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几种观念
英国儿童教育十条准则

英国儿童教育十条准则,与各位父母分享,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平安健康度过童年一、“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人人有若干权利,如呼吸权、生命权、隐私权,这些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
告诉孩子,任何人也无权剥夺他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二、“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孩子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
孩子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
三、“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告诉孩子在遇到暴徒时有权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
许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
所以众多孩子齐心协力,一齐高喊“滚蛋”,通常能把坏人吓跑。
万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胁,孩子身单力薄,一般只能向坏人屈服。
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被坏人抢去财产回家挨打受骂。
例如有的小孩会想:如果我的自行车被坏人抢了,父母准会打死我。
应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安全比自行车重要得多。
四、“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的,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
当孩子向大人说实话时,他们应被充分信任。
大人应当马上信任孩子并及时帮助他们。
例如,在性骚扰事件中,如果孩子向大人诉说,而未得到信任,这种骚扰也许会经年累月地持续下去。
五、“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有权对毒品、烟酒坚决说不。
六、“不与陌生人说话。
”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
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
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
告诉孩子,对陌生人不理睬是对的,小孩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七“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为了保护自己,孩子有权打破所有规章和禁令。
告诉孩子,在紧急之中,他们有权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司马光砸缸就是典型事例。
八“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遇到坏人、地震、大火,孩子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
英国人教给孩子的善良

英国人教给孩子的善良
善良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之一,也是英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英国人普遍认为,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比任何学术成绩都更为重要。
下面是英国人教给孩子的善良的一
些重要观念和价值。
英国人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他们鼓励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并对他人
的感受和需求保持关注。
英国人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和环境。
他们鼓励孩子参与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帮助那
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组织。
他们教育孩子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对动物和植物保持
关心和尊重。
英国人教育孩子要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他们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时间
和才能。
他们相信分享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并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和困难。
他们
认为,通过帮助他人,孩子能够培养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品质。
英国人教育孩子要诚实和正直。
他们鼓励孩子说实话,遵守承诺,以及对自己的行为
和决定负责。
他们相信诚实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信任的基础,并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品
格和道德。
英国人教育孩子善良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关心社会和环境、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以及诚实和正直。
他们相信通过教育孩子善良的品质,可以培养他们成为尊重他人、关心
社会、乐于助人以及诚实正直的人。
英国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英国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英国人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方法,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英国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英国教育孩子的方法RULE ONE:不吃就饿着一天中午,T oby闹情绪,不肯吃饭。
Susan说了他几句,愤怒的小Toby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
Susan看着Toby,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
”Toby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下午,Susan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
我心领神会,Toby 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Susan觉得T oby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Toby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
Toby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T oby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
Susan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
”Toby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
”“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
”Susan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Toby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
想起我刚到英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英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
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Toby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
我这才明白Susan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T oby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
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Susan一起去向T oby道晚安。
Toby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Susan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Toby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
英国家庭教育漫谈

英国家庭教育漫谈
近年来,英国家庭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起初,在英国家庭中,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强制的父权模式,父母严格实施管教,孩子们被要求遵守家规家训。
然而,随着年代的发展,英国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始发生改变。
现在,家庭教育在英国越来越倾向于轻松互动的家庭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被称为“角色互动型家庭教育”。
根据这种角色互动型家庭教育模式,家长在尊重和对孩子的关注中进行教育,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好地让孩子在家庭的支持和尊重中成长。
此外,英国家庭教育也趋向于引导孩子成为终身可学习的天生求知者。
父母试图让孩子获得正宗的教育,但他们更想让孩子能够从 real life 的学习中获益。
因此,父母将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引导孩子发展独特的兴趣,培养心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追求完美的成绩。
总而言之,obviooy英国家庭教育正在发生变化,其家庭教育理念更加现代。
现在,家长重视关注、灵活交流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更重视的是引导孩子成为拥有兴趣爱好和对生活态度的终身可学习者。
国外家庭教育

国外家庭教育国外家庭教育,他们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于这种观念,很多家庭都十分注重孩子从小培养和自身锻炼。
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你是否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也许我们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才能。
1、英国人:让孩子有失败的经历和机会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
比如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英国人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
许多学龄前儿童都是在父母讲述的美妙故事陪伴下进入梦乡的。
2、美国人:让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
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儿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儿中学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德国人:让孩子与大人争辩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
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
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5、日本人:让孩子独立自主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作出选择,如去商店购买玩具,家长事先会定出一些金额,让孩子自行决定买什么;家里准备外出旅游,也会征求一下孩子的看法。
日本孩子上了初中后,能够独立上街购买衣服,而且还会货比三家,精打细算。
6、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英国的家庭教育独具特色,相信能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一起来看看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吧。
英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英国老人更主张年轻的父母必须自己带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都长大(超过12岁)才重新工作。
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其次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再者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人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过段时间再去看孩子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
非也。
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不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作为Grandpa/ma,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可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是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风景安排适当的时间领孩子到外面看看。
一般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最安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没有老人的依赖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英国人教育孩子的准则

英国人教育孩子的准则
第一、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自己能够完成的,家长就不能给予孩子帮助;同时,家长也要相信孩子的判断力,不要以我们的经验,替代孩子的想法。
第二、不管家庭再怎么富裕,也要教育孩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让孩子知道不必要的花费,就是浪费,哪怕是一分钱。
第三、孩子跌倒了,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让孩子从小记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要负责。
第四、从小教育孩子守时的习惯,一秒钟都算是迟到。
第五、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发言权,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
第六、从小要磨练孩子的勇气和胆量,让孩子知道只有他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保护自己。
第七、从小教育孩子礼貌的习惯,礼貌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
第八、做决定前要思考,做决定后要负责,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让孩子自己作主,培养主见。
西方家庭教育思想总结

西方家庭教育思想总结西方家庭教育思想总结西方家庭教育思想自古就有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自由、平等、尊重、个性发展、责任意识等几个方面,对西方家庭教育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自由是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
自由意味着孩子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适当的决定。
西方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尽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有自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这一点在家庭中体现为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其次,平等也是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家长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认为家庭成员应该平等地分担家务劳动和责任。
西方家庭通常采用民主式的决策方式,允许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过程,以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
此外,尊重也是西方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一项重要价值观。
尊重意味着需认可和重视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西方家庭教育强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来确定教育目标和方法。
尊重也包括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对孩子进行过度干涉和监管。
此外,个性的发展是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方家长鼓励孩子发展自我,并尽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个性发展也强调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最后,责任意识在西方家庭教育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西方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让孩子明白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能够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承担后果。
责任教育的核心在于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总结起来,西方家庭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由、平等、尊重、个性发展和责任意识。
这种教育观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互动,注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们参与花园管理,了解植物和花卉的特性。
2、关上电视和游戏机,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甚至网络博客。
3、多参观自然保护区和博物馆,家长还可以时常跟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
4、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地图、指南针或GPS系统来规划行程。
5、一起在夜晚看星星,让他们了解太空自然常识。
6、一起去池塘边玩耍或去森林里散步。
另外,指南还建议家长们多多参与学校的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的阅读课或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出游活动。
英国教育孩子的六条守则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国内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于成功的强调远远大于对安全的重视。
在父母眼里似乎只有孩子“得高分”“多拿奖”才是证明自己成功的方法之一。
当然这也并不绝对,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和拐卖走失儿童等威胁学生安全事件的高发,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于安全的教育,学校也增加了安全教育课时的安排,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放弃对“成功”的追求,课外补习班特长班的火爆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编者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一个快乐平安的童年胜过每日压抑的学习。
2、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这点尤为重要。
很多国内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孩子出现性别意识的年龄其实远比我们想的要早得多。
婴儿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将男性与女性的声音和照片进行匹配;在近1岁的时候,婴儿就可以确定的区分男性与女性的照片。
3岁以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所以不仅家长要教育孩子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同时,家长要注意自身和亲友也应该有意识的回避,特别是男婴。
很多家长,特别是长辈对于男婴的性别保护意识非常低。
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英国家长的教育。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不吝啬但也不大手大脚花钱。
英国人家庭教育孩子几种观念

英国人家庭教育孩子几种观念英国人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几种观念大多数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1.道德不靠教导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2.小孩不是白纸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
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
认为小孩子都是“__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3.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英法两国的家庭教育常见方法

把餐桌当作课堂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
绝大多数英国父母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让孩子自己进餐。
并且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父母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儿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父母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
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了。
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父母会要求他们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
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此外,五六岁的孩子在父母的指导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游前,他们会在父母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从大人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国。
当孩子刚出生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我总是把孩子抱在手里。
后来有位做妈妈的法国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总抱着他?她告诉我,法国人没有经常抱宝宝的习惯,婴儿几个月大就会被安置在一块安全的围起来的婴儿区,让他们在里面滚、爬、玩耍,再大一些就让宝宝在地毯上来回爬。
这样长大的孩子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
于是我开始关注起法国人孩子教育的特点,让我受益匪浅。
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
即便是小宝宝吵闹,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气说,你要安静一点。
我们经常会看见法国父母蹲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聊天,认真地回答孩子充满童真的问题。
盘点国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盘点国外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英国父母教育孩子:把餐桌当成课堂作为绅士国度,英国家庭很重视“餐桌教育”。
餐前的举手投足是每天要重复的事,他们认为,如果在这些细节上都做不到有教养,别的方面就更难教育了。
现代的英国家庭在餐前要等家中的老人和女性先坐下就餐。
在人口多的家庭,传统的英国家庭会在老人或是女性成员临时入座时,要求在场男性成员,无论年长年幼都要站起再坐下,以示礼貌。
在用餐过程中,无论长幼,都要求端坐。
刀叉的使用一定要得体。
英国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教育正确使用刀叉,永远不要将刀叉锐利的一头对向他人,放置刀叉时也需要轻拿轻放。
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吃饭时发出不雅的声音。
不要边说话边喝汤,不要在吃饭时要求喝饮料。
一些年幼的孩子这样做了或是提了要求,都会被父母严厉制止。
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习惯了这些规矩。
另外,英国人在用餐时间,就是坐在餐桌边吃饭,谁都不可以打开电视机或看平板电脑,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在餐桌前,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说话,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发言。
另外,如果自己要离席,需要向在场成员说明后才离开。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校车有30条规矩美国是个自由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不懂规矩。
拿坐校车来说,学生们需要遵守的规矩就达30条之多。
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天坐校车的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54%,美国目前有44万辆校车穿梭在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
一年下来,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就高达100亿人次。
每学期开始之前,学校会对需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发给家长和孩子乘坐校车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在校车来之前,必须提前五分钟在指定地点排队候车;当校车靠近时,必须站在离路边至少6英尺处,且排队不能延伸到街边;在校车停靠之前必须等待,只有当车停好,门开了并且司机说可以上车后才能上车见图2;如果要从车头前绕过,需确保自己和校车保持10英尺距离,确认自己和司机都在相互能看见的范围内;禁止从车尾穿过;如果学生的东西掉在校车附近,告诉司机帮忙来捡,禁止私自去捡,避免司机看不见学生而发生悲剧……对于以上严格的规矩,多数孩子都能遵守,不过也有少数孩子做不到。
英国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英国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英国人很注重对孩子的礼仪品格教育,有句谚语“No one is a lonely island”,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没有人是孤岛。
人类是群居型动物,独自一人几乎无法存活下去,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进行社交时懂得并遵守一定的社交礼仪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种误解,从而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在英国学习工作时看到英国家长对孩子礼仪品格教育的注重,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成为一个知礼仪、懂礼仪而且把礼仪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民族任重而道远,而且必须是从每个孩子的孩提时代就要开始努力做的一件大事。
第一次见到Petra的外孙女Cleo时,她还只是一个13个月大的坐在推车里自己拿着奶瓶喝水的小姑娘。
离开英国前最后一次拜访Petra时,正巧碰上她女儿因为要到社区大学去带课,请Petra帮忙照顾Cleo三小时。
而这三个小时的主要内容就是带Cleo写她即将来临的三岁生日的邀请卡片,实际上这些卡片的内容是已经写好了的,只需要写上她想要邀请的小朋友的名字就行了。
在我还在纳闷如何带一个三岁孩子写卡片时,Petra已经开始耐心地带Cleo写了起来。
因为Cleo喜欢画画,Petra就把要写的每个名字的字母描述成一幅画。
比如写Marry的M就是画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尖尖的小山峰,a就是画一个小蝌蚪等等。
从一个不到三岁的女孩就已参与到自己生日派对的准备之中,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对孩子尽早进行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
其实英国家长们在对孩子礼仪品格教育培训的每个方面都很重视,仅仅拿生日派对来说,如果是主持方,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自己确定生日派对的主题,父母会带孩子去选择购买与主题相关的音乐,派对的小吃,派对的小礼品等等。
帮助孩子写邀请卡片,将派对的时间和派对主题告知要邀请的朋友们。
在派对结束后会进一步敦促孩子写好致谢的卡片,内容一般是感谢某个朋友来出席自己的生日派对,或者表示喜欢某个朋友赠送的独特的生日礼物等等。
【国外早教】英国人的实用育儿主张

【国外早教】英国人的实用育儿主张
4个月开始独立睡眠
英国倡导婴儿与父母分开睡觉。
仅仅半年前,婴儿的摇篮就在母亲的床边,便于喂养和护理。
半岁后,婴儿可以独自睡在他的小床上。
英国提倡培养孩子(从4个月开始)正常的睡眠习惯,就是要让孩子定时上床睡觉和整夜睡眠。
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告诉宝宝“现在是睡觉的时间了”。
例如:一到时间就给宝宝穿上睡衣,唱催眠曲,讲故事,或者给一个亲吻。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而是认为“孩子很重要,父母也一样”。
保证父母的正常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照顾宝宝。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是非
宝宝会走了,到处“惹是生非”,但英国的父母并不像中国的父母,赶紧把一切不利于宝宝的东西束之高阁,让他摸不到,够不着。
他们认为,只要告诉宝宝,他就会知道什么东西能动,什么东西不能动。
英国主张每个家庭都应该设立一个角落来惩罚淘气的孩子,让他反省自己。
这里可以放毯子、小椅子等。
一岁以前的婴儿仍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错的。
然后用简单的“不!”和手势来阻止他的错误行为,让他养成习惯。
只要他听到“不”,第一反应就会知道这个东西不能移动,这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
当婴儿一岁时,他能逐渐理解成年人说的话。
此时,如果婴儿做错了什么,成年人应该以他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这是错的。
如果他下次再这样做,他会走到“反思的角落”。
如果他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不礼貌地把他放在“反思的角落”,直到他告诉他的父母“我错了,不是下次!”父母鼓掌,亲吻孩子,并告诉他“你真是个好孩子”。
英国教育理念

英国教育理念英国教育理念和中国有些不同。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英国教育理念和中国有些不同。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不要妨碍别人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
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
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
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docx

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英国人素来以其独特的育儿理念而闻名。
英国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积极性,以及在教育中注重平等和个性发展。
以下是关于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的一些观点。
首先,英国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分依赖他人。
他们相信让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拥有自主权,使其能够做出自己的决策,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其次,英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他们鼓励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英国学校倡导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英国的艺术、音乐和戏剧等领域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才华和表达能力。
此外,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他们鼓励孩子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内在的动力。
英国学校鼓励第1页/共4页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社团组织和志愿者工作,以培养孩子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父母还会鼓励孩子们设定目标并努力实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和有成就感的态度。
另外,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中强调平等和个性发展。
他们鼓励孩子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为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
英国学校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能。
此外,英国的教育体系也重视教育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发展不同的技能和才华。
总结而言,英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注重培养独立性、创造力和积极性,以及在教育中注重平等和个性发展。
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积极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这些理念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英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注重实践和体验。
他们相信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国外教育孩子理念

国外教育孩子理念国外教育孩子的理念如果您不想让孩子整天沉迷于手机、ipad游戏,就为孩子换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吧。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家长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
比如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美国:"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
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
"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
外国对于孩子早期教育的观念1、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2、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
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
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英国家庭教育特色

英国家庭教育特色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撑起一把保护伞,让他们在伞翼下无忧无虑的成长。
面对困难,过分的保护,会使孩子变得没有担当,懦弱。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英国家庭教育特色,希望有所帮助!“不要让多媒体成为孩子娱乐的枷锁”有些英国家庭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家中是不配备电视。
他们认为电视不是娱乐的好方式,更希望陪着孩子走出家门,多些花时间在户外活动上。
放学,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骑车,荡秋千、喂天鹅或者松鼠。
对于现在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们,他们几乎只要在家,手机和iPad就成了唯一的玩具,一天超过3个小时在电子产品上玩游戏、看视频。
甚至,有些一、二年小学生放学后就出入网吧,沉溺在网络游戏中。
有些人可能觉得孩子不看电视,会使其生活有所缺失。
当其他小朋友讨论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冰雪奇缘》时,却没有给5岁的Shantia造成困扰,尽管没有观影的经历,但是她却读完了整本书。
此外,大人有过滤电视不良影响的能力,但是孩子们却没有。
所以说,电视会剥夺孩子们的美好童年,使他们拒绝亲近自然。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更加合理使用多媒体产品。
“面对失败,为了更好的成长”中国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当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父母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孩子处理问题,解决后顾之忧。
再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任务,等再过几年,就足以胜任了。
但英国人麦克的家庭教育却和中国传统式家庭教育大相径庭。
当孩子尝试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时,他们不但不会制止,而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他们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经历失败挫折,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下不断成长,年仅10岁的他不但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就连家里水管和电器都可以修理。
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面对失败,改正错误,直至成功”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开后,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英国兴起的一种家庭教育的新概念家庭学习

英国兴起的一种家庭教育的新概念家庭学
习
近年来,英国兴起一种家庭教育的新概念——家庭学习。
“家庭学习”一词所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
它是指各种类型的家庭在一切可能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
相对于传统的家庭教育,英国的家庭学习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强调全部的家庭成员都是学习者,而非仅仅是儿童个人。
“家庭学习”认为在家中全部人都有不足,都应抓住机会进展完善自己,都应是学习者。
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家庭的母亲、老年人以及缺乏教育的年轻人要获得特殊的学问技能学习。
在家庭学习中大部分活动项目都是为全部年龄段的人开设的,儿童和成人共同参与其中,但各有收益。
其次,家庭学习特别强调儿童、父母、老师、社区等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争论表明,当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同学习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然而只有学校、社区与家庭进行多方合作,才能为儿童、父母供应广泛的共同学习的机会,使课堂和学习无处不在。
学校应是家庭学习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社区也应是重要的组织者和资源供应者。
再次,家庭学习强调使儿童获得成功感,培育儿童的自信念、自尊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调动儿童的乐观性、
独立性和制造性,始终敬重、理解、信任儿童,让儿童主动地进展;强调使儿童在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人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几种观念
大多数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1.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2.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
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
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3.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4.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转载自出国留学网,请保留此信息。
)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5.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
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
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
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6.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
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
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
7.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
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
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
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待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Hi! 出国留学网()已经为你找到更多与本文《看看英国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相关的文章。