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中的环保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污染、或对大气的污染等问题,是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因素。

标签: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保护措施1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防止和控制畜牧养殖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无人区规划。

在农村工业中,畜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养殖环境”绿色”,促进畜牧养殖的环境转型。

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2.1 粪便污染动物粪便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源。

如果畜牧禽类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粪便没有妥善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养殖场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系统的处理,才能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比如,一头猪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至少为2.5t。

按照这一比例,养猪场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因此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的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粪便产生的大量的有毒微生物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2.2 药物残留污染虽然采取注射疫苗或者消毒的方式,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动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但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于抗生素对畜禽进行保健防病,往往造成畜禽产品及其排泄物残留的抗生素药物超标,一方面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普通药物对疾病失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粪便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3 畜禽饲料污染畜禽喂养所使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植酸磷,如果畜禽不能及时将其吸收,那么就会造成磷污染问题的发生。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生猪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生猪养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猪粪便、废水和废气等排放物质大量产生和排放,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人民健康。

因此,为了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污染整治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将针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提出一套整改方案。

一、建立生猪养殖规模管理制度1. 制定养殖规模控制指导意见,明确生猪养殖场建设的规模范围和要求。

建议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规模的控制,避免大规模养殖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2. 完善养殖场备案和审批制度,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必须进行备案和审批,并符合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严禁无证建设和非法扩大养殖规模。

3. 强化对养殖场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定期进行环境污染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对于严重违法的养殖场,要依法停产整顿或关闭。

二、推行生猪养殖的清洁生产技术1. 优化生猪养殖场的布局设计,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环境保护区,实现生活污水、粪便和废气的分散处理。

2. 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场实施高效清洁饲养技术,如粪污床养、固液分离、生物发酵等。

通过改变养殖方式,降低排放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3. 推广利用生物气化技术对废弃物的处理,将生猪粪便和秸秆等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加强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利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和植物净化,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三、加强养猪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1. 建立养猪场环境监测网络,对养猪场周边环境进行定期采样、监测和评估。

对于超标排放和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建立养猪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向公众公开养猪场的排放数据、治理情况和环境监测结果,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促进养猪场的合规经营。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1. 完善生猪养殖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养殖场的准入管理、环评审批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定,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 疾病防控:疾病问题是养猪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不仅会影响猪的生长和健康,还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部分养殖户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够科学和规范,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难以控制。

2. 饲料管理:饲料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成本,但部分养殖户在饲料的选择、储存和使用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饲料浪费、猪生长缓慢、猪肉品质下降等问题。

3. 养殖环境:部分养殖户在猪舍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猪舍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宜、湿度高等问题,导致猪的生长环境不佳,容易引发疾病和生长问题。

4. 猪种选择:猪种的选择对生产效率和猪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但部分养殖户在猪种选择方面存在盲目性,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当地环境等因素,导致生产效率和猪肉品质下降。

5. 养殖技术: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猪肉品质的关键,但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猪肉品质不佳。

6. 环保要求: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养猪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

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污水、异味等问题,给周边环境和居民带来不良影响。

7. 产业链协同:养猪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饲料生产、养殖、屠宰、销售等。

但部分环节之间的协同不够紧密,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8. 政策支持:政策对养猪生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但部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对养殖户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养猪生产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解决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1.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疾病防控措施: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养殖户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加强生物安全和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营养水平: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养猪生产环境问题及改进措施

养猪生产环境问题及改进措施

养猪生产环境问题及改进措施我国养猪生产已从一家一户放牧散养的传统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化。

而生产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在分析了生产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之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和治理养猪生产环境的措施与办法。

养猪生产的环境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我国养猪生产在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养猪向现代化养猪生产转化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重视不够,导致生产环境恶化,现在已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养猪场环境不好,可以造成疾病的流行,生产水平下降,生猪或猪肉出口受到限制,给养猪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我国养猪生产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猪场,为了解我国集约化猪场环境状况,在"八五"期间,中国农业大学王新谋教授等人主持课题,对我国集约化猪场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猪场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舍内环境夏季高温、高湿、通风不足,冬季温度偏低、湿度大、通风差,舍内空气质量差。

例如夏季7月下旬猪舍日平均温度都超标,其中有60%达30℃,下午2点达35℃以上;冬季产房和仔培舍内温度不足15℃。

猪舍湿度高,冬季湿度90%以上;通风风速低、不均匀;因通风量不足,导致猪舍空气质量差,空气粉尘含量全部超标、细菌含量80%超标,菌群数超标严重,有的超标上万倍。

2、场区环境由于猪场的粪便和污水不加处理任意堆弃和排放,导致场区大气质量恶化,土壤和水也受到污染。

如氨气含量夏季所有被测猪场均超标,冬季有67-73%超标。

大气细菌含量也有90%的场家超过标准。

时过几年,养猪生产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由于猪场环境问题严重,使猪场的生产力水平降低了10-25%,发病率提高1-3%,如果有大的疫情发生,经济损失极大。

上述问题说明在我国养猪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环境控制手段和环境工程设施落后,跟不上养猪生产的发展速度。

例如猪舍冬冷夏热的主要原因是猪舍的外围墙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即猪舍不符合要求;夏季防暑降温一般采用喷雾、淋水、湿垫等结合通风进行,降温效果受空气湿度制约;冬季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猪舍的环境控制不是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根据猪对湿度和空气质量要求进行通风量控制;而是以保温为目标,控制通风量,减少供暖的费用,造成通风量不足,空气质量差。

养猪行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养猪行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养猪行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养殖业的发展产生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环境管理养殖场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猪场养殖;环境管理;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26-11 猪场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及产生原因1.1 养殖场环保欠账太多养殖户信息闭塞,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和相关畜禽养殖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不清楚,不了解,对建设环保治疗设施的积极性不高,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难以落实。

1.2 养殖场治污防污设施建设滞后养殖场环保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环保设施,没有建立雨、污分开制度,没有专门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向外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3 粪污处理简单有些养殖户对治污技术和工艺不熟悉,粪污未做发酵、沉淀处理,直接排入农田、河沟,造成污染。

2 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类型2.1 土壤污染含有很多微量元素的猪饲料,在消化和吸收后有很多多余的则随着排泄物排除体外。

我们的农田很多都是用未经处理过的猪粪作为肥料,长时间下去会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增多聚集,这样对农作物会产生有害作用,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

大量的猪废水,粪便未经处理排入农田这样会造成大量土壤盐碱化,是土壤的有机能力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导致农田荒芜而无法耕种。

2.2 空气污染在猪舍周围会经常闻到一股恶臭,这是因为猪舍内部比较潮湿,猪粪便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从而产生恶臭,这些臭味中的气体有100种,这些气体不仅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对空气的污染很大,并且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

2.3 水源污染在谷物中有近一大半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在猪的体内缺乏能够有效利用磷的植酸酶,在猪饲料当中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这样导致大部分的氮和磷经由猪粪便排出,未经处理的粪便,有的会进入到大气中,影响空气质量,并且可能形成酸雨,有的则经过江河湖泊进入生态系统,污染水质,土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

然而,在这片绿色的背后,生猪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

一、问题分析1.养殖规模过大: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粪便、尿液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2.治理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养殖场缺乏完善的治理设施,粪便、尿液等污染物无法有效处理。

3.环保意识不足:部分养殖户对环保认识不足,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4.政策监管不到位:政府对生猪养殖污染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整治目标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治理设施建设和技术改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2.提高治理水平:加强养殖户环保意识培训,提高治理水平。

3.完善政策监管: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确保整治措施落实到位。

三、具体措施1.推广清洁养殖技术(1)改进饲料配方:降低蛋白质含量,减少氮、磷排放。

(2)采用干清粪技术:将粪便和尿液分离,减少氨氮排放。

(3)推广生物发酵床: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降低污染。

2.建设完善治理设施(1)粪便处理设施:建设粪便发酵池、氧化塘等设施,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2)尿液处理设施:建设尿液处理池,采用生化处理、膜分离等技术,降低氮、磷排放。

(3)废气处理设施:采用活性炭吸附、生物滤池等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3.加强养殖户环保意识培训(1)开展环保教育: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环保知识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2)推广环保技术:向养殖户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引导其采用环保型饲料和添加剂。

(3)建立奖励机制:对采用环保技术的养殖户给予奖励,激发其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4.完善政策监管(1)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养殖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法规落实。

(2)建立监测体系:对养殖场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污染情况。

(3)完善补贴政策:对治理污染的养殖场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其加大治理力度。

四、预期效果2.治理水平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得到提升,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养猪生产过程环境污染解决途径

养猪生产过程环境污染解决途径

养猪生产过程环境污染的解决途径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

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日益强烈,养猪生产者不得不考虑采取某些措施,尽可能减少猪粪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养猪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养猪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养猪继续增加,废水排放跟随增加,而环境容量越来越有限,技术与成本可行的猪场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模式(工艺)还不足以应对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废水处理。

20年来,我国养猪主工艺没有改变,养猪过程基本上都要面临不同程度的废水排放问题。

来自养猪业的主要污染源是污水、臭气和粪便,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可源自养猪过程、废弃物排放、堆放或贮存过程以及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利用过程。

猪场污水仍然是当今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最突出问题,最受关注的污染物成分还是传统的有机物、氮和磷。

养猪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出现在规模化的养殖场,规模小而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随着城镇扩大、工业发展和水源的紧张,猪场越来越难找立足之地。

解决养猪生产中污染问题的途径重视猪场建设。

猪场是猪肉的生产基地,场址的选择非常重要,建场用地应符合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规,一定办理申报批准手续。

场址应选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居饮水水源的下方;地势高燥、利于排水、通风良好、土质坚实、渗水性强、背风向阳,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难的地方,易造成环境潮湿,地势过高不利于防寒防暑;水源充足,水质好,饮用水要符合水质标准要求,要经卫生检验;应远离交通要道,有利于防疫,减少和杜绝疫病传染,但也不能把猪场建在交通十分闭塞的地方,虽利于防疫,但不利于生产;猪场周围应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种植饲料和消纳粪污。

有一定规模的猪场应考虑布局,一般划分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管理区、生活区在上风方向,隔离区在下风方向,生产区居中。

种猪应在生产区的上风方向,生长肥育猪在下风方向,断奶仔猪、后备猪居中。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1、养猪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养猪业涉及到猪、饲料和人,关系到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

养猪产业的发展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

1.1动物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利用率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动物会排泄出大量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以致引起污染,包括土壤的营养累积、水体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1.1.1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一些未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据初步计算,1头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物为5.46 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 kg,磷达6.5 kg。

并且每克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

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

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l 000~3 000 mg/l,COD 高达2 000~3 000 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 mg/l,COD l50~200 mg/l)。

此外,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及为提高猪生长速度而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

而养殖场数目和饲养密度的增加,造成很小的土地面积承载大量的粪尿,粪尿中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等营养素,进而造成营养物质的富集。

粪尿中氮、磷等其它营养物质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中有毒成分增多、超标,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1.1.2对空气的污染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等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恶臭主要来自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消化道排出气体、皮脂腺、汗腺、外激素分泌物等。

粪便排出后,里面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短键脂肪酸和其它挥发性含氮、含碳、含硫化合物,会立即散发出来。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猪肉作为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其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猪肉生产,我们必须关注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包括减少废物污染、优化饲养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一、减少废物污染废物污染是猪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为了减少废物排放,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科学的粪便处理系统:运用生物菌剂等技术,可以降解有机废弃物,减少废物的体积并降低污染物含量。

此外,适时清理猪舍,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也是必要的。

2.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将猪粪堆肥用于农作物生产,既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科学配比、合理施肥等方法,确保废物的利用效率。

二、优化饲养方法饲养方法的优化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改善猪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1.科学设计猪舍:合理设计猪舍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生长效率。

适当增加通风设施、保证自然光线、控制温度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2.优化饲料管理:合理控制饲料的摄入量和品种,减少浪费和污染。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加猪的营养吸收效率,减少粪便产生。

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对猪饲养的影响。

1.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使用并循环利用饮用水和清洗水。

收集、处理和储存雨水,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减少用水量,并确保水质的合格与洁净。

2.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使用高效节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减少废物污染、优化饲养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都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猪肉养殖的环境保护管理

猪肉养殖的环境保护管理

猪肉养殖的环境保护管理猪肉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猪肉需求的增加,猪肉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养殖场的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推行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等方面,探讨猪肉养殖的环境保护管理。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猪肉养殖过程中,粪便、尿液、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为了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养殖场的污水处理:养殖场应建设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分流、调节和处理,确保排放标准达到国家要求。

2. 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料,降低对化肥的需求,提高养殖场的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废气处理:对于养殖场内产生的废气,应建设合适的排气装置,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臭气和有害气体的散发。

二、提高养殖场的资源利用效率养殖场的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合理的资源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几点建议:1. 合理使用饲料: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减少浪费,提高猪只的饲养效益。

避免过量喂食和浪费现象,减少饲料对环境的压力。

2. 注重养殖场内部环境的优化:通过改善猪舍的通风、防病设施等,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猪只的生长效率。

3.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通过发酵堆肥、沼气发酵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循环利用。

三、推行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近年来,我国逐渐推行了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例如有机养殖、生态养殖等。

这些养殖模式通过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养殖场的环境可持续性。

以下是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的特点和优势:1. 有机养殖:有机养殖模式要求养殖场使用有机饲料,严禁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

这种养殖模式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猪肉,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搭建生态圈、利用生态防治等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养殖场的环境质量。

生猪产业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生猪产业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一、当前生猪产业养殖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一)空气污染在生猪产业养殖实践中,经常会产生大量难闻恶臭气味,这些污染源大多都是来自于分解的污水、粪便、垫料、饲料以及生畜尸体等,并且猪只所排放的气体和腺体分泌物中也带有猪所特有的难闻气味。

总体来看,养猪场污染气体有很多种类型,截至目前,已经统计到的猪场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已经高达三百多种类型,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有机酸类、粪臭素、硫化物、苯酚等。

这些恶臭气体给养猪场和养猪场的周边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假如人畜长期处在恶臭环境中,不仅会给其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慢性中毒,进而严重降低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二)污染水质生猪产业养殖中还会产生诸如粪便、食物残渣、清洗水以及尿水等污染物,通常对这些污染物都是采取直接外排的措施,有的即便是用粪尿沉淀池存储,但是有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最终还是被排放到河沟中,进而给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质中经常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有的还存在着药物残留超标的现象,进而导致水体出现了发臭变黑的现象,进而给人畜的安全饮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有的甚至还会引起人畜传染病的传播。

(三)污染土壤生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铜、砷、锌等病源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这些都会造成土壤污染。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生猪养殖区经常排放过量的氮、磷、钾之类的营养物质,这些严重超过了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进而导致出现了厌氧腐解、分解不完全等现象,这些带来的有害物质改变了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使土壤原有的功能遭到严重的破坏。

土壤一旦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时还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生猪产业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措施(一)切实做好粪污排放的处理工作要想切实做好生猪产业养殖中的粪污排放工作,首先应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进行科学选址,通常应将猪场选择在那些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的远郊,同时还应鼓励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之类的低效闲置的土地来兴建养殖场,应尽量避开生活水源。

浅谈养猪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浅谈养猪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浅谈养猪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1.合理进行养猪场的选址与场址城市布局一个养猪场的所在位置合适与否,对生态建设接下去的环境治理影响甚大。

因此,养猪场在选址、布局时,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养殖模式的必需,根据养猪场周边能消纳的猪粪便数量来确定所养猪业务规模。

在建场之前就应该做好详加详细规划,并严格执行《畜牧养殖业污染防治标准规范》,这样既保证化肥了养猪生产的可能需要,又确保要求了符合环境保护的承诺,以免今后的生产发展战略出现环境治理这一难题。

2.严把审批关,从源头构成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时,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养猪场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实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在养猪场投入使用前,环保、农业、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共同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现场审查,通过验收,方可进行养殖。

同时,养殖户应当环境保护所在地的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排放污染物的申请,通过审核批准,取得《排污许可证》后,并能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排放总量排放污染物。

3.酌情征收排污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的排放污染物情况,进行分类处理。

油污排放符合标准,可以被周边农作物消纳的,可免收排污费。

在一定范围超过排放标准的,可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明确规定征收排污费。

如果污水处理情节严重的,责定停产整改,否则予以关闭。

4.推广循环繁育模式,开拓适合本地独具特色特色的治理途径“种—养—渔”是较好目前发达省市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一种热解养殖模式。

据报道,“猪—沼—果”模式是在江西赣南应用比较思路普遍的循环式养殖模式。

667平方米果园和1立方米沼气可消化3头猪的排泄物。

因此,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可以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使之既能产生养殖效益,又能兼顾棒果。

同时,全省各地在适切调研的基础上,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责成职能部门多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开展较好的示范场,使广大养殖户能借鉴各种的污染治理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特色有用的治理途径。

农村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生猪养殖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保障居民生活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农村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环境污染、饲料安全、疾病防控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探讨农村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农村生猪养殖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养殖模式下,养猪场集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和粪便,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治理监管,并推动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

农民在养殖过程中也应增加环保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废物处理方法,如运用污水处理设备、生物气化等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饲料安全是农村生猪养殖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各类疫情不断发生,很多源于饲料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养殖场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饲料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审查力度。

此外,农民也要提升自身的饲料自主控制和饲养技术水平,减少对市场饲料的依赖,采用有机饲料和环保饲养方法,确保猪只饲养过程中的饲料安全。

再次,农村生猪养殖中疾病防控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养猪业近年来频繁受到猪瘟、猪流感等疾病袭击,给农民经济利益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政府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监测和检疫,并提高养殖场的防疫意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农民要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注重疫苗接种和消毒,及时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疾病的扩散。

最后,养殖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是农村生猪养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民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养殖户在养猪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供相关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供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和设备,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农村生猪养殖存在环境污染、饲料安全、疾病防控和养殖技术等问题。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讨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畜牧养殖产生的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

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尿液等废物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影响当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科学的粪尿处理设施,将其转化为肥料或纤维物质。

推广粪便、尿液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其转化为生物气体、肥料等有益的物质。

畜牧养殖中的养殖用药问题也需要重视。

目前,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提高养殖效益,畜牧养殖中广泛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但这些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对畜牧养殖中药物使用的监管,禁止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推广使用安全、无害的药物。

也可以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减少药物使用的需求。

畜牧养殖中的水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

养殖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满足畜禽的饮水、洗澡等需求,但长期大量使用水资源会造成水源枯竭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节水减排的策略,例如改进饮水设备,使用高效节水的喂水设备,减少水的损失;合理安排饮水时间,防止水的浪费;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水质污染的问题。

第四,畜牧养殖所需的饲料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满足畜禽对饲料的需求,往往需要大量的饲料生产,包括耕种、施肥、灌溉等过程,这些过程会导致土地的退化、水源的消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可持续的饲料生产方式,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和非转基因饲料的使用,减少对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合理使用土地和水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污染、药物使用、水资源利用和饲料生产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推广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建议

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建议

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建议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猪场环保管理问题。

猪场是一个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地方,其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加强猪场环保管理措施。

一、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度猪场环保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从猪舍的建设到猪舍的运营监督,都应该有具体的制度来约束。

猪场应该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建设,并遵守相关的运营规定,实时监控运营状况,避免出现污染。

同时,需要加强对猪场环保管理的监督,确保猪场实际运营符合环保要求。

二、强化环境安全防范措施猪场应该采取措施,完善环境安全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要求猪场加装废气治理设备,降低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合理设置污水收集站和处理设备,防止污水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加强废弃物的垃圾处理管理,避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措施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科学饲养管理猪场应该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减少繁殖数量和密度,从而降低猪场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合理调配饲料,减少浪费;控制药品使用和畜禽粪污排放。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保障猪的健康和人们的食品安全。

四、推广环保技术猪场应该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对猪舍、饲养和废弃物管理等环保方面引入新技术并加以应用。

例如,推广适合本地环境的新型废气及污水净化技术,加强废水及废气的净化处理,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猪场环保管理水平,压缩猪场对环境的影响。

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应该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猪场环保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公众团体参与猪场环保管理实践。

例如,可以开展环保政策宣传,邀请环保专家深入猪场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质,凝聚环保治理合力。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

生猪养殖污染整改方案生猪养殖污染是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改。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和检查。

2. 加大对污染养殖场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3. 鼓励和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升级,引导养殖场改造升级,推广利用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技术。

二、推进养殖方式改革1. 鼓励和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式,减少小规模散养养殖场的数量,提高养殖效益。

2. 推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供农田施用。

3. 鼓励发展养殖与种植的综合经营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与农作物生产的有机循环。

三、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1. 建设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例如,建设生物气化设备,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气,供养殖场自身使用或外销。

2. 鼓励养殖场与能源公司合作,利用养殖废弃物发电。

例如,利用养殖废弃物作为生物能源,发电供给农村地区使用。

3. 引导养殖场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废弃物处理方法,减少废弃物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四、加强养殖场环境监测和评估1. 建立和完善养殖场环境监测网络,对养殖场的废水、废气、废弃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2. 加强养殖场环境评估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环境评估,确保养殖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符合标准要求。

3. 建立养殖场环境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养殖场的环境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增加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总之,要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需要政府、养殖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承担引导和监管的角色,养殖场改善和升级养殖方式,采取有效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措施,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和参与。

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减少生猪养殖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养猪生产环境问题及改进措施

养猪生产环境问题及改进措施

养猪生产环境问题及改进措施问题描述养猪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

其中,生产环境问题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该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猪舍环境不良猪舍环境不良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表现为猪舍内空气污浊、湿度过高、通风不畅等。

猪群疾病泛发猪群疾病泛发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全身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养殖成本高养猪生产成本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为猪舍环境不良、疾病泛发所带来的治疗费用、饲料等费用的增加。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生产环境。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案:改善猪舍环境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生产效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猪舍内增设通风设备,形成良好的空气环境;•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加强对饲料的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给予科学饲养,合理配合饲料,提高饲养效果。

加强疾病防控养猪生产中面临各种疾病,疾病预防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各种疾病;•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疾病预测,提前预防疾病发生;•周期性更换洗消材料,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消毒。

降低养殖成本为了减少养殖成本,采取以下措施可行:•提高养猪效益,降低面对疾病问题时的医疗费用;•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效果;•打破猪只流通价格垄断,采用集体采购方式,降低养殖成本。

综述在养猪生产过程中,要解决好生产环境的各类问题,实施相关改进措施。

通过改善猪舍环境、加强疾病防控、降低养殖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提高养猪生产效益,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在发展养猪产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何解决生猪养殖环境污染难题

如何解决生猪养殖环境污染难题

如何解决生猪养殖环境污染难题种猪近年来随着肉牛产业的迅猛发展,养猪创造展示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发因养殖污染引发的矛盾屡见消息。

当前无论是规模化养猪场还是规模较小的养殖单位在养殖过程中都在程度不同的污染弊病。

如何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是养猪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本文阐述了生猪养殖过程中污染现状,并总结改善饲养环境的有效措施。

1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猪场污染源与及粪便污水、有害气体、重金属及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若管理水平低或污染物处理不当,很容易污染环境,造成不良的后果。

猪场环境污染核心分为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多种,简要介绍如下:1.1空气污染猪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恶臭的恶臭气味,病菌污染源主要来自腐败分解的粪便、污水、垫料、饲料及畜尸等,此外猪只的气体及腺体分泌物等也带有猪特有的难闻气味。

养猪场污染气体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猪场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高三百多种,涵盖多种有机酸类型、硫化物、氨气、粪臭素、苯酚等,大量的恶臭气体给猪场及其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如果人畜长时间处于恶臭环境下让,不仅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引起高血压中毒,使得动物抗病能力下降,大大降低生产能力性能。

常用对人畜健康危害较大的NH3、H2S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作为猪场臭气指标。

1.2水质和土壤的废水养猪场排放的粪尿污水如果没有经过消毒净化处理,会污染养殖场的水体,如果水质被污染不仅影响场内生猪的发芽,也对养殖场内及其周边造成潜在的危害。

同时猪场内的粪便污物及其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如铜、氟等也会污染到土壤,当养殖场开启排泄物进入到土壤后,如果土壤的自净能力不能够实现净化效果,就会并使土壤受到污染,进而使污染随后的失去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一系列的问题如不利于作物生长等。

2猪场水污染的控制措施保持稳定猪场良好的养殖现实意义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每个养殖场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改善猪场的缓解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1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首先猪场场地选择应符合养殖的环境卫生要求,场址以向阳缓坡地段为宜,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工业区、旅游区、村庄等,尽量避开主要河道和地下水源。

浅析猪场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浅析猪场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X u m u s h o u y i我国是世界上生猪存栏量最大的国家,养猪是农民增收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然而,集约化、规模化的扩大养猪业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加绿色养殖步伐加快,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每个新建的场猪必须有配套的治污设备,必须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拆除违建或规划不科学的养猪场,实现养猪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猪场环境污染的原因1、养殖场负责人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规模化养殖是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养殖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缺乏正确的养殖观念和环保意识,专业素质较差,对绿色、生态养殖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没有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详细地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为了节约成本,将养猪场选建在河流或池塘不远处,不愿意在污染处理方面加大投入,或是为了应付检查,简单的建设点处理设备,甚至偷偷将猪场废弃物排放,最终引起环境染污。

2、标准化建设程度较低当前,规模化的养猪场废弃物每天产生量非常大,这样就需要有配套的处理设备,通过走访得知,仍然有部分猪场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治污设备有些就是个形式,饲养密度也较大,整个猪场规划和选址不科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排污沟和雨水沟没有分开,猪场的粪便和尿液等废弃物直接排到沟中,严格影响环境卫生和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

3、治污设备投入不足在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有些养猪场并没有建设和养殖规模相配套的污染处理设备,每天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甚至就堆放在露天,也没有进行堆积发酵,下雨后和雨水一起直接流入水沟,虽然有些养殖场建设了能源环境工程,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正常的处理需求,甚至因机械运营成本太高,也就偶尔使用一次,从而导致环境保护形同虚设。

4、猪场的废弃物清理方法不科学当前,有些养猪场为了方便,在养猪中采用大量的清水直接清洗猪舍,没有及时将猪舍内的粪便清理干净,然后直接随着污水一起排进排水沟中,从而增加了污水的排放量,导致猪场的沼气也无法容纳排放量,大量的废弃物只能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引起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生产中的环保问题解决对策探讨
作者:张晓东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对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迫切,这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

然而,在养猪生产中,一些农户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其废弃物或者排泄物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这导致周边的环境受到了较大的污染。

本文围绕养猪生产中所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借鉴参考。

1 养猪生产中的环保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养猪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生产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传统散养模式向如今的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

然而,在养猪生产中,所产生的粪尿以及其他污染物也与日俱增,再加上养猪户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这些污染物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空气污染
在养猪生产中,由于猪的排泄物、污水等未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养猪场的气味极其难闻,再加上生猪在日常活动中,其皮脂腺以及汗腺等会产生分泌物,导致养猪场的恶臭较为严重,对周边的空气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在这之中,那些未进行处理的粪尿污染最为严重。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每一头成年猪的尿产生量为3.5kg/d,粪的产生量为1.9kg/d,以每头猪的每日粪尿为6kg来作为平均值,然后按照育肥期四个月来进行计算,那么在1000头规模的养猪场中,其每年所排出的粪尿量为720t。

可想而知,如果这些粪尿随意堆积,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那么势必会导致周边的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不仅会对生猪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周边的居民产生影响。

在规模化养殖中,猪场所排出的有害气体有以下几种,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

这些有害气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势必会污染周边的空气环境。

1.2 水污染
在养猪生产中,如果养猪户对猪所排出的粪尿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就会对周边的水资源造成污染。

在我国一些养猪场中,养猪户将猪的粪尿以及污水直接堆放到空旷的环境之中,还有一些养猪户直接将污水排入到周边的河流之中,这样一来,粪尿或者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就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它会与水中溶解氧发生反应,进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此外,一些养猪户习惯于将生猪的粪尿堆放到场外,而这些粪尿含有这丰富的氮元素,这些氮元素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就会被氧化成硝酸盐。

一旦发生降雨,这些物质就会随雨水渗入到河流之中,从而造成水资源污染。

还有一些养猪户将猪粪当作是肥料,将其施用在农地之中,不过若是液态粪便的使用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或者是这些粪便在没有完全分解就遇到了降水时,就会导致粪便内的硝酸盐渗入到地下水中,这样也会导致周边的水资源遭到污染。

1.3 矿物元素污染
现如今,在养猪过程中,为了保持营养平衡,通常会向猪的饲料中添加微量的锰、锌等元素。

然而,如果在饲养之时出现了饲料营养过剩的现象,这些微量元素没有被生猪完全吸收,从而随着粪便排出,这样就会产生矿物元素污染。

2 主要防治策略
2.1 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2.1 沼气化处理
沼气化处理指的是将所收集而来的猪粪以及猪尿等污染物,将其置于厌氧发酵条件下,这样就能够得到一些可燃性的气体,如甲烷,这些可燃气体可以用于用户生活用电,至于所剩下的污泥,养猪户可以将其堆积起来支撑有机肥,对于其他的残余物,养猪户也不能够掉以轻心,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防止出现二次污染现象。

2.2.2 堆肥发酵处理
在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堆肥发酵处理方法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高温发酵的这个原理,将猪粪中所存在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这些有机物能够变成被植物所吸收的氮、磷类化合物,同时,还产生一些新的腐殖质,进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运用这种方法之时,养猪户需提前准备好发酵草,然后将粪便至于其中进行发酵。

在发酵完成之后,再将其当做肥料施用。

2.2 尽可能降低污染物的产量
2.2.1 重视对生猪的宏观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养猪户要重视对生猪的宏观管理,要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

在饲养过程中,对仔猪的断奶隔离时间进行把握,并将公猪和母猪分开饲养。

对于不同品种的猪,饲养员要适当供应日粮,以防止出现营养过剩的现象发生,这样一来,就能够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控制。

2.2.2 对微量元素进行规范使用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定条件下,益生菌能够取代抗生素,而且益生菌能够降低氨气的排放,还能够促进生猪的发育生长。

故此,在今后的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可以减少饲料中抗生素含量,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此外,对于磷、氮等微量元素,饲养人员要对其使用量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够防治微量元素过量进而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

2.2.3 对生猪的营养供给进行控制
在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应当对生猪的每日营养进行科学的控制,需要以生猪的生长情况为基础,对其所需要的饲料进行确定,然后设计出与其生长情况相适应的日粮。

此外,在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对饲料原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要确保饲喂的原料是无污染的,从而防止出现营养变异的情况。

综上,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饲养人员如果管理不够妥当,忽视对猪粪以及污水进行处理,就会造成环保问题。

所以在今后的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不能够将猪粪便堆积在空旷的环境中,要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重视对生猪的宏观管理,尽可能降低污染物的产量。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养猪生产中所产生的环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