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甄华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
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文/本报记者/张瑜摄/本报记者/万重东北讲武堂。
当年学员使用的望远镜等物品。
展厅展出的军用书籍当年的军用物品复原后的学员宿舍。
东北讲武堂的著名学员复原后的教室核心提示在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坐落着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东北讲武堂。
百余年前,一批批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官在这里受训,接受着当时东北区域最先进的军事教育。
当时,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四大军校。
5月18日,东北讲武堂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里曾是奉军军官的摇篮1907年9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在奉天设立了东北讲武堂,后辛亥革命爆发,办学中断。
1919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办东北讲武堂,旨在使其成为奉、吉、黑三省各地驻军中下级军官“研究讲武之所”,分步、骑、炮、工、辎五科,并聘请北京陆大、保定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东北讲武堂逐渐发展壮大。
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将东北讲武堂迁到东大营办学,还成立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又将航空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军需研究班、宪兵教练处、高等军学研究班并入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进入鼎盛时期。
从事东北讲武堂研究的辽宁大学副教授王铁军告诉记者,从1919年到1931年,在张作霖和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成为张氏父子重要的军官培训基地,共办了11期,为东北军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当时,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长、排长,大部分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这里成了奉军军官的摇篮,对提高东北军战斗力、促进东北军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办到第三期时,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当时,张作霖领导的奉军官兵大都亦兵亦匪,军事素质较差,缺乏正规训练的官兵一上战场就像一盘散沙,原本装备上领先的奉军溃不成军。
损兵折将的张作霖深刻反思和检讨,意识到凭借以前的哥们义气根本无法满足正规作战的需要,下定决心加大军事教育力度。
大校营长岳振华,开国元帅排队轮流敬酒,全营官兵吃烤鸭吃到腻
⼤校营长岳振华,开国元帅排队轮流敬酒,全营官兵吃烤鸭吃到腻如果您看过刚刚打破我国票房记录的电影《长津湖》,那么电影中有这样⼀个场景⼀定令您印象深刻:志愿军专列开往朝鲜的路上,时不时会受到美军飞机的⼲扰,敌⼈的侦察机给我们的部队带来了巨⼤威慑,甚⾄有很多战⼠们被炸⾝亡,令⼈痛⼼!电影来源于现实,这充分说明了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所以,抗美援朝战争后,我国对于防空领域极为重视,各⽅资源协调⼤⼒发展空军,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国防空军的⼀⼤批优秀⼈才,成为了我国空军的⾻⼲⼒量。
其中有这样⼀位军官,凭借在地空导弹⽅⾯做出的突出贡献,在10年不到的时间⾥,由少校⼀步⼀步晋升为了⼤校,他的成就就连⼏位开国元帅都⼗分敬佩,⽽他的职位居然只是营长。
他的“英雄营”让⽑主席和周总理赞不绝⼝,全营的官兵享受了中央军委的特殊待遇,吃烤鸭直到吃腻才罢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制空权⽤⾼射炮为我军夺回制空权这位营长的名字叫岳振华,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位、也是迄今为⽌唯⼀⼀位⼤校营长,在我国的国⼟防空作战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
在这⾥先为⼤家普及⼀下关于军衔的知识:⼀般来说,营职⼲部的军衔⼤多都是少校或者中校,营长⼀般都是中校,上校营长已经是凤⽑麟⾓了。
⽽我们本⽂的主⼈公岳振华,他的军衔已经是⼤校,可想⽽知他的功劳。
岳振华岳振华,1925年5⽉出⽣于河北省望都县。
他的⾰命⽣涯开始很早,17岁那年就参加了⾰命,18岁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8⽉参加⼋路军,随我军获得了抗⽇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
不过,抗美援朝战争才真正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场战争,我们是以农业国的底⼦对抗全世界最强⼤的⼯业国,美国军队的装备核武器可以⽤“武装到⽛齿”来形容,特别是他们拥有⼀⽀战⽃⼒极强的空军。
众所周知,飞机的诞⽣让战争⽴体化,不仅可以对对⽅的据点、军事设施和⾼地进⾏直接轰炸,更是可以切断对⽅的弹药和粮草补给线。
有了制空权,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正如笔者在⽂章开头时所说,电影《长津湖》真实还原了志愿军战⼠在朝鲜战场上被对⽅飞机牵着⿐⼦⾛的经历。
开国将军的不朽传奇
开国将军的不朽传奇作者:来源:《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2015年第08期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战期间,无数江西儿女参加革命战争,涌现了325位开国将军,赣州市的兴国县更被称为“将军县”。
今天,就跟星星姐姐一起聆听几位开国将军的传奇故事吧!“娃娃司令”肖华将军1938年,肖华亲自赴惠民县城,与反共顽固派沈鸿烈谈判。
沈鸿烈听说肖华不过是22岁的“娃娃司令”,十分轻视。
肖华离城30里,沈鸿烈就派兵列阵示威,企图吓跑肖华。
肖华进城后,他又避而不见,打算气走肖华。
肖华胸有成竹,不见长官见群众,进城后立即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到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演讲,“娃娃司令”的风采令惠民各界倾倒。
沈鸿烈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剑后,双方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
“娃娃司令”吓倒了“老狐狸”,太令人佩服了!张英辉将军草席歼敌1939年10月中旬,张英辉带领部队包围了驻扎在半山腰上的日本鬼子。
鬼子急忙龟缩到营房里。
看到被敌人丢了一地的草席、麦秸(jiē),张英辉顿时有了主意。
他让战士们把草席收集起来,卷上麦秸捆好,点着火以后滚到墙根下,立刻把房子点着了。
敌人被烧得屁滚尿流,争先恐后地从屋里跑出来。
张英辉一声令下,仅用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哈哈,这一仗打得真痛快呀!陈远波将军深入虎穴鬼子下令悬赏捉拿陈远波,伪(wěi)军抓了一个有些像陈远波的农民充数。
陈远波知道后,立马化装成“太君”,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十几名化装的战士大摇大摆进了鬼子据点。
守门的日伪军蒙在鼓里,还向他举手行礼。
陈远波骑着马来到照相馆,脱下“狼皮”,照了个相,并要照相馆老板把相片洗印好,送给鬼子,告诉他们这才是真正的陈远波,下次抓人别抓错了,然后又威风凛(lǐn)凛地出城去了。
第二天,鬼子收到相片,气得大骂伪军大队长。
伪军大队长只好把抓来充数的农民放了。
陈远波将军把鬼子好好戏弄了一番,太过瘾啦!独臂将军彭清云彭清云是有名的神枪手。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校官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早期的解放军六大军区,还是后来的十三及十一个大军区,军政主官大都是由开国将帅担任。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国校官才开始走上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
据统计,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校官(本文所指的开国校官仅指在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首次授衔被授予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军衔的军官,不含1955年以后晋衔的校官)总计有34643人(本文的开国校官总数及下文开国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的人数均为1956年9月统计)。
在数以万计的开国校官中,只有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傅奎清、杨白冰、李宣化、周衣冰、刘存智、赵先顺、朱敦法、张仲先、迟浩田、刘安元等13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殊为不易。
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王猛、刘振华、万海峰在1266名开国大校中,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有3人,即王猛、刘振华、万海峰。
他们担任的都是大军区政治委员。
其中,王猛、刘振华在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从广义上讲也是开国将军。
不过,由于他们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因此也属于本文叙述的开国校官范畴。
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大校是王猛。
王猛,1920年5月生,河北盐山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部队营部文书、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代理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猛历任解放军第16军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38军副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时任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6年12月,王猛任解放军第38军政治委员。
1967年初,第38军奉命从吉林通化换防到河北,担负保定地区的“支左”任务。
小度写范文[开国大校白斌]开国大校陈瑛模板
[开国大校白斌]开国大校陈瑛河北籍传奇将领白斌核基地第二任司令员白斌将军是我们核基地第二任司令员。
他是正值文革时期的1969年担任54军副军长兼重庆市革委副主任时出任司令员的。
白斌将军1921年9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南冯乡东白庄人。
也是一位“三八式”老革命。
他解放前曾任四野师参谋长,是沙场百战的猛将。
1962年参与指挥了对印度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白斌司令在动身到核基地任职前受到了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林副统帅接见。
白司令到任后,在司令部同志们的印象中,他也是位非常能干、很有本事的指挥员,年富力强才干出众。
从69年首次地下核试验开始,基地连续又成功的进行了数次新型空爆核试验任务,使我国的核武事业又得到了重要发展。
核试验场区柏油公路就是他任职期间修建的。
“9.13”事件后,白斌司令曾到北京接受停职审查。
1975年调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后历任济南军区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白斌将军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7年离职休养。
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1990年11月7日在济南逝世,终年69岁。
原行政10级。
白斌将军核基地轶事一个8023老兵的回忆——《我与一号首长的君子协定》1969年初,54军副军长白斌接替张蕴钰司令,成为基地一号首长。
21基地比野战军复杂的多,各军种兵种均有,团以上的科研单位较多,战斗部队很少,白司令为熟悉部队熟悉干部,很长一段时间深入基层,1969年9月20日,第十次核实验的序幕将要拉开,白司令首次参预和指挥核实验,他非常想亲眼看一看模拟航弹是怎样投掷的。
就是这天上午我到与连队10米之隔的前直机关送材料,看到穿着新军装的很多首长站在连部左侧的山岗上向爆心方向观望,我进前一看,原来是国防科委的主任王秉章及随行人员。
我看到投弹飞机已从我们上空飞过,拖着降落伞的模拟氢弹半自由落体向下落,这时我已回到连部,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我急忙拿起话筒,是担任投弹区戒严任务的机枪班副班长雷吉伟同志声音,从电话里听到他非常紧张,汇报前言不搭后语的说,白——白司令员——闯入戒严区,氢弹落在他的吉普车前10米,溅起来的石头把吉普车蓬顶击穿了,白司令不知是否负伤……没等雷吉伟说完,我就不由自主的骂了句“熊兵”怎么不鸣枪示警!枪是烧火棍吗?雷吉伟回答,来不及、拦不住,他说他是司令员,车一打方向就过去了,我们刚想鸣枪示警,可飞机在头上盘旋,怕伤了飞机出大事……我说:如果司令员砸死了你们都要上军事法庭。
开国大校张少华
开国大校张少华
张少华是山东掖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
年入伍。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预备大队、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二十一旅、中共胶东区党委军事部、胶东抗日游击第三军区、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胶东军区从事政治工作,参加了苏村店子、过龙山、析格庄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胶东军区前方(华东十三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胶东军区烟台独立团副政委、政委,烟台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警备第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胶高、海阳、太平顶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国防科委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政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张少华曾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他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张少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我的第一次授衔经历
我的第一次授衔经历
徐平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我是1983年从河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的.参军之前,就听说部队要恢复军衔制,心想这回可赶上好时候了!rn我到部队时,穿的是"一身绿、三片红".现在看来,这种军服样式还不够美观,材料也过于低廉.但在那个特殊时代,这身绿军装曾让多少男儿女儿梦寐以求!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徐平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磨课中成长——记第一次外出上课的经历与体会
2.经历学习:语文教学的应然追寻——以特级教师李文广执教《第一次抱母亲》为例
3.一代将星闪耀──共和国第一次授衔纪实
4.第一次夏令营经历
5.第一次夏令营经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3阅兵时敬标准军礼的百岁老将军去世张玉华:我有三个妈妈
9·3阅兵时敬标准军礼的百岁老将军去世张玉华:我有三个妈妈作者:来源:《北广人物》2017年第36期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阅兵式中,那位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老兵,你还记得吗?在2016年的猴年春节晚会上,小品《将军与士兵》的最后,三军仪仗队登台,一名老人坐在轮椅上被搀扶着站起来,面向全场及全国观众敬军礼,你还记得吗?这位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老兵,就是老将军张玉华。
2017年9月10日凌晨2时37分,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这位感动无数人的老将军走了……丧事一切从简。
捐献可用器官张玉华同志1916年11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文登营乡张皮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3年秋开始上学,1932年从荣城乡村师范毕业,1933年春起在小学当教员并参加革命。
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入伍。
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40军副军长,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副政委、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南京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顾问等职。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根据老将军遗愿,丧事一切从简,捐献可用嚣官,不设置灵堂,不搞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同时谢绝外地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据了解,张玉华老将军已捐献眼角膜。
生前两次敬礼,令人印象深刻张玉华将军生前有两次敬礼,令人印象深刻。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张玉华作为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成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老将军一个标准的军礼,让亿万中国人印象深刻;2016年的猴年春节晚会上,在小品《将军与士兵》的最后,老将军坐在轮椅上,被搀扶着站起来,颤颤巍巍地向全国观众敬了军礼,这一幕让我们为之动容,无数中国人记住了这位抗战老兵。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杨志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国将军,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较为出色的将领之一,曾经荣膺一等功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杨志华将军为人正直,性格豪迈,战功卓著,深得士兵和战友们的尊敬。
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经历和业绩。
一、早年生涯杨志华将军于1899年出生在黄冈市麻城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他年轻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杨志华将军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他曾经在麻城参加过学生运动,还曾经在动员学生中成为组织者,并且带着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这些经历,培养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军事生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杨志华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之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部队,在长征途中,他在毛泽东的亲自关照下,担任了一个团的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师、军、集团军的政治委员和副军长等职务,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西柏坡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此以后,他继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十分活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了军区司令。
他还亲自指挥了第一次台湾海战。
1965年,杨志华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共产党参谋总长,曾多次率代表团出国访问,受到国际舞台上的广泛赞誉。
三、荣誉和贡献杨志华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拥有非常高的威望,他的荣誉和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职务和军衔上,还体现在他的人格和言行中。
他荣膺一等功和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的历史地位和战功卓著,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国将军。
总之,杨志华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成就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杨志华将军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事迹仍然激励着闻讯而来的人们,成为了伟大的历史遗产之一。
千年第一幸运伉俪
千年第一幸运伉俪
珂影
【期刊名称】《中州统战》
【年(卷),期】2001(000)012
【摘要】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少先队里高大的人.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峥嵘岁月”成过去,故乡山河一片新.斗争历史作背景,方才知道这笑意深……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珂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1
【相关文献】
1.明确新千年任务展示“第一刊”风采——《政策》杂志新千年全新改版扩大发行 [J], 无
2.算盘之上算千年看世纪——2001年才是新世纪新千年的第一年 [J], 迟荣瑜
3.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标志着建设平原地区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千年秀林”工程拉开大幕 [J], 刘向阳;
4.五千年来第一展──记我国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 [J], 晚秀
5.国内第一本新千年“贺岁书”出版三家出版社联手推出《千年祝福》 [J], 邱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放军高级将领吴克华生平简介
解放军高级将领吴克华生平简介吴克华(1913—1987),江西省弋阳县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吴克华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吴克华生平简介吴克华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共产党员,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剿匪等诸多战役,是一名英勇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
了解下吴克华简介,吴克华于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曾读过私塾,后来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当学徒,儿时的吴克华就对旧社会充满痛恨,并受到了进步思想影响。
在1929年,吴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工农红军。
翌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结业后,被分配到红军独立团当战士,参加了土地革命,先后担任排长、连长、队长、团长、营长和参谋长等多个职务。
吴克华在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之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吴克华主要担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以及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
在解放战争中,吴克华又再次担任司令员和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十五兵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以及成都军区、广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吴克华将军在1982年的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月后退居二线。
1987年2月吴克华将军在广州逝世。
从吴克华简介中,了解到吴克华将军,世人评价其打仗慎重,不打则已,打则必胜,作战风格为“稳准狠细”,并且在生活上也是廉洁自持,未曾以公谋私,受到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是名副其实的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吴克华与张铭作为我国的一名优秀将领,吴克华将军一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大战争,立下了赫赫军功,成为我国开国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
吴克华张铭是夫妻关系,张铭作为吴克华将军的妻子,对吴克华将军的帮助也是不小的。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少将
在1955-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先后被授予和晋升少将军衔的军官达1360人。
其中,有32人担任过解放军的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专兼职政治委员)。
开国少将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人数,同开国上将的26人,开国中将的41人相比,绝对数不少,但任职百分比只占开国少将总数的2.4%,从中也可看出开国少将能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职务是相当的不易。
“文革”前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的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军区(亦称一级军区)的军政主官大都由开国元帅级人物担任。
从1955年起先后成立的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兰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福州军区等十三个大军区中,“文革”前的军政主官大都为开国上将、开国中将担任。
在众多的开国少将中,只有金如柏、郭林祥两人在“文革”前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
解放军十三个大军区成立之初,开国少将担任的最高军职是大军区副职。
1959年11月,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金如柏被任命为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时任昆明军区政治委员的阎红彦(排在金如柏之前)还担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工作重心在地方。
金如柏也是获得过三枚一级勋章的16位开国少将之一。
他在1952年的军队干部评级中被评为正军级,时任解放军第13军政治委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1952年军队干部评级中的正军级干部能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及相当岗位任职的很少。
截止到1959年12月,在1952年被评为正军级的开国中将里,张达志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谭冠三担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甫仁担任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余秋里担任解放军总财务部政治委员,黄志勇担任工程兵政治委员。
而在1952年被评为正军级的开国少将里,当时能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及相当岗位上任职,金如柏是唯一的一个。
1959年11月,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郭林祥被任命为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解放军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解放军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31期若以1955年授衔为标准,曹达诺夫最年轻在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仅35岁。
在当年35岁的开国将军中有两人,即曹达诺夫·扎依尔少将和徐斌少将,他们都是1920年出生。
不过,就他们两个同龄人相比,曹达诺夫·扎依尔更年轻,比徐斌小11个月。
曹达诺夫·扎依尔的经历和大多数经历过红军时期和八年抗战的开国将军不一样,他是从新疆民族军中走出来的开国将军。
曹达诺夫·扎依尔出生于1920年12月,新疆伊犁人,维吾尔族。
1944年9月,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的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暴动。
经过近一年的浴血奋战,占领了伊、塔、阿三区,并以三区为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政权机构和武装力量,曹达诺夫·扎依尔在这一时期参加了这三区的革命。
曹达诺夫投身革命后,先后任伊犁起义军游击队文书、新疆民族军骑兵营参谋长、步兵第4团参谋长、新疆民族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从1948年起,新疆民族军按照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加强部队建设。
在此期间,曹达诺夫积极做好新疆民族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50年1月,新疆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归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建制,曹达诺夫任军副政治委员。
1950年4月,曹达诺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1月,他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曹达诺夫·扎依尔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8年12月,他在广州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称赞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维吾尔族将军”。
2007年8月15日,曹达诺夫·扎依尔在乌鲁木齐逝世。
若以广义“开国”时间为标准,王扶之最年轻如果从广义的范围来理解,1955-1964年期间授衔的大将、上将、中将、少将,都属于开国将军。
开国将帅只剩31人,他们都是谁
开国将帅只剩31人,他们都是谁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8期农历丁酉年新年刚过,原军委炮兵学院政委廖鼎琳、原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盛治华先后逝世,共和国开国少将连陨两员。
廖鼎琳与盛治华分别出生于1914年与1916年,参加工农红军时,廖鼎琳只有16岁,而盛治华更是只有13岁。
两位百岁将星戎马一生,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均被授予少将军衔。
如今,廖鼎琳、盛治华的离去,再度让“开国将帅”群体回到读者的视野之中。
(一)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提供的“开国将帅名录”,自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共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这1614名将帅合称“开国将帅”。
在民众心中,“开国将帅”一词素来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如今,254名共和国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和中将,皆已凋零殆尽。
其中,最后一位元帅是1992年逝世的聂荣臻元帅,最后一位大将是1989年逝世的萧劲光将军,最后一位上将吕正操则于2009年去世。
2015年9月3日17时,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据统计,在开国少将这一级,目前尚存31人,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
据统计,目前,1955年授衔的少将共有13人健在;1961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尚有7人在世;1964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健在者共有11人。
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下这最后31人了。
(二)他们是——王贵德,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方槐,江西于都人,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八百颗将星——195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少将侧记
八百颗将星——195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少将侧记
沈力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11(000)004
【总页数】6页(P18-23)
【作者】沈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与吉林省籍将军
2.中国军衔十大元帅诞生记:国防大学徐焰少将谈1955年授衔“山头”真实存在,平衡是应有之义
3.我国核武器放射化学分析诊断研究奠基人、核试验技术与储能材料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4.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名誉主任我国核武器放射化学分析诊断研究奠基人、核试验技术与储能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5.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13名海军中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邵华同志生平
邵华同志生平邵华同志生平(女,1938-2008)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邵华同志(正军职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邵华(原名张少华),1938年10月出生于陕西延安。
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是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同志。
1939年,邵华同志随父母前往苏联,途经新疆时被反动军阀扣留,软禁在迪化(今乌鲁木齐)。
1942年,邵华同志全家及其他中共党员被反动军阀关进了监狱,开始了饥寒交迫的牢门铁窗生活。
在狱中,父亲和其他革命先辈的牺牲,使年幼的邵华爱憎分明,她不畏敌人的毒打,为大人传递文件,积极参加绝食等斗争。
194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邵华同志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延安。
从此,她跟随革命队伍辗转奔波于陕北根据地、太行山区和华北平原,在马背上和硝烟中跨入了少年时代。
年纪虽小,但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成为贴标语、扭秧歌、演活报剧的小骨干,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贡献了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邵华同志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进入中直机关育英小学学习。
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学习。
1956年9月考入北京第一女子中学高中部学习。
1959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大连师范学院学习。
1960年与毛泽东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同志结婚。
1961年回到北京大学就读。
在学校期间,邵华同志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品学兼优,担任过班长和团支部书记。
她酷爱文学,阅读了大量中外文艺作品,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黄继光》、《节日的夜晚》等作品。
她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朝鲜战争爆发后,她和同学们一道给朝鲜小朋友写信,经常到陆军医院、协和医院等地慰问志愿军伤病员。
邵华同志1967年9月参加工作。
1970年4月任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处干事。
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死和你在一起 九位开国将军归葬塔山记
生死和你在一起九位开国将军归葬塔山记作者:于力杨钰晨来源:《华声文萃》2021年第09期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塔山用六昼夜鏖战阻止了国民党“东进兵团”对锦州增援,保障了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与辽西会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东北战局。
这场战役,被称为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一场,后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录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87年2月,曾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后任中顾委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司令员的吴克华将军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我永远忘不掉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忘不掉塔山用鲜血染红的每一寸土地,塔山阻击战是那样的辉煌、那样的残酷,我是幸存者,死后我一定要回塔山和牺牲的战友在一起。
”1988年8月1日,吴克华逝世一年后,夫人张铭和子女一同将他的骨灰送回塔山。
吴克华是第一个志愿将骨灰葬在塔山的将军。
葫芦岛市政府1998年3月的一份文件中记载道:“吴克华、胡奇才、江燮元、焦玉山四位将军逝世后,已先后将部分骨灰埋在塔山烈士陵园碑前的树下,骨灰盒在展馆内,李福泽將军的骨灰盒也预定送来塔山安葬。
为实现将军家属的愿望,决定在新建的陵墓园内将五位将军统一安葬,并分别竖碑纪念。
”今年80岁的孟凡贺在1992年到2002年担任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
他回忆称,早先烈士陵园“有园无陵”,烈士后人、游客来了陵园却无处祭奠,英烈们大都被当地百姓分别安葬在塔山附近的高桥、老官卜、沙河营等乡镇。
1997年,葫芦岛市决定在纪念碑周边建一个陵园,把散落在各地的烈士合葬在一起。
1998年,当地民政部门开始着手把分散的烈士遗骨迁出合葬。
“起墓时,村民们拿着锹、镐、毛刷,亲手为烈士们搬家,取出的遗骨都小心地用红布包好。
”让孟凡贺最难忘的是很多烈士的遗骨都装在了当初老百姓家里的大木柜里,那个年代木柜是老百姓家里的重要资产。
“当初甚至还有老人把自己的棺材拿给烈士用。
”1998年3月24日,葫芦岛市举行烈士遗骨安放仪式。
十六年前的回忆__优秀课件
——李星华
李大钊图片
返回
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 胁正在顺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 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 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 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 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 死。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 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 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 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 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 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 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前首 尾 后 呼 照应 应
再见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当全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 分,母亲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 子。”用一个成语形容全家人的悲痛。
悲痛欲绝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学一学
籍
屉
怖
瞅
匪
窝
啃
舅
1、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2、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感受
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体会。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 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 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甄华
甄华(1908-1994),又名甄梦华,笔名甄乃力,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省平定县(今阳泉市)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山西大学第一任党支部委员,1927年4月任三晋
中学党支部书记。
1928年8月考入中国大学、1930年又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后改专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第一批南下抗日请愿团活动。
1933年北平大学毕业后,由县津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太原二战区战地总动员
委员会干事、主任,部长,军政干部四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科长、副部长、代理部长。
1940年起,曾任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科长、副部长、部长,冀中区党委政工部长、区党委副部长,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副部长、部长,华北二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十九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西北独二军政委,宁夏军区副政委。
全国解放后,曾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兰州大学副校长。
1956
年国防部授予大校军衔。
1980年2月至1981年4月出任山西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甄华同志任山西大学校长期间,1980年10月28日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正式签订校
际协议,每年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他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着力建设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将学校建成花园式学。
1982年离休,1994年1月10日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