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九章 酶反应动力学
非正比 不再增加速率
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
证据:EM和X-ray diffraction observation, 如DNA polymerase I; 荧光光谱的变化p356; 物理性质如溶解度在形成 复合物后产生变化;分 离得到胰凝乳蛋白酶和底 物复合物的结晶;透析 和超速离心证据
第一节 概念 一、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浓度变化,通常用瞬时速率表示反应 速率。 V=-dc/dt,负号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减小; 或v=+dc/dt 二、反应分子数:是在反应中真正相互作 用的分子数目。一般为单分子反应,2分 子反应,3分子少见,大于3分子未发现。
元素衰变,分子重排,异构体互变是单分子反应, 符合:v=dc/dt=kc,其中c为mol/l,k是比例常数,谓 之反应速率常数。单位:s-1
酶促反应速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底物浓度、酶浓 度、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 酶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The study of enzyme kinetics addresses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enzymatic catalysts and how they accomplish their remarkable feats3)根据Km=(k2 + k3)/k1,若k3<<k2时,Km=Ks,则 ES分解即为反应的限速步骤,此时,Km值表示酶与 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成反比关系,Km值大表示亲 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 大,酶的催化活性高。 4)如果已知Km,可以计算某一底物浓度下,反应 速率相当于Vmax的百分率,生产上,底物浓度太小, 不经济,太大浪费底物。当v=Vmax时,反应速率与 [E0]成正比,如果某一酶Km已知,则任何底物下, 酶被底物饱和百分数为: fES=v/Vmax=[S]/(Km+[S])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提要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各种因素的科学。
它是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讨论底物浓度、抑制剂、pH、温度及激活剂等因素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中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无浓度的关系时,常分为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及零级反应。
研究证明,酶催化过正的第一步是生成酶-底物中间产物,Michaelis-Menten该呢举中间产物学说的理论推导出酶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即Km、Vmax、kcat、kcat/Km。
Km是酶的一个特征常数,以浓度为单位,Km有多种用途,通过直线作图法可以得到Km及Vmax。
Kcat称为催化常数,又叫做转换数(TN值),它的单位为s-1,kcat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速率越高。
kcat/Km常用来比较酶催化效率的参数。
酶促反应除了单底物反应外,最常见的为双底物反应,按其动力学机制分为序列反应和乒乓反应,用动力学直线作图法可以区分。
酶促反应速率常受抑制剂影响,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将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及不可逆抑制作用。
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分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及反竞争性抑制3类,可以分别推导出抑制作用的动力学方程。
竞争性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其动力学常数Kˊm变大,V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Vˊmax变小;反竞争性抑制Kˊm及Vˊmax均变小。
通过动力学作图可以区分这3种类型的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剂中最重要的是竞争性抑制,过度态底物类似物为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中,最有意义的为专一性Ks型及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
研究酶的抑制作用是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机制、阐明代谢途径以及设计新药物的重要手段。
温度、pH及激活剂都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重要影响,酶反应有最适温度及最适pH,要选择合适的激活剂。
在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测定酶的活力时,都应选择酶的最适反应条件。
习题1.当一酶促反应进行的速率为Vmax的80%时,在Km和[S]之间有何关系?[Km=0.25[S]]解:根据米氏方程:V=Vmax[S]/(Km+[S])得:0.8Vmax=Vmax[S]/(Km+[S])Km=0.25[S]2.过氧化氢酶的Km值为2.5×10-2 mol/L,当底物过氧化氢浓度为100mol/L时,求在此浓度下,过氧化氢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
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一、是非判断题1.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2.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某些酶的Km由于代谢产物存在而发生改变,而这些代谢产物在结构上与底物无关。
()4.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加入足量的底物,酶促的反应能够达到正常Vmax。
()5.碘乙酸因可与活性中心-SH以共价键结合而抑制巯基酶,而使糖酵解途径受阻。
()6.从鼠脑分离的己糖激酶可以作用于葡萄糖(K m=6×10-6mol/L)或果糖(K m=2×10-3mol/L),则己糖激酶对果糖的亲和力更高。
()7.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
()8.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在任何条件下,K m是常数。
()9.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底物无关。
()10.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种K m值。
()11.当[S]>>K m时,V趋向于V max,此时只有通过增加[E]来增加V。
()12.酶的最适pH值是一个常数,每一种酶只有一个确定的最适pH值。
()13.酶的最适温度与酶的作用时间有关,作用时间长,则最适温度高,作用时间短,则最适温度低。
()14.金属离子作为酶的激活剂,有的可以相互取代,有的可以相互拮抗。
()15.增加不可逆抑制剂的浓度,可以实现酶活性的完全抑制。
()16.竞争性可逆抑制剂一定与酶的底物结合在酶的同一部位。
()答案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错。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二、填空题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和。
2.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3.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速度,即时测得的反应速度。
4.pH值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影响,影响,影响。
5.温度对酶活力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
生物化学课件-酶促反应动力学
可
(1) 競爭性抑制
逆
抑
制 加入競爭 作 性抑制劑
用 後,Km
的 變大,酶 動 促反應速 力 度減小。 學 特 徵
1.0
0.8
1/Vmax 0.6
競爭性抑制劑
1/v0.4無抑制劑0.20.0-4
-2
0
2
4
6
1/[S](1/mmol.L-1)
8
10
(2)非競爭性抑制
加入非競爭性
抑制劑後,
Km 雖然不變,
但由於Vmax
減小,所以酶 -1/km
促反應速度也
下降了。
-4
-2
1/v
1.0
非競爭性抑制劑
0.8
0.6
0.4
無抑制劑
0.2
0.0
0
2
4
6
1/[S](1/mmol.L-1)
8
10
六、啟動劑對酶活性的影響
啟動劑(activator)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380頁)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質,都稱為啟動劑,分為三種: 1、無機離子:金屬離子、陰離子(氯離子、溴離子)和 氫離子等。 2、中等大小的分子:穀胱苷肽、Cys、EDTA(乙二胺四 乙酸)等。 3、具有蛋白質性質的大分子物質,如酶原的啟動中起作 用的酶。
0
現為零級反應。
0
酶被底物飽和現象和“中間
絡合物”假說
k1 k2
E + S ES E + P
k-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umol/L)
二、底物濃度對酶反應速度的影響
2、酶促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式——米氏學說的提出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一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1、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1)反应分子数
指在反应中真正相互作用的分子数。
A
P
A+B
P+Q
2)反应级数
指实验测得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 哪种速率方程,则这个反应就是几级反应。
蔗糖 + H2O 蔗糖酶 葡萄糖 + 果糖
1
3)零级反应的特征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初始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不变, 要使反应物减少一半所需完成的反应量增加,因此最后表现为半 衰期与初始浓度成正比。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酶促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1903年Henri以蔗糖酶水解蔗糖为例,研究底物浓度与酶促反
应速度之间关系时,发现两者的关系符合双曲线关系。
k2
Km= (k2+k3)/k1
Km是[ES]的分解常数与生成常数的比值。 Km的真正含义是, Km越大意为着[ES]越不稳定,越容易分解。但不能说明[ES]是容 易分解成底物还是产物。
kcat/Km可表示为 [k3/(k2 + k3)]k1, k3/(k2 + k3)代表[ES] 分解成产 物的分解常数占[ES] 总分解常数的比值。 k3/(k2 + k3)越大,说明 [ES]越容易分解成产物。 k1是[ES] 生成常数。因此, kcat/Km数 值大不仅表示[ES]容易生成,还表示[ES]易分解成产物。真正代 表酶对某一特定底物的催化效率。所以,也称为专一性常数。 极限值是k1 ,意为[ES]不会再分解为底物。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酶 对温度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随着温度 的升高,分子的构象会逐渐地被破 坏,失去催化活性。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DNA TOPOISOMERASE I
ACE抑制肽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李晓晖 副教授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CE抑制肽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 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体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Ⅰconverting enzyme, ACE)的调节作用是引起高 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S would enhance the inhibition
(2) 不可逆抑制剂
有机磷化合物:与胆碱酯酶结合,使乙酰胆碱不能分解 为乙酸和胆碱,引起神经中毒,因此被称为神经毒剂。 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与含巯基的酶或含硫辛酸辅酶 的酶结合,从而使酶失活。
Km—米氏(M-M)常数
反应速率 为最大 反应速 率一半 时的底 物浓度
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1)Km的意义: a. Km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 b. Km值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Km值最小的底物是酶的最适底物;Km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
c. 计算特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推断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2)Vm和k3的意义: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研究背景
卡托普利与ACE活性中心相互作用
2-甲基丙酰基与S1’结合 吡咯环与S2’结合
巯基与Zn2+结合
氧负离子对结合酶起重要作用
羰基可以和受体形成氢键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研究背景
9第九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OA段:反应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S]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 v = k[S]。
根据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酶催化反应时,首先和底物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ES,然后再生成产物P,并释放出E。
E + S = ES →P + EOA段上,底物浓度小,酶未被底物饱和,有剩余酶,反应速率取决于ES浓度,与[S]呈线性关系,v正比于[S]。
(2)AB段:反应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表现为混合级反应。
此时酶渐渐为底物饱和,[E S]慢慢增加,v也慢慢增加,为分数级反应。
(3)BC段:反应速度趋于V max,为零级反应,酶促反应表现出饱和现象。
此时底物过量[S]>[E],[E]已全部转为[E S]而恒定,因此反应速率也恒定,为最大反应速率,V max为[E]所决定。
非催化反应无此饱和现象。
酶与底物形成中间复合物已得到实验证实。
(二)酶促反应力学方程式(1)米氏方程推导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并推导出表示[S]与v之间定量关系的米氏方程V max[S]V =K m + [S]Km:米氏常数,物理意义为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V 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与底物浓度同。
2.9 酶的抑制作用失活作用: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
抑制作用:酶的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
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研究酶的抑制剂,可以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催化机制,进行药物、农药的设计与筛选。
(一)抑制作用的类型:(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不能用透析、超过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酶被化学修饰。
(2)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可逆抑制又分为三种类型。
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I)和底物(S)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了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
生物化学-生化知识点_酶促反应动力学 (9章)
§2.8 酶促反应动力学(9章 P351)一一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用反应初速度v对底物浓度[S]作图得P355 图9-6。
曲线分以下几段:一1一OA段:反应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S]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 v = k[S]。
根据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酶催化反应时,首先和底物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ES,然后再生成产物P,并释放出E。
E + S = ES → P + EOA段上,底物浓度小,酶未被底物饱和,有剩余酶,反应速率取决于ES浓度,与[S]呈线性关系,v正比于[S]。
一2一AB段:反应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表现为混合级反应。
此时酶渐渐为底物饱和,[E S]慢慢增加,v也慢慢增加,为分数级反应。
一3一BC段:反应速度趋于V max,为零级反应,酶促反应表现出饱和现象。
此时底物过量[S]>[E],[E]已全部转为[E S]而恒定,因此反应速率也恒定,为最大反应速率,V m为[E]所决定。
ax非催化反应无此饱和现象。
酶与底物形成中间复合物已得到实验证实。
一一一酶促反应力学方程式一1一米氏方程推导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并推导出表示[S]与v之间定量关系的米氏方程V max[S]V =K m + [S]Km:米氏常数,物理意义为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V 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与底物浓度同。
推导:酶促反应分两步进行。
k1 k3E + S ES → P + Ek2v = k3 [ES]一般k3为限速步骤 v = k3 [ES] … ①1.[ES] 生成速率:d[ES]/dt = k1([E] - [ES]) [S]2.[E S]分解速率:-d[ES] / dt = k2 [ES] + k3 [ES] = (k2 + k3) [ES]3.稳态下[ES]不变,ES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k1 ([E]- [ES]) [S] = (k2+k3) [ES]4.引入K m:令K m = k2+k3 / k1代入K m = ([E]- [ES]) [S] / [ES] ,K m [ES] = [E] [S]- [S] [ES], [ES] (K m + S) = [E] [S],[ES] = [E] [S] / K m+[S],5.代入①式:v = k3 [ES] = k3 [E] [S] / K m + [S] … ②6.引入V max:为所有酶都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即此时[E]= [ES]V max = k3 [ES] = k3 [E]代入②式:v = V max [S] / K m + [S]米氏方程表示K m及V max已知时,v~[S]的定量关系。
第九章 酶动力学
抑制剂I
激活剂A
一、酶反应速度
测量: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 (v=dp/dt) 反应进程曲线 初速度
只有初速度的 测定才有意义
初速度 产
酶促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物
0
时
间
酶反应进程曲线
酶反应的速度不停在变
)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零级反应 v = k [E] 混合级反应
4.Km与Ks:Km不等于Ks,只有在特殊情况下,Km 才可表示酶 和底物的亲和力。
S + E
k1 k2
ES
k3
E+P
∵ Km= (k2 +k3)/k1 当k2>>k3时 Km ≈ k2 / k1 ∴ Km可以看作ES的解离常数ks : [S][E] Km= ks = ———— [ES]
5. 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则
抑制作用:使酶的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
低酶活性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作用,引起作用 物质称为抑制剂(I)(选择性)。 研究抑制作用的意义?
类型:
不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1.不可逆抑制(irreversibl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牢固的共价键结合, 使酶丧失活性, 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 抑制剂使酶恢复活性. 例1: 巯基酶的抑制
例: 反应时间短,最适温度高。 反应时间长,最适温度低。
温度系数: 当温度增高10摄氏度,反应速度与原来 反应速度的比。对于大多数酶,温度系数为2.
五、 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A: 胃蛋白酶; B: 葡萄糖-6-磷酸酶 酶 的 活 性
第九章 酶动力学
Hill常数不同的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v
vmax
Km
ES
I
KI
EI S
k1 ES
k2 E P
k-1
I v [S] vmax
KI’
[S] Km (1 [I ] ) KI
EIS
Km 不变 vmax 降低
+抑制剂
1/v
Vmax/(1+[I]/KI)
[S]
(1+[I]/KI)/Vmax
-1/Km
斜率=Km/vmax
斜率= Km(1+[I]/KI)/vmax
米氏酶的双倒数作图
Eadie-Hofstee作图
Hanes-Wolff 作图
酶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
酶抑制剂的类型 ① 可逆性抑制剂。以次级键与酶可逆结合,使用透析
或超滤就可去除它们,让酶恢复活性; ② 不可逆性抑制剂。也被称为酶灭活剂,以强的化学
键(通常是共价键)与酶不可逆结合,可导致酶有 效浓度的降低,因此一旦失活就不可逆转。如果想 恢复酶的活性,唯一的手段只能是补充新酶。 酶抑制剂对米氏酶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2. 负协同性的优势 呈现负协同效应的别构酶(h=0.5)要将其反应速率从 Vmax的 10% 增加到 90%,需要将底物浓度提高6561倍 。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就意味着该酶对底物浓度的变化 极度不敏感。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第一节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反应速率及其测定二、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三、各级反应的特征(一)一级反应其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dc/dt=kclnc=-kt+lnc0lnc=-kt+B(直线)K=(1/t)ln(c0/c)c=(1/2)c0时k=(ln2)/t1/2t1/2=(ln2)/k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二)二级反应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1.若A和B为同一物质-dc/dt=kc2,dc/c2=-kdt;c/c0=1/(1+kc0t);c/c0=1/2时,k=1/c0t1/2。
2.A和B的初始浓度相同k=(1/t){x/[a(a−x)] }3.A和B的初始浓度不同k=[1/t(a−b)]/ln{[b(a−x)]/[a(b−x)]}a: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
b:反应物B的初始浓度。
(a-x):反应时间为t时A的浓度。
(b-x):反应时间为t时B的浓度。
(三)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c/dt=k,或dx/dt=k。
X=kt,或k=x/t。
第二节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一、中间产物学说中间产物学说的实验依据:(1)核酸和酶的复合物可直接用电镜观察;(2)下图;(3)复合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有所变化;(4)有些复合物可直接分离得到。
酶催化的反应中各成份的变化:酶反应的速度在不停地变,实验上只有初速度的测定才有意义。
酶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二、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一)米氏方程的推导米氏方程v=Vmax[S]/(Km+[S])符合v-[S]曲线。
若Km>>[S],v=(Vmax/Km)[S];若[S]>>Km,v=Vmax;由v=Vmax[S]/(Km+[S]),得Km=[S][(Vmax/v)-1],为典型的双曲线方程。
(二)动力学参数的意义1.Km的意义a.Km值等于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浓度单位,是酶的特征常数,酶对一定的底物只有一个特定的Km:V/2=V[S]/(Km+[S]),则Km=[S]。
第九章 酶反应动力学
非正比 不再增加速率
底物对酶促反应的饱和现象
证据:EM和X-ray diffraction observation, 如DNA polymerase I; 荧光光谱的变化p356; 物理性质如溶解度在形成 复合物后产生变化;分 离得到胰凝乳蛋白酶和底 物复合物的结晶;透析 和超速离心证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m变大, Vmax不变
特点:⑴ 竞争性抑制剂往往是酶的底物类似物或 反应产物;⑵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与酶 的结合部位相同;⑶ 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 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⑷ 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ax值不变。 例子:磺胺类药物等
H2N-COOH
对氨基苯甲酸
第九章
王顺昌
酶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速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底物浓度、酶浓 度、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等。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 酶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The study of enzyme kinetics addresses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enzymatic catalysts and how they accomplish their remarkable feats. 意义?
第一节 概念 一、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浓度变化,通常用瞬时速率表示反应 速率。 V=-dc/dt,负号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减小; 或v=+dc/dt 二、反应分子数:是在反应中真正相互作 用的分子数目。一般为单分子反应,2分 子反应,3分子少见,大于3分子未发现。
元素衰变,分子重排,异构体互变是单分子反应, 符合:v=dc/dt=kc,其中c为mol/l,k是比例常数,谓 之反应速率常数。单位:s-1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
1、相对活力 Vi a= 相对活力分数 Vo 相对活力百分数 2、抑制率 Vi i = 1− a = 1− 抑制分数 Vo 抑制百分数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二、抑制作用的类型
不可逆的抑制作用:这一类抑制剂通常以比较牢固的 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团结合,而使酶分子失活.不 能用透析、 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恢复酶活 性. 可逆抑制剂作用:这类抑制剂与酶蛋白的结合是可逆 的,可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恢复酶 活性. – 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 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 反竞争性抑制( 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董 文
1.米氏方程的推导
基本前提:
中间复合物学说: E+S 反应方程式:
k1
ES→E+P
k3
V∝[ES]
E+S
k2
ES
k4
E+P
在米氏方程推导中引入3个假设: (1)P→0 忽略 E + P
k4
ES 这步反应
E+S
(2)∵ [S]>>[E] (3)E+S
ES
E+P
∴[S] - [ES]≈[S]
ES平衡,要求k3<<k2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董 文
4)Vmax与K3( Kcat)的意义
Vmax不是一个常数,它取决于酶的浓度,它是一个酶 反应体系的速度的极限值。 Vmax=K3 [E0] K3代表酶被底物饱和时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 分子数,称为转换数(或催化常数,Kcat), 表明 酶的最大催化效率。
第9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 率与反 应物浓 度的关 系分类
反应分子数
单分子反应 A →P
例如:放射性元素的蜕变、分子重排、 同分异构体互变等。v=-dc/dt=kc
反应中真正 相互作用的 分子数目
双分子反应 A+B →P+Q
例如:2H2+O2 →2H2O; v=-dc/dt=kc1c2
反应级数
整个化学反 应的速率服 从哪种分子 反应速率
一级反应 v=-dc/dt=kc
总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能以单分子反应的速率 方程式表示。注意:水解反应(双分子、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 v=-dc/dt=kc1c2
以双分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表示;反应 速率与反应物质浓度二次方成正比
零级反应 v=-dc/dt=k
例如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
3. 各级反应的特征:
100
v
80
60
40
2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HeCnonrcei的ntrat蔗ion o糖f Su水bstr解ate(u实mol验/L) [S] ——保持酶浓度不变
2.1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2.1.1 中间络合物学说
酶与底物先络合成一个过渡态络合物,然后络合物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和
Vmax [S] V= Km + [S]
Km — 米氏常数 Vmax — 最大反应速度
米氏方程——
•Michaelis和Menten根据中 间复合物学说提出:
E+S
ES E+P
Briggs 和 Haldance对其 进行修正,提出了稳态理 论:
E+S
ES
E+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用反应初速度v对底物浓度[S]作图得P355 图9-6。
曲线分以下几段:(1)OA段:反应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S]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 v = k[S]。
根据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酶催化反应时,首先和底物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ES,然后再生成产物P,并释放出E。
E + S = ES →P + EOA段上,底物浓度小,酶未被底物饱和,有剩余酶,反应速率取决于ES浓度,与[S]呈线性关系,v正比于[S]。
(2)AB段:反应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表现为混合级反应。
此时酶渐渐为底物饱和,[E S]慢慢增加,v也慢慢增加,为分数级反应。
(3)BC段:反应速度趋于V max,为零级反应,酶促反应表现出饱和现象。
此时底物过量[S]>[E],[E]已全部转为[E S]而恒定,因此反应速率也恒定,为最大反应速率,V max为[E]所决定。
非催化反应无此饱和现象。
酶与底物形成中间复合物已得到实验证实。
(二)酶促反应力学方程式(1)米氏方程推导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并推导出表示[S]与v之间定量关系的米氏方程V max[S]V =K m + [S]Km:米氏常数,物理意义为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V 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与底物浓度同。
推导:酶促反应分两步进行。
k1k3E + S ES →P + Ek2v = k3 [ES]一般k3为限速步骤v = k3 [ES] …①1.[ES] 生成速率:d[ES]/dt = k1([E] - [ES]) [S]2.[E S]分解速率:-d[ES] / dt = k2 [ES] + k3 [ES] = (k2 + k3) [ES]3.稳态下[ES]不变,ES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k1 ([E]- [ES]) [S] = (k2+k3) [ES]4.引入K m:令K m = k2+k3 / k1代入K m = ([E]- [ES]) [S] / [ES] ,K m [ES] = [E] [S]- [S] [ES], [ES] (K m + S) = [E] [S],[ES] = [E] [S] / K m+[S],5.代入①式:v = k3 [ES] = k3 [E] [S] / K m + [S] …②6.引入V max:为所有酶都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即此时[E]= [ES]V max = k3 [ES] = k3 [E]代入②式:v = V max [S] / K m + [S]米氏方程表示K m及V max已知时,v~[S]的定量关系。
(2)米氏常数的意义1.K m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K m大小只与酶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当底物确定,反应温度,p H及离子强度一定时,K m值为常数,可用来鉴别酶。
P359 表9-1 列出一些酶的K m值。
一般K m在1×10-6~10-1mol/L之间。
不同的酶K m值不同,测定K m要在相同测定条件(pH、温度、离子强度)下进行。
2.K m值可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产物,若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 m值,其中K m值最小的底物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又称天然底物。
3. 1 / K m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真正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为K s=k2 / k1 ,(注K m= k2+k3 / k1)。
4.已知K m可由[S]计算v,或由v计算[S]。
5.K m可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K m小的为主要催化方向(正、逆两方向反应K m不同)。
(3)V max和k3(k cat)的意义:酶浓度[E]一定,则对特定底物V max为一常数。
催化常数k cat又称酶的转化数,数值上与k3同,为酶被底物饱和时,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大多数酶的k cat为1~104/sec,见P322 表8-2,为每秒钟酶促反应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k cat越大,酶催化效率越高。
(4)k cat / K m的意义:生理条件下S << K m,V max = k cat [E]代入米氏方程v = k cat [E] [S] / K m + [S] = k cat [E] [S] / K m得出:v = k cat / K m[E][S]k cat / K m为[E]和[S]反应形成产物的表观二级速度常数,单位:L/mol s。
可以比较不同酶或同一种酶催化不同底物的催化效率,见P362 表9-4。
k cat / K m大小可以比较不同酶或同一种酶催化不同底物的催化效率。
(三)米氏常数求法:(1)双倒数法:1 / v = K m / V max×1 /[S] + 1 / V max以1 / v ~ 1 / [S]作图,见P363 图9-10纵轴截距:1 / V max;横轴截距:-1 / K m;斜率:K m / V max。
(2)v ~ v / [S]法(Eadic-Hofstee):v = -K m×v / [S] +V max以v ~ v / [S]作图,见P363 图9-11。
斜率:-K m;纵轴截距:V max;横轴截距:V max / K m。
(3)[S] / v ~ [S]法(Hanes-Woolf):[S] / v = K m / V max + 1 / V max×[S]以[S] / v ~ [S]作图,见P363 图9-12斜率:1 / V max;纵轴截距:K m / V max;横轴截距:-K m。
§2.9 酶的抑制作用失活作用: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
抑制作用:酶的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
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研究酶的抑制剂,可以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酶催化机制,进行药物、农药的设计与筛选。
(一)抑制作用的类型:(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不能用透析、超过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酶被化学修饰。
(2)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可逆抑制又分为三种类型,如P369 图9-17所示。
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I)和底物(S)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了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
抑制剂结构大多与底物类似,许多底物过渡态类似物为抑制剂。
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结合形成EI复合物,抑制酶与底物的结合。
竞争性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如丙二酸或戊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
2.非竞争性抑制:底物和抑制剂同时和酶结合,两者无竞争作用。
I与S结构无共同之处,酶活性降低或被抑制,不能用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抑制,如Leu是精氨酸酶非竞争性抑制剂。
3.反竞争性抑制: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
常见于多底物反应中,如肼类化合物抑制胃蛋白酶。
(二)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鉴别加入一定量抑制剂,以v与酶浓度[E]作图,见P370 图9-8。
加不可逆抑制剂使直线原点右移,斜率不变,加入酶使浓度大于不可逆抑制剂,才表现酶活力;加可逆抑制剂,直线原点不动,斜率变小。
(三)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1)竞争性抑制:1 /v ~ 1 /[S]作图见P371 图9-20,V max不变,K m变大。
纵轴截距:1 /V max不变,V max不变,底物浓度足够高,可克服抑制作用;横轴截距:1 /K m 变小,K m变大;斜率:K m / V max变大。
(2)非竞争性抑制:1 /v ~ 1 /[S]作图见P372 图9-21,V max变小,K m不变。
纵轴截距:1 /V max变大,V max变小;横轴截距:-1 /K m不变,K m不变;斜率:K m / V max 变大。
(3)反竞争性抑制:1 /v ~ 1 /[S]作图见P373 图9-22,K m,V max都变小。
(四)一些重要的抑制剂:(1)不可逆抑制剂:1.有机磷化合物:与脂酶活性部位Ser–OH共价结合,如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不能分解而积累,使一些以乙酰胆碱为传导介质的神经系统处于过于兴奋状态,引起神经中毒。
如神经毒剂和有机磷农药,结构式见P374。
可用能与磷酸根有更强结合力的化合物将酶游离出,从而解毒,如用肟类化合物解磷定,结构式见P374。
2.有机砷化合物:与酶中Cys-SH作用使人畜中毒。
如有机砷化合物路易斯毒气(结构式见P375),可用含-SH的化合物作解毒剂,使酶恢复活性。
3.氰化物、CO、H2S与含铁卟啉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2+络合,使酶失活,阻止呼吸。
4.青霉素:与糖肽转肽酶活性部位Ser-OH共价结合,使酶失活,(P375图9-24)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与转肽酶的底物之一的酰基-D-Ala-D-Ala结构类似,见P546。
5.TLCK:根据底物的化学结构设计的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以胰蛋白酶底物对甲苯磺酰-L-赖氨酰甲酯(TLME)为模板,设计底物结构类似物对甲苯磺酰-L-赖氨酰氯甲酮(TLCK)(结构见P376 图9-25),与胰蛋白酶活性部位His57共价结合,引起不可逆失活。
(2)可逆抑制剂:磺胺药:四氢叶酸(THF)是合成核酸和蛋白质酶的必需物质(辅酶)。
根据人和细菌获THF途径不同设计磺胺类杀菌剂。
叶酸(FA)结构见P377,DHF(二氢叶酸)、THF 见P457 图11-30。
FA还原酶DHF还原酶叶酸DHF THF(人可从食物中获取)DHF合成酶对氨基苯甲酸(细菌靠此合成THF)人体可直接从食物获取叶酸经DHF还原成THF而细菌只能从对氨基苯甲酸合成DHA。
因此若抑制DHF合成酶,即可断绝细菌THF来源,从而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抗菌。
THF中对氨基苯甲酰胺部分的过渡态类似物对氨基苯磺酰胺可抑制DHF合成酶。
磺胺药抗菌谱广,性质稳定,对肺炎、痢疾等疗效显著。
此外抗癌药阿糖胞苷、氨甲喋呤等均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2.10 温度、pH等对酶反应影响(一)酶反应最适温度:使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的温度,见P378 图9-28,一般为钟罩形曲线。
每种酶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其最适温度,动物一般35~400C,植物40~500C,微生物则差别较大,最高可达700C。
(二)最适pH:在此pH下酶促反应有最大速率。
见P379 图9-29,钟罩形曲线。
一般酶最适pH在5~8之间,动物6.5~8.0,植物及微生物4.5~6.5。
(三)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大部分是无机离子或简单有机化合物。
不同的酶可有不同激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