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认识声现象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声是什么,声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声的传播方式;
3.理解声的强度和频率的定义及关系;
4.知道声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说明声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2.能够解释声的强度和频率的定义及关系。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2.理解声的强度和频率的定义及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通过卡拉OK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声是如何产生的。

2. 学习内容
(1)声的产生和传播
1.通过实验展示震动物体(如弦、鸣膜等)可以产生声音;
2.通过实验展示空气分子的震动可以传播声音。

(2)声的强度和频率
1.呈现声音强度定义及计算公式;
2.呈现声波频率定义及计算公式。

3. 课堂练习
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进行声强度和频率的计算。

4. 小结
回顾学生所学的内容,强调声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以及强度和频率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课堂演示,让学生体验声的本质和重要性,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机制,掌握声的强度和频率的定义及关系。

在实践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课堂氛围积极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未来开展更为深入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认识声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并能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3.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并能够用音叉进行实际操作;4.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声音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的计算。

教学难点:1.能够识别身边常见的声音现象;2.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并能用音叉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音叉、铝制板、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听到声音的效果,引起学生对声的认识和思考。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振动物体使空气产生机械波,机械波通过空气、水和固体传播,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振动物体产生的机械波在我们耳朵中产生的感觉。

2.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主要有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水传声。

空气传声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固体传声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水传声是声音在水中传播。

三、实验验证(20分钟)1.实验一: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

利用音叉和试管,通过控制音叉的摆动次数和试管中的水位变化,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

2.实验二:测量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

利用音叉和水杯,通过控制音叉的摆动次数和水杯中的水位变化,计算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

3.实验三:测量声音在铝制板上的传播速度和时间。

利用音叉和铝制板,通过控制音叉的摆动次数和铝制板的长度变化,计算声音在铝制板上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

四、概念讲解(15分钟)1.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音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细;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用音叉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展示音叉并教会如何正确使用。

通过不同的方式敲击音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音调。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a.声音是由光产生的。

声现象说教材课件

声现象说教材课件

一:第一章教材结构分析
第三节
第二节 第一 单元 第二 单元
第三 单元
第四节
第五 节
第一节
教 第 材九 一 结年 章 构级 声 下现 物象

第一单元 介绍声的基 础知识
第三单元 介绍声与 生活的联 系与应用
第二单元 深入学习声的 特性
结构特点
快乐的学习
知识解释现象 探究实验为主 重视兴趣的培养
科学探究成为主打,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学科本位的 观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编 者 意 图
开拓视野 了解前沿科技 引起学生进一步 探究的兴趣
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能 力,巩固知识点
文字用于表述和 分析基本事实、一般 概念、定律和结论。
科学 世界 标题
动手动脑 学物理
提供教学所需要的资 源,使教学形式更活泼

本节内容特点: 重视日常生活例子,与科学 技术生产联系,将抽象变形 象。 新、老教材区别: 利用 了解与声有 关的知识 新教材用实例来介绍声的利 用,还有探究实验,让学生 过程与方 总结。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法 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声 九 年 的 级 利 下 用
物 理 生活中声的 了解声的应 用,热爱科 学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说教材内容:
第一章 声现象
本章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体例
说教材流程
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考点
教学建议
本章课程标准要求:
防止噪声 的途径 了解乐 音的特 性
了解现代技 术与声有关 的应用
通过实 验探究
认识声产 生的条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声是一种机械振动的传播,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了解声波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如声源、介质、声速等。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声波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声波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声音的产生机制。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学生:课本、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声现象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思考,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你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声音现象?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导入新概念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教师提到声源、介质和传播速度等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3. 实验探究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可以是让学生观察泡泡袋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特点。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 概念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概念总结。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实验结果,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特点,以及声波的传播方式。

5. 深化学习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产生机制、传播方式和应用场景。

学生需要理解声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如何通过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等。

6.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练习题或实验报告撰写等,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问题回答等。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

•学生对于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3.1认识声现象》一等奖(教案)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3.1认识声现象》一等奖(教案)

3.1 认识声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经验的联想,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根据素材中的图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二、新课教学〔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感觉一下。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呜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呜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呜叫时的姿态?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呜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初中物理声学现象介绍教案

初中物理声学现象介绍教案

初中物理声学现象介绍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 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声速的概念。

2. 音调和音色的区分。

3. 噪声控制的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声音(如音乐、动物叫声等),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到过这些声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演示实验:扬声器播放音乐,让学生触摸扬声器感受振动。

3.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振动对声音有什么影响?三、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演示实验:将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花飞溅,说明声音通过水传播。

3. 提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有什么不同?声速的概念是什么?四、声音的接收(5分钟)1. 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耳传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

2. 演示实验:让学生用手指轻轻敲击耳朵,感受声音的传播。

3. 提问:声音是如何被人耳接收的?五、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演示实验:用尺子振动不同频率的音调,让学生听辨。

3. 提问:音调和响度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它们?六、声音的利用和噪声控制(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利用,如声呐、B超、超声波等。

2. 讲解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3. 演示实验:用气球模拟噪声控制,让学生体验降噪效果。

4. 提问: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进行噪声控制?七、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word版初中物理《认识声现象》教案精品

word版初中物理《认识声现象》教案精品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2.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教学难点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千米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160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3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

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里温度高,那里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你想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去认识“声”的世界吧!教学活动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声源;(2)声的传播;(3)声传播的速度;(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初二物理认识声现象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初二物理认识声现象PPT
声3 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介质的温度有关,在 150C. 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V=340m/s
在常温情况下,在长金属管的一端敲 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为什 么?
人耳如何接收声音
声源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音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它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课Hale Waihona Puke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1)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2)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3)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4)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 发声的物体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发声方式? 青蛙是气囊振动发声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的部位振动而发出 声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是靠弓和 弦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 柱振动发出声音的。
答案: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 不可能传播,因而不会听到飞船的 巨大爆炸声。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常温(15oC)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传播速度 v/ (m/s)
空空气气

334400
1460
大理石
3810
钢铁
4900-5200

5100
玻璃
5000-6000
从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1.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2.音的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如何扩大不明显的发声振动?
1、可以用纸屑跳动来显示。 2、可以用钢尺振动来显示
这些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1.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 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D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教科初中物理八上《认识声现象》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教科初中物理八上《认识声现象》PPT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频率: (1)、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 (2)、单位:赫兹(Hz)
2、超声和次声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 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 停止 。
2、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 ,真空不能 传声。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
实验说明: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既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你们猜猜 看,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 (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传递了什么?
三、声的传播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
2、声音传播速度快慢:V固>V液> V气
3、15 ℃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8.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 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听到两次响声,它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B .听到两次响声,它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C .听到三次响声,它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D .听到三次响声,它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长笛、箫等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二、声的传播
水滴入水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源振动时,会造成周围的空气跟着振动,这种振动通 过空气传播出去,声音就被传到远方了。

第三章 声 1、认识声现象(共39张PPT)

第三章  声   1、认识声现象(共39张PPT)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传播
小 儿 垂 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不敢应人的原因是 水 能够传声,把鱼吓跑.
演示七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 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
4.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运用_______设计实验观察到 微小的振动.
5.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__________发声,有的动物 依靠______发声.
6.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______;青蛙、蝉发声 的部位是_______;蜜蜂发声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5.由以上实验,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音的产生 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课件
声源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声现象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声现象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 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3、在减小噪声的措施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 )
器发出的声音( C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上述三项都不同。 6、工人甲在一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
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C )
A 、一次敲击声; B 、两次敲击声; C 、三次敲击声; D 、无数次敲击声 7、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
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 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____ 传回地球的。
11、一个人在峡谷中大声呼喊后听到了回物理声, 他是在声音发出后3秒钟听到的回声,问反 射声音的峭壁离发声的人多远?(当时空气 的温度是15℃左右)
与伽利略实验的方法相同:在实验的基础上,科学推理里得出
结论。
·新课标
第一讲│ 考点梳理 物理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___振__动___产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__动____。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可以在___固__体___、__液__体____、 __气__体_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___不__同___。一般来说,声音在___固__体___中传播得最快, 在__气__体____中传播得最慢。
·新课标
针对训练
物理
针对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实验一
实验二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吗?
真空袋实验:
开 始: 能 (填“能”或 “不能”)听见
声音

抽出空气: 声音越来越 (填“大”或
“小”)
(猜想:假如空气全抽走了大呢?)
放入空气:声音越来越
,直至正常。
1、声音 能 在气体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
2、声音在真空中 不能 传播.
(填 “能”或“不能”)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想要 交谈,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讨论交流:火焰的跳动说明了什么?
总结: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 以传递_____
你知道吗?
雷雨天气,你是先看到闪电呢? 还是先 听到声音?
三、声传播的速度
阅读教材p39,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
(V固>V液>V气)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a、 介质的种类; b、介质的温度 想一想:一根足够长的水管充满水,在其中一
端敲击,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响声? 4、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3_4_0_m_/s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用手触摸自己的声带 部位,发声时有什么感觉? 停止发声后又有什么感觉?
猜想:声音是怎样
产生的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
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 声入耳”
作业:互动P30
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 同学们学习快乐!
谢 谢!
• 思考: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扇动翅膀的 声音而却能听到蜜蜂嗡嗡的叫声?
巩固练习:
1、声音是由声源的_振__动__而产生的,声音要靠介__质__传播, __真__空__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3_4_0_m_/_s 。
3、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物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C)
这句话中的声源分别是 __空_气__,__水___和_声__带__
说明:
气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液体、固体都能振动而发声
二、声的传播
阅读教材P37
声音以怎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水波
声波
这说明了什么?
爸爸带儿子去钓鱼 爸爸:你千万不要在岸上 大声说话哟! 儿子:为什么? 爸爸:这样会把鱼吓跑。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A、 空气
B、 水
C、 铝
D、真空
4、某同学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 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室用来探究( B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具有能量 2、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声速:每秒钟声传播的距离。 (1)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2) V固>V液>V气
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频率:物体振动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 人耳的听声范围:20Hz---20000Hz 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耳的结构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 同学们阅读教材P39—P40,回答下列问题 • 1、频率:物体振动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
• 单位:赫__兹____
符号:_H__z _
• 2、人耳的听声范围:_2_0H_z_—_2_0_00_0_H_z _
• 次声: 低于20Hz的声音
•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