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e525f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e.png)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3b363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b.png)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流程,对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辨识和评估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危险对个人、组织和环境的潜在伤害。
以下是关于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简要分析。
首先,危害识别是指确定和辨别与特定活动、过程或环境相关的潜在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包括物理危害(如高温、噪音、辐射等)、化学危害(如有害物质的存在)、生物危害(如病原体的传播)和人为因素(如不良操作行为)。
危害识别通常涉及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检查、调查和记录,以确定可能的危害源和其潜在的影响范围。
其次,风险评价是对已经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害和概率。
风险评价涉及到收集和分析有关可能危害源的数据,包括事故和事件的频率、严重性和潜在后果。
通过评估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潜在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哈萨德矩阵(Hazard Matrix)方法,它将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和概率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些分类确定风险等级。
此外,风险矩阵(Risk Matrix)也是常用的评估工具,它综合考虑了危害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并将其以图形方式表示。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直观地理解风险的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随着技术、环境和法规的变化,新的危害因素可能会出现,而旧的危害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或减少。
因此,定期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必要的,以确保对当前和潜在的危害因素有一个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总结起来,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在工作环境和活动中识别和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过程。
它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组织和环境免受潜在危害的伤害,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更加科学和精确,并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来管理潜在的风险。
生产经营企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解析
![生产经营企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5329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f.png)
生产经营企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解析生产经营企业剖析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措施目录一、危害识别1.初步危害分析初步危害分析是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危害的关键步骤。
这一阶段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找出可能对员工和设备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
2.详细危害清单在初步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详细危害清单。
这个清单应包括所有可能对员工和设备产生危害的因素,例如机械伤害、化学物质泄漏、高温辐射等。
3.危害变更的管理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新的危害可能会产生或者原有危害可能会消失。
因此,需要定期对危害清单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证其始终与实际生产活动保持一致。
二、风险评估1.基于经验和判断的评估基于经验和判断的评估是一种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它主要是基于评估人员的经验和专业判断,对每个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需要评估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1.概率-影响矩阵概率-影响矩阵是一种将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其产生的影响程度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哪些风险因素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的。
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主要用于研究各个因素对最终风险的影响程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对最终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将管理资源集中在这些因素上。
1.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来评估风险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来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三、问题解决措施1.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对于识别出的每一个危害,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应当明确责任人、实施步骤和时间表,以确保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危害。
2.对策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估在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持续的评估。
这个评估应当包括实施成本的计算、员工安全和生产效率的改善等方面。
如果实施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方案并重新评估。
3.定期审查和更新风险评估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HSE_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HSE_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d6cfe803d8ce2f0166234c.png)
——评价和风险管理理论
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在“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 免的”这一管理理念上的,即:如果我们能够预先 识别特定的一种危害因素,我们就能够通过管理和 发挥我们的技能来避免事故发生或是设法使人、环 境和财产免受损害,即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
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步骤
风险等级评定方法
风险分类-使用风险矩阵表
风险大小 = 可能性 x 严重率 0 - 4 低 (管理提高,进一步降低风险) 5 - 12 中(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3 - 25 高 (不能接受,需要立即纠正)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 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 (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
作业风险概念及辨识
从机器设备的因素出发:
设备!
作业风险概念及辨识
从方法程序的因素出发:
要素
安全 程序
分类
岗位操作规程 工作许可
工作风险分析
例子
工人从事砂轮机磨削作业无岗位操作规程指导 维修工人进入罐槽内检查前未办理密闭空间进 入许可 生产工人进行置换清洗作业前未进行工作风险 分析
作业风险概念及辨识
划分作业活动
划分 危险 等级
识别危害因素 确定风险
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适宜性
2、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审查改善
ACTION
检查纠正
CHECK
持续改进
风险识别
PLAN
风险评价
DO
否
改善或制 定控制措施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46b4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2.png)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JSA(Job Safety Analysis)是一种用于识别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分析危害并确定相应安全控制措施的方法。
JSA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本文将以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例,对JSA的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1.工序分析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序包括原料加工、焊接、组装等。
在进行JSA之前,首先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每项工序的步骤和相关危险点。
2.危害辨识在每项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机械伤害:在机械装配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设备损坏、物体打击等伤害风险。
(2)电气危害:在焊接和电力设备操作中,可能存在电击、火灾等危险。
(3)化学品危害:在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化学灼伤、中毒等危险。
(4)人为因素:员工疲劳、疏忽、违章操作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针对上述危害,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1)机械伤害:-确保机械设备定期维护,确保运行正常。
-员工操作前需进行培训,并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
(2)电气危害:-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安装漏电保护器,定期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情况。
(3)化学品危害:-使用化学品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正确使用方法。
-设立化学品专用储存区,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
(4)人为因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行为。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以上控制措施只是建议,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控制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持续改进JSA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需对工作过程进行不断的回顾和调整,及时更新JSA文档,确保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总之,JSA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JSA的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dcce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a.png)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电气高压)
![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电气高压)](https://img.taocdn.com/s3/m/328267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2.png)
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电气高压)倒闸操作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它对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进行倒闸操作时必须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以便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本文将从电气高压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危害识别1. 电击危害:电气高压倒闸操作涉及到高压电力设备,一旦发生失控、操作失误等情况,有可能造成电击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2. 热危害:电气高压倒闸操作时,设备可能会因为短路、电弧等引起过载、过热等问题,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3. 毒害危害:电气高压设备中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如SF6等,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4. 机械危害:在电气高压倒闸操作中,操作人员可能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绝缘棍、万用表等,一旦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就会引发机械伤害。
5. 后果严重:一旦电气高压倒闸操作失控或失误,就会导致电力系统停电,影响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给生产、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二、风险评价1. 标识风险源:对电气高压倒闸操作中存在的危险区域和危险设备进行标识,以便操作人员能够识别和注意。
2. 制定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程序和要求,避免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3. 操作人员培训:对参与电气高压倒闸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知识,提高操作水平。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服等,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5.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高压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
6.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电气高压倒闸操作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检查电压、断路器状态、环境条件等,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7. 采取事故应急措施: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940af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f.png)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首先,危害识别是指识别可能会导致伤害或危害的因素。
这些危害可以是身体上的,如火灾、电击、化学品泄漏等,也可以是非身体上的,如机密泄露、数据丢失等。
危害识别的目的是确保我们对潜在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其次,风险评价是对潜在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个人、环境和财务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价根据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帮助我们决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风险。
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更有效地管理风险。
最后,风险控制是在评估风险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或者减少其带来的影响。
风险控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采取安全措施、制定应急计划、提供培训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和资产,减少可能的损失。
总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步骤,旨在帮助我们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
它们的实施可以提高我们对风险的认识,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和利益不受到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在工厂、办公室、学校还是建筑工地,我们都面临着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因此,通过实施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并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首先,危害识别是风险管理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一个制造业工厂中,可能存在着机器维修不当或不安全操作的风险;在办公室中,可能存在着电线老化或堆积过多的文件造成火灾的风险。
通过识别这些潜在的危害因素,我们可以准确了解到底可能发生什么,以及如何避免这些潜在的危害。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d502f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2.png)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危害识别: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设备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或危害物,并进行归类和记录。
2. 风险评价:根据危险因素和危害物的识别结果,对其可能引发的事故频率、后果和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以减轻和消除危害。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对危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5. 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和遵守安全规程。
6. 应急准备: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前规划应急措施和应对方案,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7. 绩效评估:建立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审查,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建立和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HSE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HSE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37b0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f.png)
HSE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是一种用来评估活动或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和风险的方法。
这一过程包括识别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潜在影响,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
危害识别是确定活动或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涉及识别与工作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以及可能引发事故或疾病的特定条件。
危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压、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噪音、震动、火灾、爆炸和机械运动等。
通过对工作过程、设备和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可以及早识别出潜在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的过程。
这涉及评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所带来的后果。
风险分析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进行。
定性分析通常使用简单的评估工具,如风险矩阵或风险等级评估,来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描述。
定量分析则使用数学建模和统计技术来计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确定风险的严重性和优先级。
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活动和工作场所的特点:了解工作活动的性质、范围和工作场所的特征,包括设备、材料、工艺和环境条件等。
2.危害和风险源的识别:识别可能引发危害和风险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这可能包括评估设备的安全性、化学品的危险性和操作程序中的潜在隐患等。
3.危害和风险的评估:评估识别出的危害和风险的潜在影响,包括确定其可能性、严重性和持续时间。
这有助于确定哪些风险是最紧迫和严重的,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危害和风险。
这可能涉及修改工作程序、安装保护装置、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员工和建立紧急响应计划等。
5.监测和评估:持续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这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检测、记录和分析相关数据来实现。
J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J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fea6a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2.png)
J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JJSA(Job Safety Analysis,工作安全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工作过程中潜在危害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本文将对JJSA的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和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进行JJSA的风险分析是评估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和风险的过程。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可能导致伤害和事故的危险因素,并确定其概率和严重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指数法和风险预警方法等。
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为后续的危害辨识和安全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次,危害辨识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描述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目的是确定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伤害的源头和路径。
辨识危害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设备和材料的特性、工作环境的要求以及人员的技能和经验等。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安全检查、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安全审查等。
通过危害辨识可以建立危害清单,并为后续的安全控制措施提供具体的依据。
最后,安全控制措施是为控制和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安全控制措施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和伤害,并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技术控制是通过改变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来消除或减少潜在危害的措施,如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改善工作站点和操作方式等。
管理控制是通过管理和监督工作过程来减少危害的措施,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和建立事故报告和分析机制等。
个人防护措施是为个人提供保护,防止接触危害因素,如穿戴防护服和使用防护设备等。
在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时,应根据风险分析和危害辨识的结果,综合考虑控制成本、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靠性等因素。
安全控制措施应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并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综上所述,J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帮助识别工作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生产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eb2ece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0.png)
安全生产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无论是职场的工作环境,还是生活中的安全问题,都需要我们正确识别危害并进行风险评估。
本文将探讨安全生产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
一、危害识别的重要性危害识别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潜在风险。
只有通过准确识别危害,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危害可能来自各个方面,比如职业危害、环境危害、生产设备危害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工作场所和生活空间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二、风险评估的意义危害识别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的危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发生的概率。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对危害进行分类和优先排序,从而确定重点关注的领域和行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的结果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使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的仔细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
2. 信息收集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了解行业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公司的经验和教训。
3. 专家咨询法: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和咨询,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危害和评估风险。
4.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历史事故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减少相似事故的发生。
5. 模拟试验法:通过模拟试验,对可能的危险场景进行模拟,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风险。
四、有效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措施1. 充分培训员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害和风险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识别可能的危险。
2.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工作场所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避免潜在的危险。
技能培训专题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技能培训专题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fc79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1.png)
技能培训专题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技能培训是提高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由于培训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存在一定风险。
本文将从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对技能培训专题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培训专题的危害识别1. 如果培训专题与职业不符,存在人身安全风险当一个公司的安全员,突然被分配到学习电工技能时,这种矛盾的培训专题很容易带来人身安全风险。
因为,如果安全员不具备相关的电工知识,学习电工技能时将面临更多的危险。
2. 如果培训内容存在安全隐患,将导致人身安全风险在特殊的行业中,如电力、化工、航空、矿山等,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培训内容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培训人员无法识别安全隐患,将会导致人身安全风险。
3. 如果培训人员缺乏专业资质,存在人身安全风险在技能培训中,培训人员是保证培训安全的重要因素。
如果培训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资质,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就会增加。
因为这些人员无法较好地识别危险、管理培训现场,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4. 培训时间和形式的不合理安排,增加人身安全风险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时间和形式的不合理安排也是导致人身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
培训时间过长,或冬季培训不注意保暖,将会给学员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培训专题的风险分析虽然技能培训中的人身安全风险非常重要,但是还有其他类型的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技能培训的效果。
1. 培训专题过于简单,风险等级低如果培训专题过于简单,风险等级低,那么培训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为这种培训无法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导致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没有提升。
2. 培训专题过于复杂,风险等级高与过于简单相反,如果培训专题过于复杂,将导致培训时间过长、学员难以掌握和应用,导致培训效果和收益不相符。
此外,培训过程中的复杂手续和流程也容易增加学员的负担,影响培训效果。
3. 培训专题的在线学习模式,风险等级较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公司提供在线学习模式的培训专题。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59a4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c.png)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推演法:通过推理、逻辑分析和过程模拟,预测可能导致危害的因素和结果。
例如,通过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推演出可能引发火灾或触电风险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经验法:通过历史数据和实际经验,辨识和评估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
例如,分析其中一工作岗位过去发生的事故和伤害,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或进行面谈,收集员工和相关人员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的认识和意见。
例如,可以向员工了解他们对项工作任务可能存在的危险行为的看法,然后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直接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工作现场和操作流程,辨识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例如,对其中一工厂的机械设备进行巡检,观察是否存在设备老化、磨损或安装不当等问题,并根据观察结果评估风险。
5.定量分析法: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危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例如,通过统计其中一工作流程中不同情况下发生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计算出风险的定量指标,如风险值、风险等级等。
以上方法都可以作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手段,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进行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时,还应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专业知识的指导,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全面,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3754e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a.png)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过程,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可能对员工、财产或环境造成威胁的危险因素,并从中识别出潜在的风险。
在识别和分析危害及风险后,企业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从而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危害是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可能对员工、财产或环境造成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威胁,例如,高温、高压、噪声、辐射、爆炸、火灾、泄漏等。
在识别危害时,需要考虑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和影响因素,例如,设备故障、操作错误、不当维护等。
不同类型的危害对员工、财产和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企业需要对危害进行分类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控。
风险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综合考虑后的结果,通常用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描述。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危害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可能的风险程度。
为了确定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危害的可能性、影响的程度、发生的频率、后果的严重性等。
最终,风险等级将被分为高、中和低,企业需要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了效率和准确性,企业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来识别和分析危险和风险。
例如,清单法、树状图法、故事板法、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时,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明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遵守这些原则。
企业应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计划,以便在发生危险事件时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应对。
2.识别和评估危害。
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员工、财产和环境的危险因素,并确定其可能的影响。
这可能需要涉及整个制造或处理过程,并考虑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3.评估风险。
根据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可能的影响,评估风险等级。
这将涉及确定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以及事件可能对员工、财产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4.控制风险。
现场施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
![现场施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5ef2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c.png)
现场施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在现场施工作业中,存在诸多危害和风险,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电气作业等,这些危害和风险可能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和风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安全施工。
1.危害识别: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员坠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同时,在高处作业中,还可能存在建筑物坍塌、天气恶劣等其他危险因素。
2.风险识别:高处作业时,人员坠落是最主要的风险,其他风险包括建筑物坍塌、室外恶劣天气等。
3.控制措施:(1)选用适当的可靠的升降设备,如脚手架、吊篮等;(2)设置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等;(3)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4)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如固定脚手架、佩戴安全带等。
1.危害识别: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被夹伤、砸伤等伤害,同时还可能因机械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意外等。
2.风险识别:机械设备操作的风险包括人员被夹伤、砸伤、碰撞等,还有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等。
3.控制措施:(1)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定期检查机械设备;(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3)为机械设备设置防护装置,如安全护罩、警示标识等;(4)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1.危害识别:电气作业可能导致人员触电、电器设备起火等危害,同时还可能因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电气事故。
2.风险识别:电气作业的风险主要包括触电、电器设备起火等。
3.控制措施:(1)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维护;(2)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3)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保护和接地处理;(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佩戴绝缘手套、穿戴适当的防静电衣物等。
以上是现场施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的一些例子,当然实际危害和风险的识别可能会更加复杂,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a5618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0.png)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引言: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运作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工艺失控、人员不当操作等。
这些因素通常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员工行为相关。
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天气条件、供应链中断等。
这些因素通常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仍然可能对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带来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企业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导致危害的因素。
2.调查和数据收集: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收集有关危害的信息。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经识别出的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并确定风险的级别和后果。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确定与识别出的危害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
例如,确定与设备故障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通过风险分析,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重要性。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指南。
这将帮助企业确保危害和风险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这将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和意外事故的风险。
3.培训员工: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
这可以帮助员工减少错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4.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873fb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a.png)
01. 危害识别 02. 风险分析 03. 风险管理
识别危害来源
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材料、操作等 2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音等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4 人为因素:人为操作失误、疏忽、不遵守规定等 5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 6 社会因素:社会治安、政治稳定、经济波动等
5 障的各种因素, 找出风险源和关 键因素
决策树分析法: 利用决策树模型,
6 对风险进行决策 分析,确定最佳 应对策略
风险等级划分
01
低风险:可能 造成的损失较 小,概率较低
04
极高风险:可 能造成的损失 极大,概率极
高
02
中等风险:可 能造成的损失 中等,概率中
等
05
风险等级划分 有助于制定相 应的应对策略
和措施
03
高风险:可能 造成的损失较 大,概率较高
06
风险等级划分 有助于评估风 险管理的效果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1
识别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2
评估风险: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3
制定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实施应对措施:按照制定的应对措施进行实施
5
监控和调整: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风险评估:
1 基于专家经验和 判断,对风险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风险评估:
2 利用数学模型和 统计方法,对风 险进行定量分析
半定量风险评估:
3 结合定性和定量 方法,对风险进 行综合分析
风险矩阵法:将 风险发生的可能
4Hale Waihona Puke 性和影响程度进 行矩阵分析,确 定风险等级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fe4b6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f.png)
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B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良好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B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良好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大
B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良好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 ,成事故扩大
B
作业前仔细检查并落实配备到位
良好
作业证手续不全
引发事故
B
严格按照石油公司有关规定办理作业票证
良好
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B
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良好
焊花、渣飞溅
烫伤
B
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良好
氧气瓶、 乙炔瓶与动火点间的距离不过范
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B
1.易燃液体与火源点的距离不得少于30米。
2.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5米。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A不容易发生、B容易发生、C较容易发生、D非常容易发生
序号
检查项目或设备名称
危害分析
潜在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预防控制措施
预期效果
1
电焊切割、焊接机
1.接线不良;
2.把线损坏,接头超3个;
3.把线老化;
4.把线绝缘破坏;5.变压器过热;6.焊接电源线过热;7.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8.焊接电流忽大忽小动铁芯在焊接时位置不稳定;9.焊接时有“嗡嗡”异声动铁芯的制动螺钉或弹簧过松
高温、灼伤、火灾、爆炸、触电
C
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2.焊接现场3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液体。3.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 。4.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88e7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f.png)
04
风险应对: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风险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监测:持续监测风险情况,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工具
01
风险矩阵: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加强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风险信息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
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和流程
谢谢
03
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02
风险登记册:记录和跟踪风险,便于管理和监控
04
风险评估报告:分析和评估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风险故
01
事故后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企业声誉受损
03
事故原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安全管理不到位
02
事故处理:调查原因、追究责任、整改措施
4
风险应对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01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02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03
风险监测:持续监测风险情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04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策略
01
风险识别: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03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02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演讲人
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
目录
01
危害识别
02
风险分析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已满足法律和其它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EHS持续改进。
3
EHS管理人员培训
何时不需要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
——危害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完全可以容许; ——控制措施的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 ——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得到每个员工充分的理解。
15
EHS管理人员培训
其他伤害
•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
• 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碰 伤、摔伤、割伤、划伤
…….. MORE
EHS管理人员培训
参照:职业病目录识别职业危害因素: 10大类105种: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职业性肿瘤、其 他职业病
EHS管理人员培训
中毒和窒息
• 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吸入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 中毒事故。
• 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 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窒息事故。
• 两种现象合为一种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 •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 • 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EHS管理人员培训
危害与危害辨识
4
EHS管理人员培训
我们来认识几个名词: 危害/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是造成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坏的潜在条件
危险(Danger): 是指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 是指
危害的暴露程度
风险(Risk ):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 合;- 表示危险的程度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 风险的
管理因素:
•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不完善 •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8
EHS管理人员培训
2)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 物体打击
• 坍塌
• 车辆伤害
• 冒顶片帮
EHS管理人员培训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EHS管理人员培训
主要内容
• 危害识别与识别评价的重要性 • 定义和俗语 • 危害的基本类别 • 识别评价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 识别评价的实施
• 危险源识别 • 风险评价 • 风险控制计划
1
EHS管理人员培训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意义
z 为安全监察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事故调查分析与处理、 事故预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 预防水平;
¾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 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¾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 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 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¾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 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EHS管理人员培训
划分作业活动 危害辨识内容与顺序
• 工作场所:
– 地理区域 – 平面布局
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过去、现在和将来
– 作业环境
正常、异常和紧急
• 人员活动
– 按工艺环节与常规活动
– 临时性的工作
– 临时来访者
• 设备与装置
– 生产设备
– 物料危险性
– 生活和应急设备设施
• 环境方面: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能源消消耗、环境破坏、其它
• 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
• 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13
EHS管理人员培训
火灾
• 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 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 企业,此类事故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
EHS管理人员培训
高处坠落
• 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伤害事故。 • 适合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
17
EHS管理人员培训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厂址、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 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厂区平面布局 ¾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
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 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 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
EHS管理人员培训
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非电离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有害光照 • 其他物理学危害有害因素
5
EHS管理人员培训
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
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EHS管理人员培训
人的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负荷超限 • 健康状况异常 • 从事禁忌作业 • 心理异常 • 识别功能缺陷 •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 因素
•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适合于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 情况。 • 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
因触电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
14
EHS管理人员培训
坍塌
• 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
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 等情况。 •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2
EHS管理人员培训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 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
审查改善
危害辨识
检查纠正
持续改进
风险评价
改善计划
否
或管理控制
维持管理
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是
EHS管理人员培训
何时需要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
-- 危害已构成重要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其存在,或者计划的 控制措施不一定充分;
12
EHS管理人员培训
淹溺
• 淹溺: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 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
• 适用于船舶、排筏等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 水事故。
EHS管理人员培训
灼烫
• 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 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 事故。
18
EHS管理人员培训
按平面布局:
¾功能分区、 ¾功能分区(生产、辅助、管理、生活); ¾厂内运输和装卸(车流、人流、物流); ¾危险设施的布置; ¾安全距离等 ¾强噪声源、振动源的布置; ¾建筑物自然通风、采光。
EHS管理人员培训
按工艺环节、设备与装置
¾ 锅炉房,包括:燃烧器、锅炉、风机、换热器、 烟道。
车辆伤害
• 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 • 如:机动车在行使中的挤、压、撞车、倾覆。 • 在行使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 戳、切等伤害。
• 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 卷入 ,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 。
住是判 并否断 符足计 合以划 法把或 律危现 要害有 求控措
制施
风险评价
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 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 主观评价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风新针 险评对 是价已 否风修 可险正 承,的 受并措
检施 查重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 中发现的、需要重视 的任何问题
• 但属于车辆、超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10
EHS管理人员培训
机械伤害
(1)静止的危险:尖锐的器件、工件毛刺、脚底下高温 工件、高空悬挂物 (2)直线运动危险 (机械主要有两种运动:直线和旋转)
EHS管理人员培训
机械伤害
(3)旋转运动危险 机床主轴、加工的工 件、齿轮、皮带轮
11
EHS管理人员培训
起重伤害
EHS管理人员培训 物的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7
EHS管理人员培训 物的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 致病微生物 • 传染病媒介物 • 致害动物 • 致害植物 •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EHS管理人员培训
环境因素:
•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可能性和程度在人们的认可范围内
EHS管理人员培训
危害与危害辨识
• 什么是危害?
–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 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 什么是危害辨识?
– 是指辨识各单位管辖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 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人、环境和管理几个方面,“危害” 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环境因素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 机械伤害
• 透水
• 起重伤害
• 放炮
• 触电
• 火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