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校周昆

合集下载

周昆训的故事

周昆训的故事

周昆训的故事
摘要:
一、周昆训的生平简介
二、周昆训的主要贡献
三、周昆训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周昆训,一位在我国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周昆训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

他从小就对科学充满热情,特别是对电子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求学过程中,他勤奋刻苦,立志要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周昆训在大学时期,正值我国科技事业起步阶段。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学习上力求精益求精。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国有电子企业,从事科研工作。

在这个岗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我国电子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昆训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还为我国电子企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这一过程中,周昆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

此外,他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传承自己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精神。

周昆训的影响和启示在于,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科技报国的信念。

他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科技事业的美好前景,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投身科技事业。

周昆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周昆训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拼搏的传奇。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真谛。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4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周昆的下落不明,始终是个历史之谜。

对于他最后的记载是携款逃跑,脱离革命队伍。

身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深受毛泽东的信赖,前途远大,他为什么会铸成大错?他最终去了哪里?林彪手下三杆枪1902年10月,周昆(原名周绪昆,后在井冈山朱德下达作战命令时改名)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从小便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

1927年4月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被编进了3团第3营。

9月9日,总指挥卢德铭、1师师长余洒度率修水1团誓师起义,10日抵达修(水)平(江)边界。

同日,任班长的周昆被安排在3团驻地铜鼓近郊站岗加强警戒,迎来了一个自称姓毛的年轻人要找团长,但在赶赴铜鼓途中被反动民团追捕丢失了证件,周昆他们谁也不认识,盘查后只得押送他到团部。

团部有人认出这是前来指挥秋收起义的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前委书记毛泽东,团长苏先骏批评周昆有眼不识泰山,毛泽东却表扬周昆警惕性高,这是周昆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

9月19日,秋收起义队伍在浏阳文家市会师,毛泽东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情况,决定放弃进攻长沙,挥师南下以求发展。

原警卫团部分官兵不同意向湘南山区进军,当时争论很激烈。

平江农民自卫军的人坚决拥护毛泽东进军农村保存实力的主张,周昆表现十分积极,主动做那些“只想进城(长沙),不想进山”的人的思想工作,受到毛泽东的称赞。

9月29日,起义部队余部来到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当时周昆编在1团第3营8连任排长,是这伟大历史时刻的参与者。

因在队伍中意志坚定,行军作战表现积极,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连队支部的骨干。

115师将帅传_煮酒论史

115师将帅传_煮酒论史

115师将帅传_煮酒论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3号首长---周昆。

115师参谋长。

1902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从小便受到养父家良好的私塾教育。

1927年,周昆参加了秋收起义。

周昆读过师范,有知识,懂得多,能力强,又不怕死,自然受到了领导的喜爱,遂有心教育培养。

周昆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林彪的老战友,曾任红8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十师师长、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代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

1934年参加长征。

后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是平型关大捷的重要组织指挥者。

1938年3月在山西携款失踪,下落不明。

周昆携款潜逃后,八路军总部和115师师部一片哗然,大家想不通。

王秉璋说:周昆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首批上井冈山的老干部,他为什么会突然潜逃一直是个谜,说他贪财吧,只拐走了一半经费…… 张绍东,陕西人(一说为湖北红安人),1907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二十五军连长、营长,第75师第224、第223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

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75、第73师师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团长。

1938年叛变投靠国民党。

结局不详。

徐海东得知爱将张绍东叛逃,顿时气得吐血。

陈锦秀(1912年— 1938年1月22日),河南固始县人。

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江津地下党的艰难岁月

江津地下党的艰难岁月

江津地下党的艰难岁月
庞国翔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从1926年12月江津县开始建立地下党组织,到1949年11月28曰江津解放,江津地下党走过了23年的战斗里程。

在血雨腥风中,在白色恐怖里,江津地下党表现出了非常的顽强和坚定,虽四次遭受国民党的严重破坏,但每次都又重建和发展起来。

星火燎原,不畏挫折,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庞国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5.73
【相关文献】
1.陈独秀在江津的晚年岁月 [J], 庞然
2.陈独秀在江津的最后岁月 [J], 丁蓉;蒋益文;石维行
3.陈独秀在江津的最后岁月 [J], 丁蓉; 蒋益文; 石维行
4.闪耀真理光芒的艰难岁月——记邓小平在新建县的日子 [J], 朱一华;游道辉
5.陈独秀在江津的最后岁月 [J], 杨智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身革命何辞死 临安再无周大仁

投身革命何辞死 临安再无周大仁

人物简介:赵堃(1908—1942),化名周大仁,浙江於潜裳公山村(今属临安於潜镇)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於(潜)、分(水)、昌(化)中心领导小组,他是小组成员之一,负责共青团和武装工作,并兼任中共於潜县委书记。

1930年,奉命到毕浦领导暴动,并任总指挥。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因国共合作抗日得以释放。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又将他逮捕。

1942年,在参加茅家岭监狱越狱暴动中,身负重伤而牺牲。

投身革命何辞死临安再无周大仁文丨祁长安临别礼物1932年12月的一天。

浙江於潜县(时属临安专区)中心地带 的某个小阁楼里,马海妹把头探出窗口望了 望空无一人的街道,回头对一个正在灯火下 奋笔疾书的男人说道:“大仁哥,楼下没人 了,应该是安全的,你快走吧。

”“好,”男人起身把信纸递到马海妹手里,说道,“海妹,住在这儿的这段时间真是 麻烦你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报答你。

给,这 是我亲笔写的入党推荐信,你不是-•直想加 入共产党吗,我相信你的能力和你的觉悟,所以我给你写了这个,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功,但我想应该能帮到你。

”马海妹怎么都没想到周大仁会给她这么贵重的临别礼物,拿着信纸的手都不自觉 地颤抖起来,连声向周大仁道谢。

“不用和我客气,而且要说谢,也应该是 我谢谢你。

”周大仁笑着拍了拍马海妹的肩 膀,“两年前毕浦暴动失败后,我带苕一■身的 伤回家休养,没想到还是被国民党给找到踪 迹,要不是你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我,我现在早就已经见到阎王爷了。

”“大仁哥,你别这么说,你为大家付出那 么多,我帮你也是应该的。

”马海妹说话的时候,周大仁也到窗边望2021年3月号(上)丨57红旗飘飘 111 R evo lu tion ary民众抗议当时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了望楼下,确认安全后,他披上了深灰色的 大衣,又从桌子抽屉里取出一把手枪放入大 衣口袋,这才接着马海妹的话说道:“海妹, 不管怎么样,你的恩情我记在心里了。

备受毛主席信赖的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神密失踪背后的故事。

备受毛主席信赖的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神密失踪背后的故事。

备受毛主席信赖的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神密失踪背后的故事。

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身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深受毛主席的信赖,前途远大。

然而他却在1938年2月离奇失踪,最终下落不明。

文史童语综合各方信息,不赞同周昆是背叛革命、携款潜逃的说法,而认为是另有隐情。

周昆失踪后的几件蹊跷事,充满了玄机。

众所周知,八路军115师是我军战力超强的王牌部队,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

周昆失踪后,随后发生的几件事,令人生疑:一是周昆失踪后不久,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竟然“意外”地被国民党军队的哨兵枪击,差点命丧九泉,最终不得不离开部队,到苏联养伤。

林彪二是,周昆、林彪出事后,蒋介石政府未履行与我党的既定沟通流程,迫不及待地指令陈光兼任八路军115师师长。

周昆失踪、林彪被枪击、陈光获任命,看似一团乱麻,但其中隐含了搞掉或削弱八路军115师的惊天阴谋。

值得深挖史料,予以详查。

文史童语对周昆失踪的合理解释:1938年2月,周昆从八路军总部领了115师的6万元军费后,在返回部队途中,打算去查看基层部队情况,这也是作为参谋长了解一线情况,便于指挥作战的正常做法。

周昆是个很细心的人,为了确保军费安全,他将领取的6万元军费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由随员先行带回部队,另一部分则由自己携带。

周昆在到基层部队途中,遭遇了类似于《亮剑》中的谢宝庆之类的土匪,土匪贪财而残杀了周昆。

为防止八路军报复,他们毁尸灭迹,这也是周昆后来踪迹全无的原因。

土匪剧照周昆革命意志坚定,历经艰难困苦,逃跑之说难以服众。

周昆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也是参加秋收起义后,跟着毛主席第一批上井冈山的老革命,在赣南原中央苏区因作战英勇,功绩卓著,多次受到表彰嘉奖,并数获红星勋章。

1930年后,周昆先后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军长,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三师师长,闽赣军区第二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第二十三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

此人本是四野副军长,因一事不授军衔,建国后定为十三级地方干部

此人本是四野副军长,因一事不授军衔,建国后定为十三级地方干部

此⼈本是四野副军长,因⼀事不授军衔,建国后定为⼗三级地⽅⼲部开国⾸次授衔,⼀般来说军级⼲部都可授少将、中将,副军级⼲部⾄少也是少将军衔,不过,我军有这样⼀位⼲部,他建国前曾在⼆野、四野任职副军长,建国后不仅没有被授予军衔,反⽽受到了降职处分,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将军名叫杨秀昆,他⼀九⼀⼀年出⽣于四川省巫溪县,⼀九⼆九年参加红军,此后历任红⼗五军排长、红四军营长、红四⽅⾯军副团长。

⼀九三五年,杨秀昆已经升任⼋⼗⼋师副师长,他率队随主⼒部队长征,在翻越党岭⼭时,越向⼭⾥⾯深⼊,道路越狭窄,直⾄最后消失不见,杨秀昆下令:“尖兵开路!”⼋⽉⼗九⽇,⼋⼗⼋师从⽑⼉盖出发,进⼊了荒⽆⼈烟、危机重重的草地,草地⾥有很多暗沟,看上去是平地,下⾯却是稀泥,⼀脚踩进去,就会陷进去。

杨秀昆率队客服了重重困难,⼀个星期后,终于通过了草地。

此后,杨秀昆⼜被任命为西路军总⽀队⽀队长。

抗战爆发后,杨秀昆历任冀中军区特务团团长、华中第⼗军分区⼆⼗七团团长、豫西⼆分区司令员等。

中原突围中,杨秀昆担任中原军区⼀纵第⼆旅旅长,他率领南路军突围到鄂西北,任鄂西北第⼆军分区司令。

⼀九四七年,杨秀昆率领第五团共⼋百余⼈,东渡襄河,向桐柏⼭区挺进,途中受到敌⼈的围追堵截,杨秀昆不得不率队向东突围,结果⼜在信阳遭到敌整编⼋⼗五师的拦截。

当时战⽃⾮常激烈,从⽩天打到了晚上,五团损失了⼀百⼈,就连团政委舒烈光也壮烈牺牲。

此后,杨秀昆率领五团残部,继续向东挺进,⾏军过程中数次与敌⼈遭遇,五团仅剩下⼆⼗余⼈不到。

为此,杨秀昆不得不下令分散突围,后来他历经千⾟万苦,⼀路乞讨来到了武汉,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他被护送到太岳军区。

当时中野第⼗纵队刚刚成⽴,⽽⼆⼗⼋旅是⼗纵战⽃⼒最强的部队,时任⼗纵司令员的王宏坤点名要杨秀昆担任⼆⼗⼋旅旅长。

⼀九四⼋年,杨秀昆率领⼆⼗⼋旅进攻邓县,战⽃打响后,他⾝先⼠卒,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旅很快便攻进了邓县县城,此战共歼敌四千余⼈。

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115师参谋长周昆下落不明之谜

军史钧沉文I朱晓明115算参谋长JBR下落不翡之iiOK可■_7^1率八路军115师出征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中共中央同国民党当局达成合作协议。

8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下辖第115、120、129师和总部特务团,全军约4.5万人。

同时任命了各师的领导干部。

八路军第115师以红一方面军第1、15军团和陕南红74师编成。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师机关由红1军团机关组成,下辖第343旅、344旅和独立团。

115师是八路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一个师,共1.55万人。

周昆从抗大步校领导的岗位调整到主力师任参谋长,还是115师军政委员会5人委员之一,重新回到了战斗前线。

8月21日,提前改编的115师在陕西三原县云阳镇召开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

因林彪、聂荣臻已赶赴洛川冯家村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大会由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主持。

115师全体指战员庄严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坚决抗战到底!"22日,在周昆、罗荣桓的率领下,115师主力分批出发,率先奔赴山西抗日前线。

30日,部队进抵黄河西岸的韩城芝川镇,31日东渡黄河,向晋东北恒山地区挺进。

9月7日,在山西省侯马车站换乘火车,沿同蒲铁路继续北上。

当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考虑细致的周昆安排师司令部作战科长王秉璋以"运输司令”的临时头衔到侯马车站跟阎锡山的代表交涉,联系铁路运输事宜。

日军疯狂进犯,阎锡山感到形势严峻,急切希望八路军上前线,因此,整个交涉过程比较顺利。

据王秉璋回忆(《军事历史》2000年第4期《在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的战斗岁月》):“阎方代表除满足了我提出的车皮数量之外,另外还拨给了我7节豪华包厢,以示特别优待。

那时我们的指挥员大多连火车都没见过,更别说组织指挥火车运输了。

115师参谋长周昆携款潜逃

115师参谋长周昆携款潜逃

115师参谋长周昆携款潜逃小朵朵说历史昨天15:13此人本是秋收起义元老,毛主席爱将,林彪做师长时,他任师参谋长,是中央军委23个委员之一,如果不出意外,至少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但在抗日战争时,他却见财起意,带着3万块钱的军费彻底消失,至今下落不明,他就是原115师参谋长周昆。

周昆绝对算是老革命了,他出生于1902年,是湖南平江人。

1927年就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也是首批上井冈山的老官员。

周昆此人颇有谋略,靠着战功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成为我军高级将领。

我们先来看下他曾担任的职衔,从1930年起,他历任第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军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长征结束后又任红军学校校长、中央教导师师长。

不难看出,周昆是我军难得一见的指挥官,战功卓著。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时,他却成了逃兵。

1937年周昆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和师长林彪做起了搭档。

当时按照协议,国民党每月给八路军50万元作为军费。

八路军总部将这50万元分派下去,留给115师的有6万元。

1938年2月,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并领取了6万元军费。

可是会议结束后,周昆并没有回来,而是装钱的包裹交给警卫,让其先师部。

回到根据地,工作人员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三万元纸币,还有一张纸条: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落款为周昆,工作人员立马将此事报告,周昆携款潜逃了!得知周昆出逃,林彪本来就话不多,这下更加沉默了,自己经常一言不发,独自散步。

他想不明白,这周昆为什么因为三万块钱成逃兵呀。

在周昆出事之前,他曾飞赴武汉,参加全国参谋长联席会议。

在那段时间,周昆亲眼目睹国军参谋长们挥金如土,饮酒作乐,嫖妓宿娼,生活那叫一个快活。

反观自己,同样是参谋长,却穷的叮当响,这让他心里极度不平衡。

会议结束后,周昆在向彭德怀报告会议情况时,就发起牢骚,他说:去武汉开会,一共才给我两块钱的费用,但是看人家参谋长们,坐着小车,住着公馆,吃的是大饭店。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泾县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和坚定信念的心灵洗礼2017年11月26日,我们踏上了红色征程,参观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叶挺新四军指挥部。

在行程里我重温了我党峥嵘的历史、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和悠久历史、聆听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行程虽然短暂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教育,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

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和伟大。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

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

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九十台阶分为三个层次,寓有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分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神门便进入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的第三空间序列。

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黑色磨光花岗岩碑面,镶嵌着邓小平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碑的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

纪念廊里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

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都是高低不平的残柱,寓意当年九千健儿大部殉难,只有两千人胜利突围。

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成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

主碑和无名烈士墓组合在一起,同时利用碑身的建筑空间,形成了第四处纪念性空间序列。

烈士墓的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陵园的史料陈列室内有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为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的题词: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

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

躲过了枪林弹雨,走过了万里长征,却携款潜逃的红军名将

躲过了枪林弹雨,走过了万里长征,却携款潜逃的红军名将

躲过了枪林弹雨,走过了万里长征,却携款潜逃的红军名将1938年3月,八路军115师参加了太原保卫战的外围作战之后,奉命准备到吕梁山区去建立抗日根据地。

正准备带领部队前往吕梁山区的115师林师长得到了一个很糟心也很让人震惊的消息,该师参谋长周昆带着刚从国军那边领来的3万元的军费走了。

这个周昆可不是一般人。

他是湖南平江人,参加了秋收起义,跟着主席一起上的井冈山。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属于持有原始股的老股东。

之后,周昆的职务一路晋升,先后担任过红三十四师师长、十一师师长、红四军军长、一军团第十师师长、第三师师长。

此外,还担任过红军大学代校长。

到长征前,红军队伍扩大之后,新编成了两个军团,也就是八军团和九军团,就军团军长罗炳辉,八军团军团长就是周昆。

他这时候的这个级别有多高呢?这时候的粟裕还是师级干部,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时候,才出任红七军团的参谋长,而这时候的陈赓还只是红军干部团团长,罗瑞卿在一军团担任参谋长,黄克诚长征时期在三军团当师长,罗荣桓在一军团当政治部主任。

而这时候的杨得志、杨成武等人,都还只是团长,在抗战开始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一方面军被改编为115师,下辖两个旅,师长众所周知,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参谋长就是周昆。

资格又老,职务又高,而且长期担任军事主官,虽然没上过军校,但是却担任过红军大学代校长,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又能出任115师参谋长,可见周昆的军事能力是不差的,起码是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

尤其是红军大学校长,这个职务可是很不一般,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有过正轨军校训练的人担任,周昆并没有上过军校,却能担任这样的要职,说明他的军事水平要超过当时许多同级别的干部。

这样一位久经考验的老革命、老同志,而且是高级干部,从参加秋收起义开始,经历了井冈山时期、中央苏区时期、长征时期、初到陕北时期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岁月,都活下来了,而且也熬过来了,见过多少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那是真正的百战余生,什么样的大场面没见过?但就是这样一位老革命、老红军、高级干部,却在抗战开始后,条件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仅仅为了三万元,就携款潜逃了,说出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他却真的就这么干了。

八路军高级将领周昆出逃之谜

八路军高级将领周昆出逃之谜

周昆,1902年出生于湖南平江。1927年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首批上井岗山的老干部,曾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连长、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的游击战争。1930年后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军长,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三师师长,闽赣军区第二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第二十三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并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学校校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央教导师(庆阳步兵学校)师长,抗大第二分校教育长。1937年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部分干部在延安与毛泽东合影,其中有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叁、杨立叁、陈伯钧、龙开
附:张绍东出逃
张绍东,陕西人
(一说为湖北红安人),1907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五军连长、营长,第75师第224、第223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75、第73师师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团长。1938年投敌叛变。结局不详。
富、周昆、谭希林、罗荣桓、谭政、刘型、杨梅生、胡友才等人。照片上毛泽东题字为:"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红军改编八路军时,他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参谋长。并且是中央军委23个委员之一。
散会后,他返回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去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汇报会议情况。在总部他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当时,朱、彭、左等首长,立即指出他这种想法很危险,我们虽然改编为八路军,但我们还是红军的思想,红军的精神,我们之所以艰苦,是为了抗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中国广大民众的生活得以改善,如果要与国民党军队的干部去攀比,那我们就会失去民众对我们的支持和拥护

话说周子昆(二)——800罗汉修正果

话说周子昆(二)——800罗汉修正果

话说周子昆(二)——800罗汉修正果南昌起义后,由于中共中央还不懂得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命令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占领潮州、汕头,控制出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夺取广州,再进行第二次北伐。

俄国十月革命南征期间,第二十五师在师长周士第(1900.9.9—1979.6.30,开国上将)、政委李硕勋(1903.2.23—1931.9.5,儿子李鹏曾任国务院总理)率部担任全军的后卫。

周子昆率部在酷暑季节一路苦战,击退尾追之敌。

同时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开展思想工作,整顿、巩固部队。

周士第(开国中将)李硕勋1927年10月初,起义军主力被敌重兵打散,留守后方基地大埔三河坝的第二十五师等部在第九军副军长朱德指挥下与强敌血战三昼夜,伤亡惨重,仅剩1500人,被迫向粤、闽、赣边山区转移。

这时,部队疲惫、弹尽粮绝、伤员增多,失败情绪笼罩着部队,不少人不辞而别,一些师团干部也黯然出走,部队濒临溃散。

朱德1927年10月23日晚,朱德和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在赣南安远县天心圩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

朱德语重心长地说:大革命是失败了,南昌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还要革命的。

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想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

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

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经过暂时的黑暗,到1917年10月,革命便成功了。

中国革命也会有1917年的。

南昌起义的部分同志(前左一为周子昆)当时,周子昆左臂受伤,完全可以以治伤为由离队。

但他坚信寒冬过后绽春蕾,中国的十月革命不久就会来临,坚定地说:'我们二营全体指战员愿跟朱军长战斗到底,革命不成功,决不回家!'在起义幸存部队中,二营建制比较完整,人数也较多,周子昆的表态对稳定军心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著名进步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所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对此事作了这样的记述:'南昌起义军失败后,朱将军未能说服失败者,他们还在进行涣散军心的游说;不过朱德得到多数青年军官的支持,这些人在其后二十年里创造中国的历史,其中有林彪、陈毅、周子昆和王尔琢'。

1938年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失踪,他是携款潜逃,还是被人暗害?

1938年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失踪,他是携款潜逃,还是被人暗害?

1938年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失踪,他是携款潜逃,还是被人暗害?1938年,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突然携款失踪,他最后到底去了哪里?究竟是单纯地携款潜逃,还是被人暗害?周昆是一个很有资历和功绩的军事将领,他早在秋收起义时,便跟随主席的步伐,去了井冈山奋斗。

每次敌人打来时,他都拼死上前线与敌人血战到底,表现相当出彩,主席对他这样勇敢的战士特别赏识,给了他不少锻炼的机会。

周昆对此非常感激,他更加努力地为组织工作,先后立下了许多战功。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一名相对普通的战士,晋升成八路军参谋长。

红军时期,这个职位相当高,只有彭德怀和林彪等核心将领,比周昆的地位高一些。

那个时候,周昆在部队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战士们也对他特别敬佩,一直将他当成榜样看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组织因为认可周昆的能力,把他派到了林彪身边,让他辅佐林彪对日军作战。

期间,他靠着强大的军事才能,又多次立下战功,有了更大的地位和影响力。

以周昆当时的履历和功绩,如果能跟组织一起战斗到最后,赢得全面胜利的话,他很有可能会被国家评选为开国将领,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将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高级将领,却在1938年时神秘失踪,其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周昆失踪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件令人非常在意的事情。

1938年1月,身为八路军高级将领的周昆,与叶剑英同志等人一起去武汉,参加了国民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

期间,周昆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他对国民政府高级将领的奢侈生活非常羡慕。

会议没结束时,他就多次唠叨说,国军的参谋长,不仅有自己的公馆和小汽车,还能娶小老婆左拥右抱,我们八路军的参谋长,跟他们级别一样,可是却只能吃苦受累。

他这种消极思想,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将领的注意。

脾气相对火爆的彭德怀司令,为此亲自批评了他一次,要求他尽快纠正思想错误。

可是周昆并没有当回事,他对彭德怀司令的批评,一直都是面服心不服。

同年2月,周昆带着警卫员去第二战区司令部领取活动经费,当时他一共领取了6万法币。

有多少中共将领曾获国民党军衔

有多少中共将领曾获国民党军衔

有多少中共将领曾获国民党军衔?
(2014-09-01 04:55:22)
转载▼
分类:本刊独家
标签:
文化解放军生活
在1937年9月至1938年初,由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分“任官”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类,此处不作区分)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有31位。

在后来的新中国十大元帅中,有8人在这一时期获将级军衔。

朱德,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上将。

彭德怀,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将。

贺龙,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中将,周恩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中将。

徐向前,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少将。

聂荣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少将。

陈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少将。

林彪,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中将。

左权,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少将。

萧克,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中将。

叶剑英,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将。

叶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中将。

周恩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中将。

刘伯承,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中将。

周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少将。

1。

周昆训事迹材料

周昆训事迹材料

周昆训事迹材料周昆(1941-1966),浙江省衢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英雄烈士,因担任特工任务丧生而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奖章”。

周昆,生于浙江省衢州市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祖国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周昆在学生时代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尤其在独立思考和组织能力方面表现出色。

由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周昆在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活动,参与组织一些抗日爱国的社会活动。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周昆积极响应,放弃了优渥的待遇,主动选择到农村支援基层,深入发动农民。

由于工作勤奋、表现突出,很快就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杰出工作人员。

1957年,周昆发现自己对人民的服务事业依然无比向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毅然报名参军,最终被录取,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人。

因为他在学生时期表现出色,军中训练也算得心应手。

他在军中又迅速成长为一名过硬的军人,凭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他很快便成为军中的一名领军人物。

1960年,周昆接到特工神秘的任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工部队的一员。

面对充满危险的敌对势力,周昆凭借自己的智谋和胆识,屡立奇功,成为了特工部队中的佼佼者。

他深入敌人内部,成功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对于祖国的稳定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6年,周昆接到一项特别的任务,需要深入敌人的核心地带,在执行任务的途中,他以身殉国,不幸牺牲,年仅25岁。

周昆舍己成仁,保护了国家的利益,为此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他的牺牲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工部队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周昆也被追认为“一级红星功勋奖章”得主。

周昆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烈士,他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解放军官兵,他的事迹也被用来教育青少年,激励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牺牲。

周昆的事迹是中国军人精神的典范,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周昆的热潮,人们纷纷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向他学习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校周昆
周昆,金寨县沙河乡人。

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主席、红军副班长、副排长、排长、便衣队队长。

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支队兵站副官,皖东行政学院副主任,淮南区党委行政处副主任,淮南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后人延安抗大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兵站处处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副部长,8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34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10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9年离休,1987年8月16日在芜湖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