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方法浅析

摘要班级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上至教育方针政策的践行,下至高职院校工作的实施和学生服务管理的开展,班级管理是落脚点。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把握班级管理重点,是一门管理艺术。本文从班级管理的建立、日常管理的方法论述了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学生数量逐年攀升,作为大学生的类型,高职学生在本质上有特殊性,例如生源素质整体不高,成长阶段处于“心理断乳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比一般院校的辅导员有更复杂的服务管理对象。作为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的班级管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此文能对班级管理观念转变,班级管理方法和更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础单位,是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更是和谐校园的主阵地。作为辅导员管理的重要工作,班级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笔者的观察总结,现阶段高职班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下文结合问题所在,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炼。

1主体是管理人

1.1转变理念,用心服务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充分了解班级情况,对所有同学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关注班级情况。同时,不把学生看成单独的管理对象,而应该是服务对象和帮助对象。要做到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1用爱打开学生心灵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成功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当然爱学生不是溺爱,不是一味的迁就,没有尺度,而是严而有格,爱而有度,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统一,努力达到“春雨润心田,爱在严师出”,爱能化解一切的功效。1.1.2用心与学生沟通

学会换位思考。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教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告诉学生在这群体中,教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1.1.3用称称量学生管理

做个标准的天平,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辅导员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

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

1.1.4用行垂范学生教育

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辅导员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大型活动,辅导员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受损,辅导员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

1.2学会借力,锦上添花

因为现阶段很多辅导员担任多个班级的辅导员,很多辅导员教师还担任了一些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单靠辅导员实地查寝和查课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要。这个时候辅导员就要充分借力———科任教师、班干部以及还室长和班级信息员的作用,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动态掌握。

辅导员通过民主选举、定期轮换等方式组织起相对稳定而又富有竞争力的班组织;通过表扬和批评,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从而使全班形成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样就能实现班级管理的成果——集体的荣誉感由此产生,有效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班级凝聚力除了辅导员有意识地引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鼓励学生齐心合力为班集体争光固然是一种方法,但通过学生

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遵规守纪而自然而然的内化相比,后者更能长久,效果更为理想。

2制度是核心

目前,很多班级管理在管理制度上,过于强调学生管理的自主性,在制度建设上,围绕着“如何放权”来展开,结果造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过强。此外,还有部分班级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过于考虑高职学生管理模式与大学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结果制度中赋予辅导员的权利过于集中,由辅导员教师或者班干部等全权管理。

2.1把握原则,有的放矢

2.1.1理念的人本性原则

现阶段,很多高职班级的管理是依靠“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管理工作处于原始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为人本”的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尊重学生的正常的感情和需要,理解人、信赖人,发挥学生的价值和潜能,使管理活动动对学生起积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班级呈现出积极的开放与民主、健康与活动的氛围,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首先,制度的制定主体应还原于学生,让他们进行必要的讨论和探讨。班级管理制度就相当于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宪法,必须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这也是其合法性的体现。其次,班级目标必须让学

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是一切班级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辅导员主观地制定班级目标,就会“闭门造车”,难免有缺陷或不切实际,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更有甚者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再次,体现民主。班级制度必须将发扬民主视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班级大事的决策上,不能独断专行,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意愿。最后,班级管理全员参与。班级制度在选举办法的制定、班团干部的任期等问题上应给其他愿意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大家都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上来。

2.1.2制度的科学性原则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学生管理制度,但不一定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很多也是制度不健全。常见的制度有考勤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等,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由于高职学生学制、专业、年龄、家庭背景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些制度要由辅导员协同班干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然后交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辅导员发布实施。

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考核是对班委和同学的激励,是班级工作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当然严格管理并不是一味的严,而是严中有爱。班级管理制度其实是一个集合了基本制度、班团干部选举、财务制度、班团干部职责、会议制度、活动组织制度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