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几种皮肤病

合集下载

生猪六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生猪六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乡 村 科 技 2 0 1 4 . 1 1


猪 疥 癣
四、 坏 死 性 皮炎
1 . 症状 。 俗 称 猪 癞 、 疥疮 , 是猪 皮肤病 中最普遍和 最严重 的一种 , 严重 时不但影 Ⅱ 向 猪 体增重 , 而 且 能 引发猪 的应激反应 。患猪剧痒 , 用 肢 蹄 搔弄 患 部 , 常 致 出血 、 脱毛、 结
头。治疗 时 , 先将病 猪患部 痂皮 刮除 , 然 后 用 双 氧 水 或
旦发病 , 要用 2 0 %石 灰 乳 或 5 %热
火碱水对 猪舍 、 饲 具 等 进 行 彻 底 消
毒 。对 于病 猪 , 可用2 %敌百 虫 溶
液 喷 洒 猪 体 或 洗擦 患部 ,每周 1 次;
高锰酸钾水冲洗 , 再 涂上抗生素药膏。
法, 治 疗 的 目 的在 于 防 止 细 菌 继 发 感 染 , 主 要 是 进 行 对
重要 媒 介 。寄 生在猪 身 上 的蚤 是

种人 蚤 , 常寄生于 在污秽环 境中
饲养 的猪 身上。 2 . 防治 方法 。可 用 l %高锰 酸钾 溶液 、 3 %来苏 儿喷
洒 虱、 蚤寄生 部位 , 但 要 谨 防 猪 只 感 冒 。 或 将 敌 百 虫 经 清油煎熬 , 晾 凉 后涂 擦 患部 。 三、 猪 渗 出性 皮 炎 ( 猪油皮病 ) 1 . 症状 。该病 常发 于 1 ~ 6周 龄 的 幼 猪 , 多 因 打 架 咬
感 染 而 引起 。 病 初 , 猪 只肛 门和眼 睛周 围、 耳 廓 和 腹 部
等 无 被 毛 处 皮 肤 上 出现 红 斑 , 后形成直径 3 4毫米 的 黄
1 . 症 状 。 猪 的 角 化 不全 症 与 缺 锌 有 关 。 饲 料 中 钙 、 磷 比例不 当, 缺锌, 缺 乏 必 需 的脂 肪 酸 , 均 会 干 扰 猪 只 对

猪的几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猪的几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632023.6接种一次。

后备母猪常用的免疫疫苗有口蹄疫疫苗、圆环疫苗、伪狂犬疫苗、猪瘟疫苗、细小疫苗、乙脑疫苗等,针对不同疫苗的间隔时间,进行不同疫苗的间隔接种。

饲养人员可与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合作,由他们派遣专业兽医进行疫苗接种,接种过程要符合相关规定,流程要明确,手法要专业。

2.4 繁殖管理合理选种: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从源头抓起,即针对后备母猪的选种,目前我国的后备母猪主要由3种组成,分别是大白、长白、杜洛克,进行选种时,要按照不同品种的特点结合盐源县的生存条件来进行。

在进行后备母猪的选取时,要注意选取体型适中、协调性较好的母猪,以便其能够生出健康的仔猪。

后备母猪的生殖能力也要进行判断,检查其外生殖器的形状与状态,严禁畸形,这会使得后备母猪的繁育能力受到影响,不利于仔猪的出生。

而乳头的状态也能够体现其质量,正常的母猪乳头数量应维持在6~7对,大小类似于铅笔圆头直径,并分布均匀。

还要仔细观察一点,即后备母猪的四肢与蹄部,确保其四肢形态处于正常状态,蹄趾均匀,无蹄裂、跛蹄的症状。

促进繁殖:一般情况下,后备母猪的月龄达到7.5以上、体重达到100公斤、背膘的厚度在1.8~2厘米时就可以进行配种了,这时要保证母猪正处于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的发情期。

最佳配种时间是母猪出现发情反应后的12~36小时,饲养员可以通过压母猪背来观察其是否有静立反应,如果存在静立反应,则可进行配种,若在母猪配种后,两个发情期内不再出现发情表现,则可以确定母猪配种成功。

要注意的一点是,保证每头后备母猪都能得到配种,避免出现漏配现象,并要将配种过程做好明确记录,严防乱配现象的发生。

针对经济条件足够的养殖户来说,可以使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来提升配种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盐源县高原地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更应注意,由于日温差大,因此对于猪舍温度的控制要严防,并且高原地区光照充足,也能够为后备母猪的光照需求提供更大的益端。

但是,目前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本文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策的提出,希望盐源县的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能够更加科学,提高其经济效益。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是人类常见的家畜之一,因其繁殖能力强、肉质鲜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猪
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皮肤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猪常见
的四种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一、猪皮肤脓疱病
1.发生原因
猪皮肤脓疱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

细菌侵入猪体后,通过皮肤损伤处进入体内,引起皮肤脓疱病。

2.临床表现
猪皮肤脓疱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红肿、溃烂和脓液流出等症状。

病变部位猪会感
到疼痛,甚至造成猪不愿进食和发烧等表现。

3.防治措施
预防猪皮肤脓疱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猪圈内的卫生,定期消毒猪舍。

加强猪的营养,提高抵抗力,定期对猪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患有皮肤脓疱病的猪,要及时
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

二、猪皮肤疥癣
1.发生原因
猪皮肤疥癣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疥螨、疥疥螨是引起猪皮肤疥癣的主要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侵入猪体后,通过在皮肤表面钻孔产卵,导致皮肤瘙痒和发炎。

三、猪皮肤湿疹
1.发生原因
猪皮肤瘤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性疾病,主要是由猪瘤病病毒引起。

病毒侵入猪体后,在皮肤组织内引起不规则的增生,形成肿块状的疾病。

猪常见的四种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各有不同,但都会给猪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猪的皮肤病,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管理和饲养做起,保持猪圈的卫生和猪的营养均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摘要】猪是重要的农业家畜,但常常会患上各种皮肤病。

本文介绍了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环境不卫生、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

临床表现有脱皮、溃疡、红肿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饲养管理、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疫苗接种。

猪皮肤病的防治非常重要,定期检查和预防是关键。

通过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的皮肤病,提高猪的生产效益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猪,皮肤病,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环境清洁,饲养管理,及时治疗,预防疫苗接种,定期检查。

1. 引言1.1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介绍猪是重要的养殖动物,但由于其生长环境复杂,容易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

猪的皮肤病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有疥螨病、皮肤真菌病、皮肤寄生虫病和皮肤细菌感染等。

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引起的皮肤病,病原体易在猪圈内传播,导致猪体外皮层组织受损。

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症状为皮肤潮湿、脱屑等。

皮肤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皮肤病,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

皮肤细菌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易引起溃疡、脱毛等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的皮肤病,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保持环境清洁、合理饲养管理、及时发现治疗以及预防疫苗接种是防治猪皮肤病的重要手段。

定期检查和预防是关键,猪皮肤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2. 正文2.1 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猪舍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导致猪皮肤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猪舍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细菌病毒滋生,就会增加猪皮肤病的发生率。

2. 营养不良:猪的饲料营养不均衡或者缺乏某种必需的营养素,也容易引发皮肤病的发生。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猪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问题。

3. 疾病传染:疾病的传染也是导致猪皮肤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下面是针对常见畜牧养殖动物的几种常见疾病及其控制措施的介绍。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预防猪瘟的措施包括:
- 定期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 强化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病毒的传播。

2. 疥癣病
疥癣病是一种由疥螨或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预防和控制疥癣病的措施包括:
- 定期给动物进行驱虫,以减少螨虫的滋生。

- 维持动物舍内的干燥和清洁,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 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包括改善动物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动物的营养管理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畜牧养殖户减少疾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的稳定运营。

猪皮肤病怎么治疗方案

猪皮肤病怎么治疗方案

猪皮肤病怎么治疗方案猪皮肤病是猪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猪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不同类型的猪皮肤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猪皮肤病治疗方案。

一、皮肤螨病猪皮肤螨病是由螨虫寄生于猪的皮肤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治疗皮肤螨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药物治疗:使用有效的除虫剂进行外用治疗。

常见的除虫剂包括驱螨灵、除螨酊等。

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并做好消毒工作。

清除猪圈内的废物、积水以及其他可能滋生螨虫的环境,避免螨虫再次滋生。

3. 预防措施: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干燥清洁,定期检查猪只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以避免皮肤螨病的扩散。

二、皮肤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是猪皮肤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病原真菌通过接触传播给猪,导致皮肤瘙痒、脱屑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药物治疗: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克霉唑等,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外用喷洒或涂抹。

2. 环境卫生控制:彻底清理猪圈和周围环境,消除可能滋生真菌的因素。

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避免真菌再次滋生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3. 防止交叉感染:对感染皮肤真菌的猪只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共同生活和接触,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皮肤溃疡病皮肤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溃疡、红肿等症状。

治疗方案如下:1. 清洁和消毒:用清洁的水和消毒剂清洗猪圈内的受影响皮肤区域,以消除细菌感染和防止疾病的继续传播。

2. 外科处理:对于较严重的皮肤溃疡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处理,包括切除溃疡组织、使用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等。

3. 抗生素治疗:根据兽医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治细菌感染。

4. 添加补充剂: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和促进皮肤愈合。

猪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养猪技术孟宪兵(黑龙江省五常市背荫河镇政府畜牧兽医站,黑龙江五常150227)1疥螨病该病是一种猪只最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且大部分养猪场都会发生,病猪受到严重困扰。

尤其是当猪群缺乏营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时更容易发生。

病猪如果严重感染,不仅会导致料肉比和增重率受到影响,还能够导致猪只发生剧烈应激,甚至死亡。

病猪发病时,一般先在头部、眼周、颊部以及耳部发生病变,接着逐渐扩散到背部、体侧以及股内侧,感染严重时还会蔓延至全身,特别是仔猪容易发生,且症状比较严重。

在临床上,病猪主要表现严重搔痒,且会用蹄搔动或者随处磨擦患部,导致皮肤明显变红,有时甚至擦破出血,且病变处发生脱毛、结痂,表皮发生角质化而明显增厚。

另外,病猪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体质逐渐消瘦,甚至会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如果在猪场有大群猪同时出现搔痒现象,一般是由于感染疥螨而引起。

疥癣病的预防要从种群开始进行,必须对每头母猪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带螨或者患病的母猪,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

同时,还要避免妊娠母猪上产床前发生螨病,防止传染给后代仔猪。

另外,种公猪也要定期进行治疗,但由于在治疗时大多数药物都无法一次将螨卵彻底杀死,因此间隔l星期后还要重复用药1次,至少连续使用3次。

病猪进行治疗过程中,还要保持栏舍环境卫生良好,且通风良好、干燥,并对猪舍和饲养用具使用喷雾剂型的杀螨药进行处理。

此外,治疗该病时必须对全部猪使用药物,不能够只对部分猪用药,即只治疗症状严重的病猪,而没有重视其他猪只的治疗,容易反复发生该病。

病猪治疗时,可使用1%~2%敌百虫水溶液对其体表进行喷洒或者淋洗;还可按每千克体重在颈部皮下注射30mg的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也可使用1%~3%的甲酚皂溶液在体表进行喷洒或者擦洗。

2猪虱与蚤在全部虱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就是猪虱,成虫长度一般在´4~6cm,往往在猪的颈部、耳基部、四肢内侧以及腹下寄生。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 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皮肤病种类繁多,大部分是由于感染体外寄生虫、病原微生物或者过敏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刮擦皮肤、相互撕咬。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很难进行鉴别诊断,再加上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给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困难。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和猪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及对猪常见几种皮肤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概述。

1、临床症状猪痘。

该病是由于感染猪痘病毒引起,主要是4~6周龄的仔猪容易发生。

该病具有4~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5~41.8℃,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结膜和鼻黏膜明显潮红,发生肿胀,存在黏性分泌物。

在被毛较少且皮肤较薄的部位,如眼皮、鼻镜、腹下以及股内侧等,开始先出现大量红斑,接着形成丘疹,经过2~3天就会形成水疱,然后形成脓疱,最终形成棕黄色结痂,这是该病的典型症状。

大部分病猪会经过3周逐渐康复。

猪葡萄球菌病。

患病仔猪表现出精神沉郁,生长发育缓慢,主要是由于咬伤、打架、磨擦粗糙地面以及感染疥螨不断抓痒等形成的伤口而感染,进而发生皮肤炎。

病变皮肤处逐渐形成厚膜,变得比较黏湿,呈油脂状,接着形成硬层并发生龟裂,皮毛质地粗硬。

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死亡率一般只有20%,少数能够达到80%。

猪坏死杆菌病。

主要是仔猪和架子猪容易发生,往往是耳、颈部、体侧部、膝肘节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病变,有时蹄冠、蹄、乳房以及尾巴等部位的皮肤也发生病变,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以及皮下发生坏死,并形成溃疡。

发病初期,局部皮肤存在痒感,并覆盖有少量的干痂结节,质地较硬,稍有肿胀,但没有热感。

随着坏死的加重,病变处会覆盖棕黑色痂皮,并在该处周围出现多个小坏死灶。

猪皮肤霉菌病。

该病是由于感染多种皮肤霉菌而导致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皮肤传染病,也叫做小孢子菌病、表面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等。

主要特征是病猪的被毛、皮肤、蹄等角质化组织发生损伤,出现癣斑,具有痒感,造成脱毛、脱屑炎性渗出,形成痂块等。

猪皮肤病症状的鉴别和防治

猪皮肤病症状的鉴别和防治
患猪 蹄 冠 、蹄 踵 、趾 间发 红 、微 热 ,不久 患部形 成 米粒 大 、蚕豆 大 的水疱 ,破 溃后 形成 血性糜 烂 ,如 有继 发 感 染 ,蹄 部 损 害更 大 ,甚 至 导致 蹄 壳脱 落 。
皮 肤 的表 皮增 生 、结痂 和龟裂 ,临床 多群 发 ,如果
营养 均衡 则不 会发 生 。
蔓延至躯干 、尾部和四肢皮肤 ,出现红斑 、丘疹 , 引发超敏反应 ,造成强烈痒感 ;另一种为角化过度 型,即慢性型疥螨病 ,主要见于经产母猪 、种公猪 和成年 猪 ,前期 表现 过敏 反应 型症 状 ,随着 病程 发 展 ,被 损 坏 的皮 肤过 度角 质化 、结 缔组 织增 生 ,外 观可 见患 猪皮肤 变厚 ,形 成大 的皮 肤皱 褶 ,表 面龟 裂 、脱 毛 ,被 毛 粗糙 多 屑 ,发 病 部位 多 在 耳 廓 内
结 肿 大 。有 的 猪 皮 肤 出现 病 变 后 突 然 死 亡 ,发 病
球 菌感染 引起 的仔 猪急性 接 触性皮 炎 ,以全 身 油脂 样 渗 出性皮 炎 为特 征 。多发 于 1 月龄 的仔 猪 。 患病
仔猪 首先 在 嘴颊 部 、脸 面部 、耳根 、腹 部 等处 出现 红 斑 ,随后皮 肤皱 缩 、开裂 ,裂 隙 中渗 出脂 油 样浆 液 ,附着 脱 落 的皮 垢 和尘埃 后成 为黑 色结 痂 ,同时
率 一 般 < %,但 死亡 率 却 可 能 > 0 5 5%。耐 过 者 形 成
僵猪。 剖 检 可 见肠 黏 膜 充 血 、出血 ,肺 脏 出血 ,膀
伴 有一种 难 闻 的气 味 。患猪 病变 部位 无 痒感 ,但 患 猪畏 寒发 抖 ,体 温升 高达 4 ~ 2℃,食欲 不振 ,渴 04
界 限分 明 ,稍隆起 ,少则几 个 ,多则 数 十个 ,单 在 或数 个 汇合 在一起 ,可导致 皮肤 坏死 。一般 取 良性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猪是我国的重要畜牧业生产动物,猪皮肤病的发生对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猪的皮肤病种类繁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包括瘙痒病、皮肤溃烂病、皮肤脱屑病和脱毛病。

这四种疾病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对于有效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瘙痒病1、发生原因瘙痒病是由瘙螨引起的,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主要是因为猪圈清洁不到位及环境湿度较大,是瘙螨的发生和繁殖的有利条件。

2、临床表现患病的猪会出现剧烈的搔抓行为,皮肤呈现严重的擦伤和擦破,特别是头部和耳朵周围更为明显。

同时还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脱毛及患部皮红、头晕等症状。

3、防治措施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首先是要加强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其次是对患病的猪要及时分离出来,对患部进行清洁消毒,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皮肤溃烂病1、发生原因主要由于猪舍的卫生状况较差,粪便积存和空气流通不畅等,使得猪的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和脏污的环境中,易引起皮肤溃烂症状。

2、临床表现患病的猪会出现皮肤潮湿,有溃疡和疼痛的症状,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溃烂渗脓的情况。

2、临床表现患病的猪皮肤会出现脱屑现象,局部会有皮屑脱落,常常发生在后背、腹部、腋下等部位,皮肤表面粗糙、有灼热感。

3、防治措施首先是要加强猪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其次是给猪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加强饲料的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

四、脱毛病1、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猪的饲养管理不当,饲养条件差,饲料的营养不均衡等会导致猪患上脱毛病。

猪的皮肤病主要是由猪舍清洁不到位、环境湿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原因引起的。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清洁卫生管理是首要的,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饲料的合理搭配和营养均衡,增强猪的免疫力。

对于患病的猪要及时分离出来,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6种猪皮肤病解读

常见的6种猪皮肤病解读

常见的6种猪皮肤病解读猪皮肤病往往症状明显,很容易被发现,但由于种类较大,在治疗时需要注意加以区分,以免误诊误治,耽误病情。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6种比较常见的猪皮肤病,附有病因、症状和防治策略,供参考。

1、猪痘此病由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

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

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

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

病变皮肤位于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

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

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

此病的诊断并不难。

在临床上须与猪疥癣区别。

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不难作类症鉴别。

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

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2、猪油皮病此病常发生于1-6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所引起。

这种细菌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伤而引起渗出性皮肤炎。

其发生率并不高,死亡率通常为20%,个别病例可高过80%,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最为普遍的是四肢蹄上的创伤。

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采用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伤冲洗。

皮肤损伤很多情况是癣引起发痒而使患畜靠墙磨擦引起,病变开始于身躯,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

应针对病因加以预防。

3、猪皮肤霉菌病(钱癣)钱癣可由数种癣菌引起。

最常见的一种为小芽孢菌属之钱癣病变呈圆形,直径2-10公分,单个或多个。

病变可发生在身体各部分。

病变为圆形,由棕或橘色分泌物覆盖毛发,逐渐扩大。

此类病变偶尔被误会为污垢。

此症不会引起死亡,无明显病症。

发病期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防治继发混合感染;可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以抗过敏;用0.2%高锰酸钾溶液洗刷全身(注意避开眼睛)后,再用0.5%碘甘油涂搽癣部。

猪皮肤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皮肤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 病因:损害皮肤的病因十分复杂,按其损害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1 传染病损害如猪瘟、猪丹毒、放线杆菌病、坏死杆菌病等。

1.2 寄生虫性损害皮肤疥螨、吸血昆虫叮咬(蚊、蝇、虱)等。

1.3 变态反应性损害猪湿疹、荨麻疹、饲料疹、药物疹等。

1.4 炎症性损害皮炎、渗出性表皮炎等。

1.5 神经性损害皮肤瘙痒病等。

1.6 增殖性损害如厚皮病、角化症、皮肤性肿瘤等。

2 诊断要点应由表及里,先查被毛,后查皮肤,最后推断损害的性质及原发疾病。

2.1 注意被毛是否完整,生长是否牢固,有无光泽健康猪被毛平滑、富有光泽、生长牢固。

若毛色枯燥、易脱落,多见于营养不良性、消化性、寄生虫性疾病;若广泛性脱毛,常见于螨病和湿疹;若一定范围内的圆形脱毛,则多见于真菌病等。

2.2 观察皮肤损害的类型2.2.1 斑疹与丘疹。

斑疹是局部或泛发性皮肤出现红色斑块,斑块与皮肤相平或稍突起。

指压褪色,消退后不留痕迹的斑块或斑点称为红斑,见于猪丹毒、日光疹;指压不褪色者为血斑,见于猪瘟等。

斑疹,白猪易于观察,黑猪较难看到。

丘疹是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米粒大或豌豆大的局限性圆形隆起。

多数丘疹聚集称为苔癣,丘疹常见于湿疹的早期。

2.2.2 水泡与脓疱。

高出皮肤表面,内含非脓性液体的泡状隆起称为水泡,如水泡病等。

内含脓汁者为脓疱,常见于猪瘟、湿疹。

2.2.3 荨麻疹。

又名风疹或风团,是指皮肤呈暂时性、水肿性的扁平突起。

其形状不整齐、大小不一,小如豆粒、大至手掌。

常伴有皮肤潮红、搔痒、灼热,发病快、消失也快。

2.2.4 糜烂与溃疡。

丘疹、水泡或脓疱破溃形成的浅表性缺损为糜烂。

深而重的糜烂,其创面真皮缺损,皮肤呈现凹陷的称为溃疡,如褥疮等。

2.2.5 坏死与脓肿。

皮肤组织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如坏死杆菌病。

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脓肿,如皮下注射不慎引起的化脓。

2.2.6 皮肤水肿与气肿。

皮肤和皮下组织之间潴留大量液体,使皮肤表面呈肿胀状态称为水肿。

猪常见皮肤病综合防治浅议

猪常见皮肤病综合防治浅议

严重 时皮肤 肥厚粗糙 、 干裂 , 出现食欲 减退 , 精神不振 , 消 瘦, 发育停止和贫血等全身症状 。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猪舍卫生工作 ,保持清 洁、 干燥和通风 , 冬季勤换垫草 ; 应用 2 5 %~ %的克辽林 药液 彻底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及用具进行全 面消毒 ,未经消毒的 器具 , 不得携入猪舍 ; 对病猪应隔离饲养 , 及时治疗 ; 对新 引 进的猪应 隔离观察 , 经鉴定无病后 , 才可合群饲养 ; 做好怀 孕母猪上产床前的螨病处理工作 , 以免影 响哺乳仔猪 ; 治疗 后的病猪应安置到已消毒的猪舍 内饲养。 治疗为了使药物能充分接触虫体 ,最好用温水或肥皂 水或来苏儿水彻底洗刷患部 , 在清除硬痂和污物后再搽药 。
任生凡
染, 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 。患部 可选用 1 %龙胆紫溶液 、% 5
碘甘油 、% 5 碘酊等涂抹 ,有些病例还要 配合抗生 素等抗微
生物药 , 并进行相应 的对症治疗 。 3细菌性皮肤病。该病是 由坏死杆菌引起 , 、 多发生于仔 猪, 以组织坏死 为特征 。 在猪体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坏死 性脓肿 。 初期创 口较小 , 附有少 量脓 汁, 若不及时治疗 , 则病 变迅速 向周围及深部组织发展 ,形成创 口较小而死腔很 大 的囊状坏 死灶 , 出少量黄色 、 薄 、 流 稀 恶臭 的液体 , 无痛感 , 病猪全身症状不 明显 。 预防措施加 强饲养管理 ,改善环境卫生 ,及 时清 除粪 便, 勤换垫草 , 保持猪舍干燥 ; 避免猪群拥挤 和争食咬斗 , 防 止发生创伤 , 如有创伤则及 时处 理 ; 在仔猪 出生后 2 4小时 内, 剪掉仔猪高出牙床部分 的犬齿和侧切齿 , 大窝仔猪分散 饲养 , 以避免吮乳 时相互抢争乳头。 治疗先将痂 皮刮除 , 1 用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 , 再 涂上抗生素药膏 。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 。 4 营养 物 质 缺 乏性 皮 肤 病 部 分 营养 物质 缺 乏 会 引 起 皮 、 肤病变 , 典型 的病变形 式为被毛差 、 毛 、 脱 角化不全 和湿疹 性皮炎 。 锌缺乏性皮肤病锌缺乏性皮肤病 的主要临床症状有皮 肤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猪的皮肤角化不全多发生于眼 、 口 周 围以及 阴囊等 部位 , 也有 的呈 皮炎( 缺锌性皮 炎 ) 和湿疹 样病变 , 且皮肤骚痒 、 脱毛 。同时 , 猪出现生长发育受阻 , 骨 质发育异常 , 繁殖机 能障碍等症状 。 5 湿疹该病一般是 因为圈内阴暗潮湿 , 风条 件差等 、 通 多种原 因造成 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 , 在秋季 , 舍饲圈养的 猪 易发生 。 其症状一般表现为 : 腹下或大腿内测皮肤 出现黄 豆般 大小的扁平丘疹 , 有的形成水泡 , 破后变成脓疱 , 最后 形成溃疡 。 预防措施加 强饲养管理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圈舍要通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畜动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猪身上也会出现各种皮肤病。

猪皮肤病的发生对养猪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猪身上常见的四种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养猪户有所帮助。

一、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1. 寄生虫感染:猪身上最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疥螨、猪蠕蚴、蛔虫等。

这些寄生虫感染会导致猪皮肤瘙痒、脱毛、皮肤炎症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猪皮肤病的另一重要原因。

常见的细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它们会引起猪的皮肤溃烂、脓包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

3. 疫苗反应:不合格的疫苗或不当的接种方法可能会导致猪的皮肤出现异常反应,如发炎、溃烂等症状。

4. 环境因素:猪舍的环境卫生不佳、水质不洁净、过度密集养殖等都可能成为引发猪皮肤病的原因。

二、猪皮肤病的临床表现1. 疥螨病:疥螨病是猪身上最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疥螨寄生在猪的皮肤表面,引起瘙痒、脱毛、皮肤炎症等症状。

严重感染时,猪的皮肤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和溃烂。

2. 猪蠕蚴病:猪蠕蚴病是由猪蠕蚴寄生在猪的皮下组织中引起的疾病。

猪蠕蚴寄生在猪的皮下组织中,形成结节,引起皮下水肿、疼痛和局部皮肤发炎等症状。

三、猪皮肤病的防治措施1. 疫苗防控:及时给猪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定期清洁:保持猪舍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粪便,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疾病传播。

3. 饲料营养: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的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

4. 疾病监测: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进行治疗。

5. 药物治疗:如发现猪出现皮肤病症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杀灭寄生虫或细菌,缓解症状。

6. 预防措施:加强防护措施,减少疫苗反应的发生,避免猪的皮肤受到伤害。

以上就是关于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的介绍,希望对各位养猪户有所帮助。

猪的几种皮肤病

猪的几种皮肤病

猪的几种皮肤病一、猪虱与蚤猪虱常寄生在猪的耳根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

病猪瘙痒,到处摩擦,引起红疹、化脓性皮炎、脱毛脱皮等,严重感染时造成猪贫血。

猪虱还是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

寄生在猪身上的蚤是一种人蚤,常寄生于在污秽环境中饲养的猪身上。

防治:1、1%高锰酸钾水冲洗,3%来苏儿喷洒猪体虱、蚤寄生部位,但要谨防感冒。

2、伊维菌素,按0.3mg/kg体重肌注。

二、猪疥癣猪疥癣是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猪体增重,还可造成猪的应激反应。

患猪剧痒,摩擦,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脱毛、结痂,并常在猪眼周、颊部、耳根、背部、体侧和股内侧皮肤肥厚处,形成皱褶和龟裂。

防治:伊维菌素,按0.3mg/kg体重肌注。

三、猪渗出性皮炎本病常发于1周龄到6周龄的幼猪。

由于仔猪间打架咬伤,粗糙地面及墙壁的摩擦,患疥癣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猪渗出性皮炎。

病初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mm大小的微黄色水泡,迅速破裂,渗出清朗的浆液或粘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皮肤变得湿粘,呈油脂状,干燥后形成龟裂硬层,或呈带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

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

通常在1-2天内蔓延至全身表皮。

病仔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迅速消瘦。

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

严重病例可在4-6天死亡。

育成猪或母猪也可发生,但病变较轻,无全身症状。

防治:发病早期以异恶唑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感染部分可用0.5%碘仿冲洗。

四、坏死杆菌病本病是由一种坏死杆菌经损伤皮肤和粘膜(口腔)侵染的人畜共患病。

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和架子猪,其特征为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多发于体侧、四肢和头部,看上去外部病灶虽不大,但皮下已形成很大的囊状坏死灶,灶内组织腐烂,积有大量灰棕色恶臭的液体,最后皮肤溃烂。

有的病猪发生耳和尾干性坏死,最后脱落。

内脏出现转移性坏死灶和继发感染时,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发烧、少食或拒食,常由于高度衰竭而死亡。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猪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用动物之一,但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皮肤病的困扰。

猪的皮肤病不仅会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还会导致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及时了解和预防猪的皮肤病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一、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1. 疥螨病疥螨病是猪常见的皮肤寄生虫病,由疥螨寄生引起。

疥螨病在冬春季节比较多见,其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接触传染和空气传播。

通常是因为环境卫生差、饲料品质差和猪只体质差而导致。

2. 萎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是由于猪长时间暴露在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鼻粘膜受损而引起。

气候变化、饲料过硬、饮水不洁等也是导致萎缩性鼻炎的原因。

3. 白屑病白屑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感染引起的猪皮肤病。

白屑病多半发生在较高温度(20℃以上)和湿度的季节。

猪只因缺乏适度运动,身体疲劳等也易发生白屑病。

4. 黄疸猪黄疸病是由猪的饲料营养不良或疾病患者转染所致。

营养不良是黄疸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缺乏维生素B2和烟酸时,容易引起猪的黄疸。

二、猪皮肤病的临床表现疥螨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猪只出现头部、颈部和躯干等处的皮肤严重搔痒,经常不停地搔抓,粮食减少,发育缓慢,足部和躯干的表皮被搔烂、鳞屑脱落。

重病时,猪只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萎靡,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

猪患有萎缩性鼻炎时,主要表现为鼻孔变小、塞满了白色的分泌物,一般在鼻孔附近有大量的皮损和溃疡,猪只的呼吸声明显增加,食欲下降,体重增长缓慢,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白屑病主要表现为患部皮肤表面出现明显的灰白色鳞屑,鳞屑常覆盖在皮肤上,触摸时有粗糙感。

患部肿胀,易出现红肿、溃烂甚至脓块。

黄疸病的主要表现是猪的黏膜和皮肤呈现黄色,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厌食、腹泻、发热、贫血等症状。

黄疸病猪只活动减弱,体温略有升高。

严重的黄疸病会导致猪只死亡。

三、猪皮肤病的防治措施预防疥螨病的关键是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干燥和通风,保持猪只的清洁卫生。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猪四种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猪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但其皮肤病病情十分复杂,涉及的情况也比较复杂。

常见的猪皮肤病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圆状斑秃、脓疱病、皮肤病和肉芽肿病。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四种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

一、圆状斑秃1、发生原因圆状斑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皮肤病。

主要宿主是两个月至八个月大的幼猪。

在猪圈内,该病通过直接接触、食用感染的食物等方式传播。

2、临床表现圆状斑秃的症状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病变,主要是头部、颈部、身体侧面、腹部等处皮肤出现圆形脱毛斑,边缘清晰,直径约为1-2厘米,周缘可见微苔痂和红晕。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恶化,皮肤病变范围会逐渐扩大。

3、防治措施(1)建立健康猪圈要防止圆状斑秃的发生,首先要建立健康猪圈,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清理猪舍和饮水器,及时清除垃圾和粪便。

(2)进行消毒对猪圈、饮水器、饲料槽等进行定期消毒,同时采用药浴、药熏等方式对猪进行消毒防治。

(3)对发病猪进行治疗对发病的猪要及时进行治疗,我们可以采用橙色霉素、螺旋霉素等药物,但需要在专业兽医指导下进行。

二、脓疱病脓疱病常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猪圈环境不干净,猪体抵抗力下降,日常的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

脓疱病症状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的、有明显边缘的斑块,斑块内部主要是疱液,可能会伴有疼痛和发热的症状。

脓疱病对猪的健康和成长有较大影响,可能会导致死亡。

如前所述,建立健康猪圈和保持卫生环境是预防脓疱病的关键。

(2)改善饲养管理增加饲养营养,减少非正常饮食行为,增强猪体抗病能力。

(3)采用药浴采用药浴的方式对猪进行消毒防治,药物可以选择金霉素、四环素或者其他适当的消毒药物。

三、皮肤病皮肤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寄生虫等,它们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污染食物或饮水等方式传播。

皮肤病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红疹、脱毛、脓液、结节、疮疹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猪的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的常见几种皮肤病
一、猪虱与蚤
猪虱常寄生在猪的耳根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

病猪瘙痒,到处摩擦,引起红疹、化脓性皮炎、脱毛脱皮等,严重感染时造成猪贫血。

猪虱还是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

寄生在猪身上的蚤是一种人蚤,常寄生于在污秽环境中饲养的猪身上。

防治:1、1%高锰酸钾水冲洗,3%来苏儿喷洒猪体虱、蚤寄生部位,但要谨防感冒。

2、伊维菌素,按0.3mg/kg体重肌注。

二、猪疥癣
猪疥癣是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猪体增重,还可造成猪的应激反应。

患猪剧痒,摩擦,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脱毛、结痂,并常在猪眼周、颊部、耳根、背部、体侧和股内侧皮肤肥厚处,形成皱褶和龟裂。

防治:伊维菌素,按0.3mg/kg体重肌注。

三、猪渗出性皮炎
本病常发于1周龄到6周龄的幼猪。

由于仔猪间打架咬伤,粗糙地面及墙壁的摩擦,患疥癣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猪渗出性皮炎。

病初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mm大小的微黄色水泡,迅速破裂,渗出清朗的浆液或粘液,与
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皮肤变得湿粘,呈油脂状,干燥后形成龟裂硬层,或呈带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

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

通常在1-2天内蔓延至全身表皮。

病仔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迅速消瘦。

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

严重病例可在4-6天死亡。

育成猪或母猪也可发生,但病变较轻,无全身症状。

防治:发病早期以异恶唑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感染部分可用0.5%碘仿冲洗。

四、坏死杆菌病
本病是由一种坏死杆菌经损伤皮肤和粘膜(口腔)侵染的人畜共
患病。

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和架子猪,其特征为体表皮肤及皮下发生坏死和溃疡,多发于体侧、四肢和头部,看上去外部病灶虽不大,但皮下已形成很大的囊状坏死灶,灶内组织腐烂,积有大量灰棕色恶臭的液体,最后皮肤溃烂。

有的病猪发生耳和尾干性坏死,最后脱落。

内脏出现转移性坏死灶和继发感染时,病猪全身症状明显,发烧、少食或拒食,常由于高度衰竭而死亡。

防治:先将痂皮刮除,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水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

五、猪痘
本病由猪痘病毒引起。

由猪血虱、蚊、蝇等传播,多发于4-6周龄仔猪及断奶仔猪。

病猪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鼻、眼有分泌物。

痘病先发于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

病变开始为丘疹,继而
发展成水泡,破溃后形成结痂,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

大多数痂皮在感染3周后脱落。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灭虱、蚤、蚊、蝇等。

对新购猪,要先隔离饲养1-2周,防止引入传染病。

对病猪隔离治疗,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后涂碘甘油。

对病猪污染的环境及用具要彻底消毒,垫草要焚烧。

六、锌缺乏症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缺锌、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均会干扰锌的吸收,导致皮肤角化不全。

多见于7-16周龄仔猪的四肢、脸部、颈项、臀部和尾巴,且常呈两侧对称分布,很少群发,病死率低。

病变部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变为丘疹,随后表皮增厚到5- 7mm,形成皱褶、裂隙与鳞屑,无痒感。

防治;调整日粮结构,适当补锌(硫酸锌、碳酸锌、氧化锌等),一般仔猪补锌浓度为40— 45mg/kg,母猪100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