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脑电图学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原理脑电图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将大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所产生与临近部位的5—100微伏电位差用电极加以引导接入放大和记录装置,放大100-200万倍,以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记录或显示的电位一时间关系曲线,就是脑电图。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脑电图仪,至少包括有输入、放大、调节、记录/显示、电源等五大部分.脑电图的基本特征有周期、频率、振幅(波幅)、波形和位相。

周期: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或称为1周波,其计算单位为毫秒(1秒以内为短程;1-3秒为中程;3-10秒为长程)。

频率:每秒出现的周波数,分为4个频率带(δ频率带:3.5/s以下;θ频率带:4~7.5/s;α频率带:8~13/s;β频率带:13/s 以上)。

以周/秒(c/s)表示。

振幅:一个波由波顶到波基底线的垂直距离,其计算单位为微伏(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25-75微伏为中波幅;75-100微伏为高波幅;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波形:即波的形状(安静、闭目和清醒状态下的波形: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半弧状波、锯齿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复合波与多形波;睡眠状态时的脑波:驼峰波:又称顶尖波。

在浅睡期出现;睡眠纺锤波:又称σ节律,12-14Hz 的波。

在中睡期出现)。

位相:一个波由基线向上、下偏转便产生位相,向上为负相,向下为正相(正常人中除额部与顶枕之间位相常相反外,在同侧半球其他部位前后(或左右)两个导联之间出现位相倒置是应属于异常)。

脑电图的频率,从0.5~30Hz是为目前普遍使用于临床的频率范围(脑电图仪常用的有16导、24导、32导;滤除高于30Hz或60Hz以上的高频信号,因一般的脑电图有用信号在30Hz以下;滤除低频信号,降低低频干扰(呼吸、动作等)的影响,通过选择时间常数来限定和滤除低频信号。

常用0.1秒和0.3秒)。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

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

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

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

频率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

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 (Hertz)。

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

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

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

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

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

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

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

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频率=30/波宽(mm)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

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不易区分8Hz及7Hz 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

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好用专用尺测量。

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

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

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

此频率就是个波的频率数。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间。

分为若干频率组叫频带(Frequency band)。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基本知识————————————————————————————————作者: ————————————————————————————————日期:脑电图的基本知识、录像脑电图和24小时脑电图脑电活动的性质和电磁波一样有四个基本因素即频率、波幅、波形和位相(极性)。

除此之外脑电活动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脑电图不是记录某一点的电位,而是在头皮上记录大脑两半球各个部位的电活动,因此还存在各个部位之间的差异及特殊性的问题。

脑电活动是随机非线性电信号,因此还有出现方式的不同。

人脑功能与外界和本身内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些都是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何种程度异常的基础。

频率频率(Freguency)是每秒种以基线为准波动的次数。

其单位为C/S(次/秒),亦即Hz (Hertz)。

每一次波动的起点和止点在基线上的跨度叫时限(Duration)其单位为毫秒(ms,1ms=1/1000秒)。

频率与时限互为倒数。

如某一脑电活动的时限为100ms即1/10秒,其频率为10Hz;亦即一个5Hz的波,其时限为200ms。

在脑电图的描述中常用频率而少用时限。

在Hans Berger首次描述脑电活动时使用频率的概念延续至今。

用频率的不同划分脑电活动为若干段,仅在形容非常慢的脑电活动时才使用时限。

脑电活动的测量应从一个波的起点量到终点即“从谷到谷”。

可以用公尺测量,测出波的宽度的毫米数,然后可用下列公式换算为频率:频率=30/波宽(mm)或用时限(ms)数除1000ms即为频率。

但用公尺测量常不够精确,如不易区分8Hz及7H z的波,因8Hz相当于3.75mm,7Hz相当于4.26mm。

但区分这两者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好用专用尺测量。

这种尺的刻试以纸速30mm为1秒作标准。

按频率数每一长方格分为3等份,4等份以至于30等份,代表每秒3次,4次以至30次的频率。

测量时将尺在脑电图纸上移动,直到某一波的起止点正好在某一频率刻度之间。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基本知识
O1(O2)- O – 冠状线:左外耳孔-T3--C3—Cz--C4--T4-右外耳孔 – .F3、 F4 和P3、 P4分别位于F7、F8与Fz和T5、T6与
Pz间线的中点上
脑电图基本知识
脑电图的导联法
– 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活动电极与脑电图
机放大器的栅极(G1)相接,把
无关
电极与栅极(G2)相接,因此单极导联法的
脑电图基本知识
位相(phase):指同一部位在同一导联 中所导出的脑波,于前后不同时间里波 的位置,或两个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里 所导出的脑波的位置,即时间关系。
– 同位相 – 非同位相 – 位相倒置
脑电图基本知识
波形:是由波的周期,波幅,时间等因 素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不 同的波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基本波波幅异常:
波幅异常增高 波幅异常降低
– 基本波波型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出现病理波.
棘波 20-80ms 100μv
– 阳性棘波 – 阴性棘波 – 双相棘波 – 三相棘波
脑电图基本知识
– 孤立性棘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棘波 – 多发性棘波 – 节律性棘波 – 周期性棘波 – 泛发性棘波
异常反应:
– 早期突破 – 延缓反应 – 出现异常脑波 – 阵发性节律异常 – 不对称性反应 – 出现手足抽搦、癫痫大、小发作、意识障碍
脑电图基本知识
– 注意事项:
标准 容易出现的条件 终止的原因 综合考虑
脑电图基本知识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 睡眠诱发试验 – 美解眠诱发试验
一切特性取决于无关电极。
特点:
– 波幅 电位差
– 异常波 – 参考电极活化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无创脑电图技术
利用先进的电磁成像技术,实现无创、高分辨率的脑电图监测,为临 床诊疗和康复领域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解决方案。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拓展
神经机制研究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广泛应用于研究神经机制和认知过程,未来将进一步揭示脑神经活动 的奥秘,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脑疾病诊断
脑电图在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目的
脑电图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研究以及监测大脑功能状态。它 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状态和神 经元活动的信息。
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末以来,脑电图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静态脑电图到现在的动态 脑电图,以及多导联、高分辨率的脑电图技术。
应用领域
脑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领域。它可以 帮助诊断和治疗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痴呆等,同时也是研究 大脑认知和情感等高级功能的重要工具。
THANKS
脑电图可以评估神经康复患者的预后情况,预测康 复治疗效果。
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大脑的电活动情 况,判断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和速度,为制定康
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神经疾病辅助诊断
一些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等,在临床诊断时需要借助其他辅 助检查手段。
脑电图可以辅助诊断这些神经疾病, 通过观察大脑电活动的变化,为临床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06
脑电图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脑电图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进步
01
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
采用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脑电图记录和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相干性分析
相干性分析研究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被用于自动化脑电图分析和模式 识别。
常见的脑电图异常结果
癫痫发作
脑电图揭示了癫痫发作时的异常 电活动模式。
睡眠中的尖波
睡眠中的尖波是正常睡眠阶段的 特征之一。
阿尔法波
阿尔法波是一种低频、高振幅的 脑电活动,在放松状态下出现。
安德拉基和博巴尔的工作开创了脑电图研究的新篇章。
3
现代脑电图
使用高级技术和计算机分析,脑电图已经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元活动
脑电图是通过观察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电位来测量。
2 电极放置
电极被放置在头皮上,以记录不同区域的电活动。
3 波形和频率
脑电图波形和频率可提供关于大脑状态的重要信息。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探索脑电图的奇妙世界,从历史到应 用,一起揭开脑电图的神秘面纱。
脑电图基础知识的定义
了解脑电图是如何记录大脑活动的。探索脑电图的定义、测量单位和特征波。
脑电图的历史背景
1
1875 年
理查·卡莱尔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图。
2
20 世纪 30 年代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新的脑电图技术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大脑活动。
2
脑电图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将脑电图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3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研究神经网络和大脑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脑电图的应用领域
临床诊断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脑电图基础知识要领

10、记录中散见两额、颞区的频率有所减慢或增快或伴有波 幅交替性不等高,但均无固定部位差,同时临床也无不对 称体征。 11、觉醒及睡眠时不出现棘波、棘慢波综合等病理性发作波
二、小儿正常脑电图 1、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δ波。 2、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 3、自然睡眠中不出现50μv以上的广泛性β 波。 4、睡眠时顶部峰波、纺锤波、快波不是恒 定地在一侧缺乏或减弱。 5、不出现发作波。 6、不出现低电压的β波
2、发作间歇期:在这期中EEG完全正 常为20—30%,异常者为70—80%, 其中,以弥漫性节律性慢波快波或慢
波为多见。
3、癫癎大发作发源点:无论是原发性的
还是继发性的,其异常部位都与大脑
中部分-丘脑内板地带有关。
二、癫癎小发作
脑电图可出现两侧性、对称性、同步化的 3c/s棘慢、尖慢综合波。波幅一般为300— 500μv,有时高达上千μv,波幅最高在额、 中央区,顶区电压较低,癎样放电持续时 间为10秒钟,发作间歇期中EEG82%病人 有发作波放电。
脑电图入门
第一章 脑电图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EEG:
通过某种机械能把脑部微小的生物电经过放大,描记出来的时间曲线。
二、它的适应症:
①癫痫;②中毒代谢疾病;③昏迷;④脑死亡诊断;⑤脑炎;⑥颅内占 位;⑦脑血管病; ⑧严重的颅内损伤;⑨慢性硬膜血肿;⑩脑脓肿;
三、EEG的临床意义
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⑵有助于疾病的分类 ⑶有助于疾病的预后估计 ⑷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药物选择 ⑸在法医学中运用(对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行为、精神异常)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反应性异常(早期突破、延缓反应)
2、发作波异常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课件

脑电图基本知识课件

伦理和隐私保护
随着脑电图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何 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和权益,以及如何遵循伦 理规范,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THANKS
[ 感谢观看 ]
其他临床应用领域
睡眠障碍
脑电图可以用于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观察睡眠过程中的脑部电活动,有助于判断睡眠质量和对睡眠障碍 的治疗效果。
精神疾病
脑电图可以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通过观察脑部电活动的异常,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 程度和治疗效果。
CHAPTER 06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脑电图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脑电图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最初 用于研究大脑电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 系。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逐 渐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神 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
脑电图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与治疗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有助于医生了解癫痫
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治疗效果评估
脑电图可以监测癫痫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抗癫痫药物的治 疗效果,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脑部疾病的辅助诊断
脑炎
脑电图可以辅助诊断脑炎等感染性疾 病,通过观察脑部电活动的异常,有 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脑肿瘤
脑电图可以辅助诊断脑肿瘤,通过观 察脑部电活动的异常,有助于发现肿 瘤位置和大小,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
识别异常波形
寻找并记录异常波形,如癫痫样放电 、慢波等。
分析波形特征
对异常波形进行特征分析,如频率、 幅度、持续时间等。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 查结果,对脑电图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 多见于头部外伤及其后遗症、脑肿瘤、去皮质综合征 等,机制不明,可能与脑干或丘脑节律起搏点功能异 常有关,也可能与额叶功能紊乱有关。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44页
调幅和调整概念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45页
• 调幅:背景活动波幅表现有规律地 增高和减低呈纺锤状。在临床脑电 图中,a节律常表现为这种调幅现 象。称”a调幅现象“。
• 每秒频率差数叫频宽,也叫波率调
整。普通说,波率调整指a节律而
言。a波前移现象:顶、枕区a节
律出现降低,额、颞区a节律出现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55页
• 4)出现波幅大于50微伏β活动 或低幅Theta (θ)波和中幅 Delta(δ)波
• 5)有少许不经典尖波、棘波、 棘-慢波、尖-慢波
• 6)视反应a节律不抑制,过分 换气有提前反应或恢复延迟。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56页
轻度异常脑电图临床意义:
•1)见于极少数正常人。 •2)正常人生理改变,如: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37页
•1)不足:异常波局限于一个 或一个脑叶。
•2)一侧性:异常波局限于一 侧半球上。
•3)弥散性:异常波出现于两 侧大片区域
•4)广泛性:异常波出现于全
部区域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38页
低波幅、中波幅、高波幅、极高波幅
• 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 • 25-75微伏为中波幅 • 75-100微伏为高波幅。 • 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脑电图学专题知识讲座
第26页
锐波:也叫尖波。是周期大于80毫 秒,波幅大于100微伏,波顶比较 尖锐一个波。
锐波产生:是皮质神经元兴奋性增 高所引发。
临床意义:其周期所以比棘波长可 能是因为神经元同时性不够完善。 阴性锐波对癫痫诊疗有一定意义。 也可见颅内炎症和颅内肿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REM 睡眠
• 偶有活动,肌张力低下,出现快速水平性 眼球活动,80%有可回忆的生动梦境,心 率比NREM增加,血压,心率,体温,代谢率 增高,脑血流量增加,呼吸不规则,男性 可出现阴茎勃起,很难唤醒。 • EEG:从NREM第Ⅳ期以高波幅δ波为主 →低电压不规则α波为主。
NREM睡眠及REM睡眠时生理现象的比较
• 2.正常儿童脑波发育的特点 • 年龄越小,频率越慢,不规则、不对称、 不稳定,弥漫性分布 • 枕部脑波,首先具有节律性,α波随年 龄增大而增多 • 幼儿期脑波波幅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加 而下降
三。睡眠脑电图
•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发生各种不同变 化,这些变化随着睡眠的深度而不同。 根据脑电图的不同特征,又将睡眠分为 两种状态: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 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
联结,所描记出的电位差的方法. 二.双极导联法:不使用无关电极而将头皮上的两个活性 电极分别联结于脑电图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进行 描记的方法.
第四节 诱发试验
有一部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电图在 一般描记时,异常的电活动不够明显, ( 也有不少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脑电图 上不出现痫性或痫样放电,因此我们可 以通过一些措施来使潜在的痫样放电或 其他异常电活动显现出来,称为诱发试 验。
一.几种常见的脑波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脑波 1. 波:频率8 ~ 13波/秒,波幅10 ~ 100 V, 类正弦负性波.安静闭目时,在顶、枕区活 动最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2. 波:频率18 ~ 30波/秒,波幅10 ~ 25 V, 尖样负性波.在额、颞、中央区活动最为明 显.在睁眼视物、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惊疑 恐惧或服用安定等药物时, 活动急剧增多.
• 2. 波:频率0.5 ~ 3.5波/秒,波幅10 ~ 500V不等,有时会更高.多数为多形态的复形 波,少数为单形态的类正弦样波.任何部位均可 出现. • 临床意义:波是病理波.高波幅波幅现局性出 现,常见于颞叶癫痫、脑瘤、脑脓肿、脑血管 病变伴有软化灶、硬膜下血肿等,并且有定位 意义;高波幅波若呈弥散性出现,则多见于脑 炎、脑膜炎、昏迷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中 毒;阵发性波则常见于皮层下癫痫,如典型癫 痫小发作.
• 异常脑波 • 1. 波:频率4 ~ 7.5波/秒,波幅变动范围很 大,10 ~ 150V不等,多数为单形态类正弦样 波,少数为多形态复形波. 活动多见于额、颞 及中线区;广泛病变时,任何不为均可出现. • 临床意义:高波幅活动现局性出现,常见于局 灶型癫痫、脑瘤、脑外伤、脑血管病等,且有 定位价值;如果是弥散性出现,则常见于脑动脉 硬化、炎症、高颅压、低血糖、各种原因引起 的贫血以及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所导致的中枢 中毒性改变等;如果是双侧对等同位相地阵发 出现,则于间脑癫痫有关.
3.睡眠周期
• 从NREM睡眠第1期→REM睡眠为一个周期, 每夜有4~6个周期。每个睡眠周期持续 90 ~ 120分钟。全夜睡眠中第1个周期 最短。
第五章 异常脑电图
• 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 常
• 1.按成长年龄分期: • Ⅰ期(δ波优势期):新生儿~18个月 • EEG:脑波不规则,不对称,低幅的1.5~3Hz不规则 δ波 • Ⅱ期(θ波优势期)2~6岁:2~3岁δ波渐被θ波 替代,6岁后头部θ波开始减少,α节律渐占优势Ⅲ 期:(脑波不稳定期)6~9岁:6岁后头部θ波为α 波代替,右半球占优势,波幅可达100μV,有少量 低幅快波,9岁α波频率可达9~12Hz • Ⅳ期(α波优势期):10岁以上,脑波已和成年人 相似,前头部少量θ波,18岁才形成稳定的α波节 律
• • • • •
二.按图形的分类 1. -脑电图 2. -脑电图 3.平坦脑电图 4.不规则脑电图
第二节 脑电图的描记技术
• • • • •
一.电极的种类
1.头皮电极 2.特殊电极 二.电极的安放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臵法
第三节 脑电图的导联连接方式
一.单极导联法:将头皮各活动电极与同侧的无关电极相
• (1)α形脑电图:α节律占优势,平均指数 为75%,波幅在100μv以下,以枕部最明显, 呈纺锤状节律 • (2)β形脑电图:以β波占优势 • (3)低电压脑电图:全图均为低波幅 • (4)不规则脑电图:α波频率变化大,可达 3Hz以上,额,颞区有较多4 ~ 7Hz节律
儿童正常脑波的分期及特点
第一章 脑电图学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Gaton已展开测量兔 子的脑波研究。 • 1929年,德国精神科医师Hans Berger首次发 表脑电波图并命名为EEG,该理论成为神经 诊断学的基础,因而发表了「人类脑电图」证 明脑波的存在。 • 我院在1953 年由我科创始人周孝达教授带领 下开展了脑电图检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 断依据。
• 2.Walter分类 • 波 • 波 • 波 • 波 • 波
0.5 ~ 3.5Hz 4 ~ 7Hz 8 ~ 13Hz 14 ~ 25Hz 26Hz以上
• 3.频率自动分析器时的分类 • 2波 1 ~ 2Hz • 1波 2 ~ 4Hz • 波 4 ~ 8Hz • 波 8 ~ 13Hz • 1波 13 ~ 20Hz • 2波 20 ~ 30Hz
• 5.药物因素的影响:如乙醚 、鲁米那、 杜冷丁、 苯妥因钠、 丙戊酸钠、 冬眠 灵、 安定、麻黄素、咖啡因、激素类等, 检查脑波前最好停用一周,以求减少药 物影响所造成的误判断。
三.脑电图分类
• 一. 按频率的分类 • 1.Schwab分类(1951年) • 波 0.5 ~ 3Hz • 波 4 ~ 7Hz • 波 8 ~ 13Hz • 中间快波 14 ~ 17Hz • 波 18 ~ 30Hz • 波 31Hz以上 •
常用的诱发试验有以下几种:
• • • •
睁闭眼试验:最常用、最简便的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试验:测试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试验 睡眠诱发试验:尤其在儿童良性癫痫 闪光刺激试验:对光敏感性癫痫及肌阵挛性癫 痫是一种较好的诱发试验 • 药物诱发试验。
过度换气时诱发出3c/s棘慢综合波
第四节 正常脑电图
• 频率:构成脑电图的主要节律波即基本波的频 率,多数属于波范围,即为8 ~ 13Hz. • 波幅: 波振幅在5~ 100V范围,一般见于全 部头皮导联,以枕、顶区为著. • 位相:以基线为准绳,其上为负相,其下为正相. • 波形: 波波形通常是正弦波样有是呈弧形或 锯齿状.
• • • • • • • • • • • • 项目 脑波 眼球运动 肌张力 脉搏 呼吸 血压 胃液分泌 尿量 阴茎 梦 出汗 NREM睡眠 睡眠阶段1 ~ 4 慢 渐减 减少 减少 低下 减少 减少 收缩 没有 没有 REM睡眠 类似睡眠阶段 I 快 消失 不规则 不规则(增加) 动摇 增加 显著减少 勃起 几乎可见 有
二.正常脑电图
• 正常成人脑电图的频率几乎全由α波及 β波组成,其波幅波形及频率丙侧均对 称,频率恒定不变,波幅在两侧可相差 30%,惯用右手的人,由于左侧半球传入 冲动较多,α波受抑制,所以右侧半球 波幅较高。85%的正常人可以是上述脑电 图波形,15%则可有轻度异常改变。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
• 4.尖波:时限为80~200ms,波形 如锯齿;其上升支陡峭而下降支略倾斜, 像一个直角三角形。位相可以是正性、 负性或双相形。 • 临床意义与棘波相似,也是意味着皮层 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局限性癫痫、脑 血管病、脑炎以及脑外伤后疤痕形成等 疾病有关。
• 5。棘慢波综合:是一个棘波和一个慢波组成的复合玻; 棘波时限20 ~ 80ms,慢波时限200 ~ 500ms;波幅 200 ~ 500 V。 • 临床意义:若棘慢波综合的频率为3波/秒,在额、枕 区以双侧对等同位相的方式阵发出现,即可称之为典 型失神发作的确诊波形;若其频率为3 ~ 4波/秒,且 为高波幅弥漫性阵发出现时,棘波往往甚小,挤于慢 波之间或移行于慢波的升、降支上,此种波形与高热 惊厥有关;若其频率为2 ~ 2.5波/秒,棘波波幅几乎 等高于慢波波幅,也以阵发方式出现,常见于儿童顽 固性癫痫,它提示脑功能有严重障碍并伴有智力发育 不全。
• 3. 棘波:时限小于80ms,波形如尖棘,波幅 • 10 ~ 200V.负性棘波多见,它们来自皮层浅 层;正性棘波或双相性棘波多来自大脑半球深 部.多棘波是由两个以上的棘波组成的棘波群. 棘波是大脑皮层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反映 • 临床意义:常见于癫痫大发作、颞叶癫痫、脑 膜炎、脑膜瘤、脑脓肿等.多棘波则出现在肌 阵挛性癫痫.
• 6。尖慢波综合:是一个尖波和一个慢波 组成的复合波;尖波时限80 ~ 120ms, 慢波时限500 ~ 1000ms;波幅200 ~ 500 V。常见于非典型性失神发作。
• 7。三相波:是一组综合波,首先出现一 个小负性棘波,然后是一个大而深的正 性尖波,紧跟着是一个小负性棘波。常 出现在以波或波为背景的电活动中, 临床常见于肝昏迷前期,与血氨升高有 关,也见于癫痫和脑外伤。
第二节 脑电图学的发生原理
人类的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能产生微 弱的生物电流,可通过在头皮上安放电极 描记到生物电活动称之为脑电图(EEG)。
一、脑波形成的解剖基础
——大脑皮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 的最高中枢,也是脑波活动的主要 解剖基础。
大脑皮层是由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和无计其数的 突触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传递网。大脑皮层 分为6层:由外向里依次为(1)分子层(2)外 颗粒层(3)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神 经节细胞层(6)梭形或多形细胞层
• Ⅲ期:睡眠更深,不易唤醒,肌张力低下, 眼球运动消失,心率,血压,代谢及体温进 一步下降,呼吸规则,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 EEG:不规则高波幅慢波为主,常为75μV 以上,2Hz或更慢的δ波,出现K复合波(为 一高波幅1Hz慢波+睡眠纺锤。
• Ⅳ期:不易唤醒,肌张力低下,无眼球活动, 心率,代谢及体温继续下降,生长激素分泌 增加 • EEG:2Hz或更慢的δ波进一步增加,达50%以 上,有K复合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