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在人体内会依次转化成什么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氨基酸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可生成4种二肽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答案:C解析:A.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A项错误;B.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使氨基酸发生变性,B项错误;C.氨基酸生成二肽,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当不同种氨基酸脱水,可以是α-氨基丙酸脱羟基、α-氨基苯丙酸脱氢,也可以α-氨基丙酸脱氢、α-氨基苯丙酸脱羟基,生成2种二肽.所以共有4种,C项正确;D.氨基酸中—COOH和NaOH反应生成羧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应该向正极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稀硫酸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B.用乙醇制取乙烯时所用温度计的位置与制取蒸馏水时所用温度计的位置不同C.将10滴溴乙烷加入10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D.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制备都需水浴加热答案:B解析:A.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需要加食盐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析出肥皂,不需要乙醇,故A错误;B.用乙醇制取乙烯,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制取蒸馏水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B正确;C.将10滴溴乙烷加入1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没有加酸至酸性,不能检验,故C错误;D.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需要水浴加热,乙酸乙酯的制备不需要水浴加热,故D错误。
答案选B。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帮助人类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采‘冰’”。
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粮食酿醋开采得到可燃冰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则有机物发生了裂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醋,是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酸,B不符合题意;C.开采得到可燃冰,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C符合题意;D.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先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然后合成烯烃,或将煤干馏制得的焦炉煤气分离,以获得烯烃,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健身一段时间后酒量越来越差是什么情况?
健身一段时间后酒量越来越差是什么情况?1,先说酒精(乙醇)在人体吸收和代谢过程,酒精从入口开始就可以快速被人体口腔黏膜吸收,然后食道到胃又吸收一部分,最后在小肠中吸收,吸收之后进入哪里呢?血液系统。
酒精被吸收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这也是我们说喝酒伤肝的原因,同时,酒精还会损伤神经系统,高度酒损伤胃粘膜,导致肝硬化,影响大脑功能等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酒精和酒精某些代谢产物对心脏有害,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酒精性心脏病”。
适量饮酒是有助于健康,有助于沟通感情和培养气氛的,何谓适量,各个城市标准不一,这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2,酒精在人体代谢过程主要是在酶的作用下酶化分解,而人体这种(也有资料说是两种以上)酶在不同人体内含量不一,有些人对应的酶含量高,分解酒精速度就快,表现就是不容易喝醉;有些人对应的酶含量少,分解酒精速度慢,表现就是容易醉,喝酒之后脸红与否,就与人体内对应的酶含量有关,而不是民间说的走肝走肾的说法,所有的酒精代谢,都走肝;另外,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对酒精成分过敏,是否对酒精过敏与体内分解酒精的酶含量多少没有必然联系!!3,好了,现在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健身后好像酒量变差了。
我应该说句:恭喜。
恭喜你的身体变得敏感了,以前喝酒白酒啤酒没问题,身体可能并不喜欢,但是身体给你的反馈被你忽略掉了,就好像嘈杂的火车站,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听不见一样。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体质有提高,身体开始变得敏感,给你的反馈你能感受到了,你的身体不喜欢酒精,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还是不理解的话,就好像张三李四两个人各挨了同样重的一拳,张三没什么感觉,而李四觉得痛的要命,两个人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不一样,一个迟钝,一个敏感,一个抗击打能力强,一个抗击打能力弱,两个人的表现并没有好坏之分。
锻炼之后味觉等知觉敏感,是同样道理。
你现在可以接收到身体的反馈,那就减少喝酒的量与频率,或者干脆不喝,对健康有好处。
跟你的情况相反,有一种人健身之后,酒量明显上升,这是健身后新陈代谢变快,快速分解酒精的能力变强的表现。
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
解酒酶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解酒酶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重要酶类,主要作用是帮助身体分解酒精,加速酒精的代谢过程。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是两种与酒精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酶类。
本文将对这两种酶进行详细介绍,探讨它们在解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性。
乙醇脱氢酶,又称为醇脱氢酶或ADH,是一种催化乙醇向乙醛转化的重要酶,存在于人体的胃、肝等器官中。
它通过氧化乙醇的过程来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减轻身体对乙醇的不良反应。
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四个步骤: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醛再被氧化为乙酸,氧化反应伴随着还原辅酶NAD+还原为NADH,最终生成的乙酸通过三羧酸循环进入细胞内能量代谢途径。
乙醇脱氢酶在解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人体摄入大量酒精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会迅速升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头晕、恶心、昏迷等症状。
此时,乙醇脱氢酶开始发挥作用,加速乙醇向乙醛的转化过程,从而减少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毒性。
乙醇脱氢酶在解酒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另一种与乙醇代谢相关的酶是乙醛脱氢酶,又称为醛脱氢酶或ALDH。
乙醛脱氢酶主要作用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进一步降低血液中乙醛的浓度,从而减轻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乙醛在人体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容易损伤细胞和器官,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乙醛脱氢酶通过氧化乙醛产生的乙酸与三羧酸循环相结合,将乙醇完全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减少了对身体的损害。
乙醛脱氢酶在解酒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乙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导致头痛、眩晕、呕吐等不适症状。
乙醛脱氢酶能够加速乙醛向乙酸的转化,将有害的乙醛代谢成对身体无害的乙酸,从而缓解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乙醛脱氢酶也参与了酒精代谢的整个过程,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清除酒精,恢复健康状态。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是两种与解酒密切相关的重要酶类。
它们通过促进乙醇和乙醛的代谢过程,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清除,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形态学技术 复习答案—最终权威版.doc
名词解释:取材:从动物体或人体体内取下所需观察的组织材料的过程。
用,将组织或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不使其改变形态的一种手段。
脱水;利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地将组织内部的水分置换出来,以使组织内部处于无水的状态过程。
透明;利用化学试剂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液相融合的特性,置换标本内脱水剂成分,为浸蜡做准备。
媒染剂;凡是能与组织及染料结合生产色淀(Lake)且可促进染色反应的一类金属离了盐。
促染剂;凡能增强染料的染色能力而其本身不参与染色反应的一类化合物。
单一染色;用一种染料对组织细胞中的某一种结构(成分)进行染色的方法对比染色;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
复合染色;用二种以上的染料对多种结构(成分)染色的方法。
异染性:异染性原译名为因光而产生的异色现象,是某些碱性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对酸性糖共辄物染色时,其染料呈现的颜色与被染对象的染色结果不同,这种现象在形态学技术上称为异染性。
这种碱性染料称为异染性染料。
酸性染料;含有酸性助色团可与碱(如钠、钾、钙)作用生成盐,其水溶液电离产生有色阴离了的染料。
多作为细胞质染色剂伊红碱'性染料;含有碱性助色团能与酸(硫酸、盐酸)结合形成盐类,电离后产生有色阳离了的染料O多作为细胞核染色剂苏木精中性染料。
由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混合后中和而成的一种复合染料。
由于其分子很大,水溶解度较低,常用醇类作为染液溶剂。
Wright染料、Giemsa染料。
简答题1石蜡切片HE染色的制作步骤。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固封(十八个字就够了,下面帮助理解)1)取材:从动物体或人体内取下所需观察的组织材料的过程,要求组织要新鲜2)固定:从动物体或人体上取下的组织材料立即放入化学试剂中,利用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和细胞结构保存,且不使之改变形态的一种手段。
这种化学试剂成为固定剂。
3)脱水:利用某种化学试剂,将组织内的水分逐渐置换出来,使组织内部处于无水状态的过程。
4)透明:利用化学试剂既能与脱水剂相溶乂能与石蜡相溶的特性,将脱水机从标本组织中置换出来,并为浸腊做准备。
酒精在人体内的流程
酒精是进入胃和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然后流过肝脏解毒,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
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我们常听说,喝太多酒或长期疲劳会“伤肝";作息不规律也会对肝造成伤害。
肝位于腹部右上方,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它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
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肝脏分解由肠道吸收或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的有毒物质,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继而排出体外.例如,肠道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会产生恶臭的氨,氨由肠道吸收後,先送到肝脏解毒成尿素,再由尿中排泄出去,这是人体精密设计的解毒机制。
我们服用的药物,也要通过肝脏解毒.因为除了极少数水溶性药物在体内可以不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外,大多数药物都在肝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后,再从肾脏或胆道排出体外。
长期大量饮酒有损肝脏此外,酒精也得经过肝脏解毒。
喝酒时,酒精从胃和小肠中吸收入血。
所有胃和小肠的血液通过肝脏后进入全身循环.因此,流过肝脏的血液酒精浓度最高。
肝细胞含有可以代谢酒精的酶类。
这些物质将酒精分解为其他化学物质,后者被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继而都排入尿液和从肺排出。
酒精、鼠药及其他中毒讲解
鼠药中毒:概述
鼠药中毒:概述
鼠药中毒:概述
• 在我国,明文规定的禁用灭鼠剂有:氟乙酰胺
禁 、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及甘氟
止
使 • 在现阶段,我国化学品管理尚不规范,一些厂家
用 、商家为谋取经济利益仍在非法生产。另一
的
方面,大众灭鼠心切,安全使用化学品知识尚未 普及,使得禁用灭鼠剂屡禁不止。据中国预防
木僵与多语、好斗交替,呼吸深、呕吐、脑电 慢波化、REM抑制,数小时后REM“反跳”
昏迷
500mg/dl
呼吸麻痹,可使50%的人致命。
急性酒精中毒:并发症
• 成人乙醇重度中毒后可并发中毒性肺水肿、脑血管意 外、频发室早、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及肝功能损害; 大量饮酒后还可出现急性乙醇中毒性肌病,肌痛,肌 无力,肌肉肿胀,横纹肌溶解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
BEC 50~150mg /dl
150~250m g/dl
300mg/dl 400mg/dl
症
状
欣快或情绪紊乱,胆小或开朗,友好或好争辩 ,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受损,缓慢的眼急动 、间断的跟随运动、影响视敏度。
言语不清及步调失调,复视、心动过速,嗜睡 或情绪脆弱,伴突发发怒或违反社会的动作。 脑电β活动增加。
低血糖
脑:先兴奋后抑制。 兴奋→共济失调→昏 睡→昏迷→呼吸循环
中枢抑制
急性酒精中毒:中毒机制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 小剂量产生兴奋效应 • 随着剂量增加,可依次抑制小脑、延脑中枢,引 起共济失调、昏睡、昏迷及呼吸和循环衰竭
干扰代谢 • 乳酸增多、酮体蓄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 代谢紊乱、消化道出血、胰腺炎、发作性心律失 常、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乙醇
乙醇化学结构: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分子式:C2H5OH相对分子量:46.07分子结构: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成键、极性分子。
结构简式:CH3CH2OH(分子式)或C2H5OH(计算式)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化学式CH3CH2OHMolarMass = 46.06844(232)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密度:0.789 g/cm^3; (液)熔点:−114.3 °C (158.8 K)沸点:78.4 °C (351.6 K)在水中的溶解度:pKa 15.9黏度:1.200 mPa·s (cP), 20.0 °C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折射率:1.3614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19℃)燃烧热(kJ/mol):1365.5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6.3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V/V):19.0爆炸下限%(V/V):3.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介质:非电解质物理性质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
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
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摄入体内的酒精(乙醇)除极少量经呼吸和尿排泄外,95%以上在体内分解代谢,而肝脏是乙醇代谢的重要器官。
在周围组织内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余者在肝内进入糖和(或)脂肪池,或进入三羧酸循环而氧化分解。
乙醇和乙醛都可以使人出现头晕、脸红、心跳过速,甚至神态不清等酒精中毒现象,但乙醛的作用比乙醇更大。
酒精在肝内的代谢带来多种后果:刺激脂肪的合成,消耗大量的氧,给肝脏造成缺氧状态,干扰肝细胞ATP的产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直接损伤,出现肝功能障碍。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而且完全。
一般在胃中吸收20%,其余80%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胃内有无食物、胃臂的功能状况、饮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均可影响酒精的吸收。
空腹饮酒时,15分钟吸收50%左右,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吸收100%。
酒精还能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人在有酒精的空气中工作,有可能因吸入酒精而中毒。
酒对人体的作用与其浓度和吸收速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作用也越明显。
进入人体内的酒,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
因此,饮酒者都是“一身酒气”,也可用呼吸测酒器检测出来。
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
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脱氢后转化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但乙醇的氧化,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低的影响,也不按机体的需要进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规律进行,即肝脏以每小时10毫升的速度将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为止。
对肠胃道的影响许多因素会影响乙醇在肠胃道的吸收,如大家所熟知的,空胃饮酒所引起的酒精毒害最显著。
食物不但可以减慢乙醇的吸收速率,并可延缓血液中酒精高峰期的到达;除此之外,食物的成分及量都会直接影响乙醇在肠胃道的吸收;例如,可溶解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延缓乙醇吸收的作用大于蛋白质及脂肪。
其它影响胃及小肠吸收乙醇的因素有:乙醇浓度、黏膜的特性及其表面积、黏膜微血管血流量和胃的蠕动。
喝酒
喝酒技巧一、酒前1.喝酒之前,吃饭只能吃7分饱,且不可大量饮水。
(这是为了留下肚子好喝酒)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可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
饮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
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
3.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
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4.秘诀:喝酒之前半小时,先喝一杯必奇。
这个东西是蒙脱石散,可以黏在胃粘膜上,锁定酒精,从而使酒精不被人体吸收。
二、酒中1.喝酒时切记不要饮用冰水、柠檬水等刺激性的饮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会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2.喝白酒,不可一饮而尽,应分成几口喝。
喝啤酒,应待啤酒沫落下以后再喝,否则,轻则腹涨难受,重则“现场直播”。
3.喝酒的间隙可以喝杯酸奶,酸+醇=水5.宜慢不宜快。
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
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
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6.食饮结合。
饮酒时,吃什么东西最不易醉?以吃猪肝最好。
这不仅是因为其营养丰富,而且因为猪肝可提高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饮酒的人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的丢失,而猪肝又是维生素B最丰富的食物,故吃煮猪肝或炒猪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但一般说来,所有动物的肝脏都含有很高的胆固醇,不宜多吃。
7.不要混饮。
酒因为品种不一样,其各种成分也不一样,喝这种混合后的酒,容易让人感觉不适。
8.酒可以加热后喝。
酒加温后可以减少醛类物质。
9.小口喝。
小口喝酒有助于酒精消化,不容易醉。
10.喝酒时多吃蔬菜。
酒的三个化学转化过程
酒的三个化学转化过程
酒的化学转化过程主要涉及淀粉、葡萄糖和乙醇的转化。
具体过程如下:
淀粉(主要原料)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通式为(C6H10O5)n。
淀粉转化为单糖即葡萄糖(C6H12O6),再转化为乙醇(分子式为C2H6O)和水以及其它微量的酸醇等。
在人体中,乙醇(C2H6O)在肝脏内转化为乙醛(CH3CHO),然后再转化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最后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是基本的生命体微生物出现的基本条件。
这是一个由复杂向简单转化的过程,是生命向非生命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终端却是新生命的开端。
怎样喝酒脸才不会红 为什么喝酒会脸红
怎样喝酒脸才不会红为什么喝酒会脸红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开会应酬,酒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常见的一类饮品,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人在喝了酒之后会脸红,给人一种醉醺醺的感觉,那么怎样喝酒才不会脸红?为什么喝酒会脸红?一、怎样喝酒脸才不会红酒前吃葛花葛花中含有大量的异黄酮类物质,喝酒前适量食用一些葛花,可以帮助人体吸附酒体真的醉酒因子,降低酒中的酒精度数,还可以加快人体排泄能力,因此喝酒前吃一些葛花可以帮助人体喝酒不脸红。
多喝水水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喝酒后多喝水可以帮助减少酒精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方便酒精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人体脸红的可能性。
酒前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肝脏器官,还可以加快酒精在人体中的分解速度,从而起到预防喝酒脸红的效果。
二、为什么喝酒会脸红酒精兴奋人体交感神经。
一般来说人体的血管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而人体交感神经在兴奋时会扩张人体血管,抑制时收缩血管,而酒精正好可以兴奋人体交感神经,促使人体血管扩张,所以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
三、喝酒消除脸红的小技巧热敷脸部人体喝酒脸红后血管会扩张起来,这是用热毛巾放在脸部敷脸可以加快人体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脸红症状。
喝一定量白醋白醋含有大量的醋酸成,而醋酸进入人体后可以促进酒精在人体中的分解代谢,加快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可以缓解脸红症状。
喝淡盐水盐中含有大量的钾盐成分,而钾盐具有一定利尿作用,饮酒适量喝一些淡盐水可以加快人体内酒精度排泄速度,从而到达缓解人体脸红的作用。
四、为什么有人一喝酒就脸红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
喝酒容易脸红,很多误以为是酒精所导致的,但其实是乙醛的原因,因为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喝酒就脸红的人是一位他可以将乙醇迅速转化成乙醛,具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从而导致体内迅速累积乙醛不能及时被消化代谢,所以才会导致有人一喝酒就脸红。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糖类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糖类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纤维素、麦芽糖、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 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 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2.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A. ①⑤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不可能由纤维素制取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D.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4.下列关于有机物实验现象与原因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5.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饭黍无以箸”中黍和箸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物质B.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酒可由淀粉水解直接制得C. 亚硝酸钠可使肉类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鲜红色,因此可大量用于食物保鲜D. 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硫漂白银耳用以提高食物的美观度6.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均有甜味B. 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C. 糖类均不可水解D. 糖类都含有C、H、O元素7.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来源的途径是()A. 淀粉→蔗糖→葡萄糖B.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C. 淀粉→麦芽糖→果糖D. 淀粉→蔗糖→果糖8.将淀粉溶于适量水进行水解实验并测定淀粉的水解情况,其程序如图所示,A、B、C、D都是实验室常用的无机试剂。
则A、B、C、D分别是()A. 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B. 稀硫酸、碘水、稀硫酸、CuSO4溶液C. NaOH溶液、碘水、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D. 稀硫酸、KI溶液、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9.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是麦芽糖的同分异构体B. 葡萄糖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供机体需要D. 葡萄糖和淀粉、蔗糖等一样能发生水解反应10.下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 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B. 蔗糖、蔗糖、酶C.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D. 以上均不可能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 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12.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依次是()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 b.砖红色沉淀 c.变黄色A. ②—a、①—c、③—bB. ③—a、②—c、①—bC. ②—a、③—c、①—bD. ②—c、③—a、①—b二、多选题13.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酒精在人体如何代谢(齐全)
酒,特别是烈性酒,一般通过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等吸收到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宫中,并于5min即可出现于血液中,待到30—60min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可达到最高点,空腹饮酒比饱腹时的吸收率要高得多。
研究表明,胃内可吸收20%的酒,十二指肠则吸收80%。
一次饮用的酒60%于一小时内吸收。
二小时可全部吸收。
1g酒精全部氧化可产生29.7J的能量,但这种能量绝大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吸收利用相对较困难。
酒精在人体内氧化和排泄速度缓慢,所以被吸收后积聚在血液和各组织中(脑组织中的酒精浓度是血液酒精浓度的10倍),其中极少量酒精没有氧化分解直接经肾从尿中排出或经肺从呼吸道呼出或经皮肤汗腺随蒸发排除。
绝大多数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乙酵脱氢酶(ADH分解而形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醇脱氢酶作为辅酶而转变为乙酰辅酶A,且可进一步降解为醋酸盐而再氧化为CO2和H2O;或通过枸橡酸循环而转变为其它生化上重要的化合物,包括脂肪酸在内。
当酒精被转变为乙醛并进一步转变为乙酰辅酶A时,NAD是一个辅助因子和氢接受体。
产生的NADH改变了NADH与NAD的比例以及肝脏的氧化还原状态,同时半乳糖耐量减低,甘油三脂合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参与枸橼酸循环活力减低,这可能是脂肪酸氧化减低的原因。
NADH可能作为丙酮酸盐转变为乳酸盐的氢裁体,饮酒后乳酸盐及尿酸浓度升高。
临床上曾有饮酒后的低血糖症及痛风病发作者,便可能用这一机理解释。
此外,还有一个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0S),这一酶系统能被酒精诱导(促进),可表现为电子显微镜检查见到光面内质网增生。
这可能部分解释耐受性嗜酒者,不仅对酒精耐受,亦能耐受由微粒体酶代谢的其它药物。
酒精代谢相关的酶类【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讨论版】酒精代谢相关的酶类酒精进入体内后,10分钟左右即可被吸收,进入血液,60-90分钟达到高峰。
酒精有20%被胃吸收,80%被小肠吸收。
酒精进入血液后,被输送至肝脏。
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酒精在人体内得代谢过程酒,特别就是烈性酒,一般通过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等吸收到体内得各种组织器宫中,并于5min即可出现于血液中,待到30—60min时,血液中得酒精浓度就可达到最高点。
空腹饮酒比饱腹时得吸收率要高得多。
其中胃可吸收10-20%得酒,小肠吸收75-80%。
一次饮用得酒60%于一小时内吸收,两小时可全部吸收。
酒精在人体内氧化与排泄速度缓慢,所以被吸收后积聚在血液与各组织中(脑组织中得酒精浓度就是血液酒精浓度得10倍)。
绝大多数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只有极少量(约2%~10%)酒精没有氧化分解直接经肾从尿中排出或经肺从呼吸道呼出或经皮肤汗腺随蒸发排除。
因此一个人呼出气体得酒精浓度远远低于体内实际酒精得浓度。
酒精代谢过程中,还会伴随发生NADH与NAD得比例改变(NAD就是一个辅助因子与氢接受体)、半乳糖耐量减低,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等复杂变化,所以临床上曾有饮酒后得低血糖症及痛风病发作情况,而往往长期饮酒过量者甘油三酯水平高。
下面,详细介绍酒精得吸收、代谢过程。
第一关:酒精在胃中得吸收。
1、酒得度数越高吸收速度越快。
(1)酒精浓度低于10%以下得酒,由于酒被胃液稀释吸收少;(2)含酒精15%~30%得酒精性饮料吸收速度加快(3)30%以上可引起胃粘膜出血与糜烂。
2、不同得酒,吸收速度不一样。
(1)白酒就是发酵酒,酒精以外得成分(糖蛋白、有机酸等)可抑制胃得运动与血流,使酒得吸收延迟;(2)啤酒就是发泡酒含有CO2气体,刺激胃运动,促进向小肠得移行,吸收速度加快。
【对策】:饮酒时饮用白水(非茶水)可以降低胃内酒精得浓度,减少酒精得吸收。
3、食物影响酒精得吸收。
胃内得食物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得酒精降低了胃内酒精浓度,减少与胃粘膜得接触,酒精向小肠转移减慢,使酒精吸收延迟。
食物得种类也有影响,与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得牛奶混合食用,酒精得吸收速度减慢,固体食物比液体食物排泄延迟,故酒精得吸收也缓慢。
中石化笔试带参考答案精选版
一套完整石化笔试及参考答案通用就业素质能力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一共是61个题,70分钟。
心理测试:20分钟笔试形式:机考,不准带计算器1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原创”的版权意识与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一直在______中牵绊着发展,当众多网友对网络“免费午餐”津津乐道时,损害的却是创造者的创作热情以及出版业的长远发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逆境B竞争C矛盾D挑战2科普影评的作者应寻找科学与电影的交汇点,将科普和艺术______,启迪思想。
他们将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结合电影转化为更轻松易懂的文字,面向更多读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融会贯通B合二为一C珠联璧合D相提并论3古人行文简略,优秀的作品常常“字不虚设”,阅读者决定不予深究的地方,有可能正是作者用心良苦之所在。
因此我们阅读时不宜有所偏,应该像作家写作这些文章时那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孜孜不倦B精益求精C字斟句酌D心无旁骛4人类的寿命与基因有关,体内有多个基因______着你的生命长短。
研究表明,那些在恶劣环境下控制机体防御功能的基因,能够显著地改善多种生物的健康状况并且延长其寿命。
了解这些基因的运作______,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消除老年疾病、延长人类生命的秘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操控规律B支配原理C决定机制D主宰流程5一个人不能失忆,一个国家当然就更不能失忆了,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试图______某方面的回忆。
对于这种无奈的现实,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并不是说就应该支持或者默认这么做。
在具备了条件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寻找和______我们的记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避恢复B隐藏修复C躲避还原D掩盖复原6对互联网企业来讲,从用户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包括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去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更_________ 的价值,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_________ 的服务。
基于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有机化合物》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乙醇为核心的大单元整体设计
基于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有机化合物》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乙醇为核心的大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化学必修课程由5个主题组成[1],其中主题4是《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该主题内容安排在新课标配套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该安排继承了化学学习的传统路线方案,体现了化学学科认知规律,即先无机、后有机;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类别的发展过程。
按新课标解释,“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必修课程的5个主题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分析“主题4”的学习内容构成,其特点是:以“结构--性质--制备(用途)”为主线,代表性物质为辅线,贯穿多种核心素养培养。
如下所示: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新课标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的要求与上述主线构成是吻合的,包括:围绕新课标的三个要求,新教材依次安排了四节内容,两个实验活动[2]。
特别是丰富的辅助性内容,成为新教材中一大亮点,这些辅助性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而且通过阅读、分析、解读这些信息,可有力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二、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较多的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生活常识,如天然气、酒精、醋酸、塑料、橡胶、纤维等,学生对这些有机物的了解多数属于宏观认知,感性认知,碎片式认知,还缺少微观认知、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认知,缺少元素与化合物学习中的三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认知(如下图所示),还缺少系统认知有机物的方法与技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通过建立学习任务,完成驱动性任务,达到对有机化合物的系统认知,建构与完善认知有机化合物的模型与方法[3]。
酒精代谢流程
酒精代谢流程
酒精代谢流程主要包括吸收和转化两个阶段。
摄入酒精后,约20%在胃、80%在小肠被快速吸收进入血液。
在肝脏中,首先通过酒精脱氢酶(ADH)将酒精(乙醇)氧化为乙醛,这一产物有毒性且易致醉。
接着,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作用下转化为无害的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若代谢能力不足,乙醛积聚可能导致不适甚至中毒。
整体代谢速率有限,过量饮酒易造成健康损害,特别是对肝脏的影响显著。
此外,少量酒精可通过呼吸、尿液及汗液直接排出。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B .a 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C .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D .向a 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2.一定质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的产物为CO 、2CO ,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49.6g ,当其缓慢经过无水2CaCl 时,2CaCl 增重25.2g ,原混合气体中2CO 的质量为( ) A .12.5gB .13.2gC .19.7gD .24.4g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与D ,16O 与18O 互为同位素;H 216O 、D 216O 、H 218O 、D 218O 互为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B .在SiO 2晶体中,1个Si 原子和2个O 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C .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 ,所以HI 的沸点高于HFD .由IA 族和VIA 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可能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 2)、羧基(-COOH),所以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B .用FeCl 3溶液能区分CH 3COOH 、CH 3CH 2OH 、苯酚三种物质C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都是高级烃D .在酸性条件下,CH 3CO 18OC 2H 5的水解产物是CH 3CO 18OH 和C 2H 5OH5.化学与抗击“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双氧水中含有H 2O 2分子B .“84”消毒液应该避光保存C .过氧乙酸(CH 3COO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D .75%的酒精消毒效果不如95%的酒精6.2019年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燃料是天然气)在水中点燃呈现“水交融”的景象,惊艳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精在人体内会依次转化成什么?
[ 标签:酒精, 人体 ] littlefat2008-04-24 16:37
酒精在人体内会依次转化成什么?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少量酒精可在进入人体之后,马上随肺部呼吸或经汗腺排出体外,绝大部分酒精在肝脏中先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但它很快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
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如果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酒,初始酒精会像轻度镇静剂一样,使人兴奋、减轻抑郁程度,这是因为酒精压抑了某些大脑中枢的活动,这些中枢在平时对极兴奋行为起抑制作用。
这个阶段不会维持很久,接下来,大部分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恍惚、直到不省人事,严重时甚至会因心脏被麻醉或呼吸中枢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
因为各种饮用酒里都含乙醇,乙醇在体内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2CH3CH2OH =CH3CHO+ 2H2O
乙醇乙醛
2CH3CHO =CH3COOH
乙醛乙酸
上面两个反应中“酶”起了决定性的催化作用,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在特殊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人体内含有各种蛋白酶的量因人而异。
有的人体内含各种酶比较多,有人较少。
含酶多的人虽饮了较多的酒,但能顺利地完成上述化学变化,而这些酶含量比较少的人,酒后不能顺利完成上述变化,甚至失去催化作用过多的乙醇和乙醛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系列反应,也就是酒精中毒。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具体过程
5[ 标签:酒精, 人体, 过程 ] 孑予.2010-05-01 12:16
酒精进入体内后,10分钟左右即可被吸收,进入血液,60-90分钟达到高峰。
酒精有20%被胃吸收,80%被小肠吸收。
酒精进入血液后,被输送至肝脏。
肝脏
中的乙醇脱氢酶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
乙酸再被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彻底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泄出体外。
酒精是如何进入身体并最终被人体转化的?
(2009-05-26 13:37:48)
转载▼
标签:
健康
酒,特别是烈性酒,一般通过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等吸收到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宫中,并于5min即可出现于血液中,待到30—60min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可达到最高点。
其中胃可吸收20%的酒,小肠吸收80%。
一次饮用的酒60%于一小时内吸收,二小时可全部吸收。
酒精大部分在肝内代谢,只有2%~10%由肾、肺排泄,因此一个人呼出气体的酒精浓度远远低于体内实际酒精的浓度。
下面,详细介绍酒精的吸收、代谢过程。
胃是酒精吸收的第一关,影响胃吸收酒精速度有很多因素。
首先胃吸收酒精遵循Fick原理,简单说就是水往低处流的原理,酒精由浓度高的地方不费任何力气转移到浓度低的地方,因此酒的度数越高吸收速度越快。
饮用酒精浓度低于10%以下的酒,由于酒被胃液稀释吸收少,含酒精15%~30%的酒精性饮料吸收速度加快,30%以上可引起胃粘膜出血和糜烂。
不同的酒,吸收速度也不一样。
白酒是发酵酒,酒精以外的成分(糖蛋白、有机酸等)可抑制胃的运动和血流,使酒的吸收延迟。
啤酒是发泡酒,含有CO2气体,刺激胃的运动,促进向小肠的移行,吸收速度加快。
因此,我们在饮酒时引用白水(非茶水)可以降低胃内酒精的浓度,减少酒精的吸收。
同时,我们也不用象往酒里搀水那样偷摸偷摸,完全可以很自然的手边放一杯白水,往胃里搀水。
食物影响酒精的吸收。
胃内的食物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酒精降低了胃内酒精浓度,使胃与身体间的浓度梯度变小,并且减少了酒精(乙醇)与胃粘膜的接触,同时酒精向小肠转移的速度也减慢,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酒精吸收延迟。
食物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影响,与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的牛奶混合食用,酒精的吸收速度减慢,固体食物比液体食物排泄延迟,故酒精的吸收也缓慢。
因此,在饮酒前吃一些食物尤其植物性食物(原因请看下文)垫底可以减少酒精的伤害。
一些常用药物的药物也影响酒精的吸收和代谢,因此我们在饮酒前一定看看药物说明书或向医生咨询当前所用药物是否受饮酒的影响。
胃的形状影响酒的吸收,这是先天因素我们几乎无法改变,因此看着一些号称能喝的主,我们也只能自谈不如,同时也要庆幸自己不胜酒量,同时处于友谊可以向他们宣传一下过度饮酒的危害。
酒精经过胃进入小肠,由于小肠吸收近80%的酒精,它不像胃那样我们可以施加很多外界因素影响它的吸收速度,因此我们尽量做好减少胃吸收、减慢胃向小肠开闸放酒的速度就好了!
接下来介绍酒精如何在体内转化,最终被清除。
首先,经过消化道粘膜上的乙醇脱氢酶把部分酒精转化为乙醛。
大部分酒精进入肝脏,通过肝脏的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依靠乙醛脱氢酶和肝内的P450把乙醛氧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有的人喝点酒就脸红主要是因为体内含有丰富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把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却不多,乙醛就只能先积累在体内靠P450慢慢一点一点氧化排出体外。
乙醛大家都陌生吧?它对人体的危害大家都多少知道点。
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大家都知道千方百计地降低屋子里的
乙醛浓度,可是为什么总是“以脸红是保护色”、“脸红的人能喝”为借口千方百计地让酒精代谢障碍的人积累体内的乙醛?说严重了,这可是谋杀啊!江苏省肿瘤研究所历时4年跟踪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喝酒脸红可能是基因变异,长期酗酒患肝癌危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不仅肝癌,食管癌、结肠癌的风险也远高于不脸红的人。
“脸红的人能喝”这个谎言被揭穿。
即使两种酶都很丰富的人,也不值得骄傲。
打个比方,这两个酶就像污水处理厂,即使工厂的处理效率再高,但是也有饱和的程度,一旦他们所有的处理能力被占用,那污水只能从排污渠四溢去侵蚀未被污染的良田。
同理,当摄入酒精超过人体处理能力,势必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酒精肝、高血脂、脂肪肝接踵而来。
同时,还有其他因素对肝脏损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酒席筵上肯定少不了大鱼大肉,这些高蛋白、高脂肪主要靠肝脏代谢,因此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也就是加重了对肝脏的损伤。
这就是我前面提醒大家尽量多摄入植物性食物的原因,既可以降低酒精的吸收又可以减轻对肝脏的伤害。
我国是乙肝大国,很多乙肝患者不注意节制,过量饮酒对肝脏的伤害更大。
而且我们肝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大,很多时候只是在它完全不能工作那一刻才突然告诉我们,那时我们的身体都已经崩溃了,已经无法挽回了!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
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
在人体中,都存在少量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量基本是相等的。
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
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
由于很多人缺少乙醛脱氢酶,拥有乙醛脱氢酶的量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严格的说酒精的代谢速度是没法用一个准确的速度来描述的。
导致腰部肥胖的原因之一:饮酒
导致腰部肥胖的原因之二:零食和甜品
导致腰部肥胖的原因之三:吃油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