每颗手榴弹都 接好后盖,遇见敌人 就打,绝不留下敌人 的一个据点,绝不留 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 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 划!‛ ‚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 勇,要猛!‛
4.战士们的‚勇‛表现在什么地方?
“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 敌人。” “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 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 流。”
拓展延伸:
1、刘邓大军能够完成千里 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难道仅仅是因为“狭路相 逢勇者胜”这句话吗? 2、他们跃进的目的仅仅是 大别山吗?
你对‚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 请结合课文和同学们谈一 谈。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 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 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 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 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 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 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 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1、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哪句话,共出现几次?
读一读下列生字
跃(yuè )进 遵 (zūn)照 汝(rǔ)河 渡 (dù )口 拖(tuō)走 参谋(mǒu)
•今天,我们来学 习第7课《千里跃 进大别山》。
“大别山”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 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 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 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刘伯承司令员和 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 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 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 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 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我们学 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
读一读下列生字
纵(zò ng)队 陪 (pé i)同 分析(xī) 漆(qī)黑 狭 (xiá )路 决堤(dī)
•遵 邓 汝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十八旅在刘邓首长 指挥下强渡汝河向 南挺进。
• 课文主要记叙刘邓大军遵照 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 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 战斗,表现了刘邓大军两位 首长的英明果断和人民解放 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