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伟:恢复β细胞受损的功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话题

合集下载

李光伟:恢复β细胞受损的功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话题

李光伟:恢复β细胞受损的功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话题

李光伟:恢复β细胞受损的功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话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7-15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作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2型糖尿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节律、质量和数量异常,并且具有发生早、进行性恶化的特点。

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损害一直是全球糖尿病学界关注的焦点。

耗资无数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所找到的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多数与胰岛功能而不是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1998年,著名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发现β细胞功能可能在糖尿病诊断前10~12年开始减退,提出10~122型糖尿病在初诊时β细胞就只剩下正常人的一半。

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将以每年4.5%的速度下滑,及至12年后胰岛功能趋近为零,看来β细胞真是“日暮途穷”了。

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来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的减容手术治疗后,在体重尚无下降的情况下不用降血糖药物血糖可达到正常,胰岛素分泌曲线形态接近正常人。

另一些研究也证实,初诊时血糖十几毫摩尔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仅仅数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出现长达数月至数年不用任何降血糖药物血糖也可维持正常,这点燃了人们的期望!2型糖尿病患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其受损的β细胞功能是有可能逆转的。

一、胃的减容手术逆转2型糖尿病引发思考:β细胞损害可否逆转?最近,著名的《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JCEM)披露在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中,9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Roux-en-Y胃旁路手术1周后空腹血糖达正常水平,胰岛素分泌形态和数量也恢复正常。

另32例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同类手术治疗后45d 及术后1年,分别有9例(28%)和25例(78%)糖尿病缓解,不需要药物治疗HbA1C<6.5%。

2型糖尿病治疗新方向:揭秘创新策略

2型糖尿病治疗新方向:揭秘创新策略

2型糖尿病治疗新方向:揭秘创新策略
我要介绍的是GLP1受体激动剂。

这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多种优势。

它可以显著降低食欲,帮助患者控制饮食。

它可以延缓胃排空,延长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减少食欲。

GLP1受体激动剂还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这些特点使得GLP1受体激动剂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选择。

我要探讨的是SGLT2抑制剂。

这种药物通过抑制SGLT2通道,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SGLT2抑制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以降低体重和血压。

SGLT2抑制剂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SGLT2抑制剂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我们还要关注一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种药物可以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特点是,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还具有降低体重的作用,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要介绍的是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

虽然这不是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但它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糖尿病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监测血糖和按时服药,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1--胰岛素对话-李光伟教授-内容

1--胰岛素对话-李光伟教授-内容
要傻瓜式还是要智能式?
---关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思考
中日友好医院 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李光伟
胰岛素治疗
为何启动,因何终止?
《例》
男 62岁 1.71米 糖尿病五月 高血压一年 2009-03 FPG13mM 30R 10u,9u BP 150/100mmHg
(常服用寿比山)
67公斤(原80公斤)
11月23
血糖 午餐后7.5 晚餐后4.3
11月25:11:30 有点低血糖 11月27:早餐后3.5 10:30 8.6mmol 11月28:空腹3.6,早餐后6.6
午餐后6.1 晚餐后4.6
12月04:空腹3.1,早餐后6.9
午餐后7.5 晚餐后4.0
2010年12月7 中日友好 停用胰岛素48u/d
嘱看神经内科
2009-8-14 FPG 5.1mM HbA1c 5.7% BP120/80mmHg TG 2.08mM 医生劝停用胰岛素 改为 亚莫利2mg MF0.5tid 谓效果一样
但是患者仍继续胰岛素治疗
2009-8-25 我院就诊
近两个月来头晕,软,迷糊,站不住,脚发飘 发生于10am,4pm , 血糖3.0mM 血压80-90/60mmHg
Elliott Procto生还 是患者。 每个人都知道,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是 需要智慧的,但如何能成功的使用胰岛素, 我们需要动更多的脑筋。
糖尿病治疗如此复杂 是需要认真对付的----需要智能式治疗 如此复杂能学会吗,能掌握吗?
总结经验
因血糖高而起始 因低血糖而终止
气势如‘魟’
火力 侦察 总攻
打扫 战场
初始胰岛素治疗的节奏
修整 和 总结
‘智能式’胰岛素应用

空腹血糖受损、血脂与β细胞功能

空腹血糖受损、血脂与β细胞功能
5 3. 7
朱敏, 贾伟平 , 包玉清 ,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 的建立 [ ] 中华 等. J. 糖 尿病杂 志,04,2 1 :32 . 20 1 ( )2 -7 B r n N, e Z,o dnC . u nit eet t no s— eg ma R I r d Y B w e R Q a tai smao i u tv i i fn l esti [ ]Am J hs l17 2 6 6) E 6 一6 7 i snivy J . yi ,9 9,3 ( :6 7E 7 . n it P o
Ma d n d , mp l o a o M Ha e CS, u Ga rLK. tss p o ed a e e : is c Ke o i— r n i b t s d s e — t n o ee o e e u y r me u i g a mmu o e ei n e i fa h t rg n o ss nd o sn n i o ngnt adb— c t .e l f n t n l c a sf ai n.p s e t e a a y i a d e i ia a c l u c i a ls i c t o i o o r p c i n ls s n l c v n l
维普资讯
医学 综 述 2 0 0 8年 6月 第 1 4卷 第 1 2期
; [ 1j

Me ia R c p ua ,u 0 8 V 11 N . 2 d l e a i l e J n2 0 , o. 4, o 1 c t t

1 1・ 88
空 腹 血 糖 受 损 、 脂 与 1细 胞 功 能 血 3
刘 兆 爱 综述)荣海钦 审校) ( , (
(. 1 山东省医学科 学院 , 济南 20 6 2 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 , 50 2; . 济南 2 06 50 2)

人GLP-1类似物——2型糖尿病治疗新篇章

人GLP-1类似物——2型糖尿病治疗新篇章

人GLP-1类似物——2型糖尿病治疗新篇章
王慧;李宏亮;李光伟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08(5)11
【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位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超过3.6亿。

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相关研究进展迅速。

刚刚结束的第68届ADA大会上,多项与之相关的研究结果公布并进行了交流,结果令人鼓舞。

【总页数】2页(P504-505)
【作者】王慧;李宏亮;李光伟
【作者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心,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心,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心,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及其类似物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陈琳
2.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GLP-1类似物 [J], 魏玉敏;王琪;邬金迪
3.2型糖尿病治疗的挑战与希望——GLP-1类似物 [J], 肖新华
4.GLP-1及其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进展 [J], 高君
5.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李红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全文

2022年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全文

2022年2型糖尿病胰岛P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全文)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升至11.2% ,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z T2DM \尽管T2DM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T2DM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横断面研究显示,我国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以每年2% 的速度下降,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更为明显,从胰岛B细胞功能代偿到完全失代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正确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早期干预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延缓T2DM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我国尚缺乏专门针对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及保护策略的指导性文件。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B细胞学组、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围绕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胰岛B细胞功能的评估方法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相关的治疗策略等重要临床问题,检索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 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经过专家组多次深入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旨在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师对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改善T2DM患者的临床结局。

胰岛B细胞功能的概念及其损伤机制概述要点提示:胰岛B细胞功能是指β细胞合成、储存以及脉冲式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的能力。

2.糖脂毒性、血糖波动、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引发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是导致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

狭义而言,胰岛B细胞功能是指β细胞合成、储存以及脉冲式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的能力。

胰岛素脉冲式分泌是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的标志。

给予刺激物负荷后,胰岛β细胞以双相模式分泌胰岛素,通常称为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突破-诱导胰岛b-细胞体内再生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突破-诱导胰岛b-细胞体内再生

2014.06 Shanghai Economy Finance │ 金融2014.06 Shanghai Economy Views | 特别报道532014.06 Shanghai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 发展与创新 糖尿病是个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性综合症。

几乎现有的糖尿病药物都以控制血糖为目的,一旦患病,终生用药,因此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糖尿病发病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机理,锲而不舍地在寻找着治愈糖尿病的有效办法。

2012年2月,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生物化学杂志》上的关于诱导胰岛b-细胞体内再生来治愈2型糖尿病的论文受到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视,被自然杂志期下的S c i B X 周刊作为本周的25项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即刻报道。

这项由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糖尿病及老年病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马忠民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首次证明,口服一种名为F T Y720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诱导2型糖尿病d b /d b 小鼠的胰岛b -细胞体内再生,从而使该小鼠的糖尿病痊愈。

同时,该研究还揭示了这个化合物诱导胰岛b -细胞在体内再生的分子细胞学机制。

马忠民教授的这项突破性研究,可以应用于开发抵御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衰竭和诱导患者体内-细胞增殖和再生的药物,使最终治愈2型糖尿病这个“不治之症”成为可能。

2013年12月,马忠民教授的关于用F T Y720治疗人类2型糖尿病的专利获美国专利局正式批准,而在包括中国及欧洲申请的国际专利也在审批中。

据最新报道,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约1.139亿人。

更为忧虑的是,中国成人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

糖尿病这个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疾病,迅速在中国蔓延,在过去的30年间,其发病率暴增(在1980年发病率为0.8%),正在对我国造成灾难性影响。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异常,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亿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6%。

该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肠道菌群转移治疗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密不可分,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因此,肠道菌群转移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方法。

该疗法通过将健康人健康的肠道菌群移植到病人的肠道内,以维持其正常菌群比例,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该方法需要经过严格的菌群筛选和处理,以确保移植菌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高渗葡萄糖疗法研究表明,高渗葡萄糖疗法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提高胰岛素分泌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高渗葡萄糖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高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该疗法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一个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数量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

通过将个体自身的干细胞或外源干细胞移植到胰岛内,可以恢复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该方法需要进行高度个体化的干细胞类型选择和移植,以及术后的充分监测和控制。

四、人工胰腺人工胰腺是一种集成了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和控制算法的设备。

该设备可以模拟胰腺的自然分泌机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该设备即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需要经过充分的临床实验和治疗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糖尿病的治疗也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李光伟谈糖尿药物安全问题

李光伟谈糖尿药物安全问题

权威专家谈糖尿病血糖控制及药物安全性问题2010-08-25 09:26【嘉宾】李光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内分泌学会常委,国家药品监督局新药、进口药评审委员。

从事内科、内分泌科临床一线工作三十余年。

1990及1991年先后在日本长崎大学及美国NIH糖尿病研究所研修。

完成卫生部科研课题多项,重点科研领域为糖尿病防治及胰岛素抵抗,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共发表文章100余篇。

因多年来对糖尿病防治的突出成绩,1995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于1998年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

200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国内著名的内分泌专家,擅长治疗内分泌疑难病包括垂体病、甲状腺病、糖尿病、肥胖病等。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健康访谈间,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糖尿病方面的专家李光伟老师作客搜狐健康访谈间。

李老师,先跟各位网友打一个招呼。

李光伟:大家好,非常高兴又跟大家见面。

主持人:目前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将近4500万人患糖尿病,面对数次严峻的形式,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尤为重要,您认为应该本着什么样的原则来对患病的人群进行干预才能达到尽可能好的临床疗效呢?李光伟:中国糖尿病人群非常大,现在仅次于印度居于世界第二位。

糖尿病对于国家、家庭、个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所以无论从政府还是从卫生部的领导、医生都应该非常重视、防治糖尿病的工作。

目前在中国县以下的医疗单位并不是很多医生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所以我们现在有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要强调标准化治疗,另外还要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为什么要强调标准化的治疗呢?就是因为一般意义上,不是糖尿病专家,他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了解得不太清楚,对糖尿病的药物特点也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因此在选择药物方案的时候可能不是很能够满足病人的需要。

我们这些大医院糖尿病的专家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投入媒体对于广大的没有经验的医生做治疗规范化的继续教育,主要是宣传糖尿病的指南,那样的话会大大提高全国糖尿病的防治水平,这在我们中国目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及JNK通路与2型糖尿病

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及JNK通路与2型糖尿病

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及JNK通路与2型糖尿病侯志强李宏亮李光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目前研究发现T2DM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被激活,而且二者之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共同活化了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se,JNK)通路参与了T2DM的发生发展。

本文将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及JNK通路在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及外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1.内质网应激与2型糖尿病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翻译合成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场所,对细胞应激反应起调节作用。

ERS 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细胞内质网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亚细胞器病理状态。

目前研究发现ERS在T2DM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调亡及外周胰岛素抵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2]。

1.1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β细胞胰岛β细胞具有高度发达的内质网,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可通过ERS的PERK(RNA激活蛋白激酶的内质网类似激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子(eIF2)磷酸化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合成,调节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3]。

但是,过度的ERS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甚至细胞调亡。

Scheuner D等[4]研究发现eIF2α突变纯合子鼠其胚胎和新生鼠体内均存在着严重的β细胞缺乏及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杂合子突变鼠在高脂喂养后尽管胰岛的大小与野生型鼠无明显差别,但单个胰岛中胰岛素含量较野生型降低,而且葡萄糖和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也明显减弱,从而提示e IF2α在高脂诱导的胰岛功能损伤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I型跨膜蛋白激酶/核糖核酸内切酶(IRE1)是ERS中另一条重要的调节β细胞胰岛素合成的途径。

2型糖尿病治疗新纪元:挑战与机遇并存

2型糖尿病治疗新纪元:挑战与机遇并存

2型糖尿病治疗新纪元: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中,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不仅是对病患的挑战,也是对医疗工作者的挑战。

作为一名从事糖尿病治疗工作的医生,我深深感到,虽然糖尿病治疗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挑战方面,首要问题是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

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

这不仅对病患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

另一个挑战是糖尿病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目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

然而,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各不相同,这要求我们医生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无疑增加了治疗工作的难度。

然而,在挑战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例如,胰岛素泵的使用可以使患者更方便地进行胰岛素治疗,而无针注射技术的出现,则可以大大减轻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痛苦。

糖尿病管理软件和移动应用的出现,使患者可以更方便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在这些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病情,更精确地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这些新技术也可以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自己的治疗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克服这些挑战,抓住这些机遇,从而使2型糖尿病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李延兵;翁建平
【期刊名称】《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年(卷),期】2005(025)003
【摘要】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延缓β细胞衰竭,有利于延缓或减轻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李延兵;翁建平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J], 李萍
2.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改善的自身对照研究 [J], 刘莹
3.黄地安消胶囊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J], 郭明飞; 高家荣; 王建青; 姜辉; 张磊; 魏良兵
4.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J], 孙佳佳; 李
文东; 张军
5.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与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关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治疗新突破:揭秘创新策略

2型糖尿病治疗新突破:揭秘创新策略

2型糖尿病治疗新突破:揭秘创新策略让我们回顾一下2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方式。

通常,患者需要通过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来维持血糖水平。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长期使用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以实现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

近年来的研究在“GLP1受体激动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产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它们还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有利于体重减轻,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另外,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也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会加剧炎症反应,影响血糖控制。

通过平衡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血糖控制状况。

目前,这个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预计将来会有更多基于肠道菌群的糖尿病治疗方案问世。

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也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干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通过引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有朝一日或许能实现糖尿病的根本治疗。

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使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初步结果显示了积极的结果。

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同样重要。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利用葡萄糖;健康的饮食有助于减重,从而改善血糖控制。

因此,将生活方式的干预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有望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但是,这些创新治疗策略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我有责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公众,提升大家对糖尿病治疗的认识。

同时,我也满怀期待,希望在未来能见证糖尿病治疗领域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治愈2型糖尿病是现实还是梦想

治愈2型糖尿病是现实还是梦想

治愈2型糖尿病是现实还是梦想?谈21 世纪糖尿病治疗新思维—β细胞休息概念+调肝泻火治本法则王智明徐州市中医院内三科(内分泌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卫生部“十年百项”中国糖尿病防治计划徐州项目实施方案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治疗研究徐州分中心负责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民GDP不断升高的同时,糖尿病的发病也在不断的攀升!病魔不仅让个人承受痛苦,也耗费了个人、家庭、社会的财力和资源!若干年来,医生和患者都在努力以期望能够战胜糖尿病,为此发明了数多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物,许多宣称能够治愈2型糖尿病的药物或手段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昙花一现!时至今日,还是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难道我们就“认命”了吗?不!近来一种全新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医学界普遍关注并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那就是21 世纪糖尿病治疗新思维—β细胞休息概念+调肝泻火治本法则。

1、β细胞休息概念:“β细胞休息”是指采有用抑制β细胞分泌或减少β细胞分泌压力的手段,使β细胞休息,从而促使β细胞功能恢复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2、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从正常人发展成2 型糖尿病患者,其β细胞功能改变到β细胞衰竭需要一个更长的时期。

该过程可用四个时期来描述:第1 期为β细胞功能代偿期,此期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这与可能出现的β细胞分泌调定点下调和调动足够的β细胞数目作功来满足增加的胰岛素需要量有关,该期胰岛β细胞结构与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均正常,血糖水平正常,因此亦称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潜伏期。

如在这一时期进行“β细胞休息疗法”,即能减轻β细胞工作负荷又可消除高胰岛素血症对机体带来的危害,达到抑制或推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第2期为β细胞功能轻度失代偿期,在第1期如没得到及时合理治疗,病情将继续发展,该期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空腹血糖超过5. 6 mmol/ L。

当空腹血糖达到6. 4 mmol/ L 时,胰岛β细胞表面的葡萄糖感受器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迟钝,胰岛素分泌第1 时相基本消失,但第2 时相却部分保存,在此阶段胰岛素mRNA 水平及β细胞储存的胰岛素量正常,提示胰岛素分泌机制比合成机制受到的影响更大,胰岛β细胞受损,但仍然使胰岛素量得到适度维持,即IFG (空腹糖调节受损)和IGT(糖耐量减低)期,也就是糖尿病过度期,此时仍然没有失去进行“β细胞休息疗法”的最佳时机,否则病情将继续发展。

关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评估的一点意见

关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评估的一点意见
特异性胰岛素(简称I)及胰岛素原测定的开展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一方面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一些作者发现,RIA测定的胰岛素(简称IRI)中有一部分并非是胰岛素而是PI。因此人们怀疑以IRI测定的胰岛素(包括由此推算的胰岛素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学者们在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限定,以尽可能减少PI的干扰(如在NGT,IGT中PI仅占总IRI的7~10%,远远低于DM中的28%)。若在同一研究中仅包括NGT和IGT和不包括DM病人,则可很大程度上排除PI对胰岛素敏感性计算的干扰。关于以PI/IRI,PI/I,PI/C肽等测定β细胞功能的可能性,有人认为这类比值高可能显示β细胞功能差,但一些资料已显示出这类指标的缺点。Haffner等多达600例的资料中,空腹PI/IRI,在NGT,IGT,DM人群分别为6.8%,9.9%及28.1%,显示NGT≈IGT<DM。但OGTT 2小时PI/IRI分别为8.5%,9.1%及2.6%,显示NGT=IGT>DM。应当说,糖负荷后更加暴露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缺陷,但该文糖负荷后PI在NGT,IGT,DM分别上升4倍(7.9:33.3),5倍(13.8:67.4)及下降80%(55.0:10.6),从IGT→DM反明显下降,后者仅为IGT的1/6,NGT的1/3,结果糖尿病组PI/IRI总比值也减少,这与空腹状态下该比值从NGT-IGT-DM逐渐升高的情况完全相反。故以PI或PI/IRI比值测定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PI还是PI/IRI均不能有效判定从NGT→DM过渡时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不成比例的(PI/IRI)高PI血症见于2型DM病人,但同时也见于DM人血糖完全正常的亲属、子女,即具有胰岛素抵抗但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损害者。还见于1型DM同卵双生非DM者(高危人群)。这表明PI/IRI与血糖水平相关不密切,而血糖水平却是胰岛素分泌功能极为重要的标志。

最新保护胰岛β细胞的攻坚之路,医学已经走到了哪一步?

最新保护胰岛β细胞的攻坚之路,医学已经走到了哪一步?

最新保护胰岛β细胞的攻坚之路,医学已经走到了哪一步?遗传易感性、不良生活方式等各种危险因素,最终会导致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因此,保护好胰岛β细胞这个“守门员”,尽可能维持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1]。

因此,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成为T2DM诊疗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各种探索,可分为针对减轻β细胞负担的“减负荷”途径,还有针对促使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的“促重塑”途径。

那么在当今,胰岛β细胞保护的相关领域,都有哪些不可不知的亮点呢?众所周知,患者确诊T2DM的时间点,并不是疾病真正的起始时间。

研究显示,早在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患者就开始出现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下降[2]:各种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β细胞需要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以稳定血糖,但代偿也同样是有限度的,随着负担逐渐增加,β细胞就会进入失代偿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

因此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如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或可延缓患者向T2DM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从糖尿病前期到T2DM的过程中,β细胞的数量和分泌功能往往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图1)[3]。

β细胞的数量和分泌能力,共同决定着胰岛β细胞整体的功能,但分泌能力或是二者中真正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既往观点认为,胰岛β细胞是因为死亡而出现数量下降,但最新观点认为β细胞可能发生了“去分化”,转化为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内分泌前体细胞或其他类型细胞[4],因此通过各种治疗手段逆转去分化,恢复β细胞分泌能力,是保护β细胞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2020年一项对我国4792例T2DM患者开展的研究显示,在主要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传统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我国患者的β细胞功能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且β细胞功能和HbA1c水平均随病程延长逐渐恶化(图2)[5]。

此外,β细胞功能下降最先表现为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患者餐后血糖升高[6],也符合我国患者的血糖特点。

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受损和治疗(一)

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受损和治疗(一)

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受损和治疗(一)

【期刊名称】《全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2(007)003
【摘要】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不断上升趋势,估计200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比1990年增加了60%,约有1.6亿,包括1.03亿已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和5400万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脏病和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4倍。

但是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因此,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流行性疾病。

【总页数】1页(P172)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受损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J], 赵咏莉;叶山东;陈燕;谈敏
2.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中西医病机探讨 [J], 鲍陶陶;方朝晖
3.氧化应激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J], 李清红;袁新建;王红心;苏爱芳;冀肖燕
4.糖耐量受损及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相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J], 毕艳;朱大龙;胡云;沈山梅;周士海;陈炜;黄洪;顾经宇;韩光晓;黄群;冯雪凤
5.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受损和治疗(二) [J], John;Gerich;张俊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光伟:恢复β细胞受损的功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话题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7-15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
作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
2型糖尿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节律、质量和数量异常,并且具有发生早、进行性恶化的特点。

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损害一直是全球糖尿病学界关注的焦点。

耗资无数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所找到的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多数与胰岛功能而不是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1998年,著名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发现β细胞功能可能在糖尿病诊断前10~12年开始减退,提出10~122型糖尿病在初诊时β细胞就只剩下正常人的一半。

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将以每年4.5%的速度下滑,及至12年后胰岛功能趋近为零,看来β细胞真是“日暮途穷”了。

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来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的减容手术治疗后,在体重尚无下降的情况下不用降血糖药物血糖可达到正常,胰岛素分泌曲线形态接近正常人。

另一些研究也证实,初诊时血糖十几毫摩尔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仅仅数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出现长达数月至数年不用任何降血糖药物血糖也可维持正常,这点燃了人们的期望!2型糖尿病患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其受损的β细胞功能是有可能逆转的。

一、胃的减容手术逆转2型糖尿病引发思考:β细胞损害可否逆转?
最近,著名的《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JCEM)披露在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中,9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Roux-en-Y胃旁路手术1周后空腹血糖达正常水平,胰岛素分泌形态和数量也恢复正常。

另32例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同类手术治疗后45d 及术后1年,分别有9例(28%)和25例(78%)糖尿病缓解,不需要药物治疗HbA1C<6.5%。

表明β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在术后早期就得以改善。

上述新发现使许多人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演变疑惑不解:β细胞功能是会如UKPDS研究所揭示的随着病程进展呈线性持续下降,还是如胃的减容手术研究所报告那样可能恢复正常?如果在手术后数日胰岛素分泌就恢复正常了,那么一向被认为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一路恶化的观点必将受到质疑。

有人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以往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是否全错了?
二、纠正高糖毒性诱导蜜月期:恢复受损的β细胞功能
近年来基础研究的发现完全支持上述临床所见。

人们认识到β细胞是长寿细胞,其功能衰竭要经历很长的时期。

过去我们对β细胞功能受损程度的估计更甚于对β细胞数量减少的估计。

β细胞的衰竭受多重因素如糖毒性、脂毒性、年龄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让(被高血糖麻醉了但并未死去的)β细胞(在血糖正常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可使其胰岛素分泌功能恢复。

这一点在纠正高血糖毒性后表现得极为突出,人们看到原来受损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甚至恢复了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因为这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在糖耐量受损(IGT)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血糖达到10 mmol/L 或空腹血糖接近6.7 mmol/L时就已经消失,所以它的再现意味着餐后血糖不会达到糖尿病的水平。

早在2006年3月,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就进行了“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β细胞功能——是现实还是梦想?”的讨论。

同年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有一个会场专门讨论早期胰岛素治疗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恢复β细胞功能。

我们的一项探索性研究,纳入10例血糖严重升高(空腹血糖≥11.1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从未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且在治疗前急性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消失。

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后,10例中有8例中原来已经消失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再度出现,表明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化”,可大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这一结果最近在一项134例患者随访长达2年的同类研究中得到证实。

非肥胖65例和肥胖69例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再现,6、12及24个月病情缓解率分别为58% 、50%和32%(未发表资料)。

翁建平教授2004年曾报告38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多次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大多联用格列齐特及二甲双胍)进行强化血糖控制治疗,疗程2~5周,血糖达标者分别为97%、95%及84%,随访至1年,血糖保持正常者分别为51%、45% 及27% ,说明口服降糖药也有一定效果。

韩国一项研究走得更远,发现2型糖尿病病程不超过5年者获得16个月蜜月期的机会也达到50%,病程逾5年但不超过16年者也有20%的人获得了蜜月期。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β细胞功能不再是梦想,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只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未被认识或被忽视。

许多人相信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并非如此前我们认识的那样悲观,从而燃起了追回逝去的β细胞功能的热情。

三、恢复β细胞功能诱导出2型糖尿病“蜜月期”并非胰岛素独有
其实,对β细胞功能持乐观看法的早有人在。

DeFronzo很早就在其鸿篇巨著《糖尿病学》中曾经描述“在1型糖尿病发病之初就给每日2、3次或更多次胰岛素注射数周治疗后,可使大多数儿童进入…蜜月期‟或部分缓解期”。

1997年,以色列学者Cerasi研究发现,在13
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静脉注射胰岛素2周后,有9例不用任何抗糖尿病药物能维持血糖正常达9~50个月。

他是创造这一疗法并将获得的结果称之为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的第一人。

这一提法后来也为医学界许多学者接受,认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大的区别,在病因和临床表现上它们更像是居于一个“疾病谱”的两端,两者都有蜜月期,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可能更长。

让人们感到乐观的是能诱导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的能力并非胰岛素独有。

1996年就有人报告,格列本脲这个很老的磺脲药也可以在2型糖尿病诱导出“蜜月期冶。

55例在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经格列本脲治疗后4个月时缓解率为20%。

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格列齐特缓释片强化治疗3个月使约60%的患者血糖达标;停药2日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恢复为正常糖耐量(NGT)或糖耐量受损者占22.83%;这种强化治疗显著改善了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密切相关的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血浆(30min胰岛素-基线胰岛素)/(30min血糖-基线血糖)]。

四、β细胞功能损害的可逆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高糖毒性损害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初诊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笼罩下显现出的很差的β细胞功能实际上是一种假象,这种β细胞功能状态并不能反映β细胞的真实存在。

消除高糖毒性也被看成是逆转β细胞功能的重要途径。

2013年EASD有专家报告“分化功能丧失(dedifferentiation)而非凋亡是β细胞功能衰落的主要原因冶。

高糖毒性导致的FoxO的丢失改变了β细胞的代谢灵活性(metabolic flexibility),后者正是分化功能丧失的先兆。

并提出“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之一是恢复β细胞的分化”。

β细胞功能恢复后能重新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并有效控制血糖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为内源性胰岛素在其代谢过程中有一半被肝脏利用和清除,这在发挥降血糖作用的同时避免了高胰岛素血症。

而外源性胰岛素直接进入体循环,长期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时高胰岛素血症是难以避免的。

长期的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可增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这已经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病专家的共识。

认识β细胞功能损害的可逆性,不仅使人们看到糖尿病较为光明前景,而且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充分发挥内源性胰岛素作用的机会和广阔空间。

使医生和患者得以充分利用血糖依赖性和非血糖依赖性胰岛素促泌剂,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

我们知道彻底了解β细胞功能的全貌对全世界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意识到这种认识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胃的减容手术和短期强化控制血糖带来糖尿病长期缓解的事实仍使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对β细胞功能衰退的再认识将逐步深化,2型糖尿病的治疗,与以前比较,或将出现一个较为乐观的新篇章。

(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年6月第30卷第6期)
关键词:2型糖尿病β细胞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